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0月聯考 地理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0月聯考 地理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0月聯考 地理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0月聯考 地理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
九師聯盟2025屆高三10月聯考 地理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地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地球上的水、水的運動、植被與土壤、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災害、滾動前面內容(約30%)。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年4月22日,雅安市(30°N,103°E)某中學生在教室里利用鉛筆測量日影,如右圖所示。據此完成1~3題。1.圖示時刻當地地方時是A.15:22B.15:30C.17:30D.17:382.此時圖示中學生面朝A.偏東方向B.偏西方向c.偏南方向D.偏北方向3.對于雅安市當地而言,與4月22日晝夜長短狀況最接近的日期是A.1月20日B.2月16日C.8月21日D.9月22日小柴旦湖位于柴達木盆地中北部,海拔約3216米,四周被高山合圍,只與祁連山水系塔塔棱河相連。自1990年以來,小柴旦湖水體面積呈階段性變化特征,湖面蒸發能力減弱。下圖示意1990—2022年小柴旦湖水體面積變化情況。據此完成4~6題。4.1990~2022年小柴旦湖水體面積階段性變化特征表現為A.緩增一緩減一快增B.快增一緩增一緩減C.緩減一快增一緩增D.緩減一緩增一快增5.小柴旦湖湖面蒸發能力減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高山冰雪融水減少B.湖面水溫下降C.塔塔棱河徑流減少D.灌溉水源增加6.隨著III階段小柴旦湖水體面積的變化,湖區周邊被大量淹沒的土地類型為A.低覆蓋度草地B.高覆蓋度草地C.鹽堿地D.農田馬六甲海峽冬夏兩季表層海水流向相反,海峽兩岸多海岸沼澤,其中蘇門答臘島東部海岸沼澤面積較大。馬六甲海峽北部的安達曼海冬季海水鹽度較高,夏季海水鹽度較低。下圖示意馬六甲海峽和安迭曼海地理位置。據此完成7~9題。7.馬六甲海峽冬季表層海水的流動方向為A.自西南流向東北B.自東南流向西北C.自西北流向東南D.自東北流向西南8.與冬季相比,夏季安達曼海海水鹽度較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洋流B.季風強度C.蒸發D.氣溫9.蘇門答臘島東部海岸沼澤面積較大,主要是因為①不受洋流影響②海嘯影響大③沿海地勢較低平④島上河流落差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林火是森林群落演替的重要驅動力,由林火干擾引發的植被演替在塑造植物群落的結構、分布和維持其物種多樣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迭部林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海拔2981~3408米,屬于北亞熱帶氣候向高寒氣候過渡地帶,主要植被群落為云杉一巴山冷杉林。下表示意迭部林區一次林火后火燒跡地四個演替階段植被群落物種組成。據此完成10—12題。項目演替階段個體數量/株·(400m2)?1喬木灌木草本5年—131±273579±25615年—196±322773±14723年151±11204±412077±210全面恢復后112±7171±181476±6510.迭部林區一次林火后火燒跡地植被群落四個演替階段中A.草本個體數量先增后減B.全面恢復后植被群落個體數量最多C.灌木最終演替為優勢種D.林火后23年灌木個體數量達到峰值11.與林火后5年內相比,5~15年間利于迭部林區火燒跡地灌木層恢復的自然條件是A.近地面光照較強B.土壤穩定性提高C.氣象災害干擾少D.群落間競爭減小12.迭部林區火燒跡地植被群落的最終演替方向為A.灌木林一落葉闊葉林一針葉林B.落葉闊葉林一灌木林一草本植被C.落葉針葉林一灌木林一針葉林D.灌木林一草本植被一落葉闊葉林2023年9月4日,颶風“丹尼爾”在希臘南部近海形成,向地中海緩慢移動。“丹尼爾”登陸非洲后,造成利比亞沿海城市德爾納市上游山谷的兩座大壩垮塌,人員傷亡慘重。