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40CCSB6414DB14/T2777—2023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24原則 35綠化類型 36不同綠化類型的植被修復 3附錄A(資料性)不同氣候立地類型區適宜草種 附錄B(資料性)不同類型草原(草地)優勢草種 12附錄C(規范性)鹽堿地分級 IDB14/T2777—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標準的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林業和草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山西省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常建國、史雅楠、張寄英、鄭峰、顧思思、陳春、王慶云、高龍、郭曉東、郭翠萍、劉智慧、程宣境、趙俊偉。DB14/T2777—2023植樹造林種草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防護林營造、草地修復和建植、濕地緩沖帶植被修復、鄉村綠化美化、公路綠化、鹽堿地植被修復中植樹造林種草的原則、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山西省及相近立地類型區的植被修復和重建。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GB19377天然草地退化、沙化、鹽漬化的分級指標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GB/T15781森林撫育規程GB/T18337.3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21141防沙治沙技術規范GB/T26903水源涵養林建設規范標準GB/T32000美麗鄉村建設指南GB/T37072美麗鄉村建設評價GB/T37067退化草地修復技術規范GB/T50885水源涵養林工程設計規范GB/T51097水土保持林工程設計規范,CJJ∕T283園林綠化工程鹽堿地改良技術標準JTGB0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LY1000容器育苗技術LY/T1766太行山綠化工程建設技術規程LY/T1898天然次生低產低效林改培技術規程LY/T2616生物防火林帶經營管護技術規程LY/T2623太行山石灰巖山地造林技術規程LY/T2639華北地區河溪植被緩沖帶建設技術規程LY/T2645鄉村綠化技術規程LY/T2647通道綠化技術規程LY/T3179退化防護林修復技術規程NY/T1176休牧和禁牧技術規程1DB14/T2777—2023NY/T1233草原資源與生態監測技術規程NY/T1237草原圍欄建設技術規程NY/T1342人工草地建設技術規程NY/T1343草原劃區輪牧技術規程NY/T1579天然草原等級評定技術規范NY/T2701人工草地雜草防除技術規范建標196濕地保護工程項目建設標準DB14∕T1206鄉村景觀綠化技術規范DB14/T1412灌木林改培技術規程DB14/T1415鹽堿地造林技術規程DB14/T1683疏林地改造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退化草地受人為和自然因素影響,草地生產力降低、草種品質變劣、生物多樣性減少,群落出現逆向演替,導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甚至喪失的草地。3.2濕地緩沖帶為保護和優化濕地生態系統,在水陸交錯區等地段劃定的帶狀緩沖區。3.3等高植物籬技術沿山地等高線,按一定間隔密植灌草,構建植物籬笆,防治水土流失的技術。3.4鄉村小微公園為鄉村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等服務的小型綠地。3.5線路內綠化公路規劃用地邊界線以內的綠化。3.6線路外綠化公路規劃用地邊界線以外的綠化。3.7鹽堿地分布鹽土、堿土及各類鹽化和堿化土的土地。