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之古代詩歌和名篇名句默寫_第1頁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之古代詩歌和名篇名句默寫_第2頁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之古代詩歌和名篇名句默寫_第3頁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之古代詩歌和名篇名句默寫_第4頁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之古代詩歌和名篇名句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高考二輪復習】

2025高考二輪復習古代詩文閱讀

古代詩歌鑒賞選擇題

滿分攻略

-考情考向

選擇題的設題角度與解答技巧

選擇題的題干一般表述為“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設題點有兩方面:

一方面,考查對詩中關鍵詞句、內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

另一方面,考查對詩中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

從近年高考的命題點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上,尤其是對詩中關鍵詞語、重點

句子的準確理解。

二選項設誤的五個角度

設誤角度角度解讀設誤示例應對技法

(2024新高考2卷)T1-5CC.詩人一方面,把詞語、句子進行

命題者故意曲解憑軒望月,浮想聯翩,而階前突然翻譯,同時進行相關聯想,

詩中的關鍵詞傳出的蟲鳴聲驚擾了他的思緒。在頭腦中再現詩句所描寫

句,如曲解詞義、(”階前突然傳出的蟲鳴聲驚擾了他的景物或事物,由此確定

1.內容理詩句或詩意概括的思緒”錯,“驚見陰蟲繞砌鳴”的詞義、句意到底是什么。

解錯誤延伸無中生有“驚”并非蟲鳴驚擾了詩人思緒,另一方面,要將選項涉及

等,或歪曲人物、而是與“幾看薄月當軒過"的''幾的內容與相關詩句相對

季節、時辰、地看”相對,是暗暗心驚于時光飛逝,應,關注景物描寫的時節、

點等年華空老。)地點、特點,關注人物、事

件、動作或評價

2.意象、同一意象的內涵[2022?北京卷,T12—C]杜甫借物抒找出詩句中的意象,根據

意和特點往往因詩懷,用柏樹的“蟠據亦高大”之姿隱背景、詩句等理解其語境

境分析句的不同而不喻了當時藩鎮的龍盤虎踞之勢。義。再整合意象感知其營

不當同,命題者有意(“隱喻了當時藩鎮的龍盤虎踞之造的氛圍特點

將其進行錯誤的勢”錯誤,該項對“病柏”的象征意

分析和概括,如義解說不當。“蟠據亦高大”形容的

張冠李戴、無中是衰時之柏,借以隱喻家國衰落)

生有等

在把選項與原詩進行對照

分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命題者故意在某

⑴注意詩句的陳述主體

些詩句、某個典[(2023?全國乙卷)T14—D]詞人

是否與選項所述一致;

故中的情感上設在最后表示,希望遠方友人能與自

⑵注意詩句中的詞語、典

3.情感觀誤,要么弄錯情己同飲共醉,表達了真摯的思念之

故、意象,對其感情色彩進

點感基調;要么在情。(“表達了真摯的思念之情”

行深入感知;

錯誤情感內涵上過度錯。“與君同醉醒”,意思是與友

⑶注意詩歌下面的注釋;

解讀,任意拔高;人一同醉醒,表達閑適自在的心

⑷特別注意選項中的敏

要么弄錯情感表情。)

感詞語,如“悲苦”“喜悅”

達的方式;等等

“直接抒發”“情感含蓄”

[(2023?全國甲卷),T14—A]這

首詞真實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充分

命題者故意在藝

地表現出詞人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術手法的判斷上

(A.“真實描寫了送別的場景”錯。熟練掌握詩歌中的寫景手

設置錯誤。如把

4.藝術手詞中“明年應賦送君詩。試從今夜法、抒情方式、修辭手法

本該是“擬人”

法數,相會幾多時”,意思是眼前雖及其效果,只要選項中出

的說成“比喻”,

錯誤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別你了。現了類似“手法”的術語,

本該是“實寫”

從今夜開始細數,到明年分離時還就要揣摩其判斷是否準確

的說成“虛寫”,

有多少相聚的時候。據此看出詞人

等等

是明年送別朋友,屬于虛寫,并不

是真實的場景。)