隨后“丹尼爾”深入撒哈拉沙漠,導致尼羅河三角洲出現嚴重的惡劣天氣。下圖示意“丹尼爾”登陸利比亞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據此完成13~15題。13、地中海有利于颶風“丹尼爾”進一步發展和移動的氣象條件是A.降水豐富B,氣溫較高C.高壓盛行D.南風強勁14.“丹尼爾”登陸利比亞后造成該國兩座大壩垮塌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引發山洪B,強風吹垮大壩C.大壩地基不穩D.海水大量涌入15.尼羅河三角洲出現嚴重的惡劣天氣最可能是A.暴雨B.極端高溫C.冰雹D.沙塵暴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楚科奇海有海冰分布,冰下普遍生長有藻類等浮游植物,光照對楚科奇海浮游植物分布影響較小。每年夏季太平洋水經白令海峽攜帶陸坡沉積物進入楚科奇海,同時東側有阿拉斯加沿岸流匯入,下圖示意楚科奇海及部分環流。(1)簡析光照對楚科奇海浮游植物分布影響較小的原因。(4分)(2)分析阿拉斯加沿岸流對楚科奇海浮游植物生長的作用。(8分)(3)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推測楚科奇海浮游植物生物量變化趨勢,并闡述緣由。(7分)

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海南島地處南海與亞洲大陸的交界處,海一氣相互作用顯著,尤其在季節交替期。海南島的降水和汛期與華南廣東、廣西等大部分地區不同,呈現出獨有的特征。年均統計數據表明,海南島約50%的大范圍極端降水過程都出現在9月中旬~10月中旬。圖1示意某年10月海南島一次特大暴雨過程海平面氣壓及風場分布(箭頭越長,風力越大),圖2示意海南島多年年內降水量統計。(1)據圖2指出海南島雨季特征。(4分)(2)分析9月中旬~10月中旬海南島大范圍極端降水過程頻率高的成因。(8分)(3)說明風場對海南島降水的主要影響。(4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冰磧土,作為冰川作用的產物,是在冰川停止搬運時所形成的碎屑、巖屑、碎石等混雜堆積物。冰噴土在自然環境的變化過程中,極易發生崩塌、滑坡等自然災害。西藏東南部的天摩溝(泥石流溝),位于帕隆藏布江左岸,冰磧土分布異常豐富。下圖示意天摩溝冰磧土移動形成的堰塞壩堆積體。(1)簡析天摩溝冰磧土分布異常豐富的原因。(6分)(2)推測堰塞壩堆積體形成后帕隆藏布江河道右側發生的變化,并分析原因。(8分)(3)簡述堰塞壩堆積體形成后對當地的不利影響。(6分)高三地理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A圖示北京時間為16:30,由雅安市經度可知,當地與北京時間(120。E)相差68分鐘,且當地位于北京西側,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68分鐘,計算可知當地地方時是15:22。2.B圖示時刻當地地方時是15:22,此時太陽位于西南方位,筆影朝向東北方向,圖示中同學位于筆影的偏右側,則其面朝偏西方向。3.C根據晝夜長短變化規律可知,與4月22日晝夜長短狀況最接近的日期應大致與4月22日關于夏至日對稱,經計算可知,該日期最可能是8月21日前后。4.D由圖可知,I階段小柴旦湖水體面積呈波動減小趨勢,但減小幅度小;Ⅱ階段小柴旦湖水體面積呈波動增加趨勢,Ⅲ階段小柴旦湖水體面積呈快速增加趨勢,Ⅱ階段增幅較Ⅲ階段小。因此,1990~2022年小柴旦湖水體面積階段性變化特征表現為緩減一緩增一陜增。5.B據材料分析可知,小柴旦湖被高山合圍,地處低地,受塔塔棱河單向補給。塔塔棱河發源于祁連山,河流水主要來源于高山冰雪融水,1990年以來小柴旦湖水體面積呈增大趨勢,高山冰雪融水補給增多,進入該湖的冷水增多,導致湖面水溫下降,蒸發能力減弱。6.C分析可知,小柴旦湖四周被高山合圍,為內流湖,湖岸周邊鹽堿地廣布,隨著其水體面積增大,岸線向外擴張,湖岸周邊鹽堿地被大量淹沒。草地生長需要充足的養分(,不需要太多鹽分),應距離湖岸較遠,其被淹沒面積較鹽堿地少;小柴旦湖周邊多為鹽堿地,不適宜開墾為農田。7.B分析可知,安達曼海地處北印度洋,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北印度洋海區的季風洋流整體白東向西流,安達曼海海平面下降,馬六甲海峽東南側海面高于西北側,海峽內洋流自東南流向西北。8.A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夏季孟加拉灣沿岸降水多,人海徑流量大,北印度洋海區洋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將孟加拉灣低鹽海水帶到安達曼海,導致安達曼海海水鹽度較低。