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德陽市重點中學2024年高考語文押題試卷
注意事項
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
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亳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若虛,字從之,藁城人也。幼穎悟,若夙昔在文字間者。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郵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
有惠政秩滿老幼擎送數日乃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國,還授同知河州軍州事,留為著作
佐郎。正大初,《宣宗斐棗》成,遷平涼府判官。未幾,召為左司諫,后轉延州利去,入為直學士。天興元年,哀宗走
歸德。明年春,崔立變。群小附和,請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曲干省命召若虛為文。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
讒構立見房滅。若虛自分必死,私謂左右司員外郎元好問曰:“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掃地,不若死之
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論之。”乃謂奕輩曰:“丞相功德碑當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靈百
萬,非功德乎?”曰:“學士代王言,功德碑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其門,自古豈有門下人
為帥誦功德而可信乎后世裁?”奕輩不能奪,乃召太學生劉祁、麻革輩赴省,好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日:“眾議
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祁等固辭而別。數日,促迫不已,祁即為覃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
自為之。既成,以示若虛,乃共刪定數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金亡,徽服北歸鎮陽,與渾源
劉郁東游奉日,至黃幌峰,憩萃美亭,顧謂同游日:“汩沒塵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誠得終老此山,志愿畢
矣。”乃令子忠先歸,遣子恕前行視夷險,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號《慵夫集》若干卷、
《源南遺老》若干卷,傳于世。
(節選自《金史?王若虛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鄢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人為國史院編修
官/
B.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郵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
官/
C.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韓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人為國史院編修
官/
D.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解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得行/用薦人為國史院編修
官/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實錄,依照真實情況記錄。編年體史書的一種,一般以皇帝的謚號或廟號為書名,也有以王朝命名。
B.刺史,原為巡查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
C.尚書省,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隋唐后與中書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
D.泰山,與華山、衡山、廬山、嵩山并稱五岳,古時有天子到泰山封禪祭天地,后也以“泰山”比喻岳父。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虛少有高才,仕途頗為順利。他年少聰明慈悟,仿佛很早就同文字打交道;他曾歷任翰林文字、著作佐郎、左
司諫、直學士等職。
B.若虛身處官場,做實事重名節。他為官頗有成就,曾出使夏國,編成《宣宗實錄》;對翟奕等人作碑文的要求,他
用道理來回絕。
C.若虛不畏權貴,碑文交由他人。翟奕等人對他不寫碑文很惱怒,最后碑文由劉祁寫好,經他和元好問刪定后,只
是直接敘述事件。
I).若虛小仕元君,東游泰山而逝。金國滅亡后,他穿平民服裝北歸;與友人游歷泰山時感慨人生,希望終老于此,
在一大石上坐逝。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讒構立見屠滅。
(2)眾議屬二君,且己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
2、下列加點虛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多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B.何以汝為見(《蘇武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C.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國遺策《過秦論》)
D.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源自民間、源于生活的中國刺繡藝術,經幾千年的傳承發展,從生活中得到升華,成為璀璨的藝術明珠。刺繡畫藝術
品,就是以繪畫為稿本,以針背、綠帛為繡材的藝術再創作,在其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無數繡娘以的工匠精神于絲
縷針甫間傳達著繪畫作者的創作理念和作品神韻,彰顯著絲質特有的天然光澤和柔美,賦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風采,
使之發展為更具觀賞性的中華藝術瑰寶。中國當代的刺繡畫較之歷代,無論是題材、技法、色彩,還是針稻、緣帛,()0
近幾十年,各繡種在繡材的拓展、泛取,針法的借鑒、相融,題材的繼承、創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問世,
尤其是雙面繡和雙面全異繡作品,更是給刺繡藝術增添了不可思議的感染力。各繡種發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層出
不窮,或如攝影作品般寫實,或如西方油畫般立體,或工筆描摹而寫意揮灑,或新創針法而與眾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諧
自然,或動物雙面全異,了無針跡,或姿態婀娜,或設色古雅,可謂爭奇斗艷,o不僅這些作品帶給人藝術的享
受,而且給后人感受了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將女紅針番薪火相傳,為刺繡藝術史書寫了濃墨重杉的一筆。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數不勝數B.勵精求治耳目一新數不勝數
