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物保護作業指導書TOC\o"1-2"\h\u12434第1章植物保護概述 3301891.1植物保護的意義 317531.2植物保護的發展歷程 464791.3植物保護的主要方法 46572第2章植物病蟲害識別與診斷 469192.1植物病蟲害基本特征 5211312.1.1病征 5287882.1.2蟲征 591642.2植物病蟲害診斷方法 549192.2.1目測診斷 5221582.2.2實驗室診斷 535712.2.3信息技術診斷 52512.3常見植物病蟲害識別 5173912.3.1植物病害 5122492.3.2植物蟲害 629429第3章植物病蟲害發生規律 6259893.1植物病蟲害發生因素 6104573.1.1植物種類及品種抗性 6250253.1.2氣候條件 6293283.1.3土壤條件 62563.1.4人類活動 6309203.2植物病蟲害傳播途徑 6141063.2.1自然傳播 677643.2.2人為傳播 721853.2.3種子、苗木傳播 758703.3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 7160313.3.1病蟲害監測 7248643.3.2氣象資料分析 7139053.3.3植物生長狀況評估 792953.3.4預報發布 726260第4章農業防治措施 7154184.1農業防治原理 7251774.1.1抗病蟲害品種的選育 7177814.1.2生物多樣性利用 7316574.1.3生態平衡調控 8231994.1.4栽培管理優化 862654.2農業防治方法 8287744.2.1選用抗病蟲害品種 838744.2.2輪作與間作 8283124.2.3適時播種與收獲 8203914.2.4土壤管理與施肥 8222274.2.5灌溉與排水 821014.2.6植株調整與修剪 834704.3農業防治實例 898464.3.1水稻病蟲害防治 8165304.3.2小麥病蟲害防治 8257794.3.3棉花病蟲害防治 8322874.3.4蔬菜病蟲害防治 918653第5章生物防治措施 9272155.1生物防治原理 9278835.2生物防治方法 9113785.2.1天敵生物防治 9254025.2.2病原微生物防治 9154865.2.3競爭性生物防治 9242685.2.4植物源生物防治 9145355.3生物防治應用實例 9180705.3.1柑橘害蟲的生物防治 9283075.3.2棉花害蟲的生物防治 10215775.3.3小麥病害的生物防治 10215865.3.4農田雜草的生物防治 108747第6章化學防治措施 10272546.1化學防治原理 10268826.2常用農藥及其特點 10246496.2.1殺蟲劑 10302436.2.2殺菌劑 1010736.2.3除草劑 11253766.3化學防治方法與注意事項 118286.3.1化學防治方法 1191236.3.2注意事項 1123020第7章物理防治措施 11254727.1物理防治原理 11104057.2物理防治方法 11158807.2.1捕捉和誘殺 11287007.2.2隔離和遮避 12248537.2.3高溫、低溫處理 1278727.2.4輻射處理 123697.3物理防治應用實例 12240557.3.1桃小食心蟲的燈光誘殺 12295757.3.2稻飛虱的防蟲網覆蓋 12180767.3.3葡萄園土壤熏蒸 1247337.3.4蘋果蠹蛾的輻射防治 1277237.3.5溫室番茄白粉虱的生物防治 1212576第8章綜合防治策略 1226748.1綜合防治概述 12274788.2綜合防治原則 13224798.2.1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1391938.2.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1336398.2.3安全高效,兼顧生態 1366388.2.4適時適量,精準施策 13132108.3綜合防治實踐案例 1366728.3.1案例一: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 13200778.3.2案例二:柑橘病蟲害綜合防治 1313192第9章植物保護技術及其應用 1444359.1植物保護技術發展 14219019.2常用植物保護技術 1485109.2.1化學防治技術 1485719.2.2生物防治技術 14126809.2.3物理防治技術 14243259.2.4農業防治技術 15199159.3植物保護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化 15110589.3.1集成技術應用 15101159.3.2個性化防治方案 15327519.3.3智能化監測與預警 15117149.3.4農藥減量使用 15249529.3.5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1510106第10章植物保護管理與法規 151022910.1植物保護管理概述 15337410.1.1植物保護管理的概念 162021010.1.2植物保護管理的任務和目標 16128610.1.3植物保護管理的原則 161679710.2植物保護法規體系 161550810.2.1法律法規 16458910.2.2部門規章 163016610.2.3地方性法規 171488810.3植物保護管理與執法實踐 17236310.3.1植物保護管理執法實踐內容 171724310.3.2植物保護管理執法程序 172781310.3.3植物保護管理執法措施 17第1章植物保護概述1.1植物保護的意義植物保護是保障我國農業生產安全和生態環境穩定的重要措施。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障糧食安全:植物保護工作可以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減少產量損失,保證糧食安全。(2)提高農產品質量:通過植物保護,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農藥殘留,提高農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3)保護生態環境:植物保護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減少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保護生態環境。