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精伊霍線技術總結_第1頁
新建鐵路精伊霍線技術總結_第2頁
新建鐵路精伊霍線技術總結_第3頁
新建鐵路精伊霍線技術總結_第4頁
新建鐵路精伊霍線技術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建鐵路精伊霍線北天山隧道進口段工程施工技術總結精伊霍項目自2004年10月開工至今已近兩年。在此期間北天山隧道遇到了不良地質段和多次特大涌水,下面我將精伊霍項目北天山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以及相應的施工技術措施作以簡單總結。工程概況北天山隧道為北天山越嶺主隧道,起迄里程為DK109+240~DK122+850,全長13610m隧道進口位于阿薩勒溝右岸山體斜坡上,最大埋深約1038m。該地區年平均氣溫1.1~3.4℃,極端最高氣溫38.0℃,極端最低氣溫為輔助正洞隧道施工需求,并結合運營、養護及防災要求,在正洞左側線間距30m處設一全長貫通平行導坑,平導縱向每隔420m設一橫通道與正洞相通。本隧道洞身巖性主要為下石炭系的砂巖夾灰巖、英安斑巖、奧陶統灰巖。隧道在DK110+920處穿越F14區域性斷層,斷層影響帶寬500m。而且隧道主要穿越灰巖地層,因此可能有涌水、巖爆、巖溶等不良地質。本地區地震烈度為八度。全隧設計正洞洞身為模筑襯砌,整體道床。平導洞身Ⅲ級以上圍巖模筑襯砌,Ⅲ級以下圍巖不進行二次襯砌。工程特征北天山隧道是全線重點控制工程。隧道正洞和平導施工受洞口場地條件限制,施工干擾較大。此外,平導還要輔助正洞施工,其多工作面施工在長距離通風、運輸、供水、供電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干擾和難度。由于北天山隧道地質環境復雜,斷裂構造發育,巖層擠皺褶曲,進口段隧道穿越F14斷層,地下水量大、巖溶地質較為突出,局部地段可能出現圍巖失穩、突然涌水、巖爆、巖溶等不良地質,施工難度大。三、施工概況北天山隧道是全線工期控制性工程,我項目部負責施工的進口段擔負正洞長度6805m,平導長度6770m的施工。(一)、施工進度:根據業主的要求及投標書的承諾,決定工期的主要是平導洞的掘進,但施工時因為遇到5.17塌方和8.22、2.10、4.4、4.16特大涌水影響以及其它地質不良地段掘進速度的降低等問題,使工程進度大受影響。截止目前,北天山隧道平導洞掘進至DzK112+265,開累2990米。正洞掘進2775米,襯砌1550米(二)、施工中遇到的難題及對應的施工技術措施北天山隧道地質狀況復雜,且施工中實際地質狀況與設計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造成了對塌方和涌水準備不夠充分的現實。1、“5.17塌方”:塌方經過:2005年5月17日凌晨7:10分,由平導掌子面里程DZK110+372~+357段從拱頂到左拱腳的范圍突然大面積塌方。5月19日由建設單位、設計院、監理單位及我局指揮部等四方到場經會議商討共同確認DzK110+357~+372段左側塌方段為一小斷層,東西走向,傾角約45°左右,圍巖為泥灰巖,石質破碎,遇水、空氣易風化成泥四、其它施工技術措施(一)、有軌運輸前期由無軌運輸向有軌運輸過渡。有軌運輸采用43kg鋼軌,軌距900mm,軌枕采用150×18×15cm1、運輸組織方法北天山隧道進口的正洞及平導施工受洞口場地布置限制,先期施工采用無軌運輸過渡,待洞口施工場地形成,并具備有軌運輸條件后,由無軌運輸轉換為有軌運輸組織施工。正洞洞內運輸采用四軌二線的布置特點,輕車及重車分線,隧道口設置工地調度室對進出洞有軌運輸車輛進行統一調度,保證洞內運輸的暢通。平導及平導輔助正洞施工前,為減輕洞內進、出車干擾,加快出碴速度,平導及平導輔助正洞施工的出碴梭礦在爆破前分別調入空車道等待裝碴,裝完碴后重車出洞按次序放行,并盡可能采用多列跟蹤運行,以提高通過能力。2、有軌運輸列車管理措施=1\*GB2⑴.成立列車調度管理機構:為了快速、安全地搞好出碴運輸工作,我們對所有車輛進行編號,由工地調度室進行統一調配管理,確保施工運輸的高效暢通。=2\*GB2⑵.