C.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勝收D.勵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勝收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這些作品不僅帶給人藝術的享受,而且給后人展示了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B.這些作品不僅帶給人藝術的享受,而且給后人感受到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C.不僅這些作品帶給人藝術的享受,而且給后人感受到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D.不僅這些作品帶給人藝術的享受,而且給后人展示了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傳承中有創新,發展中有循古
B.傳承中有創新,循古中有發展
C.創新中有傳承,循古中有發展
D.創新中有傳承,發展中有循古
4、對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煉,最準確的一項是
近一時期,關于我國東北和東北近幾個國家古文化的比較研究,越來越引起各國學者的注意,中國東北與各國邊
境接壤最多的的是黑龍江省,因此各國學者研究的焦點,往往也就集中在這里。我國東北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確
有許多文化因素與東北亞的考古發現有相似之處,反映出這兩個相鄰的地區在古代的美系異常密切,然而我們在全面
考證這種關系的前因后果時,卻發現東北亞古文化中明顯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某些因素,其發源地或表現得很集中的
地區,并不是黑龍江,而是遼寧。
A.我國古代的東北地區與東北亞國家關系密切
B.東北亞古文化被各個國家學者密切關注
C.東北亞古文化研究需要開啟新的視角
D.歷史上,東北亞文化的發源地可能是遼寧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大酬杜審言
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
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核服照江東。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長地久屬年豐。
(注)大酶:聚飲。封建帝王為表示歡慶,帝賜大酶,特許民間舉行大聚飲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規模慶賀。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句連用三個地域名,以一“通”字,把三者關系固定下來,構成一個恢宏遼闊的意境。
B.頷聯選擇“伐鼓撞鐘”“新妝核服”的場景,用夸張手法表現了慶祝活動的熱烈壯觀。
C.全詩發端鋪敘民情,結尾祈愿國家長存,年年歲歲五谷豐登,以民愿作結,自然渾成。
D.詩人善于選取富有色彩的意象,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給人清新婉麗之感。
2.本詩頸聯與《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都寫到了柳,請簡要分析二者有何
不同作用。
6、把下列句子補寫完整。
(1)可堪孤館閉春寒,。(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2),玉壘浮云變古今。(杜甫《登樓》)
(3)漸霜風凄嗓,.殘照當樓.(柳永《八聲甘州》)
(4)萬里歸船弄長笛,,(黃庭堅《登快閣》)
(5),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6)分野中峰變,°(王維《終南山》)
(7),。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浩《山坡羊?漁關懷古》)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文學可以看作是作家追求個人審美體驗的活動,也可以看作是與他人一起探求普遍價值和意義的公共行動。文學
公共性就是指文學活動的成果進入到公共領域所形成的公共話題,此種話題具有介入性、批判性和明顯的政治訴求,
并能引發公眾的廣泛共鳴和參與意識。就其本質而言,是指一種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寫作者積極介
入公共生活,表現自已對時代生活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判斷。“感時憂國”既是中國文化精神中固有的倫理情懷,也
是中國文學精神里特有的“公共性”品質。
雨果說:“憤怒與溫情,是對于人類不自由狀況兩個方面的不同反應,并且,能夠發怒的人就能夠愛。”中國文學
的“公共性”,就具有這種既“憤怒”又“溫情”的特點:一方面,是“憤怒”和不滿,具體表現為對權力的“以究
王話”的“上層反諷”;一方面,是仁慈和“溫情”,具體表現為“推歌生民病”的現實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情懷。
中國文學的這種特殊形態的“公共性”,源自于中國文化的“天下為公”的基本理念、“經世致用”的責任倫理與“民
胞物與”的博愛情懷。在中國儒家的文化元典《禮記》里,就建構了“天下為公”的觀念。后來的《呂氏春秋》對“天
下觀”的闡釋愈加深入,也愈加進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此基礎上,邑不事及其門人全面
地闡發了“土君子”文化觀,表現出極可寶貴的啟蒙主義精神,“士之為人,當理不避其難,臨患忘利,遺生行義,
視死如歸。”這種博大的“天下”觀念和“遺生行義”的“士君子”倫理,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以上人為主體的文學寫
作。
受這樣的“舍生取義”的觀念影響,中國以《史記》為典范的史傳敘事和小說敘事,以“杜詩”為代表的詩歌抒
情,在面對■權力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一種醒世獨立的寫作精神和亢直不撓的批判勇氣,表現出一種中國式的“公共性”
品質。王夫之說,中國自《詩經》以來的詩人,“有所指斥,則皇甫、暴公,不憚直斥其名,歷數其愿,而且自顯其
為家父,為寺人盂子,無所規避。《離騷》雖多引喻,而直言處亦無所諱”。這種“無畏于天,無恤于人”的精神,作
為一種偉大傳統,在后來千百年的詩歌寫作中,有繼維繩繩的磨續和體現。在敘事文學的寫作領城,司馬遷則在《太
史公自序》中,標舉“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的敘事原則,實乃一種高度成熟的人文精神,其中所包含的“公共
性”,即使今天來看,也具有充分的普遍性和現代性。
同情民眾,關注民瘓,是中國文學的另一個偉大的“公共性”品質。以士君子為主體的優秀的中國文人,無論居
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皆以天下蒼生為念。而中國文學中的“公共性”,也就體現為對“民生”“社稷”等“公
共事象”的關注,體現為對同情底層大眾的“哀”和“憂”的情感表達。在《離騷》里,屈原吟出了“長太息以掩涕
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句,抒發了他對艱難時世的不幸民眾的同情;杜甫則唱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
詩句,表達了對底層民眾的真摯同情和對權勢的尖銳批評。對杜甫的這種仁慈而又偉大的“哀憂”精神,華人學者洪
業給予極高的評價:“他是心系家邦的國民。他所觀察到的八世紀大唐帝國的某些情形仍然存在于現代中國;而且,也
存在于其他的國度。”
可以說,正是屈原、司馬遷和杜甫他們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時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國人特有的“憂哀”情
懷和反諷精神來寫作,來建構中國文學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終抵達與人類經驗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
才使我們的文學受到中國讀者的歡迎,并最終贏得世界讀者的尊敬。
(摘編自李建軍《“公共性”與中國文學經驗》)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公共性與作為社會人的作家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不能離開作家討論文學公共性。
