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_第1頁
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_第2頁
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_第3頁
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_第4頁
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140A14DB44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utomaticenvironmentalnoisem2010-05-14發布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發布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DB44/T753-2010前言 II1適用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一般要求 34.1監測目的 34.2監測儀器設備 34.3系統控制方式 34.4子站監測方式 44.5子站固定方式 44.6子站采樣方式 44.7子站通信方式 44.8監測子站 45技術內容 45.1監測網規劃 45.2布點 45.3子站設置 55.4傳聲器位置 55.5監測頻次 55.6監測記錄 55.7監測報表格式 66質量保證 86.1系統檢定 86.2校準 86.3異常值取舍 86.4數據有效性 86.5審核 87數據處理 97.1統計 97.2評價 108系統校驗 108.1系統構成 108.2調試 108.3試運行 10附錄A(規范性附錄)監測報表格式 11附錄B(資料性附錄)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 附錄C(資料性附錄)大、中、輕型車輛類型的劃分 22DB44/T753-2010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防治環境噪聲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推動我省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不斷發展,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GB/T1.1-2009)制定本標準。本標準提出了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要求,包括一般要求、技術內容、質量保證、數據處理、系統統校驗等部分。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由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東莞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珠海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惠州市環境保護監測站、韶關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珠海高凌信息科技公司。本標準起草人:張遠東、黃云生、向運榮、吳對林、胡丹心、張明棣、李美敏、張礦潘建國、李大義、史元康、馮智遠、葉新廣、葉鵬飛、劉偉、杭洲、林楚雄、楊超敏、梁永健、郭晉鵬。本標準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和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0年5月14日批準發布。本標準自2010年7月14日起實施。本標準由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解釋。1DB44/T753-2010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1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對戶外各類聲環境功能區噪聲所進行的連續自動監測及評價。廠界環境噪聲等自動檢測可參考本標準。本標準不適用于機場噪聲監測。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標準、規范和文件中所含條文,在本標準被引用即構成本標準的條文;當被引用標準、規范和文件被修訂時,應使用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3101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GB3102量和單位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T1519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適用區劃分技術規范GB/T3947聲學名詞術語JJF1034-2005聲學計量名詞術語及定義JJG188聲級計檢定規程JJG778噪聲統計分析儀檢定規程HJ/T180-2005城市機動車污染源空氣污染測算方法IEC61672-1電聲學聲級計第1部分:規范。