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二輪高考總復習歷史(專題版)(四)考前必背的100個史論_第1頁
2018大二輪高考總復習歷史(專題版)(四)考前必背的100個史論_第2頁
2018大二輪高考總復習歷史(專題版)(四)考前必背的100個史論_第3頁
2018大二輪高考總復習歷史(專題版)(四)考前必背的100個史論_第4頁
2018大二輪高考總復習歷史(專題版)(四)考前必背的100個史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考前必背的100個史論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3.三省六部的運行程序: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六部(具體實施)。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5.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6.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舉制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及維護官僚隊伍廉潔高效的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7.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基本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同時,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8.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變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書一省制(元朝)→廢丞相、設內閣(明朝)→增設軍機處(清朝)。9.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漸推廣。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10.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的形成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漸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11.小農經濟的突出特點: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12.西漢開始,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13.代表古代手工業最高水平的官營手工業對工匠的束縛和壓迫,使工匠缺乏改進技術的積極性;而私營手工業的小規模經營和世代嚴守技術秘密,使生產技術難以交流提高。14.兩宋時期商業的繁榮,就是建立在從唐代后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時間基礎上的。15.公元前594年,魯國首先規定:不論公田、私田,都要按畝納稅。其他諸侯國也相繼進行稅制改革,這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國有向私有的轉化。16.“重農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17.“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是主張重視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嚴格限制工商業的發展。18.“重農抑商”政策保障了農業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封建社會晚期破壞正常的商業經營,阻礙資本主義萌芽和經濟發展,違背歷史發展潮流,造成中國的落后。19.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針對當時社會動蕩的現實,希望恢復社會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復禮”,希望人們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復社會秩序。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展為系統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20.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21.董仲舒大一統主張充滿唯心色彩,但大一統確實是中國發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國統一的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扼殺不同學術流派的做法不可取,應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的爭鳴。22.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陸王心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二者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23.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24.明末清初三大進步思想家的反對君主專制、倡導經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一定影響。25.火藥推動了歐洲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使封建統治階級日益衰落,還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的發展。26.明清時期我國科技繼續發展,而西方文藝復興后科技也在迅速發展。我國明清時期的科技屬于傳統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國明清時期的科技屬于古典的應用科技,而西方的屬于實驗科學。27.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它與現代民主是不同的。28.《十二銅表法》的誕生,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其制定,使審判、量刑有法可依,這是共和國內部平民與貴族斗爭勝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護。29.羅馬法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修正、完善,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其本身的系統性、邏輯性很強,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發展和傳播。30.蘇格拉底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方向,使哲學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亞里士多德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31.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一方面是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和軍權等方面限制王權;另一方面,又將議會所擁有的“自由和權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32.1689年《權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而使議會治理國家的權力增強,有利于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33.英國君主立憲制下君主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國家權力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內閣掌握行政權對議會負責,法律上賦予英王的權力都由內閣和議會行使。34.英國責任制內閣下:內閣要在下議院中占有決定作用的多數;在大政方針上閣員保持一致并集體負責;內閣首腦有控制內閣決定的發言權,且必須是下議院多數黨的首領。35.“分權與制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之間相互制約達到平衡。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36.在德意志,本應代表民意的議會,特別是帝國議會作用很小,實權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議會在德意志只起到裝點門面的作用。37.法國共和制體現制約與平衡的原則;德國君主立憲制下行政權控制立法權。38.英國君主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其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無權解散議會。美國規定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行使行政權,也無權解散議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可解散眾議院。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皇帝是國家元首,有權召集和解散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39.巴黎公社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它是一個以無產階級為主體,聯合小資產階級各派,在特殊情況下掌握地方政權的嘗試。40.14、15世紀歐洲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主流社會思潮是人文主義,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價值,鼓勵人們敢于冒險、勇于開拓進取去挑戰并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41.荷蘭敗于英國的主要原因在于:荷蘭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但以商業立國,缺乏工業基礎作為其海外擴張的后盾,而英國的工業資本的強大優于商業資本。42.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過程中,早期的資本積累是不可逾越的關鍵環節。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最強有力的手段是海外掠奪和奴隸貿易。經過西歐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種種野蠻的強盜式掠奪行徑,他們獲取了巨額利潤,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大大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43.資產階級通過大規模地對外掠奪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國債制度和消費稅政策,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必需的資金;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內市場。44.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45.在工業革命的進程中,資本主義取得了統治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46.