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卓越聯盟2025屆高三2月開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山西卓越聯盟2025屆高三2月開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山西卓越聯盟2025屆高三2月開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山西卓越聯盟2025屆高三2月開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山西卓越聯盟2025屆高三2月開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卓越聯盟2025屆高三2月開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王禎《農書》說:“夫禹別九州,其田壤之法固多不同。”中國地形復雜多樣,各種地形交錯分布。隨著人口的增加,平原地帶的土地已不能滿足人們生存的需要,于是人們開始向山地、沼澤等要地。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這些原本不適宜耕種的土地,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減少水分蒸發,防止水土流失,緩解耕作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智慧的中國人民發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種土地利用形式,使原本“下下地”的江南變成了“上上地”的國家糧倉。依山勢而建的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人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偉大創舉。山巔有涵養水分的森林,山中有采光充分、自流灌溉的梯田,山下有潺潺流動的小溪。森林、村寨、梯田和溪流“四素同構”,構成了一種完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空間。為了保證大小不一的梯田得到相對均衡的供水,哈尼族人民還發明了“木刻分水法”。在水溝中設置木樁,在木樁上刻出大小不同的槽口,以實現水量合理分配。村民依“款”行事,以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稻作民族。西漢《汜勝之書》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時,和戔。東漢班固《漢書·貨殖列傳》中說:“順時宣氣,蕃阜庶物。”為了更好地利用季節、合理使用土地,實現生物互利作用最大化和生物互害作用最小化,尋求多樣生物之間的最佳生態關系,在有限的耕地上實現最大的產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輪作復種、間作套種、多熟種植等多種種植制度。內蒙古敖漢旱地農業系統是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物,兼顧糜黍、蕎麥、高粱、黑瓜籽、雜豆等雜糧旱地作物,實行條播、輪作倒茬、間作套種等傳統耕作方式的典型代表。這種耕種模式,在2020年11月入選為“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的最佳案例,為世界減貧貢獻了中國人的農耕智慧。(摘編自柏蕓《農業文化遺產中的農耕智慧》)材料二:《胤禛耕織圖》是雍正帝為勸課農桑而下令繪制的一系列與春耕相關的科普圖冊,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農業智慧。“耕”繪制的是犁耕的場景。農田中,一老者一手扶曲轅犁,另一手揚鞭策牛犁田;牛鼻有繩穿過,繩子兩端與犁梢相連;牛脖上有軛套住,牛軛亦用繩與犁盤相連;不遠處,雍正帝站在田間小道上,面露笑容,觀摩犁田。曲轅犁源于耒耜,耒為手柄,耜為下端起土的部分。耒耜早在神農氏時期就已存在,用于翻整土地。隨著古代生產水平的提高,更先進的犁開始出現。早期的犁主要由犁梢(操控用)、直轅(牽引用)、犁底(安裝犁鏟用)、犁鏟(破土用)、犁箭(確定耕深用)等部件組成,耕田效率較低。隨后的各個朝代中,勞動人民不斷改進犁的構造。到唐代,出現了曲轅犁,并且沿用到清代。據《全唐文》卷八百一記載,曲轅犁在構造上不僅由直轅形式變成了曲轅形式,而且增加了犁壁、犁評、犁盤。其中,曲轅形式改變了耕作者的用力方式,更省力;犁壁位于犁鏟上方,可用于翻土;犁評位于犁箭上方,通過調整犁箭高度來調整耕田的深度;犁盤位于犁最前端,用于拉接牛軛,便于牛轉身,可省畜力。曲轅犁是我國古代農耕工具走向成熟的標志,是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科技成果。“溉灌”繪制的是灌溉農田的場景。畫面近處,雍正帝站在田間小道上,利用桔槔帶動戽斗從小河中取水,然后倒入稻田中;畫面遠處,4人手扶著翻車的橫支架,腳踩著翻車的踏板,不斷地將河水引上來,以灌溉農田。桔槔類似于水平杠桿,其一端懸掛有重物,另一端懸掛有戽斗。戽斗盛滿水后,產生的力矩不超過重物產生的力矩,因而很容易被抬升及搬運。翻車是指龍骨水車,主要由兩塊長條形槽板、多塊臥于槽板內的橫向刮板、大小木輪等構件組成。