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測試】2022-2023學年九年級歷史下冊分層訓練AB卷(部編版)
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A卷·知識通關練)
班級姓名學號分數
核心知識1.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選擇題(共8小題)
1.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口罩人們出行的必備品,其核心材料熔噴布主要以石油提煉的聚丙烯(塑
料)為原料。標志現代塑料工業誕生的發明是()
A.人造纖維B.人造染料C.納米材料D.賽璐珞技術
【答案】D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標志現代塑料工業的誕生,
D項正確;ABC項的發明不是現代塑料工業誕生的標志,排除ABC項。故選D項。
2.20世紀90年代,美國部分地區開始引進帶有計時器的交通信號燈,這種信號燈不僅能夠指揮行人與車
輛正常行駛,還能夠預先告知紅燈或綠燈所剩的時間,幫助人們判斷何時起步、何時停車。這種交通信號
燈()
A.消除了交通事故的發生B.增強了人們的時間觀念
C.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D.推動了交通工具的進步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引進的帶有計時器的交通信號燈,有利于幫助人們對紅綠燈
的變化作出預判,提高了人們的時間觀念,B項正確;消除了交通事故的發生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
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主要與交通工具的改善有關,而帶有計時器的交通信號燈不屬于交通工具本身的進步,
排除C項;帶有計時器的交通信號燈不屬于交通工具本身的進步,不能說明“交通工具的進步”,排除D項。
故選B項。
3.據統計1867年在英國,約3/4家庭在國民總收入中占有不到40%的份額,而約占總數1/4的中、上階層
則占有國民收入的60%,其中不到家庭總數1/200的上層收入者其收入總額超過了國民總收入的1/4。據此
可知()
A.工人收入同經濟發展同步增長B.工業革命使社會矛盾得以緩和
C.英國社會生活整體上沒有改變D.社會貧富分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第1頁共18頁.
【答案】D
【詳解】工業革命促進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導致貧富差距拉大。材料“上階層則占有國民收入的60%,其中
不到家庭總數1/200的上層收入者其收入總額超過了國民總收入的1/4”說明此時社會貧富分化問題越來越
嚴重,D項正確;材料中不能說明工人收入同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排除A項;工業革命促使社會矛盾加劇,
排除B項;材料只是說明工業革命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并不能說明英國社會生活整體上沒有改變,排除C
項。故選D項。
4.19世紀末期,美國《時尚》服裝雜志向女性推介寬松的燈籠褲(圖),以它的創始人阿米利亞·布盧默的
名字命名,也被稱為“理性服裝”。燈籠褲的問世反映了()
A.貴族式休閑大眾化B.希臘復古風格流行
C.女性生活方式變化D.戰爭影響民眾生活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時間信息“19世紀末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在工業化的影響下,美國社會上形成了
女權主義思潮,女性追求自由,希望突破傳統觀念束縛,材料中女性改穿更加舒適、實用的褲裝,這反映
的是生活方式的變化,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與“貴族”有關,排除A項;“理性服裝”是當時社會觀念轉變的
結果,與希臘復古風格無關,排除C項;19世紀末美國未發生重大戰爭,題干也沒有體現戰爭影響,排除D
項。故選C項。
5.“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迅速崛起,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19世紀末,德國加入了帝
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材料旨在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
A.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擴展B.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
C.使德國成為世界的霸主D.標志德國法西斯的形成
【答案】B
第2頁共18頁.
【詳解】根據“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19世紀末,德國加入了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經濟發展起來,加入了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斗
爭,體現了對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擴展,排除A項;第二次工
業革命沒有使德國成為世界的霸主,排除C項;德國法西斯的形成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
項。故選B項。
6.圖表所示為某校科技協會在給學校做一次科普報告時整理的材料(部分)。據此可知,他們報告的主題
最有可能是()
時間事件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9世紀40年代英國科學家焦耳發現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
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周期律
A.電力工業、石油化工的技術原理B.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自然科學基礎
C.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秘密”D.跨越國界線的科學技術交流浪潮
【答案】B
【詳解】根據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進入電力時代,材料中“1831年英國科
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自然科學基礎,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石油工業,
排除A項;“壟斷資本主義”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交流”,排除D項。故選B項。
7.下圖所示是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它們的核心動力分別是()
①蒸汽②煤炭③石油④電力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火車機車使用的動力是蒸汽力;無軌電車使用的動力是電力。煤炭和石油是
能源,不屬于動力。因此①④符合題意,②③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
第3頁共18頁.
