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勞動教育(第二版)課件 第七章 勞動社會保障_第1頁
大學勞動教育(第二版)課件 第七章 勞動社會保障_第2頁
大學勞動教育(第二版)課件 第七章 勞動社會保障_第3頁
大學勞動教育(第二版)課件 第七章 勞動社會保障_第4頁
大學勞動教育(第二版)課件 第七章 勞動社會保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勞動教育LaborEducation勞動與勞動教育勞動價值觀與勞動素養勞動安全職業衛生與職業病勞動關系與勞動力市場勞動法與勞動風險防范一目錄CONTENTS勞動社會保障大學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前景大學勞動教育實踐項目設計二四六八三五七九勞動社會保障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七7.1老殘風險與保障7.2健康風險與保障7.3職業風險與保障7.4生存風險與保障勞動社會保障【學習目標】掌握老殘風險與保障的含義,理解和掌握我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內容,理解和掌握我國老殘福利與服務的內容,提升老殘保障制度的認識。掌握健康風險與保障的含義,理解和掌握我國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的內容,理解和掌握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構成,提升醫療保障制度的認識。掌握職業風險與保障的含義,理解和掌握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和工傷保險制度。掌握生存風險與保障的含義,理解和掌握我國生活救助的制度安排,了解我國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的制度安排。開篇案例高薪待遇能否取代社會保險待遇管理學碩士于先生到一家外商獨資企業應聘副總經理的職位。當時,公司董事長在談到工資待遇時,對于先生說:“董事會給你定的工資為兩萬元。不過,丑話要說在前頭,我們是一家外資公司,之所以工資定的這么高,是因為除了工資以外,再沒有其他福利待遇了。像什么醫藥費報銷、養老等問題都得自己解決,公司概不負責。”聽了董事長這番話,于先生心里盤算開了:“這個公司給我的工資的確是夠多的,可就是將來萬一得了什么大病,或者老了怎么辦呢?”但他轉念又一想:“我剛30多歲,一般也不會有什么大病,至于養老問題,現在考慮還為時過早。倒不如趁年輕多掙些錢,實惠。”工作以后,于先生為了解除自己的后顧之憂,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千元,向保險公司投了一份養老保險。這樣一來,他在這家公司工作,到也覺得很踏實多了。幾個月后,由于于先生與董事長在公司的經營管理等重大問題上,產生了分歧,被董事長炒了“魷魚”。于先生不服,雙方為此打到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于先生同時又提出了公司未給他繳納養老保險的問題,他認為,這也是侵犯他合法權益的行為。但公司董事長抗辯道:“不為你繳納養老保險,是事先跟你講好的。你要是不同意,當時可以不干嘛。你既然干了,就說明咱們的協議已經達成,你現在無權反悔。再說,你不是自己已經向保險公司投了養老保險了嗎?”資料來源:邱石.高薪不能取代社會保險[J].工會博覽.2005(09):18.老殘風險與保障7.1.1老殘風險7.1.2養老社會保險7.1.3老殘福利與服務7.1不確定性客觀性突發性損害性社會風險老殘風險健康風險職業風險生存發展風險1952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將社會風險界定為:生育、疾病、傷殘、失業、養老,后又增加住有所居、災有所救,七大風險。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依法通過強制手段對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或因各種原因導致生活困難的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體系,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幫助社會成員分散并抵御各種社會風險。7.1.1老殘風險老殘風險是指由人們身體衰老及殘疾等狀況所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包括老年風險和殘疾風險。老殘保障老殘救助特困人員供養、最低生活保障、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養老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老殘福利與服務老殘經濟福利老殘福利服務老殘發展福利7.1.2養老社會保險養老社會保險是指對退出勞動領域或無勞動能力的老年人,由國家立法規范,以用人單位、個人和政府籌資,為其提供生活保障的制度。凡是符合退休養老條件的社會成員,都能獲得穩定的生活保障。養老社會保險是對老年風險進行社會化分擔的一種機制,具有社會化籌資、養老風險共擔、制度設計多層次性等特點。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按照不同的人群設置了不同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城鎮職工退休養老保障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保障。而此時廣大農村的農民則除了針對“三無”老人的“五保供養”政策之外,是享受不到退休和養老待遇的。132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開放后7.1.2養老社會保險

養老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模式。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養老金的發放、調整、轉移接續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2015年1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提出所有機關事業單位進行養老金并軌改革,這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一項重大突破,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個重大舉措。7.1.2養老社會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6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1年7月啟動試點,到2012年基本實現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全覆蓋。2014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在全國基本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實施,并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統一、規范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2009-2010年在全國10%的縣啟動試點,2020年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又稱“新農保”。我國1996年啟動過農村養老保險工作,當時是由民政部門主管,由于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不夠完善,養老金只有個人繳費,政府不補貼,養老金制度運行艱難,最終以停擺而告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老農保”。7.1.2養老社會保險目前,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仍然存在著個人和單位繳費負擔較重、養老金替代率低、群體間待遇差異大、空賬和缺口嚴重、基金保值增值壓力大等問題,仍需進一步改革和完善。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第三支柱: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第二支柱:補充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7.1.3老殘福利與服務老殘福利與服務是指除針對困難老殘群體的救助制度和養老社會保險制度之外的,位于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最高層次的老殘福利與服務項目,主要包括老殘經濟福利、老殘福利服務和老殘發展福利等方面,其目的是滿足老年人和殘疾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提高和改善生活水平。老殘經濟福利高齡津貼老殘服務補貼老殘護理補貼長期照護保險等老殘福利服務生活照料服務醫療照護服務康復護理服務臨終關懷服務等老殘發展福利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各種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優待措施老殘職業技術培訓和就業扶持老殘文體娛樂和精神文化活動2016年5月27日下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這是我國最高層首次將醫養結合列入養老服務體系。