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1111頁專題限時練25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課標要求】1、通過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領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提分快訓】(限時30分鐘)1.(2020年貴州省仁懷市中考一模歷史試題)隨著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發明及不斷改進,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由此揭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是A.19世紀初 B.19世紀中葉C.19世紀六七十年代 D.20世紀初【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作為動力帶動機器,由此揭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不是19世紀初,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不是19世紀中葉,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不是20世紀初,排除D項。故選C項。2.(2022年廣東省初中九年級學業水平考試(一)歷史試題)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支柱產業主要是紡織、煤炭、冶鐵、造船等行業,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出現了電力、石油、汽車等新興工業部門,并使工業化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A.新能源動力的應用 B.新生產關系的調整C.新產業結構的完善 D.新機器生產的出現【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工業革命的動力主要是煤炭,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是主要是石油、電力,這使工業革命在重工業領域取得了重大發展,A項正確;電力、石油、汽車,這些是生產力因素,而不是生產關系、產業結構因素,排除BC兩項;新機器生產的出現是重要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3.(2020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中考模擬(一)歷史試題)愛迪生說:“我的一切發明都是深思熟慮和嚴格實驗的結果”。下列屬于他的發A.珍妮機 B.火車機車 C.耐用碳絲燈泡 D.汽車【答案】C【詳解】依據所學可知,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碳絲燈泡,C項正確;珍妮機是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火車機車是斯蒂芬孫發明的;汽車是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發明的,排除ABD項。故選C項。4.(2022年江蘇省淮安市徐溜初級中學中考模擬(一)歷史試題)蒸汽機體積都很大,無法用于小車間和工作室;蒸汽機轉速不算快,無法形成高速的交通工具;蒸汽機啟停比較慢,無法實現上下樓即開即停。下列各項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而問世的有①蒸汽機車②發電機③飛機④內燃機⑤電子計算機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答案】D【詳解】①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物,②③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物,⑤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物,A項有①⑤,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項有①,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項有⑤,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5.(2022年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中考二模歷史試題)“我的理想是為人類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發揮自己的作用。”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幾乎不參加任何娛樂活動,但在炸藥實驗過程中的每一絲收獲,都令他感到興奮。經歷上百次實驗失敗后,現代炸藥成功誕生了。文中的“他”是A.諾貝爾 B.海厄特 C.夏爾多內 D.狄塞爾【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現代炸藥和無煙炸藥,A項正確;海厄特發明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造工業由此誕生,排除B項;夏爾多內發明人造纖維,排除C項;迪塞爾發明柴油內燃機,排除D項。故選A項。6.(2022年山東省青島萊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少數人能看到它,多數人卻無視它。”它就是塑料,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很大壓力。這種工業誕生于A.戴姆勒的發明 B.諾貝爾的發明 C.海厄特的發明 D.夏爾多內的發明【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C項正確;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內燃機,排除A項;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排除B項;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排除D項。故選C項。7.(2022年湖南省懷化市中考歷史模擬試卷(9))2021年起,我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與現代塑料工業誕生有關的人物是A.戴姆勒的發明 B.海厄特的發明C.諾貝爾的發明 D.夏爾多內的發明【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塑料是化工產業發展的產物,出現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是海厄特的發明,B項正確;戴姆勒、諾貝爾和夏爾多內與塑料工業的誕生沒有關系,排除ACD項。故選B項。8.(黃金卷03-【贏在中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中考歷史全真模擬卷(山西專用))19世紀,歐洲慈善辦學機構創辦免費學校,幫助部分貧困階級子女擺脫了文盲命運;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7.5%;1903年,法國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比例分別降至4.4%和6.3%。