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師大新版高三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北師大新版高三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北師大新版高三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北師大新版高三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北師大新版高三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北師大新版高三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183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據報道;2014年“雙十一”期間,“天貓”交易額突破571億元,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從網上購物,使城市很多大型購物中心營業額增長放緩或下降。據此回答11-12題。

在網購中,某物流公司要隨時了解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所處位置,需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有()A.GPS和GISB.RS和數字地球C.GIS和數字地球D.RS和GPS2、從廣州開往北京的列車對鐵軌的磨損程度()A.對鐵軌西側磨損較重B.對鐵軌東側磨損較重C.對鐵軌兩側磨損一樣D.對鐵軌兩側都無磨損3、讀圖,下列有關香港農業發展敘述正確的是①1955年,香港農業生產的最主要地域類型屬于傳統稻作農業②1985年前香港園藝農業面積持續上升③香港地區棄耕地比重大幅上升④由于全球變暖,香港越來越不利于農業發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下面四幅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請判斷坡度最緩的是()A.AB.BC.CD.D5、【題文】關于20世紀后50年自然災害的發展趨勢,正確的敘述是A.由于戰爭和自然環境的惡化,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B.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大,死亡的人數也越多C.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和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在增大D.發展中國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增大,發達國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少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6、(2013秋?興慶區校級月考)讀北半球的大氣環流分布示意圖;回答:

(1)在圖中補畫箭頭;表示“三圈環流”

(2)圖中氣壓帶A是____;C是____;E是____;G是____.

(3)圖中風帶B是____;D是____;F是____.

(4)在氣壓帶C控制下,降水____(多或少),因為____.7、讀“湖北某中等城市信息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a-e表示水稻種植;花卉與乳牛業、工業、商業、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的情況;請將字母填入表中.

。用地類型水稻種植花卉與乳牛業工業商業住宅用地字母e(2)該城市擬建一座化工廠,綜合各種因素應選擇1、2、3、4、5、6、7、8八處中的____處,理由是____;自來水廠應選擇八處中的____,理由是____.

(3)圖2中數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區,正確的是____(選擇填空).

A.5--大型超市B.6--小麥種植。

C.7--造紙廠D.8--煉油廠.8、(2013秋?瓊山區校級期中)如圖是地貌相對均一某地區某時刻的等壓線分布圖;甲地的箭頭表示其空氣運動及受力狀況,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示地區應位于____(南;北)半球.

(2)分別用虛線箭頭和實線箭頭畫出乙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和風向.

(3)比較甲乙兩地風力大小并分析其原因.9、圖中圖1為我國華北某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示意圖(等高線單位:m);圖2為該地區生態農業園區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利用等高線數值,說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間分布特征____,這反映了人類在利用自然發展生產時,必須遵循____的原則。

(2)該地區林地面積廣,其環境效益主要是____.

(3)為了更好地促進該地區生態農業建設,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圖2,說明該地區種植業結構該做如何調整?____,理由是____.

(4)簡述該地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對當地的積極意義.10、讀“亞洲季風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是北半球的____季,我國東部地區的氣候特征是____.

(2)半年后,A處盛行____季風(風向),其性質是____.

(3)東亞季風形成的主要成因是____.而南亞季風的成因是____和____.

(4)在圖2中畫出A處,白天的大氣環流圖.11、(2013秋?龍井市校級期末)讀“某地的地質剖面圖”;試著當當地質工程師,對以下問題作簡要分析說明.

(1)判斷甲、乙兩地的地質構造:甲為____,乙為____.

(2)在地貌上,甲構造頂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甲、乙構造上覆蓋有巖層,該巖層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斷出這一地區地殼運動的狀況為____(單選).

A.先水平運動;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后地殼下沉或相鄰地區上升。

B.先水平運動;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后地殼上升或相鄰地區下沉。

C.先地殼上升或相鄰地區下沉;后水平運動,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

D.先地殼下沉后地殼上升;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

(3)若在該地修建一條東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兩地中,選擇____地比較好.

(4)在甲、乙兩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應該選擇在____地,若想鉆探石油應該選擇在____地.12、下列圖1為“歐洲西部地形示意圖和1月份0℃等溫線分布圖”;圖2為“兩種氣候類型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和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環地中海的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以色列等國是水果、蔬菜、花卉等“時鮮業”的大規模生產基地;產品大量銷往歐洲各地.