8.一艘貨船在1910年離開英格蘭,帶著鐵軌和普通貨物前往墨爾本,然后為阿根廷捎上聯合收割機,此
后裝載運往加爾各答的小麥。它在17個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處倫敦的經紀人通過
電報安排的。這主要表明()
A.世界范圍勞動分工形成B.科技創新助力世界市場發展
C.商品是世界聯系的紐帶D.英國對海外市場有嚴重依賴
【答案】B
【詳解】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電報能夠安排英國貨物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和運輸,體現了當時科技革命推動
世界貿易發展,也就是推動了世界市場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世界范圍勞動分工形成,排除A
項;商品是世界聯系的紐帶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英國對海外市場有嚴重依賴,排除
D項。故選B項。
二、綜合題(共2小題)
9.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使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在19世紀進入空前活躍并取
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學方面,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在19世紀40年代發現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英
國科學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提出發電機的理論基礎,使電力工業得以建立。……
在19世紀,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
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帶動了相應的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
于英國……就世界范圍來看,則是以英國為中心……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
國家。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二資本主義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城市化,特別是工業革命開始以后。在英國,生活在2萬人
以上城市中的人口(英格蘭和威爾士)在1801年是150萬,占人口總數的17%,1851年是630萬,占人口
總數的35%;1891年是1560萬,占人口總數的54%。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到了1800
年,蘇格蘭90%以上成年人識字,法國有2/3的成年人識字(在諾曼底則達90%),英國有一半多的人識字……
到1850年,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夠讀書寫字(如果不把婦女包括在內,百分比
還要高)。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條件。
第4頁共18頁.
(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不同特點。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1)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步。
(2)不同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技術和科學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研究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
合起來;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3)變化:人口迅速增長;勞動力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推廣大眾教育;城市化發展加速;出現環境污染問題;
貧富分化加劇。
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或答:科技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在工業化進程中要注重環境污染問題;推廣大
眾教育是適應工業化的重要途徑。
【解析】(1)根據材料“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使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在19世紀進入空前
活躍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概括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條件有: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
的迅速發展;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步。
(2)根據材料“……在19世紀,自然科學特別是熱力學、電磁學、化學等方面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
密地結合起來,在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帶動了相應的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結合所學知
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技術和科學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研究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
來;根據材料“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就世界范圍來看,則是以英國為中心……第二次工業革命
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
同時發生在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第
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3)根據材料“在英國,生活在2萬人以上城市中的人口(英格蘭和威爾士)在1801年是150萬,占人口
總數的17%,1851年是630萬,占人口總數的35%;1891年是1560萬,占人口總數的54%。其他工業化
國家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概括可知,人口迅速增長;根據材料“到了1800年,蘇格蘭90%以上成年人識字,
法國有2/3的成年人識字(在諾曼底則達90%),英國有一半多的人識字……到1850年,西方主要資本主義
國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夠讀書寫字(如果不把婦女包括在內,百分比還要高)”概括可知,勞動力結
構發生巨大變化;推廣大眾教育;根據材料“資本主義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城市化,特別是工業革命開
始以后”概括可知,城市化發展加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出現環境污染問題;貧富分化加劇。第二問是開
放性設問,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圍繞科技創新、教育、環境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科技是第一
生產力(或答:科技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在工業化進程中要注重環境污染問題;推廣大眾教育是適應工業
化的重要途徑。
第5頁共18頁.
