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武傳》課后限時練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
擊匈奴㈤,陵叩頭自請日:“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
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個而許之。
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
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
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日:“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
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聲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
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
摧敗亦是暴于天下。彼=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
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日:“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
于為兵以備漢軍。'‘上于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
緒,大鬧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鬧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律
皆貴用事。衛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
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戰九日。
(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寒,陵自炫
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除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
萬余騎追漢軍,轉戰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日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戰者,匈奴
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
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為將而除降而為之效死以戰雖欲
洗滌其運而已繾之素丕可復自。大節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日“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
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
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己G緇之素不可復白。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
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
數千。對于李陵的戰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
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
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5.王夫之強調李陵“大節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
請簡要概括。
二、文言小題
6.下列選項中句式各不相同的一項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禍患常積于忽微何以汝為見
B.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智勇多困于所溺非鉆于鉤戟長錢也
C.加以老母系保宮見犯乃死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D.自以為關中之固不凝滯于物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試卷第2頁,共8頁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離騷者,猶離憂也B.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C.是以見放D.前以降及物故
8.下列詞的解釋,直送的一項是()
A.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B.明于治亂,姻于辭令嫻:熟練
c.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當:應當
D.屈平屬草稿未定屬:撰寫
9.下列各組句子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A.子卿尚復誰為乎B.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C.若知我不降明D.見犯乃死,重負國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何以汝為見
B.見犯乃死,重負國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
C.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為降虜于蠻夷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以貨物與常
11.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含武等至匈奴適逢含論虞常會同
B.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因為欲因此時降武趁著
C.臣請往如楚如果如惠語以讓單于按照
D.(懷王)亡走趙逃跑大臣*罪夷滅者數十家死亡
1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區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A.天電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B.我杓之成而實五石
C.使牧抵,瓶外乃得歸D.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學以自為
1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閾氏歸漢B.空自苦亡人之地
C.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D.信義安所見乎
1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欲因此時降武
B.九國之師冀幸君之一悟
C.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D.軾乳乃得歸見犯乃死,重負國
1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匈奴詭言武死詭言:說謊言。甕牖繩樞繩:用繩子系
B.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陳道:陳述說明。度長絮大繁:衡量
C.如惠語以讓單于讓:謙讓。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兵:兵器
D.前以降及物故物故:死亡。執敲撲而鞭笞天下敲撲:行刑用的棍杖
1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的“卻''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卻匈奴七百余里
A.見犯乃死B.單于壯其節
C.得夜見漢使D.盡歸漢使路充國等
1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離騷者,猶離憂也B.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C.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醴D.前以降及物故
18.下列各項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大破楚師于丹、淅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C.為降虜于蠻夷D.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
19.下列關于《漢書》相關的文學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B.《漢書》由東漢班固編撰,前后歷時二十余年,內容包括紀、表、志、傳等。