其中,鹽土是土壤表層(0cm-30cm)氯化物含量超過0.6%,硫酸鹽超過2.0%,氯化物-硫酸鹽超過1.0%或硫酸鹽-氯化物超過1.0%的土壤;堿土是土壤表層含鹽量不超過0.5%,堿化度20%以上,pH值9.0以上的土壤。3.8地下水臨界深度蒸發最強季節,不造成樹木栽植穴土壤鹽漬化的地下水位高度。2DB14/T2777—20234原則4.1生態優先,多目標兼顧。因害設防,因需植綠,生態效益優先,兼顧景觀效果、社會和經濟效益,構建生態功能突出,景觀效果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可行的生態系統。4.2保護優先,多措并舉。突出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理念,保護綠化用地現有植被和生態系統,自然修復、人工促進自然修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提高近自然修復水平。4.3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力,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密則密,宜疏則疏,構建水量供需平衡、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4.4因類施策,重點突破。充分把握不同綠化類型的特點和修復重點,因類施策,提高修復效率和成4.5林草協同,集成創新。集成新技術、新方法和優良林草植物材料,創新修復模式,提高修復質量。5綠化類型綠化類型包括防護林營造、草地修復和建植、濕地緩沖帶植被修復、鄉村綠化美化、公路綠化和鹽堿地植被修復。6不同綠化類型的植被修復6.1防護林6.1.1綠化用地綠化用地包括疏林地、采伐和火燒跡地、一般灌木林地、退化林地、造林失敗地和政府規劃的綠化土地。6.1.2修復方式6.1.2.1封山育林封育的對象、條件、方法和要求應符合GB/T15163的規定。6.1.2.2改造改培6.1.2.2.1補植改造難以封育成林的疏林地、采伐和火燒跡地,退化林地及造林失敗地,選擇優良適生樹種,按照DB14/T1683和LY/T3179確定的方法,以補植改造的方式培育防護林。6.1.2.2.2灌木林改培降水量400mm以上,土層厚度30cm以上的灌木林,按照DB14/T1412確定的方法和要求,補植喬木樹種,培育喬灌混交林。6.1.2.3人工造林6.1.2.3.1適用條件難以通過封山育林和改造改培培育防護林的綠化土地。3DB14/T2777—20236.1.2.3.2原生植被保育造林中,盡量避免破壞原生植被;對造林地已有的幼苗幼樹,選擇有培育前途的計入造林密度,并加以保育,促進生長。6.1.2.3.3造林樹種及苗木晉北、晉西北防沙治沙區按照GB/T21141,太行山水源涵養林區按照LY/T1766和LY/T2623,呂梁山水土保持林區按照GB/T15776的規定選擇造林樹種。造林苗木應選用良種壯苗,苗木質量應符合GB6000的規定;除必須截干栽植的山桃、山杏和刺槐等萌芽力強的樹種外,其他樹種使用全冠苗。6.1.2.3.4整地整地方法應采用局部整地,具體方法根據造林樹種特性、水土保持要求、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等綜合確定。平地及緩坡以穴徑為0.4m~0.5m,深度0.4m左右的穴狀整地為宜;坡度15。以上,以長0.5m~0.6m,寬0.4m~0.5m,深0.4m左右的魚鱗坑整地為宜,魚鱗坑建造應就地取材,禁止使用魚鱗板、水泥等材料。6.1.2.3.5混交方法防護林應造混交林。混交造林可以小班為單元,用2個~3個以上樹種進行帶狀或塊狀混交,立地條件較好小班采用喬木樹種混交,較差小班用喬灌或灌木樹種混交;也可采用微立地多樹種混交方法。6.1.2.3.6造林密度不同樹種造林密度應符合水量平衡要求;一般以GB/T15776規定的造林密度為基礎,結合當地降水量和樹木耗水特征等確定。6.1.2.3.7節水、集水和保水栽植穴覆蓋應就地取材(如石塊、秸稈等)或選用可降解、無污染的材料,其他節水、集水和保水要求應符合GB/T15776和LY/T2623的規定。6.1.2.3.8未成林撫育松土除草限定在栽植穴內,干擾幼苗幼樹生長的灌木采用折灌處理,其他措施應符合GB/T15776的規定。