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1
新課程改革試驗以來,大家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的數學課堂也漸漸變得真實
而生動,教學的設計樸實而又創新,學生學得扎實而又開心。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垂直與平行》。這部分教
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學問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相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于垂
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別的位置關系,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當
都有這樣的閱歷: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
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詼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里有一種特別的叫做相互垂直,讓學生的相
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釬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精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動身,關注學生的生活閱歷和學i逋礎從復習有關“直線"學問入手,
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打算。同時,逐步培育學生對數學探日的愛
好,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回顧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綻開探究活動才是出"在
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狀況進行分分類?"
這樣有思索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視察、思索,
逐步相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狀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
不成直角兩種狀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
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覺數學學問,進一步培育學
生視察的實力,發覺垂直與平行現象。
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
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系"必需在同一平面內",
飄到位。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
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
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學問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加學習過程
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實力。
當然,樸實不是不追求完備,真實不是為了展示平淡無奇,扎實不是簡潔重復的機械操作和
訓練。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要充分應用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實實從學生的實際動身,讓
我們的課堂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讓課堂融入我們的才智和思索讓課堂充溢勃勃朝氣。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史理速度較快,后進生沒有理解到位,
以后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看后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精確,我沒有剛好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后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溝通的機
會,這也算是一個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勝利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
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信任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
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乘法估算》教學反思這節課一起先我用估一估幾個數,讓學生回顧學問,為本節課進行的
數學活動作好鋪墊接著創設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進而主動參加到探究“兩
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的教學中去,使學生體會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發覺在教學
中有幾點值得思索:
1、在估算教學中,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舍
五入法。例題的解決出現了多種方案:104x49如算成110x50,104x50,100x49,100x50,
100x45.怎樣使學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種算法的合理性,我讓學生小組探討,在探討中漸漸發
覺了前兩種方法的優越性。符合實際又便利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
2、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在進行乘法估算時依據實際狀況有時要是把兩個因數都要估小,
有時要把兩個因數都估大,有時要把一個因數估大,另一人因數估小??。
3、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的。只有結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
依據實際狀況敏捷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實力。
三、《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垂直與平行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學問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相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
氯出。由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別的位置關系,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
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光明寬敞的教室里,環顧左右應當都不缺少垂直與平
行的現象。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當都有這樣的閱歷: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
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交叉里有一種特別的叫做相互垂直,讓學生的相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鑒于此,在課的起先部
分,通過用鉛筆擺一擺,讓學生在白紙上去畫不同位置的兩條直線,然后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出代
表性的畫法進行分類,從而引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再通過讓學生去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的相
互平行與相互垂直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最終通過找、擺等環節,在學生進一
步相識垂直與平行的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觀賞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感受數學的
意義。
1、在課的起先階段,我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在一個很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
接著,又出現了一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怎樣?請同學們睜開眼,把你想象到的
多少個零件?(板書:零件)二是看零件和零件之間有哪些關系?(板書:關系)然后通過學生
小組活動溝通,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是探討一切圖形的方法。這正是老師設計的精彩之處。教
給了學生這個方法后,對后面的學習相識梯形、三角形、圓,相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
打下了基礎。
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學生每一個結論的得出是建立在學生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詳細的操
作活動找尋驗證的方法。這些任務都是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自己動手合作完成的。這樣的設計讓學
生在探討中更加主動,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學問也會更加印象深刻。
我們常常強調學生的閱歷,事實上我們小學數學就是閱歷的數學,每堂課都給學生這樣的訓
練,對他將來的發展是有益的,同時我們老師也得到了解放,"教是為了不教"自然也就會得到
實現。在聽課過程中也產生了這樣的思索和困惑。在我們數學課堂上什么樣的內容可以放手讓學
生自學?提出來也供大家探討。
五、如何培育學生仔細檢查的習慣
俄國教化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
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這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
后的發展將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學期新接了兩個四年級的新班發覺許多孩子都缺乏仔細的品質,
更缺乏仔細檢查的習慣,做完作業就交,似乎只要寫完了就萬事大吉了。可交上來的作業總是這
錯那錯,而改錯又要跑幾趟,老師指一個改一個,同樣的錯誤就不知道一起改。我在反思他們錯
誤的緣由,平常留意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培育學生仔細檢查的習慣.
