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_第1頁
DB64T-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_第2頁
DB64T-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_第3頁
DB64T-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_第4頁
DB64T-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寧夏規模奶牛場新生犢牛、哺乳期犢牛的飼養管理、斷奶犢牛的技術要求、衛生環境管理、犢牛保健等。本文件適用于所有涉及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飼養和管理人員。本文件適用于寧夏規模奶牛場乳用犢牛的飼養管理。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7116后備奶牛飼養技術規范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16568奶牛場衛生規范NY/T3445畜禽養殖場檔案管理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新生犢牛newborncalf出生1日齡的犢牛。3.2哺乳犢牛sucklingcalf2日齡到60日齡斷奶的犢牛。3.3初乳colostrum母牛分娩后第一次產出的乳汁。3.4斷奶犢牛weanedcalf斷奶到6月齡的犢牛。飼養管理4.1新生犢牛飼養管理4.1.1犢牛舍準備4.1.1.1犢牛出生一周前對保育舍進行清理、打掃、消毒,保持干凈干燥。4.1.1.2哺乳犢牛應采用單欄(或犢牛島)或小群飼養,飼養面積應≥3㎡/頭。犢牛島應一牛一島,島和島之間距離不少于50cm,犢牛島內地面要高出道路地面35cm以上,防止雨水浸泡。按照出生日期依次放置犢牛。4.1.1.3在犢牛出生一周前對圈舍或犢牛島進行打掃、清理、消毒,鋪設干凈墊草或墊沙,墊草厚度30cm。4.1.1.4保育舍冬季應該保持溫度在15℃以上,以防止犢牛發生腹瀉和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自動控溫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熱,加掛保溫門簾,封堵通風口,圈舍或犢牛島周圍建立擋風墻。夏季在犢牛舍和犢牛島上搭建遮陽棚或加掛遮陽網,打開犢牛島通風口,保持通風、干燥。4.1.1.5犢牛離開后,拆除犢牛島,鏟除墊料,清理糞污,整理地基,徹底消毒,重新鋪墊砂土,清洗消毒犢牛島,備用。4.1.2新生犢牛護理4.1.2.1犢牛出生后立即與母牛分開,用干凈的消毒毛巾清理口腔、鼻腔的黏液,確定性別,斷臍消毒轉入保育舍,用熱風機吹干或熱射燈烘干體表,確保犢牛呼吸正常和身體干燥。母牛轉走后6h內安排擠完初乳。4.1.2.2在距肚臍7cm~10cm處用消毒剪剪斷臍帶,用手向下擠出臍帶內容物,并使用10%濃碘酊進行浸泡消毒2min~3min,連續消毒3天以上。4.1.3建立檔案4.1.3.1佩戴耳標,耳標號應體現出生年月日信息;耳標打在耳朵1/2處,兩根軟骨之間,避開血管。4.1.3.2記錄犢牛初生重以及體尺等信息。4.1.4初乳的選擇與處理4.1.4.1初乳的質量要求糖度(Brix)22%~28%,免疫球蛋白(IgG)含量5.5g/dL~7g/dL,總細菌數<50000CFU/mL,大腸桿菌數<5000CFU/mL。4.1.4.2初乳的選擇合格優質初乳應來自本場健康的2胎~4胎母牛,采用小擠奶機進行收集,使用初乳比重計、折光儀、電子初乳測定計測定,初乳的各項指標應達到4.1.4.1的要求。