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常規肺功能檢查基層指南解讀(2024年)解讀課件_第1頁
中國常規肺功能檢查基層指南解讀(2024年)解讀課件_第2頁
中國常規肺功能檢查基層指南解讀(2024年)解讀課件_第3頁
中國常規肺功能檢查基層指南解讀(2024年)解讀課件_第4頁
中國常規肺功能檢查基層指南解讀(2024年)解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常規肺功能檢查基層指南解讀(2024)目錄01前言02主要內容解讀前言01引言

呼吸系統疾病常見、多發、危害重大,是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類型之一。全國最新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20歲及以上人群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患病率為4.2%

,40歲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病)患病率為13.7%

,提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慢阻肺病已經成為威脅民眾健康的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隨著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檢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推廣和應用越來越重要。

肺功能檢查作為該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對診斷和鑒別診斷、嚴重程度評估、疾病進展、預后及治療反應評估等均有重要意義。第一部分

常規肺功能檢查的目的、適應證、禁忌證和交叉感染的預防02二、常規肺功能檢查的適應證(六)高危患者如吸煙或被動吸煙、嚴重大氣污染、職業暴露人群的體檢

。(七)鑒定職業性肺疾病患者的勞動力。(八)監測藥物及其他干預性治療的反應。(九)監測疾病進展及判斷預后。常規肺功能檢查的適應證如下:(一)診斷哮喘、慢阻肺病等氣流受限性疾病。(二)鑒別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的原因。(三)評價呼吸系統疾病的肺功能動態變化和治療效果

。(四)評估胸、腹部手術的手術風險及術后肺功能的變化。(五)評估心肺疾病康復治療的效果。三、常規肺功能檢查的禁忌證

(一)相對禁忌證

1.心率>120次/min。2.氣胸、巨大肺大皰且不準備手術治療者。3.妊娠中晚期。4.鼓膜穿孔者(需先堵塞患側耳道后檢查)。5.嚴重疝氣、痔瘡、重度子宮脫垂患者。6.壓力性尿失禁患者。7.體弱無力、耳聾、哭鬧的兒童等無法配合的患者。8.癡呆/智力障礙或意識障礙者。9.近1個月有呼吸道感染者。10.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者。三、常規肺功能檢查的禁忌證

(二)絕對禁忌證

1.近3個月有急性發作的心肌梗死、腦卒中、休克者。2.近1個月出現嚴重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不穩定性心絞痛者。3.近1個月出現大咯血、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者

。4.癲癇發作,需要藥物治療者。5.高血壓危象或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200mmHg、舒張壓>100mmHg(1mmHg=0.133kPa)]。6.有活動性呼吸道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開放性肺結核、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急性肺炎患者。7.主動脈瘤或腦動脈瘤的患者。8.氣胸及氣胸愈合1個月內的患者

。9.嚴重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10.近期行眼、耳、顱腦手術或胸腹腔手術者。

四、肺功能檢查交叉感染的預防肺功能檢查過程中存在空氣飛沫、氣溶膠等交叉感染風險,應保持肺功能室的通風,在保證肺功能儀溫度、濕度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開窗通風換氣,建議有條件的肺功能室可在肺功能檢查過程中使用醫用級空氣凈化裝置進行空氣消毒。呼吸道感染、活動性肺結核等患者如病情允許可延期檢查,術前評估等必需檢查時技師應有效防護并分時段預約,檢查后進行消毒通風。檢查過程中嚴格執行手衛生

,肺功能儀、操作臺面等應注意擦拭消毒。工作結束后應進行地面、桌面等物體表面消毒和空氣消毒,完成消毒后應充分通風。檢查區域和辦公生活區域應相對區分。受試者使用肺功能專用的呼吸過濾器可有效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肺功能儀傳感器、管路等配件應按照設備說明書要求定期消毒。肺功能室應加強醫療廢物管理,一次性過濾器、咬口應一人一用并按醫療廢物處理