首先要仔細、正確地審題。正確審題是做對題的關鍵。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在審題時,
把重點的字、詞點出來,要明確題目讓我們做什么;一道題究竟有幾個要求,每個要求的詳細內
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如:在估算部分的《課外作業》上有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先
估算,再精確計算,許多孩子都想當然地估算完了了事。在學習畫平行四邊形的高時,有一道作
業題的要求是給下面的平行四邊形畫出兩條不同的高,由于學生不仔細審題不是只畫了一條高,
就是畫的兩條高都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借此機會,我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只有在典
型題例面前,才更有勸服力。
其次是要教會學生檢查題目的方法。許多學生所謂檢查就是把題目從頭到尾看一遍,其實是
走馬觀花,一點用處也沒有。不同的題型檢查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如:填空題、選擇題檢查時不
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剛才做的一樣;計算題要用驗算的方法檢查:可以重算
一遍,也可以利用逆運算檢驗等,假如是方程,就把未知數的值代入方程檢驗;應用題必需先弄
清題意,再從問題入手,分析應用題,列式是否正確,同時更不能忽視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等,當
然也可以依據題意將求出的結果代入題中檢杳??這些方法在考試時尤其重要有效。
第三,計算試驗中,學生改錯前先找錯因的方法,廣泛適用于平常的作業。假如有條件面批,
就讓學生說說錯誤的緣由。當然,錯因要堅決杜絕"馬虎"、"不仔細""做錯了"等毫無意義
的字眼,這些都浮于表面,沒有實際作用。要讓學生從是否抄錯題起先檢查,在查計算方法,假
如計算方法對了,就查詳細哪一步出錯了,為什么會出這樣的錯誤等。就像醫生治病一樣,必需
找到"病根",才能"對癥下藥",達到根治的效果,使學生盡量少犯,甚至不再^同樣的錯誤,
計算實力自然就會逐步提高。
總之,培育學生細心檢查,是在培育學生的一種習慣而習慣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養成的,
因此,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需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嚴格要求,示范誘導,
反復訓練,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
六、規范細微環節,才能越走越遠
第一單元大數的相識,新課的第一節,讀數,我確定一切從最簡潔的起先。越是簡潔的東西
越簡單接近數學的本質。開課,我從最簡潔、最原始的數數起先,溝通新舊學問的聯系,使學生
自然的進入新知大多數時間我喜爰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就是不知不覺中使學生進入新知的探討,
躺中故弄玄虛,為新知鳴鑼開道的導入似乎越來越不感冒了。隨著細心設計的數的出現,學生讀
數節奏越來越慢,讀法也不盡統一整齊,如9999,10000,10001......我們起先慢下來,去探
討讀法不統一的數,去探討讀得比較困難的數,漸漸的找尋讀數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輕
松,順當實現了難度上的過渡。
規范細微環節,才能越走越遠。當讀數的時候,我強化了細微環節程序的規范,這是我在這
單元的一個重要做法,即規定讀數前必需用虛線分級,閱歷告知我們,只要劃上分級線,分對級,
基本就不會出現讀錯寫錯數的現象。
我想寫數對于學生來說,比讀數要難,特殊是中間有0的狀況是更是寫數的難點。深化思
索之后,認為仍舊要強調建立四位一級的概念,細微環節程序上我進行了這樣的規范即先劃分級
線,寫萬級一般不會錯,寫個級時寫上4條小橫線再填。練習中有不少學生出現了三位一級,
如1569300,擾,于是,我又進行了一下對比,使學生明確中國的讀數習慣和國際統一的讀數
習慣的異同。再次強調,寫數也可先寫一條分級線,對應的是萬字,然后再分別去填寫萬級和個
級。在求近似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時,盡管我已經憑借閱歷對這節簡單出錯的部分作了充
分預設,學生出錯又有新花樣。我采納的細微環節規范是:先劃出分級線,再用三角標出省略尾
數的最高位,然后四舍五入的得出結果,結合其中的道理,協作相應程序,大大降低了低級錯誤。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細。從簡潔動身,深化探討,可以變難為易,將細微環節
之處作規范,做成程序,可以深化淺出,便于學生有章可循,聽說外海小學規定學生每天喝六杯
水,詳細到喝的時間,老師的監督,使之落到實處,可見其專心良苦,做事之細,一方面充分體
恤家長的心情,另一方面大事做細,才可以做得更許久,我想我還要堅持下去。
七、《積的改變規律》教學反思
《積的改變規律》是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駕馭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究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