這些現象說明了A.工業革命加劇了貧富分化 B.婦女的社會地位提高C.工業化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D.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時間“19世紀60年代”“1903年”可知出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根據材料“普魯士學齡兒童入學率97.5%”“1903年,法國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比例分別降至4.4%和6.3%”可以看出工業革命推動了教育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教育的發展,不是貧富分化,排除A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婦女的社會地位是否提高”的表述,排除B項;沒有具體的數據比較,無法得出勞動力結構是否發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9.(廣東省江門市第二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據《世界文明史》記載,“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公司制替代合伙關系成為標準,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實際上,他們幾乎毫不參與公司的管理決策,管理決策權歸董事會。”該現象反映了A.新型管理模式的出現 B.社會面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C.巨大的生產力的產生 D.資本主義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公司制替代合伙關系成為標準”“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幾乎毫不參與公司的管理決策,管理決策權歸董事會”等信息可以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新型管理模式出現了,A項正確;題干中涉及到公司管理的內容,與社會面貌變化無關,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但是公司的管理和發展與生產力的產生無關,排除C項;通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10.(2022年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中考三模歷史試題)有學者指出,近現代歷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動著各大國的綜合國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著近現代以來英國鶴立雞群,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美蘇兩極爭霸和美歐中日俄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由此可見()A.科技革命決定著國際格局的演變 B.經濟多極化導致政治多極化趨勢C.科技革命最終導致兩極格局解體 D.科技革命影響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答案】D【詳解】材料“三次科技革命……推動著各大國的綜合國力此起彼伏,塑造、更替著……國際格局”表明科技革命影響了國際格局和世界歷史發展進程,D項正確;國際格局受國家實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科技僅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不是決定性因素,排除A項;經濟多極化導致政治多極化趨勢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蘇東劇變,兩極格局解體,排除C項。故選D項。11.(2022年廣東省德慶縣德慶中學畢業生模擬卷(九)歷史試題)據統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瓦特是儀表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這一變化說明A.發明者的出身決定研究成果 B.科學理論比生產經驗更重要C.科技創新不再需要生產經驗 D.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程度加深【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瓦特是儀表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科學與技術結合的程度加深,D項正確;A項表述太絕對,本身說法錯誤,排除A項;科學理論與生產經驗對于發展生產來說都挺重要,排除B項;科學創新需要生產經驗做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12.(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揚州路實驗學校2022-2023學年九年級12月月考歷史試題)“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聳于人們的住所之上,隔絕了空氣和陽光;它們像不散的濃霧一樣包裹著人們。城市的這一邊住的是奴隸,那一邊住的是老爺;那一邊屬于富裕的少數人,這一邊屬于貧窮的絕大多數人……從這里骯臟的下水道里卻流出了足赤的黃金。”以上對工業革命影響的表述,沒有涉及的是A.促進經濟發展 B.導致社會貧富分化 C.破壞生態環境 D.促進世界市場形成【答案】D【詳解】本題屬于反向類選擇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促進市場形成”,材料未涉及工業革命中世界市場初步形成,D項符合題意,D項正確;據材料“……從這里骯臟的下水道里卻流出了足赤的黃金。”可知,材料說明雖然工業革命破壞了生態環境,河流污染,但是卻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提高了生產力,A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據材料“城市的這一邊住的是奴隸,那一邊住的是老爺;那一邊屬于富裕的少數人,這一邊屬于貧窮的絕大多數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中貧富分化嚴重,城市的一邊住著奴隸和貧民,另一邊住著老爺和富人,B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據材料“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聳于人們的住所之上,隔絕了空氣和陽光;它們像不散的濃霧一樣包裹著人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由于大量煤炭的使用,導致空中煙霧繚繞,環境破壞,C項說法正確但不符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1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1811年從事農業的家庭下降為89.6萬戶,占全國總戶數的34.7%,1831年再下降為27.7%。與此同時,城市人口飛速增長,大城市不斷增加。”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A.