其中,橫向刮板由木鏈條連接成整體,類似于龍骨;木鏈條兩端分別連著大小木輪。使用時,小木輪一側作為“龍尾”被置入水中,大木輪一側作為“龍頭”被置于岸邊,岸上的操作人員腳踏大木輪上的踏板,帶動木鏈條循環轉動,并順勢帶動橫向刮板轉動,橫向刮板則“刮”著水往上抬,使之流入岸上的農田中,其原理類似于現代刮板式輸送機。而實際上,我國早在東漢時期就出現了翻車,如《農政全書》卷十七就載有“漢靈帝使畢嵐作翻車”。桔槔和翻車是我國古代農業灌溉的科學工具,亦為重要科技成果。“攀花”是《胤禛耕織圖》中織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繪制的是雍正帝的福晉們操作提花機的場景。圖中一位織女坐在較高的位置控制經線的起落,另一位織女則腳踩地綜,投梭打緯,流利地織造所需的織錦。織錦所用的提花機,又稱花樓機,主要由多根水平與豎向相交的木條通過巧妙的方式連接而成,用于織造復雜錦紋。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之“乃服第二”部分,較為詳細地描述了提花機的構造和原理。我國早在商朝就有提花機,隨后被不斷改進,到宋代已經非常成熟了。織錦前,技術人員把紋飾繪制在紙上,然后根據繪圖內容準備好所需的絲線,把絲線掛在提花機上,并在提花機的各種線口做好設置。隨后,織女通過操縱提花機,即可把這種紋飾織出來。織女無需掌握織造錦紋的技術,而且可以重復操作提花機,以織出多幅同樣的復雜錦紋。提花機的織花方法類似于今天的計算機編程,是我國古代紡織技術的最高成就代表。(摘編自周乾《〈胤禛耕織圖〉里的古代農業智慧》)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哈尼族人民的創舉,它依山勢而建,充分利用了水分和陽光,雖然大小不一,但供水能夠得到合理分配。B.內蒙古敖漢旱地農業系統綜合運用多種耕種方式,有助于在有限的耕地上實現最大的產出,為世界減貧提供了借鑒。C.翻車的原理類似于現代刮板式輸送機,通過踏板帶動木鏈條循環轉動,并順勢帶動橫向刮板,從而將水從河流輸送到農田中。D.提花機歷史悠久,商朝時便已出現,宋代時至于成熟;操作簡單,織女不必經過專門的學習,便可以輕松操縱提花機。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古人迫于平原地帶土地的不足,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把本來不適宜耕種的山地、沼澤等都有效地改造為了良田沃野。B.相較于早期直轅形式的犁,唐代出現的曲轅犁使用起來更加省力,且增加了犁壁、犁評、犁盤等部件,有效提升了耕田效率。C.桔槔和翻車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翻車的構造、使用比桔槔更加復雜,且翻車早在、東漢時期就已出現,歷史較桔槔更為悠久。D.提花機織造錦紋的方法簡單且高效,代表著我國古代紡織技術的最高成就,今天的計算機編程便是受到提花機織花方法的啟發。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材料一中的農耕智慧的一項是(3分)()A.《齊民要術》:“地勢有良薄,山澤有異宜。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B.《農政全書》:“近墻近屋之處,雨露不及,種稻則不秀,惟芋則收。”C.郭祥正《田家四時》:“田田時雨足,鞭牛務深耕。選種隨十宜播擲糯與粳。”D.《呂氏春秋·審時》:“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4.材料一多處引用古籍記載,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5.古人的農耕智慧對現代農業發展有哪些啟示?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阿娜河畔(節選)阿舍黎明時,距離營地不遠,一只孤零零的黑鸛發出“嗒嗒嗒——嗒嗒嗒”的鳴叫聲。一夜之間,阿娜河河水全部化了凍,河邊野草里夾雜的積雪與薄冰已經無影無蹤,水似乎上漲了將近二十厘米,堤岸兩邊松軟的沙土向后洇濕了好幾米。因為要給大伙兒燒水做飯,與成信秀睡在一個帳篷里的劉梅幾起得最早。但她還不是最早的,當她走到昨晚搭好的露天土灶前,許寅然不僅已經將汽油桶改造的水缸挑滿了水,而且灶臺邊還扔著兩只身體還帶著溫度的野兔子。水文地質隊對阿娜河在因半城郊外四十公里長的河段進行了十二天的觀測,對流域內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下水類型、隔水層等水文要素都做了盡可能的全面研判與記錄。成信秀主要參與的是野外填圖工作,除了把觀測點準確地標在地形底圖上,她還得把測點、測線上所見到的一切地質現象全面且重點突出地記錄在野外記錄簿上。她用2H鉛筆寫的字清晰又漂亮,許寅然翻看她的記錄簿時,見她從編號、觀測點類型、位置、高程、地質地貌、水文地質、水文標本編號無一不記錄周全,甚至對沿途所見也做了詳細描述,心中更加贊賞這個女子。兩周后的一個下午,五點左右,本次測量任務全部完成,大伙兒興沖沖往回走。隊員們渾身是土,不管男女,臉頰都被荒原二月忽冷忽熱的風吹得又黑又紅。結束一次測量任務的愉悅減輕了他們的疲憊,加上向導阿巴克早晨出發時就告訴過他們,他和在營地附近放牧的維吾爾族牧人做了一筆買賣,用兩雙部隊戰士穿舊的翻毛皮鞋換了一頭屁股肥墩墩的大羯羊,今天晚上,他們可以坐在篝火邊,美美地享受一頓手抓羊肉。