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03 世界史選擇題專練(解析版)_第1頁
通關03 世界史選擇題專練(解析版)_第2頁
通關03 世界史選擇題專練(解析版)_第3頁
通關03 世界史選擇題專練(解析版)_第4頁
通關03 世界史選擇題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關03世界史選擇題專練

目錄

【中考預測】本部分對世界史進行高度概括,并明確考試方向。

【搶分通關】精選2023年各省市中考真題與2024年名校模擬題,講解通關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等)

古代世界不同地區創造了不同文明,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共同

鑄就了輝煌燦爛的世界文明;近代世界是資產階級從思想、政治、技術等方面不斷打破舊制

度、建立新制度的探索過程,同時使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的過程;現代世界是人類不斷追

求和平與發展、推動世界發展的奮斗歷程。這部分考查的重點包括古代不同地區的獨特文明,

資產階級從思想、制度、科技走向近代的歷程;社會主義力量的建立、發展與創新,20世紀

以來國際格局的演變與發展。

一、古代亞非歐文明

1.(2023湖南株洲)【圖片史料】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

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文明成果屬于古代埃及的是()

A.金字塔B.楔形文字C.《漢謨拉比法典》D.司母戊鼎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文明成果屬于古埃及的。”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呈錐體狀,下底為正

方形,每個側面都形似漢字的“金”字,故被中國人稱為“金字塔”。金字塔建筑的科學性和高超的技術,表現

出古埃及人令人驚嘆的智慧。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

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A項正確;楔形文字是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成

就,排除B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C項;司母戊鼎是中國的古代文明成就,

第1頁共25頁.

排除D項。故選A項。

2.(2023江蘇泰州)學習歷史要基于史實得出客觀的結論。下列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B.《十二銅表法》——完全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C.《拿破侖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答案】A

【詳解】據所學可知,古巴比倫王國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

典,法典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十分廣泛,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

倫社會,A項正確;《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

用,排除B項;美國的《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排除C項;中國第一部社會主

義類型的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排除D項。故選A項。

3.(2023湖北黃岡孝感咸寧)【史料實證】下表是對《漢謨拉比法典》中法律條文的不定全統計

《漢謨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條文涉及內容歸類

第44-47條、第78-88條、第268-272條、第276-277條租貨

第273條、第274條、第275條雇傭

第35-41條、第71條、第278條、第279條、第281條購買、交換

第89-96條、第117-119條借貸

這表明古巴比倫()

A.法律體系完善B.商品經濟活躍C.民主政治發達D.社會等級森嚴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漢謨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條文涉及內容歸類:租貨;雇傭;購買、交換;借貸”,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中有許多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說明商品經濟

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B項正確;法律體系完善,在一部《漢謨拉比法典》中無法體現,排除A項;民主

政治發達,與題干內容不符,題干內容只是體現“《漢謨拉比法典》中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

的規定”,排除C項;社會等級森嚴,題干內容無法體現,題干內容只是體現“《漢謨拉比法典》中關于租

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排除D項。故選B項。

4.(2023四川瀘州)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

塔,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

這反映了()

A.古典文化的再復興B.亞非文明的聯系密切

C.文明進程的延續性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第2頁共25頁.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古代中

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可知,在不同地區產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說明了古代文

明的多元特征,D項正確;材料只說了古典文化,沒有涉及復興,排除A項;材料只是說了不同地區產生

了不同的文明成果,沒有體現文明與文明之間的聯系,排除B項;材料中除了古代中國的文明,其他的文

明都中斷了,所以沒有體現文明進程的延續性,排除C項。故選D項。

5.(2023湖北武漢)【史料實證】有學者寫道:亞歷山大征服埃及,打敗波斯,重修巴比倫,試圖實現希臘

和波斯的完全統一。他比過去許多征服者有遠見,知道光憑武力帝國是無法長久維持下去的。于是,他的

士兵變成了學校的老師,希臘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樣涌來。這說明亞歷山大治理國家時特別重

視()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B.民主和法制的影響

C.商業和貿易的作用D.禮儀和服飾的規范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他比過去許多征服者有遠見,知道光憑武力帝國是無法長久維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

兵變成了學校的老師,希臘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樣涌來”和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東征,促進

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推動了希臘文化向外傳播。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動將希臘文化和東方文明相融

合,為后世的文化交流和世界歷史的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材料說明亞歷山大治理國家時特別重視文化和

精神的力量,A項正確;民主和法制與材料“希臘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樣涌來”不符,排除B項;

材料是亞歷山大東征,推動了希臘文化向外傳播,沒有涉及商業和貿易,排除C項;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

行動將希臘文化和東方文明相融合,重視禮儀和服飾的規范的說法是片面的,排除D項。故選A項。

6.(2023湖南長沙)【史料實證】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為限制貴族濫用職權,隨

意解釋習慣法,羅馬頒布了()

