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中學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PDF版,含答案)武漢六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下學期第1次月考
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作為《論語》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悅”、“樂"二字,似可借此簡略談論《今讀》的一個基本看法:即與西方“罪感文化”、日本“恥感文化"相比較,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是“樂感文化”?!皹犯形幕?的關鍵在于它的“一個世界”(即此世間)的設定。它具體呈現為“實用理性"(思維方式或理論習慣)和“情感本體”(以此為生活真諦或人生歸宿,即道德之上的準宗教體驗)?!皹犯形幕?實用理性”乃華夏傳統的精神核心。作為儒學根本,首章揭示的“悅"、“樂”,就是此世間的快樂:它不離人世、不離感性而又超出它們。學習“為人"以及學習知識技能而實踐之,當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悅之,一種有所收獲的成長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會,來相見面,來相飲酒,來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別又從遠方來,一定是很久沒有見面了,在古代,這就更不容易,當然更加快樂。這“樂”完全是世間性的,卻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與你"的快樂,而且此“樂”還在“悅"之上。“悅”僅關乎一己本人的實踐,“樂"則是人世間也就是所謂“主體間性”的關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誼情感的快樂。
(選自李澤厚《今讀》)
材料二:
“樂感文化"不僅是對以儒家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種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是對中國人詩性智慧的精審總結。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在中華民族民族性格塑造過程中亦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顏樂處"所揭示的安貧樂道、豁達自信的處世理想和人生態度,“曾點氣象”所描述的寓無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審美精神,無不體現著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因此,筆者嘗試從《論語》來看“樂感文化”的內涵并進行分析。
第一,“樂生"的生命精神?!墩撜Z鄉黨》云:“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馬廄失火,孔子從朝廷回來之后首先問“傷人了沒有”,沒有問馬,這可以看出夫子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論語》中這種“樂生”的生命精神還體現為強調人們要自強不息、韌性奮斗。其三,《論語》中這種“樂生"的生命精神,還體現為“慎終追遠”的生命關懷。
第二,“樂群"的生存智慧。中國“樂感文化”以“一個世界"的預設為立足點,不構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獄的存在,因此沒有上帝天國可以依賴,只得靠個人自己的奮斗、靠人與人彼此之間從物質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這就決定了中國人對儒家所強調的忠、孝、禮、義、仁的重視,對人際和諧的強調。因此,《學而》中才會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言論。為什么《論語》要求我們這么做呢?這是由于“樂感文化"影響下的中國人認為,我們人類走不若馬、力不若牛,又沒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沒有一個“超人”幫助我們。怎么辦呢?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團結。
第三,“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儒學為核心的“樂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認為沒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賴,“人生一無所本,被偶然扔擲在此世間,無所憑依,無所依皈"。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對生活悲觀失望,而是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靈公》),以人為本,依靠“樂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這種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便體現為“樂觀"的生活態度,體現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體現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第四,“樂感”的人性追尋。就人性完滿的角度而言,“樂感文化"表現為“樂感”的人性追求。所謂人性完滿,是通過“詩"樂”等藝術形式的熏陶塑造一個完人,更是“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和“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完滿呈現。通讀《論語》可以發現,在以儒家為代表的人生哲學中,很重視“詩”“樂"在君子人格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因之,當孔子問及曾點之志時,曾子不假思索地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曾點氣象"。由此可見,此一“樂感”的人性追尋,僅靠“詩"樂”等藝術形式的熏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和“樂觀"的生活態度的相互配合,這樣才能最終培養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終將中國“樂感文化"這一“文化——心理”結構內在的詩性智慧完滿呈現出來。
總之,“樂感文化"包含“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樂感"的人性追尋等多重內涵,蘊含著豐富的學術價值。對“樂感文化”的研究在堅持中華文化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應對異質文化之間的價值沖突,特別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選自張鵬舉《從〈論語〉看“樂感文化"的四重內涵》,有刪節)
1.關于“樂感文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樂感文化"中,“樂”比“悅"層次更高,是超乎個人的關系情感。
B.西方有“罪惡文化”,日本有“恥感文化”,中國文化精神有“樂感文化”。
C.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表現為“孔顏樂處”和“曾點氣象"兩種類型。
D.研究“樂感文化”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答案】1.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C.“……表現為‘孔顏樂處’和‘曾點氣象’兩種類型"錯誤,原文是“孔顏樂處”所揭示的安貧樂道、豁達自信的處世理想和人生態度以及“曾點氣象"所描述的寓無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審美精神,無不體現著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并非指所有的“孔顏樂處"曾點氣象”均為“樂感文化"的表現。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論語》在中華民族民族性格塑造過程中亦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B.在儒家的人生哲學中,很重視“詩”“樂"在君子人格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C.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便體現為“樂觀"的生活態度。
D.“樂感文化”四重內涵應相互配合,才能將“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完滿呈現出來。
2.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
C.“……便體現為‘樂觀’的生活態度”錯誤,原文是: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便體現為“樂觀”的生活態度。選項少了“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這個前提。
3.下列各項中,最能夠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B.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D.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3.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提到“樂感文化”的四重內涵:“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樂觀"的生活態度、“樂感”的人性追尋。B項“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體現的是自強不息、韌性奮斗的生命精神,體現“樂生”的生命精神,能體現“樂感文化"內涵。ACD三項所談均與“樂感文化”無關。
4.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樂感文化"有怎樣的特點。(4分)
答案:①立足此世間,不涉及哲學和宗教層面;
②具體呈現為“實用理性”和“情感本體";
③體現一種“文化——心理”結構;
④包含“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樂感”的人性追尋等多重內涵。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題干要求簡要概括“樂感文化"的特點。
由原文“‘樂感文化’的關鍵在于它的‘一個世界’(即此世間)的設定”?!按耸篱g"即現實社會,可見“樂感文化”立足此世間,不涉及哲學和宗教層面;由原文“它具體呈現為‘實用理性’(思維方式或理論習慣)和‘情感本體’(以此為生活真諦或人生歸宿,即道德之上的準宗教體驗)”,可以概括出具體呈現為“實用理性”和“情感本體";由原文“‘樂感文化’不僅是對以儒家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種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是對中國人詩性智慧的精審總結”可以概括出體現一種“文化——心理"結構;由原文“總之,‘樂感文化’包含‘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樂感’的人性追尋等多重內涵,蘊含著豐富的學術價值”可以概括出它包含“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樂感”的人性追尋等多重內涵。
5.請結合下面三則材料,分別分析你對其中最能體現的“樂感文化"內涵的認識。(6分)
①1938年抗戰期間,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武漢街頭拍下一張照片——民眾紛紛舉起旗幟,其中一面醒目地寫著:“不死!”
