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芳莊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三語文聯考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節選)曹雪芹賈政命賈珍在前引導,自己扶了寶玉,逶迤進入山口。抬頭忽見山上有鏡面白石一塊,正是迎面留題處。賈政回頭笑道:“諸公請看,此處題以何名方妙?”眾人聽說,也有說該題“疊翠”二字,也有說該題“錦嶂”的,又有說“賽香爐”的,又有說“小終南”的,種種名色,不止幾十個。原來眾清客心中,早知賈政要試寶玉的功業進益如何,只將些俗套來敷衍。寶玉亦料定此意。賈政聽了,便回頭命寶玉擬來。寶玉道:“嘗聞古人有云:‘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況此處并非主山正景,原無可題之處,不過是探景一進步耳。莫若直書‘曲徑通幽’這句舊詩在上,倒還大方氣派。”眾人聽了,都贊道:“是極!二世兄天分高,才情遠,不似我們讀腐了書的。”賈政笑道:“不可謬獎。他年小,不過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罷了。再俟選擬。”說著,進入石洞來。只見佳木蘢蔥,奇花閃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于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云,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賈政與諸人上了亭子,倚欄坐了,因問:“諸公以何題此?”諸人都道:“當日歐陽公《醉翁亭記》有云:‘
【甲】’,就名‘翼然’。”賈政笑道:“‘翼然’雖佳,但此亭壓水而成,還須偏于水題方稱。依我拙裁,歐陽公之‘
【乙】
’,竟用他這一個‘瀉’字。”有一客道:“是極,是極。竟是‘瀉玉’二字妙。”賈政拈髯尋思,因抬頭見寶玉侍側,便笑命他也擬一個來。寶玉聽說,連忙回道:“老爺方才所議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當日歐陽公題釀泉用一‘瀉’字則妥,今日此泉若亦用瀉’字,則覺不妥。況此處雖云省親駐蹕別墅,亦當入于應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覺粗陋不雅。求再擬較此蘊藉含蓄者。”賈政笑道:“諸公聽此論若何?方才眾人編新,你又說不如述古;如今我們述古,你又說粗陋不妥。你且說你的來我聽。”寶玉道:“用‘瀉玉’二字,則莫若‘沁芳’二字,豈不新雅?”賈政拈髯點頭不語。眾人都忙迎合,贊寶玉才情不凡。賈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對聯來。”寶玉聽說,立于亭上,四顧一望,便機上心來,乃念道: ,
。賈政聽了,點頭微笑。眾人先稱贊不已。于是出亭過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著意觀覽。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里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于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賈政笑道:“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說畢,看著寶玉,唬的寶玉忙垂了頭。眾客攔用話開釋,又說道:“此處的匾該題四個字。”賈政笑問:“那四字?”一個道是“淇水遺風”。賈政道:“俗。”又一個是“睢園雅跡”。賈政道:“也俗。”賈珍笑道:“還是寶兄弟擬一個來。”賈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議論人家的好歹,可見就是個輕薄人。”眾客道:“議論的極是,其奈他何。”賈政忙道:“休如此縱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為亂道,先設議論來,然后方許你作。方才眾人說的,可有使得的?”寶玉見問,答道:“都似不妥。”賈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寶玉道:“這是第一處行幸之處,必須頌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現成的,何必再作。”賈政道:“難道‘淇水’‘睢園’不是古人的?”寶玉道:“這太板腐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眾人都哄然叫妙。賈政點頭道:“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因命:“再題聯來。”寶玉便念道: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賈政搖頭說道:“也未見長。”說畢,引眾人出來。一面走,一面說,倏爾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筑就矮墻,墻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里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萊花,漫然無際。賈政笑道:“倒是此處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我們且進去歇息歇息。”說畢,方欲進籬門去,忽見路旁有一石碣,亦為留題之備。眾人笑道:“更妙更妙!此處若懸匾待題,則田舍家風一洗盡矣。立此一碣,又覺生色許多,非范石湖田家之詠不足以盡其妙。”賈政道:“諸公請題。”眾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編新不如述舊’,此處古人已道盡矣,莫若直書‘杏花村’妙極。”賈政聽了,向眾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請名方可。”眾客都道:“是呀。如今虛的,便是什么字樣好?”大家想著,寶玉卻等不得了,也不等賈政的命,便說道:“舊詩有云:‘紅杏梢頭掛酒旗’。如今莫若‘杏簾在望’四字。”眾人都道:“好個‘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寶玉冷笑道:名若用‘杏花’二字,則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詩云:柴門臨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眾人聽了,亦發哄聲拍手道:“妙!”賈政一聲斷喝:“無知的業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你方才那些胡說的,不過是試你的清濁,取笑而已,你就認真了!”說著,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賈政心中自是歡喜,卻瞅寶玉道此處如何?”眾人見問,都忙悄悄的推寶玉,教他說好。寶玉不聽人言,便應聲道:“不及‘有鳳來儀’多矣。”賈政聽了道:“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那里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寶玉忙答道:“老爺教訓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眾人見寶玉牛心,都怪他呆癡不改。今見問“天然”二字,眾人忙道:“哥兒別的都明白,為何連‘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寶玉道:“卻又來!此處置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于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未及說完,賈政氣的喝命:“又出去!”剛出去,又喝命:“回來!”命再題一聯“若不通,一并打嘴!”寶玉只得念道:新漲綠添浣葛處,好云香護采芹人。賈政聽了,搖頭說:“更不好。”一面引人出來。(節選自《紅樓夢》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18.賈政與眾人化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給大觀園中橋上之亭擬名為“翼然”“瀉玉”。請在文中【甲】【乙】兩處寫出相關語句。19.根據大觀園“沁芳亭”周圍景物的特點,選出賈寶玉為“沁芳亭”撰寫的對聯。A.前門綠柳垂金鎖