10.科技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也促進國家力量的提升。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在英國的城市化過程中,制造業和礦業城市發展速度最快,如曼徹斯特等:一些傳統老城因
為與工業革命疏遠而發展緩慢。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外來移民逐漸增多。
19世紀30年代曼徹斯特1/5的人口是愛爾蘭人。1860年,城市化向高層次邁進時,其他國家的實業界人
物、高科技人員開始涌入英國,集中在大城市。
——摘編自陳愛君《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英國城市化》
材料二:隨著內燃機的發明,從20世紀初開始,內燃機拖拉機逐漸取代了蒸汽機拖拉機。20世紀40—50
年代,在歐美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拖拉機及電力機械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主要動力。
材料三:英美兩國工業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比重變化表
國家1860年1913年
英國34%14%
美國19%36%
(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城市化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上半葉農業生產的變化。
(3)根據材料三指出,美國的工業產值發生了什么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和科技發展角度分析造成
這一變化的原因。
【答案】(1)城市化進程不平衡衡,制造業和礦業城市迅速發展,一些傳統老城發展緩慢。外來移民增多,
人口增長快;吸引其他國家的高層次人才涌入英國大城市,市民中高層次人員增多等。
(2)變化:內燃機拖拉機逐漸取代了蒸汽機拖拉機;拖拉機及電力機械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主要動力。
(3)變化:美國工業產值在世界所占比重在1860年遠遠落后于英國,到1913年卻大大超過了英國。原因:
美國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消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
中處于領先地位。
【解析】(1)根據材料一“在英國的城市化過程中,制造業和礦業城市發展速度最快,如曼徹斯特等……英國
開始工業革命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外來移民逐漸增多”概括可知,工業革命推動下英國城市化
的特點包括城市化進程不平衡,制造業和礦業城市迅速發展,一些傳統老城發展緩慢。外來移民增多,人
口增長快;根據材料一“1860年,城市化向高層次邁進時,其他國家的實業界人物、高科技人員開始涌入英
國,集中在大城市。”可以從吸引其他國家的高層次人才涌入英國大城市、市民中高層次人員增多等來概括
城市化的特點。
第6頁共18頁.
(2)根據材料二“隨著內燃機的發明,從20世紀初開始,內燃機拖拉機逐漸取代了蒸汽機拖拉機。20世紀
40一50年代,在歐美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拖拉機及電力機械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主要動力……”并結合所
學知識可知,20世紀上半葉農業生產的變化有內燃機拖拉機逐漸取代了蒸汽機拖拉機;拖拉機及電力機械
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主要動力。
(3)根據材料三“英美兩國工業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比重變化表”可知,美國工業產值在世界所占比重在
1860年遠遠落后于英國,到1913年卻大大超過了英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變化發生的原因有美國內
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消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處于
領先地位。
核心知識2.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一、選擇題(共8小題)
1.英國的曼徹斯特在17世紀時人口不超過1萬人。從1786年阿克萊特紗廠的第一個煙筒立起,15年后擁
有蒸汽機的紡紗廠發展到50個:1790年人口發展到5萬,到1801年猛增至9.5萬人,到1841年又增至35
萬人。曼徹斯特的發展印證了()
A.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B.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的進程
C.大企業制度的出現激發了城市活力D.世界市場最終確立的全過程
【答案】B
【詳解】根據“從1786年阿克萊特紗廠的第一個煙筒立起,15年后擁有蒸汽機的紡紗廠發展到50個:1790
年人口發展到5萬,到1801年猛增至9.5萬人,到1841年又增至35萬人”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工廠出現
于工業革命期間,隨著工廠的發展,曼徹斯特得到了迅速發展,由此可知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的進程,B
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的影響,和殖民擴張無關,排除A項;大企業制度的出現和世界市場的最
終確立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CD項。故選B項。
2.19世紀初,德國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70年以后,英、法開始對
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以上國家推廣大眾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長的需要B.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
C.城市化發展需要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需要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歐洲國家推行大眾教育,德國建立
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70年以后,英、法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B
項正確;人口增長不是推行大眾教育的原因,排除A項;城市化發展與推行大眾教育無關,排除C項;建
立社會保障制度不是推行大眾教育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第7頁共18頁.
3.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出現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包括()
①出現壟斷組織②貧富分化加劇③殖民掠奪④環境污染嚴重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西方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
差距、勞資矛盾、貪欲膨脹、欺詐橫行、社會矛盾激化、造成了環境污染(廢氣、廢水、廢渣)等等。②④
正確,A項正確;①出現壟斷組織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③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工業化進程,不屬
于社會問題,B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
4.“忘卻六郡天空上彌漫著的黑煙,忘卻蒸汽機的喧囂和活塞的撞擊聲,忘卻那丑陋城市的延神;我寧愿懷
念原野上的馱馬,在夢幻中去追憶那個小小的倫敦,那白色而清潔的倫敦”。材料反映了當時英國()
A.城市化進程以及影響B.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
C.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D.現代工廠制度的誕生
【答案】A
【詳解】“忘卻六郡天空上彌漫著的黑煙,忘卻蒸汽機的喧囂和活塞的撞擊聲,忘卻那丑陋城市的延神;我
寧愿懷念原野上的馱馬,在夢幻中去追憶那個小小的倫敦,那白色而清潔的倫敦”可知作者認為英國工業革
命在推動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也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由此可見材料反映了當時英國城市化進程以及存在的
問題,A項正確;題干旨在指出英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弊端,并非強調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也不是
強調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推動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排除BC項;題干的重點旨在說明工業化、城市化帶來
環境污染等問題,沒有凸顯現代工廠制度的誕生,排除D項。故選A項。
5.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化大生產加速了社會分工,給廣大勞動婦女創造了就業機會,使他們逐步取得了經
濟獨立,……人們看到了科技所蘊藏的巨大動力,由此煥發了他們學習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熱情。這段材
料可以用來()
A.論證工業革命產生的影響B.解釋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
C.說明工業革命的性質D.闡述工業革命的過程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可知,“給廣大勞動婦女創造了就業機會,使他們逐步取得了經濟獨立”“煥發了他們學習
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熱情”說明工業革命帶給廣大勞動婦女帶來的影響,A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業革命
發生的原因、性質和過程,排除BCD項。故選A項。
6.下表是歐洲城市人口統計表,可用于研究()
第8頁共18頁.
