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_第1頁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_第2頁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_第3頁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_第4頁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一」

郭瑞面劾權臣

康熙間,山左①名臣,自李之芳、董訥而下,實以郭瑞卿為最剛止。瑞卿名

誘。當明珠②柄政時,行為專恣,朝野多側目。郭剛直性成,嘗于明珠壽口,臚舉

③其劣跡,列人彈章上之④。旋復袖草疏,乘車至明邸,踵門⑤投刺⑥。明以其素

倔強,來謁不易,肅冠帶迎之。及入,長揖不拜,坐移時,故頻頻作引袖狀。明喜

問日:“御史⑦公近來興致不淺,豈亦有壽詩見賜乎?”郭日:“否、否。”探袖

出視,乃一彈章0明取讀未必,郭忽拍案起日:“郭誘無禮,劾及故人,應受

罰。”連引巨觥⑧狂吸之,疾趨而出,座客大駭愕。未幾而廷訊明珠之旨下矣。

(選自近代?徐珂《清稗類鈔》)

[注釋]

①山左:指山東。

②明珠:滿人,當時主持朝政C

③臚(1U)舉:列舉。

④列入彈章上之:列(明珠的罪行)入彈劾的奏章送給皇上。

⑤踵門:親自上門。

⑥投刺:遞上名片。

⑦御史:指郭指,時任左都御史。

⑧觥(gdng):古代盛酒器。

[文言知識]

“移時”及其他。文言中表示時間概念的'詞較多:俄、頃、旋、須臾等表示

一會兒;移時、未幾、食頃等表示不多時;久、良久等表示較長時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

①柄②恣_______③邸

④以⑤易⑥肅

⑦見_______⑧探_______⑨旨_______

2.翻譯:

①朝野多側目:

②旋復袖草疏:

③故頻頻作引袖狀:

參考答案:

1.①同“秉”,掌管②放縱③官家住宅④認為⑤輕觀⑥整⑦我⑧伸⑨皇帝的

命令

2.①朝廷內外多敢怒不敢言;②一會兒又在袖子里藏了草擬的奏章;③故意

一再裝出拉袖子的樣子。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二」

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

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

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禮運》)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2分)

(1)故人不獨親其親(2)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貨惡其棄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樂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D.所惡有甚于死者E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小題4】選文構想的理想社會具有哪些特點?(2分)

答案

【小題1】(1)以為親(贍養)(2)憎惡(2分,每小題1分)

【小題2】B

【小題3】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

的人選拔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2分,

“行”與“修”各0.5分)

【小題4】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③貨盡其用,人

盡其力(2分,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親”活用詞,此處應譯為“把當作親人,以為

親”。“惡”與現代漢語的意思一致。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杳以實詞據多。考杳的

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

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

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例句中的“于”為介詞,譯為“在”,選項B中的

“于”是“在”的意思、。A“同,和”,C可不譯,D譯為“比”。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

點評:平時學習中,對于文言虛詞、多義詞要多加比較,知道它有幾個意思,

并分別舉出例句,積累下來。遇到多義的文言虛詞、實詞后一定要加以聯想,想一

想在其它句子中該詞是什么意思,這樣熟能生巧。考試時再遇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

區別開了。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

中的的關鍵詞有“與”“講信修噌',“與”是通假字,應譯為“選舉”,“講信

修睦”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意思,應譯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了解了美犍字詞

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

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

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

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第一句中一個概括說明,后面分項介紹,分別構想了理

想社會的特點,即:“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

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男有

分,女有歸”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為己”人盡其力,貨盡其用,實現大同。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信息的提取及理解能力。

點評:審題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找到相關的語句,進一步精讀,確

定哪些語句與題干要求相符,把這些語句提取出來并在理解后得出切題的詞語或句

子,概括作答。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三」

(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

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

指,干白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曙嚶成韻。蟬則干轉不窮,狼則

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莖峰息心;經綸世務者,斑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

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

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鏢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

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

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①之盛,多于堤畔之

草,艷冶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

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極其濃媚。

月景尤為清絕: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

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橋待月記》,有刪節)[注]①羅紈(w6n):絲織品。②午未

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于現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

時間。③夕舂:夕陽。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作:

③梅花為寒所勒勒:

④山嵐設色之妙設: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①負勢競上,互相軒邈②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B①猿則白叫無絕②月景尤為清絕

C①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為寒所勒②歌吹為風

(3)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②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4)甲、乙描寫的對象各不相同,但是兩位作者卻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請從對待風景和對待世俗社會兩個角度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3.(1)①奔:飛奔的馬。②作:發出。③勒:約束,阻止。④設:著,涂。

(2)C【解析】A項中的.“上”,應分別解釋為“向上“上面”;B項中的

“絕”,分別解釋為“斷“絕妙”;C項中的“皆”,均翻譯為“都;D項中的加

點字“為”,分別翻譯為“被'成為”。

(3)①(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②這種快樂(只能)留下來給山中的僧人和游覽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夠對那些

庸俗的人說呢?