B.相比于對權力的“憤怒”不滿,作家對民眾的仁慈“溫情”更具有現實精神和人道情懷。
C.《史記》的反諷精神,體現出了寫作者醒世獨立的寫作精神和亢直不撓的批判勇氣。
D.《離騷》《史記》和“杜詩”中包含的公共性,具有人類經驗的“普遍性”和“世界性”。
2.下列關于原文的論證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論證中國文化倫理情懷與文學公共性的關聯,是依由因到果的邏輯順序推進的。
B.文章引用雨果關于“憤怒與溫情”的話,巧妙地銜接了上下文,也有力地支撐了論點。
C.文章指出理解中國文學的“公共性”品質可從兩方面入手,并重點分析了二者間的關系。
D.文章提出問題后,分析了“感時憂國”在中國文學中的表現,并論證了其帶來的影響。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真正介人公共生活、肩負責任感的寫作者,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學公共性的品質。
B.《禮記》《目氏春秋》和“士君子”文化觀,對中國文學寫作的影響程度是一樣的。
C.杜甫的作品能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局限,部分來自于他對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與判斷。
D.中國讀者閱讀中國文學,看重的是寫作者在創作中所體現的“憂哀”情懷和反諷精神。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對“美好生活”這一人類共同的追求,不同倫理學流派有不同的表達,尤其體現在古典時代哲學家的研究理論中。
比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鳩魯認為快樂包含身體健康和心靈寧靜,審慎的
生活■才能獲得寧靜、才能獲得豉高的善;斯多業學派認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達到幸福。其共同
特征是認為,幸福是與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內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國文化同樣傳遞著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書?洪范》中有“五福”的記載,一日壽,二曰富,三日
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表達了一種整體性的幸福觀。與上述古希臘哲學家對理性強調、對求真求知的強調
不同,中國文化受天人一體的宇宙現、天下一家的世界觀、民胞物與的生命觀影響,對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強調求善求
美,強調幸福的整體性和完備性。
比如,強調天人一體。在中國哲學里,天是萬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對比,儒家道家文獻
都多有論述,比如《易經》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萬物”,地之道在于“生萬物”,人之道的
作用在于“成萬物”,將人與自然、人與演高道德本體的關系清楚展現出來。
比如,強調德福一致。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重視德福一致,認為道德內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時也
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使“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樂”。同時,因為道德帶有利他性,這就
要求人們不能只注重個人的幸福,個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會的整體利益和共同發展之中,內圣外王的個人理想、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由此趨于一致。
這些特征,構成了中國文化所表達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精
準地概括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
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40年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將千百年來的文化表達上升為國家發展的目標,鍛造成民族復興的支點,并逐漸賦
予了其更加豐富更加現代化的內涵。
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概括,對美好生活的新時代定義,進一步彰顯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的整體性,體現了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統性把握,對人民獲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顯出了中國千百年
來所形成的文化精神。
(摘編自劉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國表達》)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對于人類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倫理學派表達不同且特征各異。
B.中國文化對幸福生活有著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國哲學“天人一體”的宇宙觀。
C.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幸福整體性,就是指個人層面的幸福與社會整體性幸福。
D.新時代對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內涵。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尚書?洪范》,是為了論證中國文化有著對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
B.文章三、四段對傳統經典的引述,雖然內容不一樣,但論證目的卻是相同的。
C.文章梳理了中外對美好生活的不同表達,論證重心則是美好生活的中國表達。
D.文章論據的使用,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體現了作者廣闊的學術視野。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應把個人幸福融入社會的整體利益和共同發展中。
B.沒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國文化表達的美好生活也就沒有獨特的民族內涵。
C.新時代對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傳承傳統又立足現實,更指向人的豐富和全面。
D.中外哲學家對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認知,可見美好生活是人類哲學的重要命題。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尋訪“畫兒韓”
鄧友梅
望著陶然亭的湖水,甘子千著實犯愁——上哪兒去找“畫兒韓”呢?畫兒韓是搞“四化”用得著的人,自己不在
有生之年把他找回來,閉不上眼呀。
甘子千跟畫兒韓有過節兒,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那日畫兒韓作壽,請甘子千赴宴。酒過三巡,畫兒韓吆喝兩學
徒捧來一幅畫,作了個揖對眾人說:“今天驚動各位,可不單為兄弟的壽日,兄弟我六百大洋收了幅假畫。”甘子千
一看畫,心中大驚,那竟是自己一時興起,用一張宋紙、半塊古墨仿張擇端的畫而作的《寒食圖》。
眾人齊說:“造假能這樣亂真,也算開眼了。”畫兒韓說:“大家別叫它嚇住,還是先挑毛病,好從這里學點道眼
他一眼掃在甘子千身上,笑道:“子千眼力不凡,你先挑挑破綻,讓大家開開竅!”
