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孫權勸學》第一課時:課內文言鞏固一、文學常識1.《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編篇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濟、文化。
2.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世稱課水先生,他的代表作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二、文意梳理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1掌事,不可不學!”蒙辭2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3為博士邪!但4當涉獵5,見往事6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7魯肅過8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9,非復10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11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12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注釋】1〔當涂〕當道,當權。2〔辭〕推托。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4〔但〕只,只是。5〔涉獵〕粗略地閱讀。6〔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7〔及〕到,等到。8〔過〕經過。9〔才略〕才干和謀略。10〔非復〕不再是。11〔更〕重新。12〔見事〕知曉事情。【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主旨】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讓人進步的重要意義。三、課文探究1.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明確]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2.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明確]孫權:平易近人,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于勸說;一位有幽默感的明君。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3.本文告訴我們哪些道理?[明確]①通過講述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②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③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④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明確]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四、知識盤點(一)通假字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同“耶”,語氣詞。
(二)古今異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治理/學位名稱 古:研究/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二)一詞多義1.當但當涉獵(應當)當涂掌事(掌管,擔當)3.大與蒙議論,大驚(十分)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兄”連用,為對朋友輩的敬稱)2.見見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知曉)五、鞏固練習1.解釋下列加點字詞。(1)卿今當涂掌事______________ (2)自以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見往事耳______________ (5)蒙乃始就學______________(6)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______ (7)非復吳下阿蒙______________2.翻譯以下句子。(1)蒙辭以軍中多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原文回答。(1)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現呂蒙學習有驚人長進的語句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說說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1)孫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呂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魯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對呂蒙嚴格要求,有充滿關愛的期望的態度;“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這樣寫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通過記述孫權勸勉呂蒙努力致學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今:現在(2)益:好處(3)豈:難道 邪:語氣詞,后寫作“耶”(4)耳:罷了(5)乃:于是,就(6)及:到,等到(7)非復:不再是2.(1)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托。(2)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3)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4)長兄怎么知曉事情這么晚呢!3.(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2)A.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B.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4.(1)豁達、大度,開明,待人坦誠,平易近人,關愛下屬(2)知錯就改,虛心好學,坦誠豪爽,機敏精干,善于學習(3)忠厚的長者,愛才,惜才5.魯肅對呂蒙驚人長進的吃驚和贊嘆的態度。6.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解析】文章的最后一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似乎多余,然而,細細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長了,足見魯肅的器重,是對呂蒙的稱賞和贊許,才會以友相稱,關系更加密切,深厚。從情節的角度講,魯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通過他“拜蒙母”,看得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側面襯托出呂蒙富有學識;更重要的是,這一情節傳達出古代對讀書的另一個角度的理解:一個人因為讀書而有豐厚的學問,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會地位及威望,這一情節深化了選文的中心,在表現孫權勸學的效果和呂蒙學習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補筆。7.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第二課時:課內外文言對比閱讀(一)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習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資治通鑒·孫權勸學》)【乙】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選自《三國志·呂蒙傳》)【乙參考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蔣欽說:“你倆現在一起執政的指揮官,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呂蒙說:“在軍中經常苦于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讓你當一個硏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你只不過應該廣泛瀏閱,懂得過去的經驗教訓罷了。你說軍務繁忙,誰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時侯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易》。一直到統帥江東以后讀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大有益處。像你們兩人,腦筋好用,學了肯定有用,為什么不去做呢?應該趕快把《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學習了。”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卷,曹操也自稱是老而好學,更何況是你們。”目蒙就開始學習,終日不倦,他所看的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了。后來魯肅正式提升,代替周瑜。會見呂蒙,魯肅和他討伐天下大事,常常還會辯論不過他。魯肅摸著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現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吳的阿蒙啦。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都相同的一項是()A.蒙辭以軍中多務/停數日,辭去 B.見往事耳/才美不外見C.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 D.宜乎眾矣/宜急讀《孫子》《六韜》2.