(IEC61672-1Electroacoustics-SoundLevelMeters-Part1:Specifications)IEC60942:2003電聲學聲校準器(IEC60942:2003Electroacoustics一Soundcalibrators)IEC61260倍頻程和分數倍頻程濾波器(IEC61260Electroacoustics-Octave-bandandfractional-octave-bandfilters)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本標準。3.1環境噪聲自動監測automaticenvironmentalnoisemonitoring采用無人值守的自動監測儀器和設備對監測點位的環境噪聲進行連續采樣、傳輸、存儲、分析和處理的過程。3.2A聲級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用A計權網絡測得的聲壓級。注:A聲級常用分貝(dB)表示,符號為LA。3.3等效連續A聲級equivalentcontinuous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在規定測量時間T內A聲級能量平均值,簡稱等效聲級。注:等效連續A聲級常用分貝(dB)表示,符號為LAeq,T,簡稱Leq。3.4晝間等效聲級day-timeequivalentsoundlevel2DB44/T753-2010在晝間的規定時間內測得的等效連續A聲級。3.5夜間等效聲級night-timeequivalentsoundlevel在夜間的規定時間內測得的等效連續A聲級。3.6晝夜等效聲級day-nightequivalentsoundlevel晝間和夜間等效A聲級的能量平均值。注:晝夜間等效連續A聲級常用分貝(d3.7最大聲級maxsoundlevel在規定測量時間段內或對某一獨立的噪聲事件測得的A聲級最大值。注:A聲級最大值常用分貝(dB)表示,符號為Lmax。3.8最小聲級minsoundlevel在規定測量時間段內或對某一獨立的噪聲事件測得的A聲級最小值。注:A聲級最小值常用分貝(dB)表示,符號為Lmin。3.9累積百分聲級percentilelevel用于評價測量時間段內噪聲強度時間統計分布特征的指標,指占測量時間段一定比例的累積時間內A聲級的最小值。常用的是L10、L50和L90。L10--在測量時間內有10%時間的噪聲級超過此值;L50--在測量時間內有50%時間的噪聲級超過此值;L90--在測量時間內有90%時間的噪聲級超過此值。如果數據采集是按等間隔時間進行的,則LN也表示有N%的數據超過噪聲級。3.10晝間day-time晝間是6:00至22:00之間的時段。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為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慮時差、作息習慣差異等)而對晝間、夜間的劃分另有規定的,應按其規定執行。3.11夜間night-time晚間是22:00至次日6:00之間的時段。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為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慮時差、作息習慣差異等)而對晝間、夜間的劃分另有規定的,應按其規定執行。3.12一次監測one-timemonitoring采樣時間間隔不大于1秒,從北京時間00:00至當日24:00的連續自動監測,即一天為一次監測。3.13交通干線trafficartery鐵路(鐵路專用線除外)、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地面段)、內河航道。3.14車流量trafficflow在單位時間內通過道路某一地點或某一斷面的機動車數量(上下行兩個方向)。3.15噪聲敏感建筑物noise-sensitivebuildings醫院、療養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DB44/T753-20103.16指向性directivity在頻率固定時,通過聲中心的指定平面內換能器響應作為發射或入射聲波方向的函數。3.17噪聲地圖noisemaps地理平面和建筑物立面上的噪聲值分布圖,一般以不同顏色的噪聲等高線、網格或色帶來表示。3.18噪聲煩擾度noiseannoyance人們對噪聲的主觀煩惱程度,是人對噪聲的不良反應之一,一般用“非常煩惱”、“煩惱”、“有點煩惱”、“不大煩惱”、“毫不煩惱”等劃分為幾個等級。