②2020年,疫情暴發之時,寒風凜冽,江城封閉。但從千千萬萬的窗戶,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漢加油!"
③抗疫期間,有句話刷屏了:“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
答案:①抗戰期間,“民眾紛紛舉起旗幟"體現出的是群體的力量,相互依靠彼此團結,這是“樂群”的生存智慧;
②面對疫情的威脅,“從千千萬萬的窗戶,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漢加油”,這是疫情威脅下的樂觀生活態度,堅信能夠戰勝疫情,對未來抱有希望,體現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
③“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面對疫情,韌性奮斗,不屈不撓,體現的是“樂生”的生命精神。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章觀點進行評價的能力。
由第一則材料“1938年抗戰期間……民眾紛紛舉起旗幟,其中一面醒目地寫著:‘不死’!”,意思是民眾認為,我們團結起來,中華不死!結合材料“樂感文化……靠人與人彼此之間從物質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這就決定了中國人對儒家所強調的忠、孝、禮、義、仁的重視,對人際和諧的強調”,可見是體現了“樂群"思想。
第二則材料“疫情暴發之時……呼喊‘武漢加油!’”,與原文“這種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便體現為‘樂觀’的生活態度"內涵相同,故可概括為體現了“樂觀”的態度。
第三則材料中“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是說人要有一種精神,然后才可以解決困難,這與文中“這種‘樂生’的生命精神還體現為強調人們要自強不息、韌性奮斗”,可見第三則材料體現的是“樂生"的生命精神。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
十八歲的李響
蔡楠
說實話,我比較討厭李響。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來添亂。
他這么大歲數了,冷不丁就會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還一直蹦來跳去的。他耳不聾眼不花,就是嘴笨,說話磨磨唧唧的。我就討厭他這一點,有話就說,說完就走不好嗎?還有,我還怕他蹦來跳去摔壞了,我可沒時間送他去醫院。李直也沒時間。李直比我更討厭他。
于是我想趕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給他端過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邊,喝點吧,喝完了,哪里來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還出門呢!
李響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響的體內,他的身體就不飄了,也不蹦不跳了,穩穩當當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沖掉了這些年堵在他喉嚨里的東西,他的聲道開始通暢了。我拿出一個宜興紫砂陶壺,又拿出一罐好茶給他:“你可以走了!”他把東西扒拉到一邊去,清清爽爽地說:“我不是來要東西的,我想跟你出門,去南泥灣——"
我吃了一驚。他怎么會知道我要去南泥灣?我趕緊去扶他,我怕他說胡話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來,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卻不坐,腰板挺直了盯著我:“李游,你說到底帶我去不?”
“我去是有項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給你當向導,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過仗!”李響一字一頓地說。
“快別說你打仗的事了,你當年是偷著跑出去的,瞞著父母,連新婚10天的媳婦都瞞著。知道李直為什么討厭你嗎?就是討厭你偷著跑了。"
“我那不是偷著跑,是當兵抗日去了?!崩铐憼庌q著。
“那你打仗了嗎?"
“打了,不過,也算沒……沒打?!崩铐戇@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還沒沖鋒,我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
我“噗嗤”一聲,剛喝進去的一口茶差點噴出來:“那后來呢?"
“后來我還參加了百團大戰,后來就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延安。”李響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著部隊來到延安來到毛主席身邊的。那時候,我和戰友們都覺得這回有仗要打了,我們得保衛延安??!可是……可是毛主席卻讓我們去南泥灣種地。"
“你是說,你去南泥灣開過荒?”我覺得李響順暢的話有點離譜,“怎么這些年也沒聽你說過呢?"
“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沒種過地!”李響擺了擺手,“再說了,你和李直哪里關心過我啊。"
李響說得對,李直和我確實不大關心他。他從18歲就扔下媳婦跑了,李直出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他們娘倆在動亂的時光里自己熬過來就不錯了,哪里還能關心他。
“你們不關心我,可我惦記你們!”李響嘆了口氣,“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可南泥灣很難纏啊……"你就別找理由了,你根本沒想過回來!”我懟著李響。
“別……別瞎說,我李響不是那種人。那時候的南泥灣,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部隊開拔到這里,沒吃沒穿沒住的。我當炊事員還不知道嗎?紅米飯南瓜湯,那是后來才有的,挖野菜也當糧,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沒飯可做,我就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跟大家去開荒了……"
我不說話了。聽李直講過,他兩歲的時候,縣上的干部送李響的包裹回來時,確實帶著一把鐵鏟,不過鏟子只剩了個破片片。
見我不說話,李響來勁了,“你承認我說的是真的吧?帶我去吧!”
