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6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6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6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時作業6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時分層作業(六)(建議用時:20分鐘)[合格基礎練]1.鴉片斗爭時,在三元里抗英斗爭中,鄉紳何玉成在其一詩中寫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纖國憂。”可見當時的一些鄉紳()A.初具民族主義觀念 B.主動指揮了鴉片斗爭C.飽讀儒家經典著作 D.已經走在近代化前列A[材料“上以纖國憂”說明當時的一些鄉紳具有愛國意識,故A項正確;三元里抗英斗爭是人民群眾自發的,故B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飽讀儒家經典著作,故C項錯誤;材料只是反映當時的一些鄉紳保家衛國的意識,不能反映走在近代化前列,故D項錯誤。]2.“東溝海戰天如墨,炮震煙迷船掀側。致遠鼓楫沖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下列與此詩相關聯的歷史事務是()A.鴉片斗爭 B.其次次鴉片斗爭C.中日甲午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斗爭C[“致遠鼓楫沖重圍”聯系“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黃海戰役中殉國,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是中日甲午斗爭。]3.“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边@首詩贊頌了()A.左宗棠收復新疆 B.曾紀澤收回伊犁C.劉永福抗日斗爭 D.鄧世昌英勇海戰A[從材料中“大將籌邊”“湖湘子弟”“玉關”等信息可以推斷是指左宗棠收復新疆。]4.下面是甲午斗爭期間中日雙方參戰士兵體格調查表。據此可推知()項目年齡(歲)身高(cm)體重(kg)胸圍(cm)呼吸伸縮差(cm)肺氣容量(ml)握力(kg)日兵21.4165.160.8884.9510.36363141清兵29.8166.6554.7589.510.24312931A.清軍戰斗素養落后日軍B.軍人體質確定斗爭結局C.清朝不夠重視軍隊建設D.清軍戰斗精神不及日軍C[材料反映的是中日雙方參戰士兵體質狀況,不能反映出戰斗素養狀況,故A項錯誤;軍人體質對斗爭結局有確定影響,但不起確定作用,故B項錯誤;從中日雙方參戰士兵體質對比來看,清軍體質落后,說明清朝不夠重視軍隊建設,故C項正確;從中日甲午斗爭過程來看,清軍戰斗精神不及日軍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5.據記載,在攻陷涿州前,義和團從沒有對鐵路、電線桿進行過特地破壞。到涿州后,為防止清軍的進剿,義和團才動手破壞鐵路。這表明義和團()A.對于外來文明沒有排斥B.對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轉移了斗爭的主要矛頭D.放棄了“扶清滅洋”初衷B[A項與史實不符;“到涿州后,為防止清軍的進剿,義和團才動手破壞鐵路”表明義和團對清王朝沒有放松警惕,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義和團轉移了斗爭的主要矛頭和放棄了“扶清滅洋”的初衷,C、D兩項錯誤。]6.列強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斗爭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國,而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也是實行瓜分的有利時機,但在《辛丑條約》中卻沒有割地等相關條款。這說明()A.義和團運動取得了確定成效B.列強“以華治華”方針失效C.列強最大化維護在華利益D.中國民族危機漸漸趨于緩和A[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國的安排,故A項正確;《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故B項錯誤;據材料“但在《辛丑條約》中卻沒有割地等相關條款”可知,列強在華利益并沒有實現最大化,故C項錯誤;《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的民族危機加重,故D項錯誤。][等級過關練]7.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發布上諭:“前經左宗棠創議改立行省,分設郡縣,業據劉錦棠詳晰陳奏,由部奏準?!账h,添設甘肅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員?!贝松现I的意義在于()A.驅除了阿古柏的侵略勢力B.使清政府在對俄談判中處于主動地位C.是新疆歸屬中心政府的起先D.有利于清政府加強對新疆地區的限制D[依據時間“1884年”和材料內容“改立行省,分設郡縣”“添設甘肅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員”等可知,此上諭體現的是1884年清朝在新疆設立行省,推行郡縣制度的邊疆政策。這更有利于中心政府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聯系,促進了西北邊疆的開發,故本題選D項。]8.孫中山認為,義和團運動是“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其勇銳之氣,殊不行當,真是令人驚異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行殲滅的”。這說明孫中山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是()A.否定其排外主義 B.贊揚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贊揚又有否定 D.全面贊揚與確定C[由“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可知,孫中山否定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而“其勇銳之氣……不行殲滅的”反映出孫中山贊揚其反侵略精神。]9.甲午之役,民族之殤。對此,史學家陳旭麓說:“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遍喿x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旅順陷后,海軍提督丁汝昌褫職,仍統海軍駐威海,兵艦既弱,坐守而已。日艦集大連灣,將襲威海,先攻登州,陷榮成。日艦二十五艘環威海口外。海軍方新敗,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臺不能守,命卸巨炮機件以歸,免資敵,戴宗騫持不行。無何北臺陷,宗騫奔劉公島。日軍踞炮臺,以臺之巨炮俯擊澳內兵艦……海軍水手并登岸,噪出,鳴槍過市。聲言向提督乞生路,劉公島中大擾。諸洋員請姑許乞降,以安眾心,汝昌不行。軍士露刃挾汝昌,汝昌仰藥死。諸將推洋員托汝昌之名,作降書。日軍受降。材料二當中國盛時,日本不敢與抗。咸豐庚申中英之戰,敗釁,英、法、俄、美并為有約之國,日本不得與……是役(甲午斗爭)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中國乃不國矣?!陨喜牧险幾詶钏伞吨袊焚Y料選編》(1)依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戰戰場態勢的特點,歸納北洋艦隊失敗的主觀緣由。(2)依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斗爭中國戰敗所造成的危害。(3)結合19世紀末20世紀初相關史實,對“深重的災難同時又是一種精神上的強擊”這一論斷加以說明。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關鍵詞“戰場態勢”,然后從材料一中“坐守而已”“先攻登州,陷榮成。日艦二十五艘環威??谕狻笨梢愿爬ǔ龃鸢福黄浯涡栆琅f從材料一中“并匿不出”“戴宗騫持不行”“聲言向提督乞生路”“諸洋員請姑許乞降”“軍士露刃挾汝昌”等信息歸納北洋艦隊失敗的主觀緣由。第(2)問依據材料二“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中國乃不國矣”等信息概括戰敗的危害。第(3)問聯系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關史實,主要從民族意識的覺醒、政治運動等方面加以說明。答案:(1)特點:敵攻我守(被動挨打);海陸交織(局處海嵎)。緣由:北洋艦隊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