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規程_第1頁
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規程_第2頁
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規程_第3頁
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規程_第4頁
DB21-T 3413-2021地下工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100.25

CCSQ12DB21

遼寧省地方標準

DB21/T3413-2021

備案號J15764-2021

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

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urabilityofunderground

self-protectionconcretestructure

前言

根據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2019年度遼寧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修訂

計劃>的通知》(遼住建科〔2019〕11號)的要求,為保證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達到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確保地下混凝土結構的合理使用壽命,規程編制組在編寫過程中,

廣泛征求有關教學、科研、生產、設計、施工、檢測等單位意見,認真總結地下混凝土結構

耐久性的設計和施工經驗,依據現行國家、行業和遼寧省地方相關標準,結合我省實際,經

反復討論和修改,制定本規程。

本規程的主要內容有: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材料、設計、施工、驗收,共7

章。

本規程由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由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

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本標準發布實施后,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有問題和意見建議,均可通過來電和來函等方式

進行反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估及復審。

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地址:沈陽市和平區太原北街2號;聯系電話

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南堤西路905號中海國際

中心B座0310室(沈陽10006信箱);郵政編碼:110000;聯系電話郵

箱:153165295@。

主編單位: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世沃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中國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

混凝土雜志編輯部

航天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沈陽軍區空軍勘察設計院

青島奧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沈陽泰豐特種混凝土有限公司

中建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沈陽鼎筑科技有限公司

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

山東邦展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弘藝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東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省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洲宇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主要起草人:王全孫建志陳勇張彤王玉彤劉其山鄭孝黨滕敘輝趙明明

王小萌閻東王東輝尉中華鐵大遠宋東升楊曉明李為王久藩王伯亮

3

目次

1總則.......................................................................................................................................10

2術語和符號...............................................................................................................................11

2.1術語.............................................................................................................................11

2.2符號.............................................................................................................................13

3基本規定...................................................................................................................................14

3.1一般規定.....................................................................................................................14

3.2環境類別.....................................................................................................................14

3.3環境作用等級和腐蝕等級.........................................................................................15

4材料........................................................................................................................................16

4.1一般規定.....................................................................................................................16

4.2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16

4.3混凝土原材料.............................................................................................................17

4.4自防護混凝土.............................................................................................................18

4.5鋼筋.............................................................................................................................19

4.6配套材料.....................................................................................................................20

5設計........................................................................................................................................21

5.1一般規定.....................................................................................................................21

5.2一般環境.....................................................................................................................22

5.3凍融環境.....................................................................................................................24

5.4氯化物環境.................................................................................................................26

5.5化學腐蝕環境.............................................................................................................28

6施工........................................................................................................................................31

6.1一般規定.....................................................................................................................31

6.2配合比控制.................................................................................................................31

6.3計量與攪拌.................................................................................................................32

6.4運輸與交檢.................................................................................................................33

6.5泵送與澆筑.................................................................................................................34

5

6.6養護與防護.................................................................................................................35

6.7雨、冬期施工.............................................................................................................36

7驗收........................................................................................................................................37

7.1一般規定.....................................................................................................................37

7.2主控項目.....................................................................................................................37

7.3一般項目.....................................................................................................................39

7.4工程資料.....................................................................................................................40

本規程用詞說明.............................................................................................................................41

引用標準名錄.................................................................................................................................42

條文說明...................................................................................................................................44

1總則.......................................................................................................................................45

2術語和符號...............................................................................................................................46

2.1術語.............................................................................................................................46

3基本規定.....................................................................................................................................47

3.1一般規定.....................................................................................................................47

3.2環境類別.....................................................................................................................48

3.3環境作用等級和腐蝕等級.........................................................................................49

4材料..........................................................................................................................................50

4.1一般規定.....................................................................................................................50

4.2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50

4.3混凝土原材料.............................................................................................................50

4.4自防護混凝土.............................................................................................................51

5設計........................................................................................................................................52

5.1一般規定.....................................................................................................................52

5.2一般環境.....................................................................................................................54