想到可以吃上新鮮羊肉,大家行進的步伐比往日邁得更快更大。六點半,站在岸邊渡口處,隊員們都對一天之內猛漲了十幾厘米的河水感到驚訝。許寅然安排好渡河方案,兩位維吾爾族向導先將設備和測量標本以及寶貴的水文數據運到對岸,接下來開始送人。渡河經過的這片河段水面寬闊、流速和緩,但這一陣子,早上還清澈碧綠的水流已經微微渾濁,一向從容又無聲的河水焦急地撲打著岸邊的野草,發出“嘩哩——咕咚——嘩啦”的古怪又極不均勻的水浪聲。三只卡盆在水面上走得極其驚險,船又小又輕,即使坐上人,對這片水勢大漲的河面而言也不過小似樹葉。水的流速比往日快了好幾倍,卡盆一下水,眨眼間就會被沖出去一二十米遠,有的時候,還會被一個無形的渦旋拉扯著直打轉兒。來回渡河花的時間比早上多了三倍,兩個小時過去了,只有一半人渡到對岸。卡盆停靠在棧橋旁邊,這一回輪到成信秀。許寅然雙腳站在水里,用掛滿老繭的雙手緊緊抓住卡盆后端,以便成信秀坐穩在卡盆內。就在成信秀抬腳的一刻,意外發生了。只聽四周烏隆隆一片沉悶又凌亂的響聲,棧橋之下,連帶著左右一段十幾米長四五米寬的堤岸轟然融化在大水中。一切都在一瞬間發生,成信秀身子一仰腳下一空躺倒在大水中,水流淹上她頭頂的一刻,她的腦海里,只有許寅然奮不顧身朝她伸過來的手。成信秀會游水,在水下被急流卷裹的時候,一直屏住呼吸冷靜劃水,只要指尖碰上草根,她就一把抓緊,借力將頭伸出水面,但往往只吸了半口氣,河水又將她向下卷出幾米。水下的流速非常兇猛。成信秀沒有放棄,任何觸到掌心的東西,她都會緊緊抓住。突然,她的腿下像是觸到了什么,她機敏地猛一蹬腿,頭露出水面的一刻,看見了向她游過來的許寅然。這一眼給了她力量,恰好,身后有一片凸進水中的岸角,適當阻擋了水流。許寅然這時游到她身邊,從水下托住她的腰,將她往岸上推。成信秀終于緊緊貼住幾乎直立的河堤,但是,當趕來營救的隊員捉住成信秀的手,許寅然已被水流沖向河心。河岸上,兩位隊員各舉著一根長樹枝,緊追許寅然而去。他們一個在前,一個在后,盡可能利用各種時機將樹枝遞到許寅然手邊,但河面太寬,他們試了許多次,樹枝始終無法夠到許寅然,許寅然在水面上劃動的雙臂愈見乏力,眼見力竭之際,一棵橫在河面上的胡楊樹掛住了他,將他的一條腿卡在兩根樹干之間,他動彈不得,只得仰面躺在河心,等待救援。被營救上岸的許寅然當夜被送入因半城醫院,因溺水造成的吸入性肺炎導致他深度昏迷,卡在樹干中的左腿和左膝同時粉碎性骨折。許寅然住院養病期間,成信秀向上級部門水利工程處提出申請,前去照料許寅然。她的申請立刻得到批準。昏迷的第五天下午,許寅然睜開眼睛,第一個看見的人就是成信秀,她坐在病床旁,手里捧著《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學》。“我睡了多長時間?”“從沒睡過這么好的覺,把幾十年欠的覺都補上了。我的腿怎么了?”“粉碎性骨折。是不是很疼?”“疼?哪有用刀子把肉剜開取彈片疼。我的腿不用鋸掉吧?”“不用鋸。”“不用鋸就好。要是鋸了,還不如死了痛快。”兩個人都沉默了。春天到來,春天又過去了,時間不緊不慢地走著,像一個給大地播種的女神,走到哪里,就把種子撒在哪里。五月份,許寅然痊愈回到水文地質隊,腿卻永遠跛了。【注】長篇小說《阿娜河畔》講述了從20世紀50年代到改革開放后,在新疆茂盛農場的建設中,以明雙全一家兩代為代表的幾代人,在邊疆建設事業中為家國而奉獻、為理想而奮斗、為生活而努力,多角度、多方位地描寫了邊疆建設的壯闊事業和巨大變遷,謳歌了邊疆人民親情、愛情、友情的真摯可貴。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水文地質隊此次測量的主要任務是對阿娜河各河段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等水文要素進行全面研判與記錄。B.在渡河時,向導們沒有先送人,而是先將標本、水文數據等運到對岸,這一行為體現出他們對工作成果的珍視。℃.在許寅然的幫助下,成信秀得以獲救,但許寅然自己卻被沖向河心,命懸一線之際被一棵胡楊樹掛住,獲得了生機。D.許寅然的身體受到了嚴重損傷,但他卻十分樂觀,把昏迷五天當成是補上“幾十年欠的覺”,也不在意骨折的疼痛。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用“黎明時”“兩周后的一個下午”“六點半”等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使敘事條理清晰。B.小說善于通過細節刻畫人物,如寫許寅然的雙手“掛滿老繭”,可窺見其勤勞努力的態度與品質。C.小說詳細介紹了水文地質隊勘測的過程和相關情況,其中地質術語的運用體現了水利工作者的專業性。D.小說以成信秀和許寅然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人在返程途中突發意外,之后成功獲救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8.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成信秀的形象特征。(4分)9.文中多處對阿娜河河水進行了描寫,請簡析其作用。(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公御秦師,令韓簡視師,曰:“師少于我,斗士眾。”公曰:“何故?”簡曰:“以君之出也處己,入也煩己,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故來。今又擊之,秦莫不慍,晉莫不怠,斗士是故眾。”公曰:“然今我不擊,歸必侮。一夫不可侮,而況國乎!”公令韓簡挑戰,曰:“昔君之惠也,寡人未之敢忘。