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現狀及其人口學變量差異實證研究TOC\o"1-2"\h\u22169引言 1227651研究綜述 2226361.1隔代撫養(yǎng)的研究綜述 219001.2人格特征綜述 5284521.3隔代撫養(yǎng)與人格特征兩者的影響研究 587732研究意義 6124682.1理論意義 666242.2實踐意義 6156503研究方法 688313.1研究對象 66853.2研究工具 6307883.3數據處理 7164604研究結果 7277084.1高中生的人口學變量描述分析 784504.2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現狀及其人口學變量差異分析 8191724.3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響 10242705與討論分析 11286205.1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人口學差異 1146895.2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響 12141356研究的創(chuàng)新、不足和展望 14154466.1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14179086.2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14166066.3建議與展望 1483847結論 15引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我國的經濟發(fā)展越來越快,各方面的競爭加劇,就業(yè)壓力不斷增大,父母為了家庭生計忙于工作,不能長期陪伴在子女身邊親自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這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擔起了孩子的撫養(yǎng)工作。特別是農村地區(qū),大量的青壯年涌入到大城市工作,大多數家庭會選擇將孩子留在家中由祖輩撫養(yǎng)。這些情況導致了隔代撫養(yǎng)家庭數量的不斷增加,當今社會越來越關注到隔代撫養(yǎng)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學校、家庭越來越注重到孩子人格的成長。在傳統思想觀念以及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導致教育缺陷的影響下,使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可能存在依賴性較強、缺乏獨立自主能力、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近年來媒體報道了許多關于青少年“殺人”和“自殺”的事件,導致這些事件多是由于青少年的人格不健全和心理不健康,這無疑在提醒我們必須要注重到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一方面,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但由于隔代撫養(yǎng)的隊伍不斷壯大,出現了一系列隔代撫養(yǎng)效應,如隔代撫養(yǎng)中祖輩對孫輩過分溺愛的現象,使孩子變得任性、依賴等。另一方面,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育和自我同一性的混亂時期,大多祖輩普遍給予孩子物質方面的照顧,長期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照顧和教育,且父母長期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致使青少年無法得到父母給予的精神情感方面的關注和照顧,他們的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可能會導致其人格的異常發(fā)展。因此,我們應關注和重視隔代撫養(yǎng)的現狀,探索隔代撫養(yǎng)產生的影響,從而找到積極有效的解決方法。本研究將對衡陽市高中生早期撫養(yǎng)方式的現狀和人格特征進行詳細的調查,探討早期撫養(yǎng)方式對人格特征是否有影響,以期對今后高中生的人格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使社會、學校、家庭更注重高中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為社會培育出更多獨立、自主、有責任、有進取心等優(yōu)良人格特征的人才。1研究綜述1.1隔代撫養(yǎng)的研究綜述1.1.1隔代撫養(yǎng)與早期撫養(yǎng)方式的概念及分類隔代撫養(yǎng)指的是祖輩與孫輩長期生活在一起,由祖輩撫養(yǎng)和教育孫輩。隔代撫養(yǎng)分為完全的隔代撫養(yǎng)和不完全的隔代撫養(yǎng)。完全的隔代撫養(yǎng)指的是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或外出務工等原因,不能長期陪伴在子女身邊,由(外)祖父母承擔撫養(yǎng)和教育孫子女的責任;不完全的隔代撫養(yǎng)指的是父母因工作原因暫時不能陪伴在子女身邊,或是祖輩與父輩生活在一起共同承擔起對孩子撫養(yǎng)和教育的責任。在不完全的隔代撫養(yǎng)中,雖然祖輩與孫輩長期生活在一起,但父母也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祖輩對孫輩的撫養(yǎng)和教育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此時的隔代撫養(yǎng)不完全屬于真正意義上的隔代撫養(yǎng)[1]。學齡前階段的兒童指的是0-6歲兒童,張明珠將早期隔代撫養(yǎng)分為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和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指的是父母不參與兒童的撫養(yǎng)過程,由祖父母撫養(yǎng)兒童;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指的是祖父母對孫子女承擔主要的撫養(yǎng)責任,但父母也會參與到孩子的撫養(yǎng)過程[2]。楊延文在《學前期隔代撫養(yǎng)對青少年非認知能力的影響》一文中將學齡前階段的隔代撫養(yǎng)定義為:隔代撫養(yǎng)是祖輩(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為主要撫養(yǎng)人,照顧和教育0-6歲兒童的一種新型家庭撫養(yǎng)方式[3]。而根據學齡前階段主要由誰撫養(yǎng)又可分為三個大類,第一個大類是學齡前主要由祖輩撫養(yǎng)的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第二個大類是學齡前階段主要由父母和祖輩共同撫養(yǎng)的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第三個大類則是學齡前主要由父母撫養(yǎng)的早期非隔代撫養(yǎng)[4]。