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曹劌論戰》教案《曹劌論戰》教案「篇一」教學目標:1、部分文言詞語的含義,能正確翻譯課文。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詳有略地敘寫。3、重點人物曹劌,魯莊公的形象分析。教學重點:1、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2、曹劌、莊公的人物形象;3、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教學難點:1、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2、“論”戰的意義。第一課時教學要點: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2、分析字詞,理解課文大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導語:大家也許會想到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二、默讀課文,(亦可分角色朗讀)理清文意。1、對照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2、交流難詞難句,并翻譯課文。3、師歸納:重點實詞:間、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三、整體感知。1、概括故事情節:提示: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發展過程為線索概括。明確: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3、生復述課文(建議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四、作業布置:1、朗讀并背誦課文。2、思考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試簡要地分析。3、收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第二課時教學要點:1、研讀課文,分析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生復述課文導入)二、探究,交流。1、組織學生討論:給課文換一個題目,并談談原因。2、生給課文換題目。3、分析詳略安排與題目的關系。(與中心有關系,聯系比較大的則詳寫,反之則略寫。)4、找出文中詳寫略寫的部分。三、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2、分析人物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鄙”: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四、遷移積累:1、理解詞義,找出、理出相應的成語。齊人三鼓——一鼓作氣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惡貫滿盈小信未孚——不孚眾望懼有伏焉——危機四伏故克之——克敵制勝攻無不克三而竭——彈精竭慮精疲力竭觀其轍——南轅北轍重蹈覆轍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難測也——莫測高深心懷叵測未能遠謀——足智多謀深謀遠慮2、談談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五、作業:1、朗讀并背誦課文。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左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背景。《曹劌論戰》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曹劌論戰》是單元中的一個重點篇目。它通過曹劌關于戰爭的論述,生動地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和掌握戰機,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必要條件。【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2、掌握曹劌的戰略、戰術和民本思想。3、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主旨,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4、學習曹劌的愛國精神。【教學重點】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教學難點】掌握曹劌的戰略、戰術和民本思想。【教學方法】誦讀法。【課時布置】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指導朗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教學步驟〗一、簡介《左傳》和長勺之戰1、關于《左傳》,在書下注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做如下補充介紹:《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2、長勺之戰背景簡介:公元前682年,齊國國君公孫無知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爭奪君位。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但最后卻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來的齊桓公。齊桓公對魯莊公懷恨在心,即位后便兩次發兵攻魯,本文所記述的便是齊魯兩國間的第二次戰爭──長勺之戰。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掌握字音。劌(guì)鄙(bǐ)孚(fú)間(jiàn)夫(fú)靡(mǐ)2、同學齊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教師可依照以下幾個梯度指導朗讀:⑴讀準字音;⑵掌握節奏;⑶注意語調。節奏舉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語調舉例: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小惠未《曹劌論戰》教案「篇三」曹劌論戰學科:語文
班級:九(
)
日期:2010-12-8教者:
課時數:2類型:新授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
勝強的原因。教學重點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教學難點理解曹劌關于戰爭問題的論述。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這篇課文就是談論長勺之戰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二、解題1.《左傳》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孔子寫的魯國歷史《春秋》所編。2.關于歷史散文體例。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3.課文談論的是古代戰爭故事。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三、整體感知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2.引導學生對照注釋疏通,提出問題。理清課文大意,復述課文內容。(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3.重點詞句(1)解釋加點詞的古今義:肉食者鄙又何間焉犧牲玉帛大小之獄(2)判斷句式:有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譯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例如:忠之屬也(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例如:可以一戰(4)倒裝句式:按照現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的順序。例如:何以戰?戰于長勺(倒裝)4.重點句子:①肉食者謀,未能遠謀。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④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四、分角色朗讀五、布置作業熟讀全文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一、分析課文第一段1.“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2.曹劌的身分怎樣?明確:從“其鄉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憂國”。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4.“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5.“何以戰”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6.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回答的?為什么第三個準備“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第二段1.作戰地點選在哪里?明確:長勺(“戰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2.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明確: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爭出現“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的情況,作戰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爭勝利。第三段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3.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二、歸納總結全文1.歸納中心思想。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2.題目為“曹劌論戰”,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前政治準備的內容;第2段記敘戰斗經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爭勝利的原因。三、寫作特色1.詳略得當,中心突出。2.結構嚴謹,層次清楚。3.運用對話,文字簡潔。四、布置作業完成學案教學后記:
