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測量的歷史一、單選題1.在學習、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數(shù)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A.一個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gB.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物理課本長度約為26cm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時間約為8sD.一個1元硬幣的面積約為5.0mm2【答案】B【解析】【分析】A.一個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故A不符合題意;B.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物理課本長度約為26cm,故B符合題意;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時間約為14s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D.一個1元硬幣的直徑為2.5cm,面積約為500mm2,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一本八年級物理教科書(上冊)的質(zhì)量約為(
)A.2克 B.200克 C.2千克 D.20千克【答案】B【解析】兩個一般蘋果的質(zhì)量在200g左右,八年級物理書的質(zhì)量與此差不多,約是200g=0.2kg故B符合題意。故選B。3.測量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如圖所示的幾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A.B.C.D.【答案】D【解析】A.選項直接用刻度尺來尋找圓柱體的直徑的方法是不科學的,一般測量值會偏小,故A錯誤;BC.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一般應從零刻度線或某一整刻線開始測量,BC選項中未從零刻度線的測量方法會使測量值偏小,故BC錯誤;D.D選項所示的方法為“輔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邊所對應的示數(shù)即為圓柱體直徑的大小。故D正確。故選D。4.一次課堂計算比賽中,四位同學的計算過程中正確的是()A.7.2mm=7.2mm×10-3=72×10-3mB.15m=15×106=1.5×107μmC.2.5km=2.5km×105cm=2.5×103cmD.3.0×106cm=3.0×106×10-2m=3.0×104m【答案】D【解析】A.正確換算過程為7.2mm=7.2×10-3m故A錯誤;B.正確換算過程為15m=15×106μm=1.5×107μm故B錯誤;C.正確換算過程為2.5km=2.5×105cm=2.5×105cm故C錯誤;D.正確換算過程為3.0×106cm=3.0×106×10-2m=3.0×104m故D正確。故選D。5.如圖所示,四個計時器能成功地記錄下100m短跑時間的是(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答案】B【解析】短跑所用時間少,對儀器的選擇原則是量程夠用就可以,分度值越小測量越準確,同時要求儀器方便操作,所以甲圖的石英鐘和乙圖的電子手表不方便計時;用丙圖機械停表和丁圖電子停表比較合適,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6.小明家里放有五把刻度尺:①零刻度線已磨損的刻度尺;②最小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刻度尺;③刻度線模糊不清的刻度尺;④比被測長度短的刻度尺:⑤刻度不均勻的刻度尺
這些刻度尺中,可以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答案】C【解析】①如果刻度尺的零刻線磨損時,可以從其它整數(shù)刻度開始,也可以測出物體的長度;②測量物體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刻度尺,不是都選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子;③如果刻度尺的刻線模糊不清,會造成讀數(shù)錯誤;④若刻度尺的長度比物體短,可以進行分段測量,也可以測出物體的長度;⑤如果刻度不均勻,則測出物體的長度不準確.故選C.【點睛】一般零刻度線是否磨損、量程是否夠用、分度值的大小都不影響刻度尺的使用;如果刻度尺的刻度線模糊不清,讀數(shù)就不準確.7.如圖是測量成人一拃的長度,下列正確的是()A.視線乙的結(jié)果是19cmB.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C.視線甲的結(jié)果比視線乙大,是測量誤差D.甲乙兩種讀數(shù)相差無幾,都是正確的【答案】B【解析】A.刻度尺分度值為1cm,讀數(shù)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則視線乙的結(jié)果是19.0cm,故A錯誤;BCD.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而是錯誤,錯誤可以避免而誤差不可避免,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8.要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B.用刻度尺測量10個1元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多次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分別測量10個1元硬幣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答案】B【解析】A.1元硬幣的厚度在1cm左右,用刻度尺測量不準確,分度值有點大,故A不符合題意;B.采用累計測量法,用刻度尺測量10個1元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出的平均值比較準確,故B符合題意;C.用刻度尺多次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每次測量的結(jié)果都不會準確,求平均值也不會準確,故C不符合題意;D.用刻度尺分別測量10個1元硬幣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得出的不是一枚硬幣的厚度,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9.小明把粗細均勻的細銅絲緊密地繞在鉛筆桿上。用刻度尺測得繞有17匝細銅絲的鉛筆的長度L=18.4mm。如圖所示。則正確的表示細銅絲直徑的是()A.1.1mm B.1.08mm C.1.079mm D.1.0787mm【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線圈寬度和圈數(shù),兩者之比是細銅絲的直徑。細銅絲的直徑為故選A。10.用一個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金屬刻度尺,測量一個機器零件的長度,測量結(jié)果為L,用同樣規(guī)格在室內(nèi)放置的金屬刻度尺,測量同一個機器零件的長度,測量結(jié)果為L′,那么A.L=L′