促進生產力迅猛發展 B.推動了城市化進程C.引發了環境污染 D.造成了貧富分化加劇【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1811年從事農業的家庭下降為89.6萬戶,占全國總戶數的34.7%,1831年再下降為27.7%。與此同時,城市人口飛速增長,大城市不斷增加。”可知,材料體現了第二次工業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規模擴大,沒有反映生產力迅猛發展,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第二次工業革命引發環境污染,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造成貧富分化加劇,排除D項。故選B項。14.(2022年山東省日照市中考歷史真題)1870年,英格蘭的劇院數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倫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徹斯特3家。音樂廳的數量也迅猛增長。這反映出當時的英國A.電力照明已經普及 B.城市化進展顯著加快C.貧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條件迅速改善【答案】B【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開始后,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到19世紀后期,大部分英國人已經生活在城市之中了,所以英格蘭的劇院、音樂廳數量不斷增加,體現了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電力照明的發展狀況,排除A項;貧富差距基本消除、工人生活條件迅速改善與當時的歷史事實不符,排除C項、D項。故選B項。15.(2022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中考二模歷史試題)1800年,大約五分之一的英國人口居住在農村,而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全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農村人口來城里工作和生活。這一變化體現的趨勢是A.英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 B.英國不斷殖民擴張C.英國興起民族解放運動 D.英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可以分析出英國大量農村人口來城里工作與生活,這體現出來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來越高,英國城市化進程加快,D項正確;農村人口來城里工作與生活不能直接體現資產階級革命,排除A項;殖民擴張是在海外進行的,排除B項;英國興起民族解放運動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6.(黃金卷03-【贏在中考?黃金8卷】備戰2023年中考歷史全真模擬卷(山西專用))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據統計,我國目前現有農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種是來自國外。宋代以前傳入我國的農作物大多原產于亞洲西部,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多為果品和蔬菜,少有糧食作物。明清時期,美洲作物及一些高產糧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對加大。高產量作物的推廣,成為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條件。——摘編自崔思朋《明清時期絲綢之路上的中國與世界——以外來作物在中國的傳播為視角》材料二
(工業革命)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資產階級運用產業革命造就的廉價商品,利用先進的洋槍洋炮,叩開了閉關自守的古老國家的大門。??(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輸出使輸入地區人民受到沉重剝削。??國際壟斷同盟形成,它們在經濟上分割世界??對經濟全球化進程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摘編自陳欽莊、詹天祥、計翔翔《世界文明史簡編》材料三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中國的發展進步,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干、頑強奮斗取得的,也是中國主動加強國際合作、踐行互利共贏的結果。……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習近平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之前與明清時期外國作物傳入我國的變化。這種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結合史實說明兩次工業革命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提供的條件。(3)根據材料三,簡述中國為推動經濟全球化作出了怎樣的貢獻。【答案】(1)變化:由亞洲作物傳入為主變為美洲作物占比相對加大;由果品蔬菜為主變為以高產糧食作物為主。影響:使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有利于緩解人口增長的壓力;為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長提供物質條件。(答出任意一點)(2)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機器化大生產的資本主義國家用產業革命造就的廉價商品換取其他地區的農產品和原料;輪船、火車等先進的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地區之間的貿易更加便捷;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殖民擴張,把全球卷入了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答出任意一點)第二次工業革命: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利用新技術、新發明,在全球范圍繼續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的同時,加大資金技術的輸出,以資本輸出占據全球市場;汽車、電報、電話等交通通信工具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聯系;世界逐漸被列強瓜分完畢,形成了列強支配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答出任意一點)(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勁動力;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進大國協調與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答出任意一點)【詳解】(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的影響。