項目倫敦巴黎柏林維也納
1846年250萬人100萬人37.8萬人40多萬人
1880年390萬人190萬人100萬人70萬人
A.城市規模擴大B.大眾教育普及C.貧富差距加劇D.環境污染治理
【答案】A
【詳解】由表格可見,1846-1880年,歐洲各城市人口劇增,結合所學,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
產力,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城市規模擴大。故A項符合題意;表格反映的是1846-1880年歐洲部分
城市人口統計表,從表格中僅可推知城市人口劇增、城市規模擴大,無法體現大眾教育普及,故B不符合
題意;貧富差距加劇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題意;環境污染治理,在題干中無法找到依據,故D不
符合題意;故選A。
7.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學齡兒童人學率達97.5%;1900年英國初等學校在校生比1870年增加了5倍;
1903年法國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數量分別降至4.4%和6.3%。這主要是由于()
A.城市化的推動B.人口快速增長C.工業化的發展D.人口素質提高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C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
8.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既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歡欣,
也體驗到很多新的痛苦。這些變化不包括()
A.城市人口大量涌向農村B.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
C.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D.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高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工業革命造成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促進了城市化進程,故A符合題意;在工
業革命進行中,工業化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就出現了BCD中的情況,故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
二、綜合題(共2小題)
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19世紀上半期的倫敦,人滿為患,遷移到城市里的窮人,大多只能靠乞討為生。許多工人
只能住在沒有照明和排水設施的地下室,傳染病很容易擴散。與此相反,英國富人享有市內住宅和鄉間宅
第,擁有藝術收藏品,能參加被廣泛宣揚的娛樂活動和去外國旅行,他們的生活方式幾乎是社會底層的群
第9頁共18頁.
眾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現代史>
材料二: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工人運動經驗,批判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
會主義學說以及人類創造的其他優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創立了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
科學社會主義。
——川教版<世界歷史>
材料三:公民們!你們的公社已經成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確定了革命的勝利。卑鄙無恥的政府掐著你
們的脖子逼迫你們;你們已用合法的自衛軍把那逼迫你們承認國王,侮辱你們的政府趕出城外。
——<公社第一次宣言>1871年3月30日
(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最明顯的社會問題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概括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主要來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公社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政權?
(4)綜合上述內容寫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哪兩個階級的矛盾已相當尖銳?
【答案】(1)貧富分化加劇。
(2)德國古典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
(3)無產階級。
(4)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
【詳解】(1)依據材料一“…城市里的窮人,大多只能靠乞討為生.許多工人只能住在沒有照明和排水設施
的地下室,傳染病很容易擴散”“英國富人享有市內住宅和鄉間宅第,擁有藝術收藏品,能參加被廣泛宣揚的
娛樂活動和去外國旅行”可知,英國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最明顯的社會問題是貧富分化加劇。
(2)依據材料二“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工人運動經驗,批判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
社會主義學說以及人類創造的其他優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可知,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主要來
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
(3)依據材料三“公民們!你們的公社已經成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確定了革命的勝利”可知,材料中的公
社是巴黎公社。結合課本所學,1871年,巴黎工人發動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
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是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政權。
(4)依據前面的材料,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貧富差距加劇,資產階級越來越富有,
無產階級越來越貧窮。在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相當尖銳,隨著矛盾的激化,無產階
級運動風起云涌,無產階級運動需要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做指導,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
10.閱讀下列材料:
第10頁共18頁.
