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及簡析)_第1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及簡析)_第2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及簡析)_第3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及簡析)_第4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及簡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第一部分(13分)某學校應團委的要求,開展了以“探尋青春足跡賡續青春薪火”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同學們通過演講、設計板報、制作宣傳手冊等方式參與其中。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11分)下面的文字是演講稿件中的部分內容。請閱讀文段,完成任務。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是先鋒隊,共青團是突擊隊,少先隊是預備隊。入隊、入團、入黨,是青年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中國共產黨始終向青年敞開大門,熱情歡迎青年源源不斷成為黨的新鮮血液。共青團要履行好以團帶隊政治責任,著力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相(xián)接、相貫通。②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已過百年。百年征程中,一代代青年人披荊斬棘,百折不撓,砥礪前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完美的詮釋了他們的精神。百年征程中,一代代青年人烙下了奮斗的印記:國難當頭的奔走吶喊,抗日戰場的殲擊頑敵,新中國建設中的激情踴躍……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青年先鋒隊的旗幟。③時代總是把歷史責任(fù)予青年。一代又一代青年以其青春理想、青春奮斗、青春活力,成為推動祖國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力量。從妙手回春的搶險救災前線,到形勢嚴(jùn)的疫情防控一線;從盡顯風采的奧運賽場,到保家衛國的戍邊哨卡……新時代的青年人主動作為、勇挑重擔,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沖鋒陷陣,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3分)①xián接②fù予③嚴jùn(2)給下面加著重號的字注音。(2分)①百折不撓②殲擊(3)文段③中的四個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A.妙手回春B.盡顯風采C.保家衛國D.沖鋒陷陣(4)“血液”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有:①簡稱血。人或高等動物體內循環系統中的液體組織,暗赤或鮮紅色,有腥氣,對維持生命起重要作用。②比喻主要的成分或力量等。請你結合上面文段內容,寫出“新鮮血液”在這里的意思:。(2分)(5)文段③中的畫線句子有一處表達欠妥,請你修正。(2分)2.(2分)同學們準備用下面文字作為宣傳手冊的結束語,請結合文段內容補全標題,你認為最恰當的一項是()胸懷天下才可大展宏圖共青團要幫助青年人早立志、立大志,從內心深處厚植對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同時,共青團要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胸懷“國之大者”,擔當使命任務,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A.志存高遠方能登高望遠 B.乘風踏浪搏擊滄海橫流 C.青春年華釋放耀眼火花 D.跬步啟風雷大展登云志第二部分(57分)3.(8分)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文化的記憶是有形的。她在泥土深處的杯盞里,也在消逝遠去的煙火中。如果用畫來描繪,她是詩人筆下“山氣日夕佳,①”的悠然從容,是“微動漣漪,②”的歡喜雀躍,是“③,山山唯落暉”的落寞孤寂,是“無可奈何花落去,④”的微妙細膩。