《曹劌論戰》教案「篇四」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正確翻譯課文。2、了解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能力目標:1、掌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德育目標:1、學習曹劌為國家著想、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2、學習在崗位上“忠于職守”的良好品德。教學重點:1、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2、曹劌、莊公的人物形象;3、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教學難點:1、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2、“論”戰的意義。教學設想: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本文的翻譯難度看,讓學生課外翻譯課文后再到課堂上來交流,然后按記敘文的六要素來進行閱讀,讀后來概括主要內容。第二課時,則安排學生完成“論戰”為題的原因,以及魯莊公和曹劌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以啟發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來完成。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先在課前翻譯課文,劃出自己或小組合作后仍無法解決的問題:字詞解釋、句子翻譯、課文理解等。2、誦讀課文,為魯曹二人對話加上神態、動作。教學步驟:第一課時教學要點: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2、分析字詞,理解課文大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導語:大家也許會想到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二、默讀課文,(亦可分角色朗讀)理清文意。1、對照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2、交流難詞難句,并翻譯課文。3、師歸納:重點實詞:間、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三、整體感知。1、概括故事情節:提示: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發展過程為線索概括。明確: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3、生復述課文(建議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四、作業布置:1、朗讀并背誦課文。2、思考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試簡要地分析。3、收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第二課時教學要點:1、研讀課文,分析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生復述課文導入)二、探究,交流。1、組織學生討論:給課文換一個題目,并談談原因。2、生給課文換題目。3、分析詳略安排與題目的關系。(與中心有關系,聯系比較大的則詳寫,反之則略寫。)4、找出文中詳寫略寫的部分。三、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2、分析人物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鄙”: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四、遷移積累:1、理解詞義,找出、理出相應的成語。齊人三鼓——一鼓作氣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惡貫滿盈小信未孚——不孚眾望懼有伏焉——危機四伏故克之——克敵制勝攻無不克三而竭——彈精竭慮精疲力竭觀其轍——南轅北轍重蹈覆轍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難測也——莫測高深心懷叵測未能遠謀——足智多謀深謀遠慮2、談談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五、作業:1、朗讀并背誦課文。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左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背景。《曹劌論戰》教案「篇五」教學目標:1、部分文言詞語的含義,能正確翻譯課文。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詳有略地敘寫。3、重點人物曹劌,魯莊公的形象分析。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正確翻譯課文。2、了解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能力目標:1、掌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德育目標:1、學習曹劌為國家著想、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2、學習在崗位上“忠于職守”的良好品德。教學重點:1、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2、曹劌、莊公的人物形象;3、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教學難點:1、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2、“論”戰的意義。教學步驟:第一課時教學要點: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2、分析字詞,理解課文大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導語:大家也許會想到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二、默讀課文,(亦可分角色朗讀)理清文意。1、對照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2、交流難詞難句,并翻譯課文。3、師歸納:重點實詞:間、信、孚、福通假字:偏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三、整體感知。1、概括故事情節:提示: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發展過程為線索概括。明確: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3、生復述課文(建議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四、作業布置:1、朗讀并背誦課文。2、思考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試簡要地分析。3、收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第二課時教學要點:1、研讀課文,分析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生復述課文導入)二、探究,交流。1、組織學生討論:給課文換一個題目,并談談原因。2、生給課文換題目。3、分析詳略安排與題目的關系。(與中心有關系,聯系比較大的則詳寫,反之則略寫。)4、找出文中詳寫略寫的部分。三、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2、分析人物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鄙”: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四、遷移積累:1、理解詞義,找出、理出相應的成語。齊人三鼓——一鼓作氣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惡貫滿盈小信未孚——不孚眾望懼有伏焉——危機四伏故克之——克敵制勝攻無不克三而竭——彈精竭慮精疲力竭觀其轍——南轅北轍重蹈覆轍故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難測也——莫測高深心懷叵測未能遠謀——足智多謀深謀遠慮2、談談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五、作業:1、朗讀并背誦課文。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左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背景。《曹劌論戰》教案「篇六」曹劌論戰教學目的:1,分析文章內容,學習詳略得當的寫法。2.分析人物對比的方法。3.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作好政治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4.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教學重點:1,分析人物對比的方法。2.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作好政治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3.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教學難點:1,分析文章內容,學習詳略得當的寫法。2.分析人物對比的方法。3.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作好政治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教學時數;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