寡人有眾,能合之弗能離也。君若還,寡人之愿也。君若不還,寡人將無所避。”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曰:“昔君之未入,寡人之憂也。君入而列未成,寡人未敢忘。今君既定而列成,君其整列,寡人將親見。”客還,公孫枝進諫曰:“君盍待之乎?”穆公曰:“殺其內主,背其外賂,彼塞我施,若無天乎?若有天,吾必勝之。”君揖大夫就車,君鼓而進之。晉師潰,戎馬濘而止。遂止于秦。穆公歸,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謀曰:“殺晉君與逐出之,與以歸之、與復之,孰利?”公子縶曰:“殺之利。”公孫枝曰:“恥大國之士于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子思報父之仇臣思報君之仇。雖微秦國,天下孰弗患?”公子縶曰:“吾豈將徒殺之?吾將以公子重耳代之。晉君之無道莫不聞,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殺無道而立有道,仁也。勝無后害,智也。”公孫枝曰:“殺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親,不可謂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謂智。不若以歸,以要晉國之成,復其君而質其嫡子,使子父代處秦,國可以無害。”是故歸惠公而質子圉,秦始知河東之政。(節選自《國語·秦侵晉止惠公于秦》)材料二:非曰:秦伯之不霸天下也,以枝之言也。且曰“納有道以臨汝”,何故不可?縶之言殺之也,則果而不仁;其言立重耳,則義而順。當是時,天下之人君莫能宗周,而能宗周者則大國之霸基也。向使穆公既執晉侯,以告于王曰:“晉夷吾之無道莫不聞,重耳之仁莫不知,且又不順,既討而執之矣。”于是以王命黜夷吾而立重耳,咸告于諸侯曰:“吾討惡而進仁,既得命于天子矣,吾將達公道于天下。”則天下諸侯無道者畏,有德者莫不皆知嚴恭欣戴而霸秦矣。周室雖卑,猶是王命,命穆公以為侯伯,則誰敢不服?夫如是,秦之所恥者亦大矣。棄至公之道,而不知求,姑欲離人父子,而要河東之賂。其舍大務小、違義從利也甚矣。霸之不能也以是夫。(選自柳宗元《非國語》)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恥大國之A士B于中原C又殺D其君E以重之F子思報G父之仇H臣思報I君之仇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君鼓而進之”的“鼓”與《勸學》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用法相同。B.知,主持,與《蘇武傳》中“素與副張勝相知”的“知”意思不同。C.臨,到,與《陳情表》中“州司臨門,急于星火”的“臨”意思相同。D.向,假使,與《蘭亭集序》中“向之所欣”的“向”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韓簡認為,盡管秦軍數量少于晉軍,但勇于作戰的人很多,這是因為晉惠公曾經多次依賴秦國的幫助卻未曾報答,秦軍對此十分憤怒。B.面對秦軍的入侵,晉惠公表現出一定的作戰勇氣和決心。他表示如果秦軍退兵,他會很高興,但如果不退兵,他也絕不會退讓。C.在關于如何處置晉惠公的問題上,公子縶和公孫枝的意見不同,最終秦穆公采納了公孫枝的建議,釋放了晉惠公而讓其嫡子子圉作質子。D.柳宗元認為,周王室雖然衰落了,但仍然是被人尊崇的天子,如果讓周王任命秦穆公做諸侯之首,那么天下的諸侯沒有敢不服從的。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殺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親,不可謂仁。(2)吾討惡而進仁,既得命于天子矣,吾將達公道于天下。14.柳宗元認為秦伯“不霸天下”是因為聽信了公孫枝的話,若想成就霸業應采納公子縶的建議,請簡要概括其理由。(3分)(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5~16題。云來鵠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諷山云施肩吾閑云生葉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門①。賴有風簾能掃蕩,滿山晴日照乾坤。【注】①石門:山名。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千形萬象”寫云的形狀多變,暗示人們仰望云朵已久,體現急切焦灼的盼雨心情。B.“竟還空”三字寫云只變化卻終不下雨,人們的希望落空,流露出事與愿違的失望。C.“閑云”一句寫云彩飄蕩不定,“常被”一句寫山云重重疊疊,以至于遮住了石門山。D.兩首詩都以云為表現對象,但詩人對云的情感有所不同,來詩怨云而施詩贊云。16.這兩首詩中的“云”都具有象征意味,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漢宣帝時,夏侯勝和黃霸因反對建造廟宇而被判死刑。在獄中,黃霸向夏侯勝學習《尚書》,夏侯勝認為他們即將死亡,學習尚書沒有意義。黃霸引用《〈論語〉十二章》中“.”來回應。(2)儒道兩家都非常重視積累。荀子在《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老子》中也說過類似的語句:“,。”