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HIEM 119-2024 醫用輻射診斷機房設計與安裝_第1頁
TNAHIEM 119-2024 醫用輻射診斷機房設計與安裝_第2頁
TNAHIEM 119-2024 醫用輻射診斷機房設計與安裝_第3頁
TNAHIEM 119-2024 醫用輻射診斷機房設計與安裝_第4頁
TNAHIEM 119-2024 醫用輻射診斷機房設計與安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ROMANPAGE\*ROMANIIIICS11.020CCSQ841團 體 標 準T/NAHIEM119-2024醫用輻射診斷機房設計與安裝Designandinstallationofmedicalradiationdiagnosticrooms2024-8-8發布 2024-8-8實施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 發布目 次前 言 1總則 1規范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5選址與工藝要求 7選址 7功能布局要求 7操作流程要求(工作人員、患者) 8功能分類及建筑布局 10一般規定 10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功能與建筑布局 11輔助用房的功能及要求 17裝飾裝修 186結構 20一般規定 20功能用房特殊要求 20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 22一般規定 22特殊規定 22消防規定 22給排水 23一般規定 238.2給水 238.3排水 238.4消防 249電氣 25一般規定 25負荷分級 25配電設計 26機房電氣設計要求 26電能質量 27智能化 28一般規定 2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28安全防范系統 28綜合布線系統 28診斷設備監控系統 29其它弱電系統 29設備配置 30一般規定 30設備配置功能及規格 31設備運輸與安裝 31輻射防護及檢測 33一般規定 33輻射防護要求 34輻射防護檢測 38施工與驗收 40一般規定 40施工要求 40工程驗收要求 41PAGEPAGE10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的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手術室及相關受控空間分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歸口。本文件參加起草單位:浙江建安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嘉美倫設計有限公司。1 為規范醫療機構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建設,保障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防護、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最優化,遵循適用、經濟、安全、綠色、低碳和環保原則,制定本標準。X(DR)XX(乳腺鉬靶X算機斷層掃描(CT)CTSPECT-CT、PET-CT機房、口腔X(口內牙片機CBCT(DSACT)機房。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醫療機構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建筑設計和施工。2 規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50009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5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68建設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8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203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22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42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6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3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03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3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370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898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程GB51039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251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5001工程結構通用規范GB55002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8混凝土結構通用規