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分類匯編:透鏡及其應用(第01期)(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分類匯編:透鏡及其應用(第01期)(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分類匯編:透鏡及其應用(第01期)(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分類匯編:透鏡及其應用(第01期)(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分類匯編:透鏡及其應用(第01期)(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3透鏡及其應用

中考新趨

【跨學科實踐】

1.(2024?山西)如圖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與正常眼球對比圖。關于該患者的晶狀體及視力

矯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患者眼球正常眼球

A.對光的會聚能力太強,需佩戴近視眼鏡

B.對光的會聚能力太強,需佩戴遠視眼鏡

C.對光的會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視眼鏡

D.對光的會聚能力太弱,需佩戴遠視眼鏡

【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患者眼球中的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

的前方,形成近視眼,因此應戴近視眼鏡即凹透鏡加以矯正。

故選Ao

【中考新考法】

2.(2024.山東煙臺)學習小組對于眼睛視物原理進行了探究實踐。請你觀察圖甲中照相機

和眼睛的構造,把照相機與眼睛功能類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光圈/

膠卷

表乙

照相機?_膠卷光圈

眼睛晶狀體和角膜②.③一

【答案】鏡頭視網膜瞳孔

【解析】[1]⑵[3]根據圖可知,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鏡頭;

視網膜相當于膠卷(底片);瞳孔相當于光圈,調節光線的射入量;眼瞼相當于快門,快門

打開才能有光線進入;快門與眼瞼的作用是相同的。

【結合生活實際】

3.(2024?湖北武漢)實驗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圖甲中,點燃蠟燭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

鏡”)就是根據該成像特點制成的。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為了

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學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僅將光屏向移動一段距離;

方案二:僅換用焦距較的凸透鏡。

(2)某同學利用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觀察指紋,保持指紋到眼睛的距離為40cm不變,將

凸透鏡調整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紋正立放大的像,此時該同學的眼睛通過凸透鏡

在另一側能成(填“倒立縮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照相機左大倒立放大

【解析】(1)口]由圖甲可知,物距大于像距,點燃蠟燭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根據

凸透鏡成像,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根據該成像特點制成的。

⑵[3]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則物距變大了,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的

規律,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以將光屏向左移動一段距離。若不移動光屏,因凸

透鏡焦距越大,折光能力越弱,因此可換用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使像推遲會聚,從而呈現在

光屏上。

(2)[4]由題意可知,凸透鏡的焦距為20cm,指紋到眼睛的距離為40cm,即等于2倍焦距,

手指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則眼睛到凸透鏡的距離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根

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物距在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因此此

時該同學的眼睛通過凸透鏡在另一側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新科技新情境】

4.(2024?江蘇蘇州)如圖甲所示是公共場所的宣傳投影燈,裝在高處的投影燈照在地面上

出現圖案,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光源

圖片

鏡頭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圖案是光在地面發生了漫反射

B.該投影燈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

C.調小鏡頭與圖片的距離圖案變小

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虛像

【答案】A

【解析】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圖案是光照在粗糙地面向各個方向反射即發生了漫反射,故

A正確;

B.該投影燈利用凸透鏡將較小的圖案放大為較大的像,應用了當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位

于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與照相機原理不同,故B錯誤;

C.凸透鏡成實像時,當物距變小時,像距會變大,像也變會變大,故調小鏡頭與圖片的距

離圖案變大,故C錯誤;

D.地面上能看到放大的圖案,是實像,故D錯誤。

故選Ao

中考真題速遞

考點1透鏡

1.(2024?安徽)據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

火。”這種利用冰透鏡向日取火的方法,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如圖所示,若把

冰塊制成的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將太陽光看成平行光,冰透鏡的焦點為居請在圖中完成光

路。

【解析】根據凸透鏡對光的三條特殊光線可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向焦點會聚

2.(2024?山東濱州)根據圖中的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解析】根據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可知,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平行于

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過焦點

3.(2024?四川宜賓)如圖所示,根據透鏡對光的作用,將圖中三條光線補充完整。

【解析】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

向延長線過焦點;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過光心的光

線傳播方向不變

4.(2024?重慶B卷)在圖中,畫出平行于凸選鏡主光軸的入射光線AB經透鏡折射后的光

線.

