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時聲音的特性_第1頁
第2.2課時聲音的特性_第2頁
第2.2課時聲音的特性_第3頁
第2.2課時聲音的特性_第4頁
第2.2課時聲音的特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年八年級上冊新課預習講練一體化資源第2.2課時聲音的特性1.音調(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其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3)影響因素:音調的高低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就越高.說明:音調越高,聲音聽起來越尖細;音調越低,聲音聽起來越低沉.2.超聲波和次聲波(1)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有一定范圍,在20Hz~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的聲叫做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叫做次聲波.人耳聽不到超聲波和次聲波.(2)大自然的許多活動伴隨有次聲波產生.比如地震、火山噴發、臺風、海嘯等.通常次聲波對人體有害.3.響度(1)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2)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的大小、距離發聲體的遠近和聲音的傳播方向.振幅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傳播方向越集中,則聲音的響度越大.說明:①轉換法:不易觀察的現象通過易觀察的現象體現出來.發聲的音叉看不到振動幅度的大小,可以通過細線懸掛的泡沫小球被彈開的幅度來體現,這是一種轉換法的思想.②音調與響度是聲音的兩個本質不同的特征,音調高響度不一定大,響度大音調也不一定高,如男低音歌唱家大聲演唱時,女高音歌唱家輕聲伴唱,女高音雖然音調高,但響度小,男低音的音調低,但響度大.4.音色(1)定義:聲音的品質和特色.(2)影響因素: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說明:①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們能根據音色來分辨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②同一個人的音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飲食、起居、健康、訓練等因素而變化.(3)三種樂器①打擊樂器: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緊,音調越高,擊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響亮.②弦樂器:弦樂器是通過弦的振動發聲的,影響弦樂器音調高低的因素有弦的長短、粗細和松緊程度等.③管樂器:管樂器是靠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的,空氣柱的長短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也不同.說明:探究影響樂器音調高低的因素時,應注意控制變量法的運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研究音調高低與這個因素的關系.知識點一音調的探究及理解1.定義: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2.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鋼尺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控制每次鋼尺的振幅相同)。注意事項:緊壓鋼尺,和桌面接觸部分不能發出聲音,避免產生干擾。實驗設計:將鋼尺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兩次實驗中振動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實驗結論:物體的音調高低和振動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3.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例如:人心跳每分鐘72次,則心跳頻率為1.2Hz。4.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產生及現象人耳能感受聲音的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從20Hz到20000Hz。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叫超聲波;把低于20Hz的聲叫次聲波,它們都統稱為聲。蝙蝠、海豚發出的聲常為超聲波;地震、海嘯、臺風、火山爆發、核爆炸,還有大象發出的聲叫次聲波。人的發聲頻率在851100Hz,一般說來,成年男子的聲帶長而厚,振動頻率低;成年女子的聲帶短而薄,振動頻率較高,所以女子說話的音調比男子高些。5.有關改變振動的快慢來改變音調高低的例子(1)滑動梳子,快慢改變,則音調改變;(2)齒輪旋轉,齒數不同,紙條發生振動的快慢不同,則頻率不同;(3)管樂器、溫水瓶等,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4)敲擊編鐘、裝有不同質量水的瓶子,質量越大,振動越慢,音調越低;(5)弦樂器,弦的長短、粗細、松緊不同,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6.頻率相關知識、波形圖頻率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頻率決定了音調的高低。頻率的高低在波形圖上反映為波形的疏密。