5.詞句理命題人往往如2020年全國I卷對陸龜蒙詞語還原到詩句,調集文

解錯誤故意曲解某個詞的《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言詞語推斷知識,結合詩

語或詩句的意一詩的鑒賞,選項中“閉門謝客,與句驗證解析是否正確。

思,如望文生義、外界不通音訊”說法錯誤。題目中

以今律古等。對“見寄”的意思是“寄給我”,這說

此,我們應在總明皮日休與作者有詩文往來,并非

體把握詩歌主要“與外界不通音訊”。

內容的基礎上,

逐字逐句理解詩

句。

三解題三步法

第一步,標注選項敏感點

題干中各個選項的敏感點就是題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藝術手法的“賞析”,快

速瀏覽各選項,把與它們相關的核心詞語標注出來。

第二步,找全原詩對應點

根據選項內容回歸原詩尋找對應點,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問題,評價賞析類的選項

要特別關注標注的敏感點是否有依據。

第三步,落實命題設誤點

根據“內容錯誤”優先的原則,先將有“內容錯誤”的選項挑選出來,然后再考慮“賞析(手

法)不當”的選項,最后確定答案。

四重點突破詩歌內容選擇題

詩歌的內容是詩歌情感的載體,內容既包括詩歌每一聯、每一句寫了什么,還包括整體上敘

述的事情、描繪的意境、說明的事理、表現的生活乃至刻畫的形象。詩歌的內容林林總總,不

一而足。

理解詩歌內容的三個方面

1.借助標題與注釋

標題一般提示詩的內容情感和詩的類別。注釋往往提示詩歌的背景、所用的典故、關鍵詞

句的含義,讀懂標題并看清注釋,是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一把鑰匙,不可疏忽。

2.借助詞語與意象

抓關鍵字詞是理解詩歌的主要方法,如情感詞和描寫生活、說明事理的詞語,這是組成內容

的材料。另外,古詩詞中有一些意象的意義是固定的,這些意象有著豐富特殊的文化內涵,它已

不是一種單純的事物了,而是一種生活內容或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生

活態度與思想感情。

3.借助選項的解讀

詩歌閱讀的選擇題,是解讀詩歌內容的一把鑰匙,雖然其中有一項是不正確的,但其他三項

是正確的,尤其是在整體把握詩歌“寫了什么”的問題上,一般沒有錯誤。

4.將選擇題與理解詩歌內容結合起來,互為補充,既準確解答了選擇題,又讀懂了詩歌內容,

為后面的解答題做好答題準備。

五題型對點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贈鄭夫了魴

孟郊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風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宋玉逞大句,李白飛狂才。

茍非圣賢心,孰與造化該。

勉矣鄭夫子,驪珠今始胎。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借助“天地”“風雷”等自然景物,詩人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創作時的感受。

B.詩人用“逞”與“狂”二字,委婉地批評了宋玉、李白作品的不切合實際。

C.結尾表達了對鄭魴的鼓勵,用驪珠形容他的文才,對其未來潛力充滿期待。

D.詩歌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語言富有張力,寫出對文學創作的深刻認識。

答案B

解析:詩歌感情分析錯誤B.詩人用“逞”與“狂”二字,委婉地批評了宋玉、李白作品的不

切合實際。“委婉地批評了宋玉、李白作品的不切合實際”錯,這兩句詩是在形容宋玉、

李白的作品豪放不羈,并非批評。故選B。

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淵明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彈。

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吹”、“鳴彈”與“天氣佳”相呼應,以聲寫靜,渲染歡樂的氛圍。

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點在墓地的柏樹下,生與死的對照引人感慨。

C“清歌”“綠酒”寫集會時朋友之間或唱歌奏樂或飲酒作樂的場景。

D“余襟良已彈”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詩人為歡作樂時完全放松的狀態。

答案A

解析:手法不正確,此處景物描寫為渲染歡樂氣氛,非以聲寫靜,意境、情感

——樂情

3.(廣東清遠市高三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注】①庾信:南北朝時期詩人,輔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滅梁后被迫仕魏,后北

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詩為仕周時期所作。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作前半篇寫中夜操琴、書卷滿床的情景,后半篇寫白露明月、螢火飄流的秋色,構成清

