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知識集錦_第1頁
2023年高考地理知識集錦_第2頁
2023年高考地理知識集錦_第3頁
2023年高考地理知識集錦_第4頁
2023年高考地理知識集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知識集錦

選擇題:經典例題高頻考點-名師出品必屬精品)

1、目前,污染企業或產業在城市內部的轉移可能存在三種模式:①分散式外圍區轉移,污染企業或產業從中

心城區向郊區、農村或城市邊界等非敏感地區轉移;②集中式功能區轉移,污染企業或產業向各類工業園區、

工業集聚區、交通樞紐區等轉移;③遠離敏感區轉移,污染企業或產業遷離河流、湖泊等水域地區或向城市跨

界河流下游轉移,避開生態環境敏感區c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分散式外圍區轉移0

A利于污染物處理、減輕城市污染

B.利于職工就業、降低交通壓力

C.利于原材料運輸、增強地域聯系

D.可降低遷移成本、減少城區污染

(2)集中式功能區轉移()

A.造成工業用地規模擴大B.造成工業用地緊張

C加劇城市地域功能分化D.造成環境污染加劇

(3)遠離敏感區轉移常常受到詬病,最主要原因是()

A造成污染大面積擴散B.可能造成跨地域污染

C.極大加重企業負擔D.增加環境管理成本

2、某跨國連鎖零售企業欲在我國某城市建立商業銷售網點,以便覆蓋該區域。讀該城市地租等值線分布圖,

地租等值線并不是呈同心圓,而是有明顯的凹凸。造成局部區域地租等值線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條件B.交通運輸C人口分布D.行政干預

3、國冢國防科技工業局2015年3月6日宣布,我國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對地觀測衛星——“高分二號”正式投

入使用。讀圖,回答小題,

一育分二號、衛“(上海期?橋品里融介鬣a:

獲得該圖像的主要技術手段是()。

A.遙感技術B.地理信息系統C.全球定位系統D.數字地球

4、景觀效應指數能夠反映城市局部區域景觀對城市熱島的作用強弱,若該指數大于1,表示景觀對城市熱島有

減緩作用,數值越大減緩效果越好。下圖示意某城市自城市中心至郊區的景觀效應指數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小

題。

7--------------------------------------------------------------------------------

-1

26101418222630

距城市中心的距離(km)

2

(1)推測距該城市中心23—25km的城市景觀區內,主體為()

A.林木園林景觀B.水域濕地景觀C.工廠廠房景觀D.廣場草地景觀

(2)依據景觀效應指數,城市規劃工作重點是()

A.限定城市的服務范圍B.優化城市功能區布局

C.擴大城市的服務職能D.設定城市的服務等級

5、植草溝指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排水系統,可收集、輸送和凈化雨水徑流。圖5示意兩種不同模式的植草溝

結構,植草溝底部的滲排水管管壁有許多孔隙。研究發現,臺階型生態植草溝削減雨水徑流量作用更強。據此

回答下列小題。

(1)植草溝能緩解城市內澇,主要源于其0

A加快了匯水速度B.處理了徑流污染

C.增加了雨水下滲D.加大了蒸發蒸騰

(2)植草溝底部的滲排水管管壁有許多孔隙.其主要作用是()

A減少水體含沙量,防止堵塞

B戒少管道制作材料,節約生產成本

C.吸附水體污染物,凈化水質

D.加大管道進水面積,提高排水效率

3

(3)臺階型生態植草溝削減雨水徑流量作用更強的主要原因是()

A.增大坡面土壤孔隙,加快下滲速度

B.減緩雨水徑流速度,延長下滲時間

C增大植被覆蓋程度,增強下滲作用

D.增加徑流下滲面積,增大下滲總量

6、2021年3月15日,北京、天津等地出現嚴重的沙塵暴天氣,黃沙遮天蔽日。據研究,此次沙塵暴的源頭

來自蒙古國。下圖為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比次中國沙塵暴天氣預報圖。據此完成1-3題。

(1)制作該天氣預報圖主要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0

A.地理信息系統B.遙感技術C.北斗定位D.5G通信

(2)蒙古國成為沙塵暴源頭,主要是由于蒙古國()

A距離冬季風源頭近B.植被破壞嚴重

C距離中國近D.深居大陸內部

4

(3)若要減輕蒙古國沙塵暴的發生次數,該國應()

A.大范圍植樹造林B.全面禁止放牧

C.人口向外遷移D,控制畜牧業規模

7、"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贊美桂林及其周邊地區喀斯特山水風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興安,南到陽朔,

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風光,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喀斯特地貌區。這里山奇水秀,風光絢麗,人們將其自然景