(4)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植物保護有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1.2植物保護的發展歷程植物保護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傳統農業階段:以人力、畜力為主,依靠經驗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2)化學農藥階段:20世紀初,化學農藥的發明和應用,使植物保護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抗藥性問題。(3)綜合防治階段:20世紀60年代,提出以生態學為基礎的綜合防治理念,強調多種防治方法的綜合應用,以達到持續控制病蟲害的目的。(4)綠色植保階段:21世紀初,我國提出綠色植保理念,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治技術為主,逐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1.3植物保護的主要方法植物保護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幾種:(1)化學防治:利用化學農藥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昆蟲信息素等生物資源,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3)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誘殺、阻隔、高溫處理等,防治農作物病蟲害。(4)農業防治:通過優化農業栽培措施,如輪作、間作、抗病育種等,降低病蟲害發生。(5)綜合治理:結合化學、生物、物理等多種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的綜合治理,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第2章植物病蟲害識別與診斷2.1植物病蟲害基本特征植物病蟲害基本特征包括病征和蟲征兩個方面。病征表現為植物生理、形態和生長發育等方面的異常變化,蟲征則主要指害蟲對植物的侵害痕跡及害蟲的生物學特性。2.1.1病征(1)生理異常:植物生長速度減緩、植株矮化、葉片黃化、萎蔫等。(2)形態異常:葉片出現病斑、畸形、皺縮,植株變形,果實表面出現病斑等。(3)生長發育異常:植物開花、結果、種子發育受到影響,產量降低等。2.1.2蟲征(1)直接損害:害蟲取食植物組織,造成孔洞、缺口、隧道等痕跡。(2)間接損害:害蟲傳播植物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引發病害。(3)生物學特性:害蟲具有特定的生活史、習性和寄主范圍。2.2植物病蟲害診斷方法植物病蟲害診斷是植物保護工作的基礎,準確的診斷有助于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常用的診斷方法有以下幾種:2.2.1目測診斷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病征和蟲征,結合經驗判斷病蟲害種類。2.2.2實驗室診斷采集植物病株、病部或害蟲樣本,進行顯微鏡觀察、病原菌分離培養、生理生化檢測等,以確定病蟲害種類。2.2.3信息技術診斷利用計算機、手機等設備,通過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輔助診斷病蟲害。2.3常見植物病蟲害識別2.3.1植物病害(1)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小麥條銹病、番茄灰霉病等。(2)細菌性病害:如柑橘黃龍病、番茄青枯病、水稻白葉枯病等。(3)病毒性病害:如番茄病毒病、黃瓜綠斑駁病毒病、水稻矮縮病等。(4)線蟲性病害:如柑橘根結線蟲病、大豆孢囊線蟲病等。2.3.2植物蟲害(1)刺吸式害蟲:如蚜蟲、飛虱、粉虱等。(2)咀嚼式害蟲:如草地貪夜蛾、稻縱卷葉螟、菜青蟲等。(3)鉆蛀式害蟲:如玉米螟、棉鈴蟲、桃小食心蟲等。(4)地下害蟲:如地老虎、蠐螬、螻蛄等。通過以上內容,本章對植物病蟲害的基本特征、診斷方法和常見病蟲害識別進行了闡述,為植物保護作業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實際操作中,需結合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各種診斷方法,以保證植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第3章植物病蟲害發生規律3.1植物病蟲害發生因素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3.1.1植物種類及品種抗性植物病蟲害的發生與植物種類及品種抗性密切相關。不同植物種類及品種對病蟲害的抗性差異顯著,了解和選擇抗性強的植物種類及品種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手段。3.1.2氣候條件氣候條件對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具有顯著影響。溫度、濕度、光照等氣象因素的變化,會影響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和傳播。特別是極端氣候事件,如高溫、低溫、干旱、洪澇等,可能導致病蟲害暴發。3.1.3土壤條件土壤質地、肥力、酸堿度等土壤因素,對植物病蟲害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適宜的土壤條件有利于植物生長,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3.1.4人類活動人類活動對植物病蟲害發生的影響日益顯現。不當的農業栽培措施、過度施肥、濫用農藥等,可能導致病蟲害的發生與傳播。3.2植物病蟲害傳播途徑植物病蟲害的傳播途徑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2.1自然傳播自然傳播主要包括風、水流、動物等途徑。如風力將病原菌、害蟲帶到植物上,水流傳播病原菌,動物攜帶病原菌或害蟲等。3.2.2人為傳播人為傳播主要包括農事活動、苗木調運、農產品流通等途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當的人為操作可能導致病蟲害的傳播與擴散。