如果聲音的音調越低,則波形較稀疏,相同時間內振動次數較少,頻率較低;如果聲音的音調較高,則波形較密集,相同時間內振動次數較多,頻率較高。注意:吹裝有水的瓶子與敲擊裝有水的瓶子,判斷音調高低的方式是不同的。吹瓶子時,聲源是空氣柱,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敲擊瓶子時,聲源是瓶壁玻璃及水部分,質量越大,振動越慢,音調越低(空氣柱越短的瓶子)?!纠?】如圖是樓梯中的一部分,從A到B是長短不同的鐵護欄,一個同學用一根小木棒迅速從B到A逐一敲過鐵護欄欄桿,此過程中,一定發生改變的是聲音的()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音色和響度【解析】用木棒敲過從B到A是長短不同的鐵護欄,鐵護欄的長度不同,體積和質量都不同,振動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一定不同;都是木棒敲打鐵護欄,物體的材料和結構都相同,音色不會有明顯改變;用力大小可能相同,鐵護欄的振動幅度可能相同,響度可能相同。故選:A?!咀兪?】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鋼尺,聽它發出的聲音,則可聽到鋼尺發出聲音不同的是()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振幅【解析】在用相同的力撥動尺子的過程中,發現尺子露出桌面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尺子露出桌面越長,振動越慢,音調越低;即音調的高低和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越低。故選:B?!咀兪?】奧地利科學家多普勒于1843年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應”,這一原理應用于聲學中可概括為:聲源靠近觀察者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聲波的頻率會變快,反之則會變慢。國慶節期間曉峰同學在外出游玩時,聽到駛向自己的車輛在鳴笛時與平時聽到的聲音相比,音調會變高(選填“變高”或“變低”)。【解析】因為聲源靠近觀察者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聲波的頻率會變快,反之則會變慢。故學生聽到駛向自己的車輛在鳴笛時與平時聽到的聲音相比,音調會變高。故答案為:變高。知識點二響度實驗探究及理解1.實驗:探究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實驗設計:(1)幾次用不同的力敲擊音叉,并將振動的音叉靠近乒乓球,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實驗現象:幾次用不同的力敲擊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實驗結論:聲音的響度與振動的幅度有關,物理學中用振幅來表示,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實驗拓展:它除了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有關,還跟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距離發聲體越遠,聲音越發散,能量越小,響度越小,用喇叭可以減小聲音的分散,使聲音傳播得更遠。振幅: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轉換法(放大法):在探究聲音響度的影響因素實驗中,使音叉振動幅度不同,然后通過音叉彈開乒乓球的距離遠近來反應振幅大小。表示響度的說法有:聲如洪鐘、音量的大小、輕聲慢步、竊竊私語、低聲細語、引吭高歌、高聲喧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2.響度的波形圖響度的大小取決于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的大小在波形圖上反映為波形的高低。3.增強響度的方法(1)增大振幅;(2)拉近聽者與聲源的距離;(3)減少聲音的發散。如下圖所示4.有關“高”“低”在音調與響度中的辨析日常用語中聲音的“高”與“低”,有時指音調,有時指響度,含義不是唯一的。響度一般和力量、距離相聯系。音調則無關。日常生活中常用“尖”、“細”、“脆”等詞形容聲音的音調很高,例如“脆如銀鈴”就是指音調。(1)男低音、女高音:男生聲帶振動慢,音調低,女生聲帶振動快,音調高,故指音調。(2)“高音我唱不上去”、“低音我唱不下來”指的是音調(3)放聲高歌、引吭高歌、高聲談笑:是指聲帶振動幅度大,即發出聲音的響度大?!纠?】清明假期,羅莊區萬城春暖花開公園游人如織,熱鬧非凡,附近路段擁堵嚴重,車輛鳴笛不斷,嚴重擾民。為提醒游客安全,公園工作人員用大喇叭在公園內播放安全知識。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工作人員調節大喇叭的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 B.大喇叭發出的聲音是超聲波 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D.城區禁止機動車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解析】A、調節大喇叭的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故A錯誤;B、大喇叭發出的聲音不是超聲波,人的聽力范圍:20Hz——20000Hz,故B錯誤;C、聲音在空氣(15℃)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故C錯誤;D、禁止機動車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故選:D?!咀兪?】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當把鐘罩里的空氣抽的越來越少時,聽到鬧鈴的聲音越來越小,此現象說明了響度與什么有關()A.