【答案】

【解析】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

5.(2024?四川達州)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在水面發生反射和折射,

請完成光路圖。

-?一?-?-

FOF

【解析】凸透鏡光線有會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將會聚于焦點,當光線

達到水面時水面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與水面的交點即為入射點,先作出法線,法線與入

射光線的夾角為入射角,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水面上方作出反射光線,再根據光線與法

線在空氣中的夾角大于在水中的夾角,在水面下方作出折射光線

考點2生活中的透鏡

6.(2024?河北)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如圖所示,

在平靜的水面,橋與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以下的像與“倒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B.放大鏡成像C.照相機成像D.平面鏡成像

【答案】D

【解析】“倒影”的形成利用的是平面鏡成像原理,屬于光的反射。

A.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故A不符合題意;

B.放大鏡成像利用的凸透鏡成像原理,屬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題意;

C.照相機成像利用的凸透鏡成像原理,屬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題意;

D.平面鏡成像利用光的反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2024?甘肅白銀)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本鏡看書

A.手影游戲

D.4棱鏡色散

【解析】A.用放大鏡看書時,書本上的字變大了,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

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

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故B不符合題意;

C.平靜水面上山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

D.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被分解為絢麗的七色光,說明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這是

光的色散現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8.(2024?江蘇鹽城)“嫦娥六號任務”搭載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為月面探測提供服務,

通過反射激光進行精準測量定位。以下光現象與其原理相同的是()

A.三棱鏡分解太陽光B.竿在陽光下形成影子

C.放大鏡把字放大D.

【答案】D

【解析】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通過反射激光進行精準測量定位,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A.三棱鏡分解太陽光是光的色散現象,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

B.竿在陽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放大鏡把字放大是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題意;

D.丹頂鶴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9.(2024?四川達州)光,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溫暖,讓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下列有關光現

象的描述母誤的是()

A.甲圖中射擊時要求“三點一線”,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

B.乙圖中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在白屏上呈現彩色光帶,說明

丙圖中通過平靜的湖面可以看到廊橋在水中的倒影,這是光

D.

【答案】D

【解析】A.射擊時要求“三點一線”,即槍口、準星和靶心在同一直線上,這是利用了光的

直線傳播原理,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色光,這是光的色散現象,說明太陽光是由多種色

光混合而成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通過平靜的湖面可以看到廊橋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故C

正確,不符合題意;

D.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0.(2024?四川廣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會利用磨光的銅鏡來觀

察自己的像。下列現象與銅鏡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B.水中的倒影

|天空中的彩虹

【答案】B

【解析】銅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A.水膜中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是光的折射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現象,故B符合題意;

C.手影游戲,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是光的折射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2024?重慶A卷)如圖所示,智能快遞車正在運送包裹,用戶通過人臉識別取貨。下列

分析正確的是()

A.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折射

B.地面出現快遞車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等大的虛像

【答案】B

【解析】A.用戶看見快遞車,是因為光在它表面發生了反射,故A錯誤;

B.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

C.智能快遞車上的攝像頭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工作,故C錯誤;

D.人臉識別時,人通過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

故選B。

12.(2024?福建)我國某新型戰斗機配有光電搜索跟蹤系統,系統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

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視網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體在

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A.倒立、縮小的實像B.倒立、等大的實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D.正立、放大的虛像

【答案】A

【解析】A.根據題意可知,系統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視網

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人眼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似,這說明光電搜索跟蹤系統和照相機

的原理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體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

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

B.倒立、等大的實像,可以用來測焦距,故B不符合題意;