第二部分

常規肺功能檢查02一、常規肺功能檢查臨床上測定的常規肺功能指標包括肺容積參數[潮氣容積(VT)、肺活量(VC)曲線及相關參數、功能殘氣量及相關參數]、通氣功能參數(用力肺活量曲線及其參數、最大呼氣流量-容積曲線及最大分鐘通氣量曲線及其參數)和肺彌散量參數(一氧化碳彌散量和比彌散量),部分患者需在常規肺功能檢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做支氣管舒張試驗、激發試驗、氣道阻力檢查[體描法和脈沖振蕩法(IOS)]。最常用的儀器是肺量計型肺功能儀,核心裝置是流量計、氣體分析儀、氣路和采樣器,可進行肺容積、通氣功能和彌散功能的測定。一、常規肺功能檢查(一)肺容積肺容積檢查包括彼此互不重疊的4種基礎肺容積[潮氣容積、補吸氣容積(IRV)、補呼氣容積(ERV)和殘氣容積(RV)]以及由2個或2個以上的基礎肺容積疊加組成的肺容量[深吸氣量(IC)、肺活量、功能殘氣量(FRC)和肺總量(TLC)]。這些肺容積指標大部分可通過肺量計直接檢查(RV、FRC、TLC不能直接用肺量計測得)1.潮氣容積:靜息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體容積。2.補吸氣容積:平靜吸氣末用力吸氣所能吸入的最大氣體容積。3.補呼氣容積:平靜呼氣末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體容積。4.殘氣容積:用力呼氣末肺內殘存的氣體容積。5.深吸氣量:平靜呼氣末用力吸氣所能吸入的最大氣體容積。深吸氣量=潮氣容積+補吸氣容積。6.肺活量:盡力深吸氣后作深慢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體容積。肺活量=深吸氣量+補呼氣容積=潮氣容積+補吸氣容積+補呼氣容積。7.功能殘氣量:平靜呼吸時,每次呼氣末肺內殘留的氣體容積。8.肺總量:深吸氣末肺內儲存的氣體總量。一、常規肺功能檢查(二)肺通氣功能1.定義:肺通氣功能檢查主要指用力肺活量檢查(也稱時間肺活量檢查),檢查中可同步顯示流量?容積(F?V)曲線和時間?容積(T?V)曲線,是判斷氣流受限、容量受限、評價受試者配合程度和完成質量的最常用方法。最大分鐘通氣量檢查也是通氣功能檢查的一部分。流量?容積曲線反映的是做最大力量、最深、最快吸氣或呼氣時,吸入或呼出的氣體流量(F)隨肺容積(V)變化的關系曲線,正常流量。吸氣和呼氣曲線可閉合成環,則稱為

F?V環。一、常規肺功能檢查(二)肺通氣功能流量-容積曲線上有以下常用參數:最大呼氣流量(PEF),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時的呼氣流量(FEF

25%、FEF

50%、FEF

75%),最大呼氣中期流量(MMEF,FEF

25%~75%)。對應的時間-容積曲線常用參數主要有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

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

1/FVC),即“1秒率”。一、常規肺功能檢查(二)肺通氣功能2.常用參數的測量方法和臨床意義肺通氣功能檢查的時間-容積曲線及流量-容積曲線(1)PEF:指呼氣峰值流量,指從肺總量位置用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氣所產生的最大瞬間呼氣流量。(2)FEF

25%:指用力呼出25%肺活量時的最大瞬間呼氣流量。(3)FEF

50%:指用力呼出50%肺活量時的最大瞬間呼氣流量,是反映小氣道功能的常用參數。(4)FEF

75%:指用力呼出75%肺活量時的最大瞬間呼氣流量,是反映小氣道功能的常用參數。(5)最大呼氣中期流量:指用力呼出25%~75%肺活量之間的平均流量,即FEF

25%~75%,是反映小氣道功能的常用參數。(6)用力肺活量:指深吸氣至肺總量,做最大力量、最快速度的呼氣所呼出的最大氣體容積。(7)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簡稱“1秒量”:指在肺總量位置用力呼氣1s所呼出的氣體容積。在肺功能測試中重復性最好,是用于舒張和激發試驗的常用指標,也是判斷損害程度的最常用參數。(8)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簡稱“1秒率”,是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是最常用的判斷有無氣流阻塞的參數。一、常規肺功能檢查(三)肺彌散功能1.定義:肺彌散功能是指某種肺泡氣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從肺泡向毛細血管擴散到血液,并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Hb)結合的能力。臨床上利用一氧化碳進行肺彌散功能檢查,常用的方法有一口氣呼吸法一氧化碳彌散功能測定(D