觀總結為“四絕”,即簪山、帶水、幽洞、奇石。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簪山”地貌類型指的是0

A.石鐘乳B.石筍C.石芽D.峰林

(2)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交通運輸建設,主要是因為喀斯特地貌()

A.地形崎嶇,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比質條件復雜

B.地勢高,氣候寒冷,多高寒荒漠和多乞凍土區

C山高谷深,山河縱列

D.河流縱橫,沼澤廣布

8、讀下列四種地貌圖,完成下列各題u

bcd

(1)以上四種地貌中,不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0

A.aB.bC.cD.d

(2)c、d兩種地貌()

①c分布在河流下游②c由侵蝕作用形成:3;d分布在河流下游④d由侵蝕作用形成

5

A.①@B.③?C②?D.①④

(3)圖示四種地貌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的是()

A.aB.bC.cD.d

9、河流中下游地區的河漫灘()

A.一般出現在凹岸B.枯水季節接受堆積

C.侵蝕作用強于堆積作用D.洪水季節被淹沒

10、讀圖,回答(DM2)題,

①②③④

⑴圖中主要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是0

A.①B.②C.③D④

⑵圖中③①(2表示的地殼物質變化過程是0

A從變質巖到巖漿巖B.從沉積巖到變質巖

C從巖漿巖到沉積物D.從巖漿巖到變質巖

11、讀下圖,完成下列小題。

6

(1)圖中地貌廣泛分布于0

A.廣東B?吉林C.四川D.新疆

(2)這種地貌的成因是()

A,風力受蝕B.風力沉積C.冰川侵蝕D.流水侵蝕

12、風蝕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積物且具有植被覆蓋的地區,以風為動力,并受人類活動等作用影響形成的地

貌。下圖為青海省某縣風蝕坑形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圖例

??植被

G3粉沙土

區]古風成沙

(1)該風蝕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0

A風力強盛B.植被破壞嚴重C.粉沙表土深厚D.坡度較陡

(2)甲處物質()

A.可延緩風蝕坑擴展速度

B.加速古風成沙出露地表

C.逐漸堆積,變得越來越厚

D.來源于背風坡的粉沙土

7

(3)推測圖示風蝕坑可能發生的變化是()

A.風蝕抗不斷加深B.風蝕坑積水成湖

C.風蝕坑坡度逐漸增大D.風蝕坑內出現流動沙丘

13、天坑由碳酸鹽巖地區較大的溶洞形成,口徑和深度不小于100米,或容積大于100萬立方米,四周或大部

分周壁為陡崖,且與或曾與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下圖為湖北省西部天坑群的主要演化階段。讀圖完

成下列小題。

(1)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0

A.風力淮積B.海浪侵蝕C.流水侵蝕D.風力侵蝕

(2)圖中,天坑演化過程排序為()

A.①2③B"3;②C.②③①D.③2?

14、人口的遷移是多種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識的行為。下圖為影響人口遷移因素的示意圖。據此完成下

列小題,

(1)導致圖中人口遷移的推力是0

A生活成本低B.發達的經濟條件

C廣闊的發展空間D.發展空間小

8

(2)大口遷移,對遷入地的有利影響是()

A.緩解人地矛盾B.緩解了住房壓力

C.促進經濟發展D.保護生態環境

15、2011年3月1曰起,俄羅斯恢復征收無子女稅,無子女家庭每月須上繳6%的薪水。性別比為平均每100

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人口的數星。圖1示意俄羅斯局部地區人口分布,圖2示意世界四個區域人口性別比曲線

(含預測)。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30

120

人口密度110-.?

(A/平方千米)*....、、

■2awo-''、、②

00

□25%-10

25

70*-J一1一1一1一1一?一?一1一?一?

195020002050

年份

圖2

(1)影響圖1地區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氣溫B.降水C.交通D.礦產

(2)圖2中符合俄羅斯人口特征及成因的是()

A.①工業結構導致女性就業多

B.②重男輕女的觀念得到轉變

。③女性平均壽命普遍高于男性

D.&)二戰期間男性人口大量減少

16、圖5所示是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其中甲、乙、丙、丁四地為上海、廣東、遼寧和西藏,人口數

值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數量,讀圖回答下題.