我湊近李響,把他抱住了。他的身體很輕,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單是李響,還有李響的故事。
我決定帶李響走。
李響跟著我來到了南泥灣,卻蒙圈了。他找不到開過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給他當向導。我開著導航,帶他去了三五九旅①旅部舊址、南泥灣墾區政府舊址,帶他去了黨徽廣場,還帶他去了南泥灣風景區,參觀了南泥灣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這里開過荒,在這里住過——"
李響在一孔被改造成農家院的窯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來。
我知道,我應該辦我的大事了。我走進窯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灣開發區的領導。我從電腦包里拿出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我說:“這是我們公司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在我無償地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常環保。再有,我的集團公司,捐獻一批白洋淀環保充電車,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經在路上了……”
辦完這件大事,我回頭再找李響,卻沒有他的蹤影了。我不能弄丟李響。
我知道李響去了哪里。我急匆匆來到了九龍泉烈士紀念碑前,果然看到李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我聽到了導游的講解:
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創造一天開荒4.23畝的記錄,他用鐵鏟和镢頭連續開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
我的眼淚急速地涌了出來,我大聲喊道,爺爺,你的孫子來看你了……
(有刪改)
【注】①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采用明暗線索交織敘述的方式,其中明線是李響離家抗日,開荒南泥灣,暗線是“我"去南泥灣做公益項目。
B.文中出現的“鐵鏟”既符合李響在部隊做炊事員的身份,也是李響后來在南泥灣墾荒的工具,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C.小說多處設置了精心呼應,如李響抱怨李直父子不關心自己,為此后“我"在烈士紀念碑前的淚如泉涌埋下了伏筆。
D.結尾部分透過“我”的呼喊,揭示出祖孫三代的關系,表明“我"在了解了李響事跡后內心的遺憾與愧疚。
【答案】6.B
【導語】這篇小說通過祖孫兩代人的對話與互動,揭示了歷史與現實的交織。李響作為抗日英雄的形象,象征著一代人為國家奉獻的精神,而“我”通過與李響的交流,逐漸理解并認同這種精神。南泥灣作為背景,承載了歷史的厚重感,強化了故事的情感深度。作者通過虛構與真實的結合,成功地將個人情感與歷史記憶融為一體,喚起讀者對先輩事跡的敬仰與思考。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A.“明線是李響離家抗日,開荒南泥灣,暗線是‘我’去南泥灣做公益項目"錯誤。“我”去南泥灣做公益項目是故事的明線,李響離家抗日,開荒南泥灣是故事的暗線。
C.“為此后‘我’在烈士紀念碑前的淚如泉涌埋下了伏筆"錯誤?!袄铐懕г估钪备缸硬魂P心自己”是為后文“我"一直不知道李響的事跡埋下伏筆。
D.“遺憾與愧疚”錯誤。表明的應該是“我"在了解了李響事跡后內心的敬仰與驕傲,而非遺憾與愧疚。
7.關于文中畫線句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最終選擇抱住了李響,源自爺孫之間天然而無法割舍的親情。
B.“李響的故事"指的是先輩們當年離家抗日、開荒南泥灣的偉大事跡。
C.“抱住李響的故事”表現出“我"對先輩們的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D.這句話意味著“我”對李響態度的轉變,讓下文的情感抒發更為真實。
7.A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A.“源自爺孫之間天然而無法割舍的親情"錯誤?!啊摇罱K選擇抱住了李響”,根源在于“我"對李響的印象有了改觀,對他的做法有了認同感,因而想進一步了解他。
8.小說以“南泥灣”作為故事背景,這樣的安排有何用意?(4分)
8.①以南泥灣為故事背景,將祖孫兩人的經歷以巧妙的方式聯系起來,讓敘事更為集中緊湊。
②這一設置既能表現革命先烈在建設南泥灣時所表現的勇于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也展現了當代青年繼承先烈遺志、無私奉獻的社會擔當。(或:通過這一設計表達出先輩們的事業與精神將在新一代人的手中得到繼承與發展。)
③通過對當時南泥灣環境的描繪,與現在南泥灣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對比,在改善的環境和不變的精神傳承中體現了革命老區在新時代的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討創作背景和意圖的能力。
①“南泥灣"這個地名把祖孫兩代緊密相連,“我”要去南泥灣做公益項目,“我"的爺爺李響為革命犧牲在南泥灣,以南泥灣為故事背景,巧妙地連接了兩代人的故事,使敘事更為集中緊湊。
②南泥灣是革命時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象征,以“南泥灣”作為故事背景,展現了李響等老一輩人身上的革命精神和他為國家奉獻的一生,并通過“我"到南泥灣推廣公益項目的現實情節,體現當代青年對革命精神的傳承與應用,增強了故事的思想深度和時代價值。
③說以“南泥灣”作為故事背景,描寫了南泥灣的變遷,當年的南泥灣“天寒地凍,荒無人煙……沒吃沒穿沒住的?!谝安艘伯敿Z,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如今的南泥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相對比,表達了對革命先輩的敬意與現實發展的禮贊?!澳夏酁场币娮C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傳,同時,在改善的環境和不變的精神傳承中體現了革命老區在新時代的發展。
9.蔡楠在創作談中說“我用虛構與真實的合成,寫出了這個故事”,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6分)
示例一:
①虛構“李響”和“我"祖孫二人的經歷和交流,創造了一個關于精神傳承的動人故事,增加了小說的容量,也給讀者帶來了獨特的閱讀體驗。
②抗戰時南泥灣軍民的建設和今日革命老區的快速發展,是對歷史的生動再現和對當下的真實寫照,增強了小說的現實意味。
③兩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為小說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歷史背景,將革命先烈的生存姿態、優秀品格與當代青年的精神成長融為一體。
示例二:
①二者打破時空的精神交流與溝通(“李響”與“我"的對話)是虛構的,但晚輩對革命先烈的不理解是真實存在的,這種設計自然彰顯出年輕一代情感和認知的變化。
②南泥灣曾經的歷史與當代的發展是真實的,但“李響”與“我"作為個體的事跡是虛構的,這樣的安排豐富了小說的內容,讓故事兼具了歷史的厚重感與當代的鮮活氣息。
③虛構與真實的交替呈現制造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跳躍感,增加懸念,也增添了讀者的好奇心與期待感。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寫作手法的能力。
示例一:
①小說采用雙線結構,通過祖孫對話這種虛寫的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響的人物經歷,又實寫革命先烈后代——我”到南泥灣做公益項目,虛構的“李響"和“我”祖孫二人的經歷和交流,創造了一個關于精神傳承的動人故事,增加了小說的容量,也給讀者帶來了獨特的閱讀體驗。
