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癡-細讀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12 詞四首《江城子》教學實錄_第1頁
人生自是有情癡-細讀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12 詞四首《江城子》教學實錄_第2頁
人生自是有情癡-細讀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12 詞四首《江城子》教學實錄_第3頁
人生自是有情癡-細讀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12 詞四首《江城子》教學實錄_第4頁
人生自是有情癡-細讀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 12 詞四首《江城子》教學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生自是有情癡——細讀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12詞四首《江城子》教學實錄人生自是有情癡

——細讀《江城子》教學實錄

學習目標:

1.品讀鑒賞,體味本詞“外淡實腴"用語特點,培養細讀涵泳的習慣。

2.誦讀體悟,感悟蘇軾對亡妻凄婉的思念之情和自己身世之慨。

教學實錄:

(課前播放馬蘭演唱的《江城子》,營造凄涼氛圍。上課鈴響)

師:同學們喜歡蘇軾哪些詞句?(隨機點了一男生)

一男生:喜歡他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其他有嗎?(隨機點了一女生)

一女生一時語塞。(課堂氣氛有些沉悶)

師:剛學過他的《定風波》,喜歡其中什么詞句

生:“一蓑煙雨任平生"。

師:我們常常被蘇軾這類淡定灑脫文字所吸引,素不知蘇軾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卻能以尋常語把最深的悼亡傷痛和自我身世之嘆演繹得千回百轉。透過素凈的文字去探尋內在的深婉情味,往往能考驗我們細讀文本的能力,真正養成我們品詞的涵泳習慣。

師:哪位同學根據學案上的資料鏈接,簡介寫作背景以及蘇軾跟愛妻伉儷情深的小故事。

生:王弗去世十年間,先是父蘇洵去世,蘇軾扶柩還鄉。后來蘇軾因不贊同王安石的新法,請求外調,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在密州精神疲憊、生活困苦。體現蘇軾跟愛妻情深的小故事有“喚魚姻緣”、“屏后聽語"等。

師:我們現在一起來跟隨著名演員鮑國安的朗誦體驗詞境。

(點擊幻燈。播放朗讀錄音)

師:各自先模仿鮑國安的朗誦自由讀,然后請一位同學來朗讀。

(隨機抽選一名同學朗誦,感受平淡語言里蘊含的深切哀思)

一女生朗讀,聲情并茂。(同學鼓掌)

師:如何深入體味樸素言語中的深情呢。我在預學案里為同學找了幾種需深入體悟的語言類型。現在請各個討論小組在課前所完成的預學基礎上進一步體悟四種類型的例子如何完成深婉傳情的。

幻燈展示(內容同學生的預學案):

1.淡語藏情:不造新奇語,卻情韻深沉。外淡內腴。

“三杯兩盞淡酒”(李清照《聲聲慢》)

2.癡語瀝情:以無理語,更見情深。

“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

3.對寫增情:從對方著筆,展開聯想和想象,借對方來寫自己,使情感推進一層。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層語疊情:層層疊加,更見深厚。可用于某句,也可用于全篇。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寫了幾層“悲”?

師:給同學5到10分鐘討論。請各組推薦的發言代表做好組織和匯總記錄。

隨機點了一個小組的代表發言。

生:我可以說其中一個嗎?

師(微笑):當然可以。挑自己最有體會最能說透的來講。

生:“三"和“兩”言酒少,來反襯愁情多。

師(微笑):酒少怎么就能反襯愁情多?要說透才行。

生:借酒澆愁,因喝酒少,所以壓不住愁情。

師:嗯。很好。我再提示一個字,“淡酒"的“淡”如何理解?(生遲疑)

師:真是李清照家里的酒濃度低嗎?

生(恍然):不是,是她的愁太濃,所以覺得酒總是淡的,無法消愁。

師:這位同學的理解很細膩吧,是不是可以給她點掌聲。

(全班掌聲,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師:請原諒我叫不到同學名字,再者我也不清楚哪些組著重理解了學案上的哪些句子。所以底下請各組代表自由站起回答。

一小組代表主動站起:我們組著重理解了“對寫增情”,“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直說自己思念家中兄弟,而是借家中的兄弟們在重陽節插茱萸時惦記著我,這樣倍抒我對親人的思念。

師:不錯。還記得剛學過的柳永《八聲甘州》和歐陽修的《踏莎行》有這樣對寫的例子嗎?

(生遲疑)

師:大家一起幫這位同學來回憶。

其他同學七嘴八舌提示:“想佳人,妝樓顒望,天際識歸舟”,“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師:對。現在還有哪個代表發言?

一小組代表主動站起:我來說“層語疊情"。“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寫了五層悲。一層為漂泊異鄉,二層為傷秋之悲,三層為孤獨寂寞,四層為年老體弱,五層為壯志難酬。

師:你所說的前四層都是在文本中能找到對應內容的,第五層,壯志難酬,從哪里看出?

(生一時語塞)

師:我們一起回顧下今天這堂課的重要任務是細讀《江城子》,細讀,就是精細品讀文本,不要浮于文字之外,隨意解釋。壯志難酬,在這一聯詩中無法體現。我給同學提示上句,“作客"為一層悲,加“常”為二層悲,加“悲秋"為三層悲,加“萬里”為四層悲,這樣上句就疊加了四層悲意。下句呢?

生七嘴八舌:“登臺"為一層,“獨”為二層,“多病"為三層,“百年”為四層。

師(微笑):對了,我們細讀出八層悲呢。到現在,發言的同學怎么都繞開了“癡語瀝情"的例句?誰來講。

又一小組代表主動站起:“春花秋月何時了”中“春花秋月"以美好景物來反襯李煜的愁苦。

師(微笑):從樂景襯哀情的角度,是不錯。可現在我們要從“無理語更見情深”的角度來體味,應作怎樣的理解?