LCO-sb)和重復呼吸法一氧化碳彌散功能測定。

為D

LCO-sb的檢查方法

,受試者按要求呼氣至殘氣容積,繼之迅速吸入標準氣,充分吸氣后屏氣10s,然后快速呼氣。內置計時器自動計時和計算屏氣時間,計算出肺總量和肺總量位的一氧化碳彌散量。一、常規肺功能檢查(三)肺彌散功能2.肺彌散功能的常用參數:一氧化碳彌散量、每升肺泡容積的一氧化碳彌散量(KCO)。(1)一氧化碳彌散量:是單位分壓差(1mmHg或1kPa,1mmHg=0.133kPa)、單位時間(min)內,由肺泡經肺泡毛細血管膜到達紅細胞內,與Hb結合的一氧化碳容積(ml)。(2)每升肺泡容積的一氧化碳彌散量:又稱比彌散量,是一氧化碳彌散量與肺泡氣容積(VA)比值,即單位肺容積的一氧化碳彌散量。二、脈沖振蕩法(一)定義2.肺彌散功能的常用參數:一氧化碳彌散量、每升肺泡容積的一氧化碳彌散量(KCO)。脈沖振蕩法檢查技術是一種基于強迫振蕩技術,在自然平靜呼吸過程中給呼吸系統外加振蕩波(壓力信號),并測量呼吸系統在該振蕩壓力信號下產生的對應流量變化,用于評價呼吸系統的阻力和順應性等。二、脈沖振蕩法(二)主要參數包括呼吸系統阻抗(Zrs)、5Hz下的阻力(R5)、20Hz下的阻力(R20)、5Hz與20Hz下阻力的差值(R5?R20)、5Hz下的電抗(X5electricalimpedance5)、共振頻率(Fres)。1.呼吸系統阻抗:振蕩檢查中外加振蕩產生的壓力信號與流量信號的比值,臨床上常把5Hz下的呼吸阻抗(Z5)稱為總呼吸阻抗。2.5Hz下的阻力:振蕩頻率為5Hz的阻抗,反映呼吸系統總的黏性阻力,因以氣道阻力為主,也稱為總氣道阻力。3.20Hz下的阻力:振蕩頻率為20Hz的阻抗,反映中心氣道阻力,主要是大氣道的黏性阻力。4.5Hz與20Hz下阻力的差值:周邊阻抗,即周邊小氣道、肺的黏性阻力。5.5Hz下的電抗:振蕩頻率為5Hz電抗,反映呼吸系統總的彈性阻力,因以肺和胸廓的彈性阻力為主,常稱為外周彈性阻力。6.共振頻率:彈性阻力與慣性阻力相等時的頻率,是反映氣道阻力增加最為敏感和穩定的脈沖振蕩參數。第三部分

常規肺功能檢查的

操作標準和質控03一、肺功能檢查前的質控(一)環境定標為保障肺功能參數檢查準確,每日檢查前儀器都要進行至少1次環境定標,即測量環境中的溫度、濕度、海拔和大氣壓,輸入儀器,測量不同狀態下的肺功能參數時,儀器會自動進行校準。(二)容積校準和校準驗證每日檢測前要用3L定標筒對肺功能儀進行容積校準,如果短時間內測量人次過多,或環境參數變化大時,例如30min內環境溫度變化>3℃時予以重新定標

,需重新輸入環境參數并進行容積定標;進行室外流調時,需根據環境狀態變化多次定標。每日容積校準后還要在不同流量(0.5~1.5、1.5~5.0、5.0~12.0L/s)下對傳感器進行容積的線性驗證,容量誤差要控制在讀數的±2.5%以內