后戶青山列錦屏B.麝蘭芳靄斜陽院
杜若香飄明月洲C.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D.三徑香風飄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蘭20.小說多次描寫賈政的“笑”,閱讀相關內容,完成(1)(2)題。(1)解說加點處“笑”所蘊含的不同意味。(2)以賈政的“笑”為例,賞析曹雪芹刻畫人物的獨到之處。21.賈政率眾人游覽大觀園,一見“瀟湘館”,眾人都道:“好個所在!”請根據小說內容,概括“瀟湘館”是個怎樣“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寫“瀟湘館”的匠心何在?22.《紅樓夢》第三回中寫道:后人有《西江月》詞批寶玉“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節選部分眾人“贊寶玉才情不凡”。請結合節選部分的相關內容,說說你對寶玉這一人物的評價。參考答案:18.甲:有亭翼然
乙:瀉出于兩峰之間
19.C
20.(1)示例:第一處“笑”,賈政以客套示人,而內心對寶玉題“曲徑通幽”頗為滿意,還因眾人夸贊寶玉而得意,也有敲打寶玉不要自得的意味;第二處“微笑”,賈政對寶玉的“沁芳”題名及題對看似未置可否,實則非常滿意;第三處“冷笑”,賈政對寶玉評價眾客擬題“都似不妥”的輕狂似乎頗為不滿,內心實則無太多責備。(2)同樣是“笑”,前后“笑”的語境不同,意味不一樣,“笑”是對賈政的肖像描寫,作為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他平時不茍言笑,這里對其“笑”的描寫,體現了曹雪芹對人物細小生活情狀的具體把握,也體現了曹雪芹對人物特定身份、處境乃至特定思想、情感的準確把握。即使是一個字,一個詞,曹雪芹也會多加考慮,多加推敲,準確選擇,體現了偉大的藝術功力。
21.特點: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繞竹,自然靈動;布局講究,精巧不俗。匠心:營造幽靜清雅的氛圍,映襯人物清高孤傲的性格、自然脫俗的高雅品味
22.我認為,賈寶玉是一個具有叛逆性格和蔑視世俗的人,他不喜讀為政經世的書籍,但喜讀有文學性的描繪自然的、在世人眼里為雜書的書籍,不僅讀書多,且好讀書,有真性情,才情不凡。后人有《西江月》詞批寶玉是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的,是世人的評價。作者引用該詞,字面上是對賈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是贊美和褒揚。【18題詳解】處欲表明“此亭壓水而成”,且用“瀉”字講其狀態,應填“瀉出于兩峰之間”。注意要填《醉翁亭記》原句。【19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做此題時,要審讀根據題干要求,明確答題方向,結合具體內容做分析判斷。根據大觀園“沁芳亭”周圍景物的特點,選出賈寶玉為“沁芳亭”撰寫的對聯。先找到所說的景物描寫的內容,然后分析特點。從原文看,“沁芳亭”周圍的景物,有“佳木蘢蔥,奇花閃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有“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于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云,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所作對聯是在一番對話后,需配合“沁芳”二字,不僅蘊藉含蓄且求雅,還當有照應前面景物的內容,對比選項看,C項“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有翠木、花香,“繞堤”與“白石為欄,環抱池沿”呼應,“堤”“欄”“池”里蘊含清流,表意最貼切。故選C。【20題詳解】(1)本題考查有關名著名篇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主要是對人物形象的考查。做此類題時,要細讀原文,找到相關內容,結合上下文語境,體會描寫用意。賈政的“笑”在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笑,是在眾人贊寶玉后,賈政回復時的神態。賈政笑道:“不可謬獎。他年小,不過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罷了。再俟選擬。”這是對客人回以禮,“不可謬贊”,是以客套示人,是禮節上的笑,內心還有滿意、得意的成分。“他年少……”也有意說給身邊的寶玉聽,年少不要自得。第二處“笑”是在寶玉作對聯后,從語境中看,寶玉對所寫內容對聯是有所考慮的,且是在賈政的認可之下。前后對期間眾人的稱贊都未加以反駁和客套。賈政聽了,點頭微笑,是對寶玉的肯定,贊同寶玉題字有才情,體現其內心喜悅,表示自己的滿意。第三處,是寫賈政的冷笑。前面賈政的略微生氣,“今日任你狂為亂道,先設議論來,然后方許你作”。寶玉評價眾客擬題“都似不妥”,在賈政看來,有些輕狂,以冷笑態度問他“怎么不妥”表現的是不滿。從封建大家長的角度看,還讓寶玉接著說下去,內心實則無太多責備。思考時要關注“笑”的對象、原因和程度。(2)考查的是賞析評價文學作品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的能力。做此類題,要結合情節內容和人物形象特征去分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再概括出曹雪芹刻畫人物的獨到之處體現在哪里。以賈政的“笑”為例,這是賞析的基礎點,同樣是“笑”,前后“笑”的語境不同,意味不一樣,“笑”是人物肖像描寫的一部分內容,細節處見精神,分析要注意結合人物身份、性格、情感和環境場合,說明作者藝術功力的具體體現,突出獨到。【21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學作品中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的理解鑒賞能力。做此類題目,要現認真閱讀原文,把握景物和環境的特征,然后再按要求分步作解答。一方面要賞析瀟湘館是個怎樣“好”的所在,用簡練語言概括出回答“好”在哪里,另一方面從環境氛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等多方面考慮文段作用,突出曹雪芹如此描寫“瀟湘館”的匠心何在。瀟湘館有數百翠竹掩映,生機勃勃,游廊曲折,房舍小巧,清幽雅致,后院有淡雅梨花與流泉,山水相映,自然靈動。