考慮到本研究調查研究的是高中生在上小學前要由誰撫養(yǎng),本研究中的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指的是早期非隔代撫養(yǎng)、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和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三種,即早期主要由父母承擔撫養(yǎng)責任稱為早期非隔代撫養(yǎng),早期主要由父母和祖輩共同撫養(yǎng)稱為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早期主要由祖輩承擔撫養(yǎng)責任稱為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1.1.2隔代撫養(yǎng)的現狀在國外,越來越多的祖輩參與到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祖輩在撫養(yǎng)孩子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在美國,祖輩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多表現為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和親自撫養(yǎng)照顧[6]。在英國,有44%的兒童經常是由祖輩進行照看的[7]。英國社會態(tài)度調查發(fā)現,當母親重返工作崗位時,9個月大的嬰兒中有45%是受祖輩照顧的[8]。歐洲有超過一半的祖輩參與了隔代撫養(yǎng),根據Albertini等人的研究,歐洲國家的隔代撫養(yǎng)情況是祖輩平均每人每年提供給子女(包括照顧孫輩在內)902個小時的照顧和支持時間[9]。在國內,截止到2012年,中國老齡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祖輩幫助子女照顧孫輩的比例高達66.47%。2014年中國老齡中心的調查發(fā)現,在接受調查的老人中,有60%-70%的祖輩撫養(yǎng)過或正在撫養(yǎng)2歲半以下的孫輩,并且有30%的兒童完全居住在祖輩家里由祖輩撫養(yǎng)照顧[10]。中國健康營養(yǎng)的調查顯示,中國有45%的祖輩是與0-6歲的孫輩長期居住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母與母親每周照看和撫養(yǎng)孩子的時間基本是一樣多[11]。1.1.3隔代撫養(yǎng)的成因國內外都普遍存在隔代撫養(yǎng)現象,但由于國內和國外的國情、制度、文化以及社會現狀等不同,形成隔代撫養(yǎng)的原因也較不相同。據資料統計,國外學者認為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是隔代撫養(yǎng)形成的主要原因[12]。AnltrananBee研究發(fā)現隔代撫養(yǎng)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包括父輩因家庭經濟負擔與孩子分離外出工作等,正是這些因素使得祖輩自愿或非自愿撫養(yǎng)和照顧兒童[13]。隔代撫養(yǎng)的成因還包括兒童父母離異、意外去世、吸毒判刑、家庭暴力、未婚生子以及父母的精神方面疾病和貧困等因素[14]。現今國內探討隔代撫養(yǎng)成因的熱點是傳統思想文化觀念、父輩外出務工等。沈衛(wèi)華認為,一方面,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祖輩將撫養(yǎng)孫輩看作是自己的義務,自覺自愿地承擔照顧撫養(yǎng)孫輩的責任;另一方面,父母因進修求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各方面原因無法長期陪伴在子女身邊,親身照顧、教育子女,從而讓祖輩承擔起撫養(yǎng)教育孫輩的責任[15]。江川認為隔代撫養(yǎng)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種:第一,中國長期以來的傳宗接代的落后文化觀念影響著祖輩,使他們將撫養(yǎng)孫輩看成是家庭的延續(xù)傳承,更是把照看撫養(yǎng)孫輩作為自己晚年的一項“任務”,這導致隔代撫養(yǎng)現象越來越多;第二,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隨之帶來越來越大的社會競爭壓力,這使得父輩將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投身到工作中以求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而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親自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造成親子的缺失,祖輩由于退休在家也樂于幫助子女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這就使隔代撫養(yǎng)逐漸成為了一種主要的家庭撫養(yǎng)方式[16]。周宏霞研究發(fā)現中國幼教機構的緩慢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使隔代撫養(yǎng)現象日漸增多,農村地區(qū)的幼教機構發(fā)展更慢,兒童難以進入幼兒園、托兒所的問題更為嚴重[17]。1.1.4隔代撫養(yǎng)的利弊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撫養(yǎng)”現象的國家之一。國內學者一般將隔代撫養(yǎng)劃分為四種類型。如盧樂珍將隔代撫養(yǎng)分為守舊型、縱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四種。守舊型指的是祖輩的思想觀念落后守舊,很少關注到孫輩的心理、精神方面的需要,多關注的是孫輩物質方面的需求;縱容型指的是(外)祖父母過度的溺愛孩子、毫無原則的縱容包庇孩子,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獨立,過分的依賴別人;身教型指的是(外)祖父母言傳身教,祖輩許多好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但同時孩子也會受他們守舊觀念的影響而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民主型是較為理想的撫養(yǎng)類型,但目前采用這種類型的隔代撫養(yǎng)的祖輩很少[18]。顧芬芬則是把隔代撫養(yǎng)分為過分關注型、過分監(jiān)督型、嚴厲懲罰型、民主理解型四種類型。過分關注型指的是(外)祖父母操辦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親力親為,甚至想要代勞,這會導致孩子更為懶惰;過分監(jiān)督型指的是孫輩的任何事情祖輩都進行監(jiān)督遙控,這使孩子缺少主見過分依賴別人;嚴厲懲罰型指的是(外)祖父母否認孩子的任何事情,一味的對孩子進行批評責備,這樣有可能會使孩子產生叛逆或嚴重的自卑心理。