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新聞通訊二十二新聞兩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課件蘇教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新聞通訊二十二新聞兩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課件蘇教版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新聞通訊二十二新聞兩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課件蘇教版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新聞通訊二十二新聞兩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課件蘇教版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新聞通訊二十二新聞兩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課件蘇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蘇教版七年級下冊22課文導入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眾的街頭巷議呢?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背景透析1949年初,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結束,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是國民黨反動政府負隅頑抗,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22日2時,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同志撰寫的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報道了中路軍萬船齊發、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的戰況。22日夜,毛澤東同志又撰寫了這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講授新課新聞新聞,也叫消息。新聞這一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單指消息;廣義的指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特寫、評論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群眾最關心的事實。新聞的結構一般有: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五部分。文體知識講授新課整體感知1.說說導語從那幾個方面概括全文?【答案】渡江概況:渡江區域、戰役全局。

2、主體內容可分幾個部分?按什么順序寫的?【答案】三部分: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講授新課句段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答案】“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既交代了渡江人員的數量,又體現出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的氣勢。“橫渡”表現了人民解放軍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文題揭示了這則消息的核心內容。講授新課句段分析2.去掉“不含”可以嗎?為什么?【答案】本題運用修飾限制性詞語能否刪除答題模式法。不可以。“不含”指不包括。說明九江不包括在渡江范圍之內,體現出新聞語言的準確性。講授新課句段分析3.“此種情況……有很大關系。”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這句話使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軍取得勝利的原因,突出了我軍英勇善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本質,使新聞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題。講授新課句段分析閱讀方法解密新聞中議論作用分析法。新聞中的議論一般為作者寫作意圖的體現或對讀者起深刻的啟示或引導作用。此處作者分析西路軍取勝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入手,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人民解放軍的贊美之情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批判。講授新課句段分析4.為表現我軍的英勇頑強,此處作者運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有何作用?【答案】“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切斷”這些詞鏗鏘有力,表現了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所向無敵的氣勢。講授新課主體部分還分析了中西兩路敵軍毫無斗志的原因,我軍是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敵軍則被自己玩弄的和談陰謀瓦解了斗志。這篇新聞,氣勢磅礴。毛澤東作為全軍統帥,匯總各路戰況,全面報道渡江戰役,反映了整個戰役的磅礴氣勢,表現了恢宏的氣度。這篇新聞,語言準確精練,鏗鏘有力,書面語和口頭語相穿插,相得益彰。重難點小結句段分析講授新課【答案】本題運用詳略安排及作用分析法。文章敘述的詳略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客觀情況而定的。就本文來說,因為至22時發稿時止,尚未對西路軍進行過報道,所以對西路軍的報道要比中路軍詳細一些,以使人們清楚戰況。但從這篇消息本身來講,此處不是報道的重點,因“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而東路軍“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作者重點要寫東路軍。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作者對西路軍的報道比中路軍詳細,又比東路軍簡略。這樣安排材料的用意是什么?疑難探究講授新課《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真實地報道了人民解放軍渡江戰況,宣告了解放戰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贊揚了人民解放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所向無敵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文章主旨藝術特色1.詳略得當。主體部分寫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交代時間、地點、戰況有詳有略。中路軍寫得簡略,西路軍寫得較詳,東路軍寫得更加詳細。2.敘議結合。在報道西路軍進展情況后,插入一段簡要的議論,議論既交代了我軍取勝、敵軍失敗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了國民黨政權必然被我黨推翻的命運,從而深化了報道的主題。藝術特色3.語言精練準確。“沖破敵陣”“橫渡長江”等詞語有高度的概括力,“英勇善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