(4)寄情山水、熱愛山水,欣賞大自然之美,洗掉內心的塵垢,保持一份內心

的清凈和獨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種避世、避俗的心態。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四」

文言文閱讀(共8分)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

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

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

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

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貝〔乂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

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

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口再食,無鮮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

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思。(2分)

(1)錄畢,走送之走:

(2)同舍生皆被綺繡被: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2)俯身傾耳以請

小題3:作者對同舍生優越的條件“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

答)(2分)參考答案:

小題1:(1)跑(2)通“披”,穿。

小題1:(1)因此,人們大多把書借給我。

(2)低下身子,側著耳朵(去)請教。

答案

小題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

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如:“假、俯、傾”等。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五」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

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謂讀得熟,則不待解

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則,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

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①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注釋:①漫浪:隨隨便便。

【小題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解釋錯誤的的一項是()A.然后可以有得爾:

收獲B.其義自見:同“現”,顯現C.自曉其義也:知道-.心到最急:著急

【小題2】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譯:

【小題3】讀書要分哪兩步進行?(請用文章原句答)

答:

答案

【小題1】I)

【小題1】心都已經到了,難道眼口還不到嗎?

【小題1】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

出于吾之心。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六」

閱讀課外文言文《王勃傳》,回答文后問題。

王勃傳(節選)

初,道出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

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沆然②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造吏伺其文輒報。一再

報,語益奇,乃矍然③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

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

稿”。尤喜著書。

【注釋】①宿:事先。②沆然:輕松、愉快之意。③矍然:驚悍的樣子。

寤:睡醒。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宴()②遣(j

③輒()④易()

2.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與學過的《狼》一文中“"(填一

詞)的意思相反。

3.對畫線句子”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此拿出紙和筆請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沒有一個敢當真的。

B.于是,拿出紙和筆逐一請客人(作序),(客人)沒有一個敢承當的。

C.于是,出示紙和筆邀請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沒有一個敢來的。

D.因為出示了紙和筆遍請客人來吃飯,(客人)沒有一個敢答應的。

4.王勃的創作過程有何與眾不同之處?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參考答案】

1.①宴請②派遣③立即④改變

2.寐

3.B

4.王勃寫文章,開始并不怎么著意構思,而是先磨墨,接者喝酒,再拉過被子

蒙臉睡覺,等到睡醒后,提筆一揮而就,寫成文章,一字不改。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七」

好事近

魏夫人①

雨后曉寒輕,花外早鶯啼歇。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陰下,按②《涼州》時節。

[注]①魏夫人:北宋女詞人,襄陽人。②按:彈奏。

(1)請從情一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能

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這兩句融情于景(或移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詞人

愁腸滿腹,在其聽來,隔溪殘漏傳來的聲響就好像人發出的一聲悲凄的哽咽聲。(1

分)通過描寫悲凄的殘漏聲,突出了詞人愁緒深重。(1分)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第一步先分析詩歌前幾聯的內容,可以從

表達方式(描寫、抒情、議論)上考慮,答題可以遵循這樣一個思路:此詩運用什么

表達方式寫出了什么。第二步答表現手法,因為這類詩歌的特殊性以景結句,往往

可以直接答情與景之間的關系,比如融情于景,情含景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等。第三步分析表達效果:可以先從抒情角度來寫,比如答到這類話語此詩抒情含

蓄而委婉;再從這樣寫的最終效果來分析,可以按這樣思路來答這樣寫能引起讀者

聯想,達到回味無窮的效果。

(2)下闋表達了詞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回答。(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層次為【)(鑒賞評

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表達了詞人對離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對往昔生活的懷念

之情。(2分)離人相距甚遠,詞人向西遙望,寄托相思之情。(1分)盼歸而不得,

詞人又回想起過去與他在海棠陰下彈奏《涼州》曲的幸福時光,在心理上聊作慰

藉。(1分)

解析:先抓住詩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詞語愁不堪離腸;再就是抓住詩歌中的帶有

主觀感情色彩的詞語殘凄咽;最后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思路點撥】鑒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理解詞句的意

思。要牢固地樹立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義的觀念;②把握詩歌的結構層次。一

首詩多半是有幾層意思組合而成的,即使是絕句、律詩這樣的短詩,我們仍可以將

其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是兩句一個層次),分解以后再進行綜合,就容易準確地理解

