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四 工業革命與交通發展及交通與社會變遷_第1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四 工業革命與交通發展及交通與社會變遷_第2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四 工業革命與交通發展及交通與社會變遷_第3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四 工業革命與交通發展及交通與社會變遷_第4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四 工業革命與交通發展及交通與社會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溫馨提示:此套題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節合適的觀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關閉Word文檔返回原板塊。十四工業革命與交通發展及交通與社會變遷【基礎全面練】1.“工業革命發展了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又加速了工業化的進程。”據此可知新的交通工具 ()A.以電力為主要的動力B.與工業革命相輔相成C.取代了傳統交通工具D.推動了電力革命爆發【解析】選B。由材料可知,工業革命推動了新交通工具的產生,新交通工具又加速了工業化進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故選B。C“取代”說法絕對,排除;A、D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廣東順德檔案館有一首描寫留美幼童的新詩,稱贊道:“他們中,出現了偉大的鐵路工程師。”這位工程師的主要成就是 ()A.擔任鐵路督辦B.修筑和設計淞滬鐵路C.鋪設唐胥鐵路D.設計和修建京張鐵路【解析】選D。據所學可知,留美幼童中出現的偉大的鐵路工程師是詹天佑,其主要成就是設計和修建京張鐵路,故選D。擔任鐵路督辦不是詹天佑的主要成就,A錯誤;詹天佑沒有參與修筑和設計淞滬鐵路,鋪設唐胥鐵路也與詹天佑無關,B、C錯誤。3.如圖是1874年成立的萬國郵政聯盟標志,該組織的建立使郵政事業實現了全球系統化。該組織當時依托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A.汽車 B.電車C.飛機 D.汽船【解析】選D。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于1874年,汽船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物,故選D。汽車、電車和飛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物,排除A、B、C。【深化點撥】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對交通工具的變革起了巨大的作用,產生了蒸汽機車、汽船等,便利了人們的交通出行,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加強了聯系。4.火車、輪船、汽車、飛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世界,其中最早發明汽車的國家是 ()A.英國 B.德國C.法國 D.意大利【解析】選B。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發明汽車,故選B。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不符合題意,排除。5.(2024·重慶高二檢測)秦代修筑的馳道和直道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具有全國規模的道路交通網之一。這一偉大創舉最利于 ()A.各地之間的交流 B.皇帝對地方巡視C.加強中央集權 D.強化思想控制【解析】選C。秦朝通過修筑四通八達的全國道路交通網,有效地控制地方,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故選C。具有全國規模的道路交通網客觀上有利于促進各地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這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A;道路交通網的修建有利于皇帝對全國各地的巡視,但這也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B;秦朝通過“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排除D。6.(2024·六盤水高二檢測)“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由英籍德國人、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設計。大龍郵票的發行 ()A.符合中國人審美需求B.推動郵政近代化歷程C.增強了國人民族意識D.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解析】選B。