材料一在我國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早期
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國國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需
要在戰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會的城市商業逐漸繁榮起來……
——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
材料二工業革命將數以千計的人帶到擁擠的城市與鄉鎮找工作。如英國的曼徹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
一個大型機械化的棉紡織廠,不久便成為一個主要的紡織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
人口普查時的30萬人,大多數人口屬于工人階級和移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超過了城市資源和環境的承
載力,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何成剛《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
材料三鴉片戰爭后,在西方工業文明沖擊下,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中國
傳統的封建城市開始向近代資本主義城市方向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后,棉紡業、面粉、造紙、印刷、航
運等各類民族工業,在上海、寧波、廣州、天津等城市逐步發展起來。
——馬春輝《中國城市化問題論綱》
材料四19492006年我國城市化人口增長率變化圖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一,歸納中國封建社會城市形成的原因。
(2)概述材料二中工業革命給城市帶來的影響。
(3)材料三中,鴉片戰爭后中國傳統的封建城市開始向近代資本主義城市方向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4)觀察材料四柱狀圖,說出我國城市人口增長最快的時間段,并簡述理由
(5)綜上所述,談談你對城市化發展進程的認識。
【答案】(1)政治統治的需要;軍事戰略的需要;商業的發展;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方形成等。
(2)城市人口增加;促進城市的工業化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給城市帶來壓力,出現環境污染等問題。
(3)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對外通商
第11頁共18頁.
口岸的日益增多;洋務運動的推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等。
(4)19862006年。理由: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
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吸納外來人員就業等。
(5)不同時期加快城市化發展的原因不同;生產力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工業化加速城市
化進程等。但同時帶來環境污染、人口擁擠、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等。城鄉人口比重,
經濟機構變化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特征;要合理規劃城市建設,解約利用資源,使城市化走可持續發展道
路等。
【詳解】(1)根據材料一的內容可知,中國封建社會城市形成的原因包括:政治統治的需要;軍事戰略的
需要;商業的發展;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方形成等。
(2)根據材料二可知,工業革命給城市帶來的影響包括:城市人口增加;促進城市的工業化建設,加快經
濟發展;給城市帶來壓力,出現環境污染等問題。
(3)根據材料三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傳統的封建城市開始向近代資本主義城市方向發展的原因包括:西
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對外通商口岸的
日益增多;洋務運動的推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等。
(4)觀察材料四柱狀圖可知,我國城市人口增長最快的時間段是1986—2006年,原因是:隨著改革開放
的不斷深入,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的加
快,吸納外來人員就業等。
(5)綜上所述,我們對城市化發展進程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不同時期加快城市化發展的原因不同;生產
力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工業化加速城市化進程等。但同時帶來環境污染、人口擁擠、交
通堵塞、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等。城鄉人口比重,經濟機構變化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特征;要合理
規劃城市建設,解約利用資源,使城市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等。
核心知識3.近代科學與文化
一、選擇題(共8小題)
1.他的作品以強烈的色彩表達對生活的熱愛,“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
和理智的危險。”下列哪部作品體現了他的這種創作思想()
A.《最后的晚餐》B.《向日葵》
C.《戰爭與和平》D.《英雄交響曲》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他的作品以強烈的色彩表達對生活的熱愛”體現了印象派畫家梵高的創作思想,《向
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B項正確;《最后的晚餐》是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繪畫作品,以宗教題材反映人
第12頁共18頁.
文主義思想,排除A項;《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現實主義作品,排除C項;《英雄交響
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浪漫主義作品,排除D項。故選B項。
2.某部著作的序言中寫道:“理性力學應當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運動和產生任何運動的力的科學。”這部
著作是()
A.《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B.《物種起源》
C.《戰爭與和平》D.《高老頭》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該著作是1687年,牛頓撰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它在科學史上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標志著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A項正確;《物種起源》是生物學的著作,排除B項;《戰
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于1863—1869
年。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排除C項;《高老頭》
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3.“他正確地意識到,如果沒有遺傳基礎,那么對變異的選擇在演化中就是無效的,于是他竭力構建遺傳理
論。”圖中的“他”是()
A.B.
C.D.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如果沒有遺傳基礎,那么對變異的選擇在演化中就是無效的,于是他竭力構建遺傳理
論”及所學可知,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
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B項正確;牛頓是物理學家,本茨是汽車發明者,居里夫人是物理學家,排
第13頁共18頁.