振幅 B.頻率 C.距離的遠近 D.介質的疏密【解析】將鬧鈴放在密封罩內,鬧鈴和人耳之間有空氣和密封罩,空氣是氣體、密封罩是固體,人能聽到聲音,當逐漸的把密封罩內的空氣抽出時,鬧鈴的聲音越來越小,直到聽不到聲音,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介質的多少會影響聽到的聲音的響度,故D正確。故選:D?!咀兪?】關于線上學習期間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調節旋鈕增大音量,增大了聲音的音調 B.有時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聽起來很小,是因為學生發出了次聲波 C.電腦里傳出來的老師講課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0m/s D.學生聽老師講課,是利用了聲音能夠傳遞信息的特性【解析】A、響度指聲音的強弱,與振幅和距離有關,故調節旋鈕增大音量,增大了聲音的響度,故A錯誤;B、人的發聲頻率范圍大約為85~1100Hz,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人發不出次聲波,故B錯誤;C、電腦里傳出來的老師講課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故C錯誤;D、學生聽老師講課,利用了聲音能夠傳遞信息,故D正確。故選:D。知識點三音色及波形1.音色。音色是指不同發聲體聲音的特色,不同發聲體在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情況下,音色是不同的,用音色來判斷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2.影響音色的因素:不同物質本身的材料、結構。3.音色與波形圖下面三種樂器的波形圖,即使在頻率與振幅相同的情況下,波的形狀不同,音色就不同。4.音色現象及利用(1)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聽聲辨人)(2)聲紋鎖;(3)敲擊瓷器辨別是否具有裂痕;(聽聲辨物)(4)手拍打西瓜的方式判斷是否成熟;(5)機器運轉是否良好。5.音調、響度及音色三種波形的區分觀察聲音的波形圖,從波形的疏密程度來認識音調的高低,從波形的高低來判斷響度的大小,從波形的形狀來判斷音色?!纠?】智能有這樣一個功能:你本來是豎著拿的,將它轉了90°,屏幕上的頁面也自動轉了90°,這是由于內有一個感應器,這個感應器的功能可能是為了判斷()A.的重力大小的 B.的重力方向的 C.的光亮度 D.的音量【解析】內部有一個重力感應器,由一個重物和兩個互相垂直的對力敏感的傳感器組成,只所以能感受到方向的改變,是因為當轉動時,重力方向不變,始終豎直向下,而互相垂直的傳感器卻發生了轉動,所以重物對每個傳感器的力發生了變化,故B正確。故選:B?!咀兪?】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根據音調可以判斷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通過觀察示波器中的波形,可以發現響度大的聲音波形更密集一些 C.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在20Hz~2000Hz D.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超過50分貝【解析】A、根據音色可以判斷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故A錯誤;B、通過觀察示波器中的波形,可以發現響度大的聲音波形更偏離平衡位置更高一些,故B錯誤;C、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在20Hz~20000Hz,故C錯誤;D、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超過50分貝,故D正確。故選:D?!咀兪?】電視正在放“翻過了一座山、越過了一道彎…”歌聲時,正在廚房炒菜的媽媽突然跑出來說“是岳云鵬唱的”。媽媽的判斷依據是聲音的()A.振幅 B.響度 C.音調 D.音色【解析】正在廚房炒菜的媽媽突然跑出來說“是岳云鵬唱的”。媽媽的判斷依據是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唱紅歌”比賽。同學們正在認真排練,校園里傳出陣陣“洪亮”的歌聲,這里的“洪亮”主要是指聲音的()A.響度 B.音色 C.頻率 D.音調【解析】校園里傳出陣陣“洪亮”的歌聲,這里的“洪亮”指的是聲音的大小,指響度大。故選:A。2.4月20日壽光蔬菜博覽會隆重開幕,我市某文藝團體舉辦公益慶祝活動,活動中一名男中音歌唱家在放聲歌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則男中音比女高音()A.頻率高,振幅大 B.頻率低,振幅小 C.頻率低,振幅大 D.頻率高,振幅小【解析】由題知,男中音歌唱家在放聲歌唱,女高音輕聲伴唱,所以男中音比女高音的音調低、響度大,根據影響音調和響度的因素可知,男中音聲帶的振動頻率低,振幅大,故C正確。故選:C。3.小明用調弦軟件在同一位置測吉他弦剛發聲的參數,兩次撥A弦后界面如圖,則()A.第一次測得的響度比第二次大 B.第一次測得的音調比第二次高 C.第二次測得A弦每秒振動73次 D.擰緊A弦后再撥動每秒振動的次數變少【解析】根據圖示可知,第一次撥動時聲音的響度為56dB,頻率為145.4Hz,即振動次數為145.4次;第二次撥動時聲音的響度為73dB,頻率為106.0Hz,即振動次數為106.0次,因此第一次測得的響度比第二次小,第一次測得的音調比第二次高,擰緊A弦后再撥動每秒振動的次數多,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4.如圖為某種聲音的波形圖,下圖為四種發聲器發出聲音的波形圖,那么如圖的聲音可能發自下圖中的哪一個發聲器()A.B.C.D.【解析】音色與發聲體有關,不同樂器、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我們是靠音色來辨別樂器的種類,波形圖的形狀代表了音色,分析四種發聲器發出聲音的波形圖可知,只有A選的波形圖與題目提供的聲音的波形圖相同,則音色相同,故聲音可能發自四個圖中的A發聲器。