民主理解型與民主型一樣,是較為理想的撫養(yǎng)類型[19]。這些類型的劃分是根據祖輩的撫養(yǎng)方式和造成的影響來劃分,其中的利弊不言而喻[20]。關于隔代撫養(yǎng)的積極影響,國內的研究者一致認為祖輩有時間、有精力、心態(tài)平和、閱歷豐富、人生經驗充足等,如果能運用好這些優(yōu)勢,較大程度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21]。北京大學黃海波教授曾指出,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身體素質好,在人身安全方面較其他教養(yǎng)方式下的孩子更強[22]。梅鸝歡認為,隔代撫養(yǎng)能為父輩分擔家庭責任,在家庭交流中祖輩能起到橋梁作用[23]。上述為隔代撫養(yǎng)的優(yōu)勢,但國內學者們大多認為隔代撫養(yǎng)弊大于利[4]。易云認為祖輩過分的溺愛孩子,會造成孩子獨立自主性缺失[24]。孫宏艷認為隔代撫養(yǎng)會形成“親子隔閡”,影響“親子關系”[25]。曾彬認為,隔代撫養(yǎng)使孩子形成內向的人格和個人中心主義等[26]。李洪曾指出隔代撫養(yǎng)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祖輩溺愛孩子[27]。盧樂珍也發(fā)現祖輩更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容易忽視其精神方面的需求,祖輩與父輩在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也經常會產生分歧[28]。同時祖輩知識面的不足,也會導致兒童得不到較好的教育,許多祖輩因落后的思想文化觀念和守舊的教育理念導致隔代撫養(yǎng)質量下降[12]。1.2人格特征綜述1.2.1人格特征的相關概念人格(personality)的英文來自面具一詞的拉丁文“persona”[29],大原健士郎認為“人與人的相處可以說是人格與人格的相處,很必然的要戴上假面具”[30]。研究學者對于人格的定義,學術界目前還沒有給出統一的答案,根據本文研究特點,本研究引用的是黃希庭的對人格定義:人格指的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huán)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tài)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xù)性的自我,使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31]。人格特征指的是在個體自然素質的基礎上,受社會的影響,通過人的活動而形成的穩(wěn)固的心理特征[32]。人格特征一經形成很難改變,具有穩(wěn)定性,它直接影響人們的對于人生的追求以及人們的價值取向,體現著做人的方向與標準。1.2.2人格特征的測量心理學家們在不同的人格結構和類型的研究基礎上,編制出了不同的人格測量工具。目前常用的人格測量工具有: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MMPI),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量(16PF),艾森克人格量表(EPQ)[30]。MMPI量表是一種常用的較為客觀的人格測驗,包括測試者的健康狀態(tài)、情緒反映、社會態(tài)度、心身性癥狀、家庭婚姻問題等共計566道題目,包括3個效度量表和10個臨床量表[33]。16PF問卷是美國卡特爾教授編制的一種可靠的測驗問卷。經過研究,最終得到16種人格特質,即樂群性、聰慧性、穩(wěn)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34]。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采用龔耀先的中國修訂版55,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該問卷共有88個條目,分為E量表,測量內—外向維度;N量表,測量神經質維度,也稱作情緒性;P量表,測量精神質維度,又稱作倔強性;L效度量表,也稱掩飾性[35]。1.3隔代撫養(yǎng)與人格特征兩者的影響研究中小學階段是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常被稱為“黃金時代”。在青少年的黃金時代,青少年的人格發(fā)展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以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來米娜的研究結果表明,農村隔代撫養(yǎng)現象并不會必然導致孩子學好或變壞,對兒童的人格發(fā)展既有好的影響,又有不好的影響[22]。李炳煌,江雅琴的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的人格特征與其是否隔代撫養(yǎng)或留守以及留守性質的關系密切[36]。張明珠研究結果顯示,有76%的祖輩對孫輩往往過于溺愛,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立能力[2]。康秀珍研究發(fā)現隔代撫養(yǎng)影響兒童自信心、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能力的發(fā)展[1]。綜上,隔代撫養(yǎng)作為家庭教養(yǎng)的一種獨特模式,對中學生人格特征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要使中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學校、家庭、社會(尤其是家庭)應給中學生營造一個溫和、民主的氛圍環(huán)境。本研究探討早期隔代撫養(yǎng)對高中生的影響,分析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人格特征與前人研究得出相似的結果,還是有不同的研究結果,為隔代撫養(yǎng)提供數據支持。2研究意義2.1理論意義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隔代撫養(yǎng)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國內外對隔代撫養(yǎng)理論研究比較多,同時隔代撫養(yǎng)作為影響個體人格特征發(fā)展的積極因素也被越來越重視。但有關人格特征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家長的素質、家庭人際關系、家長教育方式等家庭環(huán)境,而對于隔代撫養(yǎng)所引發(fā)的人格特征卻少有涉獵研究,而且研究的群體大多是初中生和小學生,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響研究較少。