范GB55016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20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4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GB/T50311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2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T50314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Z120核醫學放射防護要求GBZ121放射治療放射防護要求GBZ130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HJ1198 放射治療輻射安全與防護要求HJ1188 核醫學輻射防護與安全要求3術語和定義醫用輻射 medicalusesofionizingradiation在醫學上應用的電離輻射的統稱。電離輻射在醫學上的應用已形成X射線診斷學(又稱放射學)、核醫學、放射腫瘤學(放射治療學)等分支學科。放射防護 radiologicalprotection/輻射防護 radiationprotection(免受或盡量少受電離輻射危害的應用性學科。有時亦指用于保護人類免受或盡量少受電離輻射危害的要求、密封源 sealedsource非密封源 unsealedsource不滿足密封源定義中所列條件的源。密閉屏障 confinementbarrier由一道或多道實體屏障連同相應的輔助設備(包括通風設備)所構成的系統,該系統能有效地限制或防止正常和異常條件下放射性物質向外界的釋放。控制區 controlledarea在輻射工作場所劃分的一種區域,在這種區域內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專門的防護手段和安全措施,以便:a)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控制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擴散;b)防止潛在照射或限制其程度。監督區 supervisedarea未被確定為控制區、通常不需要采取專門防護手段和安全措施,但要不斷檢查其職業照射條件的任何區域。鉛當量 leadequivalent用鉛作為基準物質時以鉛的厚度來表示的衰減當量。結構屏蔽 structuralshield納入建筑結構并由能減弱輻射的材料構成的屏蔽體。置換通風 displacementventilationTN系統 TNsystem電力系統有一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保護線與該接地點相連接。根據中性導體(N)和保護導體(PE)的配置方式,TNTN-CN、PETN-C-SN、PETN-SN、PE電磁干擾 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綜合布線系統 genericcablingsystem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automaticfirealarmsystem4 選址與工藝要求選址醫用輻射診斷機房選址應滿足醫療及建筑規范相關要求,且需滿足《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XCT機房的輻射屏蔽規范》GBZT180、《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130、《核醫學放射防護要求》GBZ120中選址相關條文要求。選址應充分考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宜單獨選址、集中建設或設置在多層建筑物及高選址應與軌道交通等可能產生較強震動的設施保持安全距離,避免車輛行駛震動影響輻射機房內設備,空調中央機組等附屬設備的正常使用。功能布局要求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布局宜按功能分區獨立且集中設置原則,宜遠離孕、產婦及幼兒等敏感人群的就診區域。功能布局應結合醫院整體規劃,應預留醫院輻射機房設備裝機流線,保障初次吊、安裝及未來設備報廢更新運輸需求,如設置于地下空間時考慮與外部交通動線。功能布局宜結合醫院整體景觀設計為病患提供良好的就診環境,提高病患治療就診的舒適度。宜結合其功能結構特性,如設置在地下空間可采用下沉廣場或采光天井等形式。”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布局設計應考慮輻射防護,空間尺寸和布局的需求,應考慮設備安裝的便利要求。操作流程要求(工作人員、患者)4.1所示。預約申請填寫相關的病史信息,患者預約登記時提供醫生開具對應的檢查申請單。登記患者到達登記臺,登記個人信息并繳費。系統錄入工作人員根據患者的臨床需求,按要求錄入到相關檢查室。準備就診患者需關注區域內的檢查注意事項,提前做好檢查前準備。注射對比劑機房檢查檢查前準備:工作人員引導患者做好檢查前準備工作。防護:遵循“劑量最優化”原則,利用最低的輻射劑量來獲得足夠高質量的圖像。(包括幼兒和孕婦),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檢查方案及參數。掃描執行: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檢查程序。工作人員的指令:整個檢查過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工作人員的指令。10~30分鐘,若無不適,可自行11(等),心電監護儀1臺,除顫儀1臺,所有物品均放于指定位置并有明顯標志。