健康風險與保障7.2.1健康風險7.2.2醫療社會保險7.2.3醫療福利與服務7.27.2.1健康風險公共衛生服務(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醫療服務(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醫療救治和急救、傷殘康復等)醫療保障(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藥品供應保障(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藥品目錄和價格管理、藥品監督、醫療器械和耗材管理等)四大體系圖:我國健康保障的主要內容健康風險疾病風險健康風險是指自然、社會和生活方式等各種因素對人類造成健康損害及經濟損失的可能性。7.2.2醫療社會保險醫療社會保險是指由國家立法,通過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和方法籌集醫療資金,保障人們平等地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的一種制度。除具有社會保險的共性特征之外,醫療社會保險還具有普遍性、復雜性、短期性與經常性、醫療費用為準則等特點。圖:我國醫療保險的制度安排:管理體制及覆蓋人群7.2.2醫療社會保險大額和住院醫療費用(主要支付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費用)收繳職工工資總額的6%左右職工本人工資收入2%統籌基金小額和門診醫療費用(起伏標準以下的費用及一定比例起付標準以上,最高限額以下的費用)個人賬戶單位繳費30%用人單位個人單位繳費70%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支付支付醫療保險基金的費用分擔方式起付線方式共同付費方式最高保險限額方式混合式以服務次數為單位計算起付線以一段時間期內累計額計算起付線以個人或家庭的醫療保險儲蓄作為起付線分級共同付費方式不同年齡段自付比例不同圖:醫療社會保險參保人費用分擔方式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制度7.2.2醫療社會保險

圖:新農合與舊農合的區別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農民群眾依靠集體力量在自愿互濟的原則下建立起來的一種醫療互助制度,曾經為增進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革開放之后,由于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合作醫療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基本解體,農民健康保障問題凸顯。從2003年起,開始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至2010年實現全國建立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目標。2007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從2007年起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并計劃用3年時間逐步在全國城鎮全面推開,逐步覆蓋全體城鎮非從業居民。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開始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建立完善的全民參保制度、動態調整籌資機制和醫保治理體系。7.2.2醫療社會保險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社會統籌個人賬戶補充醫療保險(大額醫療互助+職工補充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低保人員及困難群體基本醫療)住院醫療門診醫療超額部分超額部分7.2.3醫療福利與服務基本醫療服務主要由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國家建立健全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城鄉全覆蓋、功能互補、連續協同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國家推進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引導非急診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實行首診負責制和轉診審核責任制,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機制,并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銜接。職業風險與保障7.3.1職業風險7.3.2工傷保險7.3.3失業保險7.37.3.1職業風險職業風險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工傷風險和失業風險。工傷保險亦稱工業傷害保險、因工傷害保險、職業傷害賠償保險,是指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在規定的某些特殊情況下所遭受的意外傷害、職業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死亡、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勞動者及其家屬能夠從國家、社會得到必要的物質補償。工傷保險保障職工合法權益、解決后顧之憂,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有利于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減輕其負擔;有利于及時妥善處理事故,保持社會穩定;有利于促進工傷事故和職業危害防范機制的建立。失業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建立失業保險基金,對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斷收入的勞動者,提供限定時期的物質幫助以及再就業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失業保險具有保障失業者基本生活、促進再就業、弱化失業負效應、穩定社會秩序等作用。7.3.2工傷保險三位一體工傷預防工傷保險工傷康復費率機制是工傷保險管理的核心目前我國實行的是行業差別費率,在此基礎上,根據各用人單位的事故保險基金支繳率及發生工傷事故的頻率與嚴重度,再實行浮動費率,以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現代意義上的工傷保險,不僅包括對因工傷、殘、亡者的經濟補償和物質照顧,而且包括促進企業安全生產、降低事故率及職業病發生率,并通過現代康復手段,使受害者盡快恢復勞動能力,促進其與社會的整合。7.3.2工傷保險應當認定為工傷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患職業病的因公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視同工傷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7.3.3失業保險1986年《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1993年《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1999年《失業保險條例》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標準:與最低工資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掛鉤,低于當地最低工資、高于當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失業保險金的給付期限:累計繳費1-5年的,最長為12個月;5-10年,最長為18個月;10年以上的,最長為24個月。失業保險費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財政補貼其他基金構成失業保險就業扶助失業預防我國全方位的就業保障制度生存風險與保障7.4.1生存風險7.4.2基本生活救助7.4.3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7.47.4.1生存風險生存風險的含義十分廣泛,廣義來講,一切可能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風險都可以稱之為生存風險,例如重大流行病、極端氣候變化和核戰爭等等,但社會保障中所指的生存風險,主要是從生活陷入貧困的角度來定義的。社會救助制度也稱社會救濟制度,它是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環境、社會等原因而無法維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會成員,由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標準,向其提供滿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質和其他援助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7.4.2基本生活救助特困人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明確將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供養的內容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