B.L>L′
C.L<L′
D.無法比較二者的大小【答案】B【解析】【分析】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熱脹冷縮的緣故,刻度尺會變短一些,再去測量一個機器零件的長度,刻度尺顯示的示數(shù)會比實際值要大一些.由于冰箱里的溫度比較低,刻度尺會收縮變短一些,再去測量一個機器零件的長度,刻度尺顯示的示數(shù)會比實際值要偏大一些,即L>L′.故選B.二、填空題11.完成下列單位換算:(1)10m=________mm=________nm;(2)50μm=________m=________km;(3)15min=________h=________s(4)40min=________s=________h【答案】
104
1010
0.25
900
2400
0.67【解析】(1)[1]換算過程為[2]換算過程為(2)[3]換算過程為[4]換算過程為(3)[5]換算過程為[6]換算過程為(4)[7]換算過程為[8]換算過程為12.在下列數(shù)據(jù)后面填上適當?shù)膯挝唬?1)某學生的身高為1.6______;(2)一支新鉛筆的長度約為1.75______;(3)一張紙的厚度約為0.1______;(4)你的百米賽跑成績約為16______。【答案】
m
dm
mm
s【解析】【分析】(1)[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即1.7m左右,學生的身高應該為1.6m。(2)[2]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約是2dm,一支新鉛筆的長度比此數(shù)值略小一些,為1.75dm。(3)[3]一般紙張的厚度在100μm即0.1mm。(4)[4]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略小于10s,所以一般中學生百米賽跑的成績約為16s。13.質(zhì)量表示物體所含___________的多少,其實驗室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質(zhì)量為60千克的航天員乘飛船到月球上,他的質(zhì)量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
物質(zhì)
天平
不變【解析】[1]質(zhì)量是物體所具有的一種屬性,表示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而改變。[2]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工具很多,實驗室常用的測量質(zhì)量的工具是天平。[3]物體的質(zhì)量不隨位置改變而改變,航天員由地球飛到月球,只是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所以他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14.測量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可靠的______比較。測量的要素有兩個,首先需要一個公認的標準,也就是______;其次,要有合適的______。測量能夠達到的準確程度由______決定。【答案】
定量
單位
測量工具
分度值【解析】[1][2]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測量,測量就是把待測物體和公認的標準進行定量的比較,這個公認的標準稱為單位。[3]要進行準確的測量,除了制定好單位,還要有單位的具體載體,也就是測量工具。要根據(jù)需要選擇量程和分度值合適的工具。[4]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就分度值,測量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分度值決定的,分度值越小,測量結(jié)果越準確。15.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答案】
被測物體的一端未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
讀數(shù)時視線未正對刻度線
刻度線未緊貼被測物體【解析】[1][2][3]由圖可知該同學在使用刻度尺時存在三處錯誤:沒有看好零刻度線,被測長度一端沒有與零刻度線對齊;讀數(shù)時視線未正對刻度線,這樣會導致數(shù)據(jù)偏大或偏小;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緊貼。16.請同學們應用所學物理知識正確使用下列測量工具:小明騎車去學校,借助停表記錄了自己從家到學校的時間,如圖所示,此時停表所表示的時間是______s。【答案】307.5【解析】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5”一側(cè),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秒針讀數(shù)前半分鐘;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7.5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7.5s,即秒表的讀數(shù)為5min7.5s,即307.5s。1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則測量結(jié)果應記為___________cm,他多次測量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答案】
2.36
求平均值減小誤差【解析】[1][2]根據(jù)刻度尺的讀數(shù)規(guī)則,可知2.57cm的準確值與其他三個數(shù)據(jù)不同,是錯誤數(shù)據(jù),該數(shù)據(jù)應舍去。用另外三組求平均值即可。結(jié)果應該等于之所以多次測量,是為了采用多組數(shù)據(jù)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18.在時間的測量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有鐘、表等,實驗室里常用_____表測量時間,而圖(a)中的_____是一種很有用的測量短暫時間的工具,圖(b)所示為它打出的一條紙帶。通電時,振針每秒鐘上下振動50次,那么連續(xù)打6個點的時間間隔就是_____秒。每相鄰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_____相同,距離間隔_____相同。(后兩空選填“一定”或“不一定”)【答案】
秒
打點計時器
0.1
一定
