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記念劉和珍君》 任務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1 《記念劉和珍君》 任務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1 《記念劉和珍君》 任務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1 《記念劉和珍君》 任務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1 《記念劉和珍君》 任務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記念劉和珍君》任務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記念劉和珍君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品析劉和珍人物形象。

2.品讀文章重點語句,品味作者“寫一點"與“無話可說”的復雜情感。

3.探究文章寫作意義,品悟本文包含的深刻思想,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寫一點東西"與“無話可說”的復雜情感。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寫作意義,品悟本文包含的深刻思想。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放在“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的第二個單元——“苦難與新生”的第一篇,是一篇紀實性較強的散文。

預習作業中,學生的問題集中在“為何作者反復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卻又說‘無話可說’"。為此設計學習主任務:作為一篇紀實性較強的紀念散文,本文是如何在看似矛盾的表達中寄托復雜、深刻的思想情感的?

設計“品析人物形象”—“品味情感內涵"—“品悟寫作意義”三個學習任務。

導入:

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全國學生聯合會為悼念死難者寫了一副挽聯:“英魂不必含冤,試聽舉國悲歌,榮哀奚似;禍首休要得意,且看他時算賬,勝負如何”。我們可能會有幾個小疑惑:英魂?含冤?禍首?為何全國學生聯合會要為其寫挽聯?

這些問題不難回答,看課本38頁注解①可以得到大致答案。但作為一篇紀實性散文,魯迅先生為何專門給身為學生的劉和珍寫悼念性文章?一起走進《記念劉和珍君》。

學習任務一:品析人物形象

品析劉和珍身上看似矛盾的性格特點。

活動1.體味文中反復用“微笑的、和藹的"勾勒劉和珍形象的用意。

(學生閱讀文本,進行圈畫,并自由交流)

①“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保ㄈ澋?段)

②“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三節第2段)

③“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四節第1段)

④“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的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五節第3段)

⑤“縱使時光流逝,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保澋?段)

教師總結:第①處,“常常微笑著"是為了與作者想象中“桀驁鋒利”的人物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劉和珍善良、待人溫和;第②處,表明善良、待人溫和是劉和珍的天性。于是,矛盾出現了——這樣一個天性善良的劉和珍,會是段政府下令所說的“暴徒"嗎?第③、④處,“始終微笑的和藹的”與“喋血"尸骸”等語詞形成反差,以反駁所謂學者文人的污蔑,揭示段祺瑞執政府及其衛隊的殘暴;第⑤處,號召親族、師友、愛人永遠緬懷死難者。

反復出現“微笑的、和藹的”,突出了劉和珍善良樂觀、態度溫和的特性。這樣的人應該是永享天年的!然而事實恰好相反,她被反動政府污蔑為暴徒,并遭殘忍殺害。連這樣一個天性善良的人都被殺,那真正的暴徒應該是殺人者。

活動2.梳理文中魯迅追憶的關于劉和珍的點滴事件,概括劉和珍的形象特點。

(學生梳理事件,概括事件背后的人物形象特點)

①毅然預訂《莽原》全年。(一節第2段)

②反抗女子大學校長,被開除。(三節第2段)

③到宗帽胡同聽我的講義。(三節第2段)

④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三節第2段)

⑤向執政府請愿,無端喋血。(四節第2段)

教師補充相關資料,總結:①句中,《莽原》雜志于1926年1月在北京創刊,是魯迅先生編輯過的刊物中最早的一種,刊物宗旨是“率性而言,憑心立論,忠于現世,望彼將來”,提倡“撕毀舊社會的假面"。劉和珍在生活艱難中預定全年,體現她身上有“勇于追求真理”的品質;②句中,作為女子師范大學校長的楊蔭榆的教育理念是要求學生“只管讀書,不要參與政治運動”,辦學很獨裁。劉和珍反對她,體現了其具有“不為勢力所屈,不畏強權”的品質;此外,“到宗帽胡同聽我的講義"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向段祺瑞執政府請愿,無端喋血”,分別體現劉和珍身上具有“好學上進”“有責任感"勇毅,敢于擔當”等高貴品質。

矛盾似乎又出現了:這些高貴品質與天性善良的劉和珍還是一個人嗎?一個人怎么能有如此矛盾的性格?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天性善良,并不代表天性懦弱。一個天性善良的人,因為自己的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能不畏強權勇敢站出來,不正體現劉和珍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嗎?