②抗戰時南泥灣軍民的建設和今日革命老區的快速發展是真實的,當年的南泥灣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部隊缺吃少穿,紅米飯南瓜湯都是后來才有的;而如今的南泥灣成了開發區,后面還用上了石墨烯技術,還有環保電瓶車。小說寫了先輩們勇于犧牲、艱苦奮斗的故事,以及后輩們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繼承發揚先輩們的精神,這是小說反映的現實,是對歷史的生動再現和對當下的真實寫照,增強了小說的現實意味。
③兩者相結合,為小說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歷史背景。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繼承了“爺爺”的遺志,革命精神后繼有人。將薪火相傳,李響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即將革命先烈的生存姿態、優秀品格與當代青年的精神成長融為一體。
示例二:
①從原文“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創造一天開荒4.23畝的記錄,他用鐵鏟和镢頭連續開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可知,爺爺早已成為烈士,這場祖孫的對話是虛構的,祖孫二人的經歷和交流也是虛構的,但晚輩對革命先烈的不理解是真實存在的,如“你當年是偷著跑出去的,瞞著父母,連新婚10天的媳婦都瞞著。知道李直為什么討厭你嗎?就是討厭你偷著跑了"等,這種設計自然彰顯出年輕一代情感和認知的變化。
②南泥灣的大生產運動等歷史背景以及現代革命老區的快速發展是真實的,而“李響”與“我"作為個體的事跡是虛構的。真實而厚重的歷史背景和虛構而鮮活的人物塑造,豐富了小說的內容,使故事更貼近歷史事實,增強了作品的現實意義和可信度。
③小說虛實穿插交織,李響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呈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跳躍,增加懸念,使小說結構精巧,增添了讀者的好奇心與期待感,產生了奇特而感人的藝術效果,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性與深刻性。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一)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①善養老,曰“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及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于首陽山。
(節選于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
【注釋】①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讓叔齊做國君的繼承人,等到父親去世后,叔齊把王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于是(伯夷)就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國君之位而逃走。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就立了孤竹君第二個兒子為國君。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禮遇年老而賢能的人,說“何不去歸附他呢?"等(他們)到達那里,西伯已經死了,周武王載著西伯昌牌位,尊他為周文王,向東方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拉住武王的馬向他進諫:“父親去世還沒有安葬就發動戰爭,能稱為孝嗎?身為臣子卻要殺國君,能稱為仁嗎?”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是兩位義士啊。"扶起他們讓他們離開了。等到周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亂,天下人都歸附周朝,但伯夷、叔齊卻以此為恥,堅守道義不吃周朝的糧食,到首陽山隱居,采食野菜充饑。最終,二人餓死在首陽山。
(二)
武王周公圣人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
(節選于韓愈《伯夷頌》)
武王、周公是圣人,讓天下的賢士和諸侯跟從他們,前去攻打殷紂王,未曾聽說有人批評他們。只有伯夷、叔齊認為(他們)不該這么做。殷商滅亡后,天下人都歸附周朝,伯夷、叔齊卻以吃周朝的糧食為恥,餓死也不回頭。由此說來,難道是(他們)有所求取才這樣做的嗎?(是因為他們)堅定地相信道義并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以我認為,像伯夷這樣的人,是立身行事獨特,窮盡天地,經歷萬世也不會回頭的人啊。雖然這樣,如果沒有他們二人,亂臣賊子便會接連不斷地出現在后來的世代了。
(三)
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辯之反復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舊惡,求仁而得仁,餓于首陽之下,逸民也?!泵献釉唬骸安姆瞧渚皇?,不立惡人之朝,避紂居北海之濱,目不視惡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師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為武王伐紂,伯夷叩馬而諫,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以為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天下,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嘗與太公聞西伯善養老,則欲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二老所謂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千里之遠,文王之興以至武王之世,歲亦不下十數,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
(節選于王安石《伯夷論》)
關于伯夷,古代有孔子和孟子的論述。憑孔孟二人值得信賴而又反復論說,他們的說法就更可信了??鬃诱f:“不念舊怨,求仁而得仁,餓死在首陽山下,是德高而隱逸的人。”孟子說:“伯夷,不是他心目中的君王他就不侍奉,不立身在惡人的朝廷,躲避商紂王隱居在渤海邊上,眼睛不看丑陋的顏色,不侍奉沒有才德的人,是百世的楷模。"所以孔子和孟子都認為他趕上了殘暴的紂王,不記舊怨,又不愿屈心侍奉,為了求得他(所追求)的仁義,甘心受餓退避隱居,不肯自己降志受辱,來等待天下清平,所以稱之為圣人。然而,司馬遷卻認為武王伐紂,伯夷拉住武王的馬向他進諫,天下歸周但伯夷感到恥辱,堅持道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還作了《采薇》這首歌。韓愈沿襲這個說法,也為伯夷寫了《伯夷頌》,認為沒有伯夷叔齊這兩個人,亂臣賊子會接連不斷地出現于后世。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商朝衰落,紂王因不仁殘害天下人,天下人誰不怨恨紂王呢?而特別(怨恨紂王)的就是伯夷了。(伯夷)曾經與姜太公聽說西伯侯能夠很好地禮遇年老而賢能的人,就打算去歸附他。在這個時候,想要消滅商紂的想法,他們二人會有什么不同嗎?等到武王奮然討紂,姜太公輔佐他,于是就把百姓從困苦中拯救出來,(這時)伯夷卻沒參與,為什么呢?大概因為伯夷、姜太公都是當時年高德重的人,八十多歲了,本來就年事已高。從海邊趕到文王的都城,算起來也有數千里遠,從文王興起到武王的時代,年頭也不少于幾十年,難道是伯夷想歸附西伯侯愿望沒等實現,就死在渤海邊了嗎?或是死在奔赴西伯侯的路上了?或是到了文王的都城卻沒有等到武王的時代就死了?根據這種分析來說伯夷(之事),這也就不會有(司馬遷所說之事)存在的道理了。
況且武王向天下人倡導大義,太公輔佐(他)終成大業,但唯獨(有人)認為是不正義的,這個人哪里會是伯夷呢?唉,假使伯夷不死,趕上周武王的時代,建功立業的豈止姜太公呢!