C.《漢書》的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補寫而成,《漢書》的天文志由馬續補寫而成。
D.班固是東漢的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與班超有關的典故是“投筆從戎”。
20.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欲因此時降武
B.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若知我不降明
C.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子卿尚復誰為乎
D.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國風》好色而不淫
2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試卷第4頁,共8頁
A.爽然自失今日降,明日復第
B.里放流,眷顧楚國里與日月爭光可也
C.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加犯乃死,重負國
D.懷王乃悉發國中兵軾乳乃得歸
2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IE碘的一項是()
A.置幣遺單于財物
B.而收卷張勝收買
C.單于聞陵與子卿本厚向來
D.如惠語以讓單于責備
23.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見犯乃死,重負國
B.非漢所望也
C.綏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D.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2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1)虞常果司張勝弓I:牽扯(2)會迨虞常論:判罪
B.(1)如惠語以.單于讓:責備(2)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謝:謝罪、道歉
C.(1)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2)恐前語界發:暴露,泄露
D.(1)何謂相坐坐:定罪,治罪(2)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1I:應當
2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痛復漢負:辜負。
B.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過:責備。
C.兄弟親近親近:親近之臣。
D.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
26.下列各句中又言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列傳》)
B.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傳》)
C.何以汝為見(《蘇武傳》)
D.子卿尚復誰為乎(《蘇武傳》)
27.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①余紙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②單于使使曉武,含論虞常③加犯乃死,重負國④
何以汝為見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28.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
A.①厚幣委質事楚(見面禮)②厚(原來)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B.①空以身常(滋潤)草野②挖野鼠去(收藏)草實而食之
C.①故勞苦倦秘(極點)②以篡(招致)天下之士
D.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絲帶)②人穹(貧困)則反本
2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例句“其一人夜亡”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使蒙恬北筑長城
B.天南雪,武臥嚙雪
C.翔郛,乃得歸
D.區漢節牧羊,臥起操持
3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宜皆用之降:使……投降B.恐前語發發:暴露、泄露
C.串蒙其賞賜幸:幸虧D.空以身售草野膏:滋潤
31.加點字有四個選項,選擇最恰當的一項()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里乎?(班固《蘇武傳》)
A.看見B.謁見C.出現D.顯示
32.選出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A.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B.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C.單于召會武官屬。D.與旃毛并咽之。
33.下列句子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畔主背親非及鄉時之士皤然泥而不滓者
B.與武決去乃令張儀佯去秦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C.前以降及物故蹈其背以出血“離騷”者,猶離憂也
D.信義安所見乎子卿壹聽陵言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34.下列對課文《蘇武傳》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又稱表字。古代男子二
試卷第6頁,共8頁
十歲取字,女子十五歲取字。
B.《蘇武傳》節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包括“本
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
C.胡、這里指中原以北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受時代的限制,古代學者對四方異族的
了解十分有限,對他們的異同也沒有深入調查,往往用蠻、夷、戎、狄、胡、越等來泛
指四方異族。
D.天漢,和下文的元平一樣,指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紀年的名號,一
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所以人們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
皇帝等。
3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
B.別其屬官常惠等各置他所
C.因泣下霏衿,與武決去
D.空自苦亡人之地
3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蒙其賞賜幸:幸虧
B.恐前語發發:暴露、泄露
C.宜皆降之降:使……投降
D.空以身售草野膏:滋潤
37.下列相關知識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于益驕”與“武益愈”兩句中“益”字含義不同,分別解釋為更加、漸漸。
B.“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一句中“詭辯”一詞,雖然形式上與現代漢語合成詞相
同,但意義卻不同。
C.“嚼然泥而不滓者也”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兩句中都含有通假字。
D.“博聞強志,明于治舌L”中“治”是治理的意思,與《大學之道》中“家齊而后國治”中
的“治”意思相同。
三、小閱讀
38.下列對《蘇武傳》所選文段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李陵勸降的方法不同于衛律。他是以老朋友敘舊,推心置腹,設身處地,層層進逼
的方式進行的,著重于從感情上去軟化蘇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B.作者在敘述中穿插了細節描寫,北海牧羊中“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的細節,也突
出體現了蘇武的堅貞頑強。細微之處的描寫,使人物形象具體、充實。
C.在情感上,李陵陳述自己投降時的心情,想以此打動蘇武,他是不贊同蘇武的寧死
不屈的。
D.在北海那么惡劣的條件下,匈奴派漢降將李陵去勸降蘇武,盡管李陵說得有情有理,
但仍沒改變蘇武的意志,倒是李陵自己對蘇武既贊嘆,又羞愧難當。
試卷第8頁,共8頁
《《蘇武傳》課后限時練》參考答案
1.ADF2.C3.C4.(1)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
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
(2)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
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5.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
②與降將衛律一道成為單于左膀右臂;③率領大軍追擊漢軍。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
可已經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