整個布局講究,精巧不俗。曹雪芹寫“瀟湘館”,營造了幽靜清雅的氛圍,與黛玉的人物形象做呼應,為她后文入住此地做鋪墊。用瀟湘館清幽的氛圍正襯出黛玉喜靜、嫻雅的個性,用“竹”象征她清高孤傲、自然脫俗的高雅品味。【22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欣賞和評價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做本題時,要通讀全文,根據情節和對人物描寫的相關內容,概括出自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賈寶玉讀書多,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表明他愛讀書。他為亭取名“曲徑通幽”,還說“刻古終勝雕今”,可見寶玉富于詩才,有才情且愛讀詩;另外,寶玉有真情說真話,不偽飾,在與賈政評論“杏簾在望”句和發表對“天然”的看法之時,與賈政觀點相違背,可見寶玉的真性情與世俗不合。《紅樓夢》第三回中寫道:后人有《西江月》詞批寶玉“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字面上是對賈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是對他的贊美和褒揚,這個評價是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的,是世人的評價,而寶玉卻恰與此相反。作答時,要注意觀點明確,概括得當。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在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文體堅持“四分法”,即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與詩歌和小說比較,散文這一文體頗似平淡之水,沒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卻幾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無色之色、無聲之聲和無味之味中。同理,我們在散文理論的建構中,也應避開各種干擾,去體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國最大的一筆文學遺產。如果說,小說是民族歷史的再現,詩歌是民族精神的寫照,散文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結晶。從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話散文,再到20世紀90年代的“散文熱”,散文創作成績輝煌,不容忽視。古人有言:“讀諸葛孔明《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這意味著散文這種文體蘊藏著民族情感的密碼。
③散文還是文化傳承、傳播的紐帶。當今的港臺散文、東南亞和歐美華語散文蓬勃發展,都得益于中國傳統散文的滋養。如果回溯文學和文化歷史,就可以發現散文是“文體之母”,中國文化的原典許多是由散文呈現的,“散文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載體”。
④詩歌、小說分別是意象和故事的審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覺的審美。詩歌的沉思給予人們更為夢想的生活感覺,小說的虛構給予人們更為想象的生活感覺,而散文的親和給予人們更為實際的生活感覺。這個時代的人們普遍傾向于簡單易懂,而散文將生活的簡單轉化為文學的簡潔,更直接流暢地進入生活世界,以更貼近身邊的方式表達生活感覺。
⑤新時期以來,散文創作熱鬧異常,卻不乏平庸狹隘之作,這是因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氣開闊的詩性情趣追求。中國古代散文輝煌,是因為其中常有恢宏之氣與壯闊情懷,有為國家、歷史、思想、天地而寫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樣汪洋恣肆的氣魄,而現在的散文常偏于個人生活一隅,為個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寫。
⑥但這并不意味著寫“高大上”題材就是好散文。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人們對文學審美的實際需求,已不再是單一性的“載道”或“言志”,更趨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現在的讀者之所以喜歡散文,就是因為它沒有什么歷史負載,更沒有什么“救亡圖存’’的宏大志向,它將人們帶入到一種恬靜而安詳的審美世界,去感悟歷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夠體現出文學審美的基本宗旨:娛樂與享受。
⑦但散文創作不可止步于簡單的“娛樂與享受”。要寫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備卓異的審美素養、從容有致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需要具備有襟懷、有情懷、有高品質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散文的后面站著一個人,一個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動,并通過一種樸素的話語來見證這個思想著、行動著的人,這便是散文寫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實原因。而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散文讀者,與這個“人”順暢地交流,則須放棄分析和闡釋,更多地去閱讀、感受、體悟。只有會讀散文了,才能了悟、闡釋散文的精微和妙處。
(選自王國平、吳春燕《散文如水
何以悟“道”》,有刪改)1.聯系全文,下列關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結晶,蘊藏著民族情感的密碼,成為中國最大的一筆文學遺產。
B.散文是文化傳承、傳播的紐帶,是民族精神的基本載體,也滋養著蓬勃發展的華語散文。
C.散文將生活的簡單轉化為文學的簡潔,以更貼近身邊的方式表達作者對生活世界的感覺。
D.散文的發展離不開人們對文學審美的實際需求,而這種需求又與時代前進的步伐相聯系。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①段遵照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文體劃分,將散文與其他各種文體一一進行比較,從而引出散文文體平淡而幾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②至④段緊承上文,分別從精神載體、文化傳承、傳播紐帶等三個不同角度,論述了散文文體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
C.⑤⑥段首先對新時期散文創作實踐進行評價,然后指出現在讀者之所以喜歡散文,在于其更能夠體現出文學審美的基本宗旨。
D.⑦段分別從創作與閱讀的角度進行闡述,指出新時期散文繁榮的原因,在于既擁有優秀的散文作者,也擁有真正的散文讀者。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散文這一文體看似平淡如水,但我們的散文創作有著悠久的傳統,取得了輝煌成就,是不容忽視的。