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答案標號涂黑。(3分)
殷既滅矣A天下宗周B彼C二子D乃獨恥E食F其粟G餓死H而不顧
答案:ABG
【導語】本文以伯夷、叔齊的事跡為中心,探討其堅守節操、不食周粟的道義行為。司馬遷、韓愈、王安石三位作者對其評價各異:司馬遷強調其不屈服于新王朝的高尚情操,韓愈贊揚伯夷、叔齊特立獨行的精神,而王安石則質疑其行事緣由,認為年齡和路途遙遠可能是因素。三人通過不同角度,揭示了歷史人物行為背后的復雜性,展示了歷史評價的多樣性和深度。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殷商滅亡后,天下以周為宗主國,那伯夷、叔齊二人卻偏偏以吃周朝的糧食為恥,寧愿餓死也不回頭。
“天下”是主語,“宗"是謂語,“周”是賓語,意思清晰,句子結構完整,故在“周"后面斷開;“恥”的賓語是“食其粟”,二者不可分,應在“粟”后斷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木主,木制的神位。上書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稱神主。
B.元元,又稱元元之民;指百姓,平民?!吨G太宗十思書》中“凡百元首"中的“元”與其含義不同,指“頭"或“頭領”。
C.春秋,本指春季和秋季,這里指的是編年體史書《春秋》,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史刪訂而成。它和《蘇武傳》中“且陛下春秋高"中的“春秋”含義不同。
D.干戈,干為防具,戈為武器均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后來引申為指戰爭。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D.正確。
B.正確?!霸保傩眨矫瘢?頭,頭領。句意:于是就把百姓從困苦中拯救出來。/(歷代)所有的帝王。
C.“這里指的是編年體史書《春秋》"它和《蘇武傳》中‘且陛下春秋高’中的‘春秋’含義不同”錯誤。含義相同,“春秋”,均為“年齡”。句意:本來就年事已高。/況且陛下年事已高。
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韓愈認為伯夷在商朝滅亡后寧可餓死也不吃周粟的行為,是為了堅守自己的道。
B.王安石認為,韓愈寫《伯夷頌》是依據司馬遷的觀點,而司馬遷的觀點有失偏頗。
C.王安石駁斥了司馬遷的記載,他認為《史記》中記述的“不食周粟"的情節是不合理的。
D.王安石認為伯夷不依附文王,原因是伯夷年紀大,從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遙遠。
答案: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從他的居住地到文王都城路途遙遠”錯誤。由原文“蓋二老所謂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千里之遠,文王之興以至武王之世,歲亦不下十數,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可知,王安石認為伯夷不依附文王的原因是伯夷年紀大,可能在途中或到達之前已經去世,而不是因為路途遙遠。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
答案: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是兩位義士啊。"扶起他們讓他們離開了。
(2)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
答案:唉,假使伯夷不死,趕上周武王的時代,建功立業的哪里只有姜太公呢!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兵”,刺殺;“此義人也”,判斷句式;“去”,使動用法,使……離開。
(2)“使”,假如;“及”,趕上;“烈”,功業;“豈獨”,難道只有、怎么只有。
14.下圖是材料三的思維導圖,請補充完成橫線處的空缺內容。(3分)
(1)(2)(3)
【答案】(1)孔孟(2)叩馬而諫,義不食(恥食)周粟(3)伯夷不可能反對仁君武王
本題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司馬遷"韓愈”可知,①需要填評價者的姓名。由原文“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可知,“不事暴君,避世隱居,待天下清”是孔孟對伯夷的評價,所以①填“孔孟"。
②需要填司馬遷對伯夷的評價,由原文“司馬遷以為武王伐紂,伯夷叩馬而諫,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可概括出“叩馬而諫,恥食周粟"的主要評價,所以②填“叩馬而諫,恥食周粟”。
③需要填駁斥理由的第二條,由原文“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可知,武王向天下人倡導大義,所以伯夷不可能反對仁君,可填“伯夷不可能反對仁君武王”(或與之相近的表達)。
三、古代詩歌閱讀
15.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按要求作答。
落葉
孔紹安①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落葉(其一)
修睦②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注】①孔紹安,原是南北朝陳朝的達官子弟。此篇當是孔紹安于陳亡后不久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期間所作。②修睦,晚唐詩人。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詩開篇一個驚字,寫出秋天的到來給作者帶來的情感沖擊,游蕩之愁瞬時泛起。
B.孔詩中“翻飛"二字,借落葉形容詩人內心紛亂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狀貌,可謂貼切。
C.修詩中“重重落葉紅”,既展現出枯葉深紅的顏色,又刻畫出其層疊的姿態。
D.修詩在最后借落葉的口吻,說出了作者高潔的人生志向。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借落葉的口吻,說出了作者高潔的人生志向"錯,尾聯寫秋天落葉凋零中,只有青松依然聳立,將“落葉”和“松"對比,啟示人們要學四季常綠的青松傲然自立,不輕易隨外在環境而改變。
16.兩詩均借落葉抒發情志,但主旨又不盡相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16.孔詩借落葉以慨嘆身世。早秋落葉像飄零之游子,表達了游子思歸懷鄉之情;托物言志,借落葉惜故林暗指家國破亡的境況表達詩人的故國之思。
修詩借落葉說理。春綠秋紅,順應季節變化是萬物的規律。落葉被秋風吹散,唯有青松常在。啟示人們要學四季常綠的青松傲然自立,不輕易隨外在環境而改變。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孔詩“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寫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借落葉以慨嘆身世,早秋落葉像飄零之游子,表達了游子思歸懷鄉之情;“翻飛未背下,猶言惜故林”,寫樹葉翻飛仿佛不愿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托物言志,借落葉惜故林暗指家國破亡的境況,表達詩人的故國之思。
修詩寫一場秋雨過后,莊稼已經收割了,只見深紅色的落葉脫離樹干,層層疊疊地在半空里飛舞,可見春綠秋紅,順應季節變化是萬物的規律;頷聯寫落葉思緒翻飛,一心向往著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憑借秋風而飛舞呢;尾聯“只應松自立”寫秋天落葉凋零中,只有青松依然聳立,此兩聯中將“落葉"和“松”對比,啟示人們要學四季常綠的青松傲然自立,不輕易隨外在環境而改變。
四、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___"一句表現了冉有對自己治國才能的肯定,但對于禮樂教化,就只能“___”,這表現了冉有的謙虛謹慎。
(2)同學們游覽南京,登山臨水,放目遠眺。面對壯麗的山川之景,不由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所寫的“___,_________"。
(3)《念奴嬌·過洞庭》中,“___,_________”兩句是進一步抒發積郁于胸的堂堂正氣,暗示出盡管屢遭讒害,環境險惡,但自己依然兩袖清風,穩操航向。
【答案】(1)可使足民以俟君子(2)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3)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五、語言文字運用
(一)錯別字辨析
18.下列選項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3分)
A.坐陣指揮火力偵查毀家抒難磬竹難書
B.蘗根禍胎諱莫如深義氣用事蛻化變質
C.變換莫測如雷貫耳萬事具備貪臟枉法
D.披星帶月民生凋弊迫不急待故計重施
答案:B
A坐鎮指揮火力偵察毀家紓難罄竹難書B孽根禍胎意氣用事
C變幻莫測萬事俱備貪贓枉法D披星戴月民生凋敝迫不及待故伎重施
19.下列選項中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3分)
A.一愁莫展篳路藍縷眾口爍金蟬連冠軍
B.委屈求全辨癥論治墨守陳規怙惡不悛
C.憑心而論金榜提名買牘還珠甘敗下風
D.聲名雀起食不裹腹鋌而走險科技制富
答案:C
A一籌莫展眾口鑠金蟬聯冠軍B委曲求全辨證論治墨守成規
C平心而論金榜題名買櫝還珠甘拜下風D聲名鵲起食不果腹科技致富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枚蛋殼僅0.17毫米厚的生鵪鶉蛋,如何剝蛋殼而不破蛋膜?