A.《漢謨拉比法典》B.《十二銅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D.《拿破侖法典》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羅馬共和國時期,為了限制貴族濫用職權,隨意解釋習慣法,平民要

求制定成文法。經過一番斗爭,羅馬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了成文法《十二銅表法》,B項正確;《漢謨拉

比法典》是古巴比倫法典,排除A項;《查士丁尼法典》頒布的時間是529年,排除C項;《拿破侖法典》

是法國的文獻,排除D項。故選B項。

7.(2023江蘇宿遷)《荷馬史詩》是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這一遺產可以用來研究()

A.希臘的早期社會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羅馬的法制建設D.兩河流域的文明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學名著《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的長篇文學作品,是古代希臘不

第3頁共25頁.

朽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書,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作品,相傳它是古希

臘盲詩人荷馬根據口頭流傳的史詩和短歌編成的長篇敘事詩,反映了前11一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生活面貌,

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A項正確;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

《荷馬史詩》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記錄,時間不符,排除B項;《十二銅表法》是羅

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兩河流域的文明屬于亞洲文明,《荷馬史詩》是古代歐

洲著名,排除D項。故選A項。

8.(2023廣州深圳)羅馬不再是拉丁-羅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敘利亞、希臘和其他地中海文

明,成為歐洲文明的先聲。材料指出羅馬()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B.吸收希臘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D.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特征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羅馬不再是拉丁-羅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敘利亞、希臘和其他地中海

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先聲。”可知,羅馬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與周圍的其他文化發生交流和傳播,同時也受

到其他文化的影響,C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羅馬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未涉及早期法律制度,排除A

項;題干主要強調羅馬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未體現吸收希臘文化的原因,排除B項;題干主要強調羅

馬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影響,未闡述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特征,排除D項。故選C項。

9.(2024云南二模)文字已經開始廣泛地應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也形成了各自的雛形,社會成員中出

現了等級和階級觀念,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發展日趨完善,出現了巨大的公用建筑,有些

地方出現了城市中心,這是文明的定義。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奴隸制文明不包括()

A.古代埃及B.古巴比倫C.古代印度D.古代日本

【答案】D

【解析】本題為逆向選擇題,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尼羅河是孕育

古埃及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古巴比倫王國是古代兩河流域文

明發展的一個高峰;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創造了燦爛的奴隸制文明。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

國,據文獻記載,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世紀,在本州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綜

上所述,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奴隸制文明不包括日本,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A屬于世界上最早出現奴

隸制文明的國家,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屬于世界上最早出現奴隸制文明的國家,B項不符合題

意,排除B項;C屬于世界上最早出現奴隸制文明的國家,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

10.(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二模)【唯物史觀】西方學者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稱為“軸心時

代”,在此期間,在北緯30度左右,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等提出各家學說,形成百家爭鳴的思想

盛況;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相繼出現,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東西方同時

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統治者鼓勵新思想的提出B.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現

C.生產力發展帶來社會轉型D.東西方之間的相互交流

第4頁共25頁.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希臘哲學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都影響深遠,結合唯物史觀可知,經濟基

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東西方同時取得思想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帶來社會轉型,C項正確;統

治者的態度屬于重要因素,不屬于根本原因,排除A項;杰出思想家的大量涌現屬于表現而不是根本原因,

排除B項;當時交通比較落后,因此東西方之間的相互交流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

二、封建時代的歐洲與亞洲

11.(2023貴州銅仁)【史料實證】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備有

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及專職手工業者,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這說明

歐洲莊園()

A.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體現了王權專制的色彩D.帶來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答案】A

【詳解】據題干“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

具,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及專職手工業者,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可知,歐洲中世紀的莊園

生產和生活設施齊全,生產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給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體現了中世紀西

歐莊園經濟上自給自足的特點,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A項正確;城市自治是在新興城市出現之后,與

歐洲莊園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紀西歐莊園經濟上的特點,不能體現王權專制的色彩,排除C

項;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紀西歐莊園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而不是商品經濟,排除D項。故選A項。

12.(2023廣東)【史料實證】1287年,西歐某莊園的莊頭將一名農奴帶到莊園法庭,指控他裝病拒服勞役,

但農奴不承認。法庭調查后證實,莊頭出于宿怨偽造了事實,故以誣告罪對其處以罰款。據此可知,莊園

法庭()

A.危及了領主人身安全B.擴大了城市的自主權

C.加速了市民階層形成D.有利于維護莊園秩序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法庭調查后證實,莊頭出于宿怨偽造了事實,故以誣告罪對其處以罰款。”表明莊園法庭

對違法公共規則的行為進行處理,結合所學可知,莊園法庭起到維護莊園秩序的作用,D項正確;“以誣告

罪對其處以罰款”不代表危及領主人身安全,排除A項;莊園法庭的審判不會擴大城市的自主權,排除B項;