故選:A。5.如圖甲、乙分別是利用同一個示波器顯示的兩段聲音的波形圖的部分截圖,分析圖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圖的聲音音調較高 B.乙圖的聲音響度較大 C.兩種聲音的音色相同 D.兩種聲音的頻率相同【解析】AD、由圖象可知,相同時間內,甲、乙振動的次數相同,即甲、乙振動的頻率相同,甲、乙音調相同;故A錯誤,D正確。B、由圖象可知,甲、乙振幅相同,故甲、乙響度相同,故B錯誤。C、甲、乙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錯誤。故選:D。6.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敲擊甲、乙兩個音叉,音叉發出的聲音輸入同一儀器后的波形圖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的音調比乙低 B.乙的振動頻率比甲低 C.甲的響度比乙高 D.乙的振動幅度比甲小【解析】AB、由圖知,相同時間內甲音叉振動的次數比乙音叉振動的次數少,所以甲音叉振動的頻率比乙低,甲音叉發出的聲音音調比乙低,故A正確,B錯誤;CD、由圖知,甲音叉與乙音叉偏離原平衡位置的距離相同,所以甲和乙的振幅相同,則發出聲音的響度相同,故CD錯誤;故選:A。7.如圖,把一個裝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用一只手按住底座,將另一只手的手指潤濕后沿著杯口邊緣摩擦使其發出聲音。下面關于水杯發聲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于杯中空氣振動產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調越低 B.聲音是由于杯中空氣振動產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調越低 C.聲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動產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調越低 D.聲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動產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調越低【解析】如圖的實驗中,當用手指潤濕后沿著杯口邊緣摩擦時,是杯子和水發生了振動,當水量越大時,杯子和水越難振動,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調越低,水量越小,音調越高。故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8.把大小和材質都不同的甲、乙(如圖1所示)兩個水杯分別放在圖2中O點處,小凱用木筷敲杯子發出聲音,用專業儀器在P點測得相關數據如表一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頻率f(Hz)聲音強弱等級(dB)甲40050乙60030A.甲與乙相比,乙的音調低 B.與乙相比,甲發聲的響度較大 C.甲、乙的音色相同 D.快速敲擊甲杯,其音調將會升高【解析】A、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單位用Hz表示,由表格數據可知,乙的頻率值600Hz高于甲的頻率400Hz,故甲與乙相比,乙的音調高,故A錯誤;B、響度是聲音的大小,由表格數據可知,甲的分貝值50dB高于乙的30dB,則甲和乙相比,甲的響度更大,故B正確;C、甲、乙兩個水杯材質不同,發聲體不同,故音色不相同,故C錯誤;D、音調由聲源振動頻率決定,與敲擊頻率無關,故D錯誤。故選:B。9.下列有關聲現象的實驗中,能用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是()A.如圖所示,手指蘸水摩擦杯口發聲,同時增加杯子的水量 B.如圖所示,響鈴時,不斷抽出瓶內的空氣 C.如圖所示,室內播放收音機時,導致喇叭前方的燭焰能搖晃 D.如圖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解析】A、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時,杯子由于振動發聲,增加杯中的水量時,杯子振動的頻率發生變化,聲音的音調發生變化,此實驗是用來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故A不符合題意;B、響鈴時,不斷抽出鐘罩內的空氣,聽到鐘罩內鬧鐘發出的聲音變小,這是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故B不符合題意;C、收音機播音時,喇叭前方的燭焰搖晃,表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故C不符合題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時,用的力越大,鼓面的振動幅度增大,發出聲音的響度就增大,此實驗是用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寫出圖甲、乙兩個實驗可以探究的物理知識:甲:真空不能傳聲。乙:音調跟頻率的關系(或響度跟振幅的關系)。【解析】甲: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稀薄,聽到鬧鈴聲越來越小,進一步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乙:①使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伸出長度越長,鋼尺振動頻率越小,聽到聲音的音調越低,這是探究音調跟頻率的關系;②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觀察鋼尺的振幅并聽聲音的大小,還可以探究響度跟振幅的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