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月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1.有學者指出:“中國佛教......僧人出家,還要尊敬父母,忠于國君,僧人也提倡忠君愛國。所以中國的寺院有的稱為“護國寺”,有的稱“報國寺”。......慧遠在廬山講經,就講誦儒家的《喪服經》,闡述服喪的問題。”對材料推斷最合理的是()A.中國佛教與儒家思想逐漸趨同B.佛教被統治者改造成精神統治工具C.中國佛教與儒家爭奪正統地位D.佛教深受中國文化浸潤利于其傳播2.下圖為北周時期鎏金銀胡瓶,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具有波斯風格。右圖為唐代鳳頭壺,工匠們把胡瓶的口沿、流、蓋作成鳳首,將手柄刻上龍首等中國人喜愛的紋樣。這反映了()A.佛教中國化的趨勢不斷加強B.中華文化因包容而發展C.民族交融推動唐代文化進步D.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3下圖所示文物大量出現于隋唐墓葬之中,宋代時期的墓葬中則極為少見。這一現象()A.體現出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B.是政府外貿政策轉變的縮影C.主要源自于喪葬文化的轉型D.反映出主要貿易通道的變化4.清朝學者趙翼在《檐曝雜記》中提到: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鐘能按時自鳴,表則有針隨晷刻指十二時,皆絕技也……西洋遠在十萬里外,乃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之圣人,固不僅羲、軒、巢、燧已也。這反映了該學者()A.具有開明進步的文化觀B.以"經世致用"為宗旨C.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D.已拋棄傳統儒學的影響5.下表為1801-1875年出國契約華工人數估算表。據此可推知()出國方向1801-1850年1851-1875年共計人數年均人數共計人數年均人數美洲60000120053500021000美國180003601600006400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0000200600002400A.華工取代黑奴助推工業革命進程B.列強入侵瓦解了傳統經濟結構C.清政府通過組織移民減輕人口增長壓力D.近代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6.1607年,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前6卷在1607年即由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完成,但其余部分直到1857年才由清代數學家李普蘭和英國人偉烈亞力合作譯完。這主要是由于()A.國家對外政策影響B.八股取士鉗制思想C.西學東漸過程曲折D.傳統科技陷于停滯7.最早發現咖啡的地方是埃塞俄比亞。在清朝由商人傳入中國,1819年中國出版的《華英詞典》出現了對“咖”的釋義,“咖啡”一詞也出現在通俗文學里。推動此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戰爭帶來的文化碰撞與交鋒B.商品的全球流動C.全球勞動力市場結構的改變D.新舊大陸物種的交流8.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掀起留蘇熱潮,大量大學生、研究生、實習生和進修教師紛紛前往蘇聯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工廠學習。與此同時,大量留學人員歷經坎坷回到祖國,其中多數從歐美返回祖國。這反映出()A.東西方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B.人民建設新中國的強烈意愿C.國際局勢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D.新中國“一邊倒”戰略落到實處9.《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如果一個人接受或保管了東西既無證人又無文約,那他就是個賊,將面臨被處死危險;如果商人為(收)利息而貸出大麥或銀子,但既無證人又無文約,他將喪失貸出的一切;如果一個人娶妻而沒有立文約,那么那女人還不是妻子。這表明,該法典()A.注重保護公民私有財產B.明確文字契約作為判案證據C.注意保護弱勢群體利益D.維護奴隸主階層的特權地位10.古希臘化文化把關注的目光從遙遠的宇宙轉向了多變的人生,文學創作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創新,出現了田園詩、科普詩;在藝術創作上,由神廟建筑轉向象征權力與財富的宮殿、公共建筑物和紀念碑。據此可知,古希臘化文化()A.具有現實主義色彩B.突出世俗性和大眾化C.強調社會等級秩序D.帶有神秘主義的傾向11.據如圖日爾曼人遷徙過程中建立的諸多王國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遷徙()A.打斷了歐洲的農耕文明進程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擴張C.促進了區域文化交流與發展D.強勢征服了羅馬帝國文化12.伊斯蘭教鼓勵穆斯林遠行求學,“貧困不能阻,艱險不能移,沙漠的酷熱,大海的驚濤,他們都視之坦途。因為在他們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求知即是圣戰的信念。”這側面反映出()A.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B.穆斯林勇于追求知識C.伊斯蘭教崇尚知識D.伊斯蘭教影響深遠13.1925年墨西哥作家巴斯康塞洛斯在《宇宙種族》中聲稱:“墨西哥及拉丁美洲種族的顯著特點是她的多元性。