簡介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同學們聽說過"長勺之戰"吧,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曹劌論戰>就是論述這次戰爭的。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今山東省,齊在樂北部,魯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次年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第三年春天,齊人殺死公孫無知,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這就是后來的齊桓公),稍后,魯莊公也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奪君位,八月魯及齊師戰于乾時,魯軍大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死公子糾,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借口魯國曾幫助公子糾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于長勺,這就是課文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二、檢查預習作業1.給下面黑體的字注音:曹劌(guì)又何間焉(jiàn)肉食者鄙(bǐ)犧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軾而望之(shì)吾視其轍亂(zhé)夫戰,勇氣也(fū)望其旗靡(mǐ)2.比較下面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三、研習新課1.解題。指導學生讀課文注釋。題目是個主謂短語,點明曹劌談論長勺之戰,即論作戰前要取信于民,作戰時要掌握戰機。2.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復述課文大意。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人曹劌見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建議魯莊公要取信于民。魯莊公聽取了他的建議,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劌的協助下選擇了利于打仗的地點長勺,有利于攻擊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有利于追擊齊軍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結果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問曹劌其中的奧妙,曹劌雄辯地論述了魯勝齊敗的原因。3.理清線索,給課文分段。(1)本文有幾條線索?學生討論后明確: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2)本文可分幾部分?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論戰”,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4.研讀第一部分(第1段)。(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確:指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3)曹劌的身分怎樣?討論明確:從“其鄉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國憂”。(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位的人。(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明確: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莊公)。(7)“何以戰”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8)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討論后明確:對于第一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蹋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請同學注意:“福”是名詞,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9)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10)本段末句“戰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中的戰略戰術。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指揮。(11)小結: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四、布置作業1.背誦課文第1段。2.預習課文第二課時一、復習檢查背誦第1段二、研讀第二部分(第2段)1.這次戰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何在?明確:由魯莊公指揮,曹劌協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乘”有兩義:(1)為共乘一車,“乘”讀chéng;(2)為另給一車相隨,“乘”讀shèng。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莊公同乘一車論戰才方便。2.作戰地點選在哪里?明確:長勺(“戰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爭出現“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4.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的情況,作戰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爭勝利。三、研讀第三部分(第3段)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爭勝利。3.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4.指導背誦課文2、3段。四、歸納總結全文1.歸納中心思想。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2.題目為“曹劌論戰”,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前政治準備的內容;第2段記敘戰斗經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爭勝利的原因。3.歸納寫作特點。討論后明確:文章圍繞“論戰”來進行選材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此文雖然寫戰爭,但戰爭的過程寫得十分簡略,中心始終扣住曹劌這一人物,運用對話來寫論作戰前的政治準備(第1段)及戰勝齊國的原因(第3段),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詳略得當。五、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全文。六、板書:曹劌論戰曹劌(遠謀)
魯莊公(鄙)公將戰(匆忙應戰)否定
衣食分人(對官僚貴族)----小惠祭物弗加(對天地神靈)----小信肯定:斷獄以情(為民辦事)----取信于民課后反思:課文內容并不難,大多數同學均能結合課文注釋完成自譯的任務,但歸納政治準備及作戰策略時則難度較大。《曹劌論戰》教案「篇七」【創新設計】一訓練重點1.了解詞的古今義差異。2.背誦這篇課文。二創新視點無提問式教學設計。三教學藍圖1.正讀2.點讀3.譯讀4.品讀5.理讀6.背讀四教學主要過程教學步驟一:一:正讀。(所謂“正讀”,就是在課文教學之初、學生朗讀課文之后,教師糾正讀音,糾正語調。)1.導入。2.同學們朗讀課文。3.教師根據朗讀實況正音。如“間、帛、孚、勺、轍、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4.同學們再讀課文。5.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如: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②小惠未蹋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③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④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說”的語氣。6.同學們再讀課文。教學步驟二:點讀。所謂“點讀”,就是從課文朗讀轉向閱讀課文注釋,要求學生“點”著課文注釋,一個一個地讀。)1.要求同學們認真點讀課文注釋。2.學生質疑問難,老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3.教師點出應該重點理解的10個詞:鄙
安
加
信
孚
獄
績
軾
焉
靡4.學生邊讀課文邊溫習對課文注釋的理解。5.再朗讀課文。教學步驟三:譯讀。(所謂“譯讀”,就是同學們自讀課文,自譯課文,讀讀譯譯,譯譯讀讀。)1.各人自讀自譯。2.男生讀課文,女生譯課文,讀一句譯一句。3.女生讀課文,男生譯課文,方法同上。教師聽學生的讀與譯,指出譯得不當之處。再請同學們質疑。教學步驟四:品讀。(所謂“品讀”,就是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析、品味、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冬奧知識課件
- 2023年銷售部工作總結與明年計劃匯報
- 創意設計概述
- 中班冬季班本課程
- 兒童拇指骨折護理常規
- 誠信教育主題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一課一練-3.1圓柱人教新版含答案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4.3比例的應用練習卷含答案
- 茂名市信宜市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四川鄰水實驗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四月調研測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2025-2030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前景及發展策略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2025上海勞動合同樣本專業版(合同版本)
- 2025年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中考一調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江蘇省蘇錫常鎮高考數學調研試卷(一)(含答案)
- (二模)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官方答案)
- 2018工程定額單價表
- 城區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再利用設備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第11課《山地回憶》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建筑工程材料采購管理職責
- 【道法】歷久彌新的思想理念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培訓課件】DOE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