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024年蘇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化學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選擇題第1頁至第3頁,非選擇題第4頁至第8頁;共26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10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點名稱、考場號、座位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相對應的位置上,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準考號、姓名是否與本人的相符合。3.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相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題區域內的答案一律無效,不得用其他筆答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S-32Fe-56選擇題(共40分)單項選擇題(包括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蘇州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今建筑交相輝映。下列建筑材料屬于金屬材料的是A.舊城墻的青磚 B.古城門的銅釘C.火車站立柱的水泥 D.博物館天窗的玻璃2.空氣的組成成分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A.O2 B.N2 C.CO2 D.稀有氣體3.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是A.銅 B.氯化鈉 C.水 D.金剛石4.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表示正確的是A.銀元素:AG B.硫酸鈉:Na2SC.3個氧原子:O3 D.2個鎂離子:2Mg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題:高錳酸鉀(KMnO4)是一種受熱或見光易分解的晶體,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反應原理為2KMnO4SKIPIF1<0K2MnO4+MnO2+O2↑。KMnO4溶液可用作消毒劑。5.下列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A.KMnO4 B.K2MnO4 C.MnO2 D.O26.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A.酒精燈 B.試管 C.漏斗 D.集氣瓶7.下列關于高錳酸鉀的說法正確的是A.高錳酸鉀應保存于棕色試劑瓶 B.高錳酸鉀受熱不易發生分解C.高錳酸鉀難溶于水 D.制氧氣時高錳酸鉀中氧元素全部轉化為氧氣8.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A.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劑,酒精是溶質C.溶液的溶質只能是一種 D.所有溶液均是無色、澄清的液體9.硒元素是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硒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B.硒的元素符號為SeC.硒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4 D.硒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8.96g10.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雜質C.生活中可利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D.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可隨意排入河流11.火的使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或措施正確的是A.可燃物接觸氧氣即可發生燃燒B.將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著火點C.電線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澆滅D.炒菜油鍋著火,可用鍋蓋蓋滅12.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所涉及到的下列實驗操作不規范的是A.溶解粗鹽 B.過濾粗鹽水C.點燃酒精燈 D.蒸發濾液13.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鎂有銀白色光澤,可用于生產煙花B.氮氣是無色無味氣體,可用作保護氣C.石墨具有導電性,可用于制作鉛筆芯D.熟石灰具有堿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4.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下,所有金屬單質均是固體B.工業煉鐵可用一氧化碳將鐵的氧化物還原成鐵C.鐵的銹蝕只與空氣中的氧氣有關D.廢舊鐵制用品應該直接填埋處理15.宋代《千里江山圖》歷經千年青綠依舊。其中綠色顏料來自孔雀石[主要成分為Cu2(OH)2CO3,也可表示為xCu(OH)2?yCuCO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u(OH)2易溶于水 B.Cu(OH)2不能與稀硫酸發生反應C.CuCO3屬于堿 D.SKIPIF1<016.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C.T℃時,30gNaCl能完全溶解于50g水中D.T℃時,Na2CO3和NaCl兩種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17.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轉化不能實現的是A.CuSKIPIF1<0Fe B.PSKIPIF1<0P2O5C.CO2SKIPIF1<0O2 D.NaOH溶液SKIPIF1<0NaCl溶液18.某實驗小組設計如圖實驗對過氧化氫分解進行探究。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對比實驗甲和乙,探究H2O2濃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B.對比實驗乙和丁,探究MnO2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C.對比實驗甲和丙,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D.對比實驗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影響的程度19.常溫下,取少量實驗室制CO2的剩余液(稀鹽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邊攪拌邊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Na2CO3溶液(見圖),產生無色氣體,白色沉淀不斷增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滴加Na2CO3溶液前,錐形瓶內溶液中陽離子僅含Ca2+B.滴加Na2CO3溶液至沉淀完全時,錐形瓶內溶液的溶質是NaCl和HClC.滴加Na2CO3溶液過程中,錐形瓶內溶液的酸性逐漸增強D.滴加Na2CO3溶液過程中,錐形瓶內溶液中含有的Cl-數目保持不變20.捕集空氣中CO2加氫制甲醇(CH3OH),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轉化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①中,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B.反應②中,生產1.6kgCH3OH理論上要消耗2.2kgCO2C.轉化過程中,H2O和H2循環轉化,無需額外補充D.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實現“零碳”排放非選擇題(共60分)21.“福建艦”解纜啟航,標志著我國航空母艦建設邁向新征程。I.航母建造(1)航母建造需使用純銅、鋼鐵、鈦合金等。①航母電纜用純銅制作,主要利用銅的延展性和_______性。②鋼鐵的硬度比純鐵_______(填“大”或“小”)。③鈦可由二氧化鈦(TiO2)制得,TiO2中Ti的化合價為______。II能源供給(2)航母動力由重油(含C8H18等多種成分)燃燒提供。C8H18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_______(填最簡整數比)。(3)通訊工具使用的鋰電池,工作時能量轉化的主要方式為_______。III生命保障(4)食物和淡水是重要的生活保障。①供給食物包含牛奶和青菜,其中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食品是_______。②部分淡水可通過減小壓強使水的沸點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進而使水汽化、冷凝而獲得。