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1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1頁
專題01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2頁
專題01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3頁
專題01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4頁
專題01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山東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REEN

BUSINESS中考一輪講練測模塊一中國古代史2025

主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與發展中國古代史概覽(史前時期至1840年)主題線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與發展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七年級上冊七年級下冊多元

統一

多民族國家政治中央集權和皇權專制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城市文化思想、科技、藝術民族關系邊疆的鞏固和民族關系對外交往兩條絲綢之路中國古代史概覽(史前時期至1840年)主題線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與發展中國古代史時空線索中國古代史思維導圖GREEN

BUSINESS中考一輪講練測專題01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01命題趨勢02知識導圖03考點突破04大單元情境設計知識點一

遠古人類知識點二

原始農耕生活2.1原始農業的產生2.2

河姆渡/半坡居民知識點三

遠古的傳說3.1良渚、陶寺古城3.2傳說中炎帝和黃帝3.3禪讓制目錄CONTENTS知識梳理+素養拓展+真題演練課標導航+命題角度時空定位+網絡構建大單元主題+情境創設+解題分析史料的價值及應用命題趨勢·目標導航課標導航通過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命題角度文明起源/古代農業/民族認同/華夏族形成/史料實證/文明和國家的產生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距今約160萬年距今約100萬年距今約70萬-20萬年距今約3萬年距今約1萬年距今約7000年距今約6000年距今約5900-4400年距今約5300-4300年距今約4300-4000年五六千年前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早期農業出現河姆渡遺址仰韶文化代表——半坡遺址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大汶口文化炎黃堯舜禹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文明進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部落聯盟時代時空定位·知識導圖舊石器時代遠古時期的人類或活動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中華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史前時期良渚古城陶寺古城遠古傳說早期國家炎帝、黃帝→堯舜禹(禪讓制)河姆渡遺址(長江流域)部落聯盟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代表群居生活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大汶口文化(黃河流域)氏族社會多元一體發

展發

展時空定位·知識導圖知識點一

遠古人類知識點二

原始農耕生活2.1原始農業的產生2.2

河姆渡/半坡居民知識點三

遠古的傳說3.1良渚、陶寺古城3.2傳說中炎帝和黃帝3.3禪讓制考點突破·知識導圖早期人類時間地點生產狀況意義(地位)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山頂洞人距今約170萬年距今約160萬年距今約100萬年距今約70萬—20萬年距今約3萬年云南省元謀縣陜西藍田湖北鄖陽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知道用火,能制作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骨器,會磨光和鉆孔技術;愛美;人工取火能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會使用火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知識點一

遠古人類共同點:①都處于舊石器時代;

②都以采集狩獵為生,過著群居(集體)生活;

③都會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元謀人門齒化石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打制石器北京人山頂洞人會磨光和鉆孔技術;有愛美意識用化石判斷體質進化情況;用打制石器判斷工具使用能力;用灰燼判斷用火能力史料實證素養拓展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韓非子》①環境惡劣;生產力水平低下②群居生活材料二: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遺址堆積厚40多米,1921年一1927年先后發現3枚古人類牙齒化石。1929年,我國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此后又相繼發掘出土4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動物化石。此外,還發現了成堆的灰燼、炭塊和燃燒過的角、骨、石頭以及大量的樹籽。①使用打制石器②捕獵、采集③使用火并保存火種④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依據。史料實證

歷史解釋閱讀材料,材料展示了原始人類什么樣的生產生活狀況?素養拓展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進行采集和狩獵的時代。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制石器,以出現農業、制造陶器、飼養家畜、修建村落為特征的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農耕定居素養拓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工具的革新(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如圖是2021年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5頁的一幅圖。這幅圖反映了(

)CA.北京人已經懂得了人工取火 B.北京人正在燒烤水牛等家畜C.北京人學會了用火改善生活 D.北京人燒烤的食物中有甘薯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北京人遺址中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出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甘薯在16世紀傳入中國看不出來燒烤了什么真題演練知識點二