詩意,把握詩人的情感。分層后,還應琢磨一下層馬層之間詩意是如何轉換的,即

如何過渡銜接的;?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方法和表達技巧:④體味詩歌所描繪的意

境,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

【詩詞賞析】

這首詞圍繞愁聽殘漏這一生活細節,展現了幽閨夢醒的思婦懷念遠人的綿綿愁

思和萬轉離腸。詞的上片由寫景到寫人,卜.片著重表現思婦的心理活動。整首詞熔

抒情、敘事于一爐,用筆直中有曲。

上片起首兩句為景語,既點明初春時節、夜雨過后的節令、時間,又描繪出一

派略帶寒意、鶯倦停啼的清寂氣氛,為主人公布置了一個與情懷恰相契合的環境。

愁聽反接早鶯啼歇,說明思婦醒來很早,因為她已經聽過了早鶯的歌唱,也許她的

愁腸曾和著淅瀝的夜雨聲一起顫抖。

天剛破曉,她就起身獨坐,隔溪傳來夜盡的更鼓聲,更添無限孤寂凄惻之感。

正一聲凄咽與愁聽相應,更鼓聲染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使她回想起和情人離別

的‘情景,這就暗中為下片寫懷遠人作了鋪墊。詞的上片: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

人。

詞的下片進一步寫內心活動:親人兩去,迢迢千里,分別時的繾綣、留戀、淚

眼相看的情景無不歷歷目,直到如今,仍不堪回首,簡直不敢注目西去路。然而,

她畢竟又不由自主地瞭望親人奔向他方的路衢。正因為西望,她才不堪,才惹起了

需腸萬回結,不堪二句,寫出了左右為難的極端矛盾的心緒。

去程賒說明與行人間隔之遠,力回結極言離情愁苦之狀,重筆渲染,己把別離

苦寫到極致。結拍二句宕開,追憶往H與親人相處時令人難忘的一個生活場景,以

反襯今日獨處的悲涼,她患起了與親人團聚之日,兩人曾坐海棠花下,演奏《涼州

曲》時,彼時的心情較之今朝,真有天壤之別了。

《涼州曲》,為唐代邊塞之樂,當時屬于新聲,聲情是比較悲涼的。不過,那

時兩人都幸福地沉浸藝術境界之中,如今卻是自己孤獨地承受著現實的孤獨的折

磨,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現。

朱熹曾將魏夫人與李清照并提,說是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

清人陳延焯也說: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敵,亦未易才也。從包括此

詞內的魏夫人作品來看,這些評價是頗為中肯的。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八」

寄答京友

李贄

“才難,不其然乎!”今人盡知才難,盡能言才難,然竟不知才之難,才到面

前竟不知愛,幸而知愛,竟不見有若己有者,不見有稱喜贊揚不舍若自其口出者,

如孔北海之薦禰正平,跣足救楊彪也。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雖惜才,亦以惜才

之名好,以名好故而惜之耳。則又安望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嗚

呼!吾無望之矣!

舉春秋之天下,無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發此嘆,而深羨于唐、虞

之隆也。然則才固難矣,猶時時有之;而惜才者則千古未見其人焉。孔子惜才矣,

乂知人之才矣,而不當其位。入齊而知晏平仲,居鄭而知公孫子產,聞吳有季子,

直往觀其葬,其惜才也如此,使其得志,肯使之湮滅而不見哉!然則孔子之嘆”才

難”,非直嘆才難也,直嘆惜才者之難也。

夫才有巨細,巨才方可稱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尤難。既有大才,又能

不避禍害,身當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則無憑,雖惜才,其如之何!幸而

登上第,有憑據,可藉手以薦之矣,而年己過時,則雖才如張襄陽,亦安知聽者不

以過時而遂棄,其受薦者又安知不以既老而自懈乎?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處必寡,其瑕疵處必多,非真具眼者與之言必不

信。當此數者,則雖有大才,又安所施乎?故非自己德望過人,才學冠世,為當事

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然非委曲竭忠,真若自己有,真不啻若口出,縱

人信我,亦未必能信我所信之人,憾不得與之并時,朝聞而夕用之也。嗚呼!可嘆

也夫!

(選自李贄《李溫陵集》卷四《焚書》)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舉春秋之天下舉:

②直嘆惜才者之難也直:

③可藉手以薦之矣藉:

④則雖有大才,又安所施乎施:

7.文中“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的“以”字,與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

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B.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C.余嘉其能行占道,作《師說》以貽之

D.(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則又安望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

⑵故非自己德望過人,才學冠世,為當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9.本文談論人才問題,作者在文末發出“可以嘆也”的感嘆,請簡要概括

“嘆”的‘原因。(4分)

參考答案

6.(4分)①舉:全、整個②直:僅、只是③藉:憑借、借助④施:施展

7.(3分)B(連詞,表原因)

8.(1)(4分)那么又怎么能希望他如孔北海這樣(對待人才)就像自己擁

有(的才能一樣)、不只是好像從口中說出(贊揚的話)呢?