“為將而降”與“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
“為之”做“效死以戰”的狀語,“效死”是“戰”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D處
斷開。
“雖……,而……”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
故選ADF?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象和詞類活用、判斷偏義復詞的能力。
A.正確。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貴,以……為貴,意動用法。句意:皇帝贊許李
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以難得稀有的財貨為貴。
B.正確。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屬性詞,血統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我
有一個親哥哥。
C.錯誤。相同,都是助詞,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沒有死節。/我
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
D.正確。都是“等到”。句意: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后。
故選Co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錯誤,原文“抑稱道李廣于不絕,
以獎其世業,,,“稱道李廣,,是為了替李陵辯白,并不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
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當”,主持,引申為率領;“專”,專門,可意譯為“全力”;“鄉”,同“向”,朝著某個方
答案第1頁,共12頁
向前進,引申為對付。
(2)“得當”,適當的機會;“愧”,感到慚愧;“文”,文飾,掩飾。
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和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手法的能力。
作答此題,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節喪,則余無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作為漢
軍將領,已經喪失了一個漢軍將領的節操,故稱“大節喪”。“余無可浣也”承上一句“已緇之
素,不可復白”而來。已經染色的素絲不可能回復白色,因此李陵“大節喪”,投降之罪無可
辯白,也就是材料二的結論句“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一李陵投降叛逆之罪
無可辯白。試題即要求考生從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這一觀點的史實。
與此相對應,考生可以從材料一中找到:
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即“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
②“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律皆貴用事。衛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
入議”,單于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并立為右校王,李陵與降將衛律一起受到單于重用,成
為單于的左膀右臂。
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
追漢軍,轉戰九日”,李廣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萬余騎追擊漢軍,轉戰九日。說明李陵投
降效忠匈奴單于己是事實。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李廣有個孫子名叫李陵,擔任侍中,擅長騎馬射箭。漢武帝認為他有李廣的風范,讓
他在酒泉、張掖一帶教士兵射箭,以防備匈奴。等到貳師將軍出擊匈奴時,李陵叩頭自己請
求說:“我所率領屯墾戍邊的人,都是荊楚地區勇敢的人和奇才劍客。我愿意親自率領一支
隊伍,到蘭干山南面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讓他全力對付貳師將軍的軍隊。臣愿以少擊多,
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皇帝贊許李陵的豪情壯志,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李陵到達浚
稽山,與單于軍隊相遇,匈奴約三萬騎兵包圍了李陵軍隊。李陵搏戰攻擊,匈奴軍轉身退回
上山,漢軍追擊,殺敵幾千人。單于大驚,召集八萬多騎兵前來圍攻李陵。李陵的軍隊在樹
林間徒步與匈奴騎兵戰斗,又殺敵幾千人。李陵的部隊被困在山谷中,匈奴軍在山上,從四
面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很多被殺死,無法前進。李陵說:“沒有臉面回去見皇上呀!”于
是投降了。皇帝非常憤怒,群臣都責備李陵,皇帝拿這件事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
極力辯護說:“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順,結交士人講信用,常常奮不顧身來為國家的危難而獻
身,他歷來積鑄的品德,我認為有國土的風度。而且李陵率領的步兵不滿五千人,深踐(深
答案第2頁,共12頁
入)敵人的軍事要地,阻擋(抵擋)數萬敵軍。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然而他摧垮、
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他之所以沒有死節,應該是想得到恰當
的機會來報效朝廷。”漢武帝認為司馬遷在誣陷欺騙,把司馬遷下獄(關進牢獄),施以宮
刑。很久以后,漢武帝才對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武帝派公孫敖帶兵深
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公孫敖無功而返,于是對武帝說:“抓獲了匈奴俘虜,說李陵在教單于
制造兵器,以防備漢軍。”于是漢武帝下令誅殺了李陵全家。不久后聽說,教單于練兵的是
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李緒,并非李陵。李陵派人將李緒刺殺。匈奴單于的母親大鬧氏要殺李
陵,單于將他藏匿在北方。直到大鬧氏去世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單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
陵為妻,封其為右校王,與衛律一起都成為掌權的貴族。衛律常常伴在單于身邊,李陵則在
外朝,有大事才召入王庭議事。征和三年三月,武帝遣李廣利率七萬人出兵五原,攻打匈奴。
匈奴派大將與李陵率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了九天。
(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投降匈奴,罪行顯著而不可掩蓋。如果說他孤軍奮戰而無援助,那么他率領五千
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漢武帝命令他無法推辭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禍,他
將災禍轉嫁給了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戰九天,
難道也要把罪責推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受單于的控制,不得不追擊轉戰,那么匈奴難道沒
有可信任的人嗎?如果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讓他深入
敵境與漢將對峙呢?司馬遷為李陵文過飾非好像不夠,卻不斷地稱贊李廣,以此來獎掖其家
族世代相傳的事業。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即使想要洗滌自
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已失,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
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我的借
Do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
(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6.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方其以組系燕父子”。句意:當他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狀
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禍患常于忽微積”。句意:災禍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誤積累而成的。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以何見汝為”。句意:為什么要見你呢?