(5)過氧化鈉(Na2O2)可用作艦載機飛行員供氧面罩的供氧劑。Na2O2與CO2反應生成Na2CO3和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2.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CO2氣體,并進行相關性質研究。已知:CO2與飽和NaHCO3溶液不發生反應。(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2)連接裝置A、B,向錐形瓶內逐滴加入稀鹽酸。①錐形瓶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若裝置B內盛放飽和NaH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③若裝置B用來干燥CO2,裝置B中應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3)將純凈干燥的CO2緩慢通入裝置C,觀察到現象:a.玻璃管內的干燥紙花始終未變色;b.塑料瓶內的下方紙花先變紅色,上方紙花后變紅色。①根據上述現象,得出關于CO2性質的結論是:______、______。②將變紅的石蕊紙花取出,加熱一段時間,紙花重新變成紫色,原因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將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該過程參加反應的離子有______(填離子符號)。23.天然氣的綜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天然氣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為甲烷(CH4),還含有少量硫化氫(H2S)等氣體。硫化氫可在催化劑作用下與甲烷反應而除去,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1所示。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氫氣。一種甲烷水蒸氣催化制氫的透氫膜反應器如圖2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氣在高溫和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該反應是吸熱反應),一部分氫氣通過透氫膜與膜外側通入的氧氣反應。利用甲烷在高溫、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單質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強度和優良的導電性能。(1)甲烷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結合圖1,分析甲烷與硫化氫的反應。①產物“”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填最簡整數比)。②該反應過程中變化的是______(填字母)。A.分子的數目B.原子的種類C.物質的總質量(3)結合圖2,分析甲烷水蒸氣制氫反應。①甲烷水蒸氣制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在反應器的膜外側通入氧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天然氣屬于純凈物B.天然氣和氫氣均屬于可再生能源C.透氫膜反應器內生成的CO與H2未被完全分離D.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是一種金屬單質24.檸檬酸亞鐵(FeC6H6O7)是一種補血劑,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組在實驗室研究制備檸檬酸亞鐵。I制碳酸亞鐵用預處理后的硫鐵礦燒渣(主要成分Fe2O3,含少量不溶性雜質)制備碳酸亞鐵的流程如圖:已知:a.Na2CO3溶液呈堿性;b.FeSO4在堿性條件下生成Fe(OH)2沉淀。(1)“酸浸”時,為提高鐵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寫一條)。(2)“還原”時,加入鐵粉,溶液由黃色變為淺綠色,同時有無色氣體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是_______(填離子符號)。(3)“操作X”是為了除去過量鐵粉和不溶性雜質。“操作X”是_______(填操作名稱)。(4)“沉鐵”時,反應原理為FeSO4+Na2CO3=FeCO3↓+Na2SO4。①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_。②實驗時需將Na2CO3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______。③待FeSO4完全反應后,過濾,洗滌。洗滌前,FeCO3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雜質是______(填化學式)。II.制檸檬酸亞鐵(5)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檸檬酸亞鐵:步驟1:在三頸燒瓶中加入一定質量FeCO3固體、少量鐵粉及足量檸檬酸(C6H8O7)溶液,控制溫度約80℃,攪拌,充分反應;步驟2:將所得混合溶液加熱濃縮,加入適量無水乙醇,靜置,過濾,洗滌,干燥,得到檸檬酸亞鐵晶體。制備原理為FeCO3+C6H8O7=FeC6H6O7+X+H2O,物質X是______(填化學式)。②“步驟2”中,加入無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③實驗所得檸檬酸亞鐵的質量大于根據原理計算所得的質量,原因是______。25.氨氣是制備各類含氮化合物的基礎原料,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氨氮廢水,需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I.氨的合成(1)工業上利用N2+3H2SKIPIF1<02NH3合成氨氣。①可通過分離液態空氣獲得原料N2,該過程屬于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②催化劑可用Fe3O4。高溫下,部分Fe3O4被H2還原為FeO,轉化過程中固體所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Ⅱ.氨的應用(2)液氨可用作制冷劑。氨氣轉化為液氨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從微觀角度解釋)。(3)利用NH3去除汽車尾氣中的NO,生成水和一種氣體單質。該過程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號)。Ⅲ.氨氮測定(4)測定氨氮含量:取200mL氨氮廢水,將氮元素完全轉化為NH3,完全吸收所得NH3需要消耗9.8g10%的稀硫酸[反應原理2NH3+H2SO4=(NH4)2SO4]。計算該廢水中的氮元素含量。(含量以g?L-1表示,寫出計算過程。H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_______。Ⅳ.氨氮廢水處理某工廠的氨氮廢水處理流程如圖:已知:水體中的氮元素通常以氨氮(SKIPIF1<0NH或NH3)、硝氮(NOSKIPIF1<0或NOSKIPIF1<0)形式存在。(5)“吹脫”時,加入物質X,將NHSKIPIF1<0轉化為NH3,并通入熱空氣將NH3吹出。物質X可選用_______(填字母)。A.稀鹽酸 B.NaOH溶液 C.NaCl溶液 D.生石灰(6)“氧化”時,次氯酸鈉投入質量m(NaClO)對廢水中的氨氮去除率(SKIPIF1<0×100%)和總氮殘留率(SKIPIF1<0×100%)的影響如圖所示。①NaClO將NH3反應轉化為N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②當m(NaClO)>m1時,廢水中總氮殘留率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買賣合同的核心特征探討
- 網絡主播簽約合同書
- 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測試卷(A)(含答案)
- 家居軟裝飾品買賣合同
- 版單位辦公房屋租賃合同
- 1《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針刺傷的防護與應急處理
- 2025聯合經營合同樣本范本
- 2025汽車購銷合同模板
- 2025年標準簡單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CJJT191-2012 浮置板軌道技術規范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同等學力(法學)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 黑臭水系治理工程監理大綱
- 高三下學期綜評自我陳述報告
- 國際人權法與非洲人權體系的重要案例研究
- 中建懸挑卸料平臺專項施工方案
- 中建總工程師的職業基本素養
- 【房地產項目成本控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2300字】
- 《一般將來時》教學設計
- 小學數學-青島版五四制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比的意義》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