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湖區2024年中考語文一模試卷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24年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2024·杭州模擬)研學小組梳理“春"的含義、繪制了詞義圖、請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務。
1.根據“春”的甲骨文字體,推測①處“春"的本義。
2.結合詞義,將“妙手回春”“春華秋實"分別填入②③處。
3.聯系上下文,解釋④處“春光”的含義。
4.補全討論中的對話內容。
小文:為紀念孔子,山東曲阜修建“萬古長春坊"。這個“長”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cháng"和“zhǎng”兩種讀音。你會選哪個讀音?為什么?
小語:我認為,應該讀,我的依據是____________。
【答案】1.草木生根發芽;萌芽。
2.②春華秋實;③妙手回春
3.愉悅的表情(美好的神情/喜悅舒暢的笑容)
4.cháng;萬古,表示時間長遠。萬古長春,喻指孔子精神文化流芳百世。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詞義理解;常見易混成語辨析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含義包括本義和語境義,答題要讀懂給到的甲骨文字形,分析推理含義即可。
(2)本題考查選詞填空。注意積累,掌握字詞含義及用法,聯系題干給到的字義,選擇和成語中字詞含義一致的空填入即可。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含義包括本義和語境義,答題要聯系上下文,結合主旨情感,分析歸納含義即可。
(4)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字音,辨析多音字的能力。注意積累,掌握字詞讀音,要特別注意多音字,結合句子語境理解詞語含義,選擇合適的拼音即可。
1.春的甲骨文字形是太陽旁邊圍繞小草與嫩芽,即小草在太陽的照耀下生根發芽,或者說小草在太陽的照耀下萌芽。預測“春"的本義是草木生根發芽,萌芽。
故答案為:草木生根發芽;萌芽。
2.妙手回春,稱贊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比喻把垂危的病人救活。春,生機,活力。春華秋實,指春天開花,秋天結實。春,春天。
故答案為:②春華秋實;③妙手回春
3.春光滿面,指笑容。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藹愉快的面容。春光指愉悅的表情、美好的神情、喜悅舒暢的笑容。
故答案為:愉悅的表情(美好的神情/喜悅舒暢的笑容)
4.萬古長春坊,注意是為了紀念孔子而修建的。紀念孔子,寓意孔子精神萬古流傳?!伴L”讀cháng時,“長春"由“長久”和“春天"組成,意為事物長期興盛、繁榮的狀態。萬古,表示時間長遠。萬古長春,指孔子精神長期興盛,流芳百世。
故答案為:cháng;萬古,表示時間長遠。萬古長春,喻指孔子精神文化流芳百世。
5.(2024·杭州模擬)【春之詩篇】
同學們匯編了課內寫“春”的古詩詞,請你一起完成任務。
春之詩詞春之賞析春之含義
幾處早鶯命暖樹,①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萊花黃。(秦觀《行香子》)詩人寫早歌唱,新燕街泥;寫姹紫嫣紅,花開滿地,寫出了春的無限生機。充滿希望
②____,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詩人或懷古傷今、訴說飄零之感;或感(kǎi)口興衰,抒發憂國之情。⑦____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③____,④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處逢席上見贈》)詩人或書寫時序更迭口的自然理趣,言說新舊交替的必然。積極樂觀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落紅不是無情物,⑤____。(龔自珍《已雜詩》)⑥____無私奉獻
(1)將表格中①——⑤的詩句補充完整
(2)在口中填寫相應的字音字形。
(3)根據語境,補全⑥⑦的內容。
【答案】(1)①誰家新燕啄春泥;②正是江南好風景;③沉舟側畔千帆過;④病樹前頭萬木春;⑤化作春泥更護花。
(2)慨;dié
(3)⑥詩人或借春蠶絲盡、蠟炬成灰比喻愛情的堅忍執著;或以落紅化泥抒發自己拳拳報國之心。⑦無限憂思(或充滿感傷)
【知識點】常用易錯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般性默寫;理解性默寫;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
【解析】【分析】(1)①②⑤這些是課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詩名篇。注意易錯字的寫法,如“燕、正、作"等字。
③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翻譯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詩人用比喻的手法,以“沉舟”“病樹"比喻舊事物的衰退,“千帆”“萬木"比喻新事物的蓬勃,借自然事物的交替暗示社會變遷的規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2)感慨gǎnkǎi有所感觸而慨嘆。
更迭gēngdié輪流更替。
(3)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翻譯為: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詩人用兩個比喻表現了眷戀的纏綿和痛苦的煎熬,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即詩人借春蠶絲盡、蠟炬成灰比喻愛情的堅忍執著。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翻譯為: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養料,滋養美麗的春花成長。詩人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展現出詩人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更具一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無畏精神。即詩人以落紅化泥抒發自己拳拳報國之心。
⑦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翻譯為: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你。此句點明了詩人與李龜年重逢的時間地點,在平實的語言之中,流露出對國事凋零、人民顛沛流離的感慨,詩人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自身的衰病漂泊,寓寄著無限的傷感。春天是充滿感傷、無限憂思的。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通過對比“國破”與“山河在”,展現了國家雖然淪陷,但自然風光依舊的景象。詩人用“破”字描繪了城市的破敗,用“深"字描繪了草木叢生的荒涼,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春天是充滿感傷、無限憂思的。
故答案為:(1)①誰家新燕啄春泥;②正是江南好風景;③沉舟側畔千帆過;④病樹前頭萬木春;⑤化作春泥更護花。(2)慨;dié;(3)⑥詩人或借春蠶絲盡、蠟炬成灰比喻愛情的堅忍執著;或以落紅化泥抒發自己拳拳報國之心。⑦無限憂思(或充滿感傷)
【點評】(1)本題主要考查常見的名句名篇默寫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二是結合語境要求寫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寫。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①②⑤屬于直接默寫,比較簡單;③④屬于理解性默寫,難度不大,學生理解古詩內容即可答題。注意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本題考查學生拼讀和書寫的能力,注意積累,掌握字詞讀音及字形寫法。要特別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寫錯別字。
(3)本題考查古詩賞析。理解古詩句表達含義,抓住詩句中的情感詞、意象、手法等,結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詩情感,理解春的含義,注意分析不要少點。
6.(2024·杭州模擬)【睿之寄語】
請從以下描繪春的詩句中任選一句,送給選項中的一位名著人物,并結合詩句和名著內容闡述選擇和贈送理由。
①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因不值》)
②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韓愈《春》)
