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區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1頁
西藏地區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2頁
西藏地區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3頁
西藏地區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4頁
西藏地區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6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藏地區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4年)【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節選自《愚公移山》)【乙】仆①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②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③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④。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⑤。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節選自《與元九書》,有刪改)【注】①仆:我。②諳:熟悉,知道。③遑:閑暇。④胝:老繭。⑤鄉賦:地方舉行的鄉貢考試。21.用“/”標出文中波浪線句子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22.下列各項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雜然相許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D.始齔

十五六始知有進士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2)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記。24.從[甲][乙]兩文中,你得到了學習方面的哪些啟示。【參考答案】21.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22.D23.(1)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改變(2)我雖然嘴上不能說話,心里卻已經默默記住了24.示例:要有堅定的目標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愚公雖年且九十仍立志移山,不懈努力。還要勤奮刻苦,如文中“我”自小刻苦學習,不遑寢息。同時,應從小培養學習興趣,早做準備,為實現目標不斷努力。【導語】這兩段文言文展示了毅力和勤勉的重要性。甲文中的愚公以堅定的決心,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想要移山,體現了堅忍不拔的精神。乙文通過作者自身年少時的學習經歷,描述了在艱苦條件下以苦學力文取得進步的過程。兩者均說明了在面對困境和追求目標時,持之以恒和毅力是關鍵。而愚公移山和作者的努力學習,雖然形式不同,但都為讀者提供了關于不懈追求的啟示。2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考中以后,雖然專注于科舉考試,也不廢棄寫詩。“既第之后”表示一個時間節點,即考中之后,可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后面應稍作停頓。“雖專于科試”表明考中后的一種狀態,即雖然專注于科舉考試,這里是一個完整的表述。“亦不廢詩”則進一步說明在專注科試的同時也不放棄詩歌創作,與前一句形成轉折關系,也應單獨斷開。故斷句: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2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將近/況且;B.贊同/表約數,左右;C.聰明/恩惠;D.都意為“才”;故選D。2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1)汝:你;固:頑固;徹:通達,這里指改變。(2)仆:我;雖,雖然;言,說;記,記住。24.本題考查感悟啟示。從甲文來看,愚公年且九十卻有著“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的堅定目標,面對智叟的嘲笑也不放棄,帶領家人持之以恒地移山。這啟示我們在學習中要有堅定的目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動搖。就像我們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難題,但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如考上好學校、掌握一門技能等,就有努力的方向。乙文中,作者自小對“無”“之”字默記于心,五六歲學詩,十五六歲知進士后苦節讀書,晝夜不輟,以至于口舌生瘡、手肘長繭。這體現了勤奮刻苦的重要性。學習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能懈怠。同時,作者從小接觸文字、學習詩歌,說明從小培養學習興趣很關鍵,早做準備能為日后實現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我們也應在學習中培養興趣,早早規劃,不斷努力。【參考譯文】【甲】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九十歲了,面對著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行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呢?”眾人紛紛說:“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敲石頭,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也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點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改變,連寡婦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灣上的智叟無話可答。【乙】我出生六七個月的時候,乳母抱著我在書屏下面玩,有人指著“無”字和“之”字給我看,我雖然嘴上說不出來,心里卻已經默默記住了;后來有人問我這兩個字,即使試驗十次百次,我也能準確地指出來。到了五六歲就開始學習寫詩,九歲時就熟悉聲韻。十五六歲才知道有進士,于是刻苦讀書。二十歲以來,白天學習作賦,夜里學習書法,中間又學習作詩,沒有閑暇休息。以至于嘴里生了瘡,手肘磨出了老繭。這大概是因為刻苦學習寫文章造成的,自己又感到悲哀。

家里貧窮,多有變故,二十七歲才參加地方舉行的鄉貢考試。考中以后,雖然專注于科舉考試,也不廢棄寫詩。(2024年西藏)【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節選自《出師表》)【乙】后世唯諸葛武侯有伊尹①風味。其草廬三顧而后起,與耕莘②聘幣③,已略相類。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不別治生,以長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觀此言,則其視富貴為何等物!故先主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見孔明肝膽,其肯發此言!