9

(1)依據圖中人口普查數據,可推知四地中()

A.甲地社會養老負擔最重

B.乙地人口老齡化水平最低

C.丙地勞動人口數量最少

D.丁地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2)造成乙、丙兩地常住(半年以上)人口年齡結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政策B.醫療水平C.人口遷移D.生育觀念

17、菲律賓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向海外輸出勞力,其中約300萬人是菲傭。菲傭是指來自菲律賓的高級傭

工,他們有文化、懂英語,素布??世界上最專業的保姆”之美譽。據調查美國是.’菲傭“夢中的移民天堂。大

量“菲傭”的輸出,對菲律賓產生的影響可能有0

A老齡人口比重升高B.勞動力數量增多

C.外來文化的影響減弱D.人地矛盾加重

18、陜西省中部某市以采煤及其初加工工業為主、重工業占據工業總產值的比例較大。該市雖為陜西省的地級

市,但人口僅為西安市的1/8,且大量外遷,被當地人戲謔的稱為“空城",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市人口大量外遷的主要原因是()

10

A.山脊縱橫交錯,對外交通閉塞

B.煤炭趨于枯竭,資源型產業衰弱

C.環境污染嚴重,危及居民健康

D.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緩慢

(2)該市大量外遷的人口主體為()

A女性勞動力B.青壯年勞動力C.離退休人員D.人中專畢業生

19、人口問題是目前人們關注的焦點。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對我國人口有序合理發展有重要意義,據此完成下

列小題。

(1)以某地的四類要素測得的各自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分別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

則該地的環境人口容量為0

A.8000人B.10000人

C.4500-6000人D.4500人

(2)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目前人口總量為14.4億(不包括港、澳、臺),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

量用b表示,環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關系正確的是()

A.a<b<cB,c<b<aC.b<a<cD,a<c<b

20、下圖為我國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變動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2500

2然

口O

數2090

(

()

萬-2

)

1500-4

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年份

常住人口數量自然增長率

11

(1)下列年份中該城市人口凈遷入最少的是()

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

(2)該城市人口變動將導致()

A.平均預期壽命縮短B.城市基礎設施的負擔減輕

C.老齡化的進程延緩D.文化和價值取向趨向單一

21、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調查顯示:2019年春節7天長假期間國內旅游人數超過4.2億人次,整體出行趨勢呈

現“V”字形(如圖)。據此完成1-3題。

線夕初一初三初五初七

(1)圖中除夕、初一兩天出行人數少的主要原因是0

A.氣候條件不利B.傳統文化影響C.交通不便D.政治經濟制約

(2)春節前后的3-7口內全國普遍為晴朗天氣,但國內出行人數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我國南北方地區

表現最明顯。其原因可能受下列哪種自然因素影響最大0

A.氣溫B.降水C.交通D.地形

(3)正月初六為出行的小高峰,這天下列哪個城市流入人口最多()

A.廣州B.重慶C.貴陽D.大連

22、雨水花園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形成的淺凹綠地,建設雨水花園體現了“海綿城市”的理念。下圖示意雨

水花園結構。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2

(1)雨水花園中()

A.地表洼地可以增加降水

B.花草灌木減弱蒸騰作用

C種植土層加劇土壤侵蝕

D.砂層可防止排水管堵塞

(2)在種植上表層鋪樹口|、樹皮等覆蓋物,其主要日的為()

A.增加雨水下滲量B.保持土壤的濕度

C.凈化雨水污染物D.增加土壤有機質

(3)“海綿城市”建設對水循環各環多影響最顯著的是()

A.減少徑流B.增加大氣降水C.增加下滲D.調節水汽輸送

23、下圖為海陸間水循環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表示部分水循環環節。據此完成(1)~(2)題。

13

(1)城市中大面積鋪設滲水磚后,圖中水循環環節會明顯減少的是0

A.①B.②C.③D.④

(2)水循環能()

A.解決內陸缺水問題B.增加全球水體總量

C.調節全球水熱平衡D.改變大氣物質成分

24、某地理研學小組通過下圖所示裝置.進行自然界的水循環模擬實驗。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酒精燈

(1)該實驗不能模擬出自然界水循環的環節是0

A.蒸發B水汽輸送C.降水D.下滲

(2)若要在單位時間內增加托盤中的水量,可行的做法有0

1換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燈

14

2換成更長的玻璃導管

③玻璃板上多放置些冰塊

④換成面積更大的托盤

A.①②B①③C.②④D.3④

25、2C17年,長春市首個“海綿公園”--勞謙公園建設完成,整個公園充分體現了“海綿城市”的滲、滯、

蓄、凈、用、排等整體功能。雨水通過透水鋪裝、生態植草溝和雨水花園等下滲,再經過地下的過濾裝置過濾,

實現雨污分開,干凈的水被收集儲存,用于植物的灌溉養護。如圖為水循環部分環節示意圖。據此回答

(1)~(3)題。

以下關于“海綿公園”的敘述,正確的是0

①雨水花園可減緩地表徑流的速度,縮短匯流時間

②生態植草溝可利用溝內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凈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