(1)據0℃等溫線走向可推知歐洲西部冬季氣溫的分布規律為____.

(2)試從氣候角度分析C地區乳畜業發達的原因.

(3)材料中“時鮮業”生產基地的主要氣候類型為____,能表示其氣候特征的是圖2中的____(甲、乙),該氣候類型的成因____.

(4)A、B兩地均盛產葡萄.兩地相比,A地的區位優勢是____

A.交通便捷B.市場廣闊C.鮮果上市早D.技術條件好.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3、當地球運行到近日點附近時,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較快____.(判斷對錯)14、目前國際人口遷移的方向主要是由發展中國家遷入發達國家。15、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利于緩解交通擁堵問題。16、城市產生的基本前提是剩余農產品的出現。17、城市功能區是同類活動為提高競爭能力而形成的空間上高度集聚,所以各功能區之間有明確的界線。18、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19、無論近地面還是高空,水平氣壓梯度力都與等壓線垂直,從高壓指向低壓,因此,風向一直與等壓線垂直.____(判斷對錯)20、晨線上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上的地方時為18點____.(判斷對錯)21、太陽輻射與太陽活動都具有周期性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材料題(共1題,共7分)22、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

材料一圖1為長江下游部分地區略圖.圖2為長江江蘇段岸線資源結構圖.岸線資源包括港口和工業生產等所需的相關水域和陸域;一級岸線優于二級,二級優于三級.

材料二:蘇州地處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分布大量的出口組裝制造企業,擁有較為完善的生產配套.在當前社會經濟條件變化的背景下,部分企業面臨遷移或不遷移的選擇.

(1)說明該地區建設眾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長江江蘇段____岸岸線資源條件較好;說明理由岸線資源適宜發展資金密集型工業的主要原因.

(3)蘇州某組織制造企業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遷移,其生產條件有何變化?若不遷移,其需要采取什么應對措施?評卷人得分五、解答題(共2題,共6分)23、(2012?淮北一模)30年前的內蒙古;糧食畝產量位列全國倒數第一,每年要靠國家調撥的近20億斤返銷糧度日.如今,內蒙古已擺脫了這種困境,一躍成為糧食調出大省區.今年,內蒙古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總產再次實現雙增.讀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內蒙古地區降水量分布圖。

材料二內蒙古地區近三年糧食生產情況簡表。

。年份200920102011總產量(萬噸)1981.7'2158.22387.5播種面積(萬公頃)542.4549.88556.15每公頃產量(公斤/公頃)3653.63924.94319.8人口數量(萬人)237924052471人均糧食(公斤)833897.41119.2(1)描述內蒙古自然帶的東西差異并解釋原因.

(2)簡要說明內蒙古成為全國六大糧食凈調出省區的原因.

(3)試簡要分析內蒙古地區大面積發展糧食種植對區域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24、材料一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東南臨地中海,西北瀕大西洋.境內山地高原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該國森林火災頻發,災損較嚴重.

材料二2001~2012年森林火災情況統計表(資料來源: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提供).

。火災。

數量(次)過火面積低于1公頃的火災數量(次)過火面積超過1公頃的火災數量(次)受災面積。

(公頃)受影響森林面積(公頃)2001~2011年。

每年平均16819108485971378111138892001~2011年每年前。

4個月平均5579301125684177260702012年前。

4個月749345232970699544063根據圖表信息,簡述2001~2011年期間西班牙森林火災的特點,并推測2012年前4個月發生頻次明顯多于往年同期平均值的可能原因.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3題,共21分)2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2010年6月17日《京華時報》報道:近日,由商務部指導,蓋世汽車網負責的零部件市場競爭態勢分析報告出爐,調查顯示,外商獨資及合資公司在EMS發動機控制系統、安全氣囊、ABS系統、自動變速箱等系統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部分產品幾乎全部為外資所壟斷,說明外資零部件企業在10多個領域仍占有絕對競爭優勢。由于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全球的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都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外資汽車零部件公司憑借其技術、管理和既有客戶關系等優勢,在中國汽車市場表現突出,尤其在高科技領域更是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材料二2009年我國汽車企業地域分布。(1)近年來,全球汽車工業巨頭紛紛在我國投資建廠,試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2分)(2)試分析國外汽車工業巨頭在我國投資建廠選址的地域分布特征并說明原因。(4分)(3)結合材料分析我國汽車零配件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4分)26、【題文】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該圖為____鋒示意圖。該圖所示鋒面的移動方向是____。