她在杜甫“⑤,恨別鳥驚心”的嘆息里,在杜牧“⑥,自將磨洗認前朝”的沉思里,在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⑦”的眺望里,亦或是在李清照“興盡晚回舟,⑧”那美麗的錯誤里。4.(6分)古代詩歌閱讀。雁門太守行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1)《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特點是用色彩描寫戰爭。首句用“”字,展現敵人來勢洶洶的戰斗場面;頷聯用“”從視覺角度突出戰斗殘酷悲壯;頸聯用“紅”和“霜”冷暖色彩對比,渲染了環境的惡劣。(2分)(2)《雁門太守行》的結尾句和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都寫到了燕昭王在黃金臺招賢納士的典故,表達的感情是否一致,請結合兩首詩內容具體說明。(4分)5.(16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告子下》)【乙】昔西伯拘羨里,演《周易》;孔子厄①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②有《國語》;孫子臏③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選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注釋]①厄:受困。②厥:乃,才。③臏:古代的一種酷刑。【丙】貞觀①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②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③,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⑤,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⑥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選自《貞觀政要?卷一?論政體》)[注釋]①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②煬(yáng)帝:楊廣,隋朝的皇帝。③黷(dú)武:濫用武力。④夙(sù)夜孜孜:夙,早晨;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樣子。⑤稔(rěn):莊稼成熟。⑥本根:樹的根基。(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汝之不惠已而之細柳軍B.懼其不已也征求無已不能自已C.行拂亂其所為法家拂士拂袖而去D.國恒亡名存實亡河曲智叟亡以應(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人恒過③不韋遷蜀,世傳《呂覽》(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②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4)簡要說明【甲】【乙】兩篇文章中人物經歷的相同點。(3分)(5)【甲】文提出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請結合【丙】文的內容說說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4分)6.(8分)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相關任務。【材料一】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橋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極少出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盧溝橋在我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歷史上,也是值得紀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國軍隊在此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材料二】造橋藝術根據不同環境、不同功能創造了多種橋的形狀。比如,十七孔橋望柱上幾百個大小各異、栩栩如生的獅子,就是同時在橋的欄板透空雕刻,極其精美,可謂石雕藝術的頂峰之作。