C.倒立、放大的實像,是投影儀的原理,故C不符合題意;

D.正立、放大的虛像,是放大鏡的原理,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13.(2024?江蘇鹽城)五一假期,小紅和同學到公園游玩。她看到的花是紅色的,是因為紅

花反射了光;水鳥離開水面,向空中飛去,在水中像的大小像離水面的距離:

小紅用相機拍下眼前這美麗的景色,是因為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透鏡。

【答案】紅不變變大凸

【解析】[1]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紅花反射紅光,所以呈現

紅色。

⑵水鳥在水中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可知,水鳥離開水面,向

空中飛去,在水中的像大小不變,像離水面的距離變大。

⑶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考點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4.(2024?山東臨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

圖所示時,光屏上承接到燭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則()

A.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10.0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燭焰倒立、放大的實像

C.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將蠟燭移至45.0cm刻度線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答案】C

【解析】AB.如圖,物距和像距

u=30cm>If

f<v=10cm<If

聯立以上兩式解得

5cm<f<10cm

凸透鏡的焦距不可能為10cm,此時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縮小到實像,故AB不

符合題意;

C.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物距和像距互換,根據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倒

立放大的實像,故C正確;

D.將蠟燭移至45.0cm刻度線上,物距為5cm,小于焦距,此時燭焰成虛像,光屏上不能

承接到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5.(2024?上海)光具座上有凸透鏡、光屏及發光源各一個。當光屏和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

時,此時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物理王把光屏沿著光具座移動5cm后,再次移動光源的位

置使成清晰的像。對于該像的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一定成放大的像B.可能成縮小的像

C.成像可能比原來小D.成像一定比原來小

【答案】B

【解析】CD.當光屏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貝U

7<v=10cm<2/,

此時解得

5cm勺40cm

把光屏沿著光具座靠近凸透鏡5cm時

v=10cm-5cm=5cm</

光屏不成像;

把光屏沿著光具座遠離凸透鏡5cm后,再次移動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則

f<v=10cm+5cm=15cm<2f

像距變大,物距變小仍為心多根據“物近像遠像大”的成實像規律,成像大小變大,但只是

比原來變大了,故CD錯誤;

AB.當心4時,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B正確。

故選B。

16.(2024?云南)(多選)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若此時光屏上成清

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照相機是利用該成像原理制成的D.投影儀是利用該成像原理制成的

【答案】BC

【解析】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

同,投影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故選BC。

17.(2024?新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若

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填“5.0”或“15.0”)cm位置時,移動

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填“縮小”或“放大”)的像。若使光屏上能呈現清晰

的等大的像,選用的凸透鏡的焦距最大為cm。

【解析】口]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要能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則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物距

一定到大于一倍焦距,即10cm,故選擇15.0cm。

⑵當物距等于15.0cm時,物距在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光具座總長度為100cm,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實像,一定物距等于像

距等于兩倍焦距,即

w+v=4/=100cm

因此焦距最大為25cmo

18.(2024?江蘇連云港)小明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距離凸透鏡10cm的白紙上呈現一個

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鏡的焦距為cm。如圖是他用該凸透鏡觀看書本上“中

國夢,,三個字時的情況,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國”字,小明需要將凸透鏡書

本(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和書本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是。

【答案】10遠離小于10cm

【解析】[1J平行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

的距離為焦距,所以根據題意可知此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⑵[3]因為想要看到正立的像,所以可知此時凸透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放大鏡利用的是當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所以想看到正立的“國”字,凸透鏡和書

本的距離應小于10cm,而當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時,物距越大,像距越大,成的虛

像越大,所以可知想要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國''字,小明需要將凸透鏡遠離書本,但是距離不

能大于10cm。

19.(2024?四川廣安)愛動手愛思考的小軍,在做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后,又選用

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進行拓展探究。

(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為光源,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

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凸透鏡焦距為cm;(要求估讀)