6.1.2.3.9其他要求營造防護林應配置防火林帶,防火林帶應造在山脊、溝谷和坡腳等利于防火的地段,結構以疏透型純林為宜;山脊選用灌木樹種,溝谷和坡腳選用闊葉喬木,具體樹種和營造要求應符合LY/T2623的規定;防火林帶也可通過改造現有林分建設,方法和標準應符合LY/T2616的規定。除防火林帶外,為阻斷火災蔓延和便于滅火、救援,應在森林之間、農林交界處、森林與居民區間、森林與學校間等區域留置或開辟空曠地帶作為防火隔離帶,帶寬根據實際情況確定。6.2草地修復和建植6.2.1草地修復6.2.1.1退化程度診斷和分級4DB14/T2777—2023按照GB19377確定的指標和方法進行退化診斷和分級。6.2.1.2人工促進自然修復人工促進自然修復采用以下方法:——封育。適用于各類退化草地,封育時間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植被等條件和退化程度確定,一般為1a~3a。采用圍欄封育的,圍欄的設計、材料、規格、架設方法應符合NY/T1237的規定。——禁牧、輪牧和休牧。對輕、中度退化草地,根據NY/T1343確定的方法,采用劃區或分季輪牧,促進草地修復。對中、重度退化草地,實施1a以上的禁牧和45d/a以上的休牧,禁牧解除時間、休牧起始和結束時間等應符合NY/T1176的規定。——其他措施。各類退化草地的人工促進自然修復措施還包括松耙、劃破草皮、淺耕翻、補播、施肥、鼠蟲害防治等,不同措施適用條件和具體要求應符合GB/T37067的規定。6.2.1.3人工修復對嚴重退化的草地和退化形成的裸地,采用施肥、草塊移植、優良鄉土草種(附錄A和附錄B)混播等方法進行修復。混播中,豆科牧草的比例視當地氣候和立地條件而定,條件較好的,比例為50%以上,較差的為50%以下;播種量一般為7.5kg/hm2~15.0kg/hm2,播后禁牧1a~2a。6.2.1.4綜合修復人工和人工促進自然修復等2種(含)以上措施相結合進行草地修復。6.2.2草地建植6.2.2.1生態草地建植6.2.2.1.1建植地點不宜營造喬灌木的生態脆弱區、嚴重沙化和污染的退耕地。6.2.2.1.2植物材料應選用根系發達,耐旱、耐貧瘠、抗風沙的植物,不同氣候立地類型區適宜草種見附錄A、不同類型草原(草地)的優勢草種見附錄B。6.2.2.1.3建植方法根據氣候和立地條件,選用深根型與淺根型草種、豆科與禾本科草種、耐旱與喜濕品種或(和)一年生與多年生草種等組合進行生態草地建植,其他要求應符合NY/T1342的規定。6.2.2.2牧草地建植按照NY/T1342規定的建設地點、植物材料及方法建植,質量至少應達到優質中產以上水平(NY/T6.2.3雜毒草防除和鼠害、蟲害防治按照NY/T2701確定的方法進行雜草防除;采用生物、物理方法進行鼠害和蟲害防治。6.3濕地緩沖帶植被修復5DB14/T2777—20236.3.1緩沖帶寬度不同功能緩沖帶的適宜寬度為:——護岸、吸收、沉淀徑流中的營養物質,寬度≤20m。——降解、凈化徑流中農藥、殺蟲劑、溶解性污染物,寬度為40m左右。——保護群落生物多樣性,寬度≥120m。6.3.2緩沖帶結構緩沖帶一般包括A、B、C三區,A區為緊鄰濕地的區域,B區為中間區,C區為緩沖帶最外側區域;A、B、C區的寬度比例以1:3:1為宜。6.3.3植被修復方法立地條件較好的岸帶,各區植被修復方法為:——A區采用魚鱗坑或穴狀整地;選擇2種(含)以上樹體高大、根系發達、壽命較長、相對耐濕的鄉土喬木樹種;以行間或帶狀混交;造林密度為1650株/hm2左右,其中闊葉樹種比例不得低于60%;林分結構以喬木郁閉度0.6~0.8、灌木蓋度0.4~0.6、草本蓋度0.6~0.8為宜。——B區采用魚鱗坑或穴狀整地;選擇2種(含)以上生長速度較快、美觀的闊葉樹種,以行間或帶狀混交;造林密度為800株/hm2~1650株/hm2;林分結構以喬木郁閉度為0.6~0.7、灌木蓋度0.4~0.6、草本蓋度0.8以上為宜。——C區按照LY/T2639規定的滯留沉積帶進行整地;選擇根系發達,耐污染、生物量高的多年生牧草和生態草種進行混播建綠。立地條件差的岸帶,A區以工程措施為主護岸,B區和C區采用等高植物籬技術分別密植灌木和草本。緩沖帶植被修復不宜選用固氮樹種,各區適宜植物見LY/T2639。6.3.4其他修復內容、方法和(或)要求本文件規定外的緩沖帶植被修復內容、方法和要求應符合建標196、LY/T2639、GB/T26903、GB/T50885和GB/T51097的規定。6.4鄉村綠化美化6.4.1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保護保護鄉村自然資源及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其中,對古樹名木應采取掛牌圍封、布設支架,修除枯枝、施肥澆水等措施進行保育。