因此,研究0-6歲前的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響,可以豐富對人格特征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更深層次地去了解人格發(fā)展的特點,既拓寬了撫養(yǎng)方式的影響時限,又可以為后來針對高中生群體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數據支持。2.2實踐意義培養(yǎng)高中生人格健康發(fā)展是我國教育的不可忽視的問題,教育不僅僅是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也包括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青春期是個體身心發(fā)展和人格特征形成的關鍵時期,家庭在此時期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huán)境,能為其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本研究了解到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產生的影響,有助于學校和家庭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發(fā)展自我。3研究方法3.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衡陽市衡陽縣第三中學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的學生作為被試,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fā)放了500份匿名問卷,回收480份有效問卷。其中,高一年級回收260份有效問卷,高二年級回收220份有效問卷。在自習課期間或課后休息時間向學生發(fā)放問卷,班級整體進行施測,現場回收問卷。3.2研究工具3.2.1基本情況問卷參照以往的研究自編而成的基本情況問卷,調查學生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級、是否是獨生子女、上小學前由誰撫養(yǎng)、照顧人的文化程度、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原因等。3.2.2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成人版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成人版,適用于16歲以上被試。該問卷由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森克等編制。本研究使用的是80年代初龔耀先的中國修訂版55,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該問卷共有88個條目,分為E量表,測量內—外向維度;N量表,測量神經質維度,也稱作情緒性;P量表,測量精神質維度,又稱作倔強性;L效度量表,也稱掩飾性。3.3數據處理本研究采用SPSS23.0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結合數據的性質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等。4研究結果4.1高中生的人口學變量描述分析表1人口學變量描述分析被試變量類型人數百分比%性別女22045.8男26054.2年級高一26054.2高二22045.8戶口城鎮(zhèn)13227.5農村34872.5是否獨生非獨生子女42789獨生子女5311上小學前主要有誰撫養(yǎng)父母5214.6祖輩16546.5父母+祖輩13838.9照顧人文化程度文盲3610.1小學12134.1初中12033.8高中及以上7822.0你被隔代撫養(yǎng)的原因父母工作原因29883.9父母缺乏經驗51.4單親家庭164.5其他3610.2本次研究選取480名高中生被試,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生來自于農村地區(qū),且大部分是非獨生子女。在上小學前主要由父母撫養(yǎng)的占14.6%,由祖輩撫養(yǎng)的占比最大,占46.5%,由父母和祖輩共同撫養(yǎng)的占38.9%,由于本研究主要研究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調查結果顯示由父母、叔叔、舅舅、哥哥、姐姐等撫養(yǎng)的比例較小,可能存在偶然性,所以就不加以詳細描述。撫養(yǎng)照顧他們的人達到小學以上的文化程度占89.9%,其中小學占比最高(34.1%)。高中生被隔代撫養(yǎng)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父母的工作原因,占比達到83.9%,也有因為父母缺乏經驗、高離婚率導致的單親家庭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4.2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現狀及其人口學變量差異分析4.2.1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現狀表2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現狀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男(N=260)10.0814.947.248.44女(N=220)4.004.772.963.24如表2所示,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四個因素中,內外向、精神質和掩飾質的平均分都比其各自的標準分低(E(標準分)=15,P=8,L=18);神經質的平均分比其標準分高(N=14)。4.2.2不同性別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表3高中生人格特征的性別差異比較(M±SD)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男(N=260)10.71±4.1513.89±4.957.35±3.018.42±3.40女(N=220)9.91±4.0516.00±4.576.79±2.789.06±3.09t2.12*-4.81***2.12*-2.14*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高中生人格特征在性別上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如表3所示。總體結果表明,男女生在人格特征的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掩飾質四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從均值上看,男生的內外向和精神質維度上的分數高于女生,女生的神經質和掩飾質維度上的分數高于男生。