改變狀況,從中歸納出積的改變規律。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充分參加積的改變這個規律的發覺,讓學生在充分地視察、大
量的舉例中去感悟積的改變的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參加的主動性,初步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讓
學生自己經驗探討問題的一般方法是:探討詳細問題一歸納發覺規律一說明說明規律一
舉例驗證規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子,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探究空間,讓學生自主地進
行探究與溝通。老師只是適時補充或訂正。我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既注意了基礎學問的鞏固,又
留意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我不僅使學生了解課本上的積的改變規律:兩數想乘,一個因數不
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就乘(或除以)幾;我還通過練習,讓學生感知了:兩數相
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
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積不變的規律;兩數相乘,兩個因數分別擴大若干倍,積就擴
大兩因數擴大倍數的積的倍數。如:6x2=1260x20=1200。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我認為平常
的教學不應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適合自己,適合學生,教會學生思索的方法,培育學生的數學思
想是最重要的。
但我反思自己課堂上的一個現象就是學生通過舉例、視察對積的改變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學生在描述規律時,語言總是不夠精確、表述總是不夠完整。”語言表達
是學生思維的全面呈現“,學生們對于新知內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語言描繪去反饋,當學生
的概括實力受挫時,我想:首先應當反思的是我們的教學是否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當學生真正明
白了一道、兩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題目后,怎樣概括,而不是讓學生就題論題好像也是個問題.
今后我要不斷嘗試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怎樣抓住一些關鍵的例子、抓住一些關鍵的詞語
讓學生去推敲、去體會,最終引導學生完整、精確地描述出積改變的規律,并通過一些重點詞的
理解,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規律,構建起完整的認知體系。切不行因為怕耽擱進度、怕麻煩、
怕羅嗦而剝奪了學生說的權利,剝奪了熬煉學生思維的機會,使主導霸道地代替了主體。
另外,只有讓學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規律,才能嫻熟、恰當地運用規律,而不是生搬硬套。例
如:1、貨車在一般馬路上以45千米/時的速度行駛,4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8小時呢?12小
時呢?
2、一塊長方形的果園,長是18米,面積是108平方米。假如長不變,寬擴大3倍,擴大
后的果園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很明顯,這兩道題用積的改變規律來解決是最簡便快捷的方法。
而學生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了積的改變規律,才會活學活用,而不至于再用老法子去繞圈解決,
從而使學生更深體會到學數學、用數學,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八、課后反思-計算器的教學是否應當在教材中出現
當我教完計算器這一內容后,學生就很依靠計算器,什么都用計算器來算,我很沖突,我們
是不是杜絕學生把計算器帶入學校呢?把這一學問點放在第一單元傳授合適嗎?
于是,我晚上躺在床上又重新打開教參加大本教案,找尋專家把有關計算器教學放在這一冊
的真正用意,因為我想專家把計算器放在這一單元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了,也確定會考慮到學生
在后面的學習中會運用計算器的狀況。
老師用書上說這冊是整數四則運算的終結學生面對多位數的乘除法時計算就特別苦惱,
學生把計算器當救星,我們應當理解,但我們不能放任,用計算器來代替口算估算筆算,那是行
不通的。
一味的杜絕只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敵對意識。我們應當對計算器計算這一方面,讓學生相識它
的好處,也要正確看待它的壞處,將高年級學生的問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推斷如何合理運
用計算器。
那老師該怎么辦呢?