5.3凍融環境.....................................................................................................................55

5.4氯化物環境.................................................................................................................57

5.5化學腐蝕環境.............................................................................................................59

6施工........................................................................................................................................61

6.1一般規定.....................................................................................................................61

6

6.2配合比控制.................................................................................................................61

6.3計量與攪拌.................................................................................................................61

6.4運輸與交檢.................................................................................................................62

6.5泵送與澆筑.................................................................................................................62

6.6養護與防護.................................................................................................................63

6.7雨、冬期施工.............................................................................................................63

7驗收........................................................................................................................................64

7.1一般規定.....................................................................................................................64

7.2主控項目.....................................................................................................................64

7.3一般項目.....................................................................................................................64

7.4工程資料.....................................................................................................................64

7

1總則

1.0.1為保證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達到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確保地下自防護

混凝土結構的合理使用壽命,特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遼寧省行政區域內常見自然環境下新建、擴建的地下建(構)筑物中

自防護混凝土結構及其構件的耐久性設計、施工、驗收。

1.0.3本規程各類環境類別下的自防護混凝土應使用滿足相應規定技術指標的非膨脹混凝

土外加劑,使混凝土結構具有抗裂、防水、抗凍融、阻銹、防腐等自防護功能。

1.0.4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設計、施工、驗收,除應符合本規程的規定外,尚

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和遼寧省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

10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環境作用environmentalaction

溫、濕度及其變化以及二氧化碳、氧、鹽、酸等環境因素對結構或材料性能的影響。

2.1.2劣化degradation

材料或結構在所處環境中性能隨時間的衰減。

2.1.3結構耐久性structuredurability

在環境作用和正常維護、使用條件下,結構或構件在設計使用年限內保持其適用性和安

全性的能力。

2.1.4一般環境atmosphericenvironment

無凍融、氯化物和其他化學腐蝕物質作用的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的暴露環境。

2.1.5凍融環境freeze-thawenvironment

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經受反復凍融作用的暴露環境。

2.1.6氯化物環境chlorideenvironment

混凝土結構或構件受到氯鹽侵入作用并引起內部鋼筋銹蝕的暴露環境,具體包括海洋氯

化物環境和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

2.1.7化學腐蝕環境chemicalcorrosiveenvironment

混凝土結構或構件受到自然環境中化學物質腐蝕作用的暴露環境,具體包括水、土中化

學腐蝕環境和大氣污染腐蝕環境。

2.1.8設計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life

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預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9非膨脹復合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non-expandablecompoundhighperformance

concreteadmixture

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為減少混凝土收縮,使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體積穩定性,提高混凝土

抗裂性、抗滲性和抗凍融性能,防止混凝土被硫酸鹽腐蝕、鋼筋被氯鹽銹蝕,采用無膨脹因

素的合理級配超細礦粉與功能性外加劑復合配制的高性能外加劑。(以下簡稱:非膨脹混凝

土外加劑)。

11

2.1.10自防護混凝土self-protectionconcrete

指摻加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并采用常規混凝土原材料和工藝制備的,具有良好的工作

性、體積穩定性以及抗裂、防水、抗凍融、阻銹、防腐等自防護功能的混凝土。

2.1.11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structureofself-protectionconcrete

位于室外地坪以下地基土中的自防護混凝土結構,包括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柱下

獨立基礎、柱下條形基礎、墻下條形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灌注樁、抗拔

樁),承臺,承臺梁,基礎梁,單層多層地下室,設備基礎、地坑、地溝。

2.1.12混凝土碳化carbonationofconcrete

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滲透到混凝土內,與其堿性物質起化學反應后生成碳酸鹽和水,使

混凝土堿度降低,引起鋼筋銹蝕而影響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現象。

2.1.13堿-骨料反應alkali-aggregatereaction

配制的混凝土中有足夠的堿和活性骨料(反應性)骨料,在混凝土澆筑后逐漸發生反應,

在反應產物吸水膨脹和內應力的作用下導致混凝土開裂。

2.1.14抗凍耐久性指數durabilityfactor

采用標準試驗方法、經規定次數快速凍融循環后混凝土的動彈性模量與初始動彈性模量

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1.15快速氯離子遷移系數法testmethodforrapidchlorideionsmigration

coefficient(RCM)