B.從文學和文化歷史來看,傳統四大文體中的散文是“文體之母”,所以中國文化的原典許多都是散文。
C.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氣與壯闊情懷;也可以“簡單’’,將人們帶入恬靜而安詳的審美世界。
D.創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備思想能力和表達能力,而閱讀散文則需要放棄分析和闡釋,多些感受與體悟。參考答案:1.B
原文說的是“散文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載體”。另外“華語散文”也擴大了范圍。2.C
A第①段并沒有“與其他各種文體一一進行比較”;B“分別從精神載體、文化傳承、傳播紐帶等三個不同角度”錯,在文中“文化傳承、傳播紐帶”是一個角度;D前后的因果關系不成立。另外,作者并沒有說“新時期散文繁榮”,作者只是說“熱鬧”。3.B
B項把因果關系說倒了。應該是中國文化的原典許多都是散文,所以散文是“文體之母”。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題。(11分)一代史學大家朱希祖的痛與夢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國文學史。”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號”的諸位名教授,可謂北大的臺柱子。所謂”卯字號”,就是幾個屬兔的大師級人物,兩只”大兔子”是陳獨秀和朱希祖。四只”小兔子”分別是胡適、劉半農、劉文典以及林公鐸。其實,陳獨秀和朱希祖是兩只”中兔”,還有一只”老兔”蔡元培。“中兔”朱希祖似乎有點瞧不上”小兔”胡適。胡適初進北大,還是末學新進,對朱希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書中有很多是海內孤本、秘本,胡適就經常到朱家來看看藏書,談談版本,請教學問。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一出版,引來叫好聲一片,胡適在序言中特別感謝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領情,說此書寫得膚淺,還肯定地說,胡適既不懂佛學,也不懂宋明理學,他這本《中國哲學史大綱》是寫不下去的。當然,朱希祖這番話是說給很親密的朋友聽的。但另一位章門弟子黃侃就不同了,在中央大學的課堂上,黃侃公開諷刺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只有上半部,沒有下半部:”昔日謝靈運為秘書監,今日胡適可謂著作監矣。”學生不解,問何意。黃侃回答:”監者,太監也。太監,下部沒有了。”引得學生大笑不止。后來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勉強出了中冊,下冊果然無疾而終。但這個小插曲,并不影響兩人的交情。對于學者來說,愛書、讀書、購書、藏書、著書,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內容。”不與人物接,不為山海游。終生伏幾案,天地一書囚。”這首帶有自嘲意味的自題,可謂朱希祖為書而奔走一生的寫照。在內憂外患的年代,戰爭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學人的頭上。藏書的命運和人的命運一樣,幾經顛沛流離,在飄搖的旅途不知何處可安身。自從1935年開始,朱希祖為他的藏書免遭兵燹而憂心奔走,尋覓安穩的、理想的藏書之所。從朱元曙《酈亭藏書的艱辛與悲涼》一文可知朱希祖為藏書東奔西走的情形:”9月16日開始運書至徽州,暫存徽州師范學校。19日,先生返回南京處理事務,途中遭遇轟炸。20日,連夜抵宣城,督運書籍。10月2日,運書完畢,先生返回徽州。時上海戰事,日趨危急,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乃決計遷屯溪,并由水路運書前往,存三門呈洪宅。后,先生又覺不妥,乃于18日至隆阜,與學生戴伯瑚商議,最后決定將書藏于戴震藏書樓,托戴伯瑚保管。”從朱元曙的記錄來看,我們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著敵寇的飛機轟炸,風塵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區,憂心如焚地看護在路上的書籍,多次轉移,直到認為絕對安全為止。1934年8月13日,朱希祖看報紙得知,日本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在陸軍省被刺死,他在日記中寫道:”永田為穩健派中心人物,激進派恨之入骨,故有是難。日本軍人不服從命令,不守法紀,亦為中日將來之大禍,而吾國華北風云恐又將為彼激進派所掀動矣。”后來局勢的發展,正如朱希祖日記中的預料。正是在中日戰爭的陰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開始對南京六朝陵墓進行調查。為何要調查六朝古墓?”杜外人之覬覦,揚先哲之耿光”。維系著中國文化的六朝遺跡、石刻等,卻湮沒在荒草之中,無人問津。”愛國之情”加上”亡國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調查六朝古墓的大梁。抗戰爆發,避地巴山,客居重慶,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時光。日寇對重慶實施了野蠻的轟炸,嚴重危及學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年5月28日,朱希祖日記六:”上午8時至國史館籌備會辦公,9時半回考選委員會,半途有空襲警報,10時半放緊急警報。敵機九十八架,分三次來襲,北碚、池溪口轟炸最烈,復旦大學在北碚,其教務長孫寒冰死焉,平民死傷二百余人……”這樣的日子,是抗戰時期客居重慶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縮影。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醫學院附屬醫院,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學家朱希祖遽歸道山,”及身未見中原定”,他沒有支撐到山河重光、抗戰勝利的那一天。朱希祖的喪事”極一時之哀榮”。蔣介石特頒”淵衷碩學”的挽詞。各界贈送挽聯三百余幅,學界名流及官員出席者三百余人,這在抗戰時期的重慶,實屬罕見。國民政府頒發《褒揚朱逖先先生令》,贊其”生平專研歷史,旁搜遠紹,考證精勤。著述流傳,成就甚偉”。(節選自《名人傳記》,有刪改)相關鏈接:①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學日本。作為歷史學家,朱希祖在擔任北京大學史學系主任期間,制定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史學課程體系,使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②”九一八”事變后,嘗恨民族敗類在東北、華北、南京組織偽政權,又憤于日寇沿襲金人封張邦昌、劉豫故技,因而勾稽兩宋史料,撰《偽楚錄輯補》六卷、《偽齊錄校補》四卷、《偽齊國志長編》十六卷,揭發敵人奸謀,揭漢奸穢跡,以昭國人,以明學以致用之旨。1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面對在新文化運動中聲名鵲起的胡適,朱希祖卻并不看好他,并對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給予嚴厲批評。