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耒陽振興學校2022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振興學校2022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振興學校2022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振興學校2022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振興學校2022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振興學校2022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有人說,當今社會,有一樣東西幾乎讓所有人都無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風氣。這話雖有些偏激,卻道出了許多人欲言難言的自我困惑。②雜亂吵鬧是喧囂的外在表現,喧囂的本質則是浮躁,是人們內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穩。浮躁,是喪失定力,隨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機取巧;是虛浮夸張,一片泡沫;是不要過程,只要結果。人生在世,誰都有各種各樣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這本無可非議。問題在于,面對浮華世界,人們的欲望變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會風氣。③浮躁之風盛行,會導致這樣的現象: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為學者盼望一步到位,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為藝者盼望一舉成名。也容易出現這樣的結果:社會被浮躁之風籠罩,清靜的人生、專心的工作、精良的產品,變得稀罕起來;因為求快而忽視了細節和質量,導致一些地方事故多發、反復折騰、勞民傷財。那些整日忙碌趕場子的人,那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人,那些跟風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萬機,好像勤奮忙碌,到頭來往往難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們“心躁”而無法“心一”。④對于浮躁,古人總結出了“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會日新月異,節奏加速,變化更快、更多、更大,人們對變化的感受極為敏感;但同時也不要忘記,變動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變的規律——結果需要過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術的翅膀,站到了創新的風口,如果沒有扎實穩固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成功終究是短暫而不穩固的。舒服與辛苦,安逸與勞頓,亦有著互相轉換的辯證法。⑤《道德經》里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人活一輩子,要想給社會給后人留下點東西,要想實現自我價值,就必須避開社會的喧囂,拒絕外來的誘惑,祛除內心的焦躁,靜下心定下神,扎扎實實、聚精會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囂浮躁所裹挾。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囂之中的寧靜心態。內心的寧靜,是一種穿越世俗、撇開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臨大事有靜氣,便聽不到外界的吵鬧嘈雜,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誘惑。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有了靜的底色,才有達的境界、定的氣質、和的格調,才能讓人生劇本脫俗雅致。能夠保持內心的寧靜,是“大家”風范,亦屬常人能力所及。內心的寧靜,是最為深厚的修行。讓寧靜成為心靈的常態,我們不必超脫凡塵,也一定可以專心致志、成就非凡。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浮躁是當今社會上的一種風氣,這種風氣幾乎讓所有人都不可避免,這也是許多人欲言難言的一種困惑。B.浮躁是喧囂的本質,它會讓人們內心失衡、不沉穩,失去定力,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C.因為一心求快而忽視了細節和質量,導致一些地方工程出現事故多發、反復折騰又勞民傷財的現象。D.如果社會上浮躁風氣盛行,那么這就會使社會中多個行業的人們變得急于求成,最終結果卻往往是大事難成。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具有辯證的色彩,作者引用了社會上的某種說法,認為“這話雖有些偏激”,既表明了對這種說法的態度,也自然地引出了話題。B.文中多處使用引用論證,如③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形象地諷刺了八面玲瓏的人,新穎生動,簡潔凝練,具有感染力。C.文中多處使用修辭手法,如④段“即便是插上了新技術的翅膀,站到了創新的風口”就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D.文章結尾的一句話深化了中心論點,得出“讓寧靜成為心靈的常態”這一結論,號召人們應在喧囂之中保持內心的寧靜。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人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無可非議的追求和欲望。問題是在現今浮華世界,這種追求和欲望的膨脹會衍生浮躁的社會風氣。B.盡管今天的社會節奏加速,變化更快、更多、更大,但人們不應忘掉的是“結果需要過程,成功必得付出”這一恒定不變的規律。C.作者引用《道德經》“靜為躁君”、“躁則失君”,是為了證明靜與躁有著一種相互轉換的辯證關系。D.陶淵明的“心遠地自偏”,是一種能穿越世俗、撇開浮躁的力量,進而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讓人生脫俗雅致。參考答案:1.D

