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升本語文修辭手法測驗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比喻的修辭手法?
A.擬人
B.夸張
C.對比
D.比擬
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排比
C.比喻
D.設問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詞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4.“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排比
C.比喻
D.設問
5.“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7.“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0.“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詞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1.“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詞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5.“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6.“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詞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19.“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20.“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修辭手法屬于夸張?
A.比喻
B.對比
C.夸張
D.比擬
2.下列哪些修辭手法屬于比喻?
A.擬人
B.夸張
C.比喻
D.設問
3.下列哪些修辭手法屬于對偶?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比擬
4.下列哪些修辭手法屬于排比?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排比
5.下列哪些修辭手法屬于設問?
A.對偶
B.比喻
C.夸張
D.設問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比喻是通過對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進行比較,使讀者對其中一個事物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2.對偶是通過對兩個相同或相似的詞語、短語或句子進行排列,使句子更加優美。()
3.夸張是通過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
4.比擬是通過對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進行比較,使讀者對其中一個事物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5.設問是通過對一個問題進行提問,使讀者對問題產生思考和興趣。()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5分)
1.簡述比喻修辭手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
答案:比喻修辭手法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本體和喻體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②本體和喻體之間存在著相似點;③比喻是通過喻體來說明本體的。在文學作品中,比喻手法廣泛應用于描繪景物、塑造人物、表達情感等方面,使作品更加生動形象,增強感染力。
2.解釋“借代”這一修辭手法,并舉例說明其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答案:借代是一種以事物的一部分代替整體,或者以事物的名稱代替其相關事物的修辭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借代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含蓄性和生動性。例如,用“烽火”代指戰爭,用“江東”代指東吳地區。
3.分析“擬人”這一修辭手法的特點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表達效果。
答案:擬人是一種將人的特征、情感、行為賦予非人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修辭手法。其特點是將非人事物人格化,使讀者產生親切感和共鳴。在文學作品中,擬人手法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使讀者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將風、雨、山、水等自然景觀擬人化,賦予它們生命和情感。
4.舉例說明排比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種將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詞語、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種節奏感和韻律感的修辭手法。在文學作品中,排比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主題,強化表達效果。例如,魯迅在《阿Q正傳》中運用排比手法,描繪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仿佛是在告狀,又仿佛是在打招呼,又仿佛是在報告自己的成績。”
5.分析對偶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及其藝術效果。
答案:對偶是一種將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的詞語、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種對稱美和韻律感的修辭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對偶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音樂美,使作品更具藝術魅力。例如,杜甫在《春望》中運用對偶手法,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五、論述題
題目:結合具體作品,論述修辭手法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及其藝術效果。
答案:修辭手法是文學創作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它能夠豐富作品的內涵,增強表達效果,使文學作品更具藝術魅力。以下將結合具體作品,論述修辭手法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及其藝術效果。
1.比喻手法在《紅樓夢》中的運用及其效果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其中比喻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例如,曹雪芹在描寫林黛玉的才情時,用“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一比喻,將林黛玉的命運與花朵的凋零相聯系,形象地揭示了她的悲劇命運,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2.對偶手法在《水滸傳》中的運用及其效果
《水滸傳》中,對偶手法被廣泛運用,如“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一對偶句,既表現了梁山好漢的豪邁氣概,又突出了他們的英雄本色,增強了作品的韻律美。
3.擬人手法在《西游記》中的運用及其效果
《西游記》中,擬人手法被用來塑造眾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孫悟空,作者賦予他七十二變、火眼金睛等神奇能力,使其成為了一個極具個性的神話人物。擬人手法使得孫悟空的形象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4.排比手法在《詩經》中的運用及其效果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排比手法被廣泛運用。如《國風·周南·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排比句,通過對雎鳩和淑女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設問手法在《論語》中的運用及其效果
《論語》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語錄體散文,其中設問手法被用來引發讀者思考。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一設問句,既表達了孔子對學習的重視,又啟發讀者思考學習的意義,增強了作品的啟發性和感染力。
試卷答案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A
解析思路:比喻是通過將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進行比較,而擬人是賦予非人事物人的特征,夸張是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對比是通過比較不同事物的差異。因此,不屬于比喻的是A項。
2.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春眠”和“鳥啼”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3.B
解析思路:這句詞中“幾多愁”與“一江春水”形成比喻,以水流的不斷東流來比喻愁情的綿長。
4.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青青園中葵”和“朝露待日晞”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5.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月落烏啼”和“霜滿天”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6.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7.B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紅豆生南國”和“春來發幾枝”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8.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白日依山盡”和“黃河入海流”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9.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10.B
解析思路:這句詞中“幾多愁”與“一江春水”形成比喻,以水流的不斷東流來比喻愁情的綿長。
11.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青青園中葵”和“朝露待日晞”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12.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月落烏啼”和“霜滿天”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13.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14.B
解析思路:這句詞中“幾多愁”與“一江春水”形成比喻,以水流的不斷東流來比喻愁情的綿長。
15.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青青園中葵”和“朝露待日晞”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16.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月落烏啼”和“霜滿天”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17.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18.B
解析思路:這句詞中“幾多愁”與“一江春水”形成比喻,以水流的不斷東流來比喻愁情的綿長。
19.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青青園中葵”和“朝露待日晞”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20.A
解析思路:這句詩通過對“月落烏啼”和“霜滿天”的描寫,形成了一種對仗工整的句式,屬于對偶的修辭手法。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C
解析思路:夸張是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借代是以事物的一部分代替整體或以事物的名稱代替其相關事物,這兩者都屬于修辭手法。而比喻和對比雖然也是修辭手法,但與夸張和借代不同,因此選C項。
2.C
解析思路:比喻是通過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進行比較,借代是以事物的一部分代替整體或以事物的名稱代替其相關事物,這兩者都屬于修辭手法。而擬人和設問雖然也是修辭手法,但與比喻和借代不同,因此選C項。
3.A
解析思路:對偶是通過將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的詞語、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種對稱美和韻律感,屬于修辭手法。而比喻、夸張和比擬雖然也是修辭手法,但與對偶不同,因此選A項。
4.D
解析思路:排比是通過將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詞語、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種節奏感和韻律感,屬于修辭手法。而對偶、比喻和夸張雖然也是修辭手法,但與排比不同,因此選D項。
5.D
解析思路:設問是通過提問來引發讀者思考,屬于修辭手法。而對偶、比喻和夸張雖然也是修辭手法,但與設問不同,因此選D項。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比喻是通過兩個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進行比較,而擬人是賦予非人事物人的特征,夸張是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對比是通過比較不同事物的差異。因此,比喻不是將人的特征、情感、行為賦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 B 第4課時(2a-2c)教學設計 (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2024-2025年高中語文 第4單元 14 《詩經》兩首教學設計 粵教版必修1
- 歡迎加入我們-公司規章制度培訓
- 旅游規劃創新創業
- 2024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1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1自主選擇課余生活《課余生活我選擇》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統編版
- 13《玩轉巧妙萬花筒》 (教案)-二年級勞動北師大版
- 癲癇患者的護理小講課
- 血透導管封管操作流程
- 202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寫作 思路要清晰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旅行社安全生產培訓
- 岳樓小學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系網絡實施方案
- 病人走失應急預案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GF-2024-0201住建部
- 幼兒園緊急避險安全教案
- 沼氣發電工藝流程
- 16 有為有不為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
- 2025年安康嵐皋縣嵐水流韻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Grammar教案
- GB/T 45083-2024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和管理規范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8年(標準版)第6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