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天津市博文中學高三(上)第二次階段測試歷史試卷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答卷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號填寫在答題紙上。答卷時,考生請將答案涂寫寫在答題紙上,以上兩卷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紙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第I卷注意事項:1.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2.本卷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選擇題I: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戰國時期,秦國使用半兩錢,楚國使用蟻鼻錢,魏國使用布幣,燕國使用刀幣。這些錢幣的形制特點說明了A.貨幣使用和流通廣泛B.銅鑄幣成為主要貨幣C.諸侯國經濟相對獨立D.諸侯國內部政治動蕩2.西漢時,刺史“以小制大”,監察地方,東漢繼承了這一制度。東漢靈帝年間爆發黃巾起義,四方多事,朝廷選派重臣出任刺史,稱“州牧”,掌一州的軍事、財攻、民政大權。這一變化帶來的影響是A.監察區“州”變成一級行政機構B.形成路、州、縣三級制度C.東漢皇帝的統治地位得以鞏固D.出現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局面3.盛唐洋溢著剛健豐偉、莊重博大的時代氣象,這在書法藝術上亦有體現。宋代書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書法家的作品“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夠突出體現這一風格的書體是A.草書B.楷書C.行書D.隸書4.王安石在上書皇帝建議變法的奏章中說:“臣于財利固未嘗學,然竊觀前世治財之大略矣。蓋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是A.發展生產以解決財政困難B.通過富國強兵打擊割據勢力C.改革腐敗臃腫的官僚機構D.增收賦稅以聚集天下的財富5.1757年,清政府僅保留一處對外通商口岸,外商在此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并規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這一通商口岸位于下圖中的A.①B.②C.③D.④6.1860年《北京條約》準許英、法招募華工,這是清政府首次明確允許本國人民出洋務工。19世紀后期英國招募的華工,主要在澳大利亞、南非、東南亞等地采礦。美國也大量引進華工,修筑鐵路或在種植園從事繁重的勞動。下列關于華工問題的歷史解釋,正確的是①工業革命的推動②清政府鼓勵移民海外③傳播了中華文化④西方殖民者掠奪勞動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李鴻章認為“我朝處數千年未有之奇局,自應建數千年未有之奇業。”對此,當時有識之士提出的對策并付諸實施的是A.“育才于學堂,論證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B.“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C.“吾人對于俄羅斯今日之事變,唯有翹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D.“四書、五經、中國史事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8.20世紀20年代,魯迅寫道:“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的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這可以用來說明近代中國A.民眾政治參與熱情高漲B.選擇君主專制制度符合國情C.軍閥割據混戰政局動蕩D.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艱難曲折9.1930年頒布的《蘇維埃土地法》沒有諸如物權、典權等晦澀難懂的概念,代之以“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等表述;還出現“肥田”“柴火山”等方言詞匯。這些用語的使用表明了中國共產黨A.注重政權建設與社會實際相結合B.逐步實現了從幼稚到成熟的轉變C.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推進革命D.放棄了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10.1947年7月21日,毛澤東指出:“土地改革要和統一戰線相結合”,“現在一般來說“三三制”仍舊不變,但對它的解釋是共產黨員、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動地主”。這表明毛澤東主張A.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改變新民主主義革命方向C.變革農村封建土地關系D.實現我黨工作重心的轉移11.據統計,1952年全國主要農產品產量顯著增加,糧食比1949年增長44.8%,棉花產量比1949年增長193.7%,這一變化A.調動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B.奠定了工業化建設的基礎C.推動了農業合作化的實現D.加快了土地改革運動進程12.1971年10月25日,美國代表布什說:“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他哀嘆,那些表決后歡聲雷動的代表們“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腳”。布什所說的是什么歷史事件A.萬隆會議圓滿成功B.中國在日內瓦會議外交勝利C.中國復關談判勝利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3.1993年,我國推動糧食流通商品化、經營市場化,但因國內供需緊張,當時規定小麥、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糧食仍由國有糧食部門獨家收購,限價銷售。直到2000年,國內儲備糧充足及市場平穩后才放開銷售。這些舉措意在A.逐步地改革統購統銷的政策B.確保改革不操之過急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選擇題II:14~15題,每題3分,共6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分別為3、1、1、0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14.1911年10月15日漢口的《大漢報》假托“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名,發出《布告國人書》,主題是“反滿復漢”。一日之內就銷至兩萬份,而且“南北各省如蘇、浙、皖、贛、湘、閩訂閱函電紛至沓來。”這種現象A.說明中華民國政府得到群眾支持B.反映辛亥革命受到廣泛關注C.可用于研究武昌起義的社會影響D.部分地方群眾具有獨立意識15.2023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發表講話稱:黨的二十大以來在闡述黨的二十大精神過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觀點,特別是提出并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這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豐富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說明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完善了世界社會主義理論和建設B.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國照搬經驗C.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各自特色現代化找到了正確途徑D.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夢提供了思想指引第II卷注意事項: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2.