4.1.4.3初乳的處理初乳經60℃巴殺60min或65℃巴殺30min消毒,記錄信息(母牛耳號,收集時間、質量、數量、收集人)后,按照4L、2L量包裝,—20℃冷凍保存備用(儲存最長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在母牛有生產預兆后或按照日常母牛生產情況及初乳用量開始解凍初乳,放在50℃的恒溫水浴鍋中解凍(保證先進先出原則)。解凍后及時飼喂,不得再次冷凍,飼喂溫度39℃~40℃。4.1.4.4初乳飼喂的方法犢牛出生1h內完成初乳灌服,首次量按照犢牛體重的10%灌服,一般為4L,6h再灌服2L。采用灌服器灌服,灌服管插入口腔到喉部,抽動刺激使犢牛出現吞咽動作,繼續推入使灌服管進入食道,抽動時可以看到灌服管在食道內移動,或用手觸摸,可以摸到灌服管,繼續向內推入,使之進入胃內,提高初乳袋,使初乳流入胃內。灌服完成后,將灌服管基部折疊后緩慢拉出,防止牛奶倒流,造成犢牛嗆肺。灌服完初乳后禁止移動犢牛,初乳灌服后牛胃極度擴張,盲目移動極易造成胃破裂。4.1.4.5產房的清潔清理產房胎衣及被污染的墊料,打掃干凈,消毒,鋪設新墊料,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準備下次使用。4.2哺乳犢牛飼養管理(2日齡~3日齡)4.2.1日常管理要點采取“五定”措施。定人:確定有責任心并經過技術培訓的人員,負責劃定片區內一定數量犢牛的飼養管理;定時:按照規定的飼喂時間給犢牛飼喂牛奶,每次間隔時間6h~8h;定量:按照出生日齡和體重飼喂規定量的牛奶;定溫:保持牛奶飼喂時的溫度在39℃~40℃:定質:采用經過巴殺、符合質量標準的牛奶飼喂犢牛。4.2.2常規乳的飼喂4.2.2.1使用常乳或代乳粉飼喂,每天2~3次,飼喂量6L~8L。在飼喂前對牛奶進行巴殺消毒,采用保溫車將39℃~40℃牛奶運至犢牛欄按照不同日齡的飼喂量投喂。4.2.2.2誘導犢牛主動喝奶,對于不會自動吮吸的犢牛,應保定牛頭部,將奶嘴塞入口中擠出部分乳汁,來回抽動奶瓶,刺激犢牛舌部,犢牛會自己吮吸,吃奶后轉入犢牛島,使用奶盆飼喂。飼養人員應勤走、勤看,保持保育舍溫度,飲水充足,保持圈舍安靜,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預防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疾病發生。4.2.2.3用過的奶瓶、奶盆,及時回收清洗消毒,流程是:浸泡(酸堿液浸泡5min~10min)→刷洗→沖淋→烘干→消毒柜消毒;采用蒸汽流水線消毒可提高消毒效率,降低消毒成本。對巴殺機也應按照程序清洗、消毒。4.2.2.4飼喂初乳2d~3d后,抽樣采血,采用牧場專用數顯折射儀,測定犢牛血清中的(免疫)蛋白含量5.5g/dL≤血清IgG總濃度<7g/dL,認為被動免疫成功,被動免疫成功率≥95%,屬于合格;血清IgG總濃度<5.5g/dL被動免疫失敗,血清IgG總濃度>8g/dL,犢牛很可能處于脫水狀態(犢牛已經生病或有其他原因)。4.2.3開食顆粒料的飼喂4.2.3.1犢牛補充顆粒料粗蛋白含量應在20%以上,每日24小時供給新鮮的補充顆粒料,每日早晨飼喂前清理剩余開食料,稱重、記錄剩料量,根據前幾日的采食量調整添加后期飼喂量。剩料飼喂斷奶犢牛。料桶每周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以上。4.2.3.2犢牛出生后第3d開始訓練采食開食料,具體方法為:喂奶后在犢牛口腔中放入少量顆粒料,引導采食。正常采食后,要將飼料加入料桶中,堅持少喂勤加的原則,保證飼喂器具及飼料衛生。4.2.4飲水供給清潔的飲水,夏季自由飲水,每24小時必須換新鮮的水。冬季喂完奶半小時后添加30℃~40℃溫水,在水冰凍前將水倒掉,根據飲水剩余量適當增減加水量。4.2.5圈舍環境清潔消毒每日清理犢牛圈舍污物和潮濕的墊料,清洗水槽更換飲水,每日對圈舍消毒一次。4.2.6健康觀察每日在投喂牛奶、清理圈舍時,對犢牛的健康狀況進行觀察,包括:精神狀態、采食情況、呼吸、排泄物狀態,發現異常應記錄并報告獸醫。4.3哺乳犢牛飼養管理(4日齡~30日齡)4.3.1犢牛從保育舍轉入犢牛島或犢牛圈舍,做到環境干凈舒適,勤觀察,防止應激發生。4.3.2每日飼喂常乳2~3次,每天飼喂8L~10L,開食料自由采食,自由飲水。