(2)該鋒形成的降水多在鋒____(前;后)。

(3)該鋒過境時多出現____降水,過境后氣溫____,氣壓____,天氣____。

(4)各種鋒面附近天氣的共同點是____,各種鋒面過境后天氣的共同點是____;冷鋒過境時易形成災害天氣叫做“____”。27、【題文】(10分)

材料一:沙湖;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是一處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著名景區,是國家35個旅游王牌景點之一,2001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景區。

材料二: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要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右圖是“以杭州為中心300千米范圍示意圖”。

(1)據統計;每年5——10月到沙湖旅游的人數較多,這說明旅游具有明顯的()性。(2分)

(2)沙湖旅游區經過二十年的開發,每年旅游人數大增,但每年到沙湖旅游的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遠低于杭州西湖。試分析原因?(8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A【分析】解:根據題意;在網購中,某物流公司要隨時了解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所處位置要通過計算機進行空間查詢;分析;同時要對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所處位置進行定位,需要用到GPS和GIS兩項技術。A對,BCD錯。

故選:A。

本題考查地理信息技術實際應用。解答本題要掌握各種信息技術的工作原理和應用領域。GPS是全球定位技術;實時為用戶提供地理坐標;GIS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分析處理地理空間數據,具有分析;查詢等功能,是地圖延伸;RS是遙感技術,利用飛機或衛星獲得影響資料;“數字地球“就是數字化的地球,是一個地球的數字模型。

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地理信息技術工作原理及主要應用領域是解答本題關鍵。【解析】A2、B【分析】【分析】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在地表作水平運動的物體,其運動方向有發生偏轉的現象.北半球向其運動方向的右側偏轉;南半球向其運動方向的左側偏轉;沿赤道運動的物體,其運動方向不發生偏轉.【解析】【解答】解:由于地球的自轉運動使地球上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發生偏轉的一種力;地轉偏向力使水平運動物體在北半球向右偏轉,從廣州開往北京的列車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所以列車對鐵軌東側磨損較大.

故選:B.3、B【分析】本題考查區域農業生產。根據1955年的土地利用判斷,該地區以水稻種植業為主,故①正確。比較1955年1998年的棄耕地比重不斷上升,故③正確。【解析】【答案】B4、A【分析】本題考查比例尺運用。由于四圖的垂直高差相同,故坡度大小,看水平距離,即水平比例尺,水平距離越大,坡度越緩。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際距離越大,故A圖的水平實際距離最大,則坡度最緩。【解析】【答案】A5、C【分析】【解析】

本題考查自然災害。20世紀后50年自然災害的發展趨勢是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和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在增大。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自然災害的造成的經濟損失往往較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越大,死亡的人數不一定多。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解析】【答案】C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6、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東北信風帶中緯西風帶(或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少氣流下沉【分析】【分析】此題考查氣壓帶風帶的位置.

(1)此圖考查三圈環流.由于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和地轉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環流.(低緯環流;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2)此題考查氣壓帶的位置.90°是極地高壓帶;60°是副極地低壓帶,30°是副熱帶高壓帶,0°是赤道低壓帶.

(3)此題考查風帶的位置和風向.0-30°之間(B)近地面的風帶是信風帶.30-60°之間(D)的近地面風帶是西風帶.60°--90°之間(F)的近地面風帶是極地東風帶.

(4)此圖考查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一般高壓帶控制下是晴天,低壓帶控制下是陰雨天氣.【解析】【解答】解:(1))赤道因終年氣溫高;是熱源,空氣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赤道高空形成高氣壓區.氣流由赤道上空的高氣壓區向向兩極方向流動,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偏轉(北右南左,總體是向東偏),到了緯度30°上空時偏轉成了西風(向東運動)不能繼續向高緯度運動,在不斷聚集(堆積)的情形下便產生了下沉氣流,形成了副熱帶高氣壓帶(緯度30°),極地地區因終年氣溫低,是冷源,氣流終年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極地高氣壓帶,在緯度60°形成了相對的低氣壓帶,稱為副極地低氣壓帶.于是形成了三圈環流,即低緯環流;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2)90°是極地高壓帶;60°是副極地低壓帶,30°是副熱帶高壓帶,0°是赤道低壓帶.圖中A在赤道附近,C在30度附近,E在60度附近,G在90度附近.