本卷共3題,共55分。16.(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梁啟超在《學校總論》中說:“今之同文館、廣方言館、水師學堂、武備學堂、自強學堂、實學館之類,其不能得異才何也?”他質問,洋務派辦教育已經三十多年,但“久歷風濤,熟悉沙線,堪勝船主大副二副者,幾何人矣?”“每造鐵路,十英里需用上等工匠二員,次等六十員,今之明于機器,習于工程學,才任工師者,幾何人矣?”梁啟超在《學校余論》一文中批評洋務教育造就的人才“能識華字,聯綴書成俗語者,十而四五焉。······其能言中國輿地、史志、教宗、性理者,殆幾絕也”。他還指出其原因在于,洋務教育“其中學所設,雖有華文功課一門,不過循例奉行,茍以塞責,實則視為無足輕重之事”。梁啟超又說,“一切實學,如水師必出海操練,礦學必入山察勘,非借官力不能獨行”,而清政府卻“不肯舍薄費以營學校”。-摘編自梁啟超《變法通議》(1)根據材料,概括梁啟超對洋務教育批判的內容。(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梁啟超對洋務教育的批判。(10分)17.(2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新解放區,大部分是對日反攻后從日本帝國主義手中收復的,這些地區實行的土地政策是殖民地性質的封建剝削制度。針對這種情況,中國共產黨領導新解放區農民開展反奸清算,對大漢奸、惡霸、地主的罪行進行揭露,同時按照人口、勞動力的強弱和貧苦程度,將沒收的日偽、大漢奸的土地無償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摘編自《試析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材料二最后一把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解放區民謠《西柏坡擁軍小歌》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各種改革和努力,如今13億中國人豐衣足食。第1次土地改革和第2次土地改革只是生產資料的釋放,生產力的釋放有限,第3次的土地改革才是生產力的最大釋放。土地流轉使更多的人解放了思想,放開了手腳,有了用武之地。我國的3次土地改革,詮釋了我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的奇跡。-摘編自《新中國60年:三次土改農村舊貌換新顏》(1)依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放區土地改革對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什么作用?(6分)(2)依據材料三,指出新中國的三次土改分別是怎樣調整農村生產關系的?(18分)18.(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78年清政府在北京、天津等五地試辦海關郵政,由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派天津海關總署英籍德國人德璀琳率先創辦天津海關書信館,并發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下圖)。(注:CANDARINS為“海關銀”。指近代列強通過不平等規定的海關進出口課稅的標準銀。)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2024~2025學年度高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卷參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CABADBDDACBDD14BCDA15ACDB3分1分1分0分3分1分1分0分16.(1)洋務學堂未能培養出杰出人才;缺乏工程技術人才;忽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中文課程形同虛設;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持。(6分/任意3點)(2)積極性:指出了洋務學堂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經費支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針對性;推動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6分)。局限性:未能全面客觀地評價洋務學堂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梁啟超的批判也未能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和方案,缺乏實踐性和可操作性。(4分)17.(1)作用:農民獲得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6分)(2)答案:第一次,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第二次,1953年至1956年三大改造,由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第三次,1978年之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公有制不變,農民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和經營管理權。(18分)18.論題:列強入侵對近代中國具有雙重影響。論述:近代中國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簽訂,中國逐步喪失部分主權,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和戰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列強獲得巨額賠款,這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也加深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英國還割占了中國的香港島和九龍司地區,中國領土主權受到損害;英國還強調協定關稅,這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材料顯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就是英國人創辦發行的,而且郵票的票面價格還是列強通過不平等規定的海關進出口課稅的標準銀,這都充分體現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英國還通過《南京條約》的兩個附件獲得“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這損害了中國的司法主權,加重了對中國的侵略。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戰后條約的簽訂,加重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共半殖民地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車按揭買賣及配件供應合同
- 2025建筑外墻保溫系統施工分包合同協議書
- 2025關于電影導演聘用合同范本
- 抵賬房屋買賣合同范本
- 武漢市商品房買賣合同
- 農村宅基地離婚分割協議
- 洗衣店和單位洗衣合同范本
- 寵物自愿絕育協議書
- 合作購買資產協議書
- 會計頂崗協議書范本
- 槍支安全及使用指南課件
- DB31T 1330-2021 專職消防隊、微型消防站建設要求
- 裝配式建筑一體化集成設計實踐與發展(并茂)課件
- 日用百貨、食品定點供貨服務方案
- 高等數學全書教案完整版電子教案整本書教案最全單元教學設計1-10章全
- DB14∕T 2447-2022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類
- Q∕GDW 12152-2021 輸變電工程建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規程
- 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信息管理系統[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信息管理系統](-33)
- 《閱讀與寫作》課程教學大綱
- 純滯后控制技術
- 課件使用詳細說明書寫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