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神”-企業的工匠神_第1頁
試析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神”-企業的工匠神_第2頁
試析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神”-企業的工匠神_第3頁
試析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神”-企業的工匠神_第4頁
試析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神”-企業的工匠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試析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精神”】企業的工匠精神

試析企業如何踐行“工匠精神”“工匠”,一個充滿傳統色彩的詞匯,各種手工匠人曾以精湛的技藝創造過無數奇跡。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們代表著敬業、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的氣質。“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歐洲、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5年,美國競爭相對激烈,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達8.2年。而在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業還不到3年。中國企業數量眾多,但生命周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只是少數。中國企業不乏實力雄厚者,能在全球叫響品牌的卻是鳳毛麟角。那么,為什么中國企業無法長壽?為什么中國企業無法創造世界美譽?原因之一就是:中國企業缺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單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理念,也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方向,從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復產能,加強技術創新,其最終目的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中國企業的整體水平與形象。但是,工匠精神并不是光喊喊口號就夠了的,更關鍵的是,企業要將工匠精神付諸實踐,“知行合一”,讓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企業發展。要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一、把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基業長青的基石,能夠傳承上百年的工匠精神,其承載這一精神的就是企業文化。在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員工一進來就沐浴在做事嚴謹、精益求精的氛圍中,做每一件事都是力求做到最好,實際上這就是一種企業文化。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追求完美、拒絕平庸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刻意要求。

因此,企業要踐行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將工匠精神融人企業文化建設,將其納人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并通過多種方式,對員工進行宣傳教育。通過企業文化,讓員工樹立“工匠意識”,把工匠精神內化為全體員工的精神品質,讓員工有嚴謹、細致、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讓敬業執著、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成為企業價值追求,為工匠精神厚植土壤。

實際上,中國很多老字號企業的文化都體現著濃厚的工匠精神,比如,同仁堂那幅“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對聯,深人人心,讓人敬佩。在華為內部,經常會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口號,比如“不讓雷鋒吃虧”、“燒不死的鳥是鳳凰”、“板凳要坐十年冷”等等,都是在剛入職的“大隊培訓”(華為人職后的脫產企業文化培訓)中就告訴員工,并在各類學習手冊中出現,要求員工討論學習思考。這些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口號,告訴員工要杜絕浮躁、踏實干活。

當然,也有很多企業,在其車間、辦公室里,還是可以看見這樣的標語牌:“堅持追求完美—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生產沒有質量的產品,等于創造無用的垃圾”等。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這種工匠精神融人到產品文化、質量文化、生產文化、研發文化等企業文化的子文化里面要將工匠精神植入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全面改進企業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將其融人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要真正投人人、財、物,讓企業的生產、研發、技術、工藝等各方面的軟硬件環境都能得到提升,不斷吸納前沿技術,創造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產品,打造品牌。

二、以工匠精神引領研發與創新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對原有技術的創新與新技術的應用,將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為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工匠精神不僅體現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要積極吸收前沿技術,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做出更好的產品,推動企業不斷進取。

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研發與創新需要考慮是否愿意真正為客戶帶來價值,是否愿意在經受大量失敗后仍孜孜不倦地堅持研發,是否愿意做成千上百個方案并優中選優,是否專注于一絲性能的提升,是否敢于推翻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而追求新的高度,最終做出讓消費者驚艷的產品。

此外,技術的傳承與創新要講究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既要對原有好的技術進行傳承,同時也要進行改良與創新,最終目的是為品質的提升,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是對工匠精神的堅持。

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人用于研發,獲得的技術專利累計超過3.8萬項,其產品銷售到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很好地闡述了工匠精神的內涵,是中國品質的最佳代言人。

格力是中國唯一一家掌握“變頻壓縮技術”的空調企業,8000多名研發人員都是董明珠從高校招進來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對研發的投人,以及對掌控核心技術的執著,讓格力的工匠精神也得以充分體現。

三、以工匠精神引領質量管理質量管理需要質量文化引領與質量管理制度保障,需要進行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質量文化要讓企業上下形成共同的品質理念,在全員中形成追求極致品質的精神。質量制度以硬性要求,要強化提升產品質量標準,推動質量理念在各個環節的落地。在質量管理方面,華為有很多好的經驗值得國內企業學習。