甘子千臉早已紅了,幸虧有酒蓋著。他走到畫前,看看左下角,找到一個淡淡的拇指指紋印,確認是自己的作品,
但承認筆力終究不如真品,就說:“還是腕子軟些;紙是宋紙,墨是宋墨,難怪連韓先生也蒙過去了!”畫兒韓爽朗地
笑了兩聲說:“今天我要勸諸位的就是人萬不可忘了謹慎二字。這畫看來維妙維肖,其實只要細心審視,破綻還是挺明
顯的。《寒食圖》畫的自然是清明時節,中州的清明該穿央襖了,國中這小孩居然還戴捂耳風帽!再細看,這小孩在張
擇端的《瑞雪圖》見過。《瑞雪圖》畫年關景象,自然要戴風帽。所以單看小孩,單看背景,都是張擇端的;可放一塊,
就不是張擇端畫的了。”
大家一片驚嘆,甘子千心中也暗自佩服。言畢,畫兒韓往畫上潑了杯酒,劃了根火,當場點著,笑道:“把它燒了
罷,省得留在世上害人I”
甘子千越想越不安。那日沒有阻止那個不長進的那五把自己仿的畫兒拿去作舊、又拿去畫兒韓處當了,才落下今
日這場無聲的奚落。他決定明天一早去訪畫兒韓,把事兒說破。
第二天甘子千到了畫兒韓處。畫兒韓才把他讓到屋里,卻見賬房先生滿臉慌張地跑進來說:“出事了!有人贖畫兒
來了!要贖昨天燒的那幅《寒食圖》!*
甘子千顧不上規矩禮節,跟著畫兒韓到了前柜。只聽見那五細聲細氣地說:“有畫兒拿畫兒,沒畫兒呢,咱們找個
地方說說……”
甘子千正想找句合適的話勸那五罷手,畫兒韓往前一擠說道:“您急呀,我比您還急呢!我算計著一開門你就該來
的,怎么到這鐘點才來瞥,不是贖畫嗎?拿走!”
那五兩手哆哆嗦嗦去接包,“畫兒昨天不是燒了嗎?”
畫兒韓說:“昨天不燒你今天能來贖嗎?你想要,今晚上我再給你作一幅!”
甘子千不敢相信眼前的奇跡。他把視線投在畫的左下角,那個拇指印端端印在那里,跟昨天燒的那畫一模一樣。
甘子千從此處處躲著畫兒韓。
北平解放后,甘子千因出身清白貧苦,學習積極,思想進步,當上了書畫業領導小組成員。文物書畫業要整頓領
導班子,有人提出調畫兒韓,向甘子千征詢意見:“聽說他挺有本事,你看咱們用不用他好?”甘子千思忖:當初自己
本沒有坑騙他之意,卻弄得無法解釋;他如果來了,要是說出來……于是他說:“畫兒韓做假畫出身,還是領導上決定,
我沒把握。”畫兒韓終于沒被調用。
一晃三十多年,甘子干也快七十了。當他當選為人民代表時,他給自己算了算賬,算算這一輩子對人民對國家做
過哪些虧心事,算來算去,算到了畫兒韓頭上。如今國際市場文物漲價,但文物業的老手死的死、病的病,人手荒成
了要害癥。而若論識別古畫,畫兒韓可謂身懷絕技,怎么能不讓他發揮才干呢?當初只要自己說“這個人有用”,畫兒
韓就留下了,可是自己沒說。
他決心把畫兒韓找回來,把欠債還上。
這一動手找,才發現北京城之大,人口之多,尋人之難!先聽說畫兒韓在天橋的茶館燒過鍋爐,到那兒一看,茶館
早黃了。又聽說畫兒韓在金魚池附近養金魚,去那兒一問,房子全拆了。找了半個月,走了八處地方,終于聽說畫兒
韓確實健在,有時還到陶然亭附近去。
一清早,甘子千就拄著棍來到了陶然亭。霧蒙蒙的湖園里有跑步的,喊嗓的,遛彎的。他見人就打聽,終于找到
了畫兒韓的好友并被告知,畫兒韓腦血栓前天進醫院了。
“唉……”甘子千連連嘆氣。
“他呀,累的,去年檢查出腦血管硬化,醫生叫他多休息,他反而忙起來了,說祖傳識別古畫很有點訣竅,想趕
緊把它寫下來,免得失傳。他說,這兩年黨中央政策好,目前搞‘四化',他這點本事對國家是有用處的。”那人說,
“你是他什么人?能幫那他嗎?”
“能!”