在不久前舉辦的中關村論壇展覽“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展區內,一臺機器人引起了筆者關注。只見它將“手”伸入一個開口狹小的球狀容器,輕松剝開鵪鶉蛋殼,薄如蟬翼的蛋膜卻A。其實,這是一款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能夠靈活精準地在2.5厘米的皮膚切口內操作亞毫米級精度的手術。
在展覽的展廳內,(甲)。只需“想一想”,就能驅動機械手實現抓取;腦機接口技術可助力腦卒中患者康復;氫燃料電池,工作過程中唯一的排放物是水,真正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由蛋白結構重塑技術加工而成的大塊纖維替代肉足可“B”……一個個新產品、一項項新技術,著眼群眾現實需求,帶來全新體驗,描摹出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
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突破,再到應用落地,科技創新的鏈條往往較長。關注科技對生活的影響,既要著眼成熟落地的應用,(乙)??v觀近年中關村論壇,人工角膜、同聲字幕眼鏡等業已推廣的發明創造競相登場,①量子計算云平臺、類腦計算芯片等前沿技術成果集體亮相,②在腦科學、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創新領域思維碰撞出“火花四濺"。③科研與應用、高校與企業、技術與產業間?;?、可互通、有接口,④產學研用協同創新,⑤創新鏈才能更有活力。
而科技成果只有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才能提升自身價值。政府加強支持引導,企業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高校院所完善產教融合機制……推動科技優勢更好轉化為民生福祉,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協同發力,讓更多創新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20.請在文中畫橫線的A、B兩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答案】A.完好無損/毫發無損/完整無缺/完好無缺
B.以假亂真/以偽亂真/魚目混珠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A處,文中描述機器人剝開鵪鶉蛋殼后,蛋膜的狀態是沒有受到損壞。可用“完好無損"或“毫發無損”“完整無缺"完好無缺”等。完好無損/完整無缺/完好無缺:完完整整,沒有缺失。毫發無損:一根毛發的損失都沒有,形容完好無缺。
B處,此處說的是由蛋白結構重塑技術加工而成的大缺纖維替代肉,要達到能與真肉相似,讓人難以分辨的程度。可用“以假亂真"以偽亂真”“魚目混珠"等。以假亂真/以偽亂真:用假的東西去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魚目混珠:原指用魚眼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21.請在文中甲,乙兩處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1.甲.這樣的創新成果隨處可見乙.也要關注潛力十足的研究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甲處,上段描述了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這一創新成果,后文又列舉了多個如腦機接口技術、氫燃料電池、蛋白結構重塑技術加工的替代肉等創新成果。所以此處需要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表明這樣的創新成果在展廳內很常見,可填:“這樣的創新成果隨處可見”。
乙處,前句提到“關注科技對生活的影響,既要著眼成熟落地的應用”,這“既要……”表明后文應是與之對應的“也要……";結合前文提到科技創新鏈條長,除了成熟應用,還應關注其它方面;結合下文“量子計算云平臺、類腦計算芯片等前沿技術成果”“腦科學、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創新領域思維"等可知,此處指前期研究階段但有潛力的部分,所以可填“也要關注潛力十足的研究”。
22.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2.(1)②“碰撞出"改為“碰撞”,或“火花四濺"改為“火花”
(2)③“?;印⒖苫ネ?、有接口"改為“有接口、可互通、常互動”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在……領域思維碰撞出‘火花四濺’"句式雜糅,“碰撞出”后面應直接接名詞,如“火花”,或者保留“火花四濺”,將“碰撞出"改為“碰撞”,改為“在腦科學、細胞與基因治療等創新領域思維碰撞“火花四濺";
③“常互動、可互通、有接口”語序不當,應該先有接口,再是互通,最后才是常互動。
23.請結合上下文,解說文中加點的“競相登場"的表達效果。(4分)
23.競相登場的本意指一個接一個地上場或出現,常含選手們踴躍參加的意思(1分)。這里是運用擬人的修辭(1分),把各種發明創造成果比擬為選手們踴躍登上中關村論壇的展覽臺(1分),形象地寫出了前沿科技繁榮、造福民祉的美好形勢(1分)。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表達效果的能力。
“競相登場”原用于形容選手們積極踴躍地一個接一個地上場,帶有一種競爭、踴躍參與的意味。在文中,作者將人工角膜、同聲字幕眼鏡等發明創造成果當作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選手”,賦予它們“登場”這一人的行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這種表達形象地描繪出這些發明創造成果紛紛在中關村論壇上展示的熱鬧場景,就像選手們爭著上臺展示自己的風采一樣,生動地體現了前沿科技成果豐富多樣、層出不窮的繁榮景象,同時也暗示了這些科技成果積極投入應用,為造福民眾生活而“登臺亮相"的美好形勢。
六、作文
24.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DEEPSEEK曾拒絕為某企業開發“大數據殺熟”系統,梁文峰說:“技術向善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這引發社會對科技倫理的熱議。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精彩標題:《莫讓算法凌駕于人心之上》《代碼有邊界,向善無終點》武漢六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下學期第1次月考中華民族民族性格塑造過程中亦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顏樂處”所揭示的安貧
樂道、豁達自信的處世理想和人生態度,“曾點氣象"所描述的寓無限于有限、即
語文試題自由而超自由的審美精神,無不體現著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因此,筆者
嘗試從《論語》來看“樂感文化"的內涵并進行分析。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第一,“樂生”的生命精神?!墩撜Z鄉黨》云:“廄焚,子退朝,曰:‘傷人
★沉著冷靜規范答題端正考風嚴禁舞弊★乎?’不問馬。"馬廄失火,孔子從朝廷回來之后首先問“傷人了沒有”,沒有問
一、現代文閱讀(35分)馬,這可以看出夫子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論語》中這種“樂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生"的生命精神還體現為強調人們要自強不息、韌性奮斗。其三,《論語》中這種
材料一:“樂生”的生命精神,還體現為“慎終追遠"的生命關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第二,“樂群”的生存智慧。中國“樂感文化"以“一個世界”的預設為立足
不亦君子乎?"作為《論語》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悅”、點,不構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獄的存在,因此沒有上帝天國可以依賴,只得
“樂"二字,似可借此簡略談論《今讀》的一個基本看法:即與西方“罪感文靠個人自己的奮斗、靠人與人彼此之間從物質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這就決定了
化”、日本“恥感文化"相比較,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是“樂感文中國人對儒家所強調的忠、孝、禮、義、仁的重視,對人際和諧的強調。因此,《學