(節選自《鶴林玉露》)[注]①伊尹:商朝開國元勛之一。②耕莘(shēn):相傳伊尹未遇湯時耕于莘野,隱居樂道。③聘幣: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④不別治生,以長尺寸。沒有別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2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23、解釋下列加點字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攘除奸兇

③已略相類

④故先主臨終謂之曰

2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②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25、結合【甲】【乙】選文簡要概括孔明的忠心表現在哪些方面。(3分)【參考答案】22、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23、①身份卑微、見識短淺。②鏟除。③相像。④所以。24、①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②繼承父位的嫡長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他沒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25、孔明的忠心表現在:知恩圖報,盡職盡責,一心為主,不圖私利。【參考譯文】【乙】后世認為只有諸葛亮有伊尹的風采。他被(劉備)三顧茅廬之后才出仕,與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大致相似。看他告訴后主劉禪說:"我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兒子兄弟的吃穿用度,都有剩余。我在外面為官,沒有別的安排,沒有別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到死的那天,不會讓倉庫里有多余的絲織品,糧倉里有多余的糧食,辜負陛下。"由這些話來看,他視富貴是何等東西!所以劉備臨終前對他說:"繼承父位的嫡長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他沒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不是劉備與諸葛亮肝膽相照,他愿意說這話!(2022年西藏)桃花源記陶淵明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③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6.下列對文中句子節奏的劃分,錯誤的一項是()A.武陵人/捕魚為業 B.復行數/十步C.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D.尋/病終17.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意思。(1)漁人甚異之_______________(2)黃發垂髫_______________(3)便要還家_______________(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漁人進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據課文內容,請概括桃花源的美好體現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6.B17.(1)對……感到驚異(2)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3)同“邀”,邀請(4)先前的18.(1)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2)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晉朝了。19.(1)自然環境:美麗富饒;(2)社會環境:安定平和;(3)生活狀況:安居樂業;(4)精神狀態:自由快樂。【解析】【16題詳解】本題考查劃分句子朗讀節奏的能力。劃分句子朗讀節奏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語法知識進行劃分。B選項句意:又向前走了很多步,“數十步”是數量詞,中間不能斷開,正確的朗讀節奏為“復行/數十步”;故選B。【17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漁人對此感到十分驚異。異:對……感到驚異;(2)句意: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3)句意:村中人于是便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請;(4)句意:就沿著原路回去。向:先前的。【18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乃(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語境確定詞義。【19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關鍵語句分析概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寫的是自然環境,美麗富饒;“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寫的是社會環境,安定平和;“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寫的是桃源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勞作、服飾與外人無異,他們安居樂業;“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寫老人和孩子的精神狀態,他們無憂無慮,快樂自由。【參考譯文】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武陵郡有一個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劃著小船外出打魚,)沿著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遠。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兩岸幾百步以內(全是桃樹),中間沒有別的樹,綠草如茵,香氣襲人,(風一吹來)桃花紛紛落下。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又往前劃,想找到那片林子的盡頭。(他找到)林子的盡頭,(發現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頭,山腳下有個小洞,隱約好像有點光亮。(漁夫)于是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起初山洞非常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狹窄的隧道)突然(變得)寬闊敞亮了。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里)能互相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逍遙快樂。村中人見了漁夫,竟然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夫詳細地回答了他們。村中人于是便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和兒女及鄰居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夫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朝,晉朝了。漁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的人)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來招待他。停留了幾天,就告別離開了。桃花源里的人囑咐他說:“不要對外面的人說(這里的情況)。”漁夫離開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原路回去,沿路處處做上標記。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見了太守,述說了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最終還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劉子驥,是志向高潔名士。他聽說了這件事,興致勃勃地計劃前往。結果(計劃)還未實現,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探尋桃花源的人了(2020西藏)①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0.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 (2)人恒過過: (3)衡于慮衡: (4)而后喻喻:21.下列加點詞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A.苦其心志B.無案牘之勞形C.曾益其所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