答案第3頁,共12頁
B.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人又誰能以察察身”。句意: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
/被動句,“于”表示被動。句意:有智與勇的人往往被所溺愛的事物困擾。/狀語后置句,正
常語序為“非于鉤戟長錢錯也”。句意: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
C.被動句,語意被動。句意:加上老母被拘禁在保宮。/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被侮
辱才去死。/判斷句,“……也”表示判斷。句意:單于漸漸倨傲,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D.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自以為固之關中”。句意:始皇心里自己認為這險固的關中。/
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
是“亡罪夷滅大臣”。句意:無罪而全家被殺盡的大臣有幾十家。
故選B。
7.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
A.“離”,通“罹”,遭受。句意:離騷,就是遭遇憂患的意思。
B."指”,通“旨”,意旨。句意:其文辭描寫的是尋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卻極為博大。
C.無通假字。句意:因此被放逐。
D.“以”,通“已”,已經。句意:除去以前已經投降和死去的。
故選C。
8.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句意:屈原(屈平)夸耀自己的功勞。
B.正確。句意: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
C.當:判處。句意:漢朝使者張勝謀殺單于的親近之臣,判處死罪。
D.正確。句意:屈原(屈平)撰寫草稿尚未定稿。
故選C。
9.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留在漢匈奴使句意:就派蘇武以
中郎將的身份持節出使匈奴,護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
A.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子卿尚復為誰乎”。句意:您還打算為誰守節呢?
B.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亡罪夷滅大臣數十家”。句意:無罪而全家被殺的大臣就有幾十
家。
答案第4頁,共12頁
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若明知我不降”。句意:你明明知道我不會投降。
D.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故選Bo
10.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介詞,被/語氣助詞,用在疑問句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句意:我蘇武父子無功
勞和恩德,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要見你干什么?
B.副詞,才/副詞,于是。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于是把他轉移到北海邊
上荒無人煙的區域。
C.都是介詞,在。句意:那就請結束今天的歡聚,我就在您面前死去!/在異族那里做俘虜。
D.介詞,在……的時候/介詞,把。句意:蘇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都城長安。/把一些財物送
給虞常。
故選C。
11.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A.正確。句意:恰逢蘇武等人來到匈奴。/會同判定虞常的罪。
B.通過/趁著。句意:你通過我投降,我就和你結為兄弟。/想趁這個時候讓蘇武投降。
C.往,到/按照。句意:臣愿意前往到楚國。/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
D.逃跑/通“無”,沒有。句意:楚懷王逃跑到趙國。/大臣沒有罪而全家被殺盡的就有幾十
家。
故選Ao
12.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杖”,名詞作動詞,拄著。句意:蘇武拄著漢朝的旄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
致系在旄節上的耗牛尾毛全部脫盡。
A.“雨”,名詞作動詞,下。句意:天下雪,蘇武躺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
B.樹,名詞作動詞,種植。句意:我種植它,長成以后能容納五石的東西。
C.乳,名詞作動詞,生子。句意:(匈奴人)讓(蘇武)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漢
朝。
D.忠,形容詞作名詞,忠臣。句意: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
答案第5頁,共12頁
臣來為自己服務的。
故選D。
13.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
A.無通假字。句意: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闋氏歸漢。
B.“亡”通“無”,沒有。句意: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
C.“畔”通“叛”,背叛。句意: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
D.“見”通“現”,表現。句意:哪里還能看到什么信義。
故選Ao
14.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動詞,通過/介詞,趁著,趁機。句意:你通過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想要趁這個
時候讓蘇武投降。
B.助詞,譯為“的”/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九國的軍隊。/希望君王徹底
醒悟。
C.介詞,替/句末語氣助詞。句意:我虞常能替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在異族那里做投降
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呢!
D.都是副詞,才。句意: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來。/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
故選D。
15.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句意:匈奴撒謊說蘇武死了。
正確。句意:用破甕口作窗子,用繩作門的轉軸。
B.正確。句意:在夜晚見到了漢使,自己(把這些年的經歷)全部加以陳述。
正確。句意:比較長短大小。
C.錯誤。“讓”是“責備”的意思。句意:按照常惠所教的話去責備單于。
正確。句意:可靠的大臣和精銳的士兵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
D.正確。句意:除了以前已經投降匈奴的和已經去世的。
正確。句意:拿著敲和撲這些刑具來鞭打天下百姓。
故選C。
答案第6頁,共12頁
16.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去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句意:將匈奴擊退七百多里(使北方匈奴退卻七
百余里)。
A.見:表被動,被。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
B.壯: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句意:句意: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豪壯。
C.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里。句意:能夠在夜晚見到了漢使。
D.歸: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歸。句意:全部使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歸國。
故選D。
17.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
A.“離”,通“罹”,遭受。句意:離騷,就是遭遇憂患的意思。
B."指”,通“旨”,意旨。句意:其文辭描寫的是尋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卻極為博大。
C.句意:吃眾人的酒糟,喝眾人的薄酒。
D.“以”,通“已”,己經。句意:除去以前已經投降和死去的。
故選Co
18.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A.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丹、淅大破楚師”。句意: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敗楚軍。
B.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卒使上官大夫于頃襄王短屈原”。句意:最終還是讓上官大夫在
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蠻夷為降虜”。句意:在蠻荒夷狄之地做投降的俘虜。。
D.一般句式。句意:李陵和衛律罪行嚴重。
故選D。
19.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編年體”錯誤。《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故選A?