通過測定混凝土中氯離子滲透深度,計算得到氯離子遷移系數來反映混凝土抗氯離子滲

透性能的試驗方法。簡稱為RCM法。

2.1.16電通量法testmethodforcoulombelectricflux

用通過混凝土試件的電通量來反映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的試驗方法。

2.1.17抗硫酸鹽等級resistanceclasstosulphateattackofconcrete

用抗硫酸鹽侵蝕試驗方法測得的最大干濕循環次數來劃分的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等級。

2.1.18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concretecovertoreinforcement

從混凝土表面到鋼筋公稱直徑外邊緣之間的最小距離。

2.1.19防腐蝕附加措施additionalprotectivemeasures

在改善混凝土密實性,增加保護層厚度和利用防排水措施等常規手段的基礎上,為進一

步提高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所采用的補充措施。

12

2.2符號

C—混凝土強度等級;

c—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Ca—引氣混凝土強度等級;

DRCM—用外加電場加速離子遷移的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氯離子遷移系數;

DF—混凝土抗凍耐久性指數;

CS—電通量;

E0—經歷凍融循環之前混凝土的初始動彈性模量;

E1—經歷凍融循環后混凝土的動彈性模量;

ωlim—在長期荷載作用下(荷載標準組合或準永久組合)混凝土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13

3基本規定

3.1一般規定

3.1.1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的設計與施工,應符合節能資源、保護環境的原則。

3.1.2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的設計與施工,應綜合考慮工程地質、水文地質、

各種環境類別和環境作用等級、上部結構、使用功能、施工技術條件及使用年限等因素,合

理選擇材料、優化設計,精心施工。

3.1.3本規程的耐久性規定,是使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并具有規定保

證率的最低要求,設計中可根據工程特點、當地環境條件和實踐經驗以及具體施工條件等適

當提高。

3.1.4地下自防護混凝土材料的強度等級、水膠比和原材料組成以及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應根據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結構所處的環境類別和環境作用等級進行設計,同時滿足承載

能力和耐久性的要求。

3.1.5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底部、覆土頂板及外墻,當所用材料的類型及其性能指標,

設計、施工與質量驗收均符合本規程規定時,可不做混凝土構件表面的防水層、防腐涂層、

砂漿或砌磚防護層等附加措施;但是當地下室、筏型基礎等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長度超

過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規定的伸縮縫最大間距且不設外防水層

時,應進行間接作用效應分析,編制防裂設計專篇和專項施工方案,組織專門論證。

3.2環境類別

3.2.1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應按表3.2.1的規定確定。

表3.2.1環境類別

環境類別劣化機理

Ⅰ一般環境保護層混凝土碳化引起鋼筋銹蝕

Ⅱ凍融環境反復凍融導致混凝土損傷

Ⅲ海洋氯化物環境氯鹽侵入引起鋼筋銹蝕

Ⅳ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氯鹽侵入引起鋼筋銹蝕

Ⅴ化學腐蝕環境硫酸鹽等化學物質對混凝土的腐蝕

14

3.3環境作用等級和腐蝕等級

3.3.1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環境作用等級和腐蝕等級按表3.3.1的規定確定。

表3.3.1環境作用等級和腐蝕等級

環境作用等級ABCDE

(輕微)(輕度)(中度)(嚴重)(非常嚴重)

腐蝕等級

微弱中強超強

環境類別

一般環境I-AI-BI-C——

凍融環境——Ⅱ-CⅡ-DⅡ-E

海洋氯化物環境——Ⅲ-CⅢ-DⅢ-E

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Ⅳ-CⅣ-DⅣ-E

化學腐蝕環境——Ⅴ-CⅤ-DⅤ-E

15

4材料

4.1一般規定

4.1.1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所用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本規程及現行國家或行業產品標