任務一小結:在對劉和珍看似矛盾的人物性格塑造中,魯迅為我們展現了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即有東方女性的溫和善良,又有新時代女性的干練堅決、百折不回。悼念她,凝聚了對其被殺的深切痛惜和對殺人者堅決抨擊的態度。

學習任務二:品味情感內涵

活動3.品味作者看似矛盾的反復說“寫一點東西"與“無話可說”背后的復雜情感。

(學生自主圈畫,小組討論,派代表交流)

①“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但是,現在,卻只能如此而已。"(一節第2段)

②“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氖鄠€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一節第3段)

③“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吧,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保ǘ澋?段)

④“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留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四節第5段)

⑤“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五節第1段)

⑥“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七節第4段)

教師總結:第①句,“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是對青年死難者的痛惜;“大抵只能如此"只能如此而已”,是對他們無端被殺的悲憤;第②句,“實在無話可說”,是因前后四十多個青年一再被殺而無限沉痛,“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是對后文中“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論調"的極度憤怒;第③句,“這樣的世上”,是庸人們暫(贊)得偷生的世界,抒發對這個“似人非人"世界的悲哀和激憤,兩次出現“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是為了喚醒庸人不能忘卻,牢記血債;第④句,“還有什么話可說”,是對慘象和流言的痛心疾首,但正如先生所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逼鋵嵪壬倪x擇,應該是將這兩種情況倒過來:因為不愿意在沉默中滅亡,所以在沉默中爆發了;于是就有了第⑤處的“還有要說的話”,先借劉和珍“欣然前往”請愿,表達對死難者無懼犧牲的贊頌,再以看似殘忍的詳敘遇難經過,以及將此次屠殺與“中國軍人屠戮婦嬰"八國聯軍懲創學生”對比,表達對屠戮者的譴責和鞭撻;第⑥處“說不出話”,是表達哀思、緬懷,“以此記念”,是對青年學生勇毅行為的由衷肯定。

任務二小結:看似“說與不說"的矛盾,其實是以至情至性的文字展示時代的苦難:比如當時的中國面臨的內憂外患,比如進步青年的無端喋血,比如執政府的殘暴……然而也為國民指明“微茫的希望”,在極度憤怒與悲痛之后表達贊頌之情,在徹底絕望之后看到犧牲的意義,并堅定地追求新生。與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苦難與新生"高度匹配。

學習任務三:品悟寫作意義

活動4.研讀重點語句含義,品悟魯迅先生對請愿行動看似矛盾的態度。

(課前預習時有同學提出下面這句話不太能讀懂,請同學課堂討論解讀)

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六節第1段)

教師總結:這句中,在“歷史”前加上定語“血戰前行”,表明魯迅先生的歷史觀:歷史不是世界大同、永久太平,而是充滿斗爭和犧牲的?!懊旱男纬伞边@一比喻形象指出:真實的歷史就好比“大量的木材”,無限豐富;但被書寫的歷史“只是一小塊”。就這一小塊,既可能真實,也可能虛假。那劉和珍等人付出生命的歷史,能被真實書寫嗎?當然,還可能包含“大量的流血斗爭,可能只換來一點點進步"的意思?!罢堅覆辉谄渲校螞r是徒手”,表明魯迅先生的態度:徒手的請愿是沒有用的。

我們已經知道魯迅先生對劉和珍等人從請愿行為中表現出的無畏精神高度贊頌,這里,卻對其請愿行為完全否定,這樣矛盾嗎?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教師補充資料,總結:這是魯迅先生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魯迅在《華蓋集續編·空談》一文中寫到:“這回死者遺給后來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許多東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料之外的陰毒的心,教給繼續戰斗者以別種方法的戰斗。"可見,這是在呼吁人們“改變斗爭的手段和方式”,體現了魯迅思想的深刻性,這里的比喻也很好地體現魯迅散文“雜而有文"的特性。

任務三小結:看似矛盾的對待請愿行為的態度,其實是在表達哀思的同時,總結經驗教訓,以呼吁改進斗爭方式;結合文中關于“庸人們”的議論,又在總結意義,以喚醒更多的人起來戰斗。是一篇典范的戰斗性檄文!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從看似矛盾的人物性格塑造中,領略到立體而豐滿的人物形象;從看似“說與不說"的情感矛盾中,領略到既揭示時代的苦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