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的是()A.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B.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C.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D.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蒙始就學,篤志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呂蒙為什么能為魯肅“陳三策”?請結合乙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D【解析】A辭:推辭、推托/告別。B.見:了解/同“現”,出現、顯現。C知道,了解/自我檢查,反省。D.都為“應當”之意。2.B【解析】此句翻譯: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現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吳的阿蒙啦。3.(1)你現在當權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2)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堅定志向,不知疲倦。4.因為呂蒙通過學習,專心致意,堅定志向,博覽群書,不知疲倦,他所看的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了。因此,呂蒙能為魯肅“陳三策”。(二)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習題。【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①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釋】①炳燭:點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參考譯文】晉平公問宮中的樂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燃火燭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的光明一樣;壯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光芒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點火燭一樣明亮,點上火燭和在黑暗中行走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啊!”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1)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 (2)盲臣安敢戲君乎:_________________(3)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 (4)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________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呂蒙不愿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每處所填不超過5字)4.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遲、晚(2)怎么(3)重新(4)等到、到2.(1)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2)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博士嗎?3.年紀大 事務多4.提示: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于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均可。(語意明確、句子通順、所答內容與文段有關即可)第三課時:課外文言文拓展提升(一)司馬光好學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②,迨③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選自《三朝名臣言行錄》)【注釋】①司馬溫公:即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曾主編過《資治通鑒》。②下帷絕編:“下帷”,是指東漢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帳講學,三年不看窗外事;“絕編”,是指孔子讀《易》時,好幾次把穿簡(書)的牛皮繩子翻斷了,這里借此指讀書勤奮。③迨(dài):等到。【參考譯文】司馬溫公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溫公卻)獨自放下帷幕刻苦讀書,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于)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才能終身不忘。司馬溫公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有時在騎馬走路的時候,有時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患記問不若人:_________________ (2)眾兄弟既成誦:_________________(3)溫公嘗言:_________________ (4)乃終身不忘也:_________________2.翻譯下面的句子。(1)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中能表現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一人苦讀。我們學過一些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請你列舉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擔心(2)已經(3)曾經(4)才2.(1)(司馬光卻)獨自放下帷幕刻苦讀書,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2)讀書不可以不會背誦,有時在馬上,有時在半夜未睡時(或睡不著時)。3.D4.“鑿壁偷光”或“懸梁刺股”“韋編三絕”“囊螢映雪”等。(二)程門立雪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①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②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③,河、洛④之士翕然⑤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⑥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⑦時與游酢⑧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游,號曰龜山先生。(節選自《宋史·楊時傳》)【注釋】①潛心:用心專而深。②程顥與弟頤:程顥和其弟程頤并稱“二程”,為北宋著名的理學家。③熙、豐之際: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④河、洛:黃河與洛水,也指這兩條河之間的地區。⑤翕(xī)然:統一或協調的樣子。⑥赴告:報喪,把死訊通知相關的人。⑦瞑坐:閉上眼睛坐著,即打瞌睡。⑧游酢(zuò):北宋時文人,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參考譯文】楊時,字中立,劍南將樂人。兒時他便異常聰穎,善寫文章;年紀稍大一點后,就專心研究經史典籍。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熙寧、元豐年間,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當地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黃河、洛水周邊地方的文人都爭相拜他們為師。當時,楊時正值調任,但為了拜師而未去赴任,后在潁昌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待到楊時歸去時,程顥目送他說:“我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楊時聽說后,即在臥室設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之后,他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大約已經四十歲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作分析final》課件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車票知識課件
- 《廣東專升本計算機》課件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湖南鐵道左繼紅57課件
- 雙語客運值班員客運工作基本要求課件
- 鐵路工程安全技術石家莊鐵路87課件
- 鐵路客運站售票崗位作業李秀聰課件
- 中國書畫文化課件
- 中華文化課件黨課
- 電動車短期出租合同
- 2024年資格考試-良好農業規范認證檢查員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初二地理生物會考動員家長會發言稿
- 醫學教材 《瘧疾》課件
-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
- 食材配送服務方案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DLT 5285-2018 輸變電工程架空導線(800mm以下)及地線液壓壓接工藝規程
- 2024五保戶集中供養協議書
- 北京海淀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期中考試卷
- 耳穴臨床應用-運動恢復新技巧
- 上海市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 人教版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全冊合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