2.C

3.C1.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D項,“如果…就”表意過于絕對,混淆邏輯范圍。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象、材料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2.試題分析: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C項,“即便是插上了新技術的翅膀,站到了創新的風口”沒有使用排比。3.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側重根據文意進行推斷。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細微差別。C項,作者引用《道德經》的話是為了證明“要想給社會給后人留下點東西…不要被外界的喧囂浮躁所裹挾”。2.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饒宗頤:飲譽國際的當代中國文化大師在20世紀的粵東古城潮州,先后走出兩位風云巨擘——李嘉誠和饒宗頤。李嘉誠之后,也許會有更多的“李超人”,饒宗頤之后,卻嗣響難繼。2009年10月29日,國學大師饒宗頤的《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主持開幕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感慨說:“置身于饒宗頤先生的學術和藝術著作之中,就像面對一座磅礴的高山,你能明顯感受到什么叫做中國文化,什么叫做民族精神。”家學淵源早慧名世饒宗頤先生出生于潮安縣的大戶人家,父親饒鍔是飽學之士,工于詩文、精通考據,對方志文獻尤為熟絡,他修建了一座粵東最大的私人藏書樓——天嘯樓,藏書多達十萬卷。對于饒宗頤來說,這既是他的圖書館,也是他的精神樂園。雖生于鐘鳴鼎食之家,然而饒宗頤絲毫不染紈绔子弟的浮夸氣,他天賦異稟,生性清凈,專志于學,9歲時,已能閱讀《通鑒綱目》、《紀事本末》等古籍。至10歲,便能誦《史記》篇什,歷閱佛典經史和古代詩詞曲賦。饒鍔廣交天下奇士,喜歡在家中后花園與當地名流才士雅集唱酬,所以饒府滿座常高朋,談笑皆鴻儒。少年饒宗頤喜歡靜坐一隅聆聽大人們談古論今,吟詩作賦。饒宗頤在16歲時寫了生平第一首詩《詠曇花詩》,當時中大系主任古直先生將他比之為二十歲就能作《文賦》的晉朝才子陸機。一場大病造就一代宗師1938年,21歲的饒宗頤被聘為中大研究員。時值日軍入侵,廣州淪陷,中大遷往云南。饒先生本擬繞道香港入滇,沒想到中途染疾,被迫滯留在香港,更沒想到,這一病,竟是他一生的大轉折。當時的香港猶如三國時期的荊州,偏安一隅,不少避難旅居的文化名流紛紛翔集于此,興起講學著述的風氣。饒宗頤在此得以看到大量古文字材料,親手觸摸到一流藏書家的各種珍本,為以后從事古文字學、詞學夯實了根基。幾年后,他的成名之作《楚辭地理考》付梓。1952年,他進入香港大學中文系任教。由于種種地緣優勢,他治學規模逐漸撐敞,真正進軍國際漢學界。他走訪過日本、法國、德國等世界漢學研究中心,參加了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結交國際頂尖的漢學家,尋訪到大批海外的珍貴文物文獻,學習西語洋文,吸取外國的研究方法,并推出了《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等轟動國際學術界的著作。終于從研究鄉邦文獻的才子學人,成長為堂廡深廣、世所罕見的漢學宗匠。顯然,香港是饒公的風水福地。他曾如此評價:“香港是一個破了model(模子)的世界,你還沒有活動就給你限定了,這種model,作為管理是比較方便,但對于人的天性、興趣的發展,我就不敢說好了。所以我是一個不能進入model的人。我這個人非要搞七搞八,因為我有這個能力。有香港,才有饒宗頤這個人。”反過來,饒宗頤也儼然是香港的文化座標。余秋雨有句話廣為流傳——“香港有了饒宗頤,就不能說是文化沙漠。”“東學西漸”的先行者透過饒宗頤在書齋中為學術而學術的一生,我們看到那一輩中國學人的苦心孤詣。晚清以降,西學東漸,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歐風美雨中踟躕飄零,一代一代中國學人為著“激活”吾國傳統焚膏繼晷。20世紀的50到70年代,學術生命如日中天的饒宗頤頻頻奔走于五洲四海之間,而此時寓居嶺南的陳寅恪,秉著一往孤懷苦守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錢鍾書在咸寧干校一邊勞動一邊埋頭英譯《毛澤東選集》,而季羨林則白天看守門房,晚上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更有許許多多的高貴靈魂卷入政治的漩渦中茍且偷生,曲學阿世。命運的眷顧讓饒宗頤比同時代的學人走得更遠。他“五洲歷其四,九州歷其七”,治學逾70載,在西方文化霸權的語境下為國學乃至東方學爭得一席之地,進而影響了西方學界,被西人承認為“世界漢學的導師”。19.文章第一段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人物?試簡要說明。(4分)