新明亮的意境。

B.“尋思”兩句直抒胸臆,不僅有故國覆滅、封侯夢想破碎的嘆惋,也有當下不能為國建功的

自嘲。

C.“殘月”兩句由“中夜”暗渡而來,表達的是時光流逝而詩人卻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D.“露泣”兩句由“新秋”而來,烘托出詩人凄涼哀傷、虛無煩亂的內心狀態,用詞精切,

對仗工巧。

答案A"構成清新明亮的意境”錯,由詩歌整體感情,得知本詩為作者

被迫仕周所作,感情較為傷感,故而意境應為“孤寂冷清”。

4.(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雜詩

曹植

仆夫早嚴駕,吾行將遠游。遠游欲何之?吳國為我仇。

將騁萬里途,東路[注]安足由?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

愿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注]東路,指曹植從洛陽回自己封地郵城(在今山東省)的路。

1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四句自問自答,強調詩人心中的遠游是要遠征東吳,為國殺敵。

B.詩人遠游時遇到了長江的悲風、淮泗的急流,暗示理想受阻的現實。

C.“惜哉無方舟”一句語義雙關,抒發了詩人報國無門的悲憤與無奈。

D.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閑居封地、甘心替國分憂的情感。

答案B

解析:詞義理解不當。B“詩人遠游時”首句“吾行將遠游”是將要即將的意思,詩人還沒

開始遠游。此句是詩人的想象。

5.(合肥第一次質檢)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練習。

和仲蒙《夜坐》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暢談,聽到窗外傳來棲鳥驚飛、孤雁哀號的聲音。

B.窗外,北風呼嘯,霜氣肅殺,大雪將至;屋內,詩人此時憑幾而坐,一洗素日塵勞。

C.夜深之時,詩人因難眠而體會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詩人想飲酒驅散濃重的寒意。

D.本詩前兩聯側重描寫環境,后兩聯側重于抒發感受,前后內容緊密關聯,脈路清晰。

答案A

解析詞義理解不當,A項“詩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獨憑幽幾靜塵勞’,詩人獨自坐在房間

里。

6.(河南高三五月檢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惜分飛?春思①

辛棄疾

翡翠樓前芳草路。寶馬墜鞭曾駐。最是周郎顧②。尊前幾度歌聲誤。

望斷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處。聞道春歸去。更無人管飄紅雨③。

【注】①本詞寫于作者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之時。②周郎顧:語出《三國志?吳

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

日:'曲有誤,周郎顧。'”后用為精于音樂者善辯音律的典故。③飄紅雨:唐?李賀《將進酒》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表達了美人遲暮、傷春之感。

1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詞之開篇點出送別環境:翡翠樓前,芳草路上,營造了分別在即的氛圍。

B.三四句運用典故,寫分別筵前歌曲多次唱錯,表達了依依不舍的痛苦心情。

C.第五句寫作者望眼欲穿,暮色降臨的遠方只有一片片碧云,表達了失落的情緒。

D.第六句寫面對眼前潺潺流水,作者不知“桃源”何處,更添無法歸隱的傷感。

答案D

解析主題感情分析不當,D項,“更添無法歸隱的傷感”錯,結合注釋①本詞寫于作者

四十二歲遭讒落職,可見作者不是“無法歸隱”,而是“不得不歸隱”。

7.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鵬鴻天代人賦

辛棄疾

陌上柔柔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養菜花。

【注釋】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遭遇彈劾,隱居上饒。些:句末語

助詞。平岡:平坦的小山坡。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上闋開頭兩句描寫了桑樹抽芽、蠶卵孵化,一個“破”字傳神地寫出了桑葉的萌發,而且

能夠讓人感到萌發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兩句描繪了一動一靜兩幅畫面,寫出了黃犢吃草時悠閑的神態和烏鴉在林中棲息的

景象,宛如天然的圖畫。

C.五、六、七句遠近結合,寫了遠近的山頭,縱橫的道路,飄蕩的酒旗,自然景物與農村人

事相結合,畫面清新而充滿生活氣息。

D.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本詞卻很清麗素凈,看上去作者是隨意下筆,但細細體會,

