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現代化灌區建設規范_第1頁
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現代化灌區建設規范_第2頁
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現代化灌區建設規范_第3頁
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現代化灌區建設規范_第4頁
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現代化灌區建設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P57DB512022-10-24發布I 2 2 3 3 4 4 4 5 6 9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1四川省現代化灌區建設規范程質量、節水型灌區建設、生態型灌區建設、信息化灌區建設、灌區管理與效益等方面內容。GB/T21303灌溉渠道系統量水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GB/T27994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設備通用技術GB50288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GB50395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程設GB/T50817農田防護林工程設計SL/T149水文數據固態存儲收集系統通SL566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自動測報系SL654水利水電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2DB51/2311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退水全過程實現信息化監測、智能化控制和精準化管理4工程等級與設計標準4.1工程等級劃分4.2設計標準4.2.5灌區信息化標準應符合GB50335.2主要指標5.2.1現代化灌區按三級指標體系管理。一級指標涵蓋灌區安全、灌區工程質量、灌區節水、灌區生——灌區安全保障:灌區工程應具備健全的防災減災能力和有效的灌排保障體系,設計標準和各——灌區工程質量:灌區取水、輸水、配水、用水和退水等各項工程設施應配套完善,——灌區節水:灌區各項用水效率指標滿足要求,執行計劃用水和取水計量制,實行用水總量控——灌區生態環境:灌區排水、退水對生態環境無不利影響,灌區無澇漬害,退水水質標準、水土流失率、土壤侵蝕模數和灌區回歸水重復利用率等指標滿足——灌區管理:灌區應具備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建設與運行管理智能高效,供水——灌區效益:灌區用水效率高,經濟效益顯著,社會與生態效益突出。5.2.2灌區各項指標的評價應以工程設計方案和現狀調查為基礎。6.2灌區農業產業結構及作物種植結構應符合當地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農業部門相關規劃,并優6.3灌溉定額及灌溉制度應依據當地灌溉試驗資料確定,缺乏資料地區可根據條件相近地區灌溉試驗資料確定,無當地或相近地區灌溉試驗資料的6.4灌區需水量應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證率進行預測,并統籌灌區生活、生產、生態多目標用水需求,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供水;灌區需水總量應與其可供水量6.4.1灌區生活需水量,應按城鎮居民和公共生活、農村生活(人、畜需水)等項進行預測,并符合GB50282、SL310和《四川省6.4.2灌區農業生產需水量,應按作物產量或水分生產率高的灌溉制度確定,并符合《四川省用水定額》相關規定;工業生產需水量應按工業企業發展規劃和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確定,并符合GB5028246.4.3灌區生態需水量,應按維持和改善灌區生態與環境基本功能所需的河道外需水量進行預測,并6.5灌區可供水量應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證率、不同水源配置進行預測。灌區可供水量的年內分配6.6灌區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應對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證率情況下灌區可供水量與灌區需水量進行平衡6.7對多水源灌區,應經技術、經濟多方案比較,建設水源連通工程,合理配置灌區水資源。對水資7.2灌區應具備可靠的供水保障體系,確保供水安全。灌區內城市生活供水保證率不應小于97%,一8.2水源工程應安全可靠,取水設施完備,樞紐建筑物完好率應不小于98%,機電設備和金屬8.3骨干輸配水工程(干、支渠)渠系分布合理,輸配水調控靈活,功能完善,與田間灌溉工程銜接順暢。骨干渠道襯砌率應不小于80%,骨干8.4骨干排水工程(排水渠(溝應配水渠(溝)完好率應不小于90%,骨干排水渠建筑物完好率應不小于90%。8.5灌區量測水站點布設應滿足水量調配、用水和節水管理要求,根據經濟、合理、實用的原則統一規劃布設。渠首和不同水管理單位交接水斷面量測水設備9節水型灌區建設9.1規劃節水9.1.1灌區建設應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水資源利用與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9.1.2灌區用水指標不應超過批復的用水總量,應優化配置、合理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有條件的9.1.3灌區規劃、續建配套及現代化改造,應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水資源承載能力、農業59.2工程節水9.2.1骨干渠道(干、支渠)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條件、工程技術要求,選擇合理的防滲和襯砌型式,骨干渠道(干、支渠)襯砌率不應小于80%。9.2.2自流灌區和提水灌區宜采用管道輸水,經濟作物種植區、設施農業區、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區等9.2.3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宜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規?;七M高效節水灌溉。灌區節水灌溉0.95;水稻灌區田間水利用系數不宜小于0.95,其他灌區不宜小于0.90。9.2.5灌溉水利用系數:大型灌區不應小于0.50,中型灌區不應小于0.60。9.3管理節水9.3.1灌區應推進取用水計量,提高灌溉用水計量率,灌區渠首和不同水管理單位交接水斷面取水計9.3.2灌區應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農業用水補貼標準,完善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推行城9.3.3灌區應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灌區計劃用水執行率和定額9.3.4規劃、新建、擴建和續建灌區,應進行節水評價,落實節水方案與保障措施。9.3.5農藝節水。灌區應適水調整作物種植結構,選育耐旱作物與節水品種,推廣地面覆蓋技術,加河、湖、渠(溝)保護和監管力度,實施水生態保護和修復10.1.5灌區灌排系統布置宜與生態溝渠、生態濕地建設相結合,10.2.1水源工程布置應遵循節能、高效、協調的原則,有條件的灌區6),10.3.2灌區河道生態治理,宜采),10.3.4灌區動物物種密集地區及自然保護區附近的渠),10.4.3田間灌排系統應注重田間灌排設施的多功能性,宜新建生態溝渠和生態濕地,構應充分利用灌區內覆蓋的公共通信資源,根據灌區條件采用適宜的信息傳輸方式。通信模式應符合SL11.1.4灌區信息化系統需運行穩定可靠,所需能耗宜采建筑物等區域,有條件的灌區,應布置泥沙監測設施。監測設施的選用應符合SL/T426的規定。11.2.3骨干輸配水工程(干、支渠)信息化監測。干支渠分水口應實現流速、流量實時監測和24h布置泥沙監測設施。監測設施的選用應符合SL/T426的規定。7管理與技術人員年度培訓率不應小于80%;萬畝灌面專管人數不應大于2人。事故)應急預案、工程設施設備檢查制度和災情演練定用水計劃。灌區應推進并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成率應達到100%,批準的年度預算計劃,年度預算執行率應達到100%,開支合理。足額落實工程維修養護經費和管理人89(%)≤500t/(hm2·a)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