化”。“樂感文化"的關鍵在于它的“一個世界”(即此世間)的設定。它具體呈而》中才會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
現為“實用理性"(思維方式或理論習慣)和“情感本體”(以此為生活真諦或人乎?"的言論。為什么《論語》要求我們這么做呢?這是由于“樂感文化”影響下
生歸宿,即道德之上的準宗教體驗)?!皹犯形幕?實用理性”乃華夏傳統的精神的中國人認為,我們人類走不若馬、力不若牛,又沒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沒有
核心。作為儒學根本,首章揭示的“悅"、“樂”,就是此世間的快樂:它不離人一個“超人"幫助我們。怎么辦呢?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團
世、不離感性而又超出它們。學習“為人”以及學習知識技能而實踐之,當有益于結。
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悅之,一種有所收獲的成長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第三,“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儒學為核心的“樂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
會,來相見面,來相飲酒,來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別又從遠方來,一定是很久沒認為沒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賴,“人生一無所本,被偶然扔擲在此世間,無所憑
有見面了,在古代,這就更不容易,當然更加快樂。這“樂"完全是世間性的,卻依,無所依皈”。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對生活悲觀失望,而是堅信“人能弘道,非
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與你"的快樂,而且此“樂”還在“悅"之上。“悅”僅道弘人"(《衛靈公》),以人為本,依靠“樂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
關乎一己本人的實踐,“樂"則是人世間也就是所謂“主體間性”的關系情感。那這種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便體現為“樂觀”
是真正友誼情感的快樂。的生活態度,體現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體現為“一簞
(選自李澤厚《今讀》)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材料二:第四,“樂感"的人性追尋。就人性完滿的角度而言,“樂感文化”表現為
“樂感文化"不僅是對以儒家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高度概括,更是一“樂感”的人性追求。所謂人性完滿,是通過“詩"樂”等藝術形式的熏陶塑造
種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是對中國人詩性智慧的精審總結。一個完人,更是“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在的完滿呈現。通讀《論語》可以發現,在以儒家為代表的人生哲學中,很重視
___
“詩"樂”在君子人格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因之,當孔子問及曾點之志時,曾子眾紛紛舉起旗幟,其中一面醒目地寫著:“不死!"
不假思索地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②2020年,疫情暴發之時,寒風凜冽,江城封閉。但從千千萬萬的窗戶,傳來
雩,詠而歸”的“曾點氣象"。由此可見,此一“樂感”的人性追尋,僅靠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漢加油!"
“詩”“樂"等藝術形式的熏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樂生”的生命精神、“樂③抗疫期間,有句話刷屏了:“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
群”的生存智慧和“樂觀"的生活態度的相互配合,這樣才能最終培養出理想型的
“君子”,最終將中國“樂感文化"這一“文化——心理”結構內在的詩性智慧完(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
滿呈現出來。十八歲的李響
總之,“樂感文化"包含“樂生”的生命精神、“樂群"的生存智慧、“樂蔡楠
觀”的生活態度和“樂感"的人性追尋等多重內涵,蘊含著豐富的學術價值。對說實話,我比較討厭李響。我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來添
“樂感文化”的研究在堅持中華文化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應對異亂。
質文化之間的價值沖突,特別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他這么大歲數了,冷不丁就會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還一直蹦來跳去的。他耳不
值和現實意義,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聾眼不花,就是嘴笨,說話磨磨唧唧的。我就討厭他這一點,有話就說,說完就走
(選自張鵬舉《從〈論語〉看“樂感文化"的四重內涵》,有刪節)不好嗎?還有,我還怕他蹦來跳去摔壞了,我可沒時間送他去醫院。李直也沒時
1.關于“樂感文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間。李直比我更討厭他。
A.在“樂感文化"中,“樂”比“悅"層次更高,是超乎個人的關系情感。于是我想趕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給他端過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邊,
B.西方有“罪惡文化”,日本有“恥感文化”,中國文化精神有“樂感文化”。喝點吧,喝完了,哪里來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還出門呢!
C.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表現為“孔顏樂處”和“曾點氣象"兩種類型。李響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響的體內,他的身體
D.研究“樂感文化”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就不飄了,也不蹦不跳了,穩穩當當地站在了那里。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我知道,茶水沖掉了這些年堵在他喉嚨里的東西,他的聲道開始通暢了。我拿
A.《論語》在中華民族民族性格塑造過程中亦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出一個宜興紫砂陶壺,又拿出一罐好茶給他:“你可以走了!"他把東西扒拉到一邊
B.在儒家的人生哲學中,很重視“詩”“樂"在君子人格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去,清清爽爽地說:“我不是來要東西的,我想跟你出門,去南泥灣——”
C.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便體現為“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吃了一驚。他怎么會知道我要去南泥灣?我趕緊去扶他,我怕他說胡話犯病
D.“樂感文化"四重內涵應相互配合,才能將“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完滿呈現出來。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來,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卻不坐,腰板挺直了盯著我:“李
3.下列各項中,最能夠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游,你說到底帶我去不?"
A.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B.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拔胰ナ怯许椖孔?,你去干什么?”