,校準和驗證用的3L定標筒容積誤差要控制在±0.5%以內,即±15ml以內

。若容積校準和/或線性驗證反復不能通過,需更換傳感器或檢修肺功能儀。一、肺功能檢查前的質控(三)檢查前的準備工作檢查當天受檢者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碳酸飲料,檢查前2h避免進食過多,檢查前1h避免吸煙,休息15~20min后檢查。受檢者穿著松緊適中,以免限制呼吸運動,選擇合適的體位,保證患者安全

。建議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休息室或觀察室播放操作示教錄像,受檢者集中觀看,學習檢查動作,從而更好、更快地掌握呼吸動作要領;每項測定前必須認真觀摩和領會技術員的示范要求以及正在測定的受檢者的動作,以提高實際測定的依從性。二、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一)檢查方法受檢者放松狀態下,口含咬口,夾上鼻夾,平靜呼吸記錄平穩的潮氣呼吸至少3次后,令受檢者在平靜呼氣末最大深吸氣至肺總量位后再作緩慢呼氣至殘氣位,隨后恢復平靜呼吸2~3次。測試結束后儀器會自動進行在標準大氣壓下體溫37℃飽和水蒸氣狀態(BTPS)校正,并與預計值比較。(二)肺活量曲線的可接受性1.潮氣呼吸基線平穩,至少記錄到3次穩定的潮氣呼吸,其呼氣末肺容積變化應<15%潮氣容積

。2.檢查肺活量時,肺活量曲線圓滑,避免漏氣,舌頭堵塞咬口,呼氣末和吸氣末曲線均應該達到平臺,呼氣末最后1s的容積變化要<0.025L

。二、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三)肺活量曲線的可重復性至少獲得3次可接受的肺活量曲線,最多測量4次,相互間隔1min,且肺活量的最佳和次佳值間差異≤5%肺活量或0.150L(取較大值)

。肺活量在可接受曲線中選取最大值;深吸氣量取3次可接受曲線的平均值

。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一)用力肺活量的檢查方法分為4個階段,在均勻平靜呼吸數次后做最大吸氣,吸至肺總量位后立即用最大力量和最快速度做爆發力呼氣,持續呼氣直至殘氣位,再吸足至肺總量位。4個階段的圖形見。同步記錄容積?時間曲線和流量?容積曲線,得到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和最大呼氣流量等通氣指標和用力呼氣時間(FET)、外推容積(BEV)等質控指標。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二)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質控1.用力肺活量曲線的可接受性:對于每一次完成的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起始、過程、結束和用力呼氣后的最大回吸,都有明確的標準來評價。②客觀標準:外推容積是評價呼氣起始爆發力的客觀指標,外推容積應<5%用力肺活量或0.150L(取較大值)。①主觀標準:呼氣起始無猶豫,爆發力充足,用力呼氣曲線上升支陡直,有明顯最大呼氣流量尖峰。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二)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質控(2)用力呼氣過程標準:用力呼氣起始第1秒無咳嗽,整個呼氣曲線下降支平滑、無聲門閉合、無提前吸氣和漏氣、無舌頭堵塞。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二)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質控(3)用力呼氣的結束標準:要得到一個滿意的用力呼氣結束(EOFE):①判斷用力呼氣末曲線是否達到平臺,若呼氣末最后1s的容積變化<0.025L,即得到一個滿意EOFE。②臨床上遇到嚴重氣道阻塞或年齡偏大者,有時呼氣時間可長達15s或更長,即便持續用力呼氣,曲線仍沒達平臺期,不符合標準“①”,但用力呼氣時間已經達到15s,無論受試者是否還能繼續呼氣,都認為達到滿意的EOFE。③臨床上遇到有些年齡較輕、肺彈性阻力增大或肺胸廓受限的受試者,由于肺容積減少,用力呼氣很快結束,達不到標準“②”,同時用力呼氣末容積變化量不符合標準“①”時,若能確保該用力肺活量值就是最大值,或確保該值與當前測量序列中用力肺活量最大值的差值在可重復容許范圍內,這時也認為達到滿意的EOFE。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二)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質控(4)用力呼氣后的最大回吸標準:用力呼氣后的最大吸氣是檢驗前一次呼氣是否完全的重要步驟,因此用力呼氣結束后的最大吸氣肺活量(FIVC)成為判斷用力肺活量曲線可接受性的重要指標,如果最大吸氣肺活量>用力肺活量,需要(最大吸氣肺活量-用力肺活量)≤5%用力肺活量或0.100L(取較大值),否則曲線不可接受