郵票的發行有助于推動郵政事業的近代化,故選B。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判斷大龍郵票的設計是否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需求,排除A;發行大龍郵票并不會起到增強國人民族意識的作用,排除C;大龍郵票的發行并不會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7.“看到火車真高興,我想等級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材料能夠說明鐵路的發展有利于 ()A.打破既有社會關系 B.逐步穩定社會秩序C.加劇社會貧富分化 D.促進生活方式變化【解析】選A。從題干材料“等級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可知打破了既有的社會關系,故選A。材料不能說明逐步穩定社會秩序和加劇社會貧富分化,更不能體現生活方式的變化,排除B、C、D。【補償訓練】1876年,淞滬鐵路通車后,“華客即持照紛紛上車,并有婦女小孩”。1897年,京津鐵路建成,“京城內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車)到津一闊眼界,其中以旗人婦女為最多”。這表明 ()A.鐵路是婦女解放的首要條件B.中國近代化歷程步履維艱C.新式交通推動社會觀念更新D.婦女在晚清時期率先覺醒【解析】選C。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淞滬鐵路、京津鐵路通車,吸引周邊很多中國人特別是婦女乘車出行,表明便捷的交通工具推動了社會觀念的更新,C正確;材料涉及鐵路的出現推動了婦女解放,但并非“首要條件”,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近代化歷程步履維艱”,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婦女率先覺醒,排除D。【綜合應用練】8.(2024·平頂山高二檢測)1842—1850年,英國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線運營的乘客數量增長了3倍,貨運噸數增長了7倍。這說明,鐵路運輸的發展促進了()A.城鄉間交通的聯系B.英國交通體系完備C.民眾生活方式變遷D.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解析】選D。據材料可知,英國交通的發展帶來客運與貨運收入的增加,從而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發展,故選D。材料強調城市間交往,不能體現“鄉村”,排除A;材料不能體現“交通體系完備”,排除B;“民眾生活方式變遷”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9.1880年,開平礦務局以“非由鐵路運煤,誠恐終難振作”和“恐誤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政府許可,從礦區所在的唐山動工修筑一條鐵路到胥各莊,次年建成,名為唐胥鐵路。這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該鐵路的修建()A.推動了中國交通運輸近代化B.體現了近代化與傳統觀念的融合C.實現了近代礦業的獨立自主D.反映了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變化【解析】選A。據“得到清政府許可,從礦區所在的唐山動工修筑一條鐵路到胥各莊……第一條實用鐵路”可知,這體現了近代中國主動向西方學習,此舉推動了中國交通運輸的近代化,故A符合題意。材料無法體現傳統觀念,排除B。“開平礦務局以‘非由鐵路運煤,誠恐終難振作’和‘恐誤各兵船之用’等理由”說明清朝修建唐胥鐵路的目的與煤礦歸屬無關,排除C。材料無法反映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變化,排除D。[拓展延伸]近代中國修筑鐵路面臨的困難(1)大多數中國人對鐵路的認識落后、愚昧,是阻礙中國鐵路建設的主要原因。(2)列強極力爭奪鐵路修筑權,壓制中國自主修筑鐵路,也是阻礙中國鐵路建設的重要原因。(3)經濟落后、科學技術落后、科技人才不足也是制約因素,導致近代中國的鐵路建設發展很緩慢。10.(2024·連云港高二檢測)河南賒旗鎮作為南北水陸交通樞紐,乾嘉年間,鎮內“笙歌盈衢”。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后,大量商人搬遷至鐵路沿線的漢口、鄭州等城市。20年后,賒旗鎮已淪為滿是塵土的小市鎮。這說明近代交通變革 ()A.改變了城市布局 B.整合了物流運輸C.縮短了通行時間 D.擴大了生活半徑【解析】選A。據題意可知,由于交通線路的變化,河南賒旗鎮由南北水陸交通樞紐衰落為普通的小市鎮,而漢口、鄭州等城市得到發展,說明近代交通變革改變了城市布局,故選A。材料未體現整合物流運輸,也不能說明縮短通行時間,排除B、C;城市布局的變化并不代表擴大了生活半徑,排除D。11.(2024·南通高二檢測)1873年,《申報》指出“輪船招商局之設,誠中國航運之希望。從此,中國江海之利,不再操諸洋人之手,富強之道,全在與斯!”據此可知,輪船招商局 ()A.以保障國家安全為出發點B.踐行清末新政的自救主張C.有利于抵制西方經濟侵略D.開啟中國早期近代化嘗試【解析】選C。