各有各的方法,但我認為老師不能杜絕,要正確的引導和疏導,曉以利害。平常加強管理,
特殊是課堂和作業中計算器運用的管理,明確計算器的用途,將口算,估算,筆算和計算器計算
做比較,讓學生切實利用計算器,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
教材中也考慮到這一點,學生的依靠性,所以也有相應的內容支配進去,就須要老師們深化
的探討如何管理。教材給我們指明白方向。
第一、利用計算器對大數計算方面的找規律,激發學生巧算心算的實力,把計算和探究規律
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的方法,又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奧妙的愛好,還培
育了學生視察推理的實力,通過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器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的作用。
其次、利用計算器進行檢查口算估算筆算,明確利用計算器計算的步驟,先口算,然后估算,
然后筆算,最終才是計算器計算來檢查。假如不利用計算器就可以計算,檢查,我們就不能用計
算器來算。
第三依據實際生活閱歷使他們相識到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計算都可以運用計算器,
計算器的運用會受到肯定條件的限制。所以每個人都應當具備肯定的口算,估算,筆算的實力,
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所以老師們要讓學生有利用計算器計算的機會也要讓學生知道該什么時候運用計算器。
簡潔的計算,我們不能運用計算器,計算器是要在特別困難的計算時,才運用,另外運用計算器
是為了精確的檢查錯誤,發覺錯誤要細致檢查自己在計算時的問題所在,千萬要強調學生不能在
用計算器計算出來后立刻就把正確答案抄到題目里面,對自己的錯誤要細致探討。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能埋怨計算器,也不要埋怨教材編寫的問題了,計算器的運用的確是必
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弓I導,讓學生相識到計算的作用,也相識到計算器生活中
的局限性,讓學生在計算實力方面得到提高,嫻熟駕馭多位數的計算方法。
九、課后反思:角的度量
教學起先,我從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椅子導入,創設情景讓學生推斷那張椅子坐得舒適,引發
學生細致視察,仔細思索,得到靠背角度起著關鍵的作用,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測量靠背角度工具
—量角器。使學生感受生活中到處存在數學問題,激起學生相識量角器的內在動力。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下面三張椅子問學生,你覺得那張椅子會坐得舒適點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第三把椅子坐著舒適,因為靠背與座位的角度人們坐起來比較相宜。
學生回答后小結:依據剛才同學的回答,看來椅子坐的舒不舒適,其靠背的角度也是一個很
重要的因素,哪位同學有方法知道他們的角度?
老師歸納:同學們想的方法都很奇妙,但它們都有肯定的誤差,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尤其是不
便利運用這些方法,想要便利、精確的確定角的大小,就要用到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今日
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十、《角》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學生相識角的基礎上,進一步相識量角的單位和學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怎么
看量角器的刻度是一個難點,什么時候從內圈看,什么時候看外圈是學生簡單混淆的地方。教學
中的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犯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學
問盲點多幾乎沒有舊學問咋鋪墊操作程序困難九復是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
是一次關于手與腦的挑戰。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駕馭這些學問點,教學中,我為學
生供應了動手、動腦、動口"做數學”的時機,從中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自主學習的實力和問
題意思。
相識量角器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視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發覺了什么?同桌探討,
全班溝通,簇新的事物總是能吸引學生的留意,學生的視察是仔細的,細致的,匯報發覺也很主
動,我賜予確定和表揚,然后引導歸納小結,這個環節學生自主探究學完,從中網僉了探究的樂
趣。緊接著提出怎樣用量角器去量一個角呢?激發學生往下學習的欲望。
學生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相識到