甘子千振作起來。他想應當派人去幫他整理材料;應當在人代會上提一個搶救老人們身上保存的絕技的提案;他
還想把自己的存款移到畫兒韓的名下,給他治病。他覺著生活總算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在向這個世界告別時,可以于
心無愧了。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設置“上哪兒去找'畫兒韓'"的懸念,后文卻不急于敘述找尋的過程,而是插敘兩人的“過節兒”,
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構思精妙。
B.仿作的《寒食圖》上“淡淡的拇指指紋印”是一處精巧的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甘子干的心理狀態,將“燒畫”“贖
畫”兩個情節貫穿起來。
C.小說中“開眼”“喊嗓”“遛彎”等方言俚語的使用和個性化的對話描寫,語言清新自然、質樸親切又不失含蓄,
使小說具有了明顯的地域色彩。
D.小說敘述故事的手法高超,例如明寫甘子千四處尋訪韓畫兒,打聽到他曾燒過鍋爐、養過金魚,實則將畫兒韓一
段窮困潦倒的經歷補寫完整。
2.小說中以仿作的《寒食圖》連接情節和人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3.甘子干對畫兒韓的態度經歷了哪些轉變?這些轉變對表現小說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李含,字世容,隴西狄道人也。僑居始平。少有才干,兩郡并舉季底。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侍豪族,欲與結交,
含距而不納,商恨焉。遂諷州以短檄召含為門亭長。會州刺史郭奕素聞其賢,下車擢含為別駕,遂處群僚之右。司徒
選含領始平中正。秦王柬考,含依臺儀,葬訖除喪。尚書趙浚有內寵,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應除喪。本州大中正傅
抵以名義貶含。中丞傅咸上裹理含日:“秦王之薨,悲慟感人,百僚會喪,皆所目見。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謂之背戚
居榮,奪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落國之喪,既葬而除。藩國欲同不除,乃當責引尊準卑,非所宣言耳。今天
朝告于上欲令落國服于下此為落國之義隆而天期之禮簿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制宜塞務在敦重也。”
帝不從,含遂被貶,退割為五品。后為始平令。及趙王倫篡位,或謂孫秀日:“李含有文武大才,無以資人。〃秀以
為東武陽令。河間王顓表請含為征西司馬,甚見信任。頃之,轉為長史。顓誅夏侯爽,送齊王冏使與趙王倫,遣張方
率眾赴倫,皆含謀也。后額聞二王兵盛,乃加含龍駿將軍。初,梁州利史皇甫商為趙王倫所任,倫敗,去職詣顆,顆
慰撫之甚厚。含諫顓口:“商,倫之信臣,懼罪至此,不宜數與相見。”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謀欲并去乂、冏,
使權歸于額,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長沙勝齊,顓、穎猶各守藩,志望未允。顆表含為河南尹。時商復被乂任遇,商兄
重時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復與重構除。商說乂曰:“河間之奏,皆李含所交構也。若不早圖,禍將至矣。且河
間前舉,由含之謀。”乂乃殺含。
(節選自《晉書?李含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h/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玄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
制/宜隆務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
制宜隆/務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
制/宜隆務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
制宜隆/務在敦重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陳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中一種上行文書的名稱,常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
C.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皇子公主。
D.刺,有檢核問事的意思。刺史,官職名,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舉薦任用。李含在少年時代就表現出了出眾的才華,先受到隴西、始平兩都的推薦,后又得
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禮服喪,遭到詆毀被貶。秦王司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喪除喪,卻遭到存有私心的趙浚、傅祗等人的中
傷詆毀,后被貶官。
C.李含富有謀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馬頊殺夏侯爽,派張方投赴司馬倫等計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馬項視為心腹,
先后被封征西司馬、龍驥將軍。
I).李含志愿未遂,最終慘遭殺害。李含輔佐司馬歌想使其掌管執政大權,但最終愿望還沒實現,后在皇甫商的挑唆
下,被司馬乂所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會州刺史郭奕素聞其賢,下車擢含為別駕,遂處群像之右。
(2)時商復被乂任遇,商兄重時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復與重構隙。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呂漆字濟叔,揚州人。寸土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坐預進奏院宴飲,出.知薪、楚、舒三州。
復修舉居法。儂智高寇嶺南,詔奏邸毋得輒報。漆言:“一方有警,使諸道聞之,共得為備。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
進知制誥,又出知杭州,入為翰林學士。疏論宰相陳執中奸邪,仁宗還其疏。漆曰:“以口舌論人,是陰中大臣也。
愿出以示執中,使得自辨。”犬匹執用去漆變以使逶學士徐為賜■錢善堂過使諭日此特為朝諛宜盡受蝮變自今由經
筵出者視為例。
徒成德軍,時方開六塔河,宰相主其議。會地震,漆請罷之以答天戒。漆豪侈自放,簡忽于事,與都轉運使李參
不相能,還,除吏部侍郎左逸。參幼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貨往河東貿易,及違式受饋要,事下大理議。漆乃未委受,
而朝士紛然謂漆有死罪。帝知其過輕,但貶秩,知和州。御史以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
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
時為京尹者比不稱職,漆精識過人,辯訟立斷,豪惡故跡。蕓以職事對,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醫藥,已而果
病。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遂卒,年五十五。贈禮部侍郎。帝悼念之,詔中書曰:“漆立朝最孤,知事君之節,
絕跡權貴,故中替十余年,人無言者。方擢領要劇,而奄忽淪亡,家貧子幼,遭此大禍,必至狼狽,宜優給聘禮,官
花其葬,以厲臣節。”救其婦兄護夜歸。添開敏,善議論,一時名輩皆推許。然自責重,在杭州接賓客,不過數語,
時稱為“七字令小”云。
(節選自《宋史?呂漆傳》,有改動)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未幾,/執中去/漆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筵出者視為例/
B.未幾/執中去/漆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筵出者視為例/
C.未幾/執中去/漆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筵出者視為例/
D.未幾/執中去漆/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筵出者視為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第一,科舉時代稱殿試考取的人為進士,成績第一名稱狀元<:
B.出,指的是京官外調,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C.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錄,兩漢時由宮內修撰,魏晉以后設官專修C
D.舍人是官名,如戰國及漢初王公貴人私門之官,文中指顯貴子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添忠直敢諫,不畏權貴。儂智高進犯嶺南,皇帝下令發往各地的邸報不得通報這一消息,他直言詰問;他曾上
書直斥宰相陳執中,稱其為奸邪之人。
B.呂洪放縱輕忽,受劾降職。他放縱不羈,怠慢事務,與都轉運使李參不和;后因擅借官曲釀酒、派人做買賣及違
規接受財物遭彈劾,被貶為和州知州。
C.呂添仕途波折,多有建樹。他歷任要職,又屢遭貶謫;知開封府時,他一改前任失職無為的積弊,明察決斷訴訟
之事,震懾豪強奸惡之輩,頗有政績。
D.呂添明敏善議,持重自守。他為人通達明敏,擅長品評議論,很受當時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時,
接待賓客也往往只有寥寥數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嘗以職事對,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醫藥,已而果病。
(2)漆立朝最孤,知事君之節,絕跡權貴,故中替十余年,人無言者。
12、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先輩們敬糧食若神明,不容絲毫褻瀆。糧食有生命,也有靈性,吃飯不只是得口舌之快,還是生命與生命的相遇,
人們咀嚼糧食也是咀嚼時光。人與糧食同行,有辛苦,有溫暖,有感恩,有敬畏……
參考答案
1、1.C
2.D
3.C
4.(1)當時翟奕一類人依仗權勢,作威作福,有人稍稍頂撞他們,他們就進讒言,羅織罪名,使那人立即被殺害。
(2)大家的意見是請你們二位撰寫碑文,而且已經報告給鄭王(崔立)了,希望二位不要推辭。
【解析】
1.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
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對稱結構等等,還可以利用詞語在句中充當
的成分來判斷。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語,梳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本題要求選擇“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
正確的一項是“,宜采用排除法。
畫波浪線的句子大意是:承安二年中經義科進士第,調任解州錄事,歷任管城、門山二縣縣令,都有愛民的政績。任
期滿,百姓不分老幼都來挽留送行,過了幾天才能出發。因人推薦,被召入朝廷任國史院編修官。斷句要注意分析句
子結構,特別是句中的寫作對象,同時要抓住斷句的標志。本句“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其中“進士”是“擢”的
賓語,所以應在“進士”后斷開,從而排除A項;“調鄢州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是對稱結構,其中“錄事”“縣
令”是官職名,反映了他的官職升遷情況,故其后均要斷開,從而排除B項。“皆有惠政”是他為官時的舉措;而“秩
滿”“老幼攀送”是講他任期滿后深得百姓愛戴的表現;所以在“秩滿”后要斷開,故排除D項。而“用薦人為國史
院編修官”是講他的官職的再次升遷情況。綜合以上分析:
故選C。
2.此題考核學生識記、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
名稱:帝王年號、謚號、廟號: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外交禮儀、行政區劃:還有一些委婉
的說法,表謙、表敬的詞語等等。平時要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等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來
推敲。本題要求選擇“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D項,“廬山”不是五岳之一,應將“廬山”改為“恒山”。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
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在細節上做文章。同時防止命題陷阱,如:張冠李戴、曲解文意、
因果倒置、無中生有等。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0
C項,曲解文意,“最后碑文由劉祁寫好”的說法不當。根據原文“祁即為草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
既成,以示若虛,乃共刪定數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應是:劉祁(于是)就草定了碑文,交給了元好問,元好問
不中意,于是自己撰寫碑文寫成以后給王若虛看,共同刪定幾個字,但只是直接敘述事件經過罷了,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見的八種句式:省略句、判斷句、賓語前置句、
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被動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古今異義詞語、通假字、
古代文化常識等。最后還要找好有助得分的關鍵詞。同時,了解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信(準確)、達(通暢)、雅(有文采)。
掌握翻譯的方法:留(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保留不譯);換(用現代的詞去替代相應的古代的詞);補(補出文中省略了的
語句,補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刪(把無實在意義的文言虛詞刪去);調(把文言文倒裝句,調整為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的句式)。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斷句——串譯——完善。
第(1)句采分點:“輩”,是復數概念,譯為“類、等”;“恃”,仗恃、依靠;“忤”,頂撞、忤逆;“讒構”,
用讒言構陷。
第(2)句采分點:“屬”,動詞,撰寫;“白”,告訴;“其無”,還是不要,表祈使語氣;“讓”,謙讓,推辭。
【點睛】
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瀏覽一遍。初步明確是“什么時間、什么人、
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等,對全段的內容有個粗略的了解,讀懂六七成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
要一下子全讀懂,一般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
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憶,運用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實詞、虛詞、句式、活用、倒裝、
特殊句式等),解決、完成較容易做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層次去認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
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參考譯文:
王若虛字從之,是豪城人。從小聰穎慧悟,好像老早就跟文學打交道似的。承安二年中經義科進士第,調任都州
錄事,歷任管城、門山二縣縣令,都有愛民的政績。任期滿,百姓不分老幼都來挽留送行,過了幾天才能出發。因人
推薦,被召入朝廷任國史院編修官,升為應奉翰林文字。奉命出使夏國,還朝后被任命為同知河州軍州事,留下來擔
任著作佐郎。正大初年,《宣宗實錄》編撰完成,升為平涼府判官。不久,召入期任左司諒,后來又調為延州刺史,入
朝擔任直學士。天興元年,金哀宗奔走到歸德。第二年春天,崔立之變發生。小人們都附和他,請求為他建功德碑,
翟奕假借尚書省的命令召王若虛作碑文。當時翟奕一類人依仗權勢,作威作福,有人稍稍頂撞他們,他們就進讒言,
羅織罪名,使那人立即被殺害。王若虛料定自己必死無疑,私下對左右司員外郎元好問說:“現在召我作碑文,我不
順從就會被殺害,作了就會敗壞名節,聲譽掃地,不如一死為好。雖然如此,我還是姑且用道理說服他們。”于是
告訴翟奕等人說:“丞相功德碑應當把什么事寫進去?”翟奕等憤怒地說:“丞相以京城歸降大元,使上百萬的百姓