(3)0-30°之間(B)近地面的風帶是信風帶.30-60°之間(D)的近地面風帶是西風帶.60°--90°之間(F)的近地面風帶是極地東風帶.

(4)C位于30°N附近;是副熱帶高壓帶,氣流下沉,形成高壓,形成炎熱干燥的天氣.

故答案為:

(1)如圖:

(2)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

(3)東北信風帶;中緯西風帶(或盛行西風帶),極地東風帶.

(4)少,氣流下沉.7、2此處遠離市區,地價較低;臨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避免對城市造成水污染;位于盛行風的垂直方向,避免對城市造成大氣污染8位于河流上游,水質潔凈A【分析】【分析】(1)城市功能分區主要取決于它們的付租能力.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商業、住宅用地、工業、花卉與乳牛業、小麥種植業.(2)華北地區盛行東南風和西北風,化工廠既有大氣污染又有水污染,布局在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河流的下游,城市的外圍.(3)5位于城市的中央,可以布局大型超市;小麥種植應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地價比較便宜,地勢平坦、面積較大的地方,6位于市區的邊緣,不適合;飛機場的布局應遠離城市,7不符合;8位于河流的上游,不宜布局工業企業.【解析】【解答】解:(1)城市功能分區主要取決于它們的付租能力.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商業;住宅用地、工業、花卉與乳牛業、小麥種植業.

(2)華北地區盛行東南風和西北風;化工廠既有大氣污染又有水污染,布局在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河流的下游,城市的外圍,符合的是2.

(3)5位于城市的中央;可以布局大型超市;小麥種植應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地價比較便宜,地勢平坦;面積較大的地方,6位于市區的邊緣,不適合;飛機場的布局應遠離城市,7不符合;8位于河流的上游,不宜布局工業企業.

故答案為:(1)d;c;a;b.

(2)2;此處遠離市區;地價較低;臨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避免對城市造成水污染;位于盛行風的垂直方向,避免對城市造成大氣污染;8;位于河流上游,水質潔凈.

(3)A.8、南【分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南半球近地面的風向,近地面,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摩檫力共同作用下,風向總是與等壓線斜交.具體一點風向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南半球向左偏轉;風力大小取決于等壓線的疏密程度.圖中A為水平氣壓梯度力,B為風向,C為地轉偏向力,D為摩擦力.【解析】【解答】解:

(1)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低壓,向左偏轉為南半球.

(2)具體一點風向是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南半球向左偏轉.

(3)風力大小取決于等壓線的疏密程度;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乙地風力大于甲地.

故答案為:

(1)南。

(2)如圖所示。

(3)風力甲小乙大原因是兩地地貌均一,而甲地等壓線較乙地稀疏9、海拔50~100米為旱地,海拔100米以上為林地因地制宜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規模),增加小麥、玉米種植面積(規模)灌溉水源不足;生態農業園區主要原料為小麥、玉米,有利于促進生態農業發展.【分析】【分析】(1)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季節性、周期性的特點;因此農業生產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在平原地區發展種植業、在丘陵地區發展果林業、山區發展林業.

(2)林地的環境效益主要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吸附塵煙

(3)華北地區是我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要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

(4)建設生態農業園區的積極意義:①保護、改善生態環境;②增加農民收入;③增加就業機會.【解析】【解答】解:(1)從圖中可以看出;旱地主要分布在50-100米的地區,林地主要分布在100米以上的地區,這種做法是合理的,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林地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2)林地的環境效益主要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3)我國華北某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示意圖;華北地區是我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故種植結構應該做如下調整: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增加小麥;玉米種植面積.

理由是:①灌溉水源不足;②生態農業園區主要原料為小麥;玉米;有利于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4)建設生態農業園區的積極意義:①保護;改善生態環境;②增加農民收入;③增加就業機會.

故答案為:(1)海拔50~100米為旱地;海拔100米以上為林地因地制宜。

(2)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3)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規模);增加小麥;玉米種植面積(規模)灌溉水源不足;生態農業園區主要原料為小麥、玉米,有利于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4)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10、夏高溫多雨西北寒冷干燥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分析】【分析】此題考查季風的知識.

(1)根據風向判斷季節;我國東部是季風氣候,夏季都是高溫多雨的特征.

(2)半年后是冬季;A的風向和性質與夏季相反.