這種多元性一方面決定了她的無比廣闊的宇宙主義精神,她對荷馬、柏拉圖、維吉爾、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和歌德等從之若流、如數家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她的松散性與離心力。”這一觀點體現了()A.拉美政治獨立任重道遠B.拉美民族文化生存困境C.多元化與民族化的沖突D.全球化與民族化的沖突14.英國小說《司號長》以拿破侖在歐洲大陸建立廣闊帝國并可能進攻英國本土為背景,英國民眾面對戰爭的心態是“當國家召喚時,人們必須服從,否則他就不是男子漢”。由此可推知,拿破侖戰爭對歐洲的影響是()A.民主思潮逐漸成為普遍訴求B.促進了被征服地區人民的覺醒C.客觀上推動了民族意識高漲D.推翻封建制度以建立理性王國15.下表為二戰后印度、新加坡、埃及的文化發展概況。三者文化發展的共同之處是()國家文化發展概況印度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主要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樣性;種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響。新加坡發揚儒家文化精華;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管理知識等。埃及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被廣泛傳播A.以本民族傳統文化為主導B.殖民主義文化被大量保留C.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D.融合西方文化形成新文化二材料分析題。共4個小題,55分16.“三兔共耳”紋,即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兩兩共用一耳,呈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奔跑、相互追逐卻又無法超越,動感十足。目前考古最早發現于敦煌,類似形式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各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三兔共耳”紋(莫高窟第407窟藻井圖案)材料一中國歷代紋樣作品中有大量共生圖案,部分與三兔共耳紋相似(如三獸紋、三雁紋等)。由此我們可以斷定,三兔共耳紋是中國傳統紋樣設計思想的產物。隋代畫師結合現實大膽創造,并將中國本土“月中有兔”的神話故事、道家星象說和佛教三世思想融合,結合中亞、南亞、西亞藝術,在“統一”這個時代精神中,形成了新的民族風格,兼具鮮明的外來性與本土性特征。-摘編自陳振旺、彭艷萍《中西文化交流視野下莫高窟三兔共耳紋來源再議》材料二亞歐各國現存“三兔共耳”紋基本分布表(部分)國家紋樣載體時間中國莫高窟壁畫6世紀末-10世紀初土庫曼斯坦陶瓷器具12世紀中后期伊朗伊斯蘭瓶子、蒙古銅幣13世紀初埃及多色陶瓷瓶13世紀初法國瓷磚畫、石刻13世紀英國手抄本圣經、瓷磚畫、鑲嵌玻璃窗13末-15世紀德國屋頂內外建筑構件、教堂鐘表14世紀-摘編自林·格里夫斯《三只野兔-好奇的關注》(注:12世紀以后,這一圖案被發現在沿著蒙古、中亞、西亞到埃及、歐洲這條路徑逐漸分布)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對“三兔共耳”紋的形成及對外傳播加以說明。(14分)17.(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先講中國史,當專舉歷代帝王之大事,陳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澤……政治之沿革、農工商業之進境、風俗之變遷等事。凡教歷史者,示以今日西方東侵東方諸國之危局……使得省悟強弱興亡之故,以振發國民之志氣。-《奏定中學堂章程》(1903年)材料二歷史要旨在使知歷史上重要事跡,明于民族之進化、社會之變遷、邦國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體之沿革,與民國建立之本。本國歷史授以歷代政治文化遞演之現象與其重要事跡。外國歷史授以世界大勢之變遷,著名各國之興亡,及與本國有關系之事跡。-《中學校令施行規則》(1912年)材料三研求中國民族之演進;特別說明其歷史上之光榮,及近代所受列強侵略之經過與其原因,以激發學生民族復興之思想。敘述各國歷史之概況……特別注意國際現勢之由來,與吾國所處之地位,以喚醒學生在本國民族運動上責任的自覺。-《初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1936年)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對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歷史教育(課程)目標進行簡要闡釋。(14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黑格爾說過:“東方世界是希臘世界的基礎。”古希臘很多知名學者都曾深入過東方地區,如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長期游歷的希羅多德就大量地介紹過東方波斯和埃及等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科學文化,對古希臘人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作用。柏拉圖漫游了埃及、北非等地區,對各種的政治制度和學派思想進行了廣泛的接觸。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人地矛盾,希臘人不斷地將定居范圍擴大,這也加劇了與東方世界的接觸。在此過程中,兩河流域的天文儀器也為希臘人所引進,希臘人借用腓尼基文字創造了世界上的第一個包含輔音和元音的字母表。