4.2.3不同年級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表4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年級差異比較(M±SD)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高一(N=260)10.22±4.0214.76±4.977.25±3.018.54±3.38高二(N=220)10.49±4.2314.97±4.796.92±2.808.93±3.14t-0.73-0.4611.229-1.297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高中生人格特征在不同年級上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如表4所示。高一、高二年級在人格特征的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掩飾質四個維度上均未發(fā)現顯著性差異(p>0.05)。4.2.4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表5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不同生源地差異比較(M±SD)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農村(N=132)9.88±4.0614.72±4.907.01±2.878.88±3.22城鎮(zhèn)(N=220)11.56±4.0315.22±4.867.33±3.048.30±3.40t-4.057***-1.004-1.0651.739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不同生源地差異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在人格特征的內外向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從均值上看,城鎮(zhèn)地區(qū)的高中生在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三個維度上均高于農村地區(qū)的高中生;而在掩飾質維度上,農村地區(qū)的高中生高于城鎮(zhèn)地區(qū)的高中生。4.2.5是否獨生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表6是否獨生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M±SD)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獨生子女(N=53)11.58±3.9214.06±4.927.38±3.048.32±3.60非獨生子女(N=426)10.2±4.1114.95±4.887.06±2.98.75±3.22t2.317*-1.2530.744-0.905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高中生是否獨生對其人格特征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是否獨生的高中生在人格特征的內外向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從均值上看,在內外向、精神質維度上,獨生子女的分數高于非獨生子女;而在神經質、掩飾質維度上,非獨生子女的分數高于獨生子女。4.2.6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顧人文化程度上的差異比較表7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顧人文化程度上的差異比較(M±SD)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文盲9.03±3.9215.22±5.226.53±3.248.86±3.77小學9.28±3.7914.8±4.837.05±2.748.69±3.06初中10.2±3.9415.2±4.517.08±3.228.76±3.28高中及以上10.08±4.014.62±4.947.14±2.818,62±3.27F-6.60***7.173.480.62LSD④>①**,④>②***,④>③*如表7所示,照顧人不同文化程度使得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內外向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照顧人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高中生在內外向得分上均高于照顧人文化水平為文盲、小學、初中的高中生。4.3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響4.3.1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表8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M±SD)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非隔代9.87±4.4413.56±4.366.98±3.018.25±3.45完全隔代9.56±3.9614.76±4.807.10±2.928.76±3.20不完全隔代10.78±3.8015.67±4.796.96±3.028.83±3.23F3.58*4.00*0.100.63LSD③>②**③>①**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響,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高中生在人格特征內外向和神經質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從事后多重比較結果來看,在內外向維度上,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高于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p<0.01);在神經質維度上,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高于早期非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p<0.05)。