3.2.3種子、苗木傳播種子、苗木攜帶病原菌或害蟲,是植物病蟲害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加強種子、苗木檢疫,是防止病蟲害傳播的關鍵措施。3.3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是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氣候條件、植物生長狀況等因素,對病蟲害未來發生趨勢進行預測和預報。其主要內容包括:3.3.1病蟲害監測病蟲害監測是預測預報的基礎,通過定期調查、定點監測,掌握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態。3.3.2氣象資料分析分析氣象資料,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氣候條件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3.3.3植物生長狀況評估評估植物生長狀況,分析植物抗病蟲害能力,為病蟲害預測提供依據。3.3.4預報發布根據監測、分析和評估結果,及時發布病蟲害預報,指導防治工作。第4章農業防治措施4.1農業防治原理農業防治是利用農業技術手段,通過調整作物生長環境、改良作物品種、優化栽培管理等方式,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和傳播,從而達到保護植物健康、提高農產品質量及產量的目的。其主要原理包括:4.1.1抗病蟲害品種的選育選育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品種,降低病蟲害對作物的危害程度。4.1.2生物多樣性利用利用生物多樣性,通過間作、套作、輪作等方式,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4.1.3生態平衡調控通過調整作物生長環境,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條件,降低病蟲害種群密度。4.1.4栽培管理優化優化作物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減少病蟲害侵染機會。4.2農業防治方法農業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4.2.1選用抗病蟲害品種根據當地主要病蟲害種類,選擇具有抗性的品種進行種植。4.2.2輪作與間作合理規劃輪作和間作,減少連作造成的病蟲害累積和蔓延。4.2.3適時播種與收獲根據作物生長周期和病蟲害發生規律,適時進行播種和收獲,降低病蟲害侵害。4.2.4土壤管理與施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強作物抗病蟲害能力。4.2.5灌溉與排水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濕度適中,降低病蟲害發生。4.2.6植株調整與修剪及時進行植株調整和修剪,去除病蟲害發生的部位,減少病蟲害傳播。4.3農業防治實例4.3.1水稻病蟲害防治選用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水稻品種,進行輪作、合理施肥、適時播種和收獲,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4.3.2小麥病蟲害防治選用抗小麥銹病、白粉病等病蟲害的小麥品種,實行輪作、深耕、合理施肥等農業措施,有效控制病蟲害。4.3.3棉花病蟲害防治采用抗病蟲害棉花品種,進行輪作、合理灌溉、施肥和植株調整,減少病蟲害發生。4.3.4蔬菜病蟲害防治針對不同蔬菜病蟲害,選用抗性品種,實施輪作、間作、覆蓋、生物防治等綜合農業防治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第5章生物防治措施5.1生物防治原理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通過一種或幾種生物抑制另一種生物的生長、繁殖,以達到降低害蟲、病原菌等有害生物密度的一種防治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天敵與害蟲間的捕食關系、病原微生物與宿主間的寄生關系、競爭排除原理以及生物間信息交流機制等。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環境、不殺傷天敵、不易產生抗性等優點,是實現植物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5.2生物防治方法5.2.1天敵生物防治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包括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捕食性天敵如蜘蛛、瓢蟲、蜻蜓等,寄生性天敵如寄生蜂、寄生蠅等。通過引入或增加這些天敵的數量,可以有效控制害蟲種群。5.2.2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害蟲,導致害蟲死亡。這些病原微生物具有專一性,對非靶標生物無害,適用于防治特定害蟲。5.2.3競爭性生物防治通過引入或增加具有競爭優勢的生物,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長繁殖。例如,利用某些雜草抑制其他雜草的生長,或者利用微生物菌劑抑制病原菌的繁殖。5.2.4植物源生物防治利用植物提取液、揮發油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干擾害蟲的生長發育、繁殖和取食行為,從而達到防治目的。5.3生物防治應用實例5.3.1柑橘害蟲的生物防治柑橘害蟲如柑橘螨、柑橘粉虱等,可以采用捕食性天敵如紅蜘蛛和寄生性天敵如柑橘粉虱寄生蜂進行防治。5.3.2棉花害蟲的生物防治棉花害蟲如棉鈴蟲、棉紅蜘蛛等,可以通過釋放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利用捕食性天敵如瓢蟲進行防治。5.3.3小麥病害的生物防治小麥病害如小麥赤霉病、小麥白粉病等,可以采用病原微生物如木霉菌、熒光假單胞桿菌等進行防治。5.3.4農田雜草的生物防治農田雜草可以通過引入具有競爭優勢的植物,如大豆、花生等,或者利用微生物菌劑如鏈霉素抑制雜草生長。通過以上生物防治措施的應用,可以在保證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同時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6章化學防治措施6.1化學防治原理化學防治是利用化學農藥對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通過農藥的生物活性,干擾和破壞病蟲害的生長發育、繁殖和代謝過程,從而達到防治目的。