(3)古人常借“窗”抒懷,古詩文中有很多關于“窗”的描寫,如:“,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①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②人們就在龜甲和獸骨上用刀具刻畫文字,③這便是篆刻的雛形。④21世紀以來,⑤隨著傳統國學的復興,⑥篆刻藝術得到進一步發揮,⑦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舞動的北京”,⑧篆刻藝術推向世界。⑨2009年9月,中國篆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篆刻過程包括選材、寫稿、鐫刻、鈐印等。篆刻用材以石材為主,秉弘玉石、象牙等,印石以青田石、壽山石、昌化雞血石、巴林石等為佳。寫稿是A,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分反寫法、水印法等。鐫刻講究刀法,主要有沖刀和切刀兩種刀法。鈐印即蓋印章,B。朱文(亦稱“陽文”,指文字凸起)與白文(亦稱“陰文”,指文字凹入)綜合使用,相得益彰,特別耐人尋味。篆刻技藝的基本構成要素為書法、章法和刀法:書法,印章文字多用小篆,宋元前大篆、繆篆等均可入印,篆刻要求具有書法藝術的修養,即“刀中見筆”;章法,指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篆刻藝術上也叫“分朱布白”,尊從虛實疏密、欹側均衡的藝術規律,以構成一個完善的藝術整體;刀法,即用刀技法的簡稱,指用刻刀在印石上鐫刻文字的技巧與方法。篆刻是書法與刀法相結合的藝術。刀法不僅可以表現書法的筆意,而且能表現出獨特的“金石味”,充分展示篆刻藝術的個性美,或古樸蒼勁,或端莊典雅,或秀麗多資,或粗廣豪放……治印工匠以石為紙、運刀如筆,于方寸中譜寫著詩情畫意,讓每一枚印章都獨具匠心,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18.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作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20.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4分)21.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5分)22.下列對文中標點符號的解說不誤的一項是(3分)()A.“舞動的北京”的引號表示強調,與“刀中見筆”的引號用法相同。B.第二段中的括號屬于句內括號,表示對“朱文”和“白文”的注釋說明。C.第三段中的冒號用于總說性話語之后,表示提起下文對書法、章法和刀法的詳述。D.第三段中的省略號表示列舉的省略,體現出篆刻藝術美的多樣性。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松弛感”在2024年十大流行語中上榜,顯示了其在社會中的廣泛影響力和流行趨勢。“松弛”既可指不緊張,也可指不嚴格。如今的“松弛感”一般指面對壓力時從容應對、善待自己、不慌張、不焦慮的心理狀態。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松弛感”火遍全網。中國隊“00后”小將出征奧運表現出的“松弛感”引人矚目。他們面對壓力應對自如,以“新世代的松弛感”和陽光心態展現滿滿的青春自信,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比賽成績。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三開學質量檢測卷·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D(“織女不必經過專門的學習,便可以輕松操縱提花機”錯誤,文中說的是“織女無需掌握織造錦紋的技術”,并沒有說操縱提花機不需要經過學習。)2.B(A項,“把本來不適宜耕種的山地、沼澤等都有效地改造為了良田沃野”絕對化,擴大了范圍。C項,“歷史較桔槔更為悠久”錯誤,文中并沒有提及桔槔最早出現于何時,無法判斷其歷史和翻車相比誰更悠久。D項,“今天的計算機編程便是受到提花機織花方法的啟發”錯誤,文中說的是“提花機的織花方法類似于今天的計算機編程”。)3.D(材料一介紹了古代農人的農耕智慧,主要有因地制宜、順應天時、發明多種耕作方式以合理利用土地。A項,強調要根據地形和氣候去耕種,體現了順應天時、因地制宜的農耕智慧。B項,強調要根據不同的環境去種植作物,體現了因地制宜的農耕智慧。C項,強調要根據土地特性來選擇種子,體現了因地制宜的農耕智慧。D項強調莊稼需要人、地、天三者共同作用,不能體現材料一中的農耕智慧。)4.①增強了論證的權威性:引用《農書》《汜勝之書》《漢書·貨殖列傳》等古籍,這些古籍均為農業或歷史領域的經典著作,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②豐富了論證的內容:古籍記載中包含了豐富的農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這些內容為文章提供了論據,使論證更加充實、深入。同時,通過古籍中的描述,讀者能夠了解古代農耕文明的智慧。(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5.