4.3.2影響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因素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表9影響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因素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比較(M±SD)E(內外向)N(神經質)P(精神質)L(掩飾質)父母工作原因9.91±4.0114.83±4.846.94±2.988.68±3.24父母缺乏經驗11.20±3.7018.40±3.586.80±3.636.20±2.49單親家庭10.44±3.9517.50±3.397.44±2.7610.13±3.12其他11.17±3.9314.19±4.57.58±2.938.69±3.29F1.242.80*0.612.04LSD③>①*,③>④*③>②*如表9所示,因不同原因而導致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在神經質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事后多重比較結果來看,在神經質上因單親家庭而導致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高中生較高于父母工作原因、其他的原因的高中生(p<0.05);在掩飾質上單親家庭的原因而導致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高中生較高于父母缺乏經驗的原因(p<0.05)。5與討論分析5.1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人口學差異5.1.1性別差異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高中生在人格特征的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和掩飾質四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內外向維度上,男生比女生性格更外向,男生更為豁達、講義氣,喜歡冒險等刺激活動,女生較男生更為沉靜、內斂、更喜一人獨處;在神經質上女生比男生情緒更為不穩(wěn),易焦慮、高度緊張;在精神質上男生比女生感覺更為遲鈍、不近人情、不關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在掩飾質上女生較男生更為掩飾自己的真實性。以上結果與雷曉梅的研究結果相似,男生偏外向,女生偏內向;女生比男生的情緒穩(wěn)定性低,更容易緊張、焦慮[35]。女生的情緒穩(wěn)定性比男生差可能是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男女生在情緒方面都較為不穩(wěn)定,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但女生因其生理結構的特殊,心思更為敏感、細膩,與男生相比,女生的情緒更加容易波動。本研究在內外向、精神質和掩飾質三個維度上出現這些結果可能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傳統文化的認知里,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行為模式,從而導致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產生了不同的要求,在家庭和學校的期望教育下,男生性格較豁達、豪爽、開朗;女生較為沉靜和內斂,心思會更為細膩,更為感性、易感情用事,會隱藏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5.1.2年級差異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和掩飾質四個維度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從均值上看,高二年級人格特征在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和掩飾質四個維度上整體大于高一年級。本研究結果與武海嬋的研究結果不同,武海嬋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研究發(fā)現,在內外向(積極人格特征)得分上,高二年級>高三年級>高一年級,高三年級在情緒性(消極人格特征)上的得分要高于高一年級和高二年級[37]。出現這一結果可能是本次的調查只調查了高一、高二年級,未對高三年級進行調查,被試較少致使結果沒有代表性。5.1.3生源地所在地差異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內外向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城鎮(zhèn)地區(qū)的高中生性格較為外向,好交際,渴望刺激和冒險;反之,農村地區(qū)的高中生性格較為內向,好靜,情緒較為穩(wěn)定。但從均值上看,城鎮(zhèn)地區(qū)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神經質和精神質維度上高于農村地區(qū)的高中生,農村地區(qū)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掩飾質維度上高于城鎮(zhèn)地區(qū)的高中生。孫秀蘋在研究人格特征上得到的結論也是城鎮(zhèn)地區(qū)高中生較之農村地區(qū)高中生更為自信、外向,農村孩子多會產生自卑情緒,并伴有焦慮等癥狀[38]。出現這些結果,可能是由城鄉(xiāng)地域差異所導致的,城鎮(zhèn)地區(qū)的觀念和教育較為開放、先進,農村地區(qū)的觀念和教育較為保守、落后,城鎮(zhèn)的條件比農村要好,城鎮(zhèn)地區(qū)的高中生接受新事物更多,他們享受的資源也比農村高中生要多,因此高中生受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造成了他們人格特征方面的差異,城鎮(zhèn)地區(qū)的開放使他們形成了外向性人格,農村地區(qū)的保守形成了他們的內向性人格。5.1.4是否獨生差異研究結果表明,獨生子女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內外向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獨生子女的高中生較之非獨生子女的高中生性格較為外向,愛交際,愛冒險,交友廣泛,樂群;反之,性格較為內向,喜靜,喜歡獨處,情緒較為穩(wěn)定。其他人格特征在精神質、神經質、掩飾質三個維度上并未發(fā)現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會給予子女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滿足他們各方面的需求,給足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的肯定,這會助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養(yǎng)成外向、樂群、愛交際、自信等外傾向的人格特征。5.1.5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顧人文化程度上的差異分析結果表明,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顧人文化程度在內外向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從均值上看,照顧人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高中生在內外向得分上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得出結論——照顧人的文化程度越高,高中生的人格特征會越外向些。