橋,尤其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橋梁,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藝術品。古典園林注重水景藝術的設計,“有水的地方就有橋,有橋的地方就有景。”橋往往是水景的形勝之處,為古典園林藝術增色。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頤和園的十七孔橋、玉帶橋,北海的永安橋、三折玉帶橋,等等。【材料三】貴州六盤水,隨著牂牁(zāngkē)江大橋和烏蒙山特大橋這兩個控制性橋梁工程的快速推進,納晴高速有望在明年全線通車。悠悠牂牁江畔,雄偉的牂牁江大橋橫臥于江上,橋面距江面最高距離380米,在世界百座高橋中排名第十一位。登上相當于88層樓高的晴隆岸主塔,兩座高塔之間的“貓道”懸掛空中,,好不壯觀。作為懸索橋上部結構施工的重要高空作業通道,“貓道”架設完成并順利通過驗收,為大橋早日建成按下加速鍵。40公里外,烏蒙山與阿志河之間,主橋跨徑270米的烏蒙山特大橋正在陡峭的峽谷地帶初顯模樣。據貴州公路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底烏蒙山特大橋將完成主拱圈吊裝,2024年7月竣工后成為世界第一座大跨徑鋼桁—混凝土組合拱橋。今年以來,全國多項橋梁工程加快施工建設。跨江河,越湖海,穿峽谷,連群山……一座座橋梁在大江南北拔節生長,不斷續寫新的壯美篇章。(1)下面哪一幅素描勾勒的是盧溝橋?請結合材料一的內容,做出判斷并簡要說明理由。(3分)(2)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橫線處依次選填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A.光彩奪目嶄露頭角B.惟妙惟肖引人矚目C.惟妙惟肖嶄露頭角D.光彩奪目初顯模樣(3)從上述三則材料可以看出,中國橋梁既有結構的盧溝橋、外觀的十七孔橋,又有設計的跨海穿山大橋,不斷在創新中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智慧與才能。(每空限2個字)(3分)7.(14分)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墻頭上的那株草①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過后,墻頭上鉆出了一株不知名的草。②草籽是怎么到墻頭上去的呢?是被四處游蕩的風兒吹上去的,還是被調皮的小鼠銜上去的,抑或是被在墻頭上玩耍或在空中飛過的鳥兒屙上去的?不管怎樣,這粒草籽的頑強萌發,又讓這個世界多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又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抹生命的綠色。③這株小草立足于由混凝土和紅磚黏合而成的堅硬磚墻之上,扎根在貧瘠得不能再貧瘠的磚縫之中,卻萌出了芽,拔出了莖,抽出了葉,站在高高的墻頭上向世界昭示著生命的綠色與蓬勃,這真是一個生命奇跡。④一天下午,突然怪云四合,雷電交加。暴風瘋了一般掃蕩著一切,院中那棵粗壯穩重的老棗樹在風中狂舞,有的屋瓦竟然像紙片一樣被狂風吹起。⑤一會兒,風小了,鴿卵一樣大小的冰雹像一枚枚炸彈從天而降,擊打著大地上的一切,一會兒的工夫就蓋嚴了地面。冰雹累了,停了,緊接著暴雨又降臨,并且越下越起勁,沒有絲毫停下來的樣子。⑥大雨幾乎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走到院子里。院子里一片狼藉,積水還能沒過腳踝。我走近墻頭看去,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草竟然還在,但已經被摧殘得不像樣子了:它的身軀歪在一邊,只靠幾絲根須和墻頭相連,大部分的莖節已經斷折,葉子殘缺不全。⑦過了幾天,那株小草又站起來了!雖然站得有些吃力,甚至站得有些狼狽,但畢竟站起來了!⑧天上的雨好像都在那天下完了,此后許久沒有下雨。太陽懸在萬里無云的天空,不知疲倦地炙烤著大地,大地幾乎都冒煙了。土地已經龜裂,莊稼的葉子已經耷拉下來并開始卷曲,宣告著它們的奄奄一息。墻頭就像一面燒紅的鏊子,熱得不敢往上放手。小草蔫頭耷腦,忍受著烈日和鏊子的暴曬熬煎。⑨小草的葉子在日漸變黃蜷縮,到后來纖細的莖也在慢慢變黃,看來生命正在慢慢逃離它的軀殼。不久,小草的莖葉完全變黃了,沒有一點兒生命的跡象。⑩終于下雨了,我又心有不甘地看了看那株草,它依舊黃黃的,一絲一毫的生機也沒有,看來它真的死了,再也活轉不過來了。?又過了幾天,我發現小草的根部好像透出了一點兒綠色。我走近幾步,揉了揉眼睛仔細觀看,不錯,那確實是彰顯生命色彩的綠,盡管只是那么一點點,盡管是那樣的讓人不易察覺。這點綠逐漸蔓延,終于在根部又萌出了新芽,繼而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到了秋天,它開花了。