4一般要求4.1監測目的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用于環境噪聲的連續自動化監測,獲得連續的瞬時信息,可提供聲環境時間——聲級變化曲線,為聲環境質量評價,分析環境噪聲污染特征及變化發展趨勢提供基礎數據。4.2監測儀器設備4.2.1儀器設備為環境噪聲自動檢測系統(參見附錄B)。4.2.2監測系統性能應符合JJG778、IEC61672-1或JJG188的要求。4.3系統控制方式4.4.1分散獨立控制方式每個子站能完成數據采集和各種控制。4.4.2集中控制方式中心控制室對各子站進行查詢和控制,子站無獨立工作能力。4.4.3集中分散控制方式每個子站可獨立工作,也可在中心控制室控制下工作。4.4子站監測方式長期、短期或隨機監測。4.5子站固定方式落地式、壁掛式或其他方式。4.6子站采樣方式儀器的時間計權特性:“F”(快擋采樣時間間隔不大于1秒,全天24小時連續監測。頻率計權為A計權。4DB44/T753-20104.7子站通信方式有線或無線方式。4.8監測子站4.8.1環境周圍環境狀況相對穩定。有安全和防干擾措施,保證監測正常。需設置氣象儀器的子站,其地理位置還應滿足氣象參數測量的特定要求(參見附錄B)。4.8.2溫度、濕度環境溫度:-10℃~50℃。環境濕度:5%~95%RH。4.8.3電源供電系統穩定可靠。4.8.4傳聲器應具有全天候監測性能。應具有防風、防水、防鳥等措施。安裝牢固,設置穩定。5技術內容5.1監測網絡規劃噪聲自動監測網規劃可根據國標GB/T15190、GB3096和需要自行制定。5.2布點點位優化是在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條件下,用最少的測點,獲得能說明聲環境質量、能代表最大范圍空間的數據。布點問題可通過點位優化研究的辦法解決。依據城市規劃和環境噪聲功能區分布特征等因素,依據點位優化研究工作的結論和有關噪聲監測規范,充分考慮區域人口總數、受噪聲影響人群、噪聲污染程度和面積等要素,同時顧及儀器安全,保障設備可靠運行,進行合理優化選點。監測點位設置的可行性。數據信息具有代表性、完整性。5.2.2選點技術指標優化前與優化后所測得等效聲級平均值的相對誤差范圍宜小于±5%。優化前、后數據均以同一區域的普查(手工)監測數據為基準。有條件時可使用連續自動檢測數據。5.2.3點數與要求每一類聲環境功能區,選擇能反映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特征的監測點1至若干個,進行定5DB44/T753-2010點監測,測點的位置、高度應保持不變。5.2.4點位調整需要增加、變更和撤銷監測點位要結合現有監測網點一并進行技術論證。5.3子站設置重點區域、地段宜采用固定式噪聲自動監測子站,一般地方宜用固定式和流動式自動監測子站相結合。5.4傳聲器位置5.4.1傳聲器離地面的高度宜大于4米。對于0、1、2、3類聲環境功能區,該監測點應為戶外長期穩定,距地面高度為聲場空間垂直分布可能最大值處;4類聲環境功能區監測點設于4類區內第一排噪聲敏感建筑物戶外交通噪聲空間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值處,同時測量車流量(veh/h),車流量按照大、中、輕型車輛分別計算(參見附錄C)。5.4.2應能避開反射面和附近的固定聲源,并且便于儀器安裝、測量和校準。在建筑物上安裝時,傳聲器離建筑物墻壁、屋頂等支撐物反射面的距離應大于2米,傳聲器周圍水平面應保證270°以上的采集空間,如果傳聲器一邊靠近建筑物,周圍水平面應有180°或以上的采集空間。5.5監測頻次可選擇長期監測或者隨機(短期)監測。監測頻次(天數:d)宜從多到少進行優化。流動式監測子站可采用隨機抽樣,一個測點隨機抽樣時間(監測頻次:d)每季度大于1天。5.6監測記錄5.6.1日期、時間及地點。5.6.2使用儀器型號、編號及其校準記錄。5.6.3適用標準。5.6.4測點示意圖。5.6.5項目與測定結果小時記錄:——風速(m/s——降水量(mm——降雪量(mm——傳聲器的高度(m——等效連續聲級Leq(dB——最大聲級Lmax(dB——最小聲級Lmin(dB——累積百分聲級L10(dB——累積百分聲級L50(dB6DB44/T753-2010——累積百分聲級L90(dB——標準偏差sd(dB——數據采集率(%——“4類區”測點的車流量(veh/h)。均值:——晝間等效聲級Ld(dB——夜間等效聲級Ln(dB測定結果見示例。5.7監測報表格式見附錄A。7DB44/T753-2010表1年月日(縣、市)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數據報告表城市代碼:測點編號:名稱山、莊)功能區類別:分區標準:晝間dB儀器型號:傳聲器高度:LeqLmaxLminL10L50L90“4類區”測點車流量(veh/h)型型輕車h1h2h3h4h5h6h7h8h9h20h21h22h23h24Ld=dB,Ln=dB,Ldn=dBpocode為點位代碼,poname為點位名稱,ndisc為功能區類別。Leq為等效聲級,Ld,Ln,Ldn分別為晝間等效聲級、夜間等效聲級和測數據時填寫“-1”8DB44/T753-20106質量保證6.1系統檢定6.1.1監測系統依據相關檢定規程定期檢定,儀器設備和校準儀器應每年檢定1次。