③滲、滯、蓄、凈、用、排等各個系統單獨運行,系統之間沒有銜接

④可以緩解城市供水壓力和城市內澇

g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6、讀“我國某城市中心區與郊外平原區的相關數據比較表(mm)”,回答下列小題。

地區年均降水量轉化為徑流的轉化為地表徑流的轉化為地下徑'流的

總降水量降水量降水量

城市口心區67540533768

郊外三原區64526796171

(1)從表中數據推斷該城市中心區最易發生0

15

A.熱島效應B.地下水缺乏C.內澇積水D.干島效應

(2)導致該城市中心區和郊外平原區“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區()

A降水量少B.硬化地面增加

C過度開采地下水D.水資源利用率低

(3)下列措施對緩解兩地“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的差異作用不大的是()

A.增加城市綠地面積B.保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

C完善城市排水系統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27、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②代表的水循環環節是0

A降水B.水汽輸送C.地表徑流D.蒸發

(2)下列能表示圖中②環節的是()

A.長江徑流B.我國的夏季風C.我國的冬季風D.湖水蒸發

(3)我國南水北調工程體現了人類活動對圖中哪個環節施加影響()

16

A.1B.2C.3D.4

28、下圖是北半球亞熱帶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木油mn”

(1)該地水循環最活躍的季節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利用該地的典型農產品,可發展的工業是

A.棉花紡織B.甘蔗制糖C.葡萄釀灑D.大豆加工

29、2021年11月央視地理欄目報道:在廣東省梅州市隆文鎮的石灰巖山體密林中,有一個當地人稱為龍宮的

綠窟潭,潭水非常清澈,能見度高,當地大旱時,村民抽水抗旱,很奇怪的是,抽水時潭水下降了20cm,三

天后反倒漲了70cm,地

質專家經過考察,發現該潭內沒有水流動的痕跡,也無外界河流聯通,專家考察后做出了綠窟潭的結構青,同

時解釋了潭水不降反升和潭水清澈的原因。依據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小題。

(1)對綠窟潭豎潭和橫潭的成因解釋合理的是0

A,板塊行動擠壓斷裂形成

B.為抗旱而專門修建的地下水庫

17

C石灰巖地區,斷裂發育,地下水沿著裂隙溶蝕形成

D.豎潭沿著裂隙溶蝕形成,橫潭沿著層理溶蝕形成

(2)綠窟潭潭水不降反升的原因是()

A.抗旱油水,水位突然下降,裂隙和上層小溶洞的水將裂隙沖大流人

B.暴雨過后,地表水沿著豎潭流入和地下水通過裂隙補給

C.地表水庫的蓄水通過裂隙滲人

D.山體森林茂密,蓄水能力強,土壤和植被蓄水滲入

(3)潭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茂密森林中,人為干擾少

R.土層蕩,石灰巖層厚,沿裂隙下滲時經過巖層過濾,泥沙含量少

C.地表水流入后,在潭中水無流動,長期沉積作用導致水清澈

D抽水抗旱造成水的擾動,導致泥沙隨水流出洞外

30、圖1為某區域洋流分布示意圖。圖2為海洋表層海水溫度與洋流關系示意圖,圖中曲線為等溫線,線段

①②@④表示洋流。讀圖,完成下面各題。

(1)圖2中,能正確表示圖1中丙處洋流的是()

18

A.①洋流B「②洋流C.③洋流D.④洋流

(2)關于洋流及其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洋流能增加其沿岸的降水

B.乙洋流流經的海區水溫高于甲洋流流經的海區

C.丙洋流會擴大污染的范圍

D.受洋流影響該海域不會形成人漁場

填空題:經典例題高頻考點一名師出品必屬精品)

31、特點:探測、獲取信息、周期短、大、受條件限制少。

32、城市體系

⑴形成:城市之問通過人流、物流、資木流和信息流等,將區域內各種活動和聯系圍繞城市組織起來,形成

、聯系緊密的關聯網絡。

⑵特點:城市規模越大,交通運輸網絡越密,聯通效率越高聯系強度越大,輻射范圍⑨其在區域城

市體系中的地位______0

33、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海陸風包括海風和陸風,是因熱力環流而形成的,其風向在一天中有明顯變化。材料二:圖甲、圖乙分

別示意M、N兩點間兩個不同時刻的熱力環流情況(單位:百帕),M、N兩點均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

圖甲圖乙

(1)A、B兩點風力更大的是一,判斷理由是一。

19

(2)根據近地面風的受力分析,與等壓線垂直的力為與風向相反的力為與風向垂直的力為一。

(3)圖甲中的M地與N地之間吹—(海或陸)風,乙圖中的M地與N地之間吹—(海或陸)風。圖甲反

映的是一(白天或夜晚)的熱力環流情況,P、Q兩點中氣壓更高的是—o

(4)如果乙圖中M與N之間的風向是正東風,則高空P與Q之間的風句是一o

34、糧食安全的地位:的基本物質保障,

35、深圳拓荒牛雕塑體現了什么文化?