。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二)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質控2.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和用力肺活量的可接受性和可使用性標準:臨床工作中,有些用力呼氣曲線雖然達不到可接受性標準,但它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或用力肺活量測量值卻可能是可使用的。例如,對于可接受的用力肺活量而言,獲得滿意的EOFE和避免整個用力呼氣過程出現聲門閉合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而言,用力呼氣起始第1秒內沒有咳嗽、第1秒內沒有聲門閉合和漏氣是其可接受性和可使用性的必要條件,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二)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質控3.用力肺活量曲線的可重復性(1)測量次數和精密度:多次測量間隔1~2min,盡量得到3次可接受曲線,最多檢查8次。對于成人而言,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和用力肺活量的最佳和次佳值間差異<0.150L

。每個單次完成的用力肺活量曲線都應按照標準來評價

。三、用力肺活量檢查和質控(二)用力肺活量曲線的質控3.用力肺活量曲線的可重復性(2)曲線和數據的選取:在符合可接受性和可重復性的曲線中選取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和用力肺活量之和最大的曲線為最佳曲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和用力肺活量取最大值,其余參數在最佳曲線中選取。第四部分

支氣管舒張試驗檢查04一、支氣管舒張試驗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一)適應證1.慢性氣道疾病的初診和隨訪,肺通氣功能發現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或小氣道功能障礙者。2.有氣道阻塞征象,需要明確是否存在持續氣道阻塞。3.慢性咳嗽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二)禁忌證1.用力呼氣動作相關的禁忌證(同肺通氣功能檢查的禁忌證)。2.支氣管舒張劑相關的禁忌證:(1)已知對某種支氣管舒張劑過敏者慎用。(2)嚴重心功能不全或快速型心律失常者慎用β受體激動劑。(3)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導致排尿困難者慎用M膽堿受體拮抗劑。二、支氣管舒張劑的選擇(一)選藥原則一般選擇起效快的吸入藥物,以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或異丙托溴銨最為常用。(二)種類、劑量和劑型吸入型的支氣管舒張劑最為常用,包括短效β

2受體激動劑(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常用劑量是200~400μg/次;或者是短效膽堿能受體拮抗劑(SAMA),如異丙托溴銨,常用劑量是80~160μg/次

。(三)用藥方式1.定量氣霧劑(MDI)單劑量吸入法:首先充分振搖MDI,以使藥液混勻,垂直倒置MDI,使吸嘴開口距離口腔2~4cm,讓受試者深呼氣至殘氣量位,然后開始經口進行深慢吸氣,同時撅壓藥罐,使藥物釋出并與吸氣動作同步。二、支氣管舒張劑的選擇(三)用藥方式吸氣速度不宜過快,吸氣時間持續約1~2s,直至深吸氣末(肺總量位),再屏氣5~10s。然后重復上述動作,每次吸入間隔30s,直至達到預先設定的吸入藥量。對部分吸氣動作配合欠佳者,可應用輔助吸入裝置,如儲霧罐。使用時應先將1次單劑量藥物噴入儲霧罐,然后讓受試者從儲霧罐中吸氣至肺總量,屏氣5~10s再呼氣,間隔30s后再進行下一次噴藥,或持續反復平靜呼吸4~6次再進行下一次噴藥,切忌1次噴入多劑量藥物。2.霧化吸入法:以壓縮空氣或氧氣為動力,高速氣流通過射流霧化器,可沖擊霧化溶液產生霧粒,亦稱氣溶膠。受試者以平靜、自然的潮氣呼吸連續吸入霧粒。常用霧化吸入藥物是硫酸沙丁胺醇溶液1ml或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2.5ml。該法無需患者呼吸協調動作,主要用于不能正確掌握MDI吸入方法、病情比較重呼吸氣流較弱、呼吸動作配合欠佳等的受試者,吸入效果好,但耗時較長。二、支氣管舒張劑的選擇(三)用藥方式3.干粉劑吸入劑(DPI):受試者口含干粉吸入器,口角不能漏氣,從殘氣容積位經口做深慢吸氣至肺總量位,并屏氣5~10s。該法吸入藥物無需助推劑,操作簡單,肺部沉積效果更佳,適合于MDI吸入技術配合欠佳者。吸氣流量低下者(未達到DPI最低吸氣流量要求)如年幼、體弱、嚴重氣道阻塞等患者不宜采用此法。三、支氣管舒張試驗的檢查方法