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時為什么量角器中間那個點對準角的頂點,零線對準角的
一邊,另一邊看刻度,對于角的旋轉過程和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相識,自然讀角的刻度時很茫
然,弄不明白什么狀況看外刻度線上的數或內刻度線上的數,盡管有的同學會量,也不知所措,
說不出理由,因為學生的理解抽象思維遠遜于對形象的記憶,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去找尋量角
的方法,中心對準角的頂點,就意味著量角器上有角的頂點,零線對準角的一條邊,另一條邊旋
轉到量角器的另一條刻度線上,說明你要量的角就是量角器上形成的這個角。教學時發覺學生比
較簡單認錯刻度因為每條長刻度線上都有兩個數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組織學生小組探討,
有什么好方法來突破這個炬點,之后請學生發言。有的說:"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的這條邊
對著的0是在內圈的,另一條邊就看內圈的數字,假如對著的0是在外圈的,另一條邊就看外
圈的數字還有的說:"我先推斷畫的角假如是銳角就認刻度線上的小數,假如是鈍角就認刻
度線上的大數。"
在這個時機引導總結出量角的方法:
"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一邊認刻度,內外分清晰。”還真不能小看學生的力氣,他
們總結的方法很適合大家用。這樣給學生留出思索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得出的結論,比老師一一
講授要好。
此外,近階段本人教學收獲是:在上常態課時,有時會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朝自己設
定的方向發展,通過視察我發覺,其實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體驗,在教學時要關注這些,
選取合理的因素加以利用.給學生供應思索和解決問題的空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主動性,能
培育學生的思維實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取得不同的進步。
十一、把T?大數變成"億"或"萬"做單位的數
教學把一個大數變成"億"或"萬"做單位的數時,發覺只講算理,讓學生理解,再應用,
對于理解力較差的學生而言,這個學問點的確有些抽象,較難理解,出錯率較多。
于是經過思索與實踐后發覺用簡潔的口訣讓學生先記憶方法用口訣練習較多的題目后,
不易理解的學問,就在漸漸的練習中,消化理解了。下面,簡潔介紹一下我的小竅門:
口訣:"一圈、二看、三省略"
如:把1276270000變成"億"做單位的數。
一圈:題目讓我們把數變成誰做單位的,我們就把哪一位圈起來。現在讓我們變成"億"做
單位的,所以我們就把億位上的"2"圈起來;
二看:看圈后面的第一個數,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推斷它需不須要向前面的數進"1"。
1276270000;+1
三省略:"12"變成"13"后,圈后面的的數字省略,加"億"字。整個改變過程:
1276270000=12,1300000000=13億
注:其實此類題目還要依據問題的不同,敏捷處理。
1、變成"萬"或"億''做單位的數,可用上面的方法;
2、省略"萬"或"億后面的為數時,最終一步,只需把圈后面的
數字都變成"0"即可,
如:1276270000=1276270000?1300000000
我們也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1300000000"與"13億"的異同點。他們的大小是相同的,
但所表示的意義不同。
“1300000000”表示13億個1,計數單位是"一或個";
"13億"表示13個T乙,計數單位是"億";
之所以會獨創"13億"這種技術方法,是為了書寫,辨別起來更加便利、簡潔。
今后學習了小數后,我書還會更進一步、更精確的把大數變成用"億"或"萬"做單位的數。
如:1276270000=12.7627億
十二、教學疑問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一課時,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測量等方法,發覺平行
四邊形邊及角的特點。
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操作,匯報時,強調了"對角相等,對邊相等"的特點,對于對邊平行
很少能考慮到。老師提示后,也能發覺,但在他們的意識里,對邊相等記憶、理解得更深刻。
所以在讓學生總結"你認為,什么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時,許多同學都說:"兩組對邊
分別相等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可是,書上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
行四邊形"。
做練習時,許多學生還是填寫:(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不知這種填寫答案是否也算正確呢?
十三、末尾帶"0"的數怎樣計算不簡單出錯
在三位數乘兩位數末尾帶"0"的教學中,我發覺學生在計算中,不是把積末尾的零少寫,
就是在積的末尾多添零,怎樣才能不讓學生出錯呢?