化學防治具有快速、高效、操作簡便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環境污染、抗藥性等問題。6.2常用農藥及其特點6.2.1殺蟲劑(1)有機氯類:如六六六、DDT等,具有廣譜、高毒、長效等特點,但易造成環境污染。(2)有機磷類:如敵敵畏、氧化樂果等,具有高效、低殘留、選擇性較強等特點。(3)擬除蟲菊酯類:如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具有低毒、低殘留、對非靶標生物相對安全等特點。6.2.2殺菌劑(1)苯并咪唑類:如多菌靈、苯菌靈等,具有廣譜、內吸、低毒等特點。(2)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如三唑酮、戊唑醇等,具有高效、低毒、內吸性強等特點。(3)抗生素類: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具有生物活性高、低毒、選擇性較好等特點。6.2.3除草劑(1)苯氧羧酸類:如2,4滴、2,4滴丙酸等,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等特點。(2)脲類:如草甘膦、敵草快等,具有廣譜、滅生性、低毒等特點。(3)酰胺類:如氯氟吡氧乙酸、雙草醚等,具有選擇性較好、低毒、環境友好等特點。6.3化學防治方法與注意事項6.3.1化學防治方法(1)根據病蟲害種類選擇合適的農藥和劑型。(2)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的推薦劑量和方法進行配制和使用。(3)注意防治時機,一般選擇病蟲害發生初期進行防治。6.3.2注意事項(1)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操作規程,做好個人防護。(2)合理輪換農藥種類,減緩抗藥性產生。(3)避免在植物生長敏感期和臨近收獲期使用農藥。(4)合理混用農藥,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環境污染。(5)加強對農藥殘留的監測,保證農產品安全。第7章物理防治措施7.1物理防治原理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對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的一種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過物理因素對病蟲害的生理、生態特性產生影響,從而達到抑制或減少病蟲害的目的。物理防治方法具有無污染、無殘留、操作簡便等優點,是植物保護中重要的輔段。7.2物理防治方法7.2.1捕捉和誘殺捕捉和誘殺是通過設置陷阱、使用粘蟲板、燈光誘殺等方式,對病蟲害進行捕捉和誘殺。這種方法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種群密度,減輕對植物的為害。7.2.2隔離和遮避隔離和遮避是利用物理屏障將植物與病蟲害隔離開,或采用遮陽網、防蟲網等覆蓋材料,減少病蟲害對植物的侵害。此方法適用于保護價值較高的植物和幼苗。7.2.3高溫、低溫處理高溫、低溫處理是利用病蟲害對溫度敏感的特性,通過人工加熱或冷卻,達到殺滅或抑制病蟲害的目的。常見的方法有土壤熏蒸、熱風處理、低溫冷藏等。7.2.4輻射處理輻射處理是利用射線輻射對病蟲害的生理、生殖功能產生影響,從而達到防治效果。該方法具有不污染環境、不影響植物生長等優點。7.3物理防治應用實例7.3.1桃小食心蟲的燈光誘殺在桃樹上設置特定波長的燈光,誘殺桃小食心蟲成蟲,降低蟲口密度,減輕對桃果實的為害。7.3.2稻飛虱的防蟲網覆蓋在水稻育秧期和移栽期,采用防蟲網覆蓋,阻止稻飛虱遷入為害,減少農藥使用,保護生態環境。7.3.3葡萄園土壤熏蒸利用土壤熏蒸技術,對葡萄園進行高溫熏蒸,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蟲,減少病蟲害的發生。7.3.4蘋果蠹蛾的輻射防治采用低劑量輻射處理蘋果蠹蛾,影響其生殖能力,降低蟲口密度,達到防治目的。7.3.5溫室番茄白粉虱的生物防治利用白粉虱對特定顏色的喜好,設置黃色粘蟲板,誘捕白粉虱成蟲,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降低環境污染。第8章綜合防治策略8.1綜合防治概述綜合防治是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采取多種措施,綜合運用生物、化學、物理和農業等技術手段,對植物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控,以達到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保障植物生長安全和農產品質量的目的。本章主要介紹綜合防治的基本概念、策略及實踐案例。8.2綜合防治原則8.2.1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綜合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即在病蟲害發生前采取各種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病蟲害防控體系。8.2.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植物種類和不同病蟲害種類,制定相應的綜合防治方案,實現分類指導,提高防治效果。8.2.3安全高效,兼顧生態在綜合防治過程中,應選擇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和生物制劑,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體健康。8.2.4適時適量,精準施策根據病蟲害監測預報,準確把握防治時機,合理確定用藥量和防治頻率,實現精準施策,提高防治效果。8.3綜合防治實踐案例8.3.1案例一: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針對小麥常見病蟲害,如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蚜蟲等,采用以下綜合防治措施:(1)種植抗病品種,提高小麥自身抗病能力;(2)適期播種,避免早播和晚播;(3)合理施肥,增強小麥長勢;(4)秋季深耕,減少病蟲害越冬基數;(5)春季及時進行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6)利用天敵昆蟲、微生物制劑等生物防治方法。