20.為什么說“香港是饒公的風水福地”?(5分)

21.從饒宗頤大師取得成功的因素看,你覺得哪些是值得今天想走向世界的中國學者借鑒的?請分條羅列并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19.(4分)答案:類比、對比和引用(2分)。并作簡要分析(2分)。20.(5分)答案:香港是饒宗頤的人生轉折點和功成名就的地方:結識了名流,接觸了大量資料,夯實了根基;香港是個自由世界,讓他的天性、興趣得到發展;地緣優勢,讓他開始進軍漢學;學術生命如日中天,成為香港的學術坐標,為漢學爭得了世界聲譽。(答對4點得5分)21.(6分)答案:不要受太多政治干擾;耐的住寂寞苦心孤詣;不要受模子的限制;要走出去多學習多交流。并說明理由。(答對一點得2分)

3.閱讀下列《炮獸》節選文段,完成14-15題。(12分)這個瘋狂的龐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靈巧,斧子的堅硬,波浪的突然,閃電的迅速,墳墓的癡聾。它重一萬磅,卻像小孩的皮球似的彈跳起來。它旋轉著的時候會突然轉一個直角。……它繼續進行破壞船的工作。它已經撞壞了另外四門炮,在船壁上撞破了兩道裂縫,幸喜裂縫都在水面以上,僅在狂風起時才可能有水從這里進來。它瘋狂地沖撞船的骨架,這些結實的骨架還抵抗得住,因為那些彎曲的木材是特別堅固的。可是在這個龐然大物的攻擊下,也聽得見這些骨架發出咯咯的響聲。這個龐然大物仿佛稟賦著聞所未聞的無所不在的力量,同時向四面八方撞擊。把一顆鉛彈放在瓶中搖動,也不會撞擊得這么瘋狂,這么迅速。四只車輪在死人身上碾過來碾過去,把他們切著,剁著,剮著,五具死尸切成二十段在炮艙里滾來滾去,那些人頭仿佛在叫喊,像小溪似的血隨著船身的顛簸在船板上彎彎曲曲地流著。船板被撞壞了幾處,已經開始有裂口了。全船充滿了可怕的鬧聲。14、小說用了大量筆墨描寫炮獸,請根據小說中的描寫概括炮獸的特征,并說說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6分)15、小說將一尊無生命的大炮寫得活靈活現,極具破壞力。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他這種獨特的想象力?(6分)參考答案: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問涂廁之刑人,則豫讓,內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釋去之。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癘,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其友為泣曰:“以子之才,委質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于所當過之橋下。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也。于是襄子乃數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仇,而反委質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襄子喟然嘆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使兵圍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史記·刺客列傳》)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女為說己者容

容:打扮B.入宮涂廁

涂:粉飾C.于是襄子乃數豫讓曰

數:責備D.則雖死不恨

恨:仇恨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去而事智伯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B.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癘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襄子乃數豫讓曰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D.且吾所為者極難耳

且公子縱輕勝11.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豫讓“忠義”的一項是①去而事智伯

②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

③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國士報之⑤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1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豫讓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處受到尊寵。文章開篇便挑明了豫讓與智伯的關系,為下文剌殺趙襄子作了鋪墊。B.豫讓兩次刺殺趙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隱于廁所,一次藏于橋下。但因為趙襄子“心動”、“馬驚”使得刺殺失敗,這兩處的細節交待,突出了事件的傳奇色彩。C.豫讓兩次刺殺前的準備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第一次甘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毀容自殘。這些都說明豫讓報仇意志堅定,到了不惜用盡一切手段的地步。D.趙襄子與豫讓雖為敵對雙方,但更像一對知己:趙襄子明知豫讓是刺客,卻為其忠義所感動;豫讓雖欲刺殺趙襄子,實則為了彰顯為人臣的忠義,殺死趙襄子并不是他的最終目的。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3分)

(2)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

(3)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3分)