花是那么小,那么不鮮艷,甚至讓人懷疑那是否是花。但它不在乎別人對它的看法,也不在乎有沒有欣賞者,照樣開得轟轟烈烈。?如今,我已搬離了那個小院,遠離了那個墻頭和墻頭上的那株草,但那株草還常常走進我的夢里。(1)結合文本內容,填寫適當的四字詞語。(3分)墻頭上的那株草歷經生命的洗禮,它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萌發生長,在狂風暴雨中,在中莖葉枯黃,在雨后的日子萌出新芽,,在秋天開出小花。(2)說說第③段中加點詞語“生命奇跡”的含義。(不超過20個字)(3分)(3)賞析第④段的劃線句子。(4分)(4)結合全文,說說為什么那株草還常常走進作者的夢里。(4分)8.(5分)人無精神則不立。勇于探索、持之以恒、求真務實……這些精神都帶給人勇毅前行的力量。請你結合《紅星照耀中國》或《昆蟲記》的相關內容,說說你從中獲取的精神力量。(要求:指出精神力量,敘述相關內容,100字左右)第三部分(50分)9.(50分)半命題作文。汪曾祺在雨中“看見”了生活的美好,朱自清在背影里“看見”了父愛的深沉,茅盾在白楊樹上“看見”了抗日軍民的堅強不屈……看見,需要眼睛,更需要用心去感悟,這樣我們才能從細微之處體會生活的美好,從身邊親人、朋友的付出和幫助中體會人間的真情,從自然景物中體會人生的哲理……請以“看見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請將作文題目補充完整,寫在答題卡上。(2)作文內容積極向上。(3)字數在600﹣800之間。(4)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答案及簡析1.-(1)答案:①銜;②賦;③峻簡析:根據拼音寫漢字,需平時多積累詞匯。“銜接”的“銜”意為連接;“賦予”的“賦”有給予之意;“嚴峻”的“峻”表示嚴厲、嚴肅。-(2)答案:①náo;②jiān簡析:給加點字注音,要準確掌握常見字讀音。“撓”只有“náo”這一個讀音,常見詞組如“不屈不撓”;“殲”讀“jiān”,不要誤讀為“qiān”。-(3)答案:A簡析:“妙手回春”通常用于形容醫生醫術高明,能使病人康復,用在“搶險救災前線”不恰當。“盡顯風采”“保家衛國”“沖鋒陷陣”分別從展現風貌、守護國家、勇敢戰斗方面,與相應語境搭配合理。-(4)答案:青年成為黨的新生力量簡析:結合“中國共產黨始終向青年敞開大門,熱情歡迎青年源源不斷成為黨的新鮮血液”可知,這里把青年比作“新鮮血液”,即青年是黨不斷發展的新生力量。-(5)答案:將“青春奮斗”和“青春活力”調換位置簡析:原句中“青春理想、青春奮斗、青春活力”存在邏輯順序不當的問題,按照一般認知,先有理想,憑借奮斗,展現活力,所以應調整順序。2.答案:A簡析:文段強調青年人要早立志、立大志,“志存高遠”體現樹立遠大志向,與“胸懷天下”結構和表意匹配;“方能登高望遠”與“才可大展宏圖”句式一致,且表意連貫,都表達有志向才能有更廣闊發展空間的意思。3.答案:①飛鳥相與還;②驚起沙禽掠岸飛;③樹樹皆秋色;④似曾相識燕歸來;⑤感時花濺淚;⑥折戟沉沙鐵未銷;⑦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⑧誤入藕花深處簡析:本題考查古詩文名句默寫,需準確記憶詩句內容,注意易錯字。如“禽”“戟”“藕”等,平時背誦時要重點關注。4.-(1)答案:黑;燕脂(紫)簡析:《雁門太守行》中“黑云壓城城欲摧”的“黑”字,用烏云壓城的景象,形象展現敵人來勢洶洶;“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燕脂(紫)”,描繪戰士鮮血在夜間凝結的顏色,從視覺突出戰斗殘酷悲壯。-(2)答案:《雁門太守行》結尾句借用典故,表達將士們渴望被重用,忠君報國的情感;《登幽州臺歌》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情感,二者不一致。簡析:《雁門太守行》中“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將士們愿為君王恩遇拼死作戰,體現忠君報國;《登幽州臺歌》中詩人登樓遠眺,感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抒發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憤。5.-(1)答案:B簡析:A項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汝之不惠”的“之”也是用于主謂之間;“已而之細柳軍”的“之”是“到,往”的意思。B項中,“懼其不已也”“征求無已”“不能自已”的“已”都表示“停止”。C項中,“行拂亂其所為”的“拂”是“違背,阻撓”;“法家拂士”的“拂”通“弼”,輔佐;“拂袖而去”的“拂”是“甩,抖”的意思。