(3)區別東亞和南亞的季風的成因.

(4)根據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白天陸地增溫快,氣流上升,海洋增溫慢,氣流下沉,故形成順時針的環流.如圖:【解析】【解答】解:(1)根據風向判斷季節;我國東部是季風氣候,夏季都是高溫多雨的特征.

(2)半年后是冬季;A的風向和性質與夏季相反.

(3)區別東亞和南亞的季風的成因.東亞季風(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區)原因是東亞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之間;海陸熱力差異十分顯著.南亞季風的夏季風--西南季風(南亞的季風形成原因包括季風形成的兩個原因.)南亞的冬季風是東北季風,夏季風是西南季風,它是因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夏季北移越過赤道改為向右偏轉而成的.

(4)根據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白天陸地增溫快,氣流上升,海洋增溫慢,氣流下沉,故形成順時針的環流.如圖:

故答案為:

(1)夏高溫多雨;

(2)西北寒冷干燥;

(3)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4)如圖:11、背斜向斜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育,易被侵蝕反而形成谷地外力A甲乙甲【分析】【分析】此題考查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

(1)此題考查地質構造.褶皺是因為巖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使得巖層出現一系列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

(2)此題考查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育,易被侵蝕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巖層緊實,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地殼運動按運動方向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按運動規律來講;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有些升降運動是水平運動派生出來的一種現象.根據圖中的巖層分析,先是水平擠壓形成褶皺.根據上面的巖層是在地表以下5千米,說明發生了下降運動.所以選擇A答案.

(3)此題考查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研究地質構造對找礦;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設的指導意義:石油和天然氣多儲存于背斜構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庫建設應盡量避開斷層,其中隧道應優先選擇在背斜構造中.

(4)此題考查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研究地質構造對找礦、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設的指導意義:石油和天然氣多儲存于背斜構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庫建設應盡量避開斷層,其中隧道應優先選擇在背斜構造中.【解析】【解答】解:(1)褶皺是因為巖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使得巖層出現一系列彎曲變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甲處的巖層向上拱起,是背斜.乙的巖層向下彎曲,是向斜.

(2)甲處的巖層向上拱起;是背斜.此時形成了谷地,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育,易被侵蝕反而形成谷地.地殼運動按運動方向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按運動規律來講,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有些升降運動是水平運動派生出來的一種現象.根據圖中的巖層分析,先是水平擠壓形成褶皺.根據上面的巖層是在地表以下5千米,說明發生了下降運動.所以選擇A答案.

(3)甲處的巖層向上拱起;是背斜.隧道;水庫建設應盡量避開斷層,其中隧道應優先選擇在背斜構造中.

所以在甲處修建隧道.因為背斜處巖層自然上拱;且不易積水.

(4)甲處的巖層向上拱起;是背斜.乙的巖層向下彎曲,是向斜.石油和天然氣多儲存于背斜構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所以在甲中找油氣資源,在乙中找地下水.

故答案為:

(1)背斜向斜。

(2)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育,易被侵蝕反而形成谷地外力A

(3)甲。

(4)乙甲12、由沿海向內陸遞減(由西向東遞減或由西南向東北遞減)地中海氣候甲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C【分析】【分析】(1)受西風影響;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內陸演變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氣溫由沿海向內陸遞減.

(2)歐洲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有利于發展畜牧業,市場需求量大.

(3)時鮮業”的大規模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主要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風影響,溫和多雨.符合地中海氣候特征的是甲圖.

(4)A、B兩地都為地中海氣候,但A處緯度較B地低,熱量占有優勢,而B地距歐洲市場更近.【解析】【解答】解:

(1)受西風影響;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內陸演變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氣溫由沿海向內陸遞減.

(2)歐洲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有利于發展畜牧業,市場需求量大.

(3)時鮮業”的大規模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主要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風影響,溫和多雨.符合地中海氣候特征的是甲圖.

(4)A;B兩地都為地中海氣候;但A處緯度較B地低,熱量占有優勢,而B地距歐洲市場更近.

故答案為:

(1)由沿海向內陸遞減(由西向東遞減或由西南向東北遞減).

(2)該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涼爽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適宜發展乳畜業.

(3)地中海氣候;甲;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

(4)C.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3、√【分析】【分析】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由西向東公轉,其公轉軌道為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其中的一個焦點上.隨著地球公轉,日地距離不斷變化著.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7月初位于遠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慢.【解析】【解答】解:當地球運行到近日點附近時;時間為每年的1月初,地球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較快.