原始農耕生活(1)主要作物。(2)農作物種植、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定居生活,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時間區域作物地位距今10000年左右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長江中下游稻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發現于中國北方地區粟和黍奠定物質基礎[微點撥]人類之所以能過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在中國古代,生產力發展通常表現為生產工具的改進,伴隨著原始農業的產生,人類有了比較固定的食物來源。2.1原始農業產生要素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區房屋樣式生產工具生產狀況距今約6000年黃河流域陜西西安半坡村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農業:種植粟;畜牧業:飼養豬、狗;打獵捕魚手工業:制作陶器和樂器;會紡織、制衣距今約7000年長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干欄式房屋磨制石器(骨耜)農業:種植水稻:畜牧業:飼養豬狗和水牛手工業: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河姆渡-豬紋陶缽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房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知識點二

原始農耕生活2.2河姆渡、半坡居民◎碳化稻粒

朱漆器

豬紋陶缽玉訣玉管骨哨

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石錛(bēn)陶塤大汶口隨葬品——成套陶器人面魚紋盆素養拓展史料實證考古是研究原始社會的主要依據大汶口遺址出土的同一墓地兩個墓葬坑仔細觀察上圖,你能獲取什么信息?從這些信息當中能得出什么結論?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隨葬眾多,有的隨葬品寥寥無幾。這表明當時同一群體內部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素養拓展史料實證(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果要了解中國原始農業發展狀況,最可靠的史料應是(

)A.神話傳說

B.甲骨卜辭

C.遺跡遺存

D.史書記載C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可信度最高,遺跡遺存屬于一手史料。真題演練(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右圖是在浙江發現的一粒距今一萬年的碳化稻米。這一發現再次印證了(

)BA.稻米是當時最主要的食物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國南方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D.使用耒耜提高了水稻產量只憑一粒稻米,無法驗證材料沒有出現北方種植粟,無法得出結論未涉及水稻栽培工具根據題干在浙江(南方)發現稻米,可以得出結論。真題演練(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研究表明,野生動物被飼養后,體態和骨骼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分析下圖信息可知(

)BA.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畜的國家B.河姆渡人已經學會飼養家畜C.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國家D.河姆渡人的食物以豬肉為主“最早”一詞太過絕對題干研究動物飼養情況的變化,與陶器無關河姆渡稻作農業發達,除豬外,還飼養其他動物,無法得出結論。根據題干河姆渡出土陶豬形態和原始家豬形態,可以得出結論。真題演練(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原始農耕文化的產生,是人類向文明社會過度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選項不能體現我國原始農耕文化豐富內涵的是(

)A.稻

B.粟

C.黍

D.玉米D真題演練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北方原始居民種植粟和黍玉米是明朝時期從南美洲引進的時間大約5000多年前過程

意義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良渚古城

時間、地點距今約5300—4300年,浙江余杭地位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陶寺都城時間、地點距今約4300—4000年,山西襄汾地位陶寺都城遺址的發現,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意義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知識點三遠古的傳說3.1良渚、陶寺古城(新增)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私有財產產生貧富分化出現階級分化國家產生炎帝黃帝蚩尤炎黃聯盟華夏族漢族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其他部落敗敗

后人尊稱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是“炎黃子孫”。炎帝(神農氏):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制作樂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黃帝(軒轅氏):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明弓箭。倉頡創造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會繅絲紡織。家國情懷炎帝和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創造精神,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的精神。華夏族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知識點三遠古的傳說3.2傳說中炎帝和黃帝家國情懷大禹治水的精神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了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他化水害為水利,使老百姓受益,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他堅持不懈,有責任心,勇于創新方式方法,尊重自然規律等。堯舜禹鼓勵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總結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水患,因治水有功,被尊稱為“大禹”。現實意義:用人發揚民主,任賢選能,以天下為己任。依次成為部落的首領民主推薦,首領沒有特權

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核心是選賢任能“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史記·夏本紀》典故:三過家門而不入知識點三遠古的傳說3.3禪讓制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材料一:“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針,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禮記·禮運》①皇帝、指南車、涿鹿之戰②認識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從而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①禪讓制;世襲制材料三: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①各民族交融而成②多元一體良渚古城遺址城墻分布圖陶寺遺址平面示意圖良渚古城、陶寺古城遺址的發現,表明四五千年前長江下游、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素養拓展

史料分類按載體分為:實物史料(遺留物件)文獻史料(文字材料)口述史料(口頭講述)按價值分為:第一手史料(當時當世)第二手史料(后人研究)素養拓展北京人頭蓋骨化石(2024·山東東營·中考真題)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采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水患,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部落聯盟首領是(

)A.黃帝

B.炎帝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