經過思索,我想到了在大數的相識教學中的分級方法。把因數末尾的"0"也按分級的方法
力瞬用虛線分開,這樣在計算時就會與乘積末尾的"0"分開,學生出錯的就少了。
例如:X我把這種方法交給了學生,并且要求學生在豎式上把因數末尾的"0",
用虛線分開,這樣積的末尾究竟寫幾個"0",學生很快就駕馭了,在實際的計算中學生的錯誤
真的削減了.
十四、美麗的十進制計數法
我暮愛數學,其中十進制計數法更讓我對數學古人佩服的心悅誠服,這是何等的才智?簡潔
的十個數字因為這種聰慧的方法,改變無窮,大數小數全部搞定。所以每次教到這部分內容,我
都試圖將自己的這份佩服感染給學生。多年前,曾經上過這節的公開課,有數的發展歷史引入,
隆重推出十進制計數法。這次因為是剛合校,投影電腦都沒有到位,無法綻開給學生,只能口頭
介紹,效果大打折扣,還好,孩子們的眼神告知我,他們很感愛好,在我的極力渲染之下,慢慢
溢出敬佩之意,心下暗喜。于是嬉戲上場。十進制計數法中讓學生扎實的理解數位、計數單位,
數級非常重要,為了讓孩子們切身理解,我讓他們自己變身計數單位,那他的座位自然就是數位
了,按依次排列,一排就成了一個生動的數位依次表,每個孩子身臨其中,樂滋滋的接受組數,
說明數的任務,以此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數位依次表,而不再是味同嚼蠟的死記硬背,同時,還可
以幫助學生理解: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意義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讓一個孩子來當數字9
他在數位依次表示上移動,大家說出它代表的意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一向不主見孩子死記硬背,因為我當學生的時候就特殊不喜愛背東西。為了讓孩子們記住
數位依次表,我還想到了一種方法,試了幾次,效果不錯:用左手四個指頭表示個級,大拇指表
示萬,然后類推,這樣就把數位順表帶在了手上,隨時都可以用。對于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比
較大。始終在朝著這樣一個方向努力:讓教學學習更接近數學的本質,讓數學課堂更多一點文化
氣息,有時覺得自己像個聲嘶力竭的叫賣者,總是爭分奪秒的把中國數學文化的點滴加入課堂,
希望能夠多多少少的滲進學生的思想之中,有時候看到一些孩子茫然的眼神,就覺得很可悲,希
望我的努力能多少變更他們一點點。
十五、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識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識》一課,在對教材進行細致地分析后,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思路:
通過復習四邊形,開宗明義,為學習新學問作打算.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2
學利用量角器畫角時,本節課學生學的還比較輕松。比較勝利的是新知的探究:
教材畫角的例題呈現了畫65。的角,下面是畫角的步驟,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畫角是否讓學
生自學教材,然后讓他們動手畫角。但是,就在上課的一剎那,我變更了預設的方案,我讓學生
先獨立嘗試畫角,因為學生有肯定量角的基礎,可能他們會自己摸索出畫角的方法,假如不會,
再實行方案一,自學教材,基于對學生的信任,于是問:"你們會畫60。的角嗎?先想一想,自
己打算怎么畫,再動手。"(沒有選擇教材的65°,而選擇了60。,我想學生可能會現不同的畫
法,比如用三角尺畫。)聽說能畫角,學生比較興奮,想了一會兒,個個摩拳擦掌,興趣盎然地
動手畫了起來,果真不出我的所料,匯報時學生出現了:王寧:"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畫的"
把他的作品反饋在實物投影上,的確是60。,但是角的頂點這兒畫的不太志向。陸雨婷:"我是
用量角器畫的,先在本子上畫一條射線,再用量角器的中心點對著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著射
線,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畫一個點,最終從射線的端點動身,通過這個點再畫一條射線。"
陸雨婷的說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學生的實力。"你們喜愛那種畫法呢?"學生說的不一,"既
然這樣,你們就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畫一個70。的角吧!"學生動手畫了起來,匯報的時候,學
生都選擇了用量角器畫角,我問:"你們為什么不選擇用三角尺畫呢?"學生都說用量角器畫比
較便利。學生同桌溝通自己畫70。角的方法后,再讓他們看書,我說:"其實你們的畫法和書上
的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你們真了不得!"學生快樂地喊出了“耶!"看到學生的興奮勁,我知
道他們此時已體驗到了勝利的樂趣,那么我呢?當然也感到無比的華蜜。學生看書以后,一個學
生舉手了,"老師,我還有補充,畫好以后還應當檢驗,用量角器測量一下自己畫的角是否正確。
多好的的孩子啊!我從心里感嘆著。
另外:當出現要求畫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時,會出現問題。主要出現
在,學生利用內圈刻度畫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干脆在量角器內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
點,于是找不到記這個點的位置。于是教會學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始終向外看,因為內
圈70度對應外圈110度的位置內圈80度對應外圈100度的位置,內圈75度就對應外圈105
度的位置。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
在學習初步相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上圖形課與計算課有很大的不同,計
算要求學生細心而圖形不僅有這樣的要求更多的是要讓學生親身經驗、體驗和感受各種圖形,
例如練習中提到的.平行四邊形的特性T申縮性,即簡單變形,可以讓學生打算四邊形的小木棒
支架,拉著兩個頂點,顯示出了四邊形簡單變形的特性,學生經驗親自體驗四邊形伸縮性的過程
后很簡單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圖形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
中,老師可以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操作并思索探討等形式來完成。讓學生通過自己動
手進一步體會了多邊形的基本特征,比如折一折、剪一剪等,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
進一步明確了多邊形的特征,鞏固了新知,體驗到獲得學問的樂趣,體驗到經驗合作探究、溝通
傾聽的過程,更激活了思維、增長了見識、積累了閱歷。所以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
主子,才能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在學習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我感覺部分學生在畫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
不喜愛用直尺作圖,作圖很隨意,一點不規范。這些可能是在教學中作圖的時候,對學生數學作
圖科學性和規范性要求不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應當留意這些,讓學生改掉這種不好的習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4
在詳細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學生細微環節的教化,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肯定的效
果。
一、教學狀況
1、復習溝通,建立聯系.在教學新學問前,先簡潔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目的在于
回憶已學的學問,為遷移做好打算,加強了新舊學問之間的聯系。
2、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學習例題之前,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
景,讓學生依據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題。
3、通過視察、探討、溝通,駕馭新知。培育了學生獨立思索問題的實力及合作溝通的意識。
4、鞏固學問、深化練習。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分層次駕馭所學的學問,先進行基本練
習,使學生駕馭兩、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方法,再通過變式練習進一步鞏固深化,培育學生的
計算實力及敏捷運用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
二、應用題
應用題始終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于本班的狀況,更是特殊,絕大部分學生的
應用題的理解實力都差。針對這一狀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