家屬陪同:若為特殊人群,如嬰幼兒、意識不清等患者,家屬需協助完成檢查,并做好個人輻射防護。等待和領取膠片/結果完成檢查后,患者根據需求領取相應的膠片和檢查報告;預約申請預約申請登記分診準備就診是比劑注射否機房檢查領取膠片報告圖4.1影像檢查流程圖5 功能分類及建筑布局一般規定醫用輻射診斷機房需設計三個功能分區:檢查操作區、設備存放區、輔助功能區。醫用輻射診斷設備應設有單獨的機房,包括檢查室和控制室,應有獨立的設備間,機房應滿足診斷機房的布局要求。除床旁醫用輻射診斷設備、便攜式醫用輻射診斷設備和車載式醫用輻射診斷設備外,應充分考慮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地面承重能力,必要時應進行加固,避免后期設備使用過程中發生地面沉降。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建筑布局應充分考慮相鄰建筑空間及周圍場所的人員安全。輔助功能區域布局應同時應考慮設備運輸和安裝要求,區域內電梯的承重能力和尺寸也盡量滿足運輸尺寸和重量要求。移動式醫用輻射診斷機(不含床旁攝影機和急救車配備設備)在使用時,醫用輻射診斷機房應滿足相應布局要求。車載式醫用輻射診斷機車內應采用隔室設計,包括車載機房和工作人員隔室,布局應合理等。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和輔助區不應布置在用水區域的垂直下方,滿足設備對震動和電磁干擾需求。圍護結構的材料選型應滿足保溫、隔熱、防火、防潮、少產塵等要求。200mm,以滿足電纜溝和設備固定基座200mmx200mm。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功能與建筑布局XX(X射線攝影裝置、胃腸XX射線裝置、X射線骨密度儀等)X射線計算(CTCTSPECT/CTPET/CT等)屬于Ⅲ類、口腔(牙科)X射線裝置(CBCT等)屬于Ⅲ類。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醫療服務功能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推薦平面尺寸(mm)檢查室雙管頭、多管頭:304500≥3.07500X6000單管頭:203500控制室//≥2.86000X3000設備間//≥2.86000X25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9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500觀察窗///1500X1200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X射線攝影(DigitalRadiographyDR)1)醫療服務功能XX2)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203500≥3.05500X4500控制室//≥2.84500X20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7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1200X900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X射線機醫療服務功能X胃腸道疾病食道X射線機還可以進行透視、數字化攝影以及部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療的操作。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203500/6000X6000控制室///6000X25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7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1500X900說明:觀察窗應平行于數字胃腸機檢查床的長軸,便于醫護人員觀察到受檢者狀態。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X線攝影(乳腺鉬靶)醫療服務功能X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m2)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m2)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102500/5000X3000控制室///5000X20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7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800X600說明:如帶有穿刺功能或乳腺導管造影功能的機房有效使用面積宜不小于15m2。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X射線骨密度機醫療服務功能XX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m2)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m2)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102500/5000X3000控制室///5000X20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7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1200X900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CT)醫療服務功能X射線束和高靈敏度冠狀面或矢狀面的高分辨率圖像。