商品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市民階級的興起,排除C項。故選D項。

13.(2023福建)中世紀西歐大學生的生活既艱苦又愉快。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余,還有唱歌、

跳舞、擊劍和打球等活動。據此可知,中世紀西歐大學()

A.推動城市興起B.關注人的發展

C.擺脫教會控制D.強化國王權力

【答案】B

第5頁共25頁.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世紀西歐大學生的生活既艱苦又愉快。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余,還有

唱歌、跳舞、擊劍和打球等活動。”可知,中世紀西歐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余,還有唱

歌、跳舞、擊劍和打球等活動。由此可見中世紀西歐大學既關注學科的實用性,又關注人的自身發展,B項

正確;題干主要強調中世紀大學課程關注人的發展,未涉及城市興起,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中世紀大

學課程關注人的發展,未體現擺脫教會控制,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中世紀大學課程關注人的發展,未

闡述強化國王權力,排除D項。故選B項。

14.(2023廣東深圳)【圖片史料】某班歷史復習課展示了三張圖片。圖一封君和封臣。圖二莊園地圖。圖

三大學分布圖。這節復習課的主題應該是()

A.古代亞非文明B.歐洲封建時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D.早期殖民掠奪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圖一封君和封臣。圖二莊園地圖。圖三大學分布圖。”可知,封君和封臣是西歐封建

主之間普遍結成封君封臣關系;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

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這節復習課的主題應該是歐洲封建時代,B項正確;題干材料不涉及亞非文明,排

除A項;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文藝復興的開始被稱為近代文明的曙光,排除C項;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

家開始早期殖民掠奪,排除D項。故選B項。

15.(2023湖北天門、潛江、仙桃、江漢油田)從7世紀中期開始,日本人的服飾、飲食、建筑、生活習慣、

社會風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經濟制度都有中國唐朝的印記。古代日本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大和統一B.大化改新C.幕府統治D.明治維新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中“從7世紀中期開始,日本人的服飾、飲食、建筑、生活習慣、社會風俗以及日本的政

治、經濟制度都有中國唐朝的印記”,結合所學知識,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

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經濟制度都有中國唐朝的印記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

B項正確;大和統一是指5世紀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與唐朝無關,排除A項;幕

府統治開始于12世紀晚期的日本,排除C項;明治維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

第6頁共25頁.

造日本的改革,與唐朝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6.(2023湖南長沙)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

歐洲的。這表明阿拉伯人()

A.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B.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傳播了歐洲文明的成果D.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

洲的。”表明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充當了使者的角色,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在東

西方文化溝通上的角色,與建立帝國無關,排除A項;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與材料內容無關,排

除B項;材料展示的傳播的中國和印度文明,排除C項。故選D項。

三、走向近代

17.(2023河南)【時空觀念】觀察下圖可知,這些城市的相似之處是()

A.經濟發達B.文化繁榮C.社會穩定D.交通便利

【答案】D

【詳解】觀察題干圖示可知,中世紀城市都分布在主要的商路上,說明這些城市的相似之處是交通便利,D

項正確;題干圖示不能看出經濟發達;題干圖示不能看出文化繁榮,排除B項;題干圖示不能看出社會穩

定,排除C項。故選D項。

18.(2023北京)15世紀,歐洲學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這一時期自傳作品的數量比之前

近千年所寫自傳的總和還要多。這一歷史現象反映出當時()

A.租地農場開始出現B.人文主義思潮流行

C.繪畫藝術蓬勃發展D.近代自然科學奠基

第7頁共25頁.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15世紀,歐洲學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都流行寫自傳,這一時期自傳作品的數量比之

前近千年所寫自傳的總和還要多。”結合所學可知,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發生了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

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提倡人文主義,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因此會出現“作品的數量比之前

近千年所寫自傳的總和還要多”,B項正確;租地農場的出現和文化無關,排除A項;繪畫藝術與文學無關,

排除C項;近代自然科學奠基是16世紀開始,排除D項。故選B項。

19.(2023北京)【史料實證】馬鈴薯(土豆)原產于美洲。明代《農政全書》記載:“土芋,一名土豆,一

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我國出現這一記載的歷史背景是

()

A.遣唐使來華B.中世紀城市興起

C.封建莊園的衰落D.新航路的開辟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馬鈴薯(土豆)原產于美洲”“明代《農政全書》記載”可知,美洲等農作物傳播到中國明

朝,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物種的交流,D項正確;遣唐使來華與明

朝不符,排除A項;中世紀城市興起不會引發物種傳播,排除B項;封建莊園的衰落與材料無關,排除C

項。故選D項。

20.(2023內蒙古赤峰)【史料實證】“它(指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

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這表明()

A.歐洲社會開始關注東方B.歐洲人開始早期殖民掠奪

C.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D.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答案】C

【詳解】據題干“它(指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

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可知,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絕狀態,開始成為一

個整體,C項正確;題干未反映歐洲對東方的關注,排除A項;早期殖民掠奪在新航路開辟后,題干未涉

及,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經濟全球化才開始起步,20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排除D

項。故選C項。

21.(2023黑龍江牡丹)【示意圖史料】三角貿易是歐洲殖民國家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之一,下圖方框

中應填入的內容是()

A.酒B.黃金C.黑人奴隸D.機械制品

第8頁共25頁.