C.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D.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拔医o你當向導,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過仗!"李響一字一頓地說。
4.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樂感文化”有怎樣的特點。(4分)“快別說你打仗的事了,你當年是偷著跑出去的,瞞著父母,連新婚10天的媳
5.請結合下面三則材料,分別分析你對其中體現的“樂感文化"內涵的認識。(6分)婦都瞞著。知道李直為什么討厭你嗎?就是討厭你偷著跑了?!?/p>
①1938年抗戰期間,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武漢街頭拍下一張照片——民“我那不是偷著跑,是當兵抗日去了。"李響爭辯著。
___
“那你打仗了嗎?”李響跟著我來到了南泥灣,卻蒙圈了。他找不到開過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
“打了,不過,也算沒……沒打。"李響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只能由我給他當向導。我開著導航,帶他去了三五九旅①旅部舊址、南泥灣墾區政
淡,“我跟隊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莊附近的陳莊和鬼子打了一仗,還沒沖鋒,我府舊址,帶他去了黨徽廣場,還帶他去了南泥灣風景區,參觀了南泥灣特有的民
的腿就中了一槍。后來腿瘸了,我就當了炊事員。”宿……
我“噗嗤"一聲,剛喝進去的一口茶差點噴出來:“那后來呢?”“看,我就在這里開過荒,在這里住過——"
“后來我還參加了百團大戰,后來就跟著部隊去了晉西北,再后來……就去了李響在一孔被改造成農家院的窯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來。
延安?!崩铐懙难凵裢蝗挥辛斯饷?,“我是一瘸一拐地跟著部隊來到延安來到毛主席我知道,我應該辦我的大事了。我走進窯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
身邊的。那時候,我和戰友們都覺得這回有仗要打了,我們得保衛延安啊!可泥灣開發區的領導。我從電腦包里拿出了一份簽好字的合同,我說:“這是我們公司
是……可是毛主席卻讓我們去南泥灣種地。"引進的石墨烯技術,現在我無償地獻給南泥灣,用上這種材料,窯洞加熱快,也非
“你是說,你去南泥灣開過荒?”我覺得李響順暢的話有點離譜,“怎么這些年也常環保。再有,我的集團公司,捐獻一批白洋淀環保充電車,方便旅游,第一批已
沒聽你說過呢?"經在路上了……”
“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沒種過地!"李響擺了擺手,“再說了,你辦完這件大事,我回頭再找李響,卻沒有他的蹤影了。我不能弄丟李響。
和李直哪里關心過我啊?!蔽抑览铐懭チ四睦?。我急匆匆來到了九龍泉烈士紀念碑前,果然看到李響一
李響說得對,李直和我確實不大關心他。他從18歲就扔下媳婦跑了,李直出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確切地說,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紀念碑里。我聽到了導游的講
生的時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誰。李直他們娘倆在動亂的時光里自己熬過來就不錯了,解:
哪里還能關心他。李響,河北雄安人,曾經創造一天開荒4.23畝的記錄,他用鐵鏟和镢頭連續開
“你們不關心我,可我惦記你們!"李響嘆了口氣,“原來我想打完鬼子就回來,荒一個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歲……
后來我又想等南泥灣的地種好了再回來??赡夏酁澈茈y纏啊……”“你就別找理由我的眼淚急速地涌了出來,我大聲喊道,爺爺,你的孫子來看你了……
了,你根本沒想過回來!"我懟著李響。(有刪改)
“別……別瞎說,我李響不是那種人。那時候的南泥灣,天寒地凍,荒無人【注】①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
煙。部隊開拔到這里,沒吃沒穿沒住的。我當炊事員還不知道嗎?紅米飯南瓜湯,名的大生產運動。
那是后來才有的,挖野菜也當糧,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沒飯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可做,我就拿起做飯的鐵鏟,穿著單衣,跟大家去開荒了……”A.小說采用明暗線索交織敘述的方式,其中明線是李響離家抗日,開荒南泥灣,暗
我不說話了。聽李直講過,他兩歲的時候,縣上的干部送李響的包裹回來時,線是“我"去南泥灣做公益項目。
確實帶著一把鐵鏟,不過鏟子只剩了個破片片。B.文中出現的“鐵鏟”既符合李響在部隊做炊事員的身份,也是李響后來在南泥灣墾
見我不說話,李響來勁了,“你承認我說的是真的吧?帶我去吧!"荒的工具,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我湊近李響,把他抱住了。他的身體很輕,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單是李響,還有C.小說多處設置了精心呼應,如李響抱怨李直父子不關心自己,為此后“我”在烈士
李響的故事。紀念碑前的淚如泉涌埋下了伏筆。
我決定帶李響走。D.結尾部分透過“我"的呼喊,揭示出祖孫三代的關系,表明“我”在了解了李響事跡
___
后內心的遺憾與愧疚。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辯之反復不一,是愈益
7.關于文中畫線句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可信也??鬃釉唬骸安荒钆f惡,求仁而得仁,餓于首陽之下,逸民也。"孟子曰:
A.“我”最終選擇抱住了李響,源自爺孫之間天然而無法割舍的親情?!安姆瞧渚皇拢涣喝酥?,避紂居北海之濱,目不視惡色,不事不肖,百
B.“李響的故事"指的是先輩們當年離家抗日、開荒南泥灣的偉大事跡。世之師也?!惫士?、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
C.“抱住李響的故事"表現出“我”對先輩們的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為武王伐紂,伯夷叩
D.這句話意味著“我"對李響態度的轉變,讓下文的情感抒發更為真實。馬而諫,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以
8.小說以“南泥灣”作為故事背景,這樣的安排有何用意?(4分)為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9.蔡楠在創作談中說“我用虛構與真實的合成,寫出了這個故事”,請結合文本簡要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天下,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嘗與太公聞西伯
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6分)善養老,則欲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
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二老所謂天下之大老,行年
二、文言文閱讀(20分)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千里之遠,文王之興以至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題。武王之世,歲亦不下十數,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
(一)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存者也。
“父命也?!彼焯尤ァJ妪R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嗚呼,使伯夷
伯昌①善養老,曰“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
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節選于王安石《伯夷論》)
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及武王已平殷亂,天下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答案標號涂黑。(3分)
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于首陽
山。殷既滅矣A天下宗周B彼C二子D乃獨恥E食F其粟G餓死H而不顧
(節選于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注釋】①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A.木主,木制的神位。上書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稱神主。
(二)B.元元,又稱元元之民;指百姓,平民?!吨G太宗十思書》中“凡百元首”中的“元"
武王周公圣人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與其含義不同,指“頭”或“頭領"。
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C.春秋,本指春季和秋季,這里指的是編年體史書《春秋》,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史
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余故曰:若伯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青海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及答案
- 2025重慶建筑安全員C證(專職安全員)考試題庫
- 離婚房屋分割協議合同模板
- 西方行政管理理論
- 陜西省漢中市普通高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質量檢測考試數學試題
- 北京博士生招生計劃
- 2025標準合同模板:商業店鋪授權經營管理協議樣本
- 《2025特種設備租賃合同》
- 2025專利權許可使用合同模板
- 2025某地產總包合同范本
-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安全保護技術指引2015版
- 2023年安徽中考語文總復習二輪專題課件:專題四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 刻板印象完整版
- 課本劇臺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劇本
-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件完整版電子講義
- GB/T 14257-2009商品條碼條碼符號放置指南
- GB/T 13576.3-2008鋸齒形(3°、30°)螺紋第3部分:基本尺寸
- GB/T 10067.5-1993電熱設備基本技術條件高頻介質加熱設備
- 檢維修作業工作危害分析(JHA)評價表
- 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
- 新世紀福音戰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