①要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古人根據地形條件,創造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種土地利用方式,以有效改造和利用不適宜耕種的土地。②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生態:古人注重土壤的保護與養護以及多樣生物之間的生態關系,發明了多種種植制度,實現生物互利作用最大化和生物互害作用最小化。③要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古人通過不斷改進農具,如從耒耜到曲轅犁的演變,利用桔槔帶動戽斗和翻車取水等,提高了耕作效率。(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6.A(“對阿娜河各河段……進行全面研判與記錄”錯誤,文中說的是“阿娜河在因半城郊外四十公里長的河段”。)7.C(“詳細介紹了水文地質隊勘測的過程和相關情況”錯誤,小說并未對勘測過程進行詳細介紹。)8.①成信秀是一名在觀測工作中負責野外填圖的水利工作者。②工作認真細心:成信秀對各種觀測數據都作了十分詳細、清晰的記錄。③沉著冷靜:在遭遇危險時,成信秀沒有慌亂,而是冷靜地想辦法自救。④知恩圖報:許寅然因救自己而受傷住院,成信秀主動提出申請前去照料。(每點1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9.①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背景和舞臺:河段觀測、渡河和救人的情節都發生在阿娜河畔。②烘托氛圍:如“嘩哩——咕咚——嘩啦”的古怪又極不均勻的水浪聲渲染了極其驚險的氛圍。③推動情節發展:河水全部化凍,突然猛漲,為堤岸轟然融化在大水中作了鋪墊,直接導致了成信秀的落水;而水流的變化和河面的環境也與救援密切相關。(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10.CFH(原文標點為:恥大國之士于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子思報父之仇,臣思報君之仇。)11.C(文中加點的“臨”意思是統治,與“州司臨門”的“臨”意思不同。A項,“君鼓而進之”的“鼓”名詞活用為動詞,擊鼓;“非能水也”的“水”名詞活用為動詞,游泳,二者用法相同。B項,“素與副張勝相知”的“知”意思是“交好”。D項,“向之所欣”的“向”意思是從前。)12.D(“但仍然是被人尊崇的天子”錯誤,根據“當是時,天下之人君莫能宗周”可知,當時天下的君主沒有誰能尊奉周王室。)13.(1)殺掉弟弟而立他的哥哥(為王),哥哥感激我卻忘了他的親人,不可以稱作仁義。(“德”“謂”各1分,句意2分)(2)我討伐邪惡的人,推薦仁愛的人,已經從天子那里得到命令了,我將在全天下傳達公道。(“進”“既”各1分,“于天子”“于天下”狀語后置1分,句意1分)14.①秦國如果聽從公子縶的建議,黜夷吾而立重耳,那么既符合仁義又順理成章,借周天子的命令來通告諸侯,可以提升威望并實現霸業。②秦國聽從了公孫枝的建議,是舍大求小、違義從利的做法,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沒有稱霸天下的長遠眼光。(每點1分,兩點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惠公抵御秦軍,派韓簡去探視秦軍情況,(韓簡)說:“秦軍人數比我們少,但欲斗者眾多。”惠公問:“這是什么緣故?”韓簡說:“這是因為您在出亡時期依靠秦國,進入晉國時又麻煩秦國,饑荒時吃秦國糧食,秦國有三大恩惠而沒有報答,所以他們才來入侵。如今您又率兵出擊,秦國沒有人不憤怒,晉國沒有人不懈怠,所以秦國欲斗者眾多。”惠公說:“但是如今我不出擊,回去以后必定受到輕侮。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輕侮,何況一個國家呢!”惠公派韓簡挑戰,說:“從前秦君的恩惠,我不敢忘記。我有兵眾,能夠把他們集合起來卻無法讓他們解散。秦君如果自動退回,這是我的愿望。秦君如果不退回,我將不會退讓。”秦穆公橫執一支鏤刻的長戈出見晉國使者,說:“從前晉君沒有歸國,這是我所擔憂的事。晉君歸國而未即君位,我也不敢忘記。如今晉君已經安定,君位已穩,請晉君整理軍列,我將要親自見他。”韓簡回去后,公孫枝進諫說:“君主何不等待晉國內亂呢?”秦穆公說:“晉君殺死內部策應者里克和丕鄭,背棄對秦承諾的賄賂,他把內外之路堵死了,而我施惠于他,難道就沒有天理嗎?如果有天理,我一定會取勝。”秦穆公作揖請大夫們上戰車,他擊鼓指揮進攻。晉軍潰敗,晉侯駕車的馬陷入泥濘而不能行進。于是惠公被秦軍俘虜。秦穆公班師回國,到達王城,召集大夫謀劃,說:“殺死晉君,與將晉君驅逐出晉國,與把他帶回秦國,與放他回國,哪一個處理方法對秦國更有利?”公子縶說:“殺死他對秦國有利。”公孫枝說:“我們已經讓大國的卿士大夫在戰場戰敗蒙恥,又殺死他們的君主來加重怨仇,這樣晉君的兒子就會想著要為父親復仇,晉國的臣民就會想著要為君主復仇。這樣豈非秦國感到憂患,天下哪一個諸侯國不以此為患?”公子縶說:“我們難道是白白地殺死他?我們將以公子重耳來代替他。晉君夷吾的無道,無人不知,公子重耳的仁愛,無人不曉。殺無道之君立有道之君,這是仁。戰勝之后沒有后遺癥,這是智。”公孫枝說:“殺掉弟弟而立他的哥哥(為王),哥哥感激我卻忘了他的親人,不可以稱作仁義。如果大家沒有忘記的話,這是秦國第二次施恩惠而沒有成功,這不能稱智。