【答案】C

【詳解】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三角貿易從非洲運往美洲的是黑人奴隸,C項正確;酒是歐洲運往非洲

的物品,排除A項;黃金是美洲運往歐洲的物品,排除B項;機械制品是歐洲運往非洲的物品,排除D項。

故選C項。

22.(2024云南二模)【史料實證】古巴有句民諺:“糖是用血造出來的。”13世紀蔗糖價格昂貴,只有富人

才能買得起。由于甘蔗種植獲利豐厚,16世紀,葡萄牙人將甘蔗和黑人引進美洲,擴大蔗糖生產。加

勒比地區的甘蔗種植園不斷發展,種植園勞動力的需求促進了奴隸貿易的發展。這主要反映了()

A.奴隸貿易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手段B.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和殘酷

C.歐洲商業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轉移D.三角貿易促進世界市場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由于甘蔗種植獲利豐厚,16世紀,葡萄牙人將甘蔗和黑人引進美洲,擴大蔗糖生產。加

勒比地區的甘蔗種植園不斷發展,種植園勞動力的需求促進了奴隸貿易的發展。”可知歐洲殖民國家為了獲

取更大的利潤開始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即“三角貿易”,材料主要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和殘酷,

B項正確;奴隸貿易不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手段,排除A項;歐洲商業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轉移與材料主旨無

關,排除C項;殖民掠奪促進世界市場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

23.(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二模)有人認為中世紀曾是“黑暗時代”,但在15世紀的某一時期,黑暗終于消失

了,歐洲蘇醒了,滌除了污垢,又開始了思考和創造……歐洲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結構,已在世界上

所有其他文明當中占有決定性的優勢。其中,經濟結構占有決定性優勢指的是()

A.封建經濟開始衰落B.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C.大機器生產的推廣D.“蒸汽時代”的到來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但在15世紀的某一時期,黑暗終于消失了,歐洲蘇醒了,滌除了污垢,又開始了

思考和創造,……歐洲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結構,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當中占有決定性的優勢”,結

合所學可知,15世紀歐洲的社會狀況從經濟角度分析是生產力水平提高,城市商品經濟發展,對外貿易和

工場手工業發達,資本主義萌芽出現,B項正確;封建經濟開始衰落是15世紀某一時期歐洲經濟狀況的一

種,但不是這一時期歐洲經濟結構的決定性優勢,排除A項;“大機器生產的推廣”和“蒸汽時代”的到來是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與材料中“在15世紀的某一時期”不符,排除CD項。故選B項。

四、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24.(2023廣東)【圖片史料】如圖為1649年的英國版畫《“顛覆”的世界》。該版畫反映了當時()

第9頁共25頁.

A.光榮革命已完成B.社會秩序受到沖擊

C.君主立憲制確立D.殖民霸主地位喪失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1649年的英國版畫《‘顛覆’的世界》”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經過幾年反復斗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后勝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

上斷頭臺,英國成立了共和國,沖擊當時的封建社會秩序,B項正確;1688年的光榮革命,排除A項;1689

年《權利法案》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排除C項;二戰之后,確切標志是英國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6)的失敗,這次失敗,標志著英國正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

25.(2023湖北鄂州)【史料實證】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本憲法所制定的立法權,均屬合眾國國會,國

會由一個參議院和一個眾議院組成”,“行政權力賦予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合眾國的司法權屬于一個最高法

院以及由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低級法院”。憲法設計的美國政治體制的特點是()

A.君主立憲B.三權分立C.中央集權D.地方分權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立法權,均屬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力賦予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司法權屬于一

個最高法院以及由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低級法院”可知,立法、司法、行政,三個權力分立,因此,體現的

特點是,三權分立,B項正確;美國沒有君主,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國,材料說的是聯邦政府而不是說地方州

政府,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

26.(2023江蘇宿遷)"國王頑固地拒絕了宣言的革命原則,而巴黎民眾再一次戰勝了王室的反對,以婦女為

主的饑餓民眾襲擊了巴黎的面包鋪,然后向凡爾賽的王宮進軍。""宣言"指的是()

A.《獨立宣言》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C.《人權宣言》D.《聯合國家宣言》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革命群眾發表《人權宣言》,主張自由平等,國王頑固

地拒絕了宣言的革命原則,而巴黎民眾向凡爾賽的王宮進軍,革命深入發展,C項正確;《獨立宣言》、《解

放黑人奴隸宣言》均是美國的法律文獻,《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與題意不符,排

除ABD項。故選C項。

27.(2024云南二模)【比較歸納】比較歸納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英、法、美三國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

第10頁共25頁.