不一定【解析】[1]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實驗室里常用秒表測量時間。[2]圖(a)中所示中實驗器材的名稱是打點計時器,它是一種很有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3]打點周期為連續(xù)打6個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6-1)=0.1s[4][5]每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是0.02s,時間間隔一定相同,但距離間隔不一定相同,取決于運動速度。三、實驗題19.在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1)用圖1所示的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兩種觀測刻度的方法中正確的是_____(選填“A”或“B”),鉛筆的長度是______cm。(2)如圖2所示,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其中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選填“甲”或“乙”);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多次測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答案】
1
B
4.40
乙
減少實驗誤差【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讀數(shù)時視線與尺面垂直,最終結(jié)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在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正確放置:刻度尺0刻度線對齊被測物體,用所對應刻度減去“0”刻度示數(shù),即為物體長度;必須放正,不能歪斜;刻度線必須緊貼被測物體;為減小測量誤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1)[1]由圖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則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2]讀取物體長度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B方法正確。[3]鉛筆左側(cè)與0.50cm對齊,右側(cè)與4.90cm對齊,所以鉛筆的長度為L=4.90cm?0.50cm=4.40cm(2)[4]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使刻度尺有刻線的一邊貼近被測物體,故甲的放法錯誤,乙的放法正確。[5]用刻度尺測物理課本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20.在“測量水的質(zhì)量”的實驗中,小華填寫的實驗報告(部分)如下,請完成空格處內(nèi)容:實驗目的:______;______:電子天平、燒杯、水等;實驗步驟:(1)將電子天平放水平桌面,通電后,按鍵進行______;(2)將空燒杯放于天平上,讀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20.0克;(3)取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再測出此時的質(zhì)量,如圖所示;(4)計算出燒杯內(nèi)水的質(zhì)量為______克。【答案】
用電子天平測量水的質(zhì)量
實驗器材
清零
23.0【解析】[1][2]實驗報告的內(nèi)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實驗結(jié)論等;本實驗是“測量水的質(zhì)量”,所以用電子天平測量水的質(zhì)量是本實驗的目的。(1)[3]使用儀器前要先調(diào)零,對于電子天平而言,通電后,按鍵先進行清零。(4)[4]由于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20.0克,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后的總質(zhì)量為43.0g,所以,燒杯內(nèi)水的質(zhì)量等于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減去空燒杯的質(zhì)量,即m=43.0g﹣20.0g=23.0g21.如圖1所示的實驗器材是___________。甲、乙兩位同學用該實驗器材做實驗時打出的紙帶分別如圖2(甲)、(乙)所示,甲同學的紙帶中從A點到F點記錄的時間為___________秒。乙紙帶上A、C兩點的時間間隔___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E兩點的時間間隔。通過比較可以知道,甲紙帶記錄的時間比乙紙帶記錄的時間___________(選填“長”、“短”或“一樣”)。【答案】
打點計時器
0.1
等于
長【解析】[1]圖中所示中實驗器材的名稱是打點計時器,它是一種很有用的測量時間的工具,打點周期為0.02s。[2]從A點到F點所用的時間為t=5×0.02s=0.1s[3]乙紙帶上A、C兩點的時間間隔為2×0.02s=0.04sC、E兩點的時間間隔為2×0.02s=0.04s故乙紙帶上A、C兩點的時間間隔等于C、E兩點的時間間隔。[4]甲紙帶記錄的時間間隔為7×0.02s=0.14s乙紙帶記錄的時間間隔為4×0.02s=0.08s故甲紙帶記錄的時間比乙紙帶記錄的時間長。22.物理活動課上,同學們練習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小明的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厚度,記為L;②查看物理課本的頁碼,記為n;③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后,認為小明的實驗過程存在兩處錯誤:(1)錯誤步驟為__________(填步驟序號);應改為___________;(2)錯誤步驟為__________(填步驟序號);應改為_______________;(3)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實驗序號”所在行)的兩空中應分別填寫A:_________;B:_________。他做了三次實驗,并分別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分別為0.086mm、0.088mm和0.087mm,則這張紙的厚度可記錄為________mm。實驗序號AB一張紙的厚度L0/mm平均值L/mm123【答案】
①
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內(nèi)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記為L
③
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
紙的張數(shù)
紙張的總厚度