B.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終,他的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肯定,他對我國史學研究有較大影響。C.”終生伏幾案,天地一書囚”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愛讀書、藏書,又隱隱透露讀書、藏書帶給他的痛苦。D.六朝遺跡、石刻等湮沒在荒草之中,無人問津,這完全促使了朱希祖父子開始對南京六朝陵墓進行調查。15.文章標題是”一代史學大家朱希祖的痛與夢”,結合文本分析朱希祖的”痛”與”夢”分別是什么。(4分)16.朱希祖把歷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會背景下,”以明學以致用之旨”,讓歷史研究為社會現實服務,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5分)參考答案:14.答案B。(A項“并不看好他”言過其實,朱希祖只是對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給予批評,并沒有說不看好他本人,而且也談不上“嚴厲批評”;C項“又隱隱透露讀書、藏書帶給他的痛苦”屬無中生有。D項“完全促使”表述太絕對;)15、①朱希祖的“痛”主要表現在:a嘔心收藏的書籍到處飄搖;b飽受戰亂之苦,客居他鄉,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日寇的嚴重威脅;c為國擔憂,深痛國難嚴重;②而朱希祖的“夢”主要是:a研究歷史,以發揚民族精神,鼓勵民族之復興;b山河重光,抗戰勝利,國家統一。(每點2分,共4分。)16、①歷史的范疇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利于我們鑒往知來。九·一八事變后,朱希祖便勾稽兩宋史料對日寇陰謀予以揭露。②歷史的價值在于客觀全面地呈現社會民生狀況,有利于我們了解社會情狀、民生苦樂,制定正確的大政方針;③史學的目的在追溯本源,裨益將來,而現在是連接過去與將來的樞紐,所以不能脫離社會現實;④史學的使命還有傳承國本,砥礪民氣,持危扶顛。朱希祖在日寇侵略期間研究南明史乘,調查六朝古墓就是出于這個目的。(觀點1分,后面四點答三點就可以得4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5分)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注】①存:觀察。②瞭:明亮。③眊:昏暗。23.從上面兩段文字中,簡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觀”。(2分)孔子:
孟子:
24.對這兩種“察人觀”作簡要評析。(3分)
參考答案:23.孔子:通過一個人的行動(行為、經歷、習慣和興趣)察人。孟子:通過一個人的眼睛(眼神變化)察人。評分標準:每答對一方面給1分24.孔子“察人觀”,注重行動,判斷客觀;但需與對象長期全面深入交往,有一定難度。孟子“察人觀”,注重精神,簡單易行;但是,觀人者須有豐富的經驗和見識,且容易失之于武斷。兩者各有側重,各有長處和不足,應相互補充。評分標準:答對孔子或孟子“察人觀”優缺點得2分,全部答出得3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和熹鄧皇后諱綏,太傅禹之孫也。父訓,護羌校尉;母陰氏,光烈皇后從弟女也。后年五歲,太傅夫人愛之,自為剪發。夫人年高目冥,誤傷后額,忍痛不言。左右見者怪而問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憐為斷發,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志在典籍,不問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習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務學,寧當舉博士邪?“后重違母言,晝修婦業,暮誦經典,家人號曰“諸生”。父訓異之,事無大小,輒與詳議。永元七年,后與諸家子俱選入宮,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肅小心,動有法度,和帝深嘉愛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視醫藥,不限以日數。后言于帝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數入為榮,貴人反以為憂,深自抑損,誠難及也。”帝每欲官爵鄧氏,后輒哀請謙讓,故兄騭終帝世不過虎賁中郎將。元興元年,帝崩。殤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為皇太后,太后臨朝。是時新遭大憂,法禁未設。宮中亡大珠一篋,太后念,欲考問,必有不辜。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即時首服。左右莫不嘆服,以為圣明。及殤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猶臨朝政,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殉器及諸喪禮,事事減約,十分居一。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故天下復平,歲還豐穰。
(選自《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有刪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B.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C.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D.自太后臨朝水旱/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貴人”,皇帝妃嬪封號之一。東漢光武帝時始置,其位僅次于皇后,清代置貴人于嬪位之下,后世也把貴人當作對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稱。B.“諸生”,古代經過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的生員,“今諸生學于太學”(《送東陽馬生序》)里面“諸生”即為此意。C.“從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親而年幼于己的同輩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親而年幼于己的同輩男性,同今之“堂弟”。D.“掖庭”,即永巷,漢武帝時改為掖廷。宮中旁舍,在帝后寢宮的東西兩側,通常作為嬪妃所居,也是宮女居住的地方。12.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鄧皇后識大體明大義,不嬌寵。她入宮后雖深得皇上恩寵,但她對皇上特許她母親和兄弟入宮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絕。B.鄧皇后恭良孝順,善解人意。祖母為她剪發時不小心弄傷了她的額頭,她為了不傷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沒有出聲。C.鄧皇后心憂黎民,厲行節約。她主政時,國家內憂外患不斷,她關注民生疾苦,減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復了豐足。D.鄧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宮里丟了大珠,她不想嚴刑逼問導致傷害無辜,而是通過察言觀色將作案者揪出。13.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⑴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⑵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殤帝殉器及諸喪禮,事事減約,十分居一。參考答案:10.A