成立專職班組,落實工作職責:由項目副經理主管現場,調度中心組織協調形成車輛運輸管理、維修、保養、軌道養護等專業管理體系,使運輸管理系統化和高效化。(二)施工通風北天山隧道進口段正洞掘進長度為6805m,平導掘進長度為6770m。由于工序作業造成的空氣污染較嚴重,各工序交叉影響也較多,原設計的巷道式通風難以實現。經通風計算并借鑒國內以往長第一階段:平導口設置功率2×110KW的軸流式風機,在滿足洞內通風條件的前提下,每次爆破后通風時間為30分鐘,工作面爆破時間間隔最小30分鐘,所得最大通風距離1500米。因此在進洞1500米處設置接力風機。第二階段:是在第一階段通風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洞內3000米、4500米、6000米處分別設置接力風機。在第一階段通風中,開口式接力通風(即二級接力風機直接安設在一級通風管的出口,不作任何封閉處理)空氣在洞內易形成內部循環,所以在第二階段通風中將開口式接力改為封閉式,在接力點上設置臨時風室,次級風機進風口和首級風機出風口利用臨時風室連接,確保接力點與隧道空氣流隔離,同時也減少了接力點的空氣損耗。但由于通風距離過長,隧道所形成的空氣阻力大而導致空氣在洞內的流動速度降低,局部地段空氣可能出現停滯的現象,計劃在洞內設置射流風機增加洞內空氣向洞外的推力,加快空氣流動,改善(三)、監控量測及地質預報1、監控量測量測前檢查儀器設備是否完好,若發現故障及時進行修理或更換;確認測點是否松動或發生人為破壞,只有測點狀態良好時方可進行測試工作。測試中按各項測量操作規程安裝好測試儀器,每測點一般讀數三次,三次讀數差值在儀器使用所規定范圍內事,取平均值作為觀測值。1.1、圍巖及支護狀態監測開挖工作面的觀察,在每個開挖面進行,特別是在軟弱圍巖地段,開挖后應立即進行地質調查,繪出地質素描圖。若遇特殊地質情況時,應派專人進行不間斷的觀察。周邊水平位移、凈空、拱頂下沉量測:對于全斷面法施工,洞口和一般地質地段設置1~2條水平基線,其它地段設置3條基線。凈空變化量基線布置一條水平基線二條水平基線三條水平基線四條水平基線測點布置:初期支護施做后,用沖擊鉆鉆孔,用錨固劑填滿再插入測點固定桿,盡量使同一極限兩測點的固定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待錨固劑凝固后即可進行量測工作。量測方法:采用SWJ-IV型收斂計監測。1.2、隧底隆起量測:測點布置:與洞內收斂、拱頂下沉量測斷面里程對應,隧底隆起沉觀測點在隧道中線及隧底左右兩側設測點。測量方法:采用精密光學水平儀、水準尺配合測量隧底隆起。1.3、量測數據的處理與反饋及時對現場量測數據繪制時態曲線和空間關系曲線。當位移—時間曲線趨于平緩時,進行數據處理、回歸分析;當位移—時間曲線出現反彎點時,表明圍巖和支護已呈不穩定狀態,此時增加量測頻率、密切監視圍巖動態,并加強支護,必要時暫停開挖,研究對策。二次襯砌施做在滿足下列要求時進行:各測試項目的位移速率明顯收斂、圍巖基本穩定;已產生的各項位移已達到預計總位移量的80%~90%;周邊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頂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2、超前地質預報針對本隧道所處地理位置和環境及施工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結合目前國內隧道施工地質預報現狀,采用以地質法為基礎與其他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方法進行地質預報,并相互驗證,有效指導施工。特別應加強不良地質段的地質預報工作。常規地質法:主要有地質素描法、超前水平鉆孔法、斷層參數預測法、地質雷達探測法、TSP法(地震負視速度法)。我項目采用地質素描、超前水平鉆孔、TSP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地質預報。另外對富水區配有紅外探水儀加強超前探水工作。在北天山隧道施工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