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全國乙卷21-23)真題知識點-陸地水體的綜合應用_第1頁
三年高考地理(全國乙卷21-23)真題知識點-陸地水體的綜合應用_第2頁
三年高考地理(全國乙卷21-23)真題知識點-陸地水體的綜合應用_第3頁
三年高考地理(全國乙卷21-23)真題知識點-陸地水體的綜合應用_第4頁
三年高考地理(全國乙卷21-23)真題知識點-陸地水體的綜合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三年高考地理(全國乙卷21-23)真題知識點——陸地水體的綜合應用一.選擇題(共2小題)如圖顯示黃河桃花峪附近花園口水文站監(jiān)測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兩次洪水過程的水位與流量的關系。讀圖,完成7~8題。1.1958年7月洪水過程中,圖中O、P兩點水位變化趨勢及兩點流速相比()A.O點水位上漲,流速較快 B.O點水位回落,流速較慢 C.P點水位上漲,流速較慢 D.P點水位回落,流速較快2.圖示資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二.解答題(共1小題)3.(2022?乙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響海岸線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區(qū)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積、地殼運動、人類活動等導致的陸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蓋消融形成的消融區(qū)內,冰蓋重力導致的巖層形變緩慢恢復,持續(xù)影響著該范圍的海岸線位置。距今約1.8萬年,北美冰蓋開始消融,形成廣大消融區(qū)。如圖顯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巖海岸區(qū))、乙(位于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兩站監(jiān)測的海平面的相對變化。海平面的相對變化是陸面和海平面共同變化的結果。(1)分別指出冰蓋消融導致的海平面、消融區(qū)陸面的垂直變化,并說明兩者共同導致的海岸線水平變化方向。(2)根據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陸面垂直變化的原因。(3)說明導致乙站所在區(qū)域海岸線變化的主要人為影響方式。(4)分析甲站區(qū)域與乙站區(qū)域海岸線水平變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異。

三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之陸地水體的綜合應用(全國卷乙)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小題)如圖顯示黃河桃花峪附近花園口水文站監(jiān)測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兩次洪水過程的水位與流量的關系。讀圖,完成7~8題。1.1958年7月洪水過程中,圖中O、P兩點水位變化趨勢及兩點流速相比()A.O點水位上漲,流速較快 B.O點水位回落,流速較慢 C.P點水位上漲,流速較慢 D.P點水位回落,流速較快【考點】流域開發(fā)建設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陸地水和水循環(huán).【分析】河流水文特征需要結合落差、地形、補給進行分析。【解答】解:根據圖中可知,P點的水位高于O點的水位,故未來O點的水位上升,P點的水位下降,故B、C錯誤。相同的流量之下,水位越高,流速越慢,故O點的水速較快,P點的流速較慢,故A正確,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注意分析即可。2.圖示資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考點】同一自然災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陸地水和水循環(huán).【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需要結合含沙量、水位、河床、地形進行分析。【解答】解:根據圖片可知,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少,搬運能力差,因此含沙量比較小,故A錯誤。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故B錯誤。流量小,水位高,因此河床沉積抬升作用較強,故C正確。根據圖片可知,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流量小,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注意分析即可。二.解答題(共1小題)3.(2022?乙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響海岸線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區(qū)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積、地殼運動、人類活動等導致的陸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蓋消融形成的消融區(qū)內,冰蓋重力導致的巖層形變緩慢恢復,持續(xù)影響著該范圍的海岸線位置。距今約1.8萬年,北美冰蓋開始消融,形成廣大消融區(qū)。如圖顯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巖海岸區(qū))、乙(位于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兩站監(jiān)測的海平面的相對變化。海平面的相對變化是陸面和海平面共同變化的結果。(1)分別指出冰蓋消融導致的海平面、消融區(qū)陸面的垂直變化,并說明兩者共同導致的海岸線水平變化方向。(2)根據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陸面垂直變化的原因。(3)說明導致乙站所在區(qū)域海岸線變化的主要人為影響方式。(4)分析甲站區(qū)域與乙站區(qū)域海岸線水平變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異。【考點】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區(qū)域的差異性和關聯(lián)性;海平面變化的影響;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地殼運動與地貌;流水作用與地貌.【專題】地理圖像材料題;分析與綜合思想;課本知識遷移;自然地理要素.【分析】(1)海岸線的變化需要結合海水和陸地海拔的高低進行分析。(2)陸面垂直變化需要結合緯度位置、板塊位置、海陸位置進行分析。(3)人為影響方式主要是從環(huán)境污染導致氣候變暖、水庫建設角度進行分析。(4)海岸線的變化需要結合海水水位和地勢進行分析。