(生遲疑)

師提示:“春花秋月"是大自然中偶然出現的美好景象,還是周而復始一直要出現的景象?

生:一直要出現的。

師:會隨人的意志而改變嗎?

生:不會。

師:聯系“何時了”,有沒理解什么是無理語。

生:詞人因受“春花秋月"這些美好景象的刺激,勾起了往日帝王生活的回憶,生發亡國之痛,所以不想再見到“春花秋月”。美好景象的出現是永恒的自然規律,人根本無法阻止它,說“何時了"就是無理癡語,更是體現亡國之痛無法消除。

師:以上我們的理解,是為理解《江城子》作準備的。《江城子》是一首平淡中寄寓深摯情感的詞作,只有細細品味,方可理解情感的深婉程度。課前翻看了同學的學案情況,有部分同學還未按學案上的要求在詞作中標注出剛才體味的四類語句。現在給同學10分鐘時間,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逐句細讀,研討如何深婉表情的。請發言代表組織好討論,并匯總好意見,為全班交流作好準備。

(各組討論開始,教師巡視,詢問討論情況)

師:時間差不多了。我按照詞作的語序展示各句,哪些組著重探討了該句,就主動發言,相互可補充可爭鳴。

(師PPT展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一小組代表主動發言:“不思量,自難忘”,雖用語平常,脫口而出,但以相互矛盾的表達了對愛妻的哀思。

師:你能否深入解釋下,為啥這兩句矛盾用語能更深刻地表達哀思呢?

(生遲疑)

師:詞人為什么不想思量?又為什么自難忘?

生:是詞人怕觸碰對愛妻的回憶,那種思念讓他太痛苦。自難忘是因為對愛妻的思念從未消失過,潛藏在心底。這樣的矛盾用語,能體現詞人特別糾結的心緒,永遠無法釋懷。

師:嗯,這樣深入理解,真正感受到情感的濃度了。只是,為啥要繞過對“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理解呢?人生能有幾個“十年”,這十年,蘇軾經歷了亡妻喪父、宦海沉浮。人生最痛的別離是什么?

全班齊說:生離死別!

師:“十年生死”字字劇痛。“茫茫”,茫然無知,有種無限的空寂感。前加“兩”字又有什么效果?

生:“兩"字指詞人和亡妻都有茫茫之感。

師:亡妻有感知嗎?

生:沒有。

師:“兩”將亡妻的無知當有知寫,多么癡情的苦語!再讀“十年生死兩茫茫"這句,我們可體味到疊加了多少層的哀思啊。

(PPT展示此句的賞析)略

師:下邊,哪個組的代表來解讀“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又一組發言代表迅速站起:這里的“凄涼”,尋常語內涵豐富,可指亡妻孤零零在千里之外,無處訴說孤寂處境;也可指詞人無法向亡妻訴說這十年來的不幸遭遇。這兩句是詞人癡語,即便是亡妻墳近在咫尺,又怎么能向她訴說呢?

師:說得很好。大家有沒注意到“千里”還與首句“十年"的呼應關系?

全班七嘴八舌:這里強調相隔空間之遙,首句突出相隔時間之久。由時間到空間,更突出陰陽兩隔的孤苦荒寂。

(PPT展示此句的賞析)略

師:誰來品讀“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又一生站起:此處也是無理語。詞人與亡妻相遇,是一個絕無可能的假設。

師:詞人當時才40歲,為什么要描述為“塵滿面,鬢如霜"?

生:是為了突出這十年來詞人自己遭遇不幸的憂憤,所以雖才四十歲,卻說成蒼老“鬢如霜”。

(PPT展示此句的賞析)略

師:日日哀思如此之切,自然夜里就有所夢了。哪一組重點評析夢中情景“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有生站起:這個情景,用了對寫法。

師:從何看出?

生:相顧無言。

師:對寫法,應用于不在同一場景的兩對象之間,這樣才能虛實結合,倍增其情。“相顧無言”是在同一場景中。我提示下,尋常字“忽"表意效果如何?詞人與亡妻相逢的情景以素凈的語言來寫,算什么描寫法?體會下。

生:“忽”寫夢歸之快,詞人非常迫切想見到妻子,可見相思深久。詞人用平淡的語言對夫妻日常生活場景作了白描,更可見日常生活里的幸福。

師:觀賞妻子梳妝的幸福場景描述,對詞人當時的情感表達有什么作用?

生:以樂襯哀,突出十年沉痛。

師:很好。我再請哪位同學說說蘇軾與愛妻相見,沒有親昵動作,卻只寫“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為什么?

生:這是要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啊。(掌聲)

(PPT展示此句的賞析)略

師:好,我們來看末尾三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是夢總有醒的一刻,

醒后,這幾句如何深化情感的?

有小組代表站起:這里采用了對寫法。詞人想象月夜下的短松岡,是亡妻思慮親人、眷戀人世的地方。借亡妻的斷腸思念,倍增詞人的哀思。

師:確實是對寫法。我補充說下,“年年”含十年,又指今后年年如此,強化哀思不絕。

(PPT展示此句的賞析)

師:至此,我們可以根據夢前、夢中、夢后梳理下情感發展的層次。

(PPT展示情感發展的層次):

夢前—死別之痛—此情無計可消除

夢中—無語凝噎—此時無聲勝有聲

夢后—淚盡腸斷—此恨綿綿無絕期

通篇形成“層語疊情”,“砌成此恨無重數”:對亡妻無盡的哀思和詞人宦海沉浮、屢遭不幸的悲苦。

師:蘇軾曾推崇陶淵明的語言“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質樸語言中含有醇厚的情感。他的這首《江城子》也是如此。現在,請同學一起朗讀全詞,體味這種藝術特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