(2)在實驗過程中,當物距為5cm時所成像與生活中的所成像的規律相同;(寫出一

種即可)

(3)蠟燭隨著燃燒而變短,小軍發現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動,從而影響了實驗的進行,

如圖乙所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你認為他最合理的調整方法是;

A.只需將光屏適當上移B.只需將凸透鏡適當下移

C.將光屏和凸透鏡都適當下移D.以上操作均可行

(4)小軍認為在實驗過程中用蠟燭作為發光體除容易變短外,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

如。(寫出合理的一條即可)

【答案】10.0放大鏡AB見解析

【解析】(1)口]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得到一個

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即為焦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則焦距為

f=40.0cm-30.0cm=10.0cm

(2)⑵在實驗過程中,當物距為5cm時,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就是

根據該原理制成的。

(3)[3]蠟燭在燃放中不斷縮短,向下移動,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動,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中

央,可向上移動光屏;或向上移動蠟燭或向下移動凸透鏡。故AB符合題意,CD不符合題

-zfe.

后、O

故選AB?

(4)[4]實驗中燭焰會隨空氣的流動飄忽不定,影響像的穩定,不方便測量。

20.(2024?四川瀘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選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

(1)實驗前應在光具座上將蠟燭焰心、透鏡光心、光屏中心調到;

(2)蠟燭、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保持透鏡不動,將蠟

燭移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線位置時,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移

動;

(3)將蠟燭從光具座上40cm刻度線位置遠離透鏡移動時,所成的像逐漸變小;若將蠟燭

從光具座上40cm刻度線位置靠近透鏡移動,則像的大小將。

【答案】同一高度上右變小

【解析】(1)[1]為了使像能始終成在光屏中央,實驗前應在光具座上將蠟燭焰心、透鏡光

心、光屏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

(2)[2]保持透鏡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線位置時,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

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右移動。

(3)[3]若將蠟燭從光具座上40cm刻度線位置靠近透鏡移動,物距小于凸透鏡的一倍焦距

且物距變小,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的大小將變小。

21.(2024?四川南充)如圖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

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

(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光斑,則此

時水透鏡的焦距為cm;

(2)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乙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選

填“放大,,“等大”“縮小的像,若僅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則在光屏上(選填“能”“不

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2)中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后的場景下,該同學取了一幅眼鏡給水透鏡“戴上”,

如圖丙所示,發現光屏上的像變模糊,當往水透鏡中加入適量的水后,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

得清晰,由此判斷該眼鏡是眼鏡(選填“近視”“遠視”)。

【答案】9.0縮小能近視

【解析】(1)口]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

光斑,該最小最亮的光斑為焦點,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

/=19.0cm-10.0cm=9.0cm

(2)[2]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和光屏至圖乙所示位置時,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恰能在光

屏上看到清晰縮小的像。

⑶若僅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由光路可逆得,像距變為原來的物距,物距變為原來的像

距,則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3)[4]在(2)中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后的場景下,該同學取了一幅眼鏡給水透鏡“戴上”,

如圖丙所示,發現光屏上的像變模糊,當往水透鏡中加入適量的水后,水透鏡變厚,會聚能

力變強,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說明水透鏡“戴上”眼睛后,像距變大,由此判斷該眼

鏡是近視眼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22.(2024?山東煙臺)在探究近視眼和遠視眼成因與矯正的主題實踐中,該小組利用橡皮膜

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鏡來模擬眼睛的晶狀體,打開夾子,通過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

來改變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圖甲所示。具體操作如下:

①將蠟燭、水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在水平光具座上,點燃蠟燭,使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

的中心在____;

②將蠟燭放在離水透鏡較遠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

記下此時光屏所在的位置;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鏡里加適量的水,水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此時屏上的像變得模

糊,這是模擬近視眼看遠處物體的情況。將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鏡,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

這說明近視眼所成的像在視網膜的;