6.4.2鄉村小微公園6.4.2.1建設地點利用邊角地、空閑地、撂荒地和拆違地等建設小微公園。6.4.2.2植物材料和配置根據LY/T2645和DB14∕T1206推薦的樹種,優選美觀、環保、易于養護的鄉土喬、灌、藤用于綠化;每個公園中,喬木應≥5種,灌木≥3種,藤本≥2種。植物配置應以喬木樹種為骨架和主體,間植灌木和藤本的方式進行增綠造景。6.4.2.3綠化率6DB14/T2777—2023綠化面積至少占公園總面積的60%以上。6.4.2.4管護措施定期對園內栽植的植物進行護理和病蟲害防治,并清除雜草。6.4.3房前屋后及庭院綠化美化6.4.3.1植物材料根據DB14∕T1206和LY/T2645推薦的植物材料,優選美觀、環保、安全、符合民俗的經濟林樹種、花灌木、花卉和藤本植物用于綠化美化。6.4.3.2綠化美化模式房前屋后,伐除根蘗型樹種、枯木、生長不良及無培育價值的樹木,對生長良好的樹木進行整形修剪和保育;在此基礎上,在利于優化樹木整體結構的位置補植補栽景觀植物和經濟林樹種;其他綠化美化方法和要求應符合LY/T2645和DB14∕T1206的規定。每個庭院,見縫插綠,栽植3株~5株經濟林樹種;采用花池栽植觀賞花卉;搭設棚架,栽植葡萄等藤本植物。有條件的地方可開展立體綠化美化,具體措施是喬、灌、花、藤相結合,對庭院、圍墻、屋面、房頂進行全面綠化美化,形成錯落有致、綠量豐富,色彩多樣的景觀。6.4.4鄉村道路綠化美化6.4.4.1綠化帶改造升級現有村道綠化美化存在如下問題的,采取相應措施改造升級:——樹木生長不良或枯死。伐除枯死樹木,補植適宜樹種;復壯或更新生長不良樹木;——缺株斷帶。補植補造適宜樹種,恢復林帶完整性,提升林帶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綠量不足。帶內間植枝葉繁茂樹種,增加綠量;——景觀不佳。補充彩化樹種,優化配置模式,提升景觀效果。——道路全面硬化。使用移動式花壇或可拆卸的種植槽進行綠化美化。6.4.4.2新建綠化帶6.4.4.2.1綠化帶寬度線路內綠化寬度根據實際確定,線路外綠化不應占用農地。6.4.4.2.2樹種選擇選擇抗逆性強,環保性高、景觀效果好、易養護,生長速度中等的喬灌木用于綠化美化,喬木以闊葉樹種為主,灌木以觀賞植物為主。6.4.4.2.3整地采用穴狀整地。6.4.4.2.4配置村道兩側一般各植1行或2行樹木。7DB14/T2777—2023單行時,樹種組成以2種~3種以上生長速度相近的喬木為宜,株距為3m~5m;各樹種栽植的路段和株數等根據道路防護和美化等目標綜合確定。2行時,采用灌前喬后、行間混交的方式配置,行距為1.5m~2.0m;其中,喬木行的樹種組成、株距和栽植方式與上述單行的相同;灌木行樹種組成以3個以上樹種為宜,株距為1.5m~2.0m,各樹種栽植的路段和株數等根據道路防護和美化等目標綜合確定。6.4.5環村林(帶)6.4.5.1改造升級對村莊周邊缺株斷帶、林相殘破、生長不良、防護功能低下的林帶林網進行補植修護;對退化林分進行間伐、補植補造和封育,促進林分正向演替,方法和要求應符合LY/T3179的規定;對人工中幼林進行撫育間伐,利用林間空地補植鄉土珍貴樹種,優化林分結構和質量,方法應符合GB/T15781的規定;對天然林進行樹種組成、年齡結構和林木空間結構調整,促進其向復層異齡混交結構轉變,方法應符合LY/T1898的規定;對價值不高的灌木林,采用補植喬木等措施,促進其向喬灌混交,以喬為主的結構演變。6.4.5.2新建林(帶)應符合LY/T2645和DB14∕T1206的規定。6.5公路綠化6.5.1公路分級及綠化范圍按照JTGB01確定的公路等級,高速和一級公路的綠化范圍為線路內兩側、線路外兩側、中央隔離帶和邊坡;二級~四級公路為線路內兩側、線路外兩側和邊坡。各級公路的線路內綠化寬度根據實際確定,線路外綠化不應占用農地,單側綠化寬度不應超過5m。6.5.2植物材料選擇根據LY/T2647推薦的樹(草)種,優選抗逆性強、環保性高以及美化效果好的樹(草)種用于綠化,禁止采用大樹移植進行綠化。6.5.3植物材料配置及栽植密度速生、中生和慢生樹種結合,速生樹種不應超過40%,不同樹種栽植密度應符合LY/T2647的規定。6.5.4綠化帶內草本植被管護6.5.4.1禁止鏟草禁止鏟除綠化帶內種植或自然生長的草本植物。