20.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答案第7頁,共12頁
A.介詞,趁機;/介詞,趁機。句意:又趁機用豐厚的金銀財寶收買(懷王的)近身侍臣靳尚。
/想要趁此時使蘇武投降。
B.動詞,像;/第二人稱代詞,你。句意: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你明明
知道我不會投降。
C.句末語氣助詞,呢;/介詞,替,給。句意:為什么要保持美玉般的節操,讓自己被放逐
呢?/你還打算替誰守節呢?
D.連詞,表承接,然后;/連詞,表轉折,去葭句意:所以憂愁苦悶,然后寫下了《離騷》。
/《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而失當。
故選Ao
21.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一詞多義的能力。
A.不同。形容詞詞尾,……的樣子/代詞,這樣。句意:茫茫然失落什么似的。/你今天投降
了,明日也是這樣。
B.不同。連詞,雖然/連詞,即使。句意: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即使和日月爭
輝,也是可以的。
C.相同。都是表被動。句意: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
國家。
D.不同。副詞,就/副詞,才。句意:懷王就發動全國的兵力。/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來。
故選Co
22.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句意:準備了財物送給單于。
B.錯誤。收系:關押、囚禁。句意:而把張勝關押起來。
C.正確。句意:單于聽說我和您向來親厚。
D.正確。句意:按照常惠的話責備單于。
故選B。
23.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B.判斷句。“非……也”表判斷,可譯為“不是……句意:這不是漢朝所期望的。
答案第8頁,共12頁
C.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可譯為“……是……”。句意:紙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
子。
D.判斷句。“……也”表判斷,可譯為“……是……句意: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
故選Ao
24.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全部正確。句意:(1)虞常果然牽扯出張勝。/(2)一起給虞常判罪。
B.全部正確。句意:(1)按照常惠的話責備單于。/(2)像漢朝使者道歉說:蘇武等人確實
還活著。
C.全部正確。句意:(1)自己料想早就應該死去很久的了。/(2)恐怕先前約定的話被揭露
出來。
D.全部錯誤。(1)坐:連坐。句意:說什么相連坐。(2)當:判罪。句意:漢朝使者張勝謀
殺單于近臣,判死罪。
故選D。
25.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
A.句意:自己因辜負了漢朝而感到痛苦。
B.過:超過。句意:你如今不想投降的心情,怎么能超過我呢?
C.句意: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
D.句意:我料想自己已經是死去很久的人了。
故選B。
26.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莫不欲求忠以為自,舉賢以佐自“。句意: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
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
B.被動句,語意被動。句意:正直端方的人,不被昏君讒臣容納。
C.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以何見汝為”。句意:我為什么要見你呢?
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子卿尚復為誰乎”。句意: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
故選B。
27.D
答案第9頁,共12頁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①會:恰巧碰上,適逢。句意:適逢紙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
②會:共同,一起。句意: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
③見:表被動,被。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今天山西高考語文作文
- 5-7MSI同步計數器2-74161實現模長小于16任意進制計數器
-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數學下學期五月聯考試卷含答案
- 上海閔行區2025屆高三高考化學試題系列模擬卷(4)含解析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中西醫臨床診療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市第151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線上周語文試題含解析
-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軟件項目》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華師大二附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性測驗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南通大學《DSP原理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音樂(歌唱)《買菜》
- 美團運營大綱
- 【公開課】第6課+凝神造像-中國傳統雕塑+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 (2.22)-一、壓花原理壓花藝術
- 國際石油合作合同協議書模式分析
- 小型手推式除雪機及論文
- 2023年初級社工證考試-社會工作實務試題及答案
- 藥事管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
- 實體與虛空-凝固的音樂+課件高一上學期美術人美版(2019)美術鑒賞
- 【杜邦分析體系下揚子江藥業盈利質量案例分析(7700字)】
- 幼兒園防汛工作安全排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