參考答案:9.D(恨,遺憾)10.C(C“于是,就”/“是”,表判斷;A均表示順承;B均為用在時間詞后,湊足音節;D均為“況且”意。)11.D(①是豫讓的行為,但卻不能表現他的忠義。③是豫讓對朋友所提建議的評論,屬于間接表現。⑤是襄子勸豫讓的話。)12.C(“不惜一切手段”理解錯誤,比如豫讓的朋友對他說,假裝親近趙襄子,借機殺趙襄子會更容易,而豫讓卻表示這是不忠的行為,堅決反對。)13.(10分)(1)(襄子)親近、寵愛你,你再干你所想干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的嗎?(3分,得分點:“幸”“欲”“顧”)(2)可是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將要借此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4分,得分點:“然”“所以”、“愧”、定語后置。)(3)(我)以臣道奉事(或:臣服侍奉)范、中行氏,范、中行氏都像對待一般人(普通人)一樣對待我,所以我像對待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

(3分,得分點:“臣事”“眾人”“遇”)附:文言文參考譯文豫讓,是晉國人,以前曾經侍奉范氏和中行氏兩家大臣,沒什么名聲。他離開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別地尊重寵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趙襄子時,趙襄子和韓、魏合謀滅了智伯;消滅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國土。豫讓潛逃到山中,說:“唉呀!好男兒可以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應該為愛慕自己的人梳妝打扮。現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報仇而獻出生命,用以報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于是更名改姓,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粉飾廁所,身上藏著匕首,想要用它刺殺趙襄子。趙襄子到廁所去,心一悸動,拘問刷廁墻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讓,衣服里面還藏著利刃,豫讓說:“我要替智伯報仇!”侍衛要殺掉他。襄子說:“他是義士,我以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況且智伯死后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啊。”最后還是把他放走了。過了不久,豫讓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膚腫爛,像得了癩瘡,吞炭使聲音變得嘶啞,使自己的形體相貌不可辨認,沿街討飯。就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路上遇見他的朋友,辨認出來,說:“你不是豫讓嗎?”回答說:“是我。”朋友為他流著眼淚說:“憑著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寵愛您。襄子親近、寵愛你以后,你再干你所想干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的嗎?何苦自己摧殘身體,丑化形貌,想要用這樣的辦法達到向趙襄子報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難嗎?”豫讓說:“委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殺掉他,這是懷著異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選擇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困難的,可是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將以此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

豫讓說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趕上外出,豫讓潛藏在他必定經過的橋下。襄子來到橋上,馬受驚,襄子說:“這一定是豫讓。”派人去查問,果然是豫讓。于是襄子就責備他說:“你不是曾經侍奉過犯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你不替他們報仇,反而委身做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經死了,你為什么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說:“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們都把我當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對待一般人那樣報答他們。至于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土那樣報答他。”襄子喟然長嘆,流著淚說:“唉呀,豫讓先生!您為智伯報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寬恕你,也足夠了。您該自己作個打算,我不能再放過您了!”命令士兵團團圍住他。豫讓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埋沒別人的美名,而忠臣有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寬恕了我,普天下沒有誰不稱道您的賢明。今天的事,我本當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幾下,這樣也就達到我報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應我的要求,我還是冒昧地說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贊賞他的俠義,就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說:“我可用以報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劍自殺。5.閱讀下列文言文語段,完成8——12題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

(司馬遷《報任安書》)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引退

B.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邊際C.稽其成敗興壞之理

考察

D.思垂空文以自見

流傳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B.然此可為智者道

重為鄉黨所笑C.退論書策以舒其憤

曼辭以自飾

D.以通其狂惑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10.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2分)A.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B.蓋文王拘而演《周易》C.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1.下列對選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司馬遷引述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述而留名的例子,意在自比,表明自己身受腐刑卻要不以為辱,反而將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B.司馬遷創作《史記》的宗旨在于探討“天人之際”,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創見。C.司馬遷說自己“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其實是寓悲憤于自貶,之所以沒有“推賢進士”,主要是因為身處閨閣之臣的地位,被流俗看輕。D.選文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在句式上駢散結合,清晰而動人地表現了作者不甘受辱而終于受辱,想引決而終未引決的生命歷程,內蘊深厚,文氣雄壯。參考答案: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遣財祿秩,一不關豫。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約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選自《宋書﹒謝弘微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未用東鄉君家錢財營葬。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業,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見后無不感嘆。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參考答案:10.D

