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1 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村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1古詩詞三首《清平樂-村居》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認識“鋤"剝”等2個生字,會寫“茅"檐”等6個字,初步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清平樂·村居》。

3.通過朗讀并結合想象理解、拓展聯讀、補充資料等方式,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與美好,體會詞人對和諧鄉村生活的喜愛以及愛民愛國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并結合想象理解、拓展聯讀、補充資料等方式,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與美好,體會詞人對和諧鄉村生活的喜愛以及愛民愛國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比讀——初感詞韻

1.談話導入,揭示詞題

同學們,唐詩宋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詩中的鄉村風景讓人沉醉。詞中的鄉村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詞—《清平樂·村居》。(板書課題)

2.比讀詩詞,發現異同

朗讀要求:

自由朗讀這首詞,讀準字音、讀通詞句。

對比思考:同是寫鄉村風景,這首詞和前二首詩有什么異同?

(1)指名朗讀,關注字音、節奏。

(2)交流反饋,根據學生的發現相機點評并補充長短句、詞牌名、上下闋、押韻等相關知識。

3.反復誦讀,初感詞韻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感受詞的節奏美。

(2)展示交流讀、拍手齊讀,感受詞的韻律美。

二、研讀——漸悟詞情

過渡: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如此。

1.讀出畫面,描繪“村居”

讀著讀著,你肯定看到很多鄉村生活的畫面,老師想把這幅村居畫描繪出來,誰來說說畫上應該畫哪些景物?

預設:茅屋、小溪、青草、一對白發夫妻、大兒、中兒、小兒、一塊豆田、幾只雞、一片長滿蓮蓬的荷塘……

2.讀出情感,喜愛“村居"

讀著讀著,你一定也感受到詞人對鄉村生活的情感,如果用詞中的一個字來表達這種情感,你會用哪個字?(喜)

3.小組合作,探究“喜”因

那詞人喜歡鄉村的什么呢?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詩人喜愛“村居"的原因,并在交流反饋中理解詞意。

(1)一“喜”:少有所樂。

預設:詞人最喜歡的是翁媼家淘氣的小兒子,他正趴在溪頭的草叢里,從剛摘的蓮蓬里剝蓮子吃。(出示: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①討論: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小兒?

②回憶聯讀:請回顧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句,感受兒童的自由快樂。

③小結:捉蝴蝶、采白蓮、放風箏、斗蟋蟀……這些都是兒童的快樂,詞人最喜歡的也

正是這種少有所樂。(板書:少有所樂)

(2)二“喜":壯有所為。

預設:詞人喜歡的還有大兒和中兒。大兒子在溪東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

(出示: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①追問:農民干農活是很正常的事,為何這么正常的事也能讓辛棄疾這么喜歡呢?

②補充朝代背景、影視資料并展開思辨:

辛棄疾的家鄉山東被金人占領,那里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很多人起兵反抗,辛棄疾當年也是起義人員之一。

③小結:原來,這里的青壯年不用去外地打工,也不用去參軍打仗。能在自己家鄉勞作,也是很難得的幸福,這真是壯有所為啊。

(板書:壯有所為)

(3)三“喜”:居有所安。

預設:詞人喜歡的還有鄉村的居住環境。我仿佛看見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地流著,溪邊長滿了碧青的小草,一座低矮的茅草屋依水而建。(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①出示課文插圖:好一幅“村居美景圖"呀,怎不叫人心生歡喜呢?齊讀這句詞。

②拓展聯讀:茅屋、小溪都是非常典型的山村景物,歷代文人墨客也很喜歡把它們寫入詩詞中,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

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啤ね踅ā渡骄印?/p>

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啤づ岫取断印?/p>

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宋·蘇軾《山村五絕》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明·王守仁《龍潭夜坐(滁州作)》

……

③討論:讀著這些詩句,你有什么感覺?

④小結:是的,茅屋、清溪這種意象往往給人帶來寧靜和美好的感覺。居住在這里,非常安心,這就是居有所安,看來作者喜歡的正是這居有所安。(板書:居有所安)

(4)四“喜”:老有所依。

預設:我覺得作者看到一對白發的老婆婆老伯伯正坐在茅屋前喝酒聊天,他們用吳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讓人沉醉,所以很喜歡。(出示: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①欣賞歌曲《聲聲慢》(吳語版),了解吳音的嬌軟動聽。

②請杭州本地的同學用方言互相逗趣、互相夸獎,感受“相媚好"溫馨幸福的氛圍。

③思辨:吳音的確很好聽,但辛棄疾是個山東大漢,這種吳儂軟語他真的聽得懂嗎?他喜歡的到底是什么呢?

④小結:是呀,他不一定聽得懂吳音,但是這里的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飲酒逗樂、悠然自得的幸福他感覺到了,這種老有所依的生活是歷代中國人的追求呀,怪不得連辛棄疾都要陶醉其中了。(板書:老有所依)

4.感悟詞情,吟誦助興

少有所樂、壯有所為、居有所安、老有所依,原來這就是辛棄疾所喜愛和向往的鄉村生活呀。

(1)帶著你的感悟讀一讀,感受詞情美。

(2)跟著吟誦視頻聽一聽,感受詞韻美。

(3)借助節奏圖譜吟一吟,感受詞境美。

三、聯讀—深識詞人

過渡:辛棄疾詞中描繪的農村生活就在他閑居的地方,所向往的生活就在身邊,他應該非常滿意現狀吧?(預設:學生意見不一。)

1.拓展讀詞,發現“憂愁”

那我們就去他的詞作里一探究竟。(出示

辛棄疾同時期的詞《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從這兩首詞里,你讀出了什么?

預設:辛棄疾似乎很憂愁,而且做夢都在戰場上殺敵。

2.制造沖突,引發思辨

(1)提出問題:辛棄疾對和諧鄉村生活的喜愛與其做夢都在戰場上殺敵的情懷是否存在矛盾?他憂愁的又是什么?

(2)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索的資料和教師整理的資料,從辛棄疾的個人經歷、時代背景等方面進行分析,發表觀點。

小結:是呀,在《清平樂·村居》里,作者對和諧幸福的農村生活的喜愛和向往,正是他希望天下百姓尤其是被金人所占據的中原百姓都能安居樂業的心聲。《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里他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镀脐囎印殛愅x壯詞以寄之》抒發了他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

3.再識詞人,升華主題

此刻,我們想象一下,當辛棄疾在江西上饒看到如此安寧祥和、幸福和諧的鄉村生活,當他提筆寫下《清平樂·村居》時,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板書:國)

至此,你仿佛看到了一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