CT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治療規劃和疾病監測,尤其在腫瘤、血管病變、創傷和感染的診斷上顯示出極高的價值。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304500/7000X5500控制室///5500X2500設備間///5500X25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9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1500X900說明:觀察窗應盡量在機房的短軸方向,便于醫護人員觀察到受檢者狀態。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CT模擬機醫療服務功能CTCT機房設計機房設計需符合《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130-2020、《放射治療放射防護要求》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304500/6500X6000控制室///6000X2800設備間///6000X25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9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1500X900說明:觀察窗應盡量在機房的短軸方向,便于醫護人員觀察到受檢者狀態。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SPECT-CT、PET-CT醫療服務功能SPECT是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由于它們都是對從病人體內發射的γ射線成像,故統稱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術(ECT)。PET-CT是正電子發射斷層和X線計算機斷層組合而成的多模式成像系統,是一種可以在分子水平成像的影像技術。PET-CT將PET與CT融為一體,使兩種成像技術優勢互補,PET圖像提供功能和代謝等分子信息,CT提供精細的解剖和病理信息,通過融合技術,一次顯像即可獲得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和形態學改變。機房設計GBZ130-2020GBZ120-2020以及《核醫學科建設規范》36-20225.8。表5.8核醫學SPECT-CT、PET-CT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尺寸要求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SPECT-CT3045003.08000X5000PET-CT3045003.08000X5000控制室//2.86000X3000設備間//2.86000X30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9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1200X900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X光機(口內牙片機)醫療服務功能XX射線發生裝置及其支撐部件組成,配合口內影像接收器使用。X射線攝影,獲得影像供臨床診斷用。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31500/3000X2000控制室///2000X1000控制室防護門////檢查室防護門///2100X700觀察窗///600X600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CBCT醫療服務功能CBCTCT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檢查室臥位式:153000/5000X4000站位式/坐位式:52000/3000X3000控制室///3000X1000控制室防護門////檢查室防護門///2100X700觀察窗///600X600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雜交手術室(DSA1)醫療服務功能DSACTMRI3D2)機房設計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放射房間及其輔助設施機房內最小有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mm)凈高(m)適宜平面尺寸(mm)單球管DSA2035003.010000X6000雙球管DSA3045003.010000X8000CT整合式3045002.812000X8000控制室//2.85000X3000設備間//2.85000X3000控制室防護門///2100X900檢查室防護門///2100X1200觀察窗///1500X1200注:/表示無特殊要求,按一般房間預留。輔助用房的功能及要求輔助用房宜配合輻射診斷機房設在同層、與機房統一規劃,自成一區。應設候診區、(控制廊室、值班休息室、部分設備用房等。輔助用房應符合下列要求:(室(室)0.8-1.03)診室:單人診室房間開間不應小于2.5m,使用面積不應小于8㎡。4緊急搶救間:設緊急情況處理間,備用常用的急救設備,包括如除顫儀、呼吸道管3.60m×4.80m。控制室:室內裝有系統控制臺、病人監視屏等設施。控制室人員可通過防護觀察窗2m。2.5m。核醫學科應設置以下專用輔助用房:裝飾裝修GB50222裝飾裝修材料應光滑平整、不起塵、易清潔、易維護、避免眩光、耐久性好等要求。