得以活命,這不是功德嗎?”王若應說:“學士的職責是代王立言,把撰寫功德碑稱作是代王立言,可以嗎?況且丞
相既然以京城歸降,那么朝廷百官都是丞相門下的人。自古以來,難道有門下之人為主帥歌頌功德,而能使后代人相
信嗎?”翟奕等人不能強制他,于是召太學生劉祁、麻革等趕到尚書省,元好問、張信之將立碑的事告訴他們,說:
“大家的意見是請你們二位撰寫碑文,而且已經報告給鄭王(崔立)了,希望二位不要推辭。”劉祁等堅決推辭離去。
以后幾天,不斷催促,劉祁就草定了碑文,交給了元好問,元好問不中意,于是自己撰寫,寫成以后給王若虛看,共
同刪定幾個字,但只是直接敘述事件經過罷了。后來元軍入城,功德碑最終沒有建立。金國滅亡后,他改穿平民服裝
向北回到鎮陽,與渾源劉郁東行游歷泰山,來到黃觀峰,在萃美亭歇息,環視同游的人說:“我在塵世中沉淪了一生,
沒有料到晚年卻到達仙人的洞府,果真能夠在此山終老,我的愿望就完全實現了。”于是叫他的兒子王忠先回去,派
兒子王恕往前走,察看山路平坦險峻的情形,于是垂足坐在一塊大石上,坐了很久,閉著眼睛便去世了,時年七十歲。
所著文章叫《慵夫集》、《海南遺老集》,各有若干卷,流傳于世。
2、D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應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加點虛詞
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的用法,然后根據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虛詞前后詞語的詞性來分析用法。
D項,兩個“與”都是動詞,結交,親附。
A項,第一個“以”是介詞,憑借;第二個“以”是介詞,用、拿。
B項,第一個“為”是語氣助詞;第二個“為”是動詞,以為、認為,
C項,第一個“因”是介詞,通過、經由;第二個“因”是動詞,沿襲。
故選I)。
【點睛】
虛詞的辨析方法如下:一、關注詞性差異。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
改變,明確這一點,不僅能在學習的時候做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答題時也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而高效的思
路。三、理解用法本質。應該說大多數虛詞的用法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積累,多總結,熟練掌握并不難,但
對其中一些虛詞的重要用法,如果沒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質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題時丟分。
四、結合具體語境。考試答題時,面對試卷中陌生的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合具
體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
3、1.C
2.A
3.B
【解析】
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境;注意對
近義成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
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
第一處,精益求精:比喻已經很好了,還要求更好。勵精求治: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第一處的對象為“工
匠精神”,不指國家,故應選用“精益求精”;
第二處,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覺到很新鮮。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冉用老
眼光去看他,對象指人。第二處的對象為“作品”,不指人,故應選用“耳目一新”;
第三處,美不勝收:形容好的東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過來,強調“美”。數不勝數:數都數不過夾,形容數量極多;
很難計算,強調“量”。第三處所言是“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給人的是審美感受,故應選用“美不勝收”。
故選C。
2.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時可運用緊縮法,先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提取出
主干(主語、謂語、賓語),檢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干沒語病,再檢查附加成分,看修
飾語與中心詞之間的搭配有無毛病,修飾語內部是否存在語序不當的問題。要仔細琢磨,推敲。
題中B項,“給后人感受到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錯,介詞使用不當,將“給”改為“讓”或“使
C項,“不僅這些作品帶給人藝術的享受”錯,關聯詞位置錯,應當是“這些作品不僅”,“給后人感受到刺繡藝術
巧奪天工的魅力”錯,介詞使用不當,將“給”改為“讓”或“使”;
D項,“不僅這些作品帶給人藝術的享受”錯,語序不當,關聯詞語所帶分句是同一主語時,關聯詞應該放在主語的
后面,應改為“這些作品不僅“。
故選A。
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有效的答題技巧:閱讀全文,了解文段性質和內容,確定中心;分清
句間上下文的邏輯關系,確定句子的性質,根據上下文的語境,填上與前文或后文相照應的語句;注意標點符號的暗
示作用:含義、選詞、句式。題中,根據上文“中國當代的刺繡畫較之歷代,無論是題材、技法、色彩,還是針常、
綴帛”,按時間順序應先古后今,按工藝流程應先繼承學習,后創新發展,排除AD;按照語言藝術,“傳承”與“循
古”對仗,“創新”與“發展”對仗,氣勢更足,更加積極向上,排除C項。
故選Bo
【點睛】
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
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
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
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
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
4、D
【解析】
本題考查提煉語意的能力。“提煉語意”就是將內容豐富的長語段或圖表,按要求濃縮成語言簡潔、意思明了的短語
或句子。本題要求解析語段,弄清語段結構,理清語段層次,提取語段的中心。
本題,關注最后一句關聯詞“卻”,主旨句為“發現東北亞古文化中明顯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某些因素,其發源地或
表現得很集中的地區,并不是黑龍江,而是遼寧。”主旨句強調文化發源地”和“遼寧”。
故選D。
【點睛】
提煉語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層取舍法。這是提煉語意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步驟是:首先給段落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然后辨
別主次,留主舍次;最后連綴語句。
2.歸納主干法。每一個語段都應該是圍繞一個中心內容展開的,這就是語段的“向心性”。準確把握語段有這樣幾種
途徑:①找中心句,一般情況下,中心句會出現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聞,則導語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組合關鍵句
或短語;③用自己的話提煉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內容、主旨,常運用此法。
3.定義歸納法。善于用最簡潔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說明。
4.提取關鍵詞法。所謂“關鍵詞”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現文段主體內容的“詞眼”,提取關鍵詞就是找出主體內容的
“詞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關鍵詞也要通過壓縮來完成。
5、1.D
2.①本詩頸聯以柳遇春風,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蕩如春風。表現了當時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一派太平盛世的