在孫秀蘋的研究結果中,孩子的人格特征與照顧人的文化程度無關,本研究與其結果不相似的原因,可能是選取的被試地域來源單一,不夠有代表性,且被試數量較少,易造成偶然性[38]。而本研究中在內外向存在顯著差異也可能是由于父母與祖輩的教育觀念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都達到了初中以上的水平,對于孩子的撫養(yǎng)教育會以民主型為主,給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勵與支持,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形成較為外向的人格特征。而祖輩的文化程度一般為小學以下,常采用守舊型和縱容型的撫養(yǎng)教育方式,他們思想觀念的落后,對于孩子過分的保護與限制,使孩子形成依賴性過強,缺乏主見的人格。孩子與同齡群體接觸較少,難以適應集體,從而喜歡獨處,不喜交友,不善表達,較難獨立的去處理事情。5.2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響5.2.1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從調查的結果顯示,高中生在上小學前主要由祖輩撫養(yǎng)或父母和祖輩共同撫養(yǎng)。研究結果表明,高中生人格特征在上小學前主要由誰撫養(yǎng)在內外向和神經質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比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更外向、活潑,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內外向維度得分最高;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比早期非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情緒更為不穩(wěn)定,易焦慮、大喜大悲、易怒等。陳振輝研究發(fā)現,父母和祖輩共同撫養(yǎng)和父母撫養(yǎng)的學齡前兒童更為外向,獨立生活能力較強,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39]。早期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高中生更內向,可能有以下原因:第一,他們由祖輩撫養(yǎng),受祖輩的言語和行為的影響,因為大多祖輩都喜靜很少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這可能會導致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應有的活力;第二,祖輩文化程度較低,受封建觀念影響較大,所以造成孩子較為保守的性格特點;第三,孩子與祖輩年齡相差較大,存在一定代溝,孩子有時不愿與祖輩溝通,在生活中可能也沒有較為親近的人能與之談心,在性格上就會慢慢變得孤僻、內向。早期不完全隔代撫養(yǎng)的神經質較高些。學齡前階段是兒童由幼兒階段向少年階段轉折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長輩在該階段對孩子的撫養(yǎng)方式會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祖輩作為隔代長輩,在教育和撫養(yǎng)孫輩過程中,往往受自身所處時代和環(huán)境所限,教育理念落后陳舊,經驗也往往過時,與子女的教育理念往往不能達成一致,因此造成了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尤其是祖輩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不舍得對孩子打罵批評,在父母對孩子教育過程中也會多加干涉,如父母對孩子做錯事進行批評教育時,有時祖輩會出面勸解阻止,一味地護著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缺乏是非觀念。正是這樣矛盾的撫養(yǎng)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完整,易造成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形成自己吵鬧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的錯誤觀念。祖輩與子女之間的矛盾也會使孩子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對孩子的人格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5.2.2影響早期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因素對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異根據調查結果得出高中生極大多數是因為父母的工作原因而被祖輩撫養(yǎng),如果孩子在學齡前階段父母因生活所迫或家庭不和睦外出工作,這兩種原因都會對兒童的心理和人格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產生被父母遺棄的自卑感,所以會使兒童慢慢不愿向他人敞開心扉。因單親家庭被不同撫養(yǎng)方式的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在神經質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他們較為敏感,易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這致使很多孩子處于單親家庭中長大,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防火防爆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希望汽車職業(yè)學院《食品冷凍工藝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湛江市年模擬數學試題(三)
- 2025茶葉采購銷售合同范本
- 2025年求RP農行合同制柜員筆試
- 2025房屋租賃合同范本示例
- 2025年解除合同申請書
- 《2025企業(yè)信用借款合同》
- 2025物流配送車輛承包合同
- 機械制圖國家標準
- 汽車吊起重吊裝方案-
- 陰囊疾病超聲診斷課件
- 最新體檢信息系統課件
- 西師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試題
- 信用修復授權委托書
- 危大工程驗收記錄表(腳手架工程)
- X射線光電子能譜-avantage課件
- 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檢查內容的內部審核檢查表【含檢查內容】
- 面試人員測評打分表
- GA∕T 1729-2020 保安防衛(wèi)棍-行業(yè)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