11.B
12.D
13.⑴宮中禁地至為重要,卻讓外戚久留宮中,對上讓陛下蒙受寵幸偏愛的指責,對下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評議。⑵因接連遭受皇帝死喪的事,老百姓深受差役之苦,殤帝的隨葬品以及各項喪葬之事,事事都減省節約,(只有常規的)十分之一。10.試題分析:畫線句子中“太后”是名詞,“臨朝”指臨朝聽政,故“臨朝”后要斷開,據此可排除BD兩項,再比較AC兩項,A項,“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意思是太后每聽到老百姓遭受饑荒,有時通宵不能入睡,而C項,“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意思是太后每聽到老百姓餓著肚子到天明,不能睡覺,與上下文語境不符,故答案應為A項。11.試題分析:B項,“《送東陽馬生序》)里面‘諸生’即為此意”不當,《送東陽馬生序》中“今諸生學于太學”中的“諸生”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各類監生。點睛:本題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選文是人物傳記,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人才選拔、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古代重要地名、官場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職、禮儀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解答這類題目,主要靠平時的積累,要將相關知識記牢,這樣就能輕松的將正確項與錯誤項區分開來。若有些知識出現遺忘或疏漏,那就要運用排除法,以確定最終選項。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文章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對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D項,“通過察言觀色將作案者揪出”不當,選項對應的信息是“乃親閱宮人,觀察顏色,即時首服”,意思是“于是親自檢看所有宮人,觀察她們的臉色和神情,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了”。“首服”說明偷竊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鄧皇后親自找出來的。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⑴“外舍”,外戚;“內省”,宮中;“幸私”,寵幸偏愛;“譏”,指責;“諷”,評議、議論、批評。⑵“以”,因為;“大憂”,皇帝死喪;“苦役”受差役之苦;“減約”,儉省節約;“十分居一”,十分之一。文言文譯文:和熹鄧皇后鄧綏,是太傅鄧禹的孫女。父親鄧訓,是護羌校尉;母親陰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鄧皇后五歲時,太傅夫人很疼愛她,親自為她剪發。夫人年老眼睛看不太清,誤傷鄧皇后的額頭,鄧皇后忍住痛苦不吭聲。身旁看到的人感覺奇怪就問鄧皇后,鄧皇后說:“不是不痛,太夫人憐愛我為我剪發,不忍傷老人心意,所以忍著不喊痛罷了。”鄧皇后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讀《詩經》《論語》。每當諸位兄長誦讀經書,她總虛心請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過問居家事務。母親常常批評她,說:“你不學習女紅來為將來做衣裳做服飾之用,卻改為致力于學習經書,難道你要去考博士嗎?”鄧皇后難以違拗母親的話,白天操練女紅,晚上就誦讀經書典籍,家人稱呼她為“諸生”。她父親鄧訓認為她與眾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和帝永元七年,鄧皇后與諸家女子一同被選入宮中,進入掖庭成為貴人,時年十六歲。她恭謙肅穆,小心謹慎,一舉一動,中規中矩,和帝深深地嘉許而喜愛她。鄧皇后有病,皇帝特許她的母親和兄弟入宮服侍醫藥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宮的日數。鄧皇后對和帝說:“宮中禁地至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宮之地,對上來說讓陛下蒙受偏袒私幸的譏諷,對下來說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譏刺。上下兩相受損,我實在不情愿啊!”和帝說:“別人都以獲允經常進入禁宮走動為榮幸,而你卻反以為憂慮,深深地自我克制,常人難以相比啊!”和帝每次想給鄧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晉爵,鄧皇后就哀求辭讓,所以她哥哥鄧騭在整個和帝在位時期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元興元年,和帝去世。殤帝剛出生只百余日,鄧皇后就迎立他為皇帝。殤帝尊鄧皇后為太后,太后臨朝聽政。這個時候剛剛遭受大喪之事,法規禁條沒有完備。宮中丟失了一篋大珠,鄧太后考慮到,如果加以拷問,必定傷及無辜。于是親自檢看所有宮人,觀察她們的臉色和神情,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了。左右侍從沒有不嘆服的,認為鄧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殤帝去世,鄧太后決定迎立安帝,仍臨朝聽政。因接連遭受大喪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殤帝的隨葬品以及各項喪葬之事,事事都減省節約,只有常規的十分之一。自從鄧太后臨朝聽政以來,水旱之災共有十年,周邊外夷入侵,國內盜賊興起不絕。太后每聽到老百姓遭受饑荒,有時通宵不能入睡,親自減少或撤除生活供給,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復太平,年景又豐收了。6.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錢神問對戴名世①有神色赤而目方①,刺其面為文,立中衢,臭達于遠。眾皆拜,祈請甚篤,或咄咄嘆息不已。戴子見之,曰:“此何神也?”眾曰:“非若所知。”前問神,神具以名對。戴子笑曰:“吾聞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其何以動眾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罔敢不恭,子顧且云云,豈有說乎?”