4.3.3犢牛去角。常用的去角方法有:苛性鈉法、電烙鐵法,具體操作為:——苛性鈉法:犢牛7d~10d,先剪去角凸周圍的被毛,在角凸周圍涂上一圈凡士林,然后手持苛性鈉棒(一端用紙包裹)在角凸上輕輕地擦磨,直至皮膚有微量血絲滲出為止。——電烙鐵法:犢牛18日齡~21日齡用此方法,先將電熱去角器通電升溫至480℃~540℃,將去角器上的凹陷卡在角凸上,旋轉2~3周,每個角凸處理5s~10s。4.3.4犢牛在18日齡~21日齡去副乳頭,去除方法:先將乳房周圍部位洗凈和消毒,將副乳頭輕輕拉向下方,用銳利的剪刀從乳房基部將其剪下,剪除后在傷口上涂擦10%濃碘酊消毒。4.3.5每周抽樣測量體重、體尺一次,做好記錄,與標準理想體重、體尺對比,分析偏差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4.4哺乳犢牛飼養管理(31日齡~50日齡)4.4.1每日飼喂巴殺奶2~3次,每天飼喂量10L~12L,隨著體重的增加,增加每日補飼顆粒料量,自由飲水。4.4.2此日齡犢牛巴殺奶飼喂量達到高峰,補飼顆粒料量穩步增加,成為犢牛營養的主要來源。4.5哺乳犢牛飼養管理(51日齡~55日齡)4.5.1每日飼喂巴殺奶減少1L,每天飼喂2次,自由飲水。4.5.2每日補飼顆粒料1kg以上。4.6哺乳犢牛飼養管理(56日齡~60日齡)4.6.1每日飼喂巴殺奶減少1升,每天由飼喂2次改為飼喂1次,每日補飼顆粒料1kg~1.5kg,自由飲水。4.6.2斷奶后稱重,斷奶體重大于出生體重2倍為合格,85%犢牛平均日增重大于850g為良好,90%犢牛日增重900g~1000g為優秀。全程平均耗奶量約9L/d,哺乳期內耗奶量約550kg。4.6.3斷奶后犢牛仍然留原圈舍飼喂一周,隨后轉入斷奶牛舍,應分群飼養,便于管理。4.6.4斷奶和換料不應同時進行,以避免應激過大。4.6.5哺乳期犢牛飼養應達到以下標準:——成活率≥97%;——腹瀉發病率≤10%;——肺炎發病率≤2%。4.7斷奶犢牛飼養管理4.7.1日常管理要點4.7.1.1分群飼養根據身高每月分群2次,每群8頭~16頭。4.7.1.2飼料飲水斷奶犢牛顆粒料粗蛋白含量應在18%~20%,每日24小時供給新鮮的顆粒料,每日早上飼喂前清理剩余料,稱重、記錄剩料量,根據前幾天的采食量調整添加后期飼喂量。供給清潔的飲水,冬季水溫15℃以上,自由飲水。4.7.1.3健康觀察每日觀察犢牛的精神狀態、采食情況、排泄物狀況等,及時淘汰生長狀況較差的牛。4.7.261日齡~90日齡管理要點4.7.2.1繼續飼喂哺乳犢牛補充料一周后,轉群,小群體飼喂。第二周開始哺乳犢牛補充料每天遞減15%,同時添加斷奶犢牛顆粒料,每天遞增15%,直至全部變成斷奶犢牛顆粒料。每天早晨7:00,下午3:00各添加一次斷奶犢牛顆粒料,添加量為2~3kg/d,根據每天的剩料量適當增減。4.7.2.2開始飼喂粗飼料,選擇優質燕麥草或苜蓿,每天早晨7:00,下午3:00各添加一次,長度3cm~5cm,0.1kg/d,根據每天的剩料量適當增減。4.7.391日齡~180日齡管理要點4.7.3.1顆粒料粗蛋白含量應達到18%,每天早晨7:00,下午3:00各添加一次斷奶犢牛顆粒料,添加量為2.5kg/d~3.5kg/d,根據每天的剩料量適當增減。4.7.3.2粗飼料選擇優質燕麥草,每天早晨7:00,下午3:00各添加一次,長度3cm~5cm,0.2kg/d,根據每天的剩料量適當增減。4.7.3.3根據犢牛身高每月1—2次調群,180日齡前嚴禁飼喂青貯等發酵飼料。衛生環境管理5.1落實犢牛平時的預防消毒、緊急消毒、消毒記錄和消毒效果評價,使用器具應及時清洗消毒,盡量降低病原性疾病的發生。5.2夏季及時消殺蚊蠅,防控蚊蠅的裝置應遠離飲食、飲水,避免犢牛誤食。5.3每天做好犢牛養殖區、走道、犢牛島內垃圾的清理,保持干凈、干燥。犢牛保健6.1犢牛保健方法主要有環境保健、營養保健、驅蟲保健、免疫保健。6.2冬季犢牛出生后需要飼養在15℃以上的環境中,夏季搭建涼棚,防雨防曬。6.3犢牛出生1h內需灌服足夠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