華為視品質為企業的生命,努力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服務的品質,贏得了客戶的信任,這也促成了華為今天的成功。華為不僅提倡以工匠精神來衡量產品,更構建了一套堅實的質量體系,用制度支撐“質量優先”的落地。“華為公司最寶貴的是‘無生命的管理體系’,以規則、制度的確定性來應對不確定性。”任正非曾指出,華為最重要的基礎是質量,要從以產品、工程為中心的質量管理,擴展到涵蓋公司各個方面的大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極致追求“零缺陷”。為解決手機攝像頭的質量缺陷,華為會投入數百萬元人民幣測試,為解決“榮耀”產品的小缺陷,曾關停生產線重新整改。

四、以工匠精神引領品牌建設企業的發展需要品牌的推動,品牌的好壞決定企業能否在市場立足。品牌的競爭是產品品質的競爭,而工匠精神是品牌的內在價值。工匠精神就意味著品牌對客戶在質量、體驗、服務等方面做出的一個長期而持續的承諾。良好的品牌打造是基于對技術的不斷突破創新和對產品品質的細致研究、提升,這是品牌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要為工匠精神構建保障機制,一是施行科學激勵。首先,組織機制的建設。工匠精神能否有效地落實,關鍵看組織機制是否秉承工匠精神的精神理念與要求進行設置。組織與機制的設置要重點考慮質量管理、研發與技術創新等職能的發揮,要求給“匠人”更多的責任與權力,要讓各部門各司其職,從機制上保障全員把精力放到品質的提升與精益求精上。其次,制度的建設。工匠精神的本質是靠制度支撐起來的。某種程度上講,工匠制度比工匠精神更重要,工匠精神更多是從精神層面影響人,工匠制度不只從精神上引領,更重要的是它指導我們怎么去做。第三,獎懲機制的建設。企業發展不能盲目鼓勵競爭、簡單以績效定報酬,要讓真正踐行工匠精神的人得到應有的獎勵。要強化技術人才激勵機制,要高度重視一線勞動者的上升通道,使他們有充分的成就感、獲得感和不斷前進的目標動力。第四,培養機制的建設。當前許多企業并不缺技術,但缺真正有工匠精神的大師,培養一個大國工匠需要時間的積累,現在再不培養就會斷層。因此,企業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工匠培養機制,增加培訓投人,遴選出一批“智造之星”、“技術勞模”,讓工匠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企業里的明星,成為社會的明星,成為一種榮耀。

二是知行合一。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認真、敬業、鉆研的精神。沒有對職業的敬畏、對工作的執著、對品牌文化的負責態度,沒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創新活力,就不可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在創新領域推陳出新。企業要通過文化的引導和制度的保障,最終將工匠精神的踐行落實到每個員工的行動上。每個員工要深刻領悟工匠精神的要求,要不浮躁、不妥協、靜心做事、踏實做人,每人都秉持這樣的精神。如果每一位員工都能以工匠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嚴格要求自己,對產品和服務精益求精,肯多花時間去鉆研,艱苦奮斗,主動學習,及時更新知識,勇于創新,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雕琢一種藝術品,追求完美,樂在其中,那么每個員工都將成為自己工作上的專家型人才。

當今時代,企業踐行工匠精神并不是要去從事手工手藝,而是如何將工匠精神融人到大生產、企業化的生產與管理實踐中,推動生產供給品質的提升。當今時代的工匠精神需要更多的時代特征,例如互聯網領域要求追求創新、縮短研發周期、更早地將產品推向用戶、快速迭代。互聯網思維要求的對產品的不斷迭代,就是我們在不斷追求精益、追求完美。

企業在工匠精神的實踐過程中要結合所處行業的時代要求,在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質內涵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找到適合行業、企業自身的工匠精神實現路徑與方法,從而實現企業供給品質的提升、實現企業的基業長青。

有人說,過去的10年是商人的時代,而未來的10年,將是匠人的時代。未來的中國企業,最核心的問題不再是追求業務擴張,而是如何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對產品和服務一直追求極致完美的“匠人”。每個工人、每名生產者、每個企業都將秉持這樣的精神:擯棄那些投機取巧的思維和浮躁的心態,生產出“工匠產品”,打造響亮的中國品牌,實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