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課上古詩詞誦讀《朝天子.詠喇叭》課件 【高效課堂精研】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六單元課上古詩詞誦讀《朝天子.詠喇叭》課件 【高效課堂精研】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六單元課上古詩詞誦讀《朝天子.詠喇叭》課件 【高效課堂精研】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六單元課上古詩詞誦讀《朝天子.詠喇叭》課件 【高效課堂精研】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第六單元課上古詩詞誦讀《朝天子.詠喇叭》課件 【高效課堂精研】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朝天子·詠喇叭王磐導知人論世作者簡介

王磐(約1470—1530),明代散曲家,字鴻漸,號西樓,江蘇高郵(今屬江蘇)人。多閑適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佳作。解

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

當時宦官當權,在交通要道運河上,他們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行船時常吹喇叭來壯大聲勢,鬧得雞犬不寧,因此老百姓一聽到他們吹喇叭的聲音就萬分驚恐。詩人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支《朝天子》,借詠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寫作背景

/天子·詠/

喇叭

王磐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初步感知朗讀詩歌suǒnàlǎbapánqǔqiānɡcháo解朝天子·詠喇叭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管樂器,民樂中常用。譯文:喇叭,嗩吶,曲子短小,聲音響亮。

先寫“吹”之聲,“曲兒小腔兒大”。明寫喇叭、嗩吶的特點,暗喻宦官身為奴仆而虛張聲勢。請同學們反復朗讀詩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解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寫“吹”之用。此一個“抬”字出神入化,與“喇叭,嗩吶”相呼應,諷刺效果格外尖刻、辛辣。譯文:官船來往穿梭如織,雜亂如麻,全仰仗你來抬高名譽身價。官府的船。這里指擾民的宦官船只。形容來往頻繁,出現次數很多。名譽身價。達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寫“吹”之惡果。寫出了人民對此痛恨之深。譯文:當兵的聽了愁眉不展,老百姓聽了擔驚受怕。解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點明了全文主旨。點出“吹”的惡果——百姓家破人亡,表達對“吹”的憎恨。同“什么”,疑問代詞。連詞,和。水干了,鵝也飛光了。比喻民窮財盡。譯文:哪還顧得分辨什么真假?眼見這喇叭吹得這家破了產,吹得那家遭了殃,吹得水干鵝飛光!達主題思想這首散曲表面上吟詠喇叭和嗩吶,實際上借物詠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解1、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2、用喇叭,嗩吶,暗喻宦官身為奴仆而虛張聲勢的句子是

。3、《朝天子·詠喇叭》中寫喇叭、嗩吶聲音特點的句子是:“

。”4、《朝天子·詠喇叭》中描寫喇叭、嗩吶特點的句子是

,描寫喇叭功用的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