分析問題的實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刃瞬懼怕應用題了。
三、增加實踐活動
培育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
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育學生從日常生活中
發覺數學問題的意識。
四、存在問題
老師:
1、在用教材上還需接著深化挖掘。
2、在教學上,注意教學內容的平衡,使得優生在一堂課中有更大的.收獲,還要讓學困生在
每堂課中有所學習。
3、課堂上,要抓住學生學問的薄弱點,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學生:
1、部分學生不懂得審理,審題實力較差,不理解題意。
2、有的學生思維實力相對比較差,分析推斷實力薄奧。
3、還有的學生因為懶散而導致了學習基礎差。
五、改進措施
1、注意學生的空間想象實力的培育,在實物操作中抽象到圖形的相識。
2、加強學生的思維實力以及分析推斷實力的培育。
3、關注學困生,采納多種方法的幫扶,賜予更多的關切,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切,
對他們的作業爭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念,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
高。
4、老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地改進教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吸取閱歷教訓,依據這次反思狀況,制定各種有效措施,以提高
學生的學習爰好為主,培育學生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同時,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閱歷,
爭取下學期能夠有所提高。
人教版〃浮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5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
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學問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實力的培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
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供應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
依次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依次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驗解決問題的過
程中明確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終求什么,用什么方法
計算。感受混合運算依次的必要性,駕馭混合運算依次。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依次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駕馭四則運算的基本依次,即先括號內后括號外先乘除后加減,
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依次計算,學生雖說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
問題或者說是誤會應值彳導老師留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覺在許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會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
當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
12+5x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依次。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減法,如計
算12?3x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
=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后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會現象值得老師留意訂正指導。
2、許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
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會,特殊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覺許
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系的連
詞運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運用,老師肯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分,正確的理解
含義并寫出正確的四則余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刊算式說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
解打下了基熹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驗探究
和溝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
一些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龍山中心小學房玉鳳
這一單元要求學生建立比較形象詳細的方位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親密關系,體會到"學習
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相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加對數學的情感
底
內容與學生的學問基膽和生活閱歷緊密相關,難點是要精確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離的
角度,還要確定單位長度標出距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
供應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綻開合作溝通,從中視察、分析,然后獨立思索完成從方
位的角度相識事物。同時,還要剛好抓住學生的求知欲和新奇心理,激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看
法,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溝通。注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勵學
生合作、思索、探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留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學問或發覺的規律運
用到實際中去,培育學生應用數學學問的實力。
其中依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
學生的作圖實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
向角沒有找準,不能嫻熟地區分東偏d僑口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
數);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物體的詳細位置沒有明顯的表
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晰;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依據這些狀況,我認為老師在教學時更應當注意畫示意圖的細
節,注意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育。假如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簡單讓那些
駕馭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駕馭不好的同學也不肯定立刻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
就是關于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
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須要多加訓練。
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活動溝通未能達到想象力瞬的效果。有時不得不削減
活動的次數,照看稍差一點的學生,有時又不得不為思索稍慢一點的學生的.反復的重復,削減