準的規定,其技術性能應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方使用。

4.1.2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應采用節能、節材、利廢的材料,不得使用對人體產生危害、

對環境產生污染的材料,嚴禁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4.2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

4.2.1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的類型按適用的環境類別分為A型、B型、C型、D型四類,見

表4.2.1。

表4.2.1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的類別

名稱分類主要作用適用環境類別

A型抗裂、防水一般環境

B型抗裂、防水、抗凍融凍融環境

非膨脹混凝土

氯化物環境(包括海洋氯化物環境

外加劑C型抗裂、防水、抗凍融、阻銹

和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

D型抗裂、防水、抗凍融、阻銹、防腐化學腐蝕環境

4.2.2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的勻質性指標應符合表4.2.2的要求。

表4.2.2勻質性指標

檢驗項目指標試驗方法

細度應在生產廠控制范圍內

W>5%時,應控制在0.90W~1.10W;

含水率,%,GB/T8077

W≤5%時,應控制在0.80W~1.20W;

氯離子含量,不大于,%0.1

注:含水率W為生產廠控制值。

4.2.3摻加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的受檢混凝土性能指標應符合表4.2.3的要求。

16

表4.2.3受檢混凝土性能指標

性能指標

檢驗項目試驗方法

A型B型C型D型

3d100100100100

抗壓強度比,%,≥7d110110110110

GB8076

28d100100100100

收縮率比(28d),%,≤110110110110

抗滲等級,≥P12P12P12P12GB/T50082

300次快速凍融循環DF,%,≥/808585GB/T50082

氯離子滲透系數比,%,≤//8585GB/T31296

腐蝕電量比,%,≤//5050GB/T31296

鋼筋

鹽水浸烘環境中鋼筋腐蝕面積百

銹蝕//55JGJ192

分比,%,≤

硫酸鹽侵蝕系數比,%,≥///115GB/T31296

注:1抗滲等級和300次快速凍融循環檢驗項目應采用基準水泥,水泥用量為330kg/m3,砂率為36%~40%,

坍落度控制在80mm±10mm,非膨脹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應按生產廠家指定摻量。

2鋼筋銹蝕檢驗項目中兩種試驗方法任選一種,如有爭議時以腐蝕電量比為準。

4.3混凝土原材料

4.3.1水泥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規定的水泥;

2配制大體積混凝土時,宜選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中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硅酸鹽水

泥》GB/T200規定的水泥;當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宜摻加適量的摻合料,摻合料的種類、

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3當骨料具有堿活性時,水泥中的堿含量應小于0.6%;

4水泥的比表面積不宜大于350m2/kg。

4.3.2摻合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摻合料可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爐礦渣粉和其他摻合料,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摻

合料混合使用,摻合料的種類和摻量通過試驗確定;

2粉煤灰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規定,

不宜低于Ⅱ級,氧化鈣含量不應大于10%;凍融環境下用于引氣混凝土的粉煤灰,其燒失

量不應大于5%;

17

3粒化高爐礦渣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砂漿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

粉》GB/T18046的規定;

4其他摻合料應符合相關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并滿足混凝土性能要求。

4.3.3骨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粗、細骨料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

的規定;海砂應經凈化處理并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海砂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JGJ206的要

求;

2粗骨料宜采用質地堅硬潔凈的碎石或卵石,應滿足級配和粒形的要求,石子宜采用

單粒級兩級配或三級配,分級投料;級配后的骨料松堆空隙率不應大于43%;含泥量不應

大于1.0%,泥塊含量不應大于0.5%;堅固性檢驗的質量損失不應大于8%;粗骨料最大公稱

粒徑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746中表B.3.1的規定;

3細骨料宜采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的天然砂或機制砂;砂中的含泥量不應大于3.0%,

泥塊含量不應大于1.0%;堅固性檢驗的質量損失不應大于8%;細度模數不宜小于2.6,宜

選用II區砂。

4.3.4其他外加劑應符合下列規定:

1減水劑、泵送劑、引氣劑、緩凝劑、早強劑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

GB8076、膨脹劑應符合《混凝土膨脹劑》GB/T23439、防凍劑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