不如放他回去,我們與他們締結和約,放君主回去,讓他的嫡子來秦國做人質,使兒子與父親交替住在秦國,這樣秦國就可以不受害了。”因此秦國放回惠公,惠公兒子子圉到秦國做人質,秦國開始管理河東五城的政務。材料二:批駁說:秦穆公不能稱霸天下,是因為聽了公孫枝的話。又說“送一個有道之君來統治你們”,為什么不可以呢?如果按照公子縶的建議殺掉晉惠公,那么這種做法雖然果斷但不仁義;如果按照他的建議立重耳為君,那么這種做法則是合乎道義且順理成章的。在那時,天下的君主沒有誰能尊奉周王室,而能尊奉周王室的則是大國稱霸的基礎。假使穆公抓住了晉侯,拿去報告天子說:“晉國的夷吾的暴政無人不知,而重耳的仁德也無人不曉,夷吾(不僅無道,)而且還不聽從勸告,因此我們決定討伐并捉拿了他。”于是通過周王的命令廢黜夷吾,改立重耳,并將這一決定告知所有諸侯國:“我討伐邪惡的人,推薦仁愛的人,已經從天子那里得到命令了,我將在全天下傳達公道。”這樣一來,天下的諸侯中,那些行為不端的會感到畏懼,而有德行的則無不都知道應當敬畏并欣然擁戴秦國,于是秦國便實現了霸業。周王室雖然衰落了,但仍然是天子,命令穆公做諸侯之長,那么誰敢不服從?這樣說來,秦國所做的被人認為羞恥的事情也夠多了。放棄了最公正的原則,卻不知道追求什么,只是想離間別人的父子關系,從而索要河東的賄賂。他們舍棄了大的事務而專注于小事,違背了正義而追求利益,這種情況太過嚴重了。因此,他們無法成就霸業的原因就在于此。15.D(“施詩贊云”錯誤,根據標題及全詩內容可知,施詩對云是諷刺態度。)16.①來詩寫大片旱苗即將枯死,亟盼甘霖,而云卻悠閑地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賞,根本無心降雨解救旱苗。詩人以云象征只顧自己作樂,而不關心民生疾苦的統治者,表達對民生的同情和對統治者的批判。②施詩寫重重疊疊的云掩蓋石門,但終會被風掃蕩干凈,露出滿山晴日。詩人以云象征蒙蔽視聽的奸人,表達奸人終會被揭穿、是非真相終能得到澄清的信念。(每點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17.(1)朝聞道夕死可矣(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示例一)小軒窗正梳妝(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示例二)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李清照《聲聲慢》)(每空1分,錯字、添字、漏字則該空不給分)18.⑥篆刻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⑧將篆刻藝術推向世界(⑥搭配不當,將“發揮”改為“發展”;⑧成分殘缺,在“篆刻藝術”前加“將”。改對一處給2分,其他修改如果正確酌情給分)19.A.篆刻的核心環節B.分朱文和白文兩種(每處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20.尊從:遵從秀麗多資:秀麗多姿粗廣:粗獷(每改對一處給2分,任改兩處即可)21.①畫波浪線的句子將石頭比作紙,將刀比作筆。(1分)②篆刻需要用刀在石頭上進行雕刻,這和用筆在紙上書寫一樣,二者在創作方式上具有相似性。(2分)③在石頭上運刀和在紙上運筆,都需要精細的控制和獨特的技巧,這體現了二者在創作態度和技巧上的相似性。(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22.A(“舞動的北京”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松弛感”在2024年十大流行語中上榜,顯示了其在社會中的廣泛影響力和流行趨勢。“松弛”既可指不緊張,也可指不嚴格。如今的“松弛感”一般指面對壓力時從容應對、善待自己、不慌張、不焦慮的心理狀態。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松弛感”火遍全網。中國隊“00后”小將出征奧運表現出的“松弛感”引人矚目。他們面對壓力應對自如,以“新世代的松弛感”和陽光心態展現滿滿的青春自信,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比賽成績。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23.【寫作指導】材料首先指出“松弛感”在社會中的廣泛影響力和流行趨勢,接著解釋了“松弛感”的含義,最后以中國隊“00后”小將出征奧運表現出的“松弛感”為例,肯定了“新世代的松弛感”。可以從“松弛感”是什么、為什么需要“松弛感”和怎樣才能擁有“松弛感”等方面展開思路。【參考立意】①“松弛感”反映了人們對放松和自我調節的向往,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理想生活狀態。②松弛,是一種“向上”的追求。許多時候我們無需用力過猛,找到一份松弛感,保持理智清醒、從容自如就好。③保持松弛,學會留白。與其步履匆匆,不妨停下腳步,留出空白,感受到生命的豐盈。④“松弛”并不等同于稍縱即逝的“放松”體驗,而是一種能夠活在當下、充分自洽,并對外部挑戰保持開放態度的內在能力。⑤相較于逃避式的短暫“放松”,能夠在逆境中創造“松弛感”的穩定特質,才是應對不確定時代的長久之道。以松弛之心,繪青春華章“松弛感”,這一詞匯在2024年的十大流行語中脫穎而出,它不僅僅是一種心態的描述,更是一種時代精神的體現。