變化根據“宋代以前傳入我國的農作物大多原產于亞洲西部,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多為果品和蔬菜,少有糧食作物。明清時期,美洲作物及一些高產糧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對加大”可知,由亞洲作物傳入為主變為美洲作物占比相對加大;由果品蔬菜為主變為以高產糧食作物為主。隨著新航路開辟,越來越多美洲的高產作物傳到中國,帶來了一系列影響,主要從推廣高產作物帶來的影響角度回答即可。(2)本題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提供的條件。結合兩次工業革命中促進世界市場形成的史實,比如技術、交通等方面,分別進行回答即可。其中,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機器化大生產的資本主義國家用產業革命造就的廉價商品換取其他地區的農產品和原料;輪船、火車等先進的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地區之間的貿易更加便捷;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殖民擴張,把全球卷入了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利用新技術、新發明,在全球范圍繼續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的同時,加大資金技術的輸出,以資本輸出占據全球市場;汽車、電報、電話等交通通信工具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聯系;世界逐漸被列強瓜分完畢,形成了列強支配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3)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貢獻。結合材料,回答中國在這方面相關的舉措即可。主要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勁動力;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進大國協調與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17.(2022年山西省大同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便利了人們的交往,促進了“地球村”的形成。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鐵路改變了英國社會,這不僅體現在成百倍的運輸量、數十倍提高的運行速度上,也體現在把全國交織成一張鐵路網,從而把各地區不分遠近連成一體。——錢乘旦、許杰明《英國通史》材料二
河南道監察御史余聯沅奏、近聞廣東商人陳承德等票請直隸總督李鴻章,奏明國由天津至通州接造鐵路,招股興辦,并許將來推廣建造,是李鴻章以為大利所在也。第就近日所聞于眾論者,若鐵路一開,有害于舟車,有害于田野,有害于風俗,有害于財用,只利于洋人奸民。請下六部九卿會議具奏,是否可行,不必以李鴻章一人之言為據,毅然停止,天下幸甚。——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晚清經濟史事編年》材料三
1908年,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開始生產T型汽車。T型汽車因使用T型發動機而得名。這款汽車以價格低廉、性能優越著稱。截至1927年,福特汽車公司共生產了約1500萬輛T型汽車,產量達到世界汽車產量的一半。昔日富豪的奢侈品進入了普通大眾的家庭,甚至在鄉間農舍,人們也能見到T型汽車的身影。T型汽車的外形很少改變,從1914年起,T型汽車一律被漆成黑色,獨特的外形和統一的顏色成為它鮮明的特征。——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四“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穿越非洲,環連亞歐,涉及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鐵路在英國出現的前提條件是什么?鐵路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怎樣的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余聯沅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其提出這種觀點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制造汽車需要哪些基礎工業部門的配合,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一帶一路”所發揮的作用。【答案】(1)前提條件:蒸汽機的改良(或蒸汽機車的發明)。影響:生產上,降低了運費,加快了貨物的流通,提高了生產銷路,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生活上: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便利、廉價的交通工具;進入鐵路時代,提高了生活質量,改善了生活環境;密切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聯系。(2)余聯沅觀點:反對修建鐵路。原因:害怕對傳統造成破壞;害怕破壞生態環境;害怕洋人入侵;故步自封,觀念落后,思想保守;不了解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加劇政府開支等。(3)配合:內燃機、發動機制造業;采礦業;冶金業;制造業(或機器制造業);鋼鐵、石油化工等。特點: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直接動力;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過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在一些后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流動酒席出售合同范本
- 鄉下洋房售賣合同范本
- 簡單租場地合同范本
- 拆活動板房合同范本
- 共同買店面合同范本
- 玉米批發合同范本
- 畜禽疫苗銷售合同范本
- 建筑木工包工合同范本
- 小切口歷史-中國古代歷代貨幣考點匯編
- 老人贈送地基合同范本
- 2023年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古詩詞賞析教學課件
- 手術室的護理常規
- 機械CAD、CAM-形考任務二-國開-參考資料
- 《快樂生活快樂工作》課件
- 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規定
-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知識培訓
- 市政道路施工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山東《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規范》
- 廣東省佛山市S6高質量發展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
- 杭州本級公共租賃住房資格續審申請表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