③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張拭《立春偶成)
A.《紅巖》中的江姐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
C.《名人傳》中的貝多芬D.《簡·愛》中的簡·愛
【答案】選韓愈的“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贈送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詩句意思: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極力留春。詩人一反暮春傷感之態,情感激昂,樂觀向上,有一種珍惜春光,盡情演繹生命美好的感慨。這點很符合小說中保爾的形象。保爾飽經磨難,即使在雙目失明、癱瘓臥床的狀態下也不浪費一分一秒依然堅持寫作,盡可能地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所以這句詩贈送給保爾非常合適。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經典情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愛》
【解析】【分析】結合人物具體情節,分析詩句和人形象的相似處即可。
①翻譯為: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贈送給A.《紅巖》中的江姐。江姐視死如歸,寧折不彎。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對黨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將就義,她神態平靜,舉止從容,梳理頭發,整理衣衫,吻別“監獄之花”,始終帶著勝利的笑容?!叭绻枰獮楣伯a主義理想而犧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這一席話,充分展示了江姐作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生死觀。贈送第一句詩,告訴江姐戰爭必將勝利,希望就在眼前。和江姐在監獄中也堅守共產主義信念相吻合。所以這句詩贈送給江姐非常合適。
②翻譯為: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斗艷。贈送給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保爾在戰場上身受重傷,右眼失明,不得不退出前線修筑鐵路。不久又患上傷寒肺炎,最后保爾病情惡化,雙腿完全癱瘓,雙目失明。在身體和精神遭受雙重打擊的情況下,保爾依然選擇勇敢面對,用寫作來實現人生價值,重塑了自己的人生。詩句中的花草極力留春,和保爾遭遇挫折后迎難而上,走文學革命道理的心態相吻合。所以這句詩贈送給保爾非常合適。
或者贈送給C.《名人傳》中的貝多芬,貝多芬在創作鼎盛期遭受失聰打擊,愛情缺失、經濟窘迫、侄子不肖,都讓他痛苦不已。面對各種困苦,他始終堅守著自我實現的理想。他“以痛苦謳歌歡樂”,扼住命運的咽喉,勇敢抗爭,成為音樂巨匠,完成自我重塑。詩句中的花草極力留春,和貝多芬遭遇各種困苦后迎難而上,勇敢抗爭的心態相吻合。所以這句詩贈送給貝多芬非常合適。
③翻譯為:只覺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機盎然,東風吹來水面綠波蕩搖。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贈送給D.《簡·愛》中的簡·愛,簡·愛自幼父母雙亡,寄養于舅母家,備受虐待,后被舅母打發到洛伍德義塾(洛伍德學校)去。洛伍德義塾環境惡劣,但她頑強地活了下來。詩句中充滿生機和活力,簡·愛經歷折磨后還充滿善意、活力一致。所以這句詩贈送給簡·愛非常合適。
故答案為:選韓愈的“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贈送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詩句意思: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極力留春。詩人一反暮春傷感之態,情感激昂,樂觀向上,有一種珍惜春光,盡情演繹生命美好的感慨。這點很符合小說中保爾的形象。保爾飽經磨難,即使在雙目失明、癱瘓臥床的狀態下也不浪費一分一秒依然堅持寫作,盡可能地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所以這句詩贈送給保爾非常合適。
【點評】本題考查名著人物理解。注意讀懂古詩句含義,掌握名著人物形象特點及具體事件。分析詩句和人物形象的相似度,選擇符合人物形象的詩句展開描述即可。
(2024·杭州模擬)閱讀
湖上吃茶
周華誠
①下午三點登上搖槽船,此時陽光和湖影已然晃碎攪拌在一起,明亮亮的。牟老師帶了攝像機,我帶了書,這其實是一個工作場景:牟老師要拍個視頻,讓我介紹《不如吃茶看花》的創作緣由,而湯圓別有用心,安排了這一場湖上吃茶的戲份。
②竹蒿輕點,小船推離了岸。船上的設施,其實是有些簡陋的,無非兩張椅子,一個小圓桌。然而我們所帶的東西:紫砂壺、果盤、糕點、酒精爐、燒水壺、茶盞、茶葉等,一一擺開之后,這小船頓時精致起來。
③夕陽西下,光線斜斜照進橋洞,照出一個金黃的世界。小船帶著輕輕的水聲,滑入這片金黃里,搖碎了明晃晃的秋光。船工老夏說自己更愛春天,三、四月,水邊櫻花都開了,白的,粉的,開得像是云一樣。櫻花樹下,你拿一只蒲團在岸邊坐了,擺開茶席,吃茶看花,那就美得不得了。
④酒精爐子熱滾了水,沏入紫砂壺中,黃觀音茶葉的香氣一下溢出來。好香??!湯圈也愛喝茶,她有一幫朋友,經常帶著茶包行走山野,見了好地方,溪邊林下,巖上花前,就地擺開茶席。這種生活,真是讓人向往。紫砂壺壺體小巧,一壺茶湯剛好倒滿三小盞。之前我沒有喝過黃觀音,初入口覺得與肉桂、水仙有些像,香氣馥郁悠長,只道一句“好香啊"便無他言。這茶一道一道喝著,直到兩小時后棄舟登岸,依然滋味豐富醇厚。
⑤于謙祠碼頭一帶,人稱三臺云水,的確是幽靜的所在。此時深秋,蘆葦枯黃,械葉正紅,船邊湖水清澈見底,小船下面全是魚。魚多,飛鳥也多。(pìti)膽子小,行動速度快,常常離人很遠。它的鳴叫清脆連續,有時聽到一串清脆的鈴鐺聲,就知道是鵝鵬,循聲去找,能在遠處的水面發現蹤影。小鵬生性頑皮,有時會在湖面打起一長溜的“水漂”。浴鵲灣里,遠處的枝頭棲著幾只夜鷺,悄無聲息的。老夏說人家又叫它“待鳥”,或者是“呆鳥”,反正它傻傻的,呆呆的,不管不顧,有時站在一根樹樁上等著。不知道什么時候,一下子沖下水去。原來,這只呆鳥是在等魚。
⑥這樣說話,談笑,老夏搖槽也松弛。他每天清晨七點不到,就到臥龍橋出船,如有客預約,還會更早一點。平時晚上六點下班。這段時間秋高氣爽,天氣最舒服,一天四趟,他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風景中。我們都羨幕他,覺得這樁工作,簡直可以被評為“世界最美的工作"之一。他又說到夏天。夏天浴鵠灣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真的,有人五點鐘就來湖上,約他的船看雪去。
⑦視頻一會兒就拍好了,剩下的只是吃茶看花的事情。老夏一路指給我們看各樣的鳥兒,看到鴛鴦、野鴨、鴨鵬、夜鷺、蒼鶩、黑水雞,閑閑地坐船,這些鳥兒的名字也沒有完全記下來。我還記得,有一次坐西湖的船,老船工是紹興人,會在自家小船經過的水路布一個小小的漁網,每次收船回來,都會拎一條小鯽魚回去。后來,在湖里下網的做法是不許了,但老船工下班拎一尾鯽魚回家的畫面,卻讓我久久不忘。
⑧這次湖上吃茶,是天冷之前的事。一月之后,天寒地凍,某天夜里還下了一點雪。這讓我又懷想起湖上吃茶的事了,喝著好茶,吃著精致的點心,看湖上風景移動,移步換景,如入長卷之中,這不是最好的人間滋味嗎?遂與湯圓約:大雪之時,當再去湖上吃茶。
(《新民晚報》2024年01月08日,有刪改)
7.閱讀散文要關注人物和事件。請根據文章內容,補全表格。
人物事件
本職工作工作同時做的事
我們
老夏劃船賞四季美景
紹興老船工___
我發現:他們在工作的同時____________
8.閱讀散文要關注具有表現力的語言。文中畫線句子的語言頗具特色,請結合加點字進行賞析。
夏天浴鵠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
9.閱讀散文要關注特別之處。文中第⑥段中,老夏的工作時間又早又長,但為何會引得我們“羨慕”他?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
10.閱讀散文要關注文章主旨。請叢以下三個角度中選擇一個,分析文中蘊含的“美"。
A.環境美B.滋味美C.人情美
【答案】7.拍視頻;湖上吃茶;湖中布網捕鯽魚;享受生活閑趣。(或尋求生活樂趣)
8.句中加點字皆為四字短語,采用文言句式,古樸典雅;生動呈現了浴鵠灣夏日“綠意一片”和冬天“天地一白"的美好景色;“天色向晚”“涼意漸起”,則從視覺和觸覺的角度營造出一種閑逸動人的詩意氛圍。作者借船工老夏之口,表達了對浴鵠灣夏天和冬天美景的喜愛和神往之情。
9.①在西湖劃船,風景秀美,“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風景中”;②工作松弛愜意,心神寧靜與自然和諧相融。
10.示例1:滋味美:①湖上品“黃觀音"茶,滋味豐富醇厚;②湖上風光如畫,賞心悅目,滋味美;③閑情雅趣,樂享生活,滋味美。示例2:人情美:①湯圓愛喝茶,不僅安排湖上吃茶,還常和朋友帶著茶包行走山野,溪邊林下,巖上花前,就地擺開茶席。其充滿詩意的生活情趣,令人向往;②船工老夏于湖中劃船,瀟灑愜意,對自然,對生活,充滿熱情。其逍遙自在的生活姿態,令人羨慕;③紹興老船工湖中布小小的網,每次收船都會拎一條小鯽魚回去。其淡泊節制的淳樸個性,令人回味。