36、水資源協作開發

⑴流域內水資源的功能

農業_______、淡水養殖、提供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發展航運、水能發電、生態保護、旅游等多種功能。

⑵協作開發的必要性

a.不同的利益主體對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不同,導致地區之間、上下游之間、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在水

資源利用、中出現利益沖突。

b.流域的整體性強、關聯度高的特點,需要以流域為單元進行統籌管理。

37、下圖為我國兩地區山脈與河流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兩圖中的山脈大致走向都是一走向,山脈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嶺,甲乙兩圖中山脈分別是長江與一的分

水嶺。

⑵從鋒面雨帶進退規律考慮,圖乙區域的河流一月進入汛期,簡述該區域河流的水文特征—O

20

⑶圖甲中虛線為我國南水北調工程路線,A湖泊是一,它是我國近期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水源。這一宏偉工程

的重要意義是一。

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18年7月1日,參加“金球杯”單人環球帆船賽的帆船從法國某海港出發,一個月后穿過赤道,

經過230天完成環球航行。

材料二:下圖為“金球杯”單人環球帆船賽航行路線圖。

圖中③地海底位于板塊邊界,其地形為一。

39、在影響人口遷移的諸多因素中,—因素往往起著主導作用。就整個區域而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

是___的。

40、草地出現退化時,植被覆蓋度降低,下圖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樣點植被覆蓋度。讀圖,

回答下列問題。

21

蒙古國面積156.65萬平方千米,2020年全國人口約336萬,其中烏蘭巴托人口約160萬。該國城鄉人口比例

約7:3。

概述該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綜合題:經典例題高頻考點-名師出品必屬精品)

41、2018年我國共發生地質災害2966運,共造成105人死亡,7人失蹤,7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4.7億

元。結合我國特大、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圖,回答下列問題。

災害點數

⑴讀圖分析,我國六大區中,出現特大、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一地區。

⑵圖中發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區是一,該省區災害點數約為一O

⑶相對而言,我國六大區中一地區發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

⑷我國中南地區發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區?

22

42、下圖為我國近年來洪澇災害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⑴我國東南沿海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填季節),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多發,帶來狂風、暴雨風、暴潮。

⑵分析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多發的原因。

⑶簡述洪澇災害可能帶來的危害。

4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在干旱地區,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形成綠洲,是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區。我國天山以南和昆侖山以北稱之

為南疆,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大致處于35。~42平之間,這里地域

遼闊,天然氣、煤炭、石油等能源礦產和鐵、鋅、銀等金屬礦產以及鉀鹽、紅柱石、玉石等非金屬礦產十分豐

富。20世紀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引大量內地人口遷入,但氣候干旱少南,多沙塵天氣,自然環境惡劣,所以

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對較低。下圖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

23

⑴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描述塔里木盆地綠洲分布特點。

⑵20世紀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弓I大量內地人口遷入,試說明原因。

⑶為提高南疆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簡述當地可采取的措施。

4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至201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從17.9%提高到59.58購,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

提高到70%,未來將有3億人進入城市和城鎮。下圖為1850年以來中國和英國城市化進程(含預測)示意圖。

城市化水平(%)

(2)加快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有什么意義?

(3)城市化過快發展會帶來的主要社會問題.參照英國的經驗提出緩解這些問題的主要措施。

45、讀“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圖”,回答下列問題。

速度/kmL

03

I(Nl?

2

3

(NI

4(MI

(NI

5(NI

(NI

6

(1)圖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填文字)

(2)圖中C—H分別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D表示界面,該面以上C代表該面以下E

24

代表<>

(3)圖中F處,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___并繼續往深處傳播;這說明F面以上

的E物質狀態為態,以下的G物質狀態為液態,F面是_________界面。

(4)(填字母)層的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一般認為是________的發源地。

46、閱讀下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中的數字及箭頭反映的是過程,太陽輻射在穿過大氣層時,受到大

氣的作用。

(2)乙地比丁地日平均氣溫__________原因是°該日丁地比乙地的夜晚溫度高的主

要原因是、。

(3)火山噴發當日,可能會導致(填數碼)增加,從而使當地最低氣溫升高。而大量火山噴發物可

能會導致(填數碼)增加,從而使全球氣溫降低。

(4)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_________(填數碼)增加和(填數碼)減少。