評分建議:“啻”、“然”、句式、語句通順各1分。

(2)(4分)所以(如果)不是自己的品德名望超過眾人,才能學識超越當

世,被當權的人倚重、信任,就不會輕易讓人信任并重用他。

評分建議:“冠”、被動句式各1分,語句通順2分。

9.(4分)(1)愛惜人才之難,真正愛惜人才的人之少;(2)選拔人才的標

準不當(2分)。

評分建議: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九」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日:

“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日:“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

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

以為陛下禽

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一一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釋】①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劉邦曾經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的才

能,“上”指劉邦,“信”指韓信。②各有差:“差”讀“ci”,等級,此處指高

低。

小題1:下面各組劃線字意思相向的一項是:()(2分)

A多多而益善耳自以為大有所益B于公何如皆以美于徐公

C何為我禽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D何為我禽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小題3:這個故事隱含著的一句歇后語是:(1分)

韓信在這個故事中表現出的性格特點是:(1分)

參考答案:

小題1:C

小題2:陛下不善于帶兵,但善于統領將領,這就是能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了。(重點詞語準確,句子通順即可,2分)

小題3:韓信點兵,多多益善。(I分)答案示例:過分自信、自傲、自負。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C項中的“為”都是“被”的意思。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

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

字。

小題3: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先根據文章的內容說出本文隱含的歇后語。然后

再根據文章對“韓信”的描寫來分析性格特點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十」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題。(19分)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①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口:大神農以前,吾不知己。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

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②,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

久矣,雖戶說以眇論③,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

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梓、姜、桂、

金、錫、玳瑁、珠磯、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裘、筋、角;銅、鐵

則千里往往山出根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

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④,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

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

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轉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

然之驗邪?

《周書》曰:農不出貝!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⑤,虞不出

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

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

望封于營丘,地潟鹵⑥,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龜鹽,則人物歸

之。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后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

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列國

之君。是以齊富強至于威、宣也。

故日:倉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于有而廢于無。故君子富,好

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

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于

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

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芻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澤

出產的官,此指開發山林川澤的人。⑤三寶:食、事、財。絕:不流通。⑥潟鹵:

鹽堿地,不適宜耕種。

(選自《史記貨殖列傳》有刪改)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己已:通矣,了

B.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道:通導,引導

C.各勸其業,樂其事勸:勉勵

【).小人富,以適其力C適:到,往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莫之奪予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農不出則乏其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D.則桓公以霸謹拜表以聞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的小國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為人們都追求舒適享樂;對人們

的欲望,統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順其自然。

B.各地物產豐富,但只有政府主動、大力協調各種經濟門類,農、虞、工、

商才能各行其事,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C.姜太公在經濟基礎薄弱之時,管仲在齊國中衰時:都實行了發展經濟的政

策,由于富強,齊國還實現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D.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財謀利,擔憂貧窮。只有生活

富裕了,君子才喜歡行仁義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禮儀。

4.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論,終不能化。(5分)

答: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5分)

答:

參考答案:

1.D(適:適合,引申為用在適當的地方)

2.C(其均為代詞,那。A連詞,表修飾/表因果B代詞,賓語前置的標

志;動詞,至ij。D介詞,因為/連詞,表目的。)

3.B(原文第三段強調社會經濟的自動隔節,人民m發地發展生產實現安居

樂業。)

4.(1)致使這種風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很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樣)微妙的言

辭挨家挨戶去勸說,終究不能使他們的思想改變。(使、漸、雖、化、戶說以眇論

狀語后置各1分)

(2)這四種行業,是老百姓吃飯穿衣的本源“本源充實,就會衣食豐富;本

源不足,就會衣食匱乏。(此四者、原、饒、鮮、補充省略成分各1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篇十一」

(一)

廿二日天稍和,借數友出東宜,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

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始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艄面而髻鬟

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線句子所寫的景物。(1分)

11.這段文字描寫的內容是什么?蘊涵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二)

我輩作文,必幾經刪潤①,而后文成。聞歐陽文忠作《晝錦堂記》,原稿首兩

句是:“仕宦②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再四改訂,最后乃添兩“而”字。作《醉

翁亭記》,原稿處有數十字。粘之臥內,到后來又只得“環滁皆山也”五字。其平

生為文,皆是如此,共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聞吾鄉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

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視,輒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萬無可去,而后脫稿⑤示

人。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

①刪潤:刪改和潤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進士。④輒:總是。

⑤脫稿:(著作)寫完

12.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

分)

例句:富貴而歸故鄉

A.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

B.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C.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

1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視,輒去十余字。

14.“此皆后學所當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體指什么?(3分)

參考答案

10.(1分)山朗潤起來了

11.(4分)描寫滿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蘊含了作者欣喜愉悅的感情。

(每問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