【解答】解:(1)首先需要分別指出冰蓋消融導致的海平面和消融區(qū)陸面的垂直變化方向:冰蓋消融,冰川融水進入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冰蓋消融形成的消融區(qū)內,冰蓋重力導致的巖層形變緩慢恢復,導致陸面上升。海岸線水平變化方向會隨著海面和陸面的變化而變化:冰蓋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使得海平面上升幅度快,此時超過陸面上升幅度,因此海岸線向陸地方向推進;冰蓋消融完畢,冰川融水減少,此時陸面上升幅度超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線會向海洋方向回縮。(2)首先甲站位于基巖海岸區(qū),位于冰蓋消融形成的消融區(qū)內,冰蓋重力導致的巖層形變緩慢恢復,導致陸面上升;其次甲站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也導致地殼抬升,使甲站陸面抬升。(3)從圖中可以看出,乙站所在區(qū)域海平面逐年不斷上升,海岸線不斷向陸地推進;從人類活動角度入手分析,一點就是環(huán)境污染導致的全球氣溫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向陸地推進;其次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該流域內水庫等水利工程較多,使得泥沙來源減少,三角洲萎縮,導致海岸線向陸地推進。(4)由圖可知甲站海平面不斷下降,可推測甲地海岸線向南移動,從地勢來分析,基巖海岸帶較陡峭,海岸線在水平方向上變化幅度較小;由圖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線向北移動,從地勢來分析,河口三角洲地勢平緩,故海岸線在水平方向上變化幅度較大。故答案為:(1)冰蓋消融,冰川融水進入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消融區(qū)陸面上升。冰蓋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使得海平面上升幅度快,此時超過陸面上升幅度,因此海岸線向陸地方向推進;冰蓋消融完畢,冰川融水減少,此時陸面上升幅度超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線會向海洋方向回縮。(2)位于冰蓋消融形成的消融區(qū)內,冰蓋重力導致的巖層形變緩慢恢復,導致陸面上升;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也導致地殼抬升,使甲站陸面抬升。(3)環(huán)境污染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氣溫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向陸地推進;水利工程較多,使得泥沙來源減少,三角洲萎縮,導致海岸線向陸地推進。(4)甲地海岸線向南移動,從地勢來分析,基巖海岸帶較陡峭,海岸線在水平方向上變化幅度較小;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線向北移動,從地勢來分析,河口三角洲地勢平緩,故海岸線在水平方向上變化幅度較大。【點評】本題難度較大,主要是考查海平面和地貌的相關知識,注意結合所學進行分析即可。

考點卡片1.三大類巖石的成因3716212:三大類巖石的成因2.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37163: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3.地殼運動與地貌3716311:地殼運動與地貌4.流水作用與地貌3716321:流水作用與地貌5.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3716342: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6.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371A13: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與人類活動7.區(qū)域的差異性和關聯(lián)性8.流域開發(fā)建設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知識點的認知】1.流域開發(fā)建設的基本內容:根據“資源優(yōu)勢”確定流域開發(fā)方向水能資源開發(fā)﹣﹣發(fā)電、養(yǎng)殖、旅游、航運、防洪等,有利于發(fā)展高耗能工業(yè)。水資源開發(fā)﹣﹣旅游、灌溉、養(yǎng)殖、航運等。生物資源開發(fā)﹣﹣旅游、教育等。土地資源開發(fā)﹣﹣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林、牧、漁等多種農業(yè)。礦產資源開發(fā)﹣﹣建立礦產開發(fā)基地,建立相應的工業(yè)部門(利用廉價電力)。旅游資源開發(fā)﹣﹣做好旅游規(guī)劃,發(fā)展交通,發(fā)展旅游業(yè)。2.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根據“存在的問題”確定流域的治理措施(1)對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調整農業(yè)結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物措施;②工程護坡、打壩淤泥等工程措施;③進行小流域治理。(2)對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①關閉污染較重的小工業(yè);②對工農業(yè)及生活污水進行治理;③減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④調整生產過程,適當在洪水期排污。(3)對生物資源破壞的治理措施:①建立自然保護區(qū);②適當遷出保護區(qū)內的居民;③調整農業(yè)結構,控制人類活動(如交通建設);④宣傳教育。【命題的方向】考查了流域開發(fā)建設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屬于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題和綜合題出現(xiàn)。例:(2018秋?會寧縣校級期中)下列關于田納西河及其流域開發(fā)的說法正確的是()A.發(fā)源于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坡B.山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直接影響環(huán)境水量和水質C.河流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點D.河谷平原是該流域中開發(fā)利用的主要部分分析:田納西河大部流經阿巴拉契亞高原區(qū),上中游河谷狹窄,比降較大,多急流,水力資源豐富,僅能通行小汽輪。下游河谷較開闊,通航便利。流域內降水豐沛,但水位季節(jié)變化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濫;夏季水位較低。