除A、C、D項。故選B項。
4.1687年,牛頓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牛頓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了一大步。1859年,《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
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上述材料說明了()
A.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B.自然科學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C.文學巨匠在社會發展中的成就和作用D.革命領袖在歷史轉折關頭的重大作用
【答案】B
【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牛頓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了一大步,而達爾文提出
進化論則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由此可見,牛頓和達爾文的發現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學的進
步推動了社會的發展,B項正確;牛頓、達爾文的成就屬于近代自然科學,并非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排除A
項;牛頓、達爾文屬于近代科學家,并非文學巨匠或革命領袖,排除CD項。故選B項。
5.1831年底開始,達爾文搭乘英國皇家海軍小獵犬號軍艦,展開為時五年的科學考察之旅。在此基礎上,
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達爾文能取得這樣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英國軍艦提供了保護B.持續五年之久的考察
C.持之以恒的分析研究D.擁有先進的實驗設施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1831年底開始”“在此基礎上”“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可知,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
究,最終寫成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由此可知,達爾文能取得這樣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持之以恒的分析研
究,C項正確;達爾文是搭乘英國軍艦進行科學考察,且從題干材料“在此基礎上”可知,“持續五年之久的
考察”為《物種起源》的出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A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項;在題干材料中,無
法看出達爾文擁有先進的實驗設施,排除D項。故選C項。
6.下圖所示是梵·高的名言。下列所舉,屬于他的名畫的是()
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是實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
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鉆研,而不要投機取巧、嘩眾取寵。
A.《和平鴿》B.《向日葵》C.《蒙娜麗莎》D.《最后的晚餐》
【答案】B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梵高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B符合題意;《和平鴿》的創作者是畢加索,A不符合題意;《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的作品,
第14頁共18頁.
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7.德國沃爾夫評價某巨著時說:“(它)是全部天文學和宇宙學思想的基礎,詳細地闡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和
運動三定律等,委實是個了不起的成就。”這巨著是()
A.《人間喜劇》B.《英雄交響曲》
C.《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D.《戰爭與和平》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
領域都作出了杰出貢獻,1687年牛頓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詳細地
闡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三定律等,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C符合題意;《人間喜劇》是巴爾扎
克的文學作品,排除A;《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屬于音樂作品,排除B;《戰爭與和平》是托爾
斯泰的作品,與材料不符,排除D。故選C。
8.《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教會及封建御用文人污蔑達爾文的學說“褻瀆神
靈”,進步學者則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這主要表明()
A.推動人們思想解放B.存在嚴重缺陷
C.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D.推動了階級斗爭
【答案】A
【詳解】材料主要表明《物種起源》挑戰教會神創說,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引起教會的不滿,故A項
符合題意;B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擇A。
二、綜合題(共2小題)
9.材料探究題。
【科技巨匠】
材料一:正如牛頓因為發現支配宇宙中的物體的定律而統治17世紀的科學那樣,查爾斯·達爾文
(1809-1882年)因為發現支配人類本身進化的規律而統治19世紀的科學。……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學
體系廢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樣,達爾文主義似乎廢黜了人類在地球歷史上的中心地位。
【文學巨人】
材料二:他是法國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
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最高者之一。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是人類文學史上罕見
的文學豐碑,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牛頓和達爾文的代表著作分別是什么?
(2)根據材料一,為什么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統治19世紀的科學”?
第15頁共18頁.
(3)材料二中的“他”是誰?
(4)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他”與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有何共同點?
(5)綜合上述材料,概括這些科學家和文學巨匠具有的精神品質。
【答案】(1)《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物種起源》
(2)廢黜了人類在地球歷史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機在船舶導航系統的精準控制考核試卷
- 汽車驅動軸與差速器維修考核試卷
- 真空電子器件的微波能量傳輸技術考核試卷
- 水果種植茬口茬作品質調控考核試卷
- 建筑裝飾工程涂料施工技術考核試卷
- 文具批發商的供應鏈合作關系構建與維護技巧考核試卷
- 熱電聯產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深度研究與發展考核試卷
- 電信網絡技術演進與新興技術應用趨勢考核試卷
- 2025年農業合作建房協議合同范本
- 陜西省2025屆高考適應性檢測(三) 語文試題(含答案)
- 第六單元實驗活動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
- 智慧樹知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哈爾濱工程大學)》2025章節測試附答案
- 農村電工安全培訓課件
- 競彩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主奴協議合同范例
- 中考體育筆試題庫及答案
- 小鵬P7+用戶調研報告
- 繪本故事《小鯉魚跳龍門》課件
- 直播間搭建培訓
-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礙康復中國專家共識 2025版解讀課件
- Unit 4 Healthy food Part A Lets learn Listen and do(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