(5)火山噴發的巖漿主要來源于丙線以下的層中,丙線以上為固態巖石稱為o

47、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

25

.13km

2<XN)km

(1)圖示地球圈層結構中,外部圈層a是_________圈,內部圈層c是_________oc、d之間的界面的深度在

陸地上比海洋上_________(深、淺)。

(2)c和d頂部的地球圈層名稱是________,其位于層之上,d以下的圈層界面名稱

是O

(3)近年來,我國采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在渤海灣等海域陸續發現總儲量逾數10億噸的大油田。根據地震

波傳播規律,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生明顯變化的地震波是,請簡要說明你的判斷理

由O

48、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長江三角洲部分區域圖,崇明島是是我國最大的沖積島。

材料二:東海大橋于2002年6月開工,2005年5月竣工通車,是世界上最長的外海跨海大橋。

(1)浙江省的地帶性植被屬于.地帶性土壤屬于,該省經過人工培育的肥

26

沃的土壤主要有0

(2)崇明島由于受(外力作用)影響,面積還在不斷變大。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影響,崇明島將

不斷地往長江_________(南或北)岸擴張,最終與大陸連接變成半島。

(3)左圖中的鐵路交通線呈網狀分布,可看出_________和等因素影響交通運輸線路的布局;東海

大橋的修建,表明因素對交通運輸線路布局的影響越來越大。

(4)東海大橋最需要防范的自然災害主要有和o

(5)左圖區域建有很多排水設施,從氣候和地形的角度簡析其原因。

4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紅水河,為西江上游的別稱,流域內山嶺連綿,地形崎嶇,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它的梯級開發是國家

的重點開發項目。

材料二:珠江流域圖。

(1)紅水河流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該地貌是巖石

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反映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特征。

(2)由材料可知,紅水河流域綜合開發的重點是_________、o

(3)B區域的氣候類型是.

27

(4)近年來B地區積極承接A地區的產業轉移,對B地區產生的積極影響

50、讀下列地質構造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C、D四處,屬于背斜的是,屬于向斜的是_________。

(2)圖中A處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處的地形成因

是O

(3)如果修建地下遂道,應選擇在處,原因是o

28

(文末附答案)2023年高考地理_029參考答案

1、答案:

D

C

K

【提示】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解析:

暫無解析

【解答】

(1)考查遷移的意義。依材料分散式外圍區轉移是污染企業或產業從中心城區向郊區,農村或城市邊界地區

轉移,同城市郊區用地成本和運輸成本等都會降低,對城區污染一定會降低,D正確;由于污染企業分散城區

外圍,污染物需要企業自身處理,成本會上升,A錯誤;由于此類城市大部分職工都居住在市區.上班和居住

地分離,交通壓力會增大,B錯誤;利二原材料運輸,增強地域聯系,表述正確,但與試題強調的污染企業遷

移沒有建立聯系,C錯誤,故選D項。

(2)考查遷移的結果。集中式功能區轉移使產業趨向集中,形成一定范圍的工業地域,使城市地域功能分化

更明顯,C正確;工業從市中心遷往工業區用地規模并不一定會使工業用地增加和工業用地緊張,A、B錯誤;

工業集中到工業區有利于集中處理污染物,所以污染會降低,D錯誤。故選C項。

(3)考查遷移的評價。污染企業或產業遷離河流、湖泊等水域地區可以降低水域污染,但是向城市跨界河流

下游轉移則會造成下游城市水污染,需要兼顧全流域聯系,B正確。遷離的污染企業在新地方選址建設時也會

強化環境管理,不會造成大面積污染,A錯誤;企業遷移會增加企業成本,一般地方政府會提供部分補貼.降

29

低企業負擔,C錯誤;企業如果選址在政府規劃的工業區,環境管理成本會降低,D錯誤。故選B項。

2、答案:

B

【提示】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解析:

本題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解讀與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解答】

讀圖,局部區域地租等值線向城外凸出多位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由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交通條件更為便

利,其地租相對兩側地區較高,導致地租等值線向城外凸出。

故選B。

3、答案:

A

【提示】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3s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及其綜合應用

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

30

解析:

A

【解答】

A

4、答案:

C

B

【提示】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知識遷移、材料分析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2)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知識遷移、材料分析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讀圖可知,23-25km的城市景觀效應指數小于1,說明該區域對熱島效應的緩解作用幾乎沒有,而林木