土防凍劑》JC/T475等標準的有關規定;

2外加劑的應用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有

關規定外,外加劑使用前應做適應性試驗,并根據工程需要和施工要求,通過試驗確定外加

劑的品種和摻量;

3外加劑中的氯離子含量和堿含量應滿足混凝土設計要求。

4.3.5混凝土用水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有關規定,包括混凝

土的拌合用水和養護用水。未經處理的海水嚴禁用于鋼筋混凝土。

4.4自防護混凝土

4.4.1自防護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應滿足下列規定:

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應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

2根據結構類型、結構部位和施工方式進行坍落度控制指標的選擇,混凝土拌合物

18

應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較小的坍落度;拌合物坍落度經時損失不宜大于

20mm/h;

3混凝土拌合物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不得離析、泌水;

4混凝土拌合物凝結時間應滿足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自防護混凝土的初凝

時間不宜少于10h,高溫季節(氣溫28℃以上)時,不宜少于14h,冬期施工時不宜遲于7h;

5設計使用年限50年以上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其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含量

在各種環境下均不應超過0.08%。

4.4.2自防護混凝土拌合物試驗方法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

準》GB/T50080的有關規定進行;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離子總含量按現行行業標準《混

凝土中氯離子含量檢測技術規程》JGJ/T322的規定進行。

4.4.3自防護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應滿足設計和施工的要求。自防護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應

滿足本規程的規定,且應符合各結構部位設計強度的要求。

4.4.4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根據28d或設計規定齡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混凝土力學性能試

驗方法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的規定執行,

混凝土抗壓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有關規定進

行檢驗評定,并應合格。

4.4.5自防護混凝土的長期性能和耐久性應滿足各類環境類別和環境作用等級的設計要求。

使用年限為100年和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且設計使用年限50年的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

應針對具體的環境類別和環境作用等級分別規定抗凍耐久性指數、抗氯離子侵入性指標(氯

離子遷移系數或電通量)、抗硫酸鹽侵蝕性能等具體量化的耐久性指標。

4.4.6自防護混凝土的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

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的有關規定,混凝土耐久性應按現行行業標準

《混凝土耐久性檢驗評定標準》JGJ/T193的有關規定進行檢驗評定,并應合格。

4.4.7自防護混凝土中三氧化硫最大含量不應超過膠凝材料總量的4%。

4.4.8自防護混凝土的含堿量不應超過3kg/m3。

4.5鋼筋

4.5.1受力鋼筋宜采用HRB400和HRB500熱軋鋼筋,箍筋和分布鋼筋可采用HRB400和

HRB335熱軋鋼筋。

19

4.5.2同一構件中的受力普通鋼筋,宜使用同牌號的鋼筋。

4.5.3使用不同牌號熱軋鋼筋的混凝土構件,其耐久性設計要求相同。

4.6配套材料

穿墻管、套管、爬梯、埋件、錨固件和連接件宜選用耐腐蝕材料,當采用金屬材料時,

應做好防銹防腐處理。

20

5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

統一標準》GB50153的規定,且不得低于上部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5.1.2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應根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結構所處的環境類別、

環境作用等級進行設計。當混凝土結構和構件受到多種環境類別共同作用時,應分別針對每

種環境類別進行耐久性設計。

5.1.3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設計應采用有利于減輕環境影響的結構形式、布置和構造。

5.1.4不同環境作用下鋼筋主筋、箍筋和分布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鋼筋防銹、

耐火以及與混凝土之間粘結力傳遞的要求,且混凝土保護層厚度設計值不得小于鋼筋的公稱

直徑。

5.1.5根據耐久性要求,在荷載作用下不同環境作用等級的地下自防護混凝土構件的表面

裂縫最大寬度計算值不應超過表5.1.5的限值。對裂縫寬度無特殊外觀要求時,當保護層設

計厚度超過30mm時,可將厚度取為30mm計算裂縫的最大寬度。

表5.1.5在長期荷載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構件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環境作用等級鋼筋混凝土構件