了稍好一點學生進一步的提高機會總之照看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自己的數學,
實現學生自己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三年級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后反思
龍山中心小學房玉鳳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從已有的學問閱歷的實際狀態動身,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視察、溝通、
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勝利解決數學問題
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1.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依據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學問
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加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
本思想方法,經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學問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
合,在學問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學問。在“交換律"這節課中,老師
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探討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
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遇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
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
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學問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學問
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視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
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勝利的情感。
2.注意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新課標里曾指出,教學時應從學生熟識的情境和已有的學問動身進行,開展教學活動。這為
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換律”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獨立學習的教學過
程的基本點,它干脆影響新學問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禾嚷法交換律在浙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
分別支配在第七冊和第八冊,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相識,
并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課老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
覺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相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
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課老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視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
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
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學問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
例子來說明嗎?這樣利用捕獲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
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奇,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究的愛好。
(3)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材只是供應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老師應在敬重教
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提、補充和調整。本節課在教學材料的
處理時,變更了把課本當作"圣經"的現象,讓學生參加教學材料的供應與組織,給學
生創設了一個創新和實踐的學習環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欲望,又使學生的身
心導到了一種勝利的體驗。另外在材料呈現的依次上,本藝課變更了教材編排的依次:在第七冊
教學加法交換律,在第八冊教學乘法交換律,而是同時呈現,同時探討。因為當學生在已有認知
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行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后依次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
分做到了敬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6
從教學內容來說,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現
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
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相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相識平角、周角,
依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從教學方法來說,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肯定的發展,但依舊形象詳細思維為
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實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育。而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
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究問題的廣袤天地,把所學的學問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豬場生物安全教育
- 民事賠償合同范本
- 相鄰土地共建合同
- 藥品銷售企業用工合同范本
- 股權轉讓居間合同協議
- 汽車零部件倉庫租賃合同范本
- 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合同
- 網絡文明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股權轉讓合同協議范例
- 建筑工程施工內部承包合同范本
- 足療店應急處理預案方案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質量檢測試卷含答案
- Unit 2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說課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冊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解方程計算題
- DB63-T 2160-2023 公路建設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綜合服務規范
- 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 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模板
- 泌尿生殖系統畸形《外科學》-課件
- 一般現在時的特殊疑問句
- 第六講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貴州交通運輸廳所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202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