過程中共同點主要表現在()

A.均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B.均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

C.均是深受啟蒙運動的重要影響D.均實行了軍事獨裁統治

【答案】A

【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英、法、美三國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過程中的共同點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

阻礙,英法發展的障礙是本國的封建制度,美國發展的障礙是英國的殖民統治,A項正確;美國沒有經歷

過封建社會,不存在君主專制制度,排除B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排除C項;

英國沒有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

28.(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二模)1793年,下層群眾代表在給國會的請愿書中寫道:“當一個階級的人可以

毫無顧忌地餓死另一個階級的人時,自由不過是虛空的幻想;當富人用壟斷對其同類操生殺大權的時候,

平等也仍然是虛空的幻想”。這表明法國()

A.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階級對立已經不存在

C.革命沒有改變法國制度D.下層群眾掌握了政權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當一個階級的人可以毫無顧忌地餓死另一個階級的人時,自由不過是虛空的幻想;當富

人用壟斷對其同類操生殺大權的時候,平等也仍然是虛空的幻想”可知,法國大革命后,下層群眾并沒有獲

得自由和平等,革命沒有改變法國制度,C項正確;法國大革命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但材料中沒

有體現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排除A項;根據材料“當一個階級的人可以毫無顧忌地餓死另一個階級的人

時”可知,法國大革命后階級對立仍然存在,排除B項;根據材料“當富人用壟斷對其同類操生殺大權的時

候,平等也仍然是虛空的幻想”可知,法國大革命后,下層群眾并沒有掌握政權,排除D項。故選C項。

29.(2024湖南二模)【】小華同學在學習歷史時整理了下圖所示信息,由此判斷他正在學習的歷史事件是

()

◆引發一次制度變遷

◆使用非革命的手段

◆新國王由議會迎請

◆此后確立君主立憲制度

A.法國大革命B.美國內戰C.俄國農奴制改革D.英國“光榮革命”

【答案】D

【詳解】據材料“引發一次制度變遷;使用非革命的手段;新國王由議會迎請;此后確立君主立憲制度”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英國光榮革命后,新國王由議會迎請,并逐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D項正確;法國大革命

運用的暴力手段,而不是和平手段,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美國內戰時期是南北方兩種經濟制度的斗爭,

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俄國農奴制改革后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保留了沙皇殘余,與材料“新國王

由議會迎請”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第11頁共25頁.

五、工業革命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30.(2023湖北天門、潛江、仙桃、江漢油田)【史料實證】“1820年,英國的手搖紡紗機工人有240000人,

到1840年減至123000人,到1856年時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動力織布機的工作,

但是許多人因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而陷入貧困。”出現材料中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國工業革命后工人產生了抵觸情緒B.工業革命后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

C.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出現新興工業部門D.環境惡劣導致從事手工勞動人數減少

【答案】B

【詳解】據題干“1820年,英國的手搖紡紗機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減至123000人,到1856年時只

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動力織布機的工作,但是許多人因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而陷入

貧困。”可知,英國手搖紡紗機的工人數量不斷減少,很多人因不適應改變陷入困境。結合所學可知,這種

現象主要和工業革命后,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有關,B項正確;從工人數量的減少無法判斷出工人產生了

抵觸情緒,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C項;環境惡劣,題干內容未體現,排除D項。

故選B項。

31.(2023湖北荊州)【史料實證】《新萊茵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6月一起創辦的報紙,報紙訂

戶最多時達6000份左右,沒有一家德文報紙“像《新萊茵報》這樣有威力和影響,這樣善于鼓舞無產階級

群眾”。該報紙()

A.指導了巴黎公社運動B.推動了工人運動發展

C.標志馬克思主義誕生D.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答案】B

【詳解】由材料“像《新萊茵報》這樣有威力和影響,這樣善于鼓舞無產階級群眾”可知,該報紙善于鼓舞無

產階級群眾,銷售量巨大,推動了工人運動發展,B項正確;巴黎公社運動發生在1871年,與題干時間不

符合,排除A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誕生,排除C項;題干和剩余價值學說無關,排除

D項。故選B項。

六、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32.(2023北京)【時空觀念】對下側形勢圖解讀正確的是()

第12頁共25頁.