【知識點】記敘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節;挖掘、感悟文章主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文章語言特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概括能力。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據“人+事物+結局”或者“這件事怎么樣"的格式歸納即可。
(2)本題考查語句賞析。從修辭手法、加點字、描寫方法、句式特點、語言風格、結構、五感、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個句子,可能不止一個賞析的點,要答全了。
(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對應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我們羨慕老夏的原因即可。
(4)本題考查文章主旨。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寫句、作者評價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分析歸納主旨情感,理解文中蘊含的“美”即可。
7.在文中找到對應句歸納即可。
第一段:下午三點登上搖槽船,此時陽光和湖影已然晃碎攪拌在一起,明亮亮的。牟老師帶了攝像機,我帶了書,這其實是一個工作場景:牟老師要拍個視頻,讓我介紹《不如吃茶看花》的創作緣由,而湯圓別有用心,安排了這一場湖上吃茶的戲份。即我們本職工作是拍視頻,同時湖上吃茶。
第七段:老船工是紹興人,會在自家小船經過的水路布一個小小的漁網,每次收船回來,都會拎一條小鯽魚回去。即湖中布網捕鯽魚。
我們拍視頻時湖上吃茶,老夏劃船時順帶賞四季美景,紹興老船工劃船時湖中布網捕鯽魚。大家都是工作同時享受生活閑趣。(或尋求生活樂趣)
故答案為:拍視頻;湖上吃茶;湖中布網捕鯽魚;享受生活閑趣。(或尋求生活樂趣)
8.“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涼意漸起,天地一白"都是四字短語,且是文言句式,讀起來古樸典雅,充滿韻味。結合“夏天鵠浴灣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可知,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浴鵠灣夏日“綠意一片"的美好景色。結合“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可知,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浴鵠灣冬天“天地一白"的美好景色?!疤焐蛲怼币曈X角度發現時間的流逝。“涼意漸起"觸覺角度感受此刻的溫度情況。營造出一種富有詩意的、溫馨動人的美好氛圍。結合“他又說到夏天”可知,這是老夏說的話,作者通過船工老夏之口,說出了浴鵠灣夏天和冬天美景的特點,表達了對浴鵠灣夏天和冬天美景的喜愛和贊美。
故答案為:句中加點字皆為四字短語,采用文言句式,古樸典雅;生動呈現了浴鵠灣夏日“綠意一片"和冬天“天地一白”的美好景色;“天色向晚"涼意漸起”,則從視覺和觸覺的角度營造出一種閑逸動人的詩意氛圍。作者借船工老夏之口,表達了對浴鵠灣夏天和冬天美景的喜愛和神往之情。
9.在文中找到對應句歸納即可。
第六段:這段時間秋高氣爽,天氣最舒服,一天四趟,他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風景中。我們都羨幕他,覺得這樁工作,簡直可以被評為“世界最美的工作"之一。即羨慕他在西湖劃船,風景秀美,“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風景中”。
第六段:夏天浴鵪灣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即工作簡單無壓力,欣賞美好的自然風景,心神寧靜,與自然融為一體,和自然和諧相處。
故答案為:①在西湖劃船,風景秀美,“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風景中";②工作松弛愜意,心神寧靜與自然和諧相融。
10.結合內容分析即可。
A.環境美。第六段:夏天浴鵪灣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寫風景美。
B.滋味美。①第四段:酒精爐子熱滾了水,沏入紫砂壺中,黃觀音茶葉的香氣一下溢出來。這茶一道一道喝著,直到兩小時后棄舟登岸,依然滋味豐富醇厚。寫湖上品茶,滋味豐富醇厚。
②寫我們拍視頻時湖上吃茶,老夏劃船時順帶賞四季美景,紹興老船工劃船時湖中布網捕鯽魚。大家都是工作同時享受生活閑趣。閑情雅趣,樂享生活,滋味美。
③第六段:夏天浴鵪灣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寫湖上風光如畫,賞心悅目,滋味美。
C.人情美。①第四段:湯圈也愛喝茶,她有一幫朋友,經常帶著茶包行走山野,見了好地方,溪邊林下,巖上花前,就地擺開茶席。這種生活,真是讓人向往。寫湯圓的生活情趣美。
②第六段:這段時間秋高氣爽,天氣最舒服,一天四趟,他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風景中。我們都羨幕他,覺得這樁工作,簡直可以被評為“世界最美的工作”之一。老夏劃船的同時欣賞美景,生活心態逍遙自由,惹人羨慕。
③第七段:老船工是紹興人,會在自家小船經過的水路布一個小小的漁網,每次收船回來,都會拎一條小鯽魚回去。寫老船工只會拎一條小鯽魚回去,有節制,不貪婪的個性充滿美。
故答案為:示例1:滋味美:①湖上品“黃觀音"茶,滋味豐富醇厚;②湖上風光如畫,賞心悅目,滋味美;③閑情雅趣,樂享生活,滋味美。示例2:人情美:①湯圓愛喝茶,不僅安排湖上吃茶,還常和朋友帶著茶包行走山野,溪邊林下,巖上花前,就地擺開茶席。其充滿詩意的生活情趣,令人向往;②船工老夏于湖中劃船,瀟灑愜意,對自然,對生活,充滿熱情。其逍遙自在的生活姿態,令人羨慕;③紹興老船工湖中布小小的網,每次收船都會拎一條小鯽魚回去。其淡泊節制的淳樸個性,令人回味。
(2024·杭州模擬)閱讀
【材料一】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穿越了中國東部的心臟地帶,連接了北京和杭州兩大古都。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為了伐打齊國開鑿了這條運河。然而,隨著歷史的演變,京杭大運河逐漸超越了其軍事目的,成為了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六個省市。這條運河不僅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還連接了華北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這兩個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在古代,這條運河成為了南方糧食、絲綢、瓷器等物資北上的主要通道,同時也為北方提供了南下所需的煤炭、木材等資源。這種南北物資的互補和交流,極大地推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如今,雖然京杭大運河的運輸功能已經逐漸被現代化的鐵路、公路運輸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中國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之一,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節選自360快資訊)
【材料二】
拱宸橋何以“通”世界
拱宸橋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終點,亦是古時杭城通往外界的起點,迄今已有近400年歷史。
最初為這座橋停留的,是兩岸居民和逐運河而來的船民商賈,他們開起了茶樓、戲館、米行等六行六館,“北關夜市"盛極一時。久而久之,傳統手工業與近代民族工業在這片土地上萌芽。
如今,這里已遍布博物館(傘、扇、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文創園,成為記錄城市轉型發展的“活態紀念冊”。
接軌現代文明之余,拱宸橋也寄托了無數游子離鄉的躊躇滿志與歸鄉的喜悅辛酸。杭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詩人都在去拱宸橋的路上"。正如當年的文人愛往拱宸橋跑一樣,現在的“詩人們”也被它吸引,喜歡去橋邊的書屋、咖啡館里坐坐,感受流淌的詩意。
在杭州亞運會的美學設計中,拱宸橋是出場率很高的視覺形象元素。吉祥物“宸宸"額頭上就嵌著一座拱宸橋;開幕式上,拱宸橋更是站到C位。
站在拱宸橋上,望見的是千年運河“灌溉”而成的城市繁榮、百姓富足;踏過橋上石板,靜聽河水深深,也就更能理解大運河文化的意義。
(節選自浙江宣傳公眾號)
【材料三】
騎行去杭州
昨日上午,京杭大運河自行車騎行挑戰活動在通州區正式啟動,騎游愛好者們將一路南下至杭州市塘棲古鎮,預計騎行總距離1700余公里。
本次騎行活動進一步豐富了“運河+體育"活動內涵,將“守運河環境、賞運河美景與品運河文化”深度融合到低碳環保的騎行活動之中,從而鼓勵社會力量圍繞大運河開展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深入認識運河的歷史、保護運河的現狀。