-據孫鵬輝《東方文化對古希臘文化的影響探析》材料二世界上其它地區的文化,幾乎都是由本地區的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造的,并最終形成了具有該地區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15世紀末以來,“大門敞開”的拉丁美洲,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而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殖民者的歐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非洲黑人文化。隨著自身的發展,拉美開始主動接納外來文化。如同亞洲國家的貿易和其它聯系,使得拉美的城市建筑以至文學作品中出現了某些東方文化的格調。但在拉美很難找到一個知識階層作為拉美文化的代表。因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歷史上,似乎從未出現過文化領域內的發展新浪潮。-據趙虹《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黑格爾認識的理解。(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拉美文化的發展特點并分析其原因。(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是中央電視臺為弘揚茶文化制作的一部紀錄片。下表為部分集數簡介。集數簡介第1集《土地和手掌的溫度》:無論是遠在云南古茶園(注:位于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鄉境內。據考證,這里種茶有近2000年的歷史)的普洱,還是在遙遠北方的北京茶館里的龍井,都是我們中國茶文化的演繹第2集《路的盡頭》:廣袤的大地,不同的族群,中國人的生活因茶而交融在一起第3集《燒水煮茶的事》:一千多年來,東方人在一碗茶湯中感悟著生命的真諦。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創造了點注的喝法;而日本人在對茶道傳統的恪守中熏陶著本民族的心靈第4集《他鄉故鄉》:不論種族,不論國家,茶將人類完美相連。奶茶最初由印度移民帶到馬來西亞,中國祁門紅茶一經問世便征服了西方人的味蕾第5集《時間為茶而停下》: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國家既不是中國也不是印度,而是英國。然而英國原本不產茶葉,為了茶葉,他們不惜付出金錢、冒險甚至戰爭等巨大的代價根據表中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釋。(要求:論題明確,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歷史月考題答案1-5DBDAD6-10ABBBA11-15CADCC16(14分)在中國傳統文化、神話和道教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印度佛教、中亞西亞等地文化,隋朝大一統局面確立,形成莫高窟壁畫“三兔共耳”紋。(6分)蒙古西征征服眾多國家地區,陸上絲綢之路復興,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等,“三兔共耳”紋逐漸向亞歐大陸傳播,與當地伊斯蘭、基督教等文化相結合,廣泛出現于建筑、宗教及文化生活等載體中。(6分)“三兔共耳”紋的形成及對外傳播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共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2分)17(14分)20世紀初,清政府內憂外患,為挽救危機變革教育。這一時期的歷史教育以“帝王、列圣”為首的同時增加“社會變遷與國家危局”等學習內容,反映出清政府為維護統治積極尋求變革及救亡的民族意識不斷增強。(4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成立中華民國。這一時期的歷史教育以“民族進化、政體沿革”為主的同時關注“各國興亡與本國有關事跡”,反映了民國政府重視培養認同民主共和、追求民族復興的新型國民。(4分)抗日戰爭爆發后,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一時期的歷史教育以“民族演進、列強侵略、國家地位”等為主要內容,反映了激發民族復興思想成為中學歷史課程最重要目標,以服務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戰建國大業。(4分)綜上,中國近代的歷史教育目標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不斷變化,但始終都蘊含著救亡圖存的時代訴求。(2分)18【答案】(1)觀點:在希臘文化的進程當中,東方古代文化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或東方世界是希臘世界的基礎)古希臘有著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這便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古希臘海外貿易的發展,同時各種接連不斷的海外殖民,再加上古希臘人熱愛冒險和旅游的天性以及頻繁發生的戰爭,最終使得古希臘廣泛的與東方文化相互接觸。東方文化從政治理念、科學技術、語言文字、哲學宗教以及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答出2點即可),通過旅游(或游歷冒險)、貿易、戰爭和殖民等途徑(答出2點即可),在不同程度上對古希臘文化帶來了影響。(2)特點:混合性(或多元化);歐洲文化為主體(或居于主導地位);非土著居民創造;由被動開放到主動吸收;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落后性等。(答出3點即可)原因:歐洲殖民者的入侵;與亞洲等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土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