②戴子曰:“固也,吾試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渾渾噩噩,數千百年間,耕田鑿井,衣衣食食,天下太平,安樂無事。當是時,豈有汝哉?自汝出,而輕重其制,銖兩其名,方圓其象,流傳人間,惑亂民志,萬端俱起。于是庸夫之目,以汝為重輕;奸人之手,以汝為上下。或執鞭乞哀,流汗相屬。不然,設心計,走坑險,蒙死僥幸,損人益己,互相攘奪。或至犯科作奸,椎牛發冢,聚為博弈,出為盜賊。至于官之得失,政以賄成,敲骨吸髓,轉相吞噬,而天下之死于汝手者,不可勝數也。挻②土刻木以為人,而強自冠帶;羊狠狼貪之徒,而恣侵暴,刳③窮孤,而汝之助虐者,不可勝數也。且又釀爭而藏垢,避正而趨邪,使夫義士仁人,瞿瞿然惸惸然④不能出氣,修德益窮,有文益困。而汝獨紛紛然奔走天下,顛倒豪杰,敗壞世俗,徒以其臭熏蒸海內,氣之所感,積為迷惑之疾,見之者慕,聞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無不平,貪吝接踵,而充塞仁義,障蔽日月,使天下倀倀⑤乎無所之,而惟汝之是從。”③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為神也,汝烏足以知之?”因仰而嘻笑,俯而卻走,伸目四顧,舉手而別,眾共擁之以去。【注釋】①色赤而目方:古時以銅鑄錢,外圓而中有方孔。
②挻(shān):揉和。
③刳:剖開,挖空。
④瞿瞿然:驚恐貌。惸惸然:憂慮貌。
⑤倀倀:無所適從。(1)戴子見錢神而不知其何神,隨后又說“吾聞汝久矣”,分析這樣說是否自相矛盾?(2)概述戴子列舉錢神造成“萬端俱起”的罪狀。(3)賞析結尾畫線句錢神的動作、神態描寫。(4)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一項是。A.眾人對錢神的膜拜擁戴正是文章命意所在。B.文中多用排比、對偶句式,增強論辯氣勢。C.文章采用與錢神問答形式,使說理更形象。D.文章以“臭”為靶的,抨擊錢神臭名遠揚。(5)如果錢神正面回應戴子的觀點,它會如何自辯?參考答案:答案:(1)因為作者家境貧寒,所以不識錢神,但是世人都崇拜錢神,所以又說久聞大名,兩者并不矛盾。(2)庸夫奸人千方百計獲取金錢;官場貪污剝削,害人無數;助紂為虐;傷風敗俗,摧殘仁義。(3)以錢神俯仰自如、嬉笑嫣然、顧盼自雄、揮手作別的神態、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出錢神的洋洋自得(趾高氣揚)之態,表明作者的批判對錢神沒有產生任何作用(根本不能改變世俗的貪婪、拜金風氣)。(4)D(5)世人崇拜我,正說明我在人們生活中作用大;我給人們帶來富足、幸福,我也能給饑民帶去溫飽,給災民送去溫暖,給疾病帶去安康;真正的罪惡是社會的不公正,而不是我為非作歹;罪惡源于人心,貪欲導致人們瘋狂追逐金錢,我何罪之有。【考點】文言文閱讀。【分析】(1)此題考查了理解文言語句的含義。(2)此題考查了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3)此題考查了分析作品的藝術手法。(4)此題考查了理解文言語句的含義。(5)此題考查了分析評價文中的觀點態度。【解答】(1)從文中句子“吾聞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可知作者是聽說過錢神的名字,但是沒見過錢神,所以,剛見到錢神的時候不認識,但是作者聽世人(別人)說起過財神。所以兩種說法不矛盾。(2)本題對應的段落為文章的第二段,也就是將第二段中作者說的話進行概括,注意層次。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庸夫奸人千方百計獲取金錢;官場貪污剝削,害人無數;助紂為虐;傷風敗俗,摧殘仁義。(3)答題時指出動作、神態描寫的內容,然后再分析其作用。這些動作、神態是作者在列舉了錢神的罪狀之后財神的表現,刻畫出錢神的洋洋自得(趾高氣揚)之態,同時也表明作者的批判對錢神沒有產生任何作用,再深入思考下就是根本不能改變世俗的貪婪、拜金風氣。(4)D
“抨擊錢神臭名遠揚”錯,是借數“錢神”之罪,揭露了統治集團的貪酷腐敗,控訴了官府敲骨吸髓地壓榨孤窮百姓的罪行。(5)本題是一道開放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從錢的正面作用談,也可以從人的角度談。參考譯文:
有個神臉是赤色眼睛是方的,它的臉上刻了古怪的花紋。它站在通衢大道中間,臭氣傳到很遠。眾人都拜它,祈禱請求非常誠懇,有的人咄咄地嘮叨沒完。我見它說道:“這是什么神啊?”眾人說:“不是你所知道的。”我上前問神,神就將名字告知。我笑道:“我聽說過你的名字,你本來就如此而已啦,為什么興師動眾得這么厲害啊?”神說:“我游走天下,沒有人不怕我,沒有敢不恭敬的。您看見我就嘮叨,難道有什么說辭嗎?”我說:“我數說你的罪狀,那真是熔化掉你你的毒不會完,銼斷你而你的禍害也救過來啊。”神發怒道:“您本來就是個孩子,不足以同情,今天偶然遭遇竟當眾侮辱我!而我的功勞,廣布海內外。如果不是我,人們就戚戚惶惶,窘迫得無以為生。一兩個狂妄之徒我避開他們,其他各王公貴族都孜孜不倦仰慕我,手摸著眼睛看著。以及平民百姓之流,沒有不愿意為我死的。而我作為抵押,(在人世間)交流換手沒有完,經歷久遠而不壞。愛我的過來,不愛我的謝了別過來。在這個世上我豈會有求于人嗎!世人有求于我啊。因此官吏沒有我不開心;商人沒有我無法通行;交往沒有我不受優待;文章沒有我不被重視;親戚沒有我不和睦。有我才有生,沒有我就死。所以縣官有令禁止偷盜我,謀求我的是斤斤計較一厘不落。老老實實分清利和害,審察得和失的趨勢。您憑什么說那么些話啊?請回我不會再見您的啦。”
我說:“本來就是那樣啊,我試著大略說說看:從前有人之初,人們無知無識,幾千年間,耕田挖井,穿衣吃飯,天下太平,安樂無事,在那時難道有你嗎?自從你出現,就左右價值的定律,分出斤兩的名稱,定下方圓(錢內方外圓)的樣子,在人間流傳,蠱惑擾亂民眾的心志,各種紛爭事端都來了。在這種時候庸俗的人們的眼睛憑你看待事物的輕重,奸人的手憑你操縱上下。有的拽著抽打過來的鞭子乞求憐憫,流著汗水要和你互相擁有。再不就設詭計,鋌而走險,冒死和心存僥幸,損人利己,互相搶奪,以至于耍詐犯罪,殺牛(農業社會殺牛是極大的罪過)盜墓,聚在一起就賭博,出門就做盜賊。以至于官的得失,政事憑賄賂達成,敲斷骨頭吸骨髓,互相吞噬,天下死在你手下的人,不能勝數啊。一個個如同揉和的土偶木刻的人偶還自以為是人,硬是穿上衣服戴上帽成了衣冠禽獸。羊怨恨像狼一樣貪婪的搶掠之徒肆意侵犯占有窮苦孤寡的財物,而你做的助紂為虐的事,不可勝數啊。掠奪后還又封存起來,栓緊鎖扣,泰然藏匿在小人強盜的家中,醞釀爭端藏污納垢,回避正直偏向邪惡。使仁人義士,雖勤勤懇懇,卻憂郁愁悶,不能舒暢,修養德行更窮,有文化更窘。而你匆匆忙忙奔走天下,顛倒豪杰,敗壞世俗,只是用你的臭氣熏蒸天下。感受到這氣息,就積累成迷惑的疾病,見到錢羨慕,聽到錢想,得到錢喜,失去錢悲。占有者和無產者不公平,貪婪和吝嗇接踵而來,堵塞仁義,遮蔽光明,使天下人茫茫然沒有奮斗的方向,卻唯你是從。”
神說:“您說的確沒錯,但是我的道理,就是可以讓我成為神,你的智慧不足以懂得它?”因此仰面嘻笑,低頭退步,舉目四處觀望,舉手告別,眾人共同擁著它離去。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歸謬法是指為反對錯誤觀點,先假設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由此推論得出荒謬結論的論證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寫一句話。要求:符合歸謬邏輯,句式基本一致,語言簡潔明了。(3分)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作了。