輻射診斷機房及病患通過區域內墻面、地面應采用耐擦洗、易清理的面層裝飾材料;吊頂宜采用塊材或整體式吊頂,可拆卸的材料,便于設備維修。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應符合國家有關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的地面需根據設備安裝提前做好電纜溝及溝蓋板,以利于設備安裝和檢修。SPECT/CT機房等應嚴格根據具體的輻射防護要求,鋪設滿足相應防護要求的防護材料。GB50333建筑裝飾相關的要求。6結構一般規定《放射治療放射防護要求》GBZ121及《建設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工程GB55001GB55002GB55008GB50009GB5001150010等現行結構規范的要求。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內設備荷載均較大,樓面應具備足夠的承載能力及變形能力。樓板厚度應適度加大,配筋應適度加強。功能房間在結構設計時應考慮消防、電氣和通風空調專業管線的預埋。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防護墻體的穩定性和密實度要符合現行規范要求,以確保墻體不會出現裂縫或變形。功能用房特殊要求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防護墻體在有條件時可采用鋼筋混凝土墻體,厚度滿足防輻射要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當采用磚砌體時,應采用強度≥MU10的機制實心磚,砂漿強度≥M7.5240mm,粉刷層采用硫酸鋇、砂、水泥混合砂漿。防護厚度不足時可采用鉛板防護,厚度應根據設備的輸出和使用條件經專業設計公司確定。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防護墻體如采用磚砌體,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加強5m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構造柱500mm2Φ66、7度時宜沿墻全長貫通,8、9度時應沿墻全長貫通。砌體填充墻,墻高>4m120mm。改建工程輻射診斷機房防護如需要做夾層板才能確保防護厚度的,即防護板中間有間隙的,應與職業病預評價和放射防護設計單位復核。應考慮診斷機房設備吊裝、運輸路線,相應的區域宜依據現行《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及相關設備廠家所提供的參數選取相應荷載。7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一般規定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檢查操作區、設備存放區、輔助功能區的供暖、通風、空氣調節應滿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及《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醫用輻射診斷機房不應在設備正上方設置任何空氣末端裝置及其冷凝水管。醫用輻射診斷機房應按室內溫濕度要求設置空調系統(機械通風系統),室內送風口6次4次80%。新風系統應設置過濾裝置并應滿足《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新風溫度、濕度處理應滿足室內設計參數要求。特殊規定(消防規定GB51251GB50016等相關規范的要求。8給排水一般規定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給水排水設計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外圍的給排水設計應結合醫院統一規劃設計。管道外表面存在結露風險時,應采取防護措施。管道存在凍脹風險時,應采取防凍措施。給水、排水、消防水管道不得從強電和弱電機房,以及輻射診斷設備主機房的室內架空通過,必須在設備上方通過時應采取防護措施。給水、排水、消防水管道通過輻射診斷設備機房時,敷設需滿足以下要求:管道穿墻時需預埋穿墻套管,縫隙應密閉嚴實。管道設置位置不應在設備正上方,應盡量避開設備,宜在地溝、夾層、地面墊層內敷設。給水生活給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有關規定。生活用水量定額宜按《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取值。用水計量應按科室設置總計量及分級計量,宜采用智能水表遠傳抄表。輻射診斷機房內設置的給水管道需考慮檢修閥門,閥門優先考慮設在房間外,當需設置在設備房內時可在管道井、地溝處或房間內可檢修的位置。排水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排水應排入院區污水處理站。醫用輻射診斷機房內如設置排水設施,優先考慮重力排水的方式,檢修口或集水坑位置應便于檢修。其他區域的排水不應進入輻射診斷機房,不應在重要設備機房附近設置收集其他區域排水的集水坑。消防醫用輻射診斷機房通常為醫院建筑的一部分,應根據醫院整體來定性消防等級,并設置對應的消防滅火設施。GB50016等規定。強弱電機房、輻射診斷設備主機房應設置氣體滅火裝置。45°斜向上等措施實現。9電氣一般規定本章適用于醫療建筑中的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電氣設計。醫用輻射診斷機房電氣設計應結合醫院電氣系統整體規劃進行設計。醫用輻射診斷設備的配電設計應根據醫療工藝的要求進行。