8.3.2案例二:柑橘病蟲害綜合防治針對柑橘常見病蟲害,如柑橘黃龍病、潰瘍病、瘡痂病、紅蜘蛛等,采用以下綜合防治措施:(1)種植抗病、抗蟲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3)清除病殘枝,減少病蟲害傳播;(4)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5)加強病蟲害監測,及時采取防治措施;(6)利用天敵昆蟲、微生物制劑等生物防治方法。通過以上綜合防治實踐案例,可以看出,綜合防治策略在植物保護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綜合防治原則,制定合適的防治方案,以保障我國植物生長安全和農產品質量。第9章植物保護技術及其應用9.1植物保護技術發展植物保護技術現代農業的發展而日新月異,其目的是為了保證作物健康、提高產量與品質,同時降低化學農藥使用對環境的影響。我國植物保護技術發展歷程可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傳統植物保護技術、化學農藥主導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以及綜合治理技術。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植物保護技術正向著高效、環保、綜合治理方向發展。9.2常用植物保護技術9.2.1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是利用化學農藥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一種方法。其優點在于操作簡便、見效快、適用范圍廣。但是長期使用化學農藥容易導致抗藥性、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合理選擇和使用農藥,遵循農藥安全使用規范。9.2.2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昆蟲信息素等生物制劑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治。該方法具有環保、無污染、不易產生抗性等優點,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目前我國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包括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昆蟲信息素、植物源農藥等。9.2.3物理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通過物理方法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治,如誘殺、捕殺、隔離、高溫處理等。該方法具有無污染、環保、可持續等特點,適用于特定場合和特定有害生物的防治。9.2.4農業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通過調整作物布局、輪作、間作、深耕、修剪等農業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的發生和危害。該方法具有操作簡便、環保、可持續等優點,是植物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9.3植物保護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化9.3.1集成技術應用在實際生產中,將多種植物保護技術進行集成應用,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單一技術的局限性。例如,將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既可快速降低有害生物種群密度,又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9.3.2個性化防治方案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地區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植物保護方案,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成本。9.3.3智能化監測與預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遙感技術等手段,對有害生物的發生動態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為植物保護提供科學依據。9.3.4農藥減量使用通過提高農藥利用率、研發低毒低殘留農藥、優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利申請居間合同模板
- 神經內科年終工作總結
- 腦血管介入手術護理配合
- 北京市2025年度家具倉儲租賃與品牌推廣合作協議
- 簡易保險代理居間合同
- 2024浙江省瑞安市塘下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年九月煤炭堆場周邊野生動物防護設施租賃合同
- 辦公用房租賃合同范本(甲乙丙三方)
- 黃金首飾采購合同
- 秩序員崗位規范
- 完整版UPVC排水管施工方案
- 圖解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大會
- 大鼓校本課程綱要
- 東方式插花技藝-盤花的插作
- 中建臨建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軟件系統操作手冊模板
- 日間手術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案
- 急診急救的培訓
- 印刷合作合同
-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數學(理)試卷【含答案】
- 高三文科數學專題 對數平均不等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