(一)受試前準備了解患者的基礎疾病和藥物相關病史,根據患者的病史和用藥情況判斷是否停藥以及停藥的種類和時間;基礎心率應<120次/min。常用的支氣管舒張劑停用時間:SABA停藥4h以上,每天使用2次的LABA停藥24h以上;每天使用1次的長效膽堿能受體拮抗劑(LAMA)停藥36h以上。(二)檢查基礎肺通氣功能按照質控要求完成用力肺活量曲線,檢查基礎肺通氣功能。(三)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重復測量若吸入SABA,應在吸入藥物15~30min后重復檢查通氣功能;若吸入SAMA,則應在吸入30~60min后重復檢查。四、支氣管舒張試驗的質控(一)用力呼氣曲線的質控同肺通氣功能部分。同肺通氣功能部分。1.霧化過程配合:需要深度吸氣,短暫屏氣。2.等待時間15~30min。五、支氣管舒張試驗的結果判斷與報告規范(一)指標選擇和結果判讀

1.指標選擇:可選擇的指標中以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和用力肺活量最為常用。2.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成人吸入支氣管舒張劑之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增加≥12%,且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絕對值增加≥200ml。(二)報告規范舒張試驗報告應包括藥物名稱、劑量和給藥方式,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改變的絕對值和改善率、結果判斷等。例如: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200μg,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增加240ml,改善率16%,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第五部分

肺功能動態監測05一、協助疾病診斷(一)慢阻肺病肺功能動態監測有助于提高慢阻肺病的診斷率。GOLD2022首次納入“慢阻肺病前期”概念的基礎上,GOLD2023提出了新術語“1秒率正常的肺功能減退(PRISm)”,表現為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1秒率≥0.7但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和/或用力肺活量<80%預計值。GOLD2024明確有呼吸系統癥狀和/或肺結構破壞(肺氣腫)和/或生理異常(如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下降、氣體陷閉、過度充氣、彌散功能下降和/或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快速下降)但不存在氣流受限(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1秒率≥0.7)的患者屬于“慢阻肺病前期”。一、協助疾病診斷(二)哮喘哮喘作為一種氣流阻塞可變性疾病,常規支氣管激發試驗、支氣管舒張試驗、運動激發試驗可以幫助確定診斷。除此以外、動態監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最大呼氣流量變異率可幫助明確診斷。1.2周內每日監測最大呼氣流量2次,成人最大呼氣流量日變異率>10%。2.抗炎4周肺功能明顯改善:成人排除呼吸道感染情況,抗炎4周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較基線增加≥12%和≥200ml(最大呼氣流量增加>20%)。3.兩次就診之間肺功能變化過大(特異性好但敏感性差):排除呼吸系統感染,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在每次就診之間的變化≥12%和≥200ml。二、監測病情變化(二)哮喘對哮喘、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以及其他可能累及呼吸系統的系統性疾病患者,進行肺功能定期監測與隨訪可作為評估病情的一種實用方法。也是臨床醫生調整藥物必要的客觀依據。三、指導患者管理(二)哮喘肺功能動態監測對于疾病管理有重要意義,可用于評估治療效果,指導治療方案。2024年GOLD和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都提到定期肺功能檢測可以指導慢性氣道疾病患者藥物調整(回顧-評估-調整),以維持患者療效穩定。第六部分