便覺情味盎然,意蘊深厚。

答案:B

解析手法分析張冠李戴,“描繪了一動一靜兩幅畫面”兩句都是動景。

六真題強化訓練

1.(2024新高考1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宿千歲庵聽泉

劉克莊

因愛庵前一脈泉,禳衾來此借房眠。

驟聞將謂溪當戶,久聽翻疑屋是船。

變作怒聲猶壯偉,滴成細點更清圓。

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交代,詩人之所以會到千歲庵借宿,是出于對庵前泉水的喜愛。

B.詩歌主要是從聽覺的角度來描寫泉流,與題目中的“聽泉”二字相切合。

C.詩人雅趣與古人相通,在聽泉的時候,聯想到昔日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

D.詩人與蘭亭諸賢一樣,都把對音樂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棄了樂器。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而放棄了樂器”錯誤。尾聯“君看昔日蘭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說你看曾經的王羲之,

也認為這里“湍流”展現自然之美,勝過音樂之樂。詩人在這里,由蘭亭集會的自然之聲與絲

竹管弦之聲作比,照應比較于他的聽泉之感,并沒有說“放棄了樂器”。

2.(2024新高考2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雨后為山亭獨臥

葉夢得①

過雨虛檐氣稍清,臥聞刁斗起連營。

幾看薄月當軒過,驚見陰蟲繞砌鳴②。

洶洶南江浮靜夜,寥寥北斗掛高城。

白頭心事今如許,慚愧兒童話請纓。

[注]①葉夢得:南宋文學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②陰蟲:秋蟲,如蟋蟀之類。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雨后空氣清新,為山亭的夜晚涼爽宜人,然而詩人的心情卻難以平靜。

B.本詩第二句與辛棄疾《破陣子》中的“夢回吹角連營”一句立意相似。

C.詩人憑軒望月,浮想聯翩,而階前突然傳出的蟲鳴聲驚擾了他的思緒。

D.頸聯通過江水、星空等物象營造出了一個天高地迥、蒼茫寂寥的境界。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階前突然傳出的蟲鳴聲驚擾了他的思緒”錯,“驚見陰蟲繞砌鳴”的“驚”并非蟲鳴驚擾

了詩人思緒,而是與“幾看薄月當軒過”的“幾看”相對,是暗暗心驚于時光飛逝,年華空老。

3.(2024全國甲卷)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次韻錢遜叔泛舟虹橋①

宋?呂本中

半篙春漲綠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齊。

舟比蜉螃千頃外,口同斥^一枝棲②。

野橋柳線斜風軟,曲檻花光夕照低。

卻訝探驪人不至③,清樽畫航倩分題④。

[注]①次韻: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驪:這里指精通寫詩作文。

④分題:詩人聚會,分題目而賦詩。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篇寫春水、草色,圍繞色彩落筆,營造出一種愉悅的情感氛圍。

B.春水新漲,水面遼闊寬廣,在波間漂浮的船只顯得如同蜉蟒一樣細小。

C.斥騙見于《莊子?逍遙游》,用來與鵬做對比,因此詩中缺字應是“鵬”。

D.詩歌的尾聯寫到了“分題”,以此收束,與題目中的“次韻”形成照應。

【答案】C15.“軟”字形容斜風的溫柔輕柔,營造出寧靜和諧的氛圍;“低”字描繪夕照

的柔和低垂,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和詩意,使景象更生動。

【解析】C.“……對比,因此詩中缺字應是‘鵬’”錯誤,前后不構成因果關系。缺字一句可

以有兩種解釋: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與斥騙一起棲息在樹枝上;二是該事物像斥騙一樣棲息在

樹枝上。參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種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較大。但無論是哪一種理解,

缺字都不可能是“鵬”字。鵬與斥騙是《逍遙游》用來論述“小大之辨”的兩個例證,斥騙是

一種小鳥,是可以棲息在樹枝之上的;而鵬則龐大得不可思議,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無法想象它可以在樹枝上棲息。當然,“一枝”也可能是一個比喻,用來表示狹窄的空間,那

也同樣不是鵬所能棲息的。

1,2023年新高考1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

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首聯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

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

C.頸聯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

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15.A

16.①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不再。(3分)

②唯有回歸本原,方能獲得學問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

(3分)