(節選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11.下圖是同學們根據材料一制作的展板“京杭大運河簡介”,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展板簡介中與材料內容不相符的是哪一項?請闡述理由。
②對展板中是否需要插入地圖,同學們有不同觀點,你認為有需要嗎?請用材料一的相關內容印證你的觀點。
12.閱讀材料三后,同學們也想設計一項適合初中生參與的“運河+”活動。請你結合材料二確定活動主題,并闡述理由。
13.研學結束時,同學們參與了大運河旅游官網組織的標識方案征集活動,你會為哪個方案點贊?請選擇方案并結合上述材料的內容,闡述點贊理由。
【答案】11.①D“減少洪澇災害"于文無據。②需要插圖。如此可更直觀地顯示“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地位: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同時,也能清晰呈現其“連接六個省市"溝通五大水系”的特點。
12.活動主題:運河+文學。理由:拱宸橋作為京杭大運河南段的終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寄托了無數游子離鄉的躊躇滿志與歸鄉的喜悅辛酸,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來此歌詠抒懷。初中生可以來此舉辦一場關于大運河的詩歌朗誦活動,去橋邊的書屋或咖啡館,或站在詩意的拱宸橋上,為流淌千古的大運河獻上一首詩。
13.選方案四。理由:①蜿蜒連貫南北。符合大運河作為“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的角色定位;②似草書“運”字。在古代,大運河是南方糧食、絲綢、瓷器等物資北上的主要通道,同時也為北方提供了南下所需的煤炭、木材等資源。作為南北物資的互補和交流,大運河扮演著極為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③千年運河,歷史悠久。標識造型似龍舟,寓指運河將繼續扮演中國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知識點】漫畫釋義;活動設計;新聞、材料類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內容
【解析】【點評】(1)1)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注意讀懂展板及材料內容,理解大意。篩選出材料和展板內容不一致的一項即可。
2)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能力。讀懂材料及題目要求,分析現狀,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了解材料大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分析地圖的重要性。
(2)本題考查活動設計。讀懂材料及題目要求,分析現狀,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了解材料大意的基礎上,結合初中生的特點,設計活動方案即可。
(3)本題考查征集標識方案。要先讀懂給到的四個方案內容,還要考慮方案背后的深意。結合材料中有關大運河的描述,分析哪個方案最能體現大運河特點即可。
11.①D溝通五大水系,減少洪澇災害?!静牧弦弧康诙危哼@條運河不僅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還連接了華北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這兩個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即沒有提到“減少洪澇災害"的內容,無中生有。
②先表明態度再分析。展板中需要插入地圖。根據“成為了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六個省市"這條運河不僅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還連接了華北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這兩個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可知,如果沒有地圖,單純靠人想象京杭大運河的流向,地理不好的人是不能理解材料內容的。如果加上地圖,清晰明了,讓人一目了然,明白京杭大運河的流向和特點。
故答案為:①D“減少洪澇災害"于文無據。②需要插圖。如此可更直觀地顯示“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地位: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同時,也能清晰呈現其“連接六個省市"溝通五大水系”的特點。
12.【材料二】第一段:拱宸橋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終點,亦是古時杭城通往外界的起點,迄今已有近400年歷史。
第二段:久而久之,傳統手工業與近代民族工業在這片土地上萌芽。
第四段:接軌現代文明之余,拱宸橋也寄托了無數游子離鄉的躊躇滿志與歸鄉的喜悅辛酸。杭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詩人都在去拱宸橋的路上"。正如當年的文人愛往拱宸橋跑一樣,現在的“詩人們”也被它吸引,喜歡去橋邊的書屋、咖啡館里坐坐,感受流淌的詩意。
上述內容是拱宸橋的意義。
注意對象是初中生,初中生不適合太劇烈運動,設計文學活動,這類沒有危害性?;顒涌梢栽O計為“運河+文學"活動。結合【材料二】中有關拱宸橋意義的句子分析即可。方式是舉行詩歌朗誦或者歌唱比賽,感受大運河的美及意義。
故答案為:活動主題:運河+文學。理由:拱宸橋作為京杭大運河南段的終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寄托了無數游子離鄉的躊躇滿志與歸鄉的喜悅辛酸,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來此歌詠抒懷。初中生可以來此舉辦一場關于大運河的詩歌朗誦活動,去橋邊的書屋或咖啡館,或站在詩意的拱宸橋上,為流淌千古的大運河獻上一首詩。
13.分析標識內容,理解背后的深意,分析是否符合大運河的特點即可。
如選方案四。
【材料一】第一段:然而,隨著歷史的演變,京杭大運河逐漸超越了其軍事目的,成為了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標識要有河流的形狀。方案四有水波紋。
第三段:在古代,這條運河成為了南方糧食、絲綢、瓷器等物資北上的主要通道,同時也為北方提供了南下所需的煤炭、木材等資源。這種南北物資的互補和交流,極大地推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如今,雖然京杭大運河的運輸功能已經逐漸被現代化的鐵路、公路運輸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中國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之一,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這是大運河的作用,體現一個“運”字。標識要有“運"字。方案四的圖案都符合“運”字特點,且是草書形狀,就像流水一樣隨意奔放。同時這個“運"字看起來像是一只帆船,寓意揚帆起航,再創輝煌。
方案四中的漢字“千年運河”,楷書書寫,強調大運河的歷史意義。
故答案為:選方案四。理由:①蜿蜒連貫南北。符合大運河作為“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的角色定位;②似草書“運”字。在古代,大運河是南方糧食、絲綢、瓷器等物資北上的主要通道,同時也為北方提供了南下所需的煤炭、木材等資源。作為南北物資的互補和交流,大運河扮演著極為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③千年運河,歷史悠久。標識造型似龍舟,寓指運河將繼續扮演中國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4·杭州模擬)活動一:讀文知俗
(一)
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葉①裹黏米,名曰角黍,俗作粽。或夾之以棗,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麝香之類。近代多燒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節選自《歲時廣記》)
【注釋】①菰葉,包粽子用的葉子。黏米,有粘性的米,又稱為“黍"。
(二)
初一日,城內外家家供養,都插菖蒲、石榴、梔子花之類,一早賣一萬貫花錢不啻②。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卻不相笑,惟重午③不可無花供養。
(節選自《西湖老人繁勝錄》)
【注釋】②不啻:不只。③重午:指端午。
西湖有龍舟四五只,其船長約四五丈,頭尾均高,彩畫如龍形。大看船停泊湖中,龍舟四圍圈轉,魚貫而行。如拋物件,各龍舟水手下水爭搶。最難者,如錢、鴨二物:錢則入水即沉,鴨則下水游去。各舟爭逐,大有可觀。游船之中,或有打十番鑼鼓者,亦有吹彈歌唱者。
(節選自《杭俗遺風》)