肺功能報告規范及解讀06一、肺功能報告的規范要求合格的肺功能檢查報告需包括:(一)檢查單位名稱,受檢者一般情況,如姓名、年齡,用藥史、吸煙史、主要診斷。(二)肺功能檢查方法以及測定肺功能時的環境參數,如溫度、濕度、大氣壓等。(三)肺功能檢查結果包括檢查指標及其預計值、實測值、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主要檢查的圖形(如流量-容積曲線和時間-容積曲線),檢查的結論、檢查中的注意事項提醒以及檢查人員和診斷人員的簽名等。如有多次檢查(如不同時間的復查或支氣管舒張劑吸入前后的檢查),還需比較主要檢查指標的變化值及變化率。必要時包括簡單的病史。肺功能的判斷需要結合曲線、實際參數以及簡單的病史來給出個體化的報告,用于臨床診斷或隨訪。二、肺功能報告的解讀(一)原則首先,從曲線的形態初步判斷肺功能操作是否規范,包括流量-容積曲線環是否完整、用力呼氣有沒有出現陡峭峰值、下降支是否平滑無波動、用力呼氣末是否流量為零持續超過1s等。其次,了解每項指標的正常值。肺功能診斷常用的概念:肺量計的指標≥正常值下限(LLN)為正常

。如肺功能報告沒有LLN,則可采用主要指標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80%為正常,1秒率無公認的正常值,一般1秒率>92%預計值為正常

。肺通氣功能正常指各種肺容積參數、通氣功能參數皆在正常范圍內。二、肺功能報告的解讀(二)肺通氣功能障礙的類型分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以及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通過通氣、容積參數以及流量-容積曲線的形態可以判斷通氣功能障礙的類型。1.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指氣流吸入和/或呼出受限引起的通氣功能障礙。其特征是1秒率降低。2.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指肺擴張受限和/或回縮受限引起的通氣功能障礙。其診斷標準是用力肺活量或肺活量<LLN或80%預計值,1秒率正常或升高。如能檢測肺總量,則以肺總量下降作為金標準。3.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指同時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4.小氣道功能障礙:指反映小氣道功能的流量參數FEF

50%、FEF

75%和FEF

25%~75%下降,MEFV曲線略向容量軸凹形,常規通氣功能參數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1秒率尚在正常范圍。當FEF

50%、FEF

75%和FEF

25%~75%3項指標中有2項<65%預計值,可判斷為小氣道功能障礙。常見于慢阻肺病高危患者、哮喘的緩解期以及老年人和長期吸煙者。5.還有一類特殊類型肺功能狀態PRISm,即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1秒率≥0.7,且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80%預計值

。PRISm并非總是穩定的,隨時間的推移肺功能可轉變為正常或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二、肺功能報告的解讀(三)肺通氣功能障礙的分級無論阻塞性、限制性還是混合性通氣障礙,通氣功能障礙的分級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來判斷

二、肺功能報告的解讀(四)肺功能報告解讀的流程肺功能檢查結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與儀器的準確性、操作者的指導及技術的熟練程度、受檢者的配合程度等因素相關,故對報告的解讀必須密切結合臨床,根據肺功能檢查數據和圖形,參照臨床申請要求,結合病史,對呼吸生理和病理進行解釋,得出結論和建議。第七部分

肺功能檢查在常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診治管理中的應用07一、肺功能檢查在慢阻肺病診治管理中的應用(一)診斷肺功能檢查表現為持續氣流受限是確診慢阻肺病的必備條件,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1秒率<70%即明確存在持續的氣流受限。(二)評估可使用GOLD分級,按照氣流受限嚴重程度進行肺功能評估,即以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為分級標準。慢阻肺病患者根據氣流受限程度分為1~4級(1級:FEV

1%預計值≥80%;2級:50%≤FEV

1%<80%;3級:30%≤FEV

1%<50%;4級:FEV

1%<30%)。一、肺功能檢查在慢阻肺病診治管理中的應用(三)治療決策當患者的肺功能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