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發展B.明治維新發展資本主義

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展D.非洲國家擺脫殖民統治

【答案】A

【詳解】根據圖片墨西哥、巴西的信息可知,事件發生在拉丁美洲,且有玻璃瓦爾、圣馬丁等人物,因此

可知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發展,A項正確;明治維新發生在日本,地點不符,排除B項;非暴力不合作運

動發生在印度,地點不符,排除C項;根據圖片墨西哥、巴西的信息可知,事件發生在拉丁美洲,排除D

項。故選A項。

33.(2023江蘇泰州)【圖片史料】下圖取材于某學生創作的關于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漫畫。對農奴獲得“如此

自由”理解正確的是()

A.共同分享土地、權力和財富B.受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反對

C.是通過自下而上方式實現的D.僅僅指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的俄國農奴制改革解讀漫畫可知,農奴僅僅獲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但是象征財富、

土地和權力的蛋糕,他們卻無權分享,D項正確;從漫畫可以看出,分割象征土地、權力和財富蛋糕的沒

有獲得自由的農奴,排除A項;俄國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令解放的,獲得自由的農

第13頁共25頁.

奴不會反對,“受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反對”既不符合史實,也無法從漫畫中看出,排除B項;俄國農奴制

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C項。故選D項。

34.(2023內蒙古包頭)【史料實證】19世紀中期,東西半球的俄國和美國分別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和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勞動力都獲得了解放。這是()

A.種植園經濟發展的需要B.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產物

C.克里木戰爭失敗的影響D.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

【答案】D

【詳解】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了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美國內戰中,林肯

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被動的局面美國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美國內戰

實質上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

大障礙。結合題干材料“19世紀中期,東西半球的俄國和美國分別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勞動力都獲得了解放。”可知,這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D項正確;美國內戰前,南方實行

的是種植園經濟,美國南北方不同的經濟類型的發展,加劇了南北矛盾,故種植園經濟發展的需要,此項

表述錯誤,排除A項;世界殖民體系瓦解,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沙皇的在克里木戰爭中的失敗,使得

它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國內外的威信掃地,從而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勢的到來,也促進了農奴制度的

衰敗,這與材料中美國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沒有關聯,排除C項。故選D項。

35.(2023湖南邵陽)在葛底斯堡演說之前,美國社會更常用由分離的州組成的“union”(聯邦)一詞指稱美

國。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說中多次使用“nation”(民族國家)一詞指稱美國,自此“nation”一詞迅速

成為主流用語。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A.《獨立宣言》宣告了國家獨立B.林肯廢除黑人奴隸制

C.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聯邦制D.內戰維護了國家統一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4月,美國內戰爆發,史稱“南北戰爭”,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美

國內戰以北方獲勝告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避免了美國的分裂。這與題干中的“自此‘nation’一詞迅速成為

主流用語”相符,D項正確;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

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獨立宣言》發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憲法。由此可知,“《獨立宣言》宣告

了國家獨立”并不是美國代稱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

人奴隸宣言》,宣布廢除黑人奴隸制,這調動了黑人奴

36.(2023湖南株洲)【史料實證】《全球通史》描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紀

70年代已大為流行起來。吃牛肉、穿長褲、攜帶雨傘、炫耀手表和鉆石戒指等現象開始風靡一時。”該現象

的出現主要與明治維新的哪一內容有關()

A.廢藩置縣B.建立新式軍隊

C.殖產興業D.提倡“文明開化”

【答案】D

第14頁共25頁.

【詳解】根據題干“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紀70年代已大為流行起來。吃牛肉、穿長褲、攜帶雨傘、

炫耀手表和鉆石戒指等現象開始風靡一時。”可知,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日本明治政府提倡文明開化

而出現的,日本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D項正確;廢藩置縣是

政治措施,排除A項;建立新式軍隊是軍事措施,排除B項;殖產興業是經濟措施,排除C項。故選D項。

37.(2023河南)明治政府利用國家的資金,創辦了一批官營的“模范工廠”,目的是把私人資本引向發展近

代工業的道路。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A.推行地稅改革B.提倡“文明開化”

C.注重示范引領D.實行“廢藩置縣”

【答案】C

【詳解】題干材料“明治政府利用國家的資金,創辦了一批官營的‘模范工廠’”描述的是日本明治維新中經濟

方面的措施,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領,C項正確;題干材料未涉及地稅改革,排除A項;提倡“文

明開化”是社會生活方面的措施,排除B項;實行“廢藩置縣”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D項。故選C項。

38.(2024云南二模)【唯物史觀】光明中學歷史學科社團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內戰和俄國1861年農

奴制改革進行了資料查閱,課上同學們進行了小結發言(如下表),其中屬于觀點的是()

學生發言

甲同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

乙同學美國內戰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丙同學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丁同學1862年聯邦政府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A.甲同學B.乙同學C.丙同學D.丁同學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觀點指的是人們對某一事物的看法、評價。“美國內戰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

創造了條件”,這是對美國內戰所持的看法與評價,屬于觀點,B項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處死了國王查

理一世”、“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1862年聯邦政府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

言》”,均是對相關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個人主觀看法,屬于陳述,不屬于觀點,排除ACD項。

故選B項。

七、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近代科學文化

39.(2023湖北黃岡孝感咸寧)【史料實證】《劍橋歐洲經濟史》指出,19世紀后半期,“逐步出現了技術進

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進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

追尋這種技術創新……以至于企業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表明()

A.企業開始利用科學技術服務生產B.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為時代潮流

第15頁共25頁.