D項中,“國恒亡”“名存實亡”的“亡”是“滅亡”;“河曲智叟亡以應”的“亡”通“無”,沒有。所以選B。-(2)答案:①所以;②常常;③被貶謫簡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故”表因果關系,解釋為“所以”;“人恒過”中“恒”修飾“過”,表示頻率,意為“常常”;“不韋遷蜀”中“遷”結合語境,是官員被貶謫到蜀地。-(3)答案:①內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奮起。②治國好比栽樹,樹的根部不搖擺,才能枝葉茂盛。簡析:①句中,“困于心”即內心困惑;“衡”通“橫”,梗塞、不順;“作”是奮起。②句中,“夫”是句首發語詞;“猶”是“好像”;“本根”指樹根。-(4)答案:都歷經磨難,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簡析:甲文舜、傅說等六人出身卑微,歷經艱苦磨難后被任用;乙文中西伯、孔子等人也都遭受囚禁、困厄等磨難,卻在困境中著書立說,有所成就,他們經歷相似。-(5)答案:示例:【甲】文通過列舉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這個觀點在【丙】文中再次得到印證。唐太宗親眼看到隋煬帝因荒淫無道、濫用武力而導致亡國滅身的事實,所以他從中吸取教訓,勵精圖治,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簡析:甲文觀點是憂患使人謀求生存,安樂導致滅亡。丙文中隋煬帝貪圖享樂、窮兵黷武致國家滅亡,唐太宗吸取教訓,勤勉治國,讓百姓安樂,從正反兩面體現“生于憂患,死于安樂”。6.-(1)答案:甲。甲圖中石拱為半圓形,與材料一中“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一致;甲圖中橋面接近直線,與材料一中“橋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一致。簡析:根據材料一描述,盧溝橋由11個半圓形石拱組成,橋面平坦與河面平行。甲圖符合這些特征,乙圖石拱形狀或橋面特征與材料不符。-(2)答案:B簡析:材料一描寫盧溝橋石柱上獅子,“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能準確表現獅子雕刻的生動形象;材料三寫“貓道”懸掛空中引人注意,“引人矚目”意思是吸引人們注意,比“嶄露頭角”更合適,“嶄露頭角”側重于突出人的才華。-(3)答案:堅固;精美;領先簡析:材料一提到永定河發水時盧溝橋極少出事,體現其結構堅固;材料二說十七孔橋望柱上獅子雕刻精美;材料三牂牁江大橋、烏蒙山特大橋在高度、結構等方面突出,反映我國跨海穿山大橋設計領先。7.-(1)答案:歷經摧殘;烈日暴曬;蓬勃生長簡析:文章寫小草在狂風暴雨后被摧殘;之后經歷烈日炙烤莖葉枯黃;最后雨后重新萌出新芽,蓬勃生長。根據文章情節發展填寫對應詞語。-(2)答案:小草在磚縫中頑強生長,展現出生命的頑強與蓬勃簡析:小草生長環境惡劣,在混凝土和紅磚黏合的堅硬磚墻、貧瘠磚縫中,卻能發芽、抽莖、長葉,這就是“生命奇跡”的體現。-(3)答案:該句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將暴風比作瘋子,形象地描繪了暴風的猛烈和瘋狂;同時將屋瓦被吹起比作紙片,突出了風的力量之大。整個句子生動地表現了暴風雨的肆虐和威猛。簡析:“暴風瘋了一般”把暴風當作瘋子,“有的屋瓦竟然像紙片一樣被狂風吹起”把屋瓦比作紙片,從人的瘋狂狀態和物體輕薄狀態,分別體現暴風的猛烈和力量大,渲染暴風雨肆虐氛圍。-(4)答案:那株草常常走進作者的夢里,是因為它立足于貧瘠的磚縫中,歷經風雨、干旱等磨難,依然頑強生長,展現出生命的奇跡。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作者,讓他對這株草充滿了敬意和懷念,因此常常在夢中回想起它。簡析:文章圍繞小草艱難生長展開,它在惡劣環境和多次磨難下存活、生長,其頑強生命力和堅韌精神觸動作者,成為作者記憶深刻、時常回想的對象。8.答案示例:示例一:讀書給我以力量。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看到紅軍長征時面對缺醫少藥,斷糧欠餉,皚皚雪山,無邊草地等困難,毫不懼怕,勇往直前,最終成功到達陜甘蘇區。他們那份對理想的執著,對信念的堅持帶給我無窮的力量,使我遇到挫折仍然能夠持之以恒,勇敢前行。示例二:讀書給人以知識,在沒讀《昆蟲記》之前,我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更不知道雄性螳螂會犧牲自己,讓雌性螳螂吃掉自己,繁衍后代。現在我全知道了,讀書讓我的知識更加豐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