(四)
杭都風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買桃、柳、葵、榴、蒲葉。自隔宿及五更,沿門唱賣聲,滿街不絕。其日正是葵榴斗艷,梔艾爭香,角黍包金④,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為然,雖貧乏之人,亦且對時行樂也。
(節選自《夢粱錄》)
【注釋】④角黍包金,菖蒲切玉:指包好的粽子黃燦如金,泛起泡沫的菖蒲酒潔白如玉。
14.小語整理了材料中與端午相關的事物,請你結合關鍵句,解釋其中加點字的意思。
相關事物特點字詞釋義
粽子或夾之以棗、或以糖①
花朵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②
龍舟各舟爭逐,大有可觀③
集市自隔宿及五更,沿門唱賣聲,滿街不絕④
15.小文從八上教材中摘抄了描述北宋城市生活的句子。上述四則材料能否作為以下摘抄句子的佐證?請結合材料內容加以分析。
北宋時期,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躍。
——八年級上冊五單元《夢回繁華》
16.文中圈畫的語句都用“雖”字開頭,請結合文章內容推測作者意圖。
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
雖貧乏之人,亦且對時行樂也。
【答案】14.有的;只,只是;很;斷絕,消失
15.可以。這四則材料分別從飲食、節日祭祀、游賞集會和節日活動等角度說明杭州的人民生活狀況。食品制作、商品買賣、乘船出游、慶祝節日等內容說明北宋時期,工商業比較發達,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躍的特點。
16.“雖”,意為“即使”,表讓步假設,有強調意味。端午日這天,即使小戶人家沒有花瓶,也要找個小壇子插上一瓶花供養起來。因為鄉土風俗是這樣。作者用“雖"字是想強調老百姓對端午風俗的重視程度。端午插花,是為祈福禳災,由此也體現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昔日繁勝歲月的懷念。端午日,即使貧窮人家,也要盡己所能對時行樂。作者如此渲染杭都端午風俗的歡鬧場景,同樣表達了對往昔繁華如夢的熱切懷念。
【知識點】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關鍵語句意思;補充論據;常用文言實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文言實詞要注意積累,另外實詞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要結合語境正確答題。
(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理解四則材料的主要內容,分析摘抄句子能否概括四則材料的主要內容,能概括就表明四則材料可以作為以下摘抄句子的佐證。
(3)本題考查作者寫作目的。通讀圈畫的語句,結合對應材料,理解語句含義。理解字詞含義,在材料中找到描寫句、作者評價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綜合分析作者寫作目的即可。
【譯文】
(一)
在端午節,古人用菰葉包裹黏米,制作成粽子。粽子在古代被稱為“角黍”,后來俗稱為“粽"。粽子通常包裹糯米,有的會夾入紅棗或糖作為餡料。近年來,又增加了松、栗、胡桃、姜、麝香等物品。近代人們常常將艾草燒成灰,然后用這些灰淋出的汁液來煮東西,煮出來的顏色就像金色一樣。
(二)
在初一這一天,杭州城內外家家戶戶都會供養神靈,并在家中插上菖蒲、石榴和梔子花等植物,一早上賣出的錢不止一萬貫。即使是小戶人家沒有花瓶,也會用小壇子插上一瓶花來供養,這是當地的風俗習慣。在平常的日子里,沒有鮮花供養也沒有人會嘲笑,但只是在端午節這一天,沒有鮮花供養是不行的。
(三)
西湖中有龍舟四五只,船長大約四五丈,船頭和船尾都很高,涂上彩色的畫就像龍的形狀一樣。大的游船停泊在湖中,龍舟在四周繞圈,一條接著一條。如果有人拋彩頭,龍舟上的水手就會下水爭搶。最難得到的是銅錢和鴨子:因為銅錢會入水就沉了,鴨子則下水就游走了。各個船都爭著撈彩頭,非常有趣。游船之中,有打十番鑼鼓的,也有吹拉彈唱的。
(四)
杭州端午節的風俗,從初一到端午這一天,每一家都買桃、柳、葵、榴、蒲葉。從前一晚到端午當天五更,沿著門唱賣的聲音,整個大街都是,一直不停。那一天,確實是葵花、石榴爭奇斗艷,梔子花、艾草爭著散發香氣,粽子像金玉一樣,來酬謝佳節美景。不只是有錢的大戶人家是這樣,即便是貧窮百姓,也會應時節享受這種快樂的。
14.或夾之以棗、或以糖,翻譯為:有的會夾入紅棗或糖作為餡料?;?,有的
惟重午不可無花供養,翻譯為:但只是在端午節這一天,沒有鮮花供養是不行的。惟,只,只是
各舟爭逐,大有可觀,翻譯為:各個船都爭著撈彩頭,非常有趣。大,很
自隔宿及五更,沿門唱賣聲,滿街不絕,翻譯為:從前一晚到端午當天五更,沿著門唱賣的聲音,整個大街都是,一直不停。絕,斷絕,消失
故答案為:有的;只,只是;很;斷絕,消失
15.分析四則材料內容是否體現摘抄句子內容即可。(一)寫端午粽子做法花樣翻新,品類繁多,體現了宋人對美食的追求。(二)寫端午日家家供養插花,體現宋人對鄉土風俗的重視,同時也彰顯了他們的審美情趣。(三)寫龍舟競戲,水手下水爭搶物件,熱鬧非凡。體現宋人的娛樂精神。(四)寫杭都風俗,端午日不論貧富,家家買花果過節行樂,體現了宋人及時行樂的生活心態。四則材料分別從飲食、節日祭祀、游賞集會和節日活動等角度說明杭州的人民生活狀況??梢姳彼螘r期,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躍的特點。
故答案為:可以。這四則材料分別從飲食、節日祭祀、游賞集會和節日活動等角度說明杭州的人民生活狀況。食品制作、商品買賣、乘船出游、慶祝節日等內容說明北宋時期,工商業比較發達,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躍的特點。
16.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翻譯為:即使是小戶人家沒有花瓶,也會用小壇子插上一瓶花來供養,這是當地的風俗習慣。雖,即使。強調人們對當地風俗的重視,可見杭州城市文化生活的活躍。
雖貧乏之人,亦且對時行樂也。翻譯為:即便是貧窮百姓,也會應時節享受這種快樂的。雖,即使。端午插花,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作者描述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回憶往昔歲月,表達對昔日繁華的懷念。這
故答案為:“雖”,意為“即使”,表讓步假設,有強調意味。端午日這天,即使小戶人家沒有花瓶,也要找個小壇子插上一瓶花供養起來。因為鄉土風俗是這樣。作者用“雖”字是想強調老百姓對端午風俗的重視程度。端午插花,是為祈福禳災,由此也體現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昔日繁勝歲月的懷念。端午日,即使貧窮人家,也要盡己所能對時行樂。作者如此渲染杭都端午風俗的歡鬧場景,同樣表達了對往昔繁華如夢的熱切懷念。
17.(2024·杭州模擬)活動二:讀詩知人
端午即事①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我欲從靈均②,三湘隔遼海③。
【注釋】①詩人出使元軍,因據理抗爭被扣留,逃脫后又被誣陷通敵,作詩明志。②靈均:指屈原。③遼海:泛指北方。
端午
【南宋】胡仲參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來吊汨羅④。
江上畫船無買處,閉門風雨讀離騷⑤。
【注釋】④屈原因政治理想受阻,自投于三湘地區的羅江,以此明志。⑤《離騷》:屈原創作的詩篇,用來表達堅持理想、忠貞愛國的意志。
(1)請閱讀以上兩首詩歌,補全表格內容。
詩歌標題詩人所做之事詩人情感
《端午即事》文天祥我欲從靈均_________
《端午》胡仲參閉門風雨讀離騷____________
探究結果:詩歌中兩位詩人都在以___的方式過端午節??梢姡^端午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除了活動一的幾種形式外,還可以像活動二中的兩位詩人那樣過端午。
【答案】(1)表達舍身取義,為國捐軀的決心;借悼念屈原,抒發愛國之志,吐露懷才不遇的憤慨;詠史抒懷,悼念屈原
【知識點】把握古詩詞曲的內容;古詩詞曲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賞析;古詩詞曲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生活雜感
【解析】【分析】①我欲從靈均,翻譯為:我想要跟隨屈原的腳步,自沉于汨羅江中。寫詩人想要追隨屈原以死明志,舍身取義,為國捐軀的決心。②閉門風雨讀離騷,翻譯為:我只好關門在風雨中讀《離騷》。“閉門"象征著社會的封閉和人的孤立,“風雨”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蕩與悲憤。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只能獨自閱讀屈原的《離騷》,從中尋找共鳴和安慰。結合【注釋】⑤可知,是通過對屈原的哀悼,表達了詩人對世道不公、才華被埋沒的深深不滿和憤慨,抒發愛國之志。
③兩首詩都是詩人通過悼念屈原來抒發情感,是詠史抒懷。
故答案為:①表達舍身取義,為國捐軀的決心。②借悼念屈原,抒發愛國之志,吐露懷才不遇的憤慨。③詠史抒懷,悼念屈原。
【點評】本題考查古詩情感分析。理解古詩句表達含義,抓住詩句中的情感詞,理解古詩手法,結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詩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點。