C.科技創新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生產D.工業革命促進了應用技術的革新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先進工業企業……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結合所學可

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企業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技

術創新說明企業開始利用科學技術服務生產,A項正確;材料展示的是企業追求技術創新,無法說明基礎

研究、應用研究成為時代潮流,也沒有正面展示科技創新對工業生產的促進作用,排除BC兩項;材料重點

反映的不是工業革命促進了應用技術的革新這一影響,而是企業主動推動科技創新并利用科技創新服務于

生產,排除D項。故選A項。

40.(2023甘肅金昌)【史料實證】右圖為某興趣小組制作的學習卡片,根據卡片內容判斷,該小組學習的

主題是()

新理論:電磁感應、細胞學說、有機化學……

新技術:電動機與電器、內燃機與汽車、材料合成……

新行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

新組織: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門子公司……

A.工廠制度的建立與發展B.第二次工業革命

C.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D.近代科學和文化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電磁感應”“內燃機與汽車”“石油工業、化學工業”“福特公司”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第

二次工業革命以電磁感應作為理論基礎,出現了電和石油等新能源,出現新的交通工具,汽車以及福特的

汽車流水線生產,B項正確;工廠制度的建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化國家的

社會變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文化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

41.(2023甘肅蘭州)【唯物史觀】梅雪芹《環境史學與環境問題》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倫

敦相繼發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霧事件,先后奪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記述,這提醒我們在加快工業化的同

時還要做到()

A.保護環境B.控制人口增長

C.注重農業生產D.節約能源

【答案】A

【詳解】據題干“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倫敦相繼發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霧事件,先后奪去了1800

人的生命。”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造成大量的毒霧,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這告訴我們,工業化發展的

同時要注重保護環境,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毒霧奪去了人的生命,與人口增長無關,排除B項;題干

未涉及農業生產,排除C項;題干重在強調保護環境,而不是節約能源,排除D項。故選A項。

42.(2023湖北武漢)【史料實證】牛頓關于萬有引力定律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物質宇宙的奧秘:行星圍繞

太陽轉,衛星圍繞行星轉,彗星沿橢圓軌道運行。這主要反映了人類對()

A.社會轉型的回應B.現世生活的批判

第16頁共25頁.

C.客觀世界的認識D.自由平等的渴望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牛頓關于萬有引力定律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物質宇宙的奧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學是

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牛頓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

了一大步,題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C項正確;社會轉型指的是社會有一種歷史形態過

渡到另一種歷史形態,題干材料體現不出人類對社會轉型的回應,排除A項;現世指的是現在的世界,材

料沒有涉及對現世生活的批判,排除B項;題干材料是牛頓的科學成就,體現不出對自由平等的渴望,排

除D項。故選C項。

八、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43.(2023四川遂寧)【時空觀念】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

識和思維方式。請運用這種方式對以下四幅圖片進行觀察分析,我們能得出的整體認識是()

A.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矛盾斗爭的演變過程B.展示了亞非拉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歷程

C.揭示了推動世界格局變化的重要原因D.體現了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兩大主題

【答案】A

【詳解】據所學可知,A圖反映了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擴軍備戰,導致一戰爆發的內容,即反映了帝國主

義國家矛盾斗爭的的演變過程,A項正確;B圖主要反映的是歐洲,不能展示亞非拉國家民族解放運動,排

第17頁共25頁.

除B項;C圖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不能揭示推動世界格局變化的重要原因,排除C項;D圖反映的

是北約與華約的對峙,不能體現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兩大主題,排除D項。故選A項。

44.(2023北京)有學者指出,從全球視角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霸權開始削弱,表現在三個方面:

經濟衰落、政治危機和對殖民地的控制日益減弱。該學者旨在說明一戰()

A.爆發的原因B.復雜的進程

C.戰爭的性質D.深遠的影響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霸權開始削弱,表現在三個方面:經濟衰落、政治危機和對殖民

地的控制日益減弱。”可知一戰對世界局勢產生了影響,D項正確;一戰爆發的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

展不平衡,排除A項;一戰的經過包括,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轉折點凡爾登戰役等,排除B項;一戰

性質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排除C項。故選D項。

45.(2023福建)某同學撰寫歷史小論文的關鍵詞:馬克思、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據此可知,該

小論文的標題是()

A.亞非民族民主運動的興起B.社會主義革命的探索

C.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爆發D.蘇聯模式的形成過程

【答案】B

【詳解】根據關鍵詞“馬克思、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并結合所學知識,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的斗

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彼得格勒武裝起義也就是十月革命是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綜上可知該小論文的標題是