0.087【解析】(1)[1][2]由題意可知,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所以不應該含有物理課本的封面厚度,所以步驟①錯誤,應改為: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內(nèi)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記為L。(2)[3][4]一張紙分兩面,兩個頁碼,n個頁碼,表示張紙,即紙張的厚度為所以步驟③錯誤,應改為: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3)[5][6][7]表格是用來記錄數(shù)據(jù),所以應該把測量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所以在A中應填寫:紙的張數(shù);B中應填寫:紙張的總厚度,根據(jù)三次數(shù)據(jù)計算出的數(shù)值,可求出一張紙厚度的平均值為23.小明欲測量一根長為L的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C、數(shù)出排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shù)n;D、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2;E、用銅絲的長度L1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和錯誤的步驟分別______和______;(2)錯誤的步驟應更正為______;(3)小明共測三次,而每次都將銅絲重新繞過,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讀數(shù),結(jié)果三次讀數(shù)都不同,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有哪些?()①銅絲本身粗細不均勻②讀數(shù)時由于粗心,小數(shù)點記錯位置③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④每次排繞的松緊程度不相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
E
用銅絲繞圈總長度L2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C【解析】(1)[1]由題意可知,用銅絲的繞圈總長度L2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以上步驟中,故不需要將細銅絲拉直再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即沒有必要的步驟是A。[2]根據(jù)測量步驟可知,錯誤的步驟是E
,原因是計算細銅絲直徑的方法錯誤。(2)[3]結(jié)合步驟B、E可知,錯誤的步驟E應更正為:用銅絲繞圈總長度L2
除以細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3)[4]在測量原理和方法一樣的情況下,誤差是由于測量者的人為客觀原因及測量工具本身的準確程度引起的,例如:①銅絲自身可能粗細不夠均勻,會導致誤差的產(chǎn)生,故①符合題意;②讀數(shù)時由于粗心,小數(shù)點記錯位置,屬于測量錯誤,故②不符合題意;③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在測量中會產(chǎn)生誤差,故③符合題意;④人在繞線的時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緊程度不同,會產(chǎn)生誤差,故④符合題意。故選C。24.小明玩蕩秋千時,發(fā)現(xiàn)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有規(guī)律。于是,他用小球代替秋千探究“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裝置如圖所示:在細繩一端拴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讓小球自由往返擺動。為了減小誤差,他先測量小球往返擺動20次所用的時間,再據(jù)此計算小球往返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你解答:實驗序號小球到固定點距離(擺長)/m小球質(zhì)量/g小球往返擺動20次的時間/s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s10.72033.21.721.02039.72.031.03039.82.041.32045.32.3(1)為完成上述實驗,除如圖所示的器材外,還需的測量工具是:天平、卷尺、______;(2)比較_______兩次實驗,可以探究小球往返擺動的時間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系;比較1、2、4三次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3)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若某秋千往返擺動得過慢,可以通過______的辦法來改善。【答案】
停表
2、3
小球質(zhì)量一定時,擺長越長,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越長
縮短秋千的擺長【解析】(1)[1]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擺長、用托盤天平測小球的質(zhì)量,用秒表測量往返擺動的時間。(2)[2]要探究小球往返擺動的時間與小球質(zhì)量的關系,需要控制擺長相同,改變擺球的質(zhì)量,實驗2、3符合題意。[3]比較1、2、4三次實驗知質(zhì)量相同,擺長變化,且擺長越大,擺動1次時間越長,說明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長有關,故可以得出:在質(zhì)量相同時,擺長越長,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越長。(3)[4]由實驗(2)看出,在質(zhì)量相同時,擺長變長,擺動1次時間變長,所以要將秋千調(diào)快,應將秋千的擺長調(diào)短。25.某同學做“研究影響擺球擺動周期的因素”的實驗,現(xiàn)有如下器材:較長的細線一根;質(zhì)量為0.1千克和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石油化工產(chǎn)品購銷合同
- 2025年貸款擔保的合同樣本
- 縣汽車站建設招標合同
- 北海個人租房合同
- 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采購合同
- 2025簡約住宅裝修合同范本
- 隔壁同意建房協(xié)議書
- 2025年03月如東縣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12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吉安縣敦城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吉安縣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南寧理工學院《混凝土結(jié)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ICP-AES分析原始記錄
- 《HSK標準教程2》第2課課件-(2)
- 【課件】3.2 DNA的結(jié)構課件 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第五章仿生原理與創(chuàng)新設計ppt課件
- 棗莊防備煤礦有限公司“7.6”重大火災事故詳細分析
- 口腔科診斷證明書模板
- 小學數(shù)學問題解決(吳正憲)
- 第五節(jié) 胡靜-常用正頜外科手術
- 礦井開拓方案比較
- DB23-黑龍江省建設工程施工操作技術規(guī)程-城鎮(zhèn)道路工程.doc
- 小學數(shù)學專題講座小學數(shù)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