園林景觀、水域濕地景觀、廣場草地景觀都是城市綠化的一部分,可以緩解熱島效應,指數應大于lo工廠廠

房屬于工業園區的一部分,會產生廢熱,加劇城市的熱島作用,其指數應該小于1。

故選C。

(2)讀圖可知,圖中距離城市中心3—12km、14—17km、23—25km景觀效應指數都小于1,說明這些區域

建筑物分布多,綠化分布少,所以城市規劃工作重點應是優化城市功能區布局。

故選Bo

31

5、答案:

C

D

B

【提示】

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城市化問題的解決措施

解析:

暫無解析

【解答】

(1)植草溝通過植草,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增加了雨水下滲,減少了地表徑流,進而緩解城市內澇,C正確。

植草溝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溝內地表徑流的匯水速度,A錯誤;植草溝雖能凈化水中污染物,但題干限定在緩解

城市內澇功能上,B錯誤;增加蒸發蒸騰對緩解城市內澇意義不大,D錯誤。故選C。

(2)結合上題和材料可知,植草溝可緩解城市內澇,地表徑流通過植草溝下滲匯入地下,需要快速排走,多

孔隙的排水管利于土壤中的水分快速進入管道排走,D正確。滲排水管管壁的許多孔隙對防止堵塞、凈化水質

的作用小,A、C錯誤;設置管壁孔隙,雖可減少制作材料,但不是主要目的,B錯誤。故選D。

(3)削減雨水徑流量主要是通過下滲作用將地表徑流轉化為地下徑流,臺階型生態植草溝特有的臺階型構造

減緩了雨水徑流速度,延長了植草溝的雨水下滲時間,提高了植草溝的消納能力.有利于吸納更多雨水徑流,

進而增大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A錯誤、B正確;從圖中看不出植被覆蓋程度,C錯誤;臺階型的坡面并不

能增加徑流下滲面積,D錯誤。故選B。

6、答案:

32

A

B

D

【提示】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3s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及其綜合應用

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解析:

暫無解析

【解答】

7、答案:

D

A

【提示】

喀斯特地貌

解析:

33

(1)本題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態相關知識。

(2)本題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對交通運輸建設影響。

【解答】

(1)在石灰巖地區,由于流水的長期侵蝕、溶蝕、形成一系列圓筒形或圓錐形的石峰,一般高達100米以上,

遠望如林,稱為峰林,“簪山”地貌類型指的是峰林“

故選D,

(2)喀斯特地貌區由于受侵蝕作用強,地形崎嶇,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質條件復雜,給交通運輸帶來

了很大的困難。

故選A.,

8、答案:

A

D

B

【提示】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流水地貌

喀斯特地貌

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知識遷移、讀圖分析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34

(2)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知識遷移、讀圖分析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3)本題主要考查了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

【解答】

(1)由題中圖可以看出,a是由風力侵蝕作用而形成,b、c、d均是由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

故選A,

(2)據圖可知,c為流水沉積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勢平坦,流速緩慢,泥沙淤積。d為流水侵蝕地

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勢落差大,流水速度快,流水下侵蝕作用明顯。

故選D,

(3)讀圖可知,圖示四種地貌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的是b,為喀斯特地貌。

故選B。

9、答案:

D

【提示】

流水地貌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流水地貌。

【解答】

河流中下游易形成河曲,凸岸以堆積為主、凹岸以侵蝕為主,河漫灘一般形成于凸岸,A錯誤;

枯水季節河流水量小,河流搬運和堆積能力弱,B錯誤;

河漫灘一般形成于凸岸,其侵蝕作用弱于堆積作用,C錯誤;

洪水期水量大,此時河流水位高,河漫灘可能被淹沒,D正確。

35

故選Do

10、答案:

D

C

【提示】

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和地質構造

風沙地貌

巖石的轉化與巖石圈物質循環

解析:

⑴在干旱地區,風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非常明顯。風力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洼地等

風蝕地貌。風在搬運沙塵的過程中,當風力減小或氣流受阻時,風沙就會沉積,形成沙丘、沙壟等風積地貌。

⑵主要考查了地殼物質變化過程,③表示的是火山噴發、②表示的是流水侵蝕作用、①表示的是流水沉積作用。

【解答】

Q)A.①為峽谷,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B.,②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積形成,故不符合題意;

C.③為火山噴發,與地球內力作用有關,故不符合題意;

D.④為黃土高原,是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故正確“

故選Do

36

(2)3表示的是火山噴發、②表示的是流水侵蝕作用、工表示的是流水沉積作用,圖中③①②表示的地殼物質變

化過程是從巖漿巖到沉積物。

故選C。

11、答案:

D

A

【提示】

風沙地貌

解析:

(1)本題考查風沙地貌。

(2)本題考查風沙地貌。

【解答】

(1)圖示地貌為風蝕暮菇,主要位于我國西北地區,D正確

故選)

(2)讀圖可知,該地貌為風蝕蘑菇,這種地貌的成因是風力侵蝕。

故選A,

12、答案:

B

A

D

37

【提示】

風沙地貌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解析:

(1)本題考查風蝕坑的根本成因,同時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2)本題考查風沙物質的來源,同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文信息的能力。

(3)本題考查外力作用對風蝕坑變化產生的影響,同時考查學生探究和論證地理問題的能力。

【解答】

(1)風力強盛是風蝕坑形成的動力因素;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對古風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人類破壞地

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風成沙受風力侵蝕,逐漸形成風蝕坑;坡度大小對風蝕坑影響不大。故B選項正確。

故選Bo

(2)甲處物質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來的粉沙土,其堆積在風蝕坑的侵蝕凹面處,部分或全面覆蓋在古風成沙

上,能夠保護古風成沙暫時不被侵蝕,但隨著堆積物受風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蝕或搬運,古風成沙再次出露地

表,遭受侵蝕,故甲處物質可延緩風蝕坑的擴展.故A選項正確。

故選Ao

(3)在該區域植被不斷破壞的情況下,單一風蝕坑受風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蝕會導致風蝕坑面積不斷擴

大,并與周邊的風蝕坑相連,從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風成沙區,古風成沙石風力作用下發生移動,風蝕坑底出現

流動沙丘;在風蝕坑發展過程中,重力、風力侵蝕和堆積作用相互作用,風蝕坑的深度、坡度會出現陡緩交替

的現象。故D選項正確。

故選D,

13、答案:

38

c

B

【提示】

喀斯特地貌

解析:

(1)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地貌類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質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

巖石的溶蝕和淀積作用。巖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最基本條件。

(2)本題主要考查了天坑演化過程。

【解答】

(1)由題干可知,天坑由碳酸鹽巖地區的溶洞形成,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

水侵蝕。

故選C,

(2)從天坑的形成過程看,在斷裂的巖層中,受流水溶蝕作用,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積在地下河內,最終由于

流水將崩塌物搬運到其他地區,使得該地形成天坑,圖中,天坑演化階段的正確排序為①?②。

故選Bo

14、答案:

D

C

【提示】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39

人口遷移的影響

解析:

(1)從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角度進行分析,人口遷移是推力與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流動方向為山區流向平原;農村流向城市;貧困區流向發達地區;人口遷移帶來

的影響力有效調整了各地區勞動力的余缺,對城市發展、繁榮起了積極作用;改善了農村經濟,促進了鄉鎮企

業發展。但盲目、無序流動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

【解答】

(1)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屬于人口遷入城市的阻力,發展空間小屬于推力;一線城市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

達的經濟條件屬于拉力。

故選D,

(2)人口遷移,大多數屬于勞動力的遷移,大量的勞動力遷入會促進遷入地的經濟發展,同時遷入人口的增

多易造成環境破壞。

故選Co

15、答案:

A

D

【提示】

人口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人口自然增長與人口增長模式

解析:

40

(1)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2)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知識遷移、讀圖分析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俄羅斯所處緯度高,氣溫低、從圖1中可以看出,該地區人口主要分布在緯度較低的南部地區,所以氣

溫是影響其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故選A,

(2)性別比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人口數量。根據所學知識,二戰期間,為抵抗法西斯侵略,俄

羅斯男性人口大量參軍并付出了極大地犧牲,導致男性人口大量減少。觀察四條曲線,④曲線1950年性別比

低,且1950~2050年(含預測)男性人口比重一直低于女性人口比重,符合俄羅斯人口特征。

故選》

16、答案:

D

C

【提示】

人口自然增長與人口增長模式

人口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解析:

哲無解析

【解答】

41

17、答案:

A

【提示】

人口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解析:

人口遷移的影響:

(1)遷入地--有利: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不利:增加了

公共設施的負擔和城市管理難度,增大了生態環境的壓力。

(2)遷出地一有利:加強與外界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聯系,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緩解人地矛盾,保護

環境:更好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不利:人才外流、勞動力減少。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人口遷移及其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從題干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解答】

解:“菲傭”多為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菲傭"的輸山,造成青壯年勞動力流失,老齡人口比重升高,A正確。

勞動力數量減少,B錯誤。

人口流動加強與外界文化交流,外來文化的影響增強,C錯誤。

人口流出,可以緩解當地人地矛盾,D錯誤。

故選:A。

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