6.5.4.2適時適度割草綠化帶內草被生長較高,影響通道綠化效果或有明顯火災隱患時,可進行刈割,留茬高度為10cm~15cm,防止地面裸露和水土流失。6.5.4.3適度規模除草綠化帶內草被生長旺盛,嚴重影響苗木成活和生長時,僅在樹木栽植穴內鋤草。8DB14/T2777—20236.6鹽堿地植被修復6.6.1調查評估調查鹽堿地的自然概況、改良現狀、土壤理化性質及地下水特征;評估不同鹽堿地的鹽堿程度和植被修復的重點和難點。6.6.2鹽堿地分級見附錄C。6.6.3改良與整地6.6.3.1時間造林前1~3a。6.6.3.2方法6.6.3.2.1輕度鹽堿地在雨水或灌溉洗鹽后進行穴狀整地,穴徑和穴深均為1.0m左右。將穴內土壤挖出晾曬熟化,按照CJJ∕T283確定的物理、化學方法改良土壤理化性質。6.6.3.2.2中、重度鹽堿地6.6.3.2.2.1挖溝筑臺按照DB14/T1415確定的方法和規格挖溝筑臺。6.6.3.2.2.2修建排灌系統結合挖溝筑臺,修建溝渠,機井或暗管等排灌系統,將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壤土的臨界深度為1.8m左右,粘土和砂土為0.5m左右;其中,溝渠間距為50.0m~100.0m,機井、暗管的布局和規格應符合CJJ∕T283和DB14/T1415的規定;有條件地方可修建噴灌和滴灌設施。6.6.3.2.2.3土壤改良與整地在高臺上進行穴狀整地,穴徑和穴深均為1.0m左右,對穴內土壤進行改良,改良方法見CJJ∕T283的規定。6.6.4植物材料選擇及栽植6.6.4.1植物材料選擇按照DB14/T1415確定的樹(草)種。6.6.4.2鋪設隔離層栽植前,在栽植穴底部鋪設10cm~20cm厚的鵝卵石、矸石或(和)爐渣等,沿穴壁鋪設10cm厚的秸稈等作為隔鹽層。6.6.4.3造林密度及方法9DB14/T2777—2023采用密植混交的模式造林,輕度鹽堿地采用喬木樹種混交或喬灌混交;中度鹽堿地采用喬灌混交或灌木樹種混交;重度鹽堿地采用灌草結合的方法進行植被恢復,造林密度1650株/hm2~3300株/hm2以高臺邊坡播種耐鹽草本植物護坡,播種量為0.6kgg/667.0m2~1.0kg/667.0m2。6.6.4.4穴面覆蓋栽植后,在穴面覆蓋可降解薄膜、秸稈、沙子或石塊等防止蒸發返鹽。DB14/T2777—2023不同氣候立地類型區適宜草種表A.1給出了不同氣候立地類型區適宜草種。表A.1不同氣候立地類型區適宜草種氣候立地類型區適宜草種北部防風固沙區沙生冰草、扁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藥品的疾病模型構建與藥物篩選考核試卷
- 重癥肺炎合并ARDS個案護理 2
- 5-14順序脈沖信號發生器
- 2-2復合邏輯運算
- AIGC應用基礎課件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9課《牧場之國》精美課件
-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藥理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蕪湖市新蕪區2024-2025學年小升初總復習數學精練含解析
- 蘭州文理學院《醫學概論實驗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和田地區2025年下學期高三年級二調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羅織經》全文及翻譯
- 醫院藥品信息管理系統(DOC)
- isa-381g站用變接地保護測控裝置技術使用說明書南網版v3
- 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等職業學校校本教材)
- 完整版健康管理師
- 沈陽終止解除勞動合同范文證明書(三聯)
- 廣東省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指南17
- 2022年教師資格《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卷
- SOP標準作業指導書1
- 基于內模控制的模糊PID參數的整定外文文獻翻譯完稿
- 最全可自由編輯的中國各省市地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