醫用輻射診斷機房電氣設計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其它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電氣管道穿機房墻體時需預埋穿墻套管,應封閉嚴實。醫用輻射診斷設備需要采用凈化電源設備時,宜采用單元凈化系統。負荷分級部門醫療場所以及設備場所類別要求自動恢復供電時間t(部門醫療場所以及設備場所類別要求自動恢復供電時間t(s)負荷分級012t≤0.50.5<t≤15t>15一級特別重要負荷影像科DR機房√√√CT機房√√√乳腺鉬靶機房√√√數字胃腸機房√√√骨密度機房√√√放療中心CT(模擬)機房√√√核醫學PET-CT機房√√√SPET-CT機房√√√口腔科牙片機機房√√√口腔CT機房√√√注:1.不使用醫療電氣設備或系統的醫療場所應為0類場所;(2類醫療場所所述部位以外接觸的醫療場所,應為1類場所;(指心臟或接近心臟部位接觸以及電源中斷危2類場所。配電設計醫用輻射診斷機房電源應由變電所不同變壓器正常母線段或變壓器正常母線段和應急段引入。大型醫療設備的配電應由變電所采用單獨回路供電,宜采用放射式。醫用輻射診斷設備供電回路的操作開關,應設置在便于操作處,不得安裝在射線防護墻上。為了保證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在醫用輻射診斷設備掃描室及操作室墻體上應分別安裝帶自鎖功能的緊急斷電按鈕。醫用輻射診斷設備控制柜隨設備供貨時,不應重復設置隔離、保護及濾波電器。TN-C系統。機房電氣設計要求有輻射要求的診斷設備用房應設置電磁屏蔽或采取其他電磁泄漏防護措施。易受輻射供電電源至診斷設備應采用銅芯電力電纜,此電纜不能接入與該診斷設備無關的其他負荷,以免對設備產生干擾。設備配電的線纜應采用低煙、低毒阻燃類線纜,并滿足設備對電源內阻或電壓降的要求。診斷設備配電電纜宜采用與相線等截面積的電纜。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照度設計應滿足國家現行標準的要求。2類醫療場所的患者區域內,應做局部等電位聯結,并應將下列設備及導體進行等電位聯結:PE外露可導電部分;安裝了抗電磁干擾場的屏蔽物;防靜電地板下的金屬物;隔離變壓器的金屬屏蔽層;除設備要求與地絕緣外,固定安裝的、可導電的非電氣裝置的患者支撐物。診療設備配電箱應根據配電級數和配電箱位置以及接地系統的要求等,設置不同類型的電涌保護器(SPD)保護。產生諧波較大的診斷設備應在末端設置濾波裝置。%診斷設備電源應設置防止電壓暫降與電壓中斷的措施。10智能化一般規定智能化應滿足院內高效、規范與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智能化設計應本著先進、開放、經濟、實用、安全原則進行。智能化系統的子系統設計除應符合國家標準《綜合醫院建筑設計》GB51039的規定外,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等的有關規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火災報警與聯動系統設置應符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中規定。設置氣體滅火系統的區域,應配合完善相應的電氣控制。安全防范系統診斷機房自動門外上方應設置小心電離輻射警示燈。綜合布線系統等機制,考慮多種冗余鏈路的設計;應滿足國家標準《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1和《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GB/T50312規定。(應按照傳輸速率千兆或以上進行設置。1000Mbit/s自適應或光纖到端口的接入方式。100Mbit/s自適應方式。診斷設備監控系統X射線攝影系統(DR)CT設備等。其它弱電系統11設備配置一般規定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對醫療機構進行分類及等級的劃分。(試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106個。其中,甲類由4個調減為2個,乙類由6個調減為4個。乙類管理目錄(省級衛生健康委負責配置管理)1)正電子發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統(英文簡稱PET/MR);2)X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英文簡稱PET/CT);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常規放射治療類設備(包括醫用直線加速器、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首次配置的單臺(套)3000—5000萬元人民幣的大型醫療器械。《“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數》、《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標準指引》,醫療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相關設備。GBZ120GBZ121HJ1198明確了各類放射機房的選址輻射防護要求必須遵從相關法規《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130及《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等。放射源輻射防護必須遵從當地相關法規。設備所在場地要盡量遠離以下振動源:停車場、公路、地鐵、火車、水泵、大型電機等,以免影響設備性能。設備安裝場地應滿足電氣設備的正常工作環境:防鼠、防火、防熱、防干、防水、防潮、防凍、防酸、防腐、防磁、防雷、防震。醫用輻射診斷機房的建筑空間及機電條件應滿足設備廠家的場地要求。