據材料“從此,中國江海之利,不再操諸洋人之手”可知,輪船招商局有利于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故選C。材料反映了輪船招商局的目的是求富,排除A;清末新政開始的時間是1901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開啟了中國早期近代化的嘗試,排除D。【深化點撥】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輪船運輸企業,它的成功創辦和業務拓展,對打破列強在華航運壟斷有著重要意義。12.近代以來,隨著外國勢力侵略加劇,邊防危機接連出現,傳統驛傳體系受到挑戰;1897年大清郵政官局成立;電報、電話也在晚清時期傳入中國。這些現象可以用來說明 ()A.晚清信息傳遞方式的近代化轉型B.晚清走出了以往驛傳體系的迷夢C.西方近代通信方式對主權的侵犯D.近代通信方式拉近了與世界距離【解析】選A。據材料可知,大清郵政官局成立和近代通訊工具的傳入,體現了晚清信息傳遞方式的近代化轉型,故選A。B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材料未體現對主權的侵犯,排除C;材料未體現與世界的聯系,排除D。【補償訓練】民國時期,京滬鐵路公司瞄準了青年男女熱衷的蜜月旅游這一市場,效仿西方推廣“蜜月旅行”,使得“婚禮鐵路”成為時髦的象征。這一現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近代中國交通的半殖民地特征C.對西方文明盲目效仿D.新式交通改變了人們的觀念【解析】選D。據材料可知,由于青年男女熱衷蜜月旅游,京滬鐵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廣“蜜月旅行”,這反映了由于鐵路等近代交通的發展,婚姻習俗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D正確。13.(2024·貴陽高二檢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19世紀,利物浦海外貿易從短途的愛爾蘭貿易、歐陸貿易,逐漸擴張到大西洋英美貿易圈。商人們通過海上航線將西印度群島和美洲的煙草、蔗糖、棉花運往利物浦港口,然后通過運河或是鐵路將物資運往英國內地,同時將經濟腹地的紡織品、煤炭通過運河和鐵路經利物浦港口遠銷歐洲和大西洋各地。——摘編自崔曉火《利物浦:衰敗母港的重生》材料二1816年竣工的利茲-利物浦運河,連接了英國東西兩大港口城市。1830年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建成通車,此后英國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了15000多千米的鐵路運輸網,遠超歐洲和美洲其他國家,英國的交通運輸優勢得以全面建立起來。利物浦的立體式交通變革,不僅造就了利物浦的港口城市地位,還充當了蘭開夏郡和曼徹斯特工業腹地的進出口門戶,推動了腹地經濟的繁榮,而利物浦和蘭開夏郡區域經濟中心的形成使英國的工業重心逐漸從東南傾向西北,逐漸減弱倫敦對地方郡市的凝聚力。——摘編自袁廣雪《18-19世紀利物浦的交通變革研究》(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18-19世紀利物浦交通變革的表現,并概括其特點。(2)根據上述材料,簡析18-19世紀利物浦的交通變革對英國經濟的影響。【解析】第(1)題表現:根據材料一“利物浦海外貿易從短途的愛爾蘭貿易、歐陸貿易,逐漸擴張到大西洋英美貿易圈”,根據材料二“利茲—利物浦運河,連接了英國東西兩大港口城市”“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建成通車”進行歸納概括。特點:根據材料二“利物浦的立體式交通變革”進行分析。第(2)題影響:根據材料二“推動了腹地經濟的繁榮,而利物浦和蘭開夏郡區域經濟中心的形成使英國的工業重心逐漸從東南傾向西北,逐漸減弱倫敦對地方郡市的凝聚力”,結合所學知識從對交通運輸業、內地經濟、工業重心、工業革命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答案:(1)表現:海上航線的拓展;運河的開通;鐵路的建成。特點:海陸聯運,交通網形成(或者“立體式發展”)。(2)影響:推動了英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帶動了英國內地經濟的繁榮;推動了英國工業重心的轉移;促進了英國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拓展創新練】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首先,分析材料內容,材料是1884年《點石齋畫報》刊發的《興辦鐵路》,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歷史短文。根據圖片中的火車、電線桿可得出近代中國交通的發展變遷;其次,結合列強侵略、民族危機、洋務運動、鐵路傳入等相關史實,進行撰寫。要注意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表述成文,敘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緊扣主題。最后,對所闡述的內容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