社會主義革命的探索,B項正確;巴黎公社、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都不屬于亞非民族民主運動的興起,排除A

項;關鍵詞與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無關,排除C項;蘇聯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巴黎公社與之無關,排

除D項。故選B項。

46.(2023四川遂寧)【史料實證】在電影《我的1919》里,中國外交代表顧維鈞說:“我很失望,最高委員

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

山東省送給日本人……我想問問,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誰能接受!”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這段話中的“和

約”是指()

A.《凡爾賽條約》B.《聯合國家宣言》

C.《九國公約》D.《開羅宣言》

【答案】A

【詳解】據題干“《我的1919》”“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我想問問,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

誰能接受!”和所學可知,題干中的“和約”是指《凡爾賽條約》。1919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召開巴黎和會,

與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決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力轉讓給日本,A項正確;《聯合國家宣言》

簽署是1942年,排除B項;《九國公約》簽署是1922年,排除C項;《開羅宣言》發表是1943年,排除D

項。故選A項。

第18頁共25頁.

47.(2023福建)【圖片史料】時政漫畫是歷史的一種遺存元素。下圖漫畫()

A.揭露法西斯國家的侵略罪行B.體現法國意在引發新戰爭

C.再現1940年人們的抗議場面D.預測戰火將會再一次燃起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中這幅1919年的漫畫,結合所學知識,1919年“等待簽署的合約”指的是巴黎和會后的

《凡爾賽和約》,畫面左側是一個哭泣的孩子,在他的旁邊有一個“1940年那些合格應征入伍的人”的標志,

這體現出和約只是維持了短暫的和平,國際社會的矛盾依然突出,面臨戰爭的危險,戰火將會再一次燃起,

D項正確;1919年法西斯國家尚未出現,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法國意在引發新戰爭,排除B項;漫畫

發表于1919年,排除C項。故選D項。

48.(2023湖北黃岡孝感咸寧)【史料實證】蘇聯在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了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

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

但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由此可知,蘇聯的工業化()

A.沿襲西方的道路B.優先發展重工業

C.照顧了農民利益D.協調了經濟比例

【答案】B

【詳解】據題干“蘇聯在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了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

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

后。”可知,蘇聯的兩個五年計劃重在發展重工業,B項正確;題干材料并沒有相關內容能反映蘇聯的工業

化沿襲了西方的道路,排除A項;“照顧了農民利益”、“協調了經濟比例”的說法與題干“農業和輕工業長期

落后”不符,排除CD項。故選B項。

49.(2024湖南二模)2024年是列寧同志逝世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

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這里所說的“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

指的是在列寧領導下()

A.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B.俄國成為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第19頁共25頁.

C.法國建立了巴黎公社D.古巴挫敗入侵勢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

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B項正確;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是在“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

現實的偉大飛躍”之前,排除A項;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最終失敗了,是社會

主義由理論到實踐的飛躍,排除C項;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十月革命之后,是

社會主義由一國到多國的飛躍,排除D項。故選B項。

50.(2024湖北二模)《歐洲史》中寫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歐洲強國在戰爭中

失去了世界霸權。人們從此轉向華盛頓和莫斯科。”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這里的“時代”是資本主義時代B.一戰使傳統的國際格局發生改變

C.歐洲因一戰失去國際政治話語權D.美國、蘇聯因參加一戰實力大增

【答案】B

【解析】由題干中的“歐洲強國在戰爭中失去了世界霸權。人們從此轉向華盛頓和莫斯科”,然后結合所學知

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歐洲國家實力下降,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格局開始改變,形成了戰后新的世

界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項正確;一戰后資本資本主義經濟仍在發展,排除A項;一戰后,歐

洲實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話語權沒有失去,排除C項;美國因參加一戰實力大增,俄國在一戰中損

失巨大,排除D項。故選B項。

九、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51.(2023湖南郴州)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建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允許該局建造和管理田納西河

流域的水壩。田納西流域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大量工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下列事

件與之有關的是()

A.新經濟政策B.羅斯福新政

C.赫魯曉夫改革D.戈爾巴喬夫改革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建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允許該局建造和管理田納西

河流域的水壩。田納西流域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大量工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并結合

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政府投資建設田納西水利工程,這是推行“以工代賑”的典型事例,B

項正確;1921年春,蘇維埃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排除A項;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魯曉

夫上臺執政在經濟上進行了一些改革,排除C項;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領導人,不久,他開始實

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排除D項。故選B項。

52.(2023四川省達州)1933年,某國的領導人在就職演說中講到:“我們最大的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

以做。如果我們聰明而勇敢地對待,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為此,他推行了哪一措施()

A.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B.投資大量公共設施

第20頁共25頁.

C.建立社會保障制度D.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我們最大的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以做”和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反映了羅斯福新政

中所采取的措施,為了讓人民有工作可做,推行”以工代賑“,投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