解答:田納西河發(fā)源于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西坡,A項錯誤;由于河流上游山區(qū)的植被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其植被分布狀況直接影響河流的水量和水質,B項正確;河流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點是流域內的植被,C項錯誤;田納西河流域開發(fā)的核心是水能資源的梯級開發(fā),故主要位于河流的上中游山地、丘陵地帶,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fā)的基本概況和理解地形、植被等特征對河流開發(fā)的影響是解題的關鍵,對于此類試題,學生應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把握。【解題思路點撥】解題關鍵是熟記流域開發(fā)建設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熟記基礎知識,并能根據提供的各種圖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9.海平面變化的影響【知識點的認知】全球氣候變化對海岸線變遷有很大影響。當全球氣候變冷,特別是進入冰期后,大量水體從海洋轉移到大陸,并以冰川等形式儲存起來,致使海平面降低,海岸線后退。當全球氣候變暖時,冰川消融,雪線升高,大量水體通過河流注入海洋,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前進。【命題的方向】考查了海平面變化的影響,屬于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題出現(xiàn)。例:(2014?福州一模)如圖是2010年我國黃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變化示意圖。回答問題。(1)指出2010年黃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較常年變化的主要差異,并從季風的角度推測其成因。(2)描述圖中海平面變化產生的影響。分析:我國夏季吹來自海洋的東南風,冬季吹來自西北內陸的西北風。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低地被淹;海岸被沖蝕;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旅游業(yè)受到危害;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解答:(1)讀2010年我國黃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變化示意圖,可以看出2010年黃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基本上在常年月均海平面之上,因為夏季吹向陸地的東南風較常年強;冬季吹離陸地的西北風較常年弱。(2)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低地被淹;海岸被沖蝕;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旅游業(yè)受到危害;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結合圖中的省份,分析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地區(qū)的影響是:使風暴潮的致災程度加劇,海岸受到侵蝕,海岸線變遷,沿海地區(qū)的咸潮、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加重。故答案為:(1)黃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偏高;吹向陸地的夏季風較常年強;吹離陸地的冬季風較常年弱。(2)海平面上升,低地淹沒,加重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咸潮加劇、入海口地下水質變壞;海岸侵蝕加大,破壞沿海生產基礎設施等。點評:本題以2010年我國黃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變化示意圖為背景,考查了我國季風、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考核了學生知識遷移和讀圖分析的能力。【解題思路點撥】解題關鍵是學生熟記海平面變化的影響等基礎知識,在熟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解決問題。10.同一自然災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知識點的認知】自然災害的強度不同,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災害強度越大,危害程度也越大;如果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應急反應及時,及時進行自救等,也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危害的程度;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大,自然災害危害程度越高。【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同一自然災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屬于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題出現(xiàn)。例:(2014?江西校級模擬)地理一自然災害雷電一般產生于對流旺盛的積雨云中。圖示意我國南、北方多年平均雷電日數(shù)的月份分配。根據材料回答問題。(1)指出我國南、北方雷電日數(shù)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2)當你遇到雷電災害時,任意寫出一條具體預防措施。分析:從圖中分析歸納得出我國南、北方雷電日數(shù)的差異:南方出現(xiàn)雷電的月份較北方多,雷電日數(shù)較北方多。從題設“雷電一般產生于對流旺盛的積雨云”分析形成原因,南方較北方:氣溫高,高溫期長,對流旺盛;濕度大,雨季長。具體預防措施要從戶內、戶外兩方面分析。戶內預防雷擊:電視機的室外無線在雷雨天要與電視機脫離,而與接地線連接;雷雨天氣應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竄入室內造成危害;雷暴時人體最好離開可能傳來雷電波侵入的線路和設備1.5m以上。戶外防御雷擊:為了防止反擊事故和跨步電壓傷人,要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要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桿、高塔、煙囪、旗桿;應盡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旁;應盡快離開鐵絲網、金屬曬衣繩,孤獨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里行走。無論戶內、戶內,雷電天氣時減少使用手機,最好不用手機。解答:(1)從圖中可知,我國南方出現(xiàn)雷電的月份較北方多,雷電日數(shù)較北方多。原因可從題設“雷電一般產生于對流旺盛的積雨云”分析,要“對流旺盛”,那得溫度高,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