④將光屏移回原來標記的位置,選擇不同的眼鏡在燭焰和水透鏡之間前后移動,直到光屏上

出現清晰的像,如圖丙所示,這說明矯正近視眼應配戴透鏡;

⑤從水透鏡里向外抽取適量的水,再次實驗,探究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要增強保護視力的意識,做到科學用眼,積極防控近視。請寫出

一條預防近視的措施。―

【答案】同一高度強前方凹見解析

【解析】①⑴將蠟燭、水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整它們的高度,

使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為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③⑵用注射器向水透鏡里加適量的水,水透鏡變厚,焦距變短,水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變

強。

[3]④[4]根據近視眼的成因可知,遠處來的光線經晶狀體后,在視網膜前會聚,這是晶狀體

太厚,聚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后距離太遠造成的,是近視眼,要佩戴對光有發散作用的凹透

鏡矯正。

⑥⑶預防近視的措施有:讀書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要在33cm左右;看書、看電視或

使用電腦一小時后要休息一下,要遠眺幾分鐘;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

射的強光下看書;不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不躺臥看書;不走路看書。

考點4眼睛和眼鏡

23.(2024?河南)在“愛眼日”宣傳活動中,小明用圖所示的裝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時燭焰

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擬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來下列操作可模擬近視眼的是()

注射器匚

光屏

蠟燭

A.向水透鏡注水,燭焰的像成在光屏右側

B.向水透鏡注水,燭焰的像成在光屏左側

C.從水透鏡抽水,燭焰的像成在光屏右側

D.從水透鏡抽水,燭焰的像成在光屏左側

【答案】B

【解析】近視眼是由于長期看近處的東西導致晶狀體變厚,折光能力變強,像成在視網膜前。

所以用水透鏡模擬近視眼,也就是需要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更強,所以此時應對水透鏡注

水,使得凸透鏡變厚,焦距變小,使得像成在光屏左側。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4.(2024?山東濱州)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潭清疑水淺”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時,二維碼應位于手機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

D.近視眼需要配戴由凸透鏡片制成的眼鏡進行矯正

【答案】C

【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

B.“潭清疑水淺”是光由水中射向空氣時發生折射,光遠離透鏡偏折,人眼沿著折射光線看

過去,覺得水很淺,因此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錯誤;

C.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時,攝像頭相當于照相機,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知,二維碼應位

于手機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正確;

D.近視眼是晶狀體太厚,對光的會聚能力變強,使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配戴由

凹透鏡片制成的眼鏡進行矯正,故D錯誤。

故選C。

25.(2024?四川成都)“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的詩句描繪了成都草堂門

前浣花溪秀麗的景色(意境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能從各個方向看見黃鵬,是由于光發生了漫反射

B.看到溪水中的魚比實際位置淺,是光的折射現象

C.陽光下的溪水波光,是水面對光的反射現象

D.目送白鷺高飛遠去的過程中,眼睛的晶狀體變厚

【答案】D

【解析】A.能從各個方向看見黃鵬,是由于黃鵬的表面比較粗糙,光射到黃鵬表面上發生

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水中魚反射出的光,在水面處發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的

方向偏折;我們看到水中的魚比實際位置淺,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在折射光線的反向

延長線上,因此這就導致了我們看到的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要淺。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水面相當于平面鏡,陽光下的溪水波光,是光在水面發生反射,反射光線進入眼睛的緣

故,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目送白鷺高飛遠去的過程中,物距變大,根據“物遠

像近像變小”可知,此時像距應變小,但由于像距(晶狀體到視網膜的距離)不變,此時通

過調節晶狀體的厚度來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使得像成在視網膜上,可知焦距應變大,故晶狀

體變薄,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26.(2024?四川遂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在《月下獨酌》中的佳句,對于李

白月下獨酌這一場景,下列描述亞確的是()

A.“明月”是光源

B.月光下李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