設備配置功能及規格依據《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縣級綜合醫院設備配置標準》WST819、《鄉鎮衛生表11.1醫院等級X(CT、DRX備、乳腺機、其他醫用X射線診斷設備)介入治療學(DSA、ERCP)核醫學(ECTPET-CT、其他核醫學)一級甲等√一級乙等√二級甲等√√二級乙等√√三級甲等√√√三級乙等√√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設備運輸與安裝開通搬運通道,包括門洞、墻洞、吊裝孔等,和搭建必要的卸貨平臺、吊裝平臺等。確保搬運通道和平臺等的尺寸和承重,必要時應對其進行改造和加固。642100mm:走廊寬度2800mm時,門寬需達到1000mm方可轉彎,走廊寬度1800mm時,門寬需達到1800mm方可轉彎。若設備運輸途徑需使用電梯,應考慮電梯的尺寸和載重能力。運輸包裝盡量回收,不回收的情況下需按照所在國家的法律和當地法規要求處理。12輻射防護及檢測一般規定醫用輻射診斷工作場所應劃分為控制區和監督區,并進行分區管理。(含樓上和樓下及周圍場所的人員輻射防護與安全,設置必要的防護設施。GBZ130-20206.4.5的要求。推拉式或平開式機醫用輻射診斷機房觀察窗或攝像監控裝置的設置位置應便于觀察到受檢者狀態及防護門開閉情況。醫用輻射診斷工作場所應根據放射診斷的類型,配備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鉛GBZ1306.5的要求。輻射防護要求X射線診斷機房XGBZ1302的要求。機房觀察窗和防護門的屏蔽防護應與所與處屏蔽體(墻)具有同等鉛當量。表12.1 醫用X射線診斷設備機房的輻射屏蔽機房類型有用線束方向鉛當量mmPb非有用線束方向鉛當量mmPb標稱125kV以上的攝影機房3.02.0標稱125kV及以下的攝影機房2.01.0C形臂X射線設備機房2.02.0口腔CBCT、牙科全景機房(有頭顱攝影)2.01.0透視機房、骨密度儀機房、口內牙片(無頭顱攝影、碎石機房、模擬定位機房、乳腺攝影機房、乳腺CBCT機房1.01.0CT機房(不含頭顱移動CT)CT模擬定位機房2.5X射線診斷設備機房進出門應與工作狀態指示燈聯鎖。X射線診斷設備機房應設置動力通風裝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風。管電壓kV厚度:單位mm混凝土鐵石膏板磚301225.3318—7093管電壓kV厚度:單位mm混凝土鐵石膏板磚301225.3318—70936.827112590746.9239113100(有用線束)707.0234109100(90°非有用線束)697.1221—125(有用線束)879.8278127125(90°非有用線束)8010.0251—120(CT)969.5——140(CT)10411.8——150(有用線束)10613.5314—150(90°非有用線束)9012.8267—表12.3不同屏蔽物質等效鉛當量厚度(2mmPb)管電壓kV厚度:單位mm混凝土鐵石膏板磚100(有用線束)12914.2413184100(90°非有用線束)12814.4395—125(有用線束)15821.1492217125(90°非有用線束)14721.0451—120(CT)16218.7——140(CT)18225.0——150(有用線束)18829.9567—150(90°非有用線束)15726.6473—表12.4不同屏蔽物質等效鉛當量厚度(2.5mmPb)管電壓kV厚度:單位mm混凝土鐵石膏板磚100(有用線束)15917.9499220100(90°非有用線束)15918.0481—125(有用線束)19126.5591258125(90°非有用線束)17926.3546—120(CT)19322.8——140(CT)21631.2——150(有用線束)22237.3676—150(90°非有用線束)18733.0566—表12.5不同屏蔽物質等效鉛當量厚度(3mmPb)管電壓kV厚度:單位mm混凝土鐵石膏板磚100(有用線束)19021.5584256100(90°非有用線束)19021.7566—125(有用線束)22331.9687298125(90°非有用線束)22131.6640—120(CT)22326.9——140(CT)24937.0——150(有用線束)25544.2778—150(90°非有用線束)21639.2656—核醫學診斷機房核醫學工作場所平面布局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a)使工作場所的外照射水平和污染發生的概率達到盡可能小;b)保持影像設備工作場所內較低輻射水平以避免對影像質量的干擾;c)在核醫學診療工作區域,控制區的入口和出口應設置門鎖權限控制和單向門等在分裝和給藥室的出口處應設計衛生通過間,進行污染檢測。)、給藥后患者或受檢者候診室或病房(根據放射性核素防護特性分別設置)、質控(樣品測量)室、控制室、機房、給藥后患者或受檢者衛生間和放射SGB18871(0.5m/s。排氣口應高于本建筑物屋頂并安裝專用過濾裝置,排出空氣濃度應達到環境主管部門的要求。核醫學診斷工作場所應為放射性物質、放射性廢物的儲存、轉運等配備有足夠屏蔽容器,容器表面應設置電離輻射標志。應依據計劃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權活度對開放性放射性核素工作場所進行12.6的要求。表12.6不同核醫學工作場所用房室內表面及裝備結構的基本放射防護要求種類分類ⅠⅡⅢ結構屏蔽需要需要不需要地面與墻壁接縫無縫隙與墻壁接縫無縫隙易清洗表面易清洗易清洗易清洗分裝柜需要需要不必須通風特殊的強制通風良好通風一般自然通風管道特殊的管道a普通管道普通管道盥洗與去污洗手盆b和去污設備洗手盆b和去污設備洗手盆ba下水道宜短,大水流管道應有標記以便維修檢測。b洗手盆應為感應式或腳踏式等手部非接觸開關控制。場所類型工作人員患者或受檢者必備選備普通核醫學和SPECT場所場所類型工作人員患者或受檢者必備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