冬季北印度洋海區洋流呈逆時針方向運動,安達曼海受孟加拉灣低鹽海水影響小,導致冬季海水鹽度較高。公眾號:高中試卷君9.C根據沼澤形成原理,結合區域特征分析可知,蘇門答臘島東部海岸地處沿海平原,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加上地處板塊交界處,地震引發海嘯,淹沒沿海低地,導致海水與河水混合,進一步促進了沼澤的形成。10.D由表可知,林火后23年灌木個體數量最多,達到峰值。四個演替階段中,草本個體數量持續減少,喬木最終演替為優勢種;通過對三類植被個體數量累加可知,林火后5年群落個體數量最多。11.B分析可知,林火導致火燒跡地地表裸露。林火后5年內,草本層迅速恢復,其固土保土作用增強,因此,在林火后5~15年間,火燒跡地土壤穩定性提高,根系較發達的灌木生長條件改善,迅速恢復并成為優勢種;此時段草本、灌木群落對光照及生長空間等的競爭增強,導致草本個體數量有所減少。12.A由表可知,林火后,世代周期短、植株較矮小的草本層和灌木層優先恢復。隨著生長條件的改善,高大的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等喬木層恢復生長。隨著種間競爭加劇,與當地氣候最匹配的云杉、巴山冷杉林等針葉林樹種成為優勢種群。13.B分析可知,地中海的異常高溫天氣使得海水蒸發旺盛,大氣加熱膨脹上升,海面氣壓降低,利于颶風“丹尼爾”進一步發展和移動。降水豐富,會降低海面蒸發能力,抑制颶風“丹尼爾”進一步發展;南風強勁不利于颶風“丹尼爾”向南移動。14.A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丹尼爾”從海上登陸利比亞,登陸時攜帶的大量水汽在陸地形成強降水,且降水匯集快,形成的山洪導致沿海城市德爾納市上游山谷的兩座大壩垮塌。15.D據圖文材料分析可知,“丹尼爾”深入撒哈拉沙漠后,水汽減少,但風力較大,大風將

撒哈拉沙漠地表松散的沙粒物質揚起并輸送至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導致該地形成沙塵暴天氣。16.(1)浮游植物常年處于海冰下方,冰下屬于弱光環境;北極地區緯度高,光照弱,極夜時間長,浮游植物適應黑暗環境等。(每條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2)阿拉斯加沿岸流水溫較高,為浮游植物生長提供熱量;攜帶大量河流沉積物,為浮游植物提供營養物質;稀釋海水,為浮游植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等。(每條4分,答對2條得8分,共8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3)變化趨勢:呈增加趨勢。(3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緣由:太平洋人流水持續增加,營養鹽輸入增加,利于浮游植物生長;受全球變暖影響,融冰增多,促進了阿拉斯加沿岸河流和陸源的有機物輸入;海水溫度升高,熱量條件改善,為浮游植物提供了更適宜的生長環境等。(每條2分,答對2條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17.(1)雨季長(或雨季開始的早,結束的晚);單峰型(或峰值出現在秋季或秋季降水量最多);雨季期間強降水頻繁,多暴雨等。(每條2分,答對2條得4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2)夏季風南退至海南島附近,降水量多;副高南移,大量暖濕氣流受副高阻擋而向西南移動至海南島附近,形成強降水;冷空氣勢力增強并南下,與海南島所在區域的暖空氣相遇,冷暖氣流交匯頻繁,降水強度大;南海海域氣溫較高,水汽含量多,輸送至海南島的水汽豐富;受秋臺風影響顯著,帶來大量降水等。(每條2分,答對4條得8分,共8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3)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汽,增強降水強度;在偏東氣流影響下,海南島降水不均,形成東多西少的分布格局等。(每條2分,共4分,如從夏季風對海南島降水時空特點影響的角度回答,只要正確也可得分)18.(1)受印度洋季風氣候影響顯著,降水充沛,冰川體量大,(2分)雪線海拔較低,溫度相對較高,冰川物質補給充足,(2分)冰川活躍度高,消融量大,聚集了大量的冰磧土。(2分)(2)變化:河道右側變得陡峭;水深變深;成為凹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