景象。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中的“柳”以樂景反襯出戍邊士卒離家征戰的痛苦之情。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
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
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歌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本題中D項,“給人清新婉麗之感”表述錯誤。本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氣象博大,給讀者以高華雄整的美感。
故選D。
2.本題以比較閱讀的形式,來考查意象的作用。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要求,然后分別根據詩歌的內容,來
分析意象的含義和作用,最后得出答案。
本詩中,頸聯“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寫景兼抒情。梅花飄落,柳葉新發,正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季節。
皚皚“白雪”,陣陣冷香,青青柔條,絲絲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萬象更新又給人以希望。柳遇好
風,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蕩如春風。表現了當時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而“昔我往矣,楊
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中的“柳。是在戍邊士卒離家征戰時候的環境描寫,作者以樂景反襯出戍邊士卒離家征
戰的痛苦之情。
6、杜鵑聲里斜陽暮錦江春色來天地關河冷落此心吾與白鷗盟黃沙百戰穿金甲陰晴眾壑殊峰
巒如聚波濤如怒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
的直接默寫。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本題是直接填
寫上下句,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比如“暮、錦、鷗、壑、巒”等字詞。
【點睛】
此類試題解答時,要看清要求,答題時從最有把握的題做起;要看清出處,根據出處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語
句。確定語句后,默寫要注意易錯字、生僻字及語氣詞的寫法,學生記憶時應該結合詩句的意思。
7、1.B
2.C
3.C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能快速找出題目各選項在文
章中的對應句子并進行比對,得出正確結論。
B項,“作家對民眾的仁慈‘溫情’更具有現實精神和人道情懷”錯誤,第二段“一方面,是仁慈和‘溫情’,具體
表現為‘惟歌生民病’的現實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情懷”,看不出來兩者之間的比較。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論證的分析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結構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
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
C項”……并重點分析了二者間的關系”錯誤,文章主要是“公共性”與中國文學之間的關系,比如“受這樣的‘舍
生取義’的觀念影響,中國以《史記》為典范的史傳敘事和小說敘事,以‘杜詩'為代表的詩歌抒情,在面對權力的
時候,總是表現出一種醒世獨立的寫作精神和亢直不撓的批判勇氣,表現出一種中國式的‘公共性‘品質”。
故選C。
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先要對作品有整體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
理解作品內容,把握作者觀點。解答本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確定答案。
A項,”……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學公共性的品質”錯誤,不全面,第一段“要求寫作者積極介入公共生活,表現
自己對時代生活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判斷”,可知還要“表現自己對時代生活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判斷”。
B項,"……對中國文學寫作的影響程度是一樣的”錯誤,第二段“在中國儒家的文化元典《禮記》里,就建構了'天
下為公'的觀念。后來的《呂氏春秋》對‘天下觀’的闡釋愈加深入,也愈加進步“,可知不一樣,
D項,”……看重的是與作者在創作中所體現的‘憂哀’情懷和反諷精神”錯誤,無中生有,最后一段相關信息“可
以說,正是屈原、司馬遷和杜甫他們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時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國人特有的‘憂哀'情懷和反
諷精神來寫作,來建構中國文學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終抵達與人類經驗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
們的文學受到中國讀者的歡迎”,可知中國文學作品“最終抵達與人類經驗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所以
受歡迎。
故選C。
【點睛】
論述類文本閱讀考核的重點基本是文中的重點概念、信息的篩選與整合、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歸納內容要點
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題點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內涵、外延上;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
現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性的考核;論點、論據和論證重點在判斷論點,分析論點和論據的關系,辨析論證方法和梳
理文章的結構思路;歸納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基本的設錯類型有混淆范圍、
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問、張冠李戴、論點論據不配、論證方法錯誤、結構
分析錯誤等。
8、1.D
2.A
3.B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關于原
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要求選出的是“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A項,“西方不同的倫理學派表達不同且特征各異”錯誤,縮小范圍。由原文“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 年個人借款合同范本
- 1東莞勞動合同標準文本
- 分包配合費協議書
- 內退協議合同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全新房地產租賃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房東與租客安全協議范文
- 入伙協議合同樣本
- 修路砍樹補償合同樣本
- 內資股東轉讓合同
- 個體招工免責合同樣本
- 人教五四 六年級 下冊 語文 第五單元《中國有能力解決好吃飯問題 第二課時》課件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聯考物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
- 放射醫學檢查技術及操作規范
- 《南非綜合簡要介紹》課件
- 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認識20~99》全部教案(共3課時)
- 2025年中國高壓注射器行業發展策略、市場環境及前景研究分析報告
- 寧德時代供應商申請入庫教程
- 手術患者轉運交接課件
- Unit+6+The+power+of+plants+大單元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