參考答案:示例:如果語言是生產工具,能夠生產出物質資料,那么夸夸其談的人就可以是百萬富翁了。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仿句,但要使用歸謬法,得出的結論必須是錯誤的,因為有參考示例,所以難度降低了點。【考點定位】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8.簡答(1)《三國演義》中下列故事分別對應哪個人物?(5分)①割須棄袍
②單刀赴會
③白衣渡江
④單騎救主
⑤樂不思蜀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黛玉正盤算這事,忽見寶玉一問,便笑道:“我心里想著瀟湘館好。我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幽靜些。”《紅樓夢》中“瀟湘館”名稱有著怎樣的內涵?(5分)
▲
參考答案:(1)①曹操(曹孟德)②關羽(關云長)③呂蒙(呂子明)④趙云(趙子龍)⑤劉禪(阿斗)(2)黛玉瀟湘子,翠竹不屈不撓淡雅清高引用舜的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翠竹2分,其余三點,每點1分。9.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仿寫一個表達對故土或親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我國古典詩歌內蘊豐富,很能激起人們的聯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吟詠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誰不為春回大地后祖國母親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仿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仿寫示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讀著這優美動人的詩句,哪個浪跡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飛回生他養他的故鄉?【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仿寫句子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一般要仔細閱讀題干和例句,明確內容和格式要求,然后做答。本題從題干要求來看,仿寫的內容要表達對故土或親人思念的主題;從例句來看,仿寫中要首先引用詩句,然后用“……著這……的詩句”的句式進行過渡,接著由詩句產生合理的聯想,聯想的內容用反問句表達。根據題干要求,引用的詩句應是能夠表達思鄉、思親之情的句子。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注意語言通順流暢。【點睛】本題考查仿寫句子的能力。仿寫語句首先要弄清題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然后注意分析原句的特點:①理解原句的意義,特別是隱含意義,保證仿句的句意與原句一致;②注意原句的句式特點,如是復句,要注意分句間的關系、關聯詞的使用,還要注意標點的暗示作用;③注意原句的修辭方法,使用相同的修辭手法;④注意原句的感情色彩,如褒貶雅俗等,仿句用詞越像越好;⑤注意原句的感情基調,如憂傷、喜悅等,仿句要一致。分析好原句后,組織好語言,表達力求簡明、連貫、得體,字數與原句一致,注意上下文的照應,做到和諧一致。10.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據腦科學家研究,天賦起的作用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幾乎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他沒有天賦的領域成為世界級的大師。B.10月27日,“翰墨中國”書法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參展作品圍繞“中國夢”為主題,用書法的藝術形式傳承中國文化精神。C.日前,《中醫藥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一旦獲得表決通過,中國將誕生第一部關于中醫藥的國家法律。D.安倍政府在拒絕深刻反省二戰侵略史的背景下,日本安全政策的改變及其發展進攻性戰力的軍事動向應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項“圍繞‘中國夢’為主題”句式雜糅,將“圍繞”改為“以”;C項關聯詞位置不當,“一旦”應放在“草案”之前;D項中途易轍,把“安倍政府”放在“在”的后面。六、寫作(60分,共1題)1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我”,是每個人在考慮具體問題乃至面對整個人生時常常顧及的概念。“無我”是對自我的淡化,“有我”是對自我的強化。對自我的淡化或強化,表現在生活的諸多方面,我們常常面對“無我”與“有我”的拷問。請以“‘無我’還是‘有我’”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參考答案:“無我”還是“有我”從古至今,人們免不了在時代的帶動下前行。有人強化自我,逆流而行;有人淡化自我,融入時代。“有我”還是“無我”,并不是絕對的孰好孰壞。不論選擇哪一個,都可實現“自我”價值,但要源于“自我”的正確抉擇。徐霞客在功名盡在長安道的時代,選擇游歷大江南北。他志在“朝碧海而暮蒼梧”,在大多數人為求取功名而奔波不歇時,選擇了“有我”的境界。風餐露宿,用渺小的一個個足印去征服山川河流,寫就十幾篇游記流芳百世。徐霞客能把夢設在廣闊河山而非眾人熙熙的官場,在于他不僅飽讀詩書,胸有筆墨,也了解地理知識,還在于他從二十歲第一次出行起,就一直堅守自己的選擇,最終在浩如煙海的史料里、無數忠君愛國之士中大放異彩。錢偉長出身書香世家,以優異的文科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這個沒有多少理科基礎的青年人拍案而起,毅然轉學物理系。他淡化了那個出口成章的自我,選擇了“無我”的境界,放棄了曾有過的史學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9-2025年一級注冊建筑師之建筑結構能力檢測試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3月隱蔽工程影像存檔補充協議條款
- 自由探索的班級工作計劃
- 2025商務合同談判策略全解「」
- 2025寫字間租賃合同
- 設計有趣的班級互動游戲計劃
- 閑置鋼管改造方案范本
- 如何讓年度工作計劃更具可持續性
- 課程與德育融合的創新實踐計劃
- 2025家庭護理服務合同范例
- 智慧雙碳管理云平臺建設方案
- 單基因遺傳病的分子生物學檢驗-醫學院課件
- 公務攝影拍攝技巧分享課件
- 2023持續炎癥-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綜合征(PICS)
- 華東師范大學 PPT 37
- 人教版《小數的初步認識》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中考道德與法治一模試卷及答案解析
- 可降解的二階微分方程課件
- 法醫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中南大學
- 02S701磚砌化糞池標準圖集
- JJG 945-2010微量氧分析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