2.2023年新高考2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菜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B.詩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暉的映照之下,有動有靜,多姿多彩,令人愉悅。

C.詩人如處仙境的感覺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情也發生了變化。

D.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狀物生動,筆觸鮮活而細膩。

【答案】C

【解析】詩人的心情并未發生改變。全詩表現出的都是詩人恬淡平靜的心情。

15.C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被人居之地的雞鳴狗吠之聲破壞,心

情也發生了變化”錯誤。尾聯寫不知不覺地到達了詩人居住的小島,遠遠地就能聽到雞鳴、

犬吠之聲。誅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

自己甘心隱逸、不求名利的決心。“雞犬林蘿”之聲更增添了生活氣息,這聲音并未破壞

詩人美好的感覺,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發生變化。故選C。

16.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請

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句話的意思是“用我的觀點、

立場、方法看待或處理事物,所以萬物都帶有我的主觀思想”。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歸家途中內

心淡淡的喜悅,所以詩人描繪回家途中所見的自然風光,也是帶有詩人主觀情緒的。也是這一

觀點的體現。

首先詩人點出自己乘船回家,途中景色迷人,仿佛幻境,正因為詩人“臥枕船舷歸思清”,

歸意甚濃,所以“望中渾恐是蓬瀛”,眼前所見景色竟如蓬萊仙境。時值秋日,色彩斑斕,小

橋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陽晚照之中顯得非常寧靜,“橋橫”“寺倚”表現出景物悠然的狀

態,也含蓄地寫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享受這種幽靜和安閑的行程。頸聯描寫歸飛的小

鳥和水中的紅蓮,歸家的小舟驚動了安靜地棲息在水草邊的鳥兒,小鳥振翅飛走。粉紅色的荷

花姿態婀娜,仿佛正在熱情地歡迎詩人的歸來。作者采用擬人手法,細膩生動地展現了湖面上

的動植物,又一次表現出詩人此時淡淡愉悅的心情。小舟不緊不慢地在水面行駛,終于靠近目

的地,詩人遠遠地就能聽到雞鳴、犬吠之聲。表達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全詩由遠及近地描寫,

動靜結合,景物繪聲繪色,交織在一起,襯托出詩人歸家時內心的喜悅,以及對平淡、隱逸生

活的向往。

3,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臨江仙

晁補之

身外閑愁空滿眼,就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試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共勸,深情唯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真實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B.詞人時常感到缺乏快樂,而即將到來的離別又會強化這種愁悶的感受。

C.因不忍與朋友分別,詞人更珍惜當下,數算還剩下多少時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將到來,詞人希望與朋友同歸東溪游覽,共同欣賞春日的美景。

15.詞的結尾兩句被后代評論家稱贊為“絕妙”,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答案】14.A

【解析】A.“真實描寫了送別的場景”錯。詞中“明年應賦送君詩。試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意思是眼前雖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別你了。從今夜開始細數,到明年分離時還有多少相聚

的時候。據此看出詞人是明年送別朋友,屬于虛寫,并不是真實的場景。故選A。

15.①用動詞“垂”“謝”賦予“柳”“梅”動態的美感,運用虛寫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約

友人同去東溪岸邊,去觀賞秀麗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詞,通過想象未來再聚之景,表達了對即將再會的期盼,安慰即將遠

離的友人,更表達出對友人離別的不舍之情和樂觀豁達的情愫。

【解析】“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意思是觀賞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隱在雪中零落的梅

花。

詞句選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為意象,用動詞“垂”“謝”賦予景物動態的美感,寫

出楊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綻放后的零落之態。運用虛寫的手法,想象在秀麗的春季邀約友人同

去東溪岸邊,去觀賞依依楊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紛紛零落。

詞人通過想象未來再聚之景,表達了對即將再會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詞,既安慰了

即將遠離的友人,更表達出對友人離別的不舍之情,將離別的傷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傷感中

又帶有樂觀豁達的情愫。

1.(2025年1月教育部八省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懷

邵雍

寒露綴衰草,凄風搖晚林。

鳥聲上復下,天氣晴還陰。

節改一時事,人懷千古心。

誰云子期死,舉世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