由有資質的單位依據相關檢定規程進行檢定。6.1.2聲校準器應符合IEC60942:2003對1級或2級聲校準器的要求。校準1級監測系統應使用1級聲校準器,校準2級監測系統應使用2級或1級聲校準器。6.1.3監測系統和校準儀器應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內使用。6.2校準6.2.1校準項目——傳聲器校準;——儀器時鐘計時校準。6.2.2校驗設備(工具)6.2.2.1傳聲器校驗設備——傳聲器手工校驗設備為聲校準器。——自動校驗設備為系統內置校驗器件。6.2.2.2時鐘計時校驗設備為系統內置校驗器件。6.2.3校準周期與要求——自動校準應每天不少于1次,相鄰兩次校準的差值不得大于0.3dB;采用系統內置在線自動校準方法(參見附錄B),自動校準數據應上傳和保存。——監測子站儀器時鐘校時宜每天1次,誤差小于或等于2s。6.3異常值取舍系統應具有異常數據判斷功能,異常值不參加統計,但對該數據進行標注,作為參考數據保留,不得隨意刪除。6.4數據有效性6.4.1在無雨雪、無雷電天氣,風速5m/s以下的氣象條件下進行測量的數據有效。6.4.2數據采集率要大于95%;一小時連續監測60分鐘,否則,該小時數據無效。6.4.3日均值的統計時間為北京時間00:00至當日24:00完整的時間段,晝、夜間統計時間按晝、夜間完整的時間段計算。6.4.4凡是監測點位不符合認證結果和未通過數據有效性審核的監測數據無效。6.4.5監測值如出現急劇升高,急劇降低或長時間恒定不變等情況,統計時不能隨意將該組數據剔除,需通過質控手段(含現場檢查等)識別和處理。測量過程中凡是自然、社會可能出現的聲音,均不得視作偶發噪聲而予以排除。6.4.6參與統計的監測數據,必須是有效數據。6.5審核6.5.1每季度應對子站傳聲器進行人工校準1次,相鄰兩次校準的差值不得大于0.5dB。9DB44/T753-20106.5.2有條件時,每年對每個點位進行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的比對監測。比對檢測方法如下:依據標準6.4.1的要求,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均進行全天24h連續監測,以Leq小時值為基準,對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和檢驗。7數據處理7.1統計根據定義,等效聲級表示為:式中:LA--t時刻的瞬時A聲級,dB;T--規定的測量時間,s。當采樣測量,且采樣的時間間隔一定時,上式可表示為:式中:LAi--第i次采樣測得的A聲級,dB;n--采樣總數,個。7.1.2晝間等效聲級其數學表達式為:式中:LAi--晝間第i小時的等效聲級,dB;16--晝間規定的測量時間,h。7.1.3夜間等效聲級其數學表達式為:式中:LAj--夜間第j小時的等效聲級,dB;8--夜間規定的測量時間,h。7.1.4晝夜等效聲級一般情況下,考慮到噪聲在夜間比晝間對人工干擾更大,故計算晝夜等效聲級時,需要將夜間等效聲級加上10dB后再計算。晝夜等效聲級為:7.1.5求各測點每小時的評價參數L10、L50、L90、Leq,方法同7.1.1。7.1.6標準偏差樣本數據相對于平均值的離散程度,即與平均值之方差,用s或sd表示,dB。其數學表達式為:DB44/T753-2010 式中:L-某組合某一樣本的算術平均值,dB;Li-某組合某一樣本的第i個數據值,dB;n-采樣數,個。7.1.7點次達標率點次達標率=達標點次/監測點次×100%達標點次--以一天的晝間或夜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基本量,對照相應功能區聲環境標準進行判定,達標點次按照晝間或夜間分別進行累計。監測點次=功能區內所設點位數(個)×監測次數。7.1.8有效數字所有聲級的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1位。小數點后第2位的修約方法為:4舍6進、逢5則奇進偶舍。7.2評價各監測點位測量結果獨立評價,以晝間等效聲級Ld和夜間等效聲級Ln作為評價各監測點位聲環境質量是否達標的基本依據。一個功能區設有多個測點或者多日監測數據的,應按點次分別統計晝間、夜間的達標率。廠界環境噪聲的監測與評價,還應符合GB12348相關規定。8系統校驗8.1系統構成參見附錄B。8.2調試8.2.1儀器驗收合格后進行安裝。8.2.2安裝完成后進行調試,連續正常運行時間應大于72h。8.2.3編制調試報告。8.3試運行8.3.1調試合格后進行系統試運行。8.3.2試運行期間,連續正常運行時間應大于60d。8.3.3有條件時,每個點位進行比對監測(見標準6.5.2)。有條件時,考慮在特殊氣候條件下(如高溫、低溫、潮濕等)的試運行;儀器廠商如能提供由第三方發出的系統設備經受高溫、低溫、潮濕等檢測報告的,則不需考慮特殊氣候的試運行。8.3.4編制試運行報告。DB44/T753-2010監測報表格式表A.1年月日市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原始記錄表(小時值)測點編號:名稱:儀器型號:傳聲器高度:LeqLmaxLminL10L50L90“4類區”測點車流量(veh/h)異常數據記錄h1h2h3h4h5h6h7h8h9h20h21h22h23h24Ld=dB,Ln=dB,Ldn=dB說明1.