11.B

12.B

13.①謝弘微性格嚴正,舉止必定要合乎禮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超過常禮。②而謝曜喜歡褒貶人物,謝曜每次談論的時候,謝弘微經常用其它的話語打亂他(的話)。10.試題分析: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然后根據結構特點和語言標志,先斷開容易理解的語句,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本題中比較容易先斷開的句子有“有子如此”“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謂思曰”。1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常識。B項姻親指自己直系、旁系血親的配偶。不是血親的一部分。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墓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B項中“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子弟”說法錯誤,文中說的是與“族子靈運、瞻、翟、弘微并以文義賞會”。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先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然后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細微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本題中考查的就是對“族子”的理解。13.試題分析:文言文翻譯遵循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要識別并重點譯好得分點,第一句翻譯的關鍵詞:所以,……的愿因;急,形容詞用作名詞翻譯為緊急情況;先,后作意動詞用。第二句翻譯的關鍵詞:臧否,可譯為褒貶,品評;亂,使動用法。參考譯文:謝弘微,是陳郡陽夏人。父親叫謝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謝峻是司空謝琰的第二個兒子。謝峻自己無子,就以謝弘微為繼子,謝弘微本名密,因為觸犯了繼母的名諱,所以就用字代名。謝弘微孩童時期,風采充溢,但卻端莊謹慎,遇上適當的時機才説話,他繼父的弟弟謝混有知人之名,見到謝弘微,認為他不同于尋常之人,謝混對謝思説:“這個孩子深沉早慧,將成為才行出眾之人,有這樣的兒子,滿足了。”謝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貧寒,而繼父産業卻很豐盈,他卻只承繼接受了繼父的幾千卷書而已,遺産俸祿,一概不加過問。謝混的風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謝靈運、謝瞻、謝翟、謝弘微等人因賞析文義而聚會,曾經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烏衣巷,所以稱之為烏衣之游。謝瞻等人才氣橫溢,機智善辯,文辭流暢,謝弘微每每以簡約的言語使眾人信服,謝混特別敬重他這一點,稱他為微子。義熙八年,謝混因為是劉毅的同黨被誅,公主便把謝混家事托付給謝弘微。謝弘微為謝混家經營生計,管理産業,辦事如同在官府辦公一般,一枚錢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賬冊記載。謝弘微調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因為謝混在前一朝代獲罪,東鄉君節義可嘉,高祖允許她回歸謝氏。從謝混死,到這時已有九年,但謝混家屋宇整齊,倉廩充盈,仆人聽從使喚,各有所業,和平常沒有什么不同,田地的開墾種植,比原來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親戚,朋友故舊,凡是來看東鄉君回歸的人,進門見到這么齊整的家境,沒有誰不感慨嘆息,甚至有人為之流淚,深為謝弘微的德義所感動。謝弘微生性謹嚴端方,舉止必定遵循禮度,事奉繼父的親族,恭敬小心,超過常人。太祖鎮守江陵,以謝弘微為宜都王文學。謝弘微因為母親去世離職,居喪期間以孝道著稱,除服后超過一年,仍舊素食不變。謝弘微的兄長謝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謝弘微為他多時吃素食,哀戚超過常禮,雖然服喪期滿,還是不吃魚肉。謝弘微從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長如同事奉父親,兄弟之間非常友愛和睦,當代沒有人能夠趕得上。謝弘微口中從不説別人壞話,而謝曜則喜歡評議人物,每當謝曜在言談中涉及別人時,謝弘微就常用別的話題岔開。元嘉九年,東鄉君薨,留下資財非常多,園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數百人,而謝弘微一無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營辦東鄉君喪事。謝弘微説:“親戚之間爭奪財産,可算是最為鄙賤之事,現在財産多則分用,少則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還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時四十二歲。謝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衛千人營辦喪事,一直到葬事完畢。朝廷追贈謝弘微為太常。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的文字,請簡要概括微博小說的優缺點。(不超過25個字)(5分)微博小說方興未艾。由于微博小說要在140字內完成起承轉合,因此被譽為“以小搏大”的文學。與傳統網絡小說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微博小說的寫手必須錘煉語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濫用的形容詞、副詞,多用動詞,文字因此簡潔、有力。所以,有論者感嘆,以前是千言萬語的“灌水”,現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餾”。但也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微博小說可能會因為形式與概念上的新鮮而引起一時注意,但終歸避免不了成為一種“短命文體”。因為情節的延續性是小說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說多以語錄體為主,這無疑是對小說情節延續性的巨大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