故選:對.14、√【分析】試題分析:經濟因素是影響人口遷移的重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發達國家由于經濟發達,吸引人口由發展中國家遷入。考點:人口的空間變化。【解析】【答案】正確15、√【分析】試題分析: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會減少家庭轎車的出行數量,所以會緩解交通擁堵問題。考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解析】【答案】正確16、√【分析】試題分析:城市是非農產業和從事非農產業人口的聚居地。當農業生產力提高到一定水平,農產品有了剩余,農業生產中出現了剩余勞動力,城市才可能產生。考點: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解析】【答案】正確17、×【分析】試題分析:功能區是同類活動在空間上的集聚,功能區之間的界限不明確。考點:城市的空間結構。【解析】【答案】錯誤18、√【分析】【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固態水融化;再加上海水的膨脹,會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會淹沒。

【點評】考察氣候變暖的影響。19、×【分析】【分析】本題考查風壓關系,近地面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等壓線并指向低壓地區,風向與等壓線斜交;高空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等壓線并指向低壓地區,風向與等壓線最終平行.【解析】【解答】解:風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動力,它是由于兩地存在氣壓差產生的,因此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等壓線并指向低壓地區.故風向一直與等壓線垂直是錯誤的.20、×【分析】【分析】因經度不同而出現的不同時刻,稱為地方時,即每一條經線都對應著自己的地方時,不同的經線上地方時不同.【解析】【解答】解:只有在二分日,經線圈才與晨昏線重合,才會出現晨線上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上的地方時為18點,而在其他時間,晨、昏線上的經度不同,不會有同樣的地方時.故原結論錯誤.21、×【分析】【分析】太陽輻射: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電磁波和粒子流;它是地球大氣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為地球提供光能和熱能;為地球提供新能源(太陽能).

太陽活動:主要標志是黑子和耀斑,平均周期是11年.【解析】【解答】解:

太陽輻射是源源不斷的向外輸送能量;不斷為地球提供光能;熱能、太陽能,沒有周期可言;而太陽活動的周期大約是11年.

故:錯.四、材料題(共1題,共7分)22、北【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區域引排工程建設的原因,區域工業布局區位及原因,產業轉移的條件及措施.【解析】【解答】解:(1)江蘇省是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所以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位于東部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旱澇災害多發.人口和城市密集,經濟發達等,需要眾多引排工程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

(2)根據圖2;長江江蘇段北岸岸線資源條件較好.讀圖2,北岸一級;二級岸線里程長,三級岸線較少.說明江蘇段北岸環境容量較大,所以適宜布局在北岸.資金密集型工業的原料和產品多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運.該類工業用水量較大,沿長江分布,用水便利.

(3)如遷移到安徽;則勞動力工資水平低,生產成本降低.但遷入地區配套不完善,距市場遠,運輸成本上升.如不遷移,則應采取措施,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減少勞動力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

故答案:

(1)徑流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地勢低平;旱澇災害多發;人口和城市密集;經濟發達等.

(2)北.原料和產品多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運;用水量較大,沿長江分布,用水便利;環境容量較大.

(3)變化:生產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運輸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五、解答題(共2題,共6分)23、略

【分析】【分析】(1)內蒙古自然帶東西方向上的變化主要取決于降水量的變化.

(2)結合表格中總產量;播種面積、人口數量等數據進行分析.

(3)內蒙古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大面積發展糧食種植會導致水資源消耗大、土地荒漠化等問題.【解析】【解答】解:

(1)內蒙古自東向西隨著降水量的不斷減少;自然帶呈現由溫帶森林帶向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的更替.

(2)從表格中播種面積;每公頃產量、人口數量和人均糧食數據加以分析即可.

(3)內蒙古地區大部分地區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過度種植會導致草場資源退化、水資源不合理利用會導致土壤荒漠化等.

故答案為:

(1)自東向西自然帶呈現出由溫帶森林帶向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更替.(或自東向西自然帶依次為溫帶森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成因:因為自東向西降水逐漸減少.

(2)內蒙古地區通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廣良種種植、加大機械化作業力度、提高科技支農含量等方式提高糧食單產;逐步擴大糧食種植面積,使得糧食總產量增加,人均糧食逐漸增多,有大量剩余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