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指的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20世紀初形成的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即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國家和其他非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經濟聯系而形成的統一的經濟整體。47.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于意大利,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48.文藝復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一場革命風暴。49.文藝復興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動和影響了宗教改革運動,并為這個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50.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51.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實質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和宗教神權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運動。52.啟蒙思想家們從理論上證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從而提出一整套哲學理論,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社會。53.啟蒙運動首先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也對19世紀以后的亞洲國家有很大影響,如鼓勵了中國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為改造社會而斗爭。54.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物,主要是反對教會對人的束縛。啟蒙運動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主要對世俗的君主專制制度提出了批評。文藝復興反對天主教神學思想,追求現世幸福,是對神的挑戰;啟蒙運動既反對教權主義,更反對封建專制,追求自由平等,是對君主的挑戰和對封建制度的宣戰。55.協定關稅表明關稅不能由中國自己做主決定,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同時,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以“利益均沾”為借口,紛紛效仿。這樣,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就落入到與中國通商的資本主義國家手中。56.《天朝田畝制度》具有落后性、空想性: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絕對平均主義,無法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57.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由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58.《辛丑條約》不但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而且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59.《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60.五四運動的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特點(各階層作用):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6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從此以后,工人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62.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基本闡明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這樣一條道路。它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典范。63.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抵御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64.近代企業主要指采用機器生產的企業,是相對于手工勞動的手工工場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資企業、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65.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與束縛,同時又對它們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民族資本主義是一種革命和進步的經濟成分,既瓦解著自然經濟,又對外國經濟侵略起抵制作用。66.自然經濟阻礙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民族資本主義、洋務企業、官僚資本主義、外國資本主義又對自然經濟產生沖擊;民族資本主義在封建經濟、官僚資本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求生存。67.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戰期間西方列強被迫放松了對華經濟擴張,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一度迅速發展。68.洋務運動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69.早期維新派認識到向西方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器物層次”,必須上升到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維新思想沒有上升為系統完整的理論,更沒有付諸實際行動。70.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群眾爭取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愿望,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更完整意義上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生過重大的積極作用。71.中國人民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例如林則徐等萌發新思想、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72.從革命階段性看,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劇發展的兩個不同性質階段的革命。73.蘇維埃政治體制的特點是立法權與行政權統一,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而人民委員會則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74.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對于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進攻,保障蘇維埃政權在軍事上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其突出問題是它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不利于生產的發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75.勃列日涅夫與赫魯曉夫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兩者的政治改革都強調集體領導的原則,經濟改革前者側重于工業,后者側重于農業;兩者都沒有從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76.羅斯福新政所要解決的矛盾主要是:資本主義生產與銷售之間的矛盾。77.羅斯福新政的特點:一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二是其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現。78.羅斯福新政中既能直接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發展開拓空間的措施是興辦公共工程。79.羅斯福新政開創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使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迎來了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80.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國對外經濟擴張和霸權地位的確立。81.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成為戰后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礎上,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82.美蘇戰時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法西斯,戰后對抗是為了維護戰后本國國家利益。83.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使受援國被納入了美國的勢力范圍,成為美國的商品輸出市場,不但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受到美國的控制。84.歐洲一體化的突出特點:成員國不斷增加;從單一的經濟領域發展到多種經濟領域;從經濟領域發展到政治、外交、軍事領域。85.戰后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主要得益于:美國扶植;重視科技與教育;制定經濟計劃,利用國家政權大力推動經濟的發展;進行民主化改革。86.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世界格局出現“一超多強”局面,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積極推行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87.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1999年,把“依法治國”寫入憲法,中國進入建設法治化社會的新時期。88.三大改造是“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之一,是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代替舊生產關系的革命,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89.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