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中,我們似乎都渴望擁有這樣一種狀態:面對挑戰時能夠從容不迫,對待自己時能夠善解人意,不急不躁,靜水流深。正如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隊“00后”小將們所展現的那樣,他們以松弛的心態,陽光的笑容,贏得了比賽,更贏得了觀眾的尊重和掌聲。“松弛感”是一種超然的生活態度。它不是消極的逃避,也不是無能的妥協,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智慧。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這種超脫于世俗紛擾,專注于自我提升的態度,正是“松弛感”的精髓所在。當我們學會放下不必要的執念,以一顆平和的心去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我們便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各種壓力。“松弛感”是一種自信的青春力量。在這次奧運會上,“00后”小將們以他們獨特的“松弛感”,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他們不畏強手,不懼壓力,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和出色的競技水平,贏得了世人的贊譽。這種自信不是盲目的自負,而是建立在實力和努力的基礎之上。正如古人云:“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只有當我們足夠自信,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揮灑,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松弛感”更是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在一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社會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保持一顆松弛的心,那么整個社會的氛圍也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因為“松弛感”讓我們學會寬容和理解,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正如《論語》中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以一顆松弛的心去對待他人,我們的社會必將更加溫暖和美好。當然,“松弛感”并不是無原則的放縱和懶散。它是一種在自律和自由之間找到平衡的藝術。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責任,然后以一種松弛的心態去追求和實現它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總之,“松弛感”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和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時能夠保持從容和鎮定,在追求夢想時能夠保持自信和堅定,在與人相處時能夠保持寬容和理解。愿我們都能學會以松弛之心去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和機遇,繪就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作文評分標準如下:一、關于立意高考語文作文的立意分為四個方面:立意正確、立意鮮明、立意深刻和立意新穎。1.立意正確一是要求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確健康,一是作文的立意要符合材料給定的題意,不偏離題意、不跑題。作文的立意一旦不符合社會、國家的主流價值觀,就可視為偏離題意,思想感情不正確、不健康的作文在及格分以下;作文的立意也一定要符合材料內含的意義,不要為了圖創新而輕易與之背道而馳,否則也會被判為偏離題意,要抓住材料關鍵詞,關鍵詞抓錯了,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立意上也會嚴重丟分。2.立意鮮明考生作文的立意必須集中、明確,不能什么都想說卻什么都說不清楚;或者含含糊糊、模棱兩可。立意分散、立意含糊,是作文的大忌。一篇1000字以內的作文,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集中、明確、鮮明的主旨對高考作文來說,不是一句空話,閱卷老師在緊張的閱卷環境中,首先抓的就是作文明確的立意。3.立意深刻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事物的內在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其中的關鍵詞是“本質”“內在關系”“啟發”,這就要求作文立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