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文化知識介紹_第1頁
傣族文化知識介紹_第2頁
傣族文化知識介紹_第3頁
傣族文化知識介紹_第4頁
傣族文化知識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認/識/少/數/民/族傣族DAIZU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匯報人:xxx時間:20XX.X

目錄CONTENTS傣族那些事01傣族歷史發源02傣族傳統服飾03傣族美食知多少04傣族文化一覽05認/識/少/數/民/族傣族那些事PART.01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傣族那些事傣族發源至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兩個地區。其中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口居多,傣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視大象、孔雀為吉祥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故有“水的民族”的簡稱。01傣族(羅馬字母:Dai),又稱泰族(泰文:lnu,羅馬字母:Thai)、撣族(羅馬宇母:Shan)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傣族分布在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家2000年,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15.9萬人。02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余的散居在景東、景谷、寧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邊疆傣族地區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03認/識/少/數/民/族傣族歷史發源PART.02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唐朝史書中將傣族稱之為“黑齒”、“茫蠻”、“白衣”,宋朝史書仍然沿用了這些稱呼,清朝直接以“擺夷”稱呼傣族,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傣族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成份。對于泰國泰族的歷史起源地,自初并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和文化遺跡。但是在泰國早期的文化、歷史發展軌跡中,泰族族源流傳著幾種不同的說法。傣族歷史發源從兩個民族的歷史淵源來看,傣、泰同源。據《史記》《漢書》等漢文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世紀,與傣族有關的記載就在中國歷史中出現。這個時候的“傣族”先民,在史書中被稱之為“滇越”;在《后漢書》中,又將傣族先民稱為“撣”,同時又將華南各個民族合稱為“百越”,由這一稱呼可以看出,傣族與中國古代的百越有著濃厚的族屬淵源。傣族歷史發源第一種認為泰族起源于中國北部。許多歷史學家推測,由于居住在中國北部的傣族受到漢族的壓迫,只能南遷至中南半島,這才形成了生活在泰國的泰族。第二種根據目前泰國北部地區泰族考古發掘資料顯示,生活在泰國的撣系民族,甚至還有生活在越南的京族,其實都是由中國南方原有的百越群體居住逐步演化而來。當今歷史資料推測可知,傣、泰兩族實屬同根同源,則泰族發源于中國傣族的可能性較大。二者所屬國家不同,雖不能將傣、泰兩族視為同一個民族,但其民族族源來講,在古代當屬同一民族!認/識/少/數/民/族傣族傳統服飾PART.03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傣族傳統服飾女性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德宏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后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制花腰帶系筒裙而得名“花腰傣”。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繡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傣族傳統服飾男性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條腿需兩天,文全身需七至八天。認/識/少/數/民/族傣族美食知多少PART.04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傣族美食知多少燒烤是國內當下最流行的飲食方式,但西雙版納的燒烤獨具特色,這里燒烤是分開的,燒是燒,烤是烤!傣族的燒就是包燒,不用鍋具器皿,而用鮮嫩的芭蕉葉為烹飪工具,把要燒的食物包在其中,置于火塘上烤熟,芭蕉葉不但能鎖住食材的水分香味,還夾帶著絲絲清香,吃起來清爽不油膩,別具風味,雞、鴨、魚、肉、各種青菜、蘑菇等食材都可以用來包燒。傣味燒烤在國內享有盛名。香茅草烤魚和香茅草烤雞傣族傳統名菜。01/獨具特色的傣族燒烤“舂筒不響,吃飯不香”。“舂”是西雙版納傳統的美食制作方式,以木棒為杵,以石臼為器,隨著木杵的上下揮動,舂”出來的酸辣清香就會彌漫在空氣中,魚、蝦、雞腳、豬皮、黃瓜、酸木瓜、芒果、山楂,只要你能想到的食材,都可以放進杵臼中舂一舂。例如舂雞腳、舂肉干、舂涼粉、舂木瓜02/“舂”出來的美味傣族美食知多少在西雙版納,萬物皆可“涼拌”,在小檸檬汁、小米辣、大芫荽這三大佐料的作用下,各種酸辣可口,帶點微甜的各種開胃涼拌菜別提有多好吃了。傣族的“撒撇”非常有名氣,撒撇中又以牛撒最為出名,吃了可清熱解毒和健脾開胃。03/萬物皆可“涼拌”傣族的主食以大米為主,西雙版納的傣族尤其喜歡糯米,到了版納一定要品嘗這里富有特色的糯米飯。菠蘿紫米飯、香竹糯米飯、手抓飯等是傣族的特色糯制食品。04/“傣族風味飯傣族的油炸食品是該民族獨特的美食,比如油炸牛皮,炸青苔、炸昆蟲、炸冰激凌,來到西雙版納是不可不嘗的。云南“蟲宴”頗負盛名,油炸昆蟲中的昆蟲富含蛋白質和卵磷脂,是傣族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雙版納有60多種昆蟲可以食用,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在西雙版納的街頭,油炸昆蟲這種小吃隨處可見。05/風味獨特的傣族油炸食品認/識/少/數/民/族傣族文化一覽PART.05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傣族文化一覽傣族重大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關門節”在七月中旬,正值農忙時節,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以食物、鮮花、銀幣、紙幣等獻佛。“關門節”要持續三個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開門節”為止。潑水節是傣族最盛大的節日是傣歷新年節,按照傳統習慣,這天清早,人們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結束后傣族人民相互潑水送祝福就開始了。重大節日傣族文化一覽傣族孔雀舞舞歷史悠久,據明代《南詔野史》記載,“婚娶長幼跳蹈,吹蘆笙為孔雀舞”。孔雀舞,傣語叫“戛洛勇”,意為孔雀跳,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傣族象腳鼓舞中傣語稱“凡光”,因形似象腳而得名,擊奏膜鳴樂器。形制大小不一。是傣族流行最廣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傳統民族舞蹈。它有獨舞、對舞、群舞等多種表演形式,可在多種場合表演或自娛。孔雀舞、象腳鼓舞比禮花、鞭炮還要刺激和好玩一放高升。“高升”意為步步高升、風調雨順,它是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時的一項重要活動。不論潑水節或是在除舊迎新的時候,都要放高升。高升是由竹子等天然植物和火藥經過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火箭。傣族人民會在逢年過節和重要儀式上使用高升作禮花,增加節日氣氛。放高升傣族文化一覽傣族的紡織歷史悠久。其中傣族織錦最為出名!傣錦是一種古老的紡織工藝,圖案的設計是通過熟練的紡織技巧創造出來的,多是單色面,用緯線起花,對花紋的組織非常嚴謹。其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艷麗,堅牢耐用。傣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它的圖案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