測點屬4類區域(道路交通)時,測DB44/T753-2010表A.2年月日市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數據表儀器型號:傳聲器高度:LeqLmaxLminL10L50L90“4類區”測點車流量(veh/h)車h1h2h3h4h5h6h7h8h9h20h21h22h23h24Ld=dB,Ln=dB,Ldn=dBDB44/T753-2010表A.3年月市噪聲自動監測數據統計表LdLnLdn………LdLnLdn………LdLnLdn………LdLnLdn………LdLnLdn……………DB44/T753-2010表A.4年第一季度市噪聲自動監測各類功能區點次達標統計表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DB44/T753-2010表A.5上半年市噪聲自動監測各類功能區點次達標統計表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DB44/T753-2010市噪聲自動監測各類功能區點次達標統計表城市代碼: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監測點次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DB44/T753-2010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系統由監測子站(戶外單元)、中心控制室、質量保證支持實驗室、網絡和專用噪聲處理軟件等組B.1系統構成(參見圖1)網絡數據采集管理平臺數據中心網絡數據采集管理平臺數據中心$$ 圖1環境噪聲自動檢測系統基本構成框圖B.2噪聲監測子站(戶外單元)B.2.1監測子站的主要功能對環境噪聲等進行連續自動監測、采集、處理和存儲監測數據;按中心控制室指令定時或隨時向中心控制室傳輸監測數據和設備工作狀態信息。(參見圖2) …………圖2監測子站(戶外單元)示意圖DB44/T753-2010B.3中心控制室B.3.1主要功能收集各子站監測數據和儀器工作狀態信息,經判別、檢查、存儲、統計、分析等處理后,以圖形、報表等形式,通過網絡及時準確傳輸給上級主管部門。B.3.2一般要求B.3.2.1空間大小能保證操作人員正常工作。B.3.2.2配備專用通訊線路(程控電話)。B.3.2.3配備2臺能滿足系統軟件工作要求的計算機,一臺作為主機,一臺作為輔機。B.3.2.4配打印機,有條件時配備大屏幕顯示器。B.3.2.5有穩定可靠的供電系統。交流電壓波動不應超過額定值的±10%;交流供電難以保障時應有備用電源(停電時,蓄電池供電工作時間應大于24h)。充電設備應具有防過充電和過放電保護功能。B.3.2.6有良好的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小于4Ω。B.3.2.7安裝溫濕度控制設備,溫度能控制在25℃±5℃,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下。B.3.2.8宜與大環境(水、氣等)中心控制室共用。B.4質量保證支持實驗室B.4.1主要功能:——負責儀器設備的日常保養、維護、校準、運行和考核;——及時檢修或更換發生故障的儀器設備;B.4.2一般要求:——空間大小能保證操作人員正常工作;——交流供電系統(參見B.3.2.5——配備通用及專用測試、調整和維修的電子儀器(工具配足儀器零部件,有維修資料。有條件時配備備用檢測儀器,有相應的工作臺、存儲柜等設施,能應對日常維護檢查和故障排除等工作要求。B.4.3儀器管理B.4.3.1建立技術檔案詳細記錄系統相關儀器型號、生產廠家等各項技術信息;記錄和整理儀器驗收、安裝、調試、試運行、維護、維修及運行考核等情況。B.4.3.2承擔儀器維護、維修(更換零件)、校準、送檢等工作。B.4.3.3宜與大環境(水、氣等)自動監測系統質量保證支持實驗室共用。B.5系統軟件基本要求B.5.1軟件總體架構采用國內或國際通用的大型數據庫系統作為中央服務器單元,提供一個可升級的“服務器-客戶端”架構;集成GIS功能,有噪聲預測等功能,有可靠的防止病毒、黑客攻擊等措施。B.5.2每一子站有固定的網絡地址或可識別身份編號,定時自動或隨時手動查詢及傳輸。B.5.3實時顯示監測儀器和輔助設備的工作狀態(含報警)等信息。DB44/T753-2010B.5.4定時自動或隨時手動控制子站監測儀器進行校準、校時。B.5.5事件識別功能判斷異常值,用特殊符號進行標注(見標準6.3~6.4)。數據如果超標,將超標錄音與監測實時數據及相應的氣象參數進行壓縮處理,傳送至中心控制室。判斷故障。B.5.6對噪聲不同監測終端所采集的監測數據,有統一的格式轉換功能,自動存儲、分析、統計、處理,自動生成各種報表格式(見標準5.7)。B.5.7子站至少保存連續兩個季度以上原始數據(對應連續兩次人工校準)。B.5.8符合國內或國際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