【譯文】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請贈我一枝艾草。那些老朋友無法見到,新朋友也遠在萬里之外。
我時刻懷著熾熱的報國心,但鬢發卻已經逐漸斑白。我想要跟隨屈原的腳步,自沉于汨羅江中,卻隔著茫茫大海。
《端午》
千年來的江水滾滾流走,今天人們來祭奠屈原。
江上的彩船沒有人買,我只好關門在風雨中讀《離騷》。
18.(2024·杭州模擬)活動三:寫文思俗
有同學認為端午節過不過都無所謂。班主任就這一話題在班會課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發言,請結合以上材料內容和你的生活體驗,撰寫發言稿。
要求:①觀點明確,條理清晰;②正確書寫漢字,準確使用標點,規范運用語言;③120字左右。
【答案】各位同學大家好!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譬如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草等等,這些活動寄托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此外,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千百年來,無數先賢都曾在端午日悼念屈原,抒發愛國之志。身為中華兒女,我們必須要過端午節,弘揚端午文化!
【知識點】語言得體
【解析】【分析】圍繞端午節重要意義展開,語言簡潔明了,有邏輯,突出重點即可。注意要有稱謂。如:各位同學大家好!端午節是一個祭祀神靈、驅除瘟疫、保佑平安的節日。人們掛艾草、菖蒲等植物,佩戴香囊、五色絲線,吃雄黃酒等,以求避免邪氣和病毒的侵害。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和詩人,他忠心為國,最終在端午節投江自盡。人們通過投粽子等食物來紀念他,表達對他的懷念和敬意。端午節不僅是紀念歷史人物的節日,也是展示中華民族多樣性和共同性的節日,通過各地不同的風俗和傳說來傳承中華文化。我們要過端午節,弘揚端午文化!
故答案為:各位同學大家好!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譬如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草等等,這些活動寄托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此外,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千百年來,無數先賢都曾在端午日悼念屈原,抒發愛國之志。身為中華兒女,我們必須要過端午節,弘揚端午文化!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根據題目要求,圍繞端午節重要意義展開,語言簡潔明了,有邏輯,突出重點即可。語言表達題要注意說話分寸,語言得體,避免因語言不當產生沖突。
19.(2024·杭州模擬)根據要求寫作。
“嘿,瞧啊,一只鴨子!"“那不是鴨子,那是一只兔子!”“別開玩笑了!那就是一只鴨子。"“百分之百是一只兔子?!?/p>
上面的“鴨兔圖"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任選一個任務進行寫作。
【任務一】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寫一篇記敘文:
【任務二】發揮聯想與想象,進行文學創作:
【任務三】提煉觀點,展開論述,寫一篇議論性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襲:④不得出現透漏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或校名。
【答案】【參考例文】
從“鴨兔圖”看世界
“嘿,瞧啊,一只鴨子!"那不是鴨子,那是一只兔子!”“別開玩笑了,那就是一只鴨子。"百分之百是一只兔子?!边@樣的對話,是否曾在你的生活中出現過?在面對同一張“鴨兔圖"時,每個人的眼中所看到的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這幅“鴨兔圖”,就像是生活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了我們每個人獨特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它告訴我們,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充滿了多樣性和復雜性。
從“鴨兔圖"中,我還看到了人類認知的局限性。我們的眼睛和大腦在處理信息時,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產生偏差。這就像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因為自己的主觀偏見或者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對他人的行為和觀點產生誤解。
然而,“鴨兔圖”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感受。當我們與他人意見不合時,不要急于否定對方,而是要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理解他們的想法和立場。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溝通和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和誤解。
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里,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觀點和文化?!傍喭脠D"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理解,我們應該尊重和欣賞這種多樣性,而不是試圖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人。
讓我們用“鴨兔圖”的智慧去看待世界,學會理解和包容,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機遇。
“鴨兔圖"的奇幻之旅
在一個神秘的世界里,有一幅神奇的“鴨兔圖”。這幅圖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盡的奧秘。
一天,一個勇敢的探險家來到了這個世界。他看到了“鴨兔圖”,并被它深深吸引。他決定踏上一段奇幻之旅,去探索這幅圖背后的秘密。
探險家沿著圖中的線索,走進了一個茂密的森林。在森林里,他遇到了各種奇妙的生物,有的像鴨子,有的像兔子,還有的則是他從未見過的奇怪物種。他與這些生物交流,學習它們的語言和文化,逐漸發現了“鴨兔圖”的奧秘。
原來,這幅圖并不是簡單的鴨子或兔子,而是一種象征著和諧與平衡的符號。在這個世界里,鴨子和兔子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力量,它們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這個美好的世界。
探險家繼續他的旅程,穿越了高山和河流,來到了一個古老的城堡。在城堡里,他發現了一本神秘的書籍,上面記載著關于“鴨兔圖"的歷史和傳說。他仔細閱讀著書籍,仿佛穿越回了過去,見證了這幅圖的誕生和演變。
隨著探險的深入,探險家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是多元的,我們不能用單一的視角去看待事物?!傍喭脠D”教會了他尊重差異,理解他人,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
最后,探險家帶著對世界的新認知,回到了他的家鄉。他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了人們,希望他們也能從“鴨兔圖"中汲取智慧,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鴨兔圖”的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看似矛盾的事物,就像“鴨兔圖"中既像鴨子又像兔子的形象。然而,正是這些矛盾和模糊的事物,讓我們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拓展我們的思維方式。
“鴨兔圖”告訴我們,整體決定部分的性質,部分只有依存于整體才有意義。這就像是我們在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但只有當我們團結協作,形成一個整體時,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同時,“鴨兔圖"也提醒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當我們面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時,不要輕易地否定它們,而是要嘗試去理解和接納。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認知,避免陷入狹隘的思維定式。在觀察事物時,我們總是將其看成我們所期望看到的樣子。這是因為我們的經驗和文化背景會影響我們的認知。然而,“鴨兔圖”讓我們明白,我們的認知是有限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