A0.40

B0.30

C、D0.20

E0.15

5.1.6地下室底板、頂板和外墻以及筏形或箱型基礎等要求自防水的混凝土構件,其橫向

彎曲的表面裂縫計算寬度不應超過0.20mm。

5.1.7可能遭受碰撞的自防護混凝土結構,應設置防止出現碰撞的預警設施和避免碰撞損

傷的防護措施。

5.1.8對結構耐久性的薄弱部位以及施工縫、結構縫(伸縮縫、沉降縫、抗震縫)、后澆

帶、穿墻管線、預埋件等特殊部位應避開局部環境作用不利的部位,當不能避開時,應采取

加強防護措施。

21

5.1.9后澆帶、膨脹加強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和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后澆帶、膨脹加強

帶應采用填充用膨脹混凝土澆筑。

5.1.10暴露在混凝土結構構件外的緊固件、連接件等金屬部件,表面應按現行行業標準《水

運工程結構防腐蝕施工規范》JTS/T209的規定采取防腐措施,當環境類別為Ⅲ、Ⅳ時,其

防腐范圍應為從伸入混凝土內100mm處起至露出混凝土外的所有表面,并宜采用摻加非膨脹

混凝土外加劑的水泥砂漿或混凝土包裹或抹面。

5.1.11應在耐久性設計中提出結構使用過程中定期檢測的要求,第一次檢測宜在結構竣工

使用后5年內進行。并根據檢測結果,對結構的耐久性能進行評估,以后根據實際情況,定

期進行檢測。

5.1.12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和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且設計使用年限50年以及環境作用

等級為E級的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應在設計階段做出全壽命周期內監測的詳細規劃,并在

現場設置專供監測或試驗取樣的構件,以監測自防護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

5.1.13地下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設計除符合本規程的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

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

計標準》GB/T50476和現行遼寧省地方標準《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范》DB21/T907的規定。

5.1.14自防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文件應說明下列內容:

1設計使用年限、環境類別及其作用等級;

2結構所用材料類型及其性能指標要求;

3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4混凝土裂縫控制要求;

5防水、排水等構造措施,薄弱部位和特殊部位處理要求;

6施工養護制度及拆模時間;

7施工質量驗收要求;

8結構使用階段的維護,修理與檢測要求。

5.2一般環境

5.2.1一般環境下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設計,應控制正常大氣作用引起的內部鋼筋銹蝕。

5.2.2一般環境對配筋混凝土結構的環境作用等級應按表5.2.2的規定確定。

22

表5.2.2一般環境的作用等級

環境作

環境條件區分結構構件示例

用等級

室內干燥環境多層多跨地下室中間樓層板除邊跨外的結構內部構件

Ⅰ—A

長期浸沒水土中環境所有表面均處于地下水下的構件

非干濕交替的結構內部潮濕環境中、高濕度環境中的結構內部構件

Ⅰ—B

長期濕潤環境長期與濕潤土體接觸的構件

Ⅰ—C干濕交替環境地下水位較高的地下室構件;處于水位變動區的構件

注:1環境條件系指混凝土表面的局部環境;

2配筋混凝土墻、板構件的一側表面接觸室內干燥空氣、另一側表面接觸水或濕潤土體時,接觸空

氣一側的環境作用宜確定為Ⅰ-C等級;

3與濕潤土體或水接觸的一側混凝土飽水,鋼筋不易銹蝕,可按環境作用等級Ⅰ-B考慮;接觸干燥

空氣的一側,混凝土容易碳化,又可能有水分從臨水側遷移供給,一般應按Ⅰ-C級環境考慮。

5.2.3一般環境下,自防護混凝土應采用A型非膨脹外加劑等原材料配制。

5.2.4一般環境中的配筋混凝土結構構件,其普通鋼筋的保護層最小厚度與相應的混凝土

強度等級、最大水膠比應符合表5.2.4的規定。

表5.2.4一般環境中混凝土材料與鋼筋的保護層最小厚度c

100年50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