此外,“鴨兔圖"還告訴我們,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有時候,換個角度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要固執地堅持一種方法,而是要勇于嘗試不同的思路和策略。總之,“鴨兔圖”雖然只是一幅簡單的圖像,但它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讓我們明白,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需要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去面對,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個世界。
【知識點】記敘文;議論文;自命題作文
【解析】【分析】【任務一】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
第一,審題立意。導語暗示了同一幅圖看起來卻有不同的見解,就像是人的思維方式一樣,是復雜的。寫作時要圍繞這點,寫自己的感悟和收獲,要聯系自己的實際經歷來寫。
第二,選材結構。寫記敘文。我們可以寫自己那次和好友的爭論,那是過于一道古詩鑒賞題的賞析方法爭論。我的觀點是可以從詩人的生平背景出發,掌握詩人的人生軌跡,自然能了解對應時間段詩人作品的情感。好友認為不能這樣,應該從古詩內容出發,逐個分析古詩的詞,理解詩人的情感態度。爭論雖然剛開始很火熱,誰也不服誰,但是經過一番爭論后,我和好友發現,其實雙方的觀點都有理,把雙方觀點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全面的賞析古詩情感。就像“鴨兔圖"一樣,各有不同的見解,沒有誰對誰錯之分。總之,選擇符合題意的素材,抒寫相關經,表達積極健康的思想。要有描寫,開頭結尾簡潔明了,字數在600~650之間。
【任務二】此題考查學生想象作文的寫作能力。
第一,審題立意?!傍喭脠D”可以是藏寶圖,人們想通過這幅圖找到寶藏,為此發生了一些趣事,最終人們意識到“鴨兔圖"其實兩種不同種族的和諧相處,啟示人類要和自然和諧相處。
第二,選材結構。寫童話故事。可以想象童話世界里有一幅藏寶圖,藏有世界上最大的寶庫,人們爭著去尋找寶藏,但是找不到。終于有一天,有個探險家在森林里發現了一只鴨子和一只兔子在玩耍,他突然意識到,“鴨兔圖”其實并沒有藏有金銀珠寶,而是暗示人們不同種類的生物要和諧共處。探險家回到家鄉后把這幅圖的深意告訴了大家,從此人們和自然和諧相處了。
【任務三】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
第一,審題立意。導語暗示了同一幅圖看起來卻有不同的見解,就像是人的思維方式一樣,是復雜的。我們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寫作時要圍繞這點展開即可。
第二,選材結構。寫成議論文,應先明確中心論點,如換個角度看問題。然后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安排文章結構;選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如在面對困難時,華盛頓總是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挑戰,這種態度幫助他成功地領導了美國革命。從道理和事實兩個角度充分論證,做到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有力。
【點評】【任務一】這是一篇高分作文。開頭寫美術老師讓我們看圖說內容,但是同學們卻有不同的看法,而我覺得同學們的分析都正確,寫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之后寫自己也遇到一件事,我意識到要站在朋友的角度看問題,不能自以為是。結尾強調那幅圖對我的啟示,即不能固執地堅守自己的觀點和視角,而要嘗試著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開頭結尾相呼應,內容豐富,結構嚴謹。文章取材于日常生活,讓人感同身受。
【任務二】這是一篇高分作文。寫童話世界里有幅神奇的“鴨兔圖"。接著寫探險家被這幅圖吸引并探索圖背后的故事,具體展開探索家的經歷,寫他發現“鴨兔圖”是象征著和諧與平衡的符號。繼續探索的路程中,他發現“鴨兔圖"教會了他尊重差異,理解他人,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結尾強調探索家把自己的經歷和啟示分享給別人,期盼大家和諧共處,創建美好社會。以生活為基礎展開,圍繞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進行描述,想象力豐富,富有趣味性。
【任務三】這是一篇高分作文。開頭寫“鴨兔圖”對人的積極一面。之后具體論述“鴨兔圖"的啟示:團結協作發揮最大力量、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結構嚴謹,論證過程清晰明了,邏輯性強。
1/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24年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2024·杭州模擬)研學小組梳理“春”的含義、繪制了詞義圖、請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務。
1.根據“春"的甲骨文字體,推測①處“春”的本義。
2.結合詞義,將“妙手回春"春華秋實”分別填入②③處。
3.聯系上下文,解釋④處“春光"的含義。
4.補全討論中的對話內容。
小文:為紀念孔子,山東曲阜修建“萬古長春坊”。這個“長"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cháng”和“zhǎng"兩種讀音。你會選哪個讀音?為什么?
小語:我認為,應該讀,我的依據是____________。
5.(2024·杭州模擬)【春之詩篇】
同學們匯編了課內寫“春”的古詩詞,請你一起完成任務。
春之詩詞春之賞析春之含義
幾處早鶯命暖樹,①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萊花黃。(秦觀《行香子》)詩人寫早歌唱,新燕街泥;寫姹紫嫣紅,花開滿地,寫出了春的無限生機。充滿希望
②____,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詩人或懷古傷今、訴說飄零之感;或感(kǎi)口興衰,抒發憂國之情。⑦____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③____,④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處逢席上見贈》)詩人或書寫時序更迭口的自然理趣,言說新舊交替的必然。積極樂觀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落紅不是無情物,⑤____。(龔自珍《已雜詩》)⑥____無私奉獻
(1)將表格中①——⑤的詩句補充完整
(2)在口中填寫相應的字音字形。
(3)根據語境,補全⑥⑦的內容。
6.(2024·杭州模擬)【睿之寄語】
請從以下描繪春的詩句中任選一句,送給選項中的一位名著人物,并結合詩句和名著內容闡述選擇和贈送理由。
①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因不值》)
②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韓愈《春》)
③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張拭《立春偶成)
A.《紅巖》中的江姐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
C.《名人傳》中的貝多芬D.《簡·愛》中的簡·愛
(2024·杭州模擬)閱讀
湖上吃茶
周華誠
①下午三點登上搖槽船,此時陽光和湖影已然晃碎攪拌在一起,明亮亮的。牟老師帶了攝像機,我帶了書,這其實是一個工作場景:牟老師要拍個視頻,讓我介紹《不如吃茶看花》的創作緣由,而湯圓別有用心,安排了這一場湖上吃茶的戲份。
②竹蒿輕點,小船推離了岸。船上的設施,其實是有些簡陋的,無非兩張椅子,一個小圓桌。然而我們所帶的東西:紫砂壺、果盤、糕點、酒精爐、燒水壺、茶盞、茶葉等,一一擺開之后,這小船頓時精致起來。
③夕陽西下,光線斜斜照進橋洞,照出一個金黃的世界。小船帶著輕輕的水聲,滑入這片金黃里,搖碎了明晃晃的秋光。船工老夏說自己更愛春天,三、四月,水邊櫻花都開了,白的,粉的,開得像是云一樣。櫻花樹下,你拿一只蒲團在岸邊坐了,擺開茶席,吃茶看花,那就美得不得了。
④酒精爐子熱滾了水,沏入紫砂壺中,黃觀音茶葉的香氣一下溢出來。好香??!湯圈也愛喝茶,她有一幫朋友,經常帶著茶包行走山野,見了好地方,溪邊林下,巖上花前,就地擺開茶席。這種生活,真是讓人向往。紫砂壺壺體小巧,一壺茶湯剛好倒滿三小盞。之前我沒有喝過黃觀音,初入口覺得與肉桂、水仙有些像,香氣馥郁悠長,只道一句“好香啊"便無他言。這茶一道一道喝著,直到兩小時后棄舟登岸,依然滋味豐富醇厚。
⑤于謙祠碼頭一帶,人稱三臺云水,的確是幽靜的所在。此時深秋,蘆葦枯黃,械葉正紅,船邊湖水清澈見底,小船下面全是魚。魚多,飛鳥也多。(pìti)膽子小,行動速度快,常常離人很遠。它的鳴叫清脆連續,有時聽到一串清脆的鈴鐺聲,就知道是鵝鵬,循聲去找,能在遠處的水面發現蹤影。小鵬生性頑皮,有時會在湖面打起一長溜的“水漂”。浴鵲灣里,遠處的枝頭棲著幾只夜鷺,悄無聲息的。老夏說人家又叫它“待鳥”,或者是“呆鳥”,反正它傻傻的,呆呆的,不管不顧,有時站在一根樹樁上等著。不知道什么時候,一下子沖下水去。原來,這只呆鳥是在等魚。
⑥這樣說話,談笑,老夏搖槽也松弛。他每天清晨七點不到,就到臥龍橋出船,如有客預約,還會更早一點。平時晚上六點下班。這段時間秋高氣爽,天氣最舒服,一天四趟,他每次出船就像穿行在風景中。我們都羨幕他,覺得這樁工作,簡直可以被評為“世界最美的工作"之一。他又說到夏天。夏天浴鵠灣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真的,有人五點鐘就來湖上,約他的船看雪去。
⑦視頻一會兒就拍好了,剩下的只是吃茶看花的事情。老夏一路指給我們看各樣的鳥兒,看到鴛鴦、野鴨、鴨鵬、夜鷺、蒼鶩、黑水雞,閑閑地坐船,這些鳥兒的名字也沒有完全記下來。我還記得,有一次坐西湖的船,老船工是紹興人,會在自家小船經過的水路布一個小小的漁網,每次收船回來,都會拎一條小鯽魚回去。后來,在湖里下網的做法是不許了,但老船工下班拎一尾鯽魚回家的畫面,卻讓我久久不忘。
⑧這次湖上吃茶,是天冷之前的事。一月之后,天寒地凍,某天夜里還下了一點雪。這讓我又懷想起湖上吃茶的事了,喝著好茶,吃著精致的點心,看湖上風景移動,移步換景,如入長卷之中,這不是最好的人間滋味嗎?遂與湯圓約:大雪之時,當再去湖上吃茶。
(《新民晚報》2024年01月08日,有刪改)
7.閱讀散文要關注人物和事件。請根據文章內容,補全表格。
人物事件
本職工作工作同時做的事
我們
老夏劃船賞四季美景
紹興老船工___
我發現:他們在工作的同時____________
8.閱讀散文要關注具有表現力的語言。文中畫線句子的語言頗具特色,請結合加點字進行賞析。
夏天浴鵠里,綠意一片,天色向晚,游客一兩人,坐著小船劃入綠林深入,荷花叢中,涼意漸起,那真是說不出來的美好!到了冬天呢,下一場大雪,天地一白,那就早早地起床,劃船去看雪。
9.閱讀散文要關注特別之處。文中第⑥段中,老夏的工作時間又早又長,但為何會引得我們“羨慕”他?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
10.閱讀散文要關注文章主旨。請叢以下三個角度中選擇一個,分析文中蘊含的“美"。
A.環境美B.滋味美C.人情美
(2024·杭州模擬)閱讀
【材料一】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穿越了中國東部的心臟地帶,連接了北京和杭州兩大古都。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為了伐打齊國開鑿了這條運河。然而,隨著歷史的演變,京杭大運河逐漸超越了其軍事目的,成為了中國南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六個省市。這條運河不僅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還連接了華北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這兩個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在古代,這條運河成為了南方糧食、絲綢、瓷器等物資北上的主要通道,同時也為北方提供了南下所需的煤炭、木材等資源。這種南北物資的互補和交流,極大地推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如今,雖然京杭大運河的運輸功能已經逐漸被現代化的鐵路、公路運輸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中國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之一,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節選自360快資訊)
【材料二】
拱宸橋何以“通”世界
拱宸橋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終點,亦是古時杭城通往外界的起點,迄今已有近400年歷史。
最初為這座橋停留的,是兩岸居民和逐運河而來的船民商賈,他們開起了茶樓、戲館、米行等六行六館,“北關夜市"盛極一時。久而久之,傳統手工業與近代民族工業在這片土地上萌芽。
如今,這里已遍布博物館(傘、扇、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文創園,成為記錄城市轉型發展的“活態紀念冊”。
接軌現代文明之余,拱宸橋也寄托了無數游子離鄉的躊躇滿志與歸鄉的喜悅辛酸。杭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詩人都在去拱宸橋的路上"。正如當年的文人愛往拱宸橋跑一樣,現在的“詩人們”也被它吸引,喜歡去橋邊的書屋、咖啡館里坐坐,感受流淌的詩意。
在杭州亞運會的美學設計中,拱宸橋是出場率很高的視覺形象元素。吉祥物“宸宸"額頭上就嵌著一座拱宸橋;開幕式上,拱宸橋更是站到C位。
站在拱宸橋上,望見的是千年運河“灌溉”而成的城市繁榮、百姓富足;踏過橋上石板,靜聽河水深深,也就更能理解大運河文化的意義。
(節選自浙江宣傳公眾號)
【材料三】
騎行去杭州
昨日上午,京杭大運河自行車騎行挑戰活動在通州區正式啟動,騎游愛好者們將一路南下至杭州市塘棲古鎮,預計騎行總距離1700余公里。
本次騎行活動進一步豐富了“運河+體育"活動內涵,將“守運河環境、賞運河美景與品運河文化”深度融合到低碳環保的騎行活動之中,從而鼓勵社會力量圍繞大運河開展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深入認識運河的歷史、保護運河的現狀。
(節選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11.下圖是同學們根據材料一制作的展板“京杭大運河簡介”,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展板簡介中與材料內容不相符的是哪一項?請闡述理由。
②對展板中是否需要插入地圖,同學們有不同觀點,你認為有需要嗎?請用材料一的相關內容印證你的觀點。
12.閱讀材料三后,同學們也想設計一項適合初中生參與的“運河+”活動。請你結合材料二確定活動主題,并闡述理由。
13.研學結束時,同學們參與了大運河旅游官網組織的標識方案征集活動,你會為哪個方案點贊?請選擇方案并結合上述材料的內容,闡述點贊理由。
(2024·杭州模擬)活動一:讀文知俗
(一)
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葉①裹黏米,名曰角黍,俗作粽?;驃A之以棗,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麝香之類。近代多燒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節選自《歲時廣記》)
【注釋】①菰葉,包粽子用的葉子。黏米,有粘性的米,又稱為“黍"。
(二)
初一日,城內外家家供養,都插菖蒲、石榴、梔子花之類,一早賣一萬貫花錢不啻②。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尋常無花供養,卻不相笑,惟重午③不可無花供養。
(節選自《西湖老人繁勝錄》)
【注釋】②不啻:不只。③重午:指端午。
西湖有龍舟四五只,其船長約四五丈,頭尾均高,彩畫如龍形。大看船停泊湖中,龍舟四圍圈轉,魚貫而行。如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日照市新營小學2024-2025學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試題含答案
- 文化產業園區規劃考核試卷
- 淀粉在木材涂料中的增稠作用考核試卷
- 礦物與地質勘探用儀器儀表創新考核試卷
- 煙草批發商市場競爭力分析考核試卷
- 智能儀器儀表數據加密技術考核試卷
- 充電設施在醫療機構的布局考核試卷
- 電池制造過程中的環境友好型材料應用考核試卷
- 石油化工設備操作規程考核試卷
- 邯鄲市第二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 2025山西地質集團招聘3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金融科技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重慶工商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知識培訓
- 【大數據百家講壇】2025年DeepSeek、Manus與AI+Agent行業現狀報告
- 2025年中考數學壓軸模擬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新華書店集團招聘筆試真題
- 風電機組檢修規程
- 云南省